4.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zmx环境_第1页
4.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zmx环境_第2页
4.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zmx环境_第3页
4.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zmx环境_第4页
4.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zmx环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生态学第九讲 环境规划1 绪论 1.1 概述1.2 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和原则 1.3 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和类型 1.4 环境规划的发展和趋势 1.1 概述1.1.1 环境规划的概念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是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环境规划是为了保障人们的环境权 1.2 环境规划的作用 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分配排

2、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是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1.3 环境规划和其他规划的关系 1.3.1 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1.3.2 环境规划与经济区划 1.3.3 环境规划与国土规划 1.3.4 环境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1.3.1 环境规划 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五年计划 -国家发改委、各级计委制定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实施了十个“五年计划”,2006年开始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目的 促进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

3、构的合理化;变污染控制的末端治理为全过程控制;将污染控制和技术改造结合在一起;确保环保资金的落实; 1.3.2 环境规划与经济区划 经济区划是根据各地域的特点,为因地制宜发展地方优势经济,将临近的不同行政区划的几个区域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相似经济成分和共同发展目标的经济区。 我国最大的经济区划:沿海、中部、西部 又如: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环境规划是经济区划的补充和完善-通过区域环境规划促使经济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资源利用、工业布局、污染防治等)1.3.3 环境规划与国土规划国土规划是国土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的方案。(国土资源局)环境规划是国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点

4、:国土规划一般是长期的,不少于15年-不会细化、具体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环境规划的可靠依据。 1.3.4 环境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是为了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然后为此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而进行的综合部署。 城市环境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a城市人口多,经济发达,污染严重,必须有环境规划; b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都需要环境规划; c基础设施建设要符合环保要求; d确定的城市性质、目标中一般都有环保内容。 2 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和原则2.1 基本特征2.1.1整体性 2.1.2综合性 2.1.3区域性

5、 2.1.4动态性 2.1.5信息密集2.1.6政策性强2.2 环境规划的原则2.2.1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2.2.2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 2.2.3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原则2.2.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2.2.5系统原则 2.2.6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2.2.7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3 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和类型 3.1 环境规划的任务3.1.1 总任务 : 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1) 根据环保要求,对经济和社会活动进行约束(2) 合理安排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 3.1.2 基本任务 (1

6、)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料,编制地区发展的规划纲要 (2)工农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主要任务 (3)合理布局污染工业形成“工业生产链”-重要任务(4)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利用率 (5)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6)制定环境保护技术政策 *环境保护技术政策 环境保护技术政策 -对环境保护的技术途经、方法和手段所做的具体规定。如:a三同时,b环评,c污染治理技术规范-为了规划区域环境保护的制度化、规范化、合理化 3.1.3 当前我国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 (1)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除舆论、法律法规外,还需要依靠规划管理-协调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协调局部利益和全

7、局利益的关系;-个人利益要服从公众利益;3.1.3 当前我国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2)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 通过规划将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一并考虑-要求环境保护由点及面。通过规划, 点源治理向面源和流域、区域治理转变; 末端治理向源头和全过程控制转变; 浓度控制向浓度和总量控制相结合转变; 单纯治理向调整产业结构和合理布局转变; 3.1.3 当前我国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3)实施总量控制计划和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 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远期规划-是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重大环境问题、工程、履行国际公约等 3.1.3 当前我国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4)建立

8、完善环保四项制度包括: 综合决策:环境和发展 监管和共管:环保职能部门统一监管和各部门 齐抓共管 环境投入:污染者付费 公众参与:宣传发动群众,群众主动参与3.2 环境规划的类型3.2.1按规划期划分长远:10年以上中期:5-10年(最常见是五年规划,便于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同步、纳入。)短期:年度环境规划-五年规划的年底安排,可以对五年规划进行修正和补充。 *五年规划是环境规划的核心长远规划:制定长远环境目标和战略措施,宏观,不具体年度环境规划:具体,不全面3.2 环境规划的类型3.2.2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 (1) 经济制约型-环境保护服从经济发展的需要-先污染后治理 (2)协调型

9、-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而进行的规划,是当前的主流。 (3)环境制约型-经济发展服从环境保护的需要,较少,也有,如日本。 3.2 环境规划的类型3.2.3 按环境要素划分 大气、水、固废、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3.2.4 按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 国家、省、市、县、乡等。 P18上一层次的环境规划是下一层次的依据和综合,下一层次规划是上一层次规划的条件和分解,因而下一层次的规划的实现是上一层次规划完成的基础。 3.2 环境规划的类型3.2.5按性质划分 (1)生态规划-从生态保护出发,在综合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的基础上,制定的土地利用规划。 包括:生态建设规划-植树造林规划、沙漠治理规划

