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教案13--25课欧阳玲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77b1a2ea23cbaf12b53dfd7f3ace35a/277b1a2ea23cbaf12b53dfd7f3ace35a1.gif)
![经典诵读教案13--25课欧阳玲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77b1a2ea23cbaf12b53dfd7f3ace35a/277b1a2ea23cbaf12b53dfd7f3ace35a2.gif)
![经典诵读教案13--25课欧阳玲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77b1a2ea23cbaf12b53dfd7f3ace35a/277b1a2ea23cbaf12b53dfd7f3ace35a3.gif)
![经典诵读教案13--25课欧阳玲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77b1a2ea23cbaf12b53dfd7f3ace35a/277b1a2ea23cbaf12b53dfd7f3ace35a4.gif)
![经典诵读教案13--25课欧阳玲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77b1a2ea23cbaf12b53dfd7f3ace35a/277b1a2ea23cbaf12b53dfd7f3ace35a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3、村居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教学目标: 1、 通过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联系生活等方式大体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好,产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 入情入境,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重点:入情入境,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教学难点:入情入境,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诵读春晓雨后的清晨,从香甜的睡梦中醒来,推开窗户,扑进的不仅仅是清新的空气,更有那清脆的鸟鸣,淡淡的花香,浓浓的春意。那湿润的落花,那鲜嫩的绿叶,似乎把昨夜的春风和春雨又送到了窗前,看到此情此景,我们不禁吟诵道(学生有滋有味地诵读
2、春晓) 2、谈话引入,激发情趣:春天是美丽迷人的,春天是绚丽多彩的,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清代诗人高鼎再次走进春天-板书课题:村居 (教师边板书边说:村就是乡村,居就是居住) 齐读课题 根据题目猜一猜,这是诗人在哪里看到的景象? 3、自读古诗,读出节奏:(1)(出示诗句)自由诵读,力争读出诗句的节奏。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2)指名读(在评价中引导学生读出节奏,声断气不断)(3)你自己也来试着读一读,读出节奏,体会体会这种“声断气不断”的感觉。(4)指名读、齐读。 4、在入情入境中诵读成韵: 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1)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老师配乐朗读,想
3、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2)学生自由交流想象中的画面,老师激励小结。预设:山坡上的小草发芽了,嫩绿嫩绿的。黄莺在空中飞来飞去。河堤旁的柳条发芽了,几个下朋友放学回来,趁着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 5、借助插图,启发想象:黄莺一边飞一边干什么?(叽叽喳喳地叫)它好像在说什么? 再次启发想象:春风轻轻地吹来,柳条会怎样呢?(轻轻摆动,好像在跳舞;轻轻地摇摆,陶醉在了美丽的春色里)诗人高鼎看到这样的景致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学生齐读) 让我们想象着春天的美丽景色,有滋有味地诵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引读 6、联系生活,换位体验,:在这样美妙的春光里,沐浴着和煦的春风,(
4、出示儿童放纸鸢图片)孩子们放起风筝,你们放过风筝吗?你放风筝时什么心情?(学生自由发言)现在你就是那几个刚刚放学回来的小孩,请你欢快地诵读这句诗,读出你心中的高兴、喜悦。(学生练读) 7、再读古诗,感悟春天:(1)自己再完整地读读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春天?预设:美好的春天;快乐的春天;温暖的春天 (2)想象自己就是高鼎,置身于这幅美丽的画卷中,学作诗人吟诵出此诗。(学生练读、指名配乐诵读)(3)绿草如茵,柔柳如烟,莺歌燕舞,天真活泼的儿童,还有那晴空飘飞的风筝,把这江南春光点缀得更加活跃欢快,更加生机盎然。诗人信步走来,呼吸着春天的气息,在自然绿色的怀抱里,春光明媚得让诗人心醉,也让我
5、们陶醉。就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出此时的心情吧!(学生再次齐诵) 8、在拓展延伸中积累语言: 老师听你们的朗读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不但读出了声,更读出了情,你们已经把静止的画面读活了。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春天是一曲悠扬的歌,春天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古人描写春天的诗还有很多,你搜集到了哪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读给大家听一听。14、三字经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诵读,读出节奏感。 2、初步了解三字经。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知道古时候,孩子上学学的是哪本书吗? 介绍三字经相关资料。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
6、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王应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著名学者,祖籍是河南开封的。教师提问:我们班有从河南来的同学吗?(有)我们的这位老乡,在南宋做了很大的官,但是他为人非常耿直,看不惯官场上的一些人和事,因此得罪了其他人,所以后来他就不做官了,回了老家。在老家他过着隐居的生活,一家人在山林里过的非常