10、等 生态保护规划-城市、海洋、农村生态保护规划等 (2)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以污染控制为主要目的,重点。 包括区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和部门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3)自然保护规划-为保护可更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和文物古迹、风景名胜而进行的规划。 (4)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环保技术研究规划等4.3 我国环境规划的现状分析 我国环境规划以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的,但协调型的环境规划还不是主流,大部分环境规划还属于经济制约型。我国环保工作成效不大,环境和经济的分割是重要原因。因此环境规划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至关重要。 4.4 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趋势 (1

11、)环境与经济协调规划继续受到重视并成为热点(2)技术路线从末端控制向全过程控制转变(3)污染控制方式更突出区域集中控制(4)总量控制继续得到青睐(5)城市生态规划越来越被人们重视(6)决策支持系统将成为研究重点(7)地球规划国际合作前景看好3 环境规划的内容3.1 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3.2 环境评价和预测3.3 环境功能区划3.4 环境规划方案的生成和决策过程3.5 环境规划的实施3.1 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3.1.1环境规划的目标3.1.1.1环境规划的目标概念 是对规划对象在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应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社会上满意应能保障国民经济和

12、社会持续发展 -也只有这样才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目标制定后,规划应围绕目标进行规划实施过程中成了环境管理的方向、目标、依据。3.1 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3.1.1环境规划的目标3.1.1.2 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1)具有一般发展规划目标的共性-具体(时、空)、客观、可计量(2)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两方面目标都可以达到-协调型环境规划如环保受经济的制约,为确保经济的发展必须降低环境目标-经济制约型如确保环境目标,限制经济发展或调整工业布局、产业结构-环境制约型3.1 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3.1.1环境规划的目标3.1.1.2 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3)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

13、可达性和可操作性(可时空分解、便于管理、监督、检查和实行)(4)保证目标的先进性 -不能太低。3.1.1.3环境规划目标的类型 (1)按管理层次分宏观目标-总体要求详细目标-针对各环境要素、各功能区的具体规定。3.1.1.3环境规划目标的类型(2)按规划内容分 环境质量目标:反映大气、水、噪声、生态环境质量要求的目标。 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允许排放量、污染物削减目标。3.1.1.3环境规划目标的类型(3)按规划目的分 环境污染控制目标:污染源控制目标、环境污染控制目标 生态保护目标:生态保护目标和建设目标 环境管理目标:(环境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需要环境管理).包括环境保护的组织、协调、监督、宣传

14、、教育等目标3.1.1.3环境规划目标的类型(4)按规划时间分 与环境规划一样:短期(年度):具体、定量、准确中期(5-10):定量+定性长期(10):宏观,多定性-中短期目标的制定依据3.1.1.3环境规划目标的类型(5)按空间范围划分 按空间范围划分为国家、省区、县市 也有跨行政区的对特定的森林、草原、流域、海域和山区的环境规划目标 -区域环境规划3.1.1.4 确定环境规划目标的原则 (1)以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为基础 环境特征性质:环境质量现状环境容量决定污染排放目标 环境功能:根据环境功能决定环境质量目标(2)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依据 -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1.1.

15、4 确定环境规划目标的原则(3)应当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 规划目标应高于人们生活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时效性 规划目标应高于生产对环境质量的要求(4)应满足现有技术经济条件 规划目标应符合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5)能作时空分解和定量化 尽量定量化,目标应能时空分解-方便管理、监督、检查和执行。3.1.1.5 确定环境规划目标常用的方式 定量确定-尽量定量化定性确定-难以定量化和无明确数量化的要求时-常用于中长期规划-方便表述半定量确定-介于定量定性之间,如:二类水质标准,达标率,运转率3.1.1.6 环境规划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制定目标后,还要对规划目标进行可达性分析并及时反馈,对目标

16、进行修改完善。(1)环境保护投资分析: 分析环境规划实施所需的资金保障,若资金有问题,应做调整。 注意运用社会资金3.1.1.6 环境规划目标的可达性分析(2)技术力量分析 P51环境管理技术-协调、监督、管理污染防治技术-采用成熟的污染治理技术技术人才与技术推广-是否具有环境管理、污染治理技术人才3.1.1.6 环境规划目标的可达性分析(3)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调查核实现有削减能力分析潜在削减能力-加强管理、增加设施(4)其他分析 环保意识分析-环保意识高则规划容易实现; 法规的执行情况-是否有法不依3.1.2 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 3.1.2.1 概念环境规划研究所必需的数据指标总体 -直接

17、反映环境、经济、社会现象,并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目标、措施、管理)的指标。*环境调查环境评价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环境目标规划实施-不仅仅用于规划目标.3.1.2 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3.1.2.2 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原则 整体性-完整、全面-反映整个复合生态系统和环境规划全过程科学性-正确选择、制订规范性-为指标精确性和可比性-对各种指标进行分类和规范化处理。可行性-有用、能用适应性-考虑实际(环境统计)条件和工作量,戒多3.1.2.3 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1)环境质量指标 -是环境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为了实行总量控制而采用的一系列指标-表3-1,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是为环境质

18、量指标服务的。(3)环境规划措施和管理指标-为达到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和环境质量指标而设的支持性、保证性指标。(4)相关性指标-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搬来的和环境规划密切相关的指标。 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3.2 环境评价和预测 3.2.1环境评价 环境调查和评价,是环境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之一,通过调查,监测、评价,了解规划区的环境质量现状特点.3.2.1 环境评价环境评价的目的: (1)了解区域环境特点和环境承载力; (2)找出环境中现存的问题; (3)确定主要的污染物和污染源。3.2 环境评价和预测3.2.2 环境预测 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对未来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质量发展趋势进行分

19、析预测。目的:掌握未来环境问题之所在,以便在规划中采取措施解决问题。3.2.2 环境预测3.2.2.1 预测的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主要依据,代表污染趋势)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基础)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年度发展目标城镇发展规划(交通、绿化、集中供热、煤气化、建污水处理厂)3.2.2 环境预测3.2.2.2 预测的基本原则(1)注重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2)关注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影响(正反);(3)抓住重点;(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2.2.3 预测的类型(1)警告型预测(趋势预测) -社会经济按现有趋势发展,环保管理、技术、投资维持现有水平,未来环境质量状况。-为得到环境质量下限值

20、3.2.2.3 预测的类型(2)目标导向预测(理想型) -按人们的主观愿望进行环境保护所能达到的环境质量水平。 为得到规划期环境质量上限值3.2.2.3 预测的类型(3)规划协调型预测(对策型) -根据规划,客观实际的预测 -环境规划实施后所能达到的环境质量水平.3.2.2.4 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1)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引用其他规划中的分析预测,目的在于据此知道社会经济发展可能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社会发展预测的重点是人口预测;经济发展预测的重点是能源消耗预测、国民生产总值预测、工业总产值预测。3.2.2.4 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2)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容量预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容量怎样变化,

21、污染物排放有没有超过环境容量;资源预测主要是资源供需平衡预测和资源利用效果的预测3.2.2.4 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3)环境污染预测*现有污染物的发展变化;*新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量;*污染造成的损失。3.2.2.4 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4)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规划措施) *污染治理效果预测 *环保投资预期进行预测 以便规划时进行合理化再安排3.2.2.4 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5)生态环境预测 -对规划区的森林、草原、物种,以及城市的水资源、绿化,农村的耕地、盐碱地、水土流失等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以期发现生态破坏因素。3.2.2.6 预测结果综合分析综合分析内容包括:资源态势和经济发展趋势分析;环境

22、污染发展趋势分析;环境风险分析-对重大环境问题和环境意外事故的分析。3.3 环境功能区划3.3.1 含义 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自然环境结构)、环境状态(环境质量)和使用功能(干什么用)上的差异对规划区域进行合理划分。3.3 环境功能区划*综合性功能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也划分功能区,环境功能区往往与其是重合的-综合性功能区 不同的经济社会功能区有不同的环境问题; 许多自然环境的差异已体现在社会经济功能区划之中; 综合性功能区方便管理;3.3.2 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合理布局(环境功能区的合理布局、配合社会经济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具体确定环境目标;便于目标的管理和执行;

23、3.3.3 环境功能区划分的依据(1)保证功能与规划相匹配环境功能和社会经济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相匹配-人口密集区(2)依据自然条件划分功能区依据地理、气候、生态等自然条件-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水源区-人口稀少区域3.3.3 环境功能区划分的依据(3)依据环境的开发利用潜力划分功能区新区、特殊产品开发基地(4)依据社会经济的现状、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针对人口密集区,强调现状和发展趋势(工业区、居民区、文教区)3.3.3 环境功能区划分的依据(5)依据行政辖区划分功能区 行政辖区本就依据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特点划分的;便于管理;(6)依据环境保护的重点和特点划分功能区 从环保的角度

24、出发: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污染控制区、重点污染治理区等3.4 环境规划方案的生成和决策过程3.4.1 环境规划方案的生成3.4.2 环境规划方案的决策过程 3.4.1 环境规划方案的生成3.4.1.1 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 根据确定的环境目标和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污染防治和自然保护的措施和对策。(管理措施、技术措施、资金落实渠道和措施) 规划工作的中心,工作重点。*措施和对策污染综合防治措施;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生产布局调整措施;土地规划措施;城乡建设规划措施;环境管理措施;*污染综合防治措施-防治结合;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老三项,新五项)相结合;人工治理和自然净化相结合;末端

25、治理和全过程控制相结合。*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开发利用应遵循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不要浪费资源和破坏生态自然资源的保护主要采用管理措施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根本。(技术措施:矿山开采技术提高矿井的开采寿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生产布局调整措施产业结构调整-有异议:污染转移,污染更严重。工业布局-合理划分功能区,合理布局3.4.1.2 环境规划方案优化(1)环境规划方案优化的内涵规划方案应:a、能达到环境目标;b、经济上合理;c、技术上先进;优化:对多个不同的规划草案进行分析比较,选出几个满足上述三方面要求的比较好的方案。是规划大纲论证-环保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3.5 环境规划的实施3.5.1

26、 实施的基本条件(1)纳入总体规划纳入总体规划意味着获得当地政府的批准(前提条件);只有纳入了总体规划才能真正做到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只有纳入总体规划,才能落实环保资金环境问题严重正是因为没有纳入3.5.1 实施的基本条件(2)全面落实环保资金首先是纳入总体规划;其次是明确投资责任(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加强排污费的征收,切实用于治理;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环境保护;3.5.1 实施的基本条件(3)编制年度环保计划 -政策实施要靠细则,有了环境规划,实施时需制订详细具体的年度计划将规划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因为经济、社会发展方向、速度的改变,需要对环境规划进行修改

27、的,也要在年度计划中体现。3.5.1 实施的基本条件(4)实行环境保护目标管理领导的重视是实现环境规划目标、任务的关健目标管理是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行政领导签订责任书将环境规划的目标、任务体现在责任书中。3.5.2 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措施3.5.2.1 采取协调和审议措施 从五年计划到年度计划本身需要协调、审议 (1)规划部门内部的协调的调整 (2)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调整(投资、实施、政策制定等部门) (3)与周围临近地区的协调调整 (4)与国家机关协调调整(与上级统一3.5.2 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措施3.5.2.2 组织管理方面的措施 (1)制定资源利用开发标准: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

28、2)统计报表制度: 月报、季报、年报(环保投入、污染治理、综合利用、排放浓度、量) -监督;为下一年计划提供依据3.5.2 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措施3.5.2.2 组织管理方面的措施(3)依法控制环保法规落实到实处有利于环境规划的实施将环境规划目标转变为环境管理目标,成为地方环保规章制度的一部分。3.5.2 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措施3.5.2.3 科学研究方面的措施利用科技进步优化规划方法;采用生态工程方面的成果用于环境规划;推广应用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3.5.3环境规划实施的功能(1)引导 -环境规划目标的引导。(2)调控-环境规划措施的调控(3)规范-环境规划理念对社会、经济和环保关系的规范(

29、4)协调 -环境规划内容的协调。3.6 环境规划的管理 对环境规划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考核、协调和调整现实中环保行政管理目标、管理内容和环境规划目标是一致的。3.6.1 环境规划实施的动态追踪 监督、检查、考核 (1)环境规划内容具有动态性,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需要及时掌握,必要时进行规划的修正。 (2)对环境影响较大的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及时掌握处理,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 3.6.1 环境规划实施的动态追踪(3)对环境规划的主要干扰因素要进行追踪监控,并根据实际情况使环境规划得到更新、完善和顺利实施。(4)还要根据追踪监控、掌握地方政府对规划实施的承受能力和控制能力。(承受能力环保资金的承

30、受能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接受能力)(5)追踪监控应尽量量化,用数字说话3.6.4 环境规划的制度管理利用环境管理制度为环境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提供法规支持。八项制度:老三项,新五项*环境管理八项制度(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三同时”制度;(3)排污收费制度;(4)环境目标责任制;(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6)限期治理制度;(7)污染集中控制制度;(8)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环境管理八项制度八项制度是个有机整体。围绕一个中心环境规划目标,用一根主线串联在一起环境规划。*环境管理八项制度八项制度是个有机整体:围绕一个中心环境规划目标,用一根主线串联在一起环境规划。4.7

31、 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环境规划的决策往往是多目标决策,虽然其中有一些可以简化为单目标决策问题,但许多情况还应用多目标决策方法,正确决策。4.7.1 多目标决策分析概念4.7.1.1决策问题的多目标体系由于目标多了,衡量决策的标准也就多了,并且各目标间还往往存在矛盾,给决策带来了困难。所以首先要建立多目标体系4.7.1.1决策问题的多目标体系(1)建立多目标体系 总目标子目标n6目标i子目标1目标m目标1子目标n1子目标2子目标1总目标总目标4.7.1.1决策问题的多目标体系(2)多目标间关系总目标:规划的总体要求,概括抽象,同时包含几方面内容。下层目标比上层目标具体精确事实上最终决策的对象是最底

32、层目标,前期要做的是确定低目标相对于最高层目标的重要程度,确定权重.4.7.1.1决策问题的多目标体系(3)底层目标最底层目标应具体化,给予属性描述: a应该可理解,根据目标属性值可以判断相应目标的实现程度。 b应该可测,目标属性值应该是可以按某种方法测定4.7.1.2 决策方案的多目标评价选择 (1)两方案的比较(三种结果)Ai的所有目标值比Aj好;Ai的所有目标值比Aj差;Ai的部分目标值比Aj好, Ai的部分目标值比Aj差-难分优劣4.7.1.2 决策方案的多目标评价选择(2) 劣解和非劣解劣解:通过两两比较(所有目标都较差)可以直接舍弃的方案.非劣解:依据多个目标进行比较(部分目标好部

33、分差)而不能直接舍弃的方案 -根据决策者对多个目标的喜好,价值取向的不同选择。4.7.1.2 决策方案的多目标评价选择多目标下不同方案比较目标1目标2ACBD4.7.1.2 决策方案的多目标评价选择(3)多目标评价选择决策分析:找出非劣解;根据决策者通过某种方法对各目标的偏好,从而选出满意解。 4.7.2有限方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环境规划决策是在几个经优化的方案中选出一个方案,其实是一个方案比较的问题-比较具体方案对多个目标的完成情况4.7.2.1 矩阵法 4.7.2.2 层次分析法 5 水环境规划5.1 水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5.2 水环境规划基础 5.3 水环境规划的技术措施 5.4

34、水环境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 5.5 水环境规划实例 5.1 水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5.1.1 水环境规划的内容 对象: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海洋等水体及利用影响水体的因素。目的:发展经济同时保护好水质,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5.1.1 水环境规划的内容(1)明确问题在对水环境系统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污染源调查、水质监测、水环境现状评价-质量、利用状况)找出水环境主要问题:水量-水资源供需平衡水质-污染现状,水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水资源是否得到合理利用5.1.1 水环境规划的内容(2)确定规划目标水质:根据水环境功能区划,制定满足生活、生产或自然保护要求的水质目标水量: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合理规划,

35、满足当地需要,不足要有引水措施。5.1.1 水环境规划的内容(3)选定规划方法单目标-数学规划法: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和动态规划多目标-模拟比较法:矩阵法、层次分析法、系统动力学法、组合方案比较法系统动力学法:从系统的基本结构入手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分析系统动态行为组合方案比较法:组合各目标下拟采取措施为几个方案,费用效益分析5.1.1 水环境规划的内容(4)拟定规划措施调整经济结构和工业布局;实施清洁生产工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增加污水处理设施。5.1.1 水环境规划的内容(5)提出供选方案综合各项措施组成方案,方案优化,决策分析5.1.1 水环境规划的内容(6)规划实

36、施(注意事项P137)根据目前和将来水体的用途,严格划分保护区,首先要保证饮用水源的水量和水质;要充分注意流域的用地情况和人口的增长对水量水质的影响;把流域及其水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考虑要特别注意减免洪水灾害的问题;不能采取污染搬家的作法,妥善处理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及各种水环境的相互关系;5.1.2 水环境规划的类型及层次-分两大类: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水质控制规划 -为实现水体的功能要求-基础水资源系统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 -满足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对水量的要求5.1.2.1 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水污染控制系统:污染物的产生、排出、输送、处理、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 -可大可小(可以是整个

37、流域的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或某污水处理厂的规划)5.1.2.1 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1)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分段进行,统筹兼顾(2)城市(区域)水污染控制规划:满足城市(区域)的用水要求(水量、水质)-应符合全流域整体规划要求(3)水污染控制设施规划:污水处理厂及其进出管道系统规划 要求:技术上可行(治理效果好,合理布局) 经济上合理(厂内运行成本,输送成本)5.1.2.2 水资源系统规划-水资源(水量)的合理规划使用(1)流域水资源规划统筹安排全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注意协调上下游关系、各部门关系、自然和社会关系西水北调(雅鲁藏布江 )5.1.2.2 水资源系统规划(2)地区水资源规划 :某行政

38、区或经济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应满足全流域规划要求(3)专业水资源规划:为满足全流域或某区域某项水资源专业任务需要进行的规划-防洪、水电、灌溉、航运-专业规划应和社会、经济、自然用水规划统筹考虑。5.2 水环境规划基础5.2.1 水环境容量5.2.1.1 概念 水体在特定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是水环境规划的主要环境约束条件,也是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关键参数。 5.2.1.1 水环境容量概念水环境容量的大小和水体特征、水质目标、污染物特性有关。 水体特征-水体的形状、大小、流量、流速、水温、PH值、污染物本底值。 水质目标-用途不同标准不同;地域差异存在地方标准等。 污染物特性-危害性:危

39、害越大容量越小 净化特征: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 排放方式:集中分散、连续间断、江边江心5.2.1.2 水环境容量分类 (1)按可再生性分:可更新容量:可降解污染物的水环境容量通过污染物降解,环境容量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不可更新容量:不可降解或长时间内只能微量降解的污染物容量容量恢复只表现在污染物的迁移、吸附、沉积和相的转移,在大环境水体中的总数量不变如重金属水环境容量5.2.1.2 水环境容量分类(2)按可分配性分:可分配容量可控污染源所占用的环境容量(点源)不可分配容量不可控污染源占用的环境容量(面源、自然污染源)5.2.1.2 水环境容量分类(3)按降解机制分类:稀释客量是污染物进

40、入水环境之后由稀释扩散作用引起的,它与水的体积、径污比有关。 自净容量是指水体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等对水体中污染物所具有的降解或无害化能力,反映水体对污染物的自净能力。又称同化容量。 5.2.1.2 水环境容量分类(4)按水环境规划目标分:自然水环境容量管理水环境容量规划环境容量 *自然水环境容量以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基准值为水质目标。基准值是环境中污染物对特定对象(人或其他生物)不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或浓度(由污染物和特定对象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确定)。E=K自(B基-)dV = K自(B基-)V *自然水环境容量自然水环境容量反映了水体和污染物的客观性质,反映水体以不造成对水生生物和

41、人体健康不良影响为前提的污染物容纳能力,与人们的意愿无关,不受人为社会因素的影响,具有客观性。*规划环境容量 -以水污染损害费用和治理费用之和最小为约束条件,所允许的排污量。人为因素的影响更大。5.2.2 水环境区划 目的:水体功能区的合理布局;确定水环境规划目标;便于环境规划目标的管理和执行;5.2.2.1 水环境功能区划原则 (1)集中式水源地优先保护;(2)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3)统筹考虑专业用水标准要求;(4)上下游、区域间相互兼顾,适当考虑潜在功能要求;5.2.2.1 水环境功能区划原则(5)合理利用水体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6)与陆上工业合理布局相结合;(7)考虑对地下引用水源

42、地污染的影响(8)实用可行,便于管理。5.2.2.2 水环境功能分区 自然保护区及源头水生活饮用水区渔业用水风景游览区工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用水区5.2.2.3 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方法和步骤 (1)技术准备收集汇总现有的基础资料、数据;确定工作方案。(2)定性判断分析水体现状使用功能;提出功能区划分的初步方案。5.2.2.3 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方法和步骤(3)定量计算水质预测,功能可达性分析。(4)综合决策阶段以上划分过程以水质目标为核心,而规划中必须同时考虑社会目标、经济目标,因此需要对各种目标进行统一的协调,经过行政决策、综合评价后确定切实可行的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5.2.3 水污染控制单元

43、(1)概念 -由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水域两部分组成的可操作实体。可操作实体:可单独进行环境评价、污染控制、环境管理的较完整的体系5.2.3 水污染控制单元包括污染源、污染物排放和迁移转化途径、污染的影响对象。可能是“污染源 + 某个水环境功能区”也可能“污染源 + 多个水环境功能区” 5.2.3 水污染控制单元(2)作用可以在水污染控制单元内建立起源与水域目标间的输入响应关系;方便进行总量控制;方便进行水污染控制管理.5.2.3 水污染控制单元(3)划分 在分析水环境问题的基础上,考虑行政区划、水环境功能区、水域特征、污染源及排污口分布等特点,划分水污染控制单元。5.2.3 水污染控制单元(4)

44、注意事项要有相对独立性。可单独进行环境评价、污染控制、环境管理。要有针对性地确定划分方案。不同的控制目标,要有不同的水污染控制单元相对应。要有完善的监控系统。5.2.3 水污染控制单元(4)注意事项尽量保持现有沟、渠和管路系统的完整性,并根据水环境功能分区、城市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同一污染控制单元内的污染源对水质的影响应相对一致,或具有相同的联合治理、集中处理或资源化的环境条件。5.2.4 水污染控制规划模型目标: 达到水质控制目标-约束条件 经济合理-控制费用尽量小-目标函数包括:污染控制系统的最优化控制模型 规划方案的模拟选优模型5.4 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检验和比较备选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45、选择和决策5.4.1 费用效益分析5.4.2 方案可行性分析5.4.3 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5.4.1 费用效益分析本节介绍污水处理厂的费用函数.污水处理厂费用受多方面的影响:折旧、人工、管理、处理量、处理效率现考虑处理量和处理效率 5.4.2 方案可行性分析(1)水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建模、预测、分析5.4.2 方案可行性分析(2)污水处理投资的可行性分析按环保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占工业基础建设投资比例来估算投资能否得到落实。国际经验表明,当污染治理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1.5时,才能基本控制环境污染;提高到23时,才能改善环境质量。目前我国这一比例在1左右。(2)污水处理投资

46、的可行性分析应考虑社会投资;重大项目投资分摊到相关前后几年5.4.3 水环境承载力分析水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地区、某一时间、某种状态下,水环境对经济发展和生活需求的支持能力。5.4.3.1 水环境承载力指标 其实还没有具体的数学模型用以计算水环境承载力,还不能得到具体数据。用指标体系来间接表达,指标体系中的指标要和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成正比-经处理后得到环境承载力的相对值。水环境承载力指标可用水资源总量与总用水量之比;单位污水的处理投资;每年引进水量;污水处理率;单位BOD排放量的工业产值;COD控制目标与COD浓度之比;单位水资源消耗量的工业产值。5.5 环境规划实例 5.5 环境规划实例(1)第

47、一行:如何确定河流设计流量与水质控制目标? 污染控制最不利的自然环境条件。先进行水环境功能区划。6 大气环境规划 大气环境规划-就是要协调大气环境和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使得每个大气环境功能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分别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6.1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 大气环境规划的类型能流分析6.1.1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 (1)弄清问题 -通过调查、评价、预测找出现在和规划期内大气环境主要问题。(2)确定环境目标 -确定大气环境功能区的大气环境目标6.1.1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3)建立污染源和环境质量间的输入响应关系 -确定污染物排放和大气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目的:确定主要污

48、染源;合理布局;确定控制方案6.1.1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4)选择规划方法与建立规划模型 -根据具体的污染物确定(5)确定优选方案 -通过多个方案的比较和反复论证(6)方案的实施6.1.2 大气环境规划的类型*大气环境系统-大气环境规划对象大气环境过程子系统:日常所说的大气环境大气污染物排放子系统:污染源大气污染控制子系统:污染源控制、清洁生产、提高能源利用率、优化能源结构城市生态子系统:大气环境保护的保护对象,以人为主体,包括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教育、医疗、居住)6.1.2 大气环境规划的类型 (1)根据时间跨度分为:近期、中期和长远大气环境规划是和不同时间跨度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49、相对应的。6.1.2 大气环境规划的类型(2)根据行政区划分为:国家、省市、县大气环境规划。6.1.2 大气环境规划的类型(3)根据规划层次分为:国家、区域、部门大气环境规划其中区域大气环境规划不一定是某行政区的环境规划。6.1.2 大气环境规划的类型(4)根据规划内容分大气环境质量规划:确定各大气环境功能区主要污染物的浓度限值-确定大气环境规划目标大气环境控制规划:为实现质量规划的技术和管理-规划措施和方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一起构成规划的全过程6.1.3 社会经济发展能流分析能流分析是大气环境规划的基本技术方法之一。6.2 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 6.2.1 大气环境评价和预测(略) 6.2.

50、2 大气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 6.2.3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 6.2.2 大气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 6.2.2.1大气环境规划目标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各功能区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大气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对各污染源排放量的限值(为了达到大气环境质量目标,以本功能区和相关功能区的环境容量为基础,包括允许排放量指标和污染物削减目标)6.2.2.2 大气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气象、气候指标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大气污染控制指标区域环境建设指标社会经济指标6.2.3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目的:确定大气环境规划目标计算大气环境容量实施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满足生活生产各方面对大气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6.2.3.1 大气

51、环境功能区划的原则(1)功能和规划相匹配根据区域功能划分功能区。6.2.3.1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的原则(2)根据自然条件划分功能区功能区划时应充分考虑地理、气候、生态等自然条件。比如:利用自然界线(山脉、河流、道路)作为相邻功能区的边界线-方便管理,不需特意去进行边界的处理。风向问题-应重点保护的一类功能区放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三类放下风向。6.2.3.1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的原则(3)根据开发潜力划分如:新经济开发区等(4)根据社会经济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划分如:工业区、居民区、开发区、教育文化区等。6.2.3.1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的原则(5)根据行政区划分(6)根据环保重点和特点划分分为:重

52、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污染控制区、重点污染治理区等。6.2.3.2 大气环境功能区的划分方法 功能区范围执行标准一类区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疗养地一级二类区居民区、商业区、文化区、居民混合区、农村二级三类区工业区、交通枢纽等三级6.2.3.2 大气环境功能区的划分方法上表之中:一类区: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 疗养地农村-二类区其他地区属于二类还是三类区要应用多因子综合评价法(明显的可以定性判断).(5)评价结果的最终确定 很适合、适合:综合评分值:基本适合: (二类功能区) 不适合、很不适合:二类功能区三类功能区三类区适合程度评价(5)评价结果的最终确定 很适合、适合:综合评分值:基本适合

53、: (三类功能区) 不适合、很不适合:三类功能区二类功能区?6.4 大气环境规划的综合防治措施 不仅仅是对烟囱进行治理,还要考虑能源的合理利用,工业合理布局,生产工艺的改进,充分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城市绿化等。6.4.1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6.4.2 充分利用大气自净6.4.3 植物绿化 6.4.1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6.4.1.1采取合理的能源政策(1)使用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沼气等。(2)改变现有燃料构成-尽量多使用气体燃料和液体燃料. 烧煤:应低硫、低灰(精煤)(3)改变煤的燃烧方式-气化(煤气)、液化(有机液态燃料-脱硫)、型煤化(除废石、加脱硫剂)6.4.1 减少污染

54、物的排放6.4.1.2集中供热 -取消分散小锅炉,改用大锅炉集中供热 利用燃烧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利用消烟除尘新技术高烟囱排放取代低烟囱排放6.4.1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6.4.1.3 采用有效的治理技术6.4.1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6.4.1.4 实施清洁生产6.4.1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6.4.1.5 控制移动源的排放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大气环境污染有可能从煤烟型污染为主,逐步转化为石油型污染。对此,我国目前处于比较有利的关键的时刻:可借鉴新技术、管理经验;我国汽车处于发展时期。6.4.2 充分利用大气自净 -减少污染物削减,降低治理费用污染源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增加烟囱高度6.4.3 植

55、物绿化 绿色植物不仅仅美化环境、调节温度、湿度、气候,还吸收CO2,制造O2,还有生物监测和生物防治功能。6.4.3 植物绿化(1)植物净化除尘:降尘、阻尘、吸附吸收有害气态污染物(2)合理设置绿化隔离带工业区和生活区之间工厂周围不应有密集的高大树木群-不利于扩散6.5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实例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SO2总量控制目标的确定 重点城市SO2总量控制目标值的实例研究 7 土地资源保护规划概述 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内容和程序 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类型 土地资源保护规划实例 7.1 概述 7.1.1 土地资源是指在土地总量中,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

56、产生经济价值的土地。从长远说土地都将被利用,都能产生经济价值,这和人类对土地的认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有关。7.1.2 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目的(1)为土地利用创造良好的生态经济环境保持土地生态环境不致受破坏,同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2)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作为第一产业,要求永续为人类提供 食物,不允许有短期行为。7.1.2 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目的(3)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确保粮食自给关系到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社会的稳定;保持良好的土地质量,才能提供丰富多彩、安全健康的农产品。保持土地利用方式有机组成的相对稳定,满足生产、生活和各行各业的需要。 7.1 概述这里规划主要是指农业用地规划:农、林、

57、牧用地规划。和国土规划不同。7.1.3 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原则 综合保护的原则统筹兼顾,用全局的眼光来考虑问题,制定规划;连续保护的原则长期稳定保护,国土规划大于等于15年;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考虑土地的区域特性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即要保护生态,又要根据社会需要开发利用,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7.1.4 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类型(1)按性质分总体规划分国家、省、市、县、乡五级,按行政区域范围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综合性规划(跨行政区的)、单项规划(农、林、牧)7.1.4 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类型(2)按规划时间分长期:10年或20年中期和短期:过渡性非正式规划7.1.4 土地资源保护规

58、划的类型(3)按空间范围分区域性土地资源利用规划:行政区、自然区(盆地、流域等)、经济区城乡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城镇或乡村的具体规划;7.2 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内容和程序 编制工作方案;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分析明确土地利用和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土地资源保护目标、任务;确定区域重点土地类型的保护方案;划分地区土地资源保护的生态功能区,应确定相应的管理要求;制定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方案;制定规划实施和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7.2.2 土地资源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评价某土地用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有什么限制;两方面内容:a、土地质量评价,给土地定性分类;b、分析特定用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7.2.2 土

59、地资源评价土地潜力评价通过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分析,评价土地的生产能力,持久利用潜力,还存在的开发潜力等;7.2.2 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经济评价评价土地的经济效益,分析土地利用的投入和产出,从而评价土地的质量。7.3 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类型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林地资源保护规划、草地资源保护规划、名优特产地保护规划、特殊物种生长栖息地保护规划、风景名胜和历史纪念地保护规划等.7.3.1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基本农田从长远、全局出发(战略高度)为满足整个国民经济和本地区在规划期内对农产品的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农产品调出地区:满足当地需要和国家商品粮任务自给自足地区:满足当地需要农产品调入地区

60、:扣除国家计划调入量后满足当地需要必须确保的农田;7.3.1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基本农田变更需国务院批准,并且补足。7.3.2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内容程序 耕地利用现状及增减趋势分析;基本农田需求量预测;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的确定;确定保护区位置;划分保护区级别;落实保护区界线,设立保护标志;确定规划实施措施。7.3.3 基本农田保护宏观指标的确定粮地面积保护目标常年蔬菜基地的保护面积确定 建设占用耕地控制(略) 村镇农田保护面积的确定(略) 7.3.4 林地资源保护规划 根据规划区林地现状分析和本地林业的发展战略,划定各林种的保护区范围,落实保护措施。7.4 土地资源保护规划实例1、该土地利用总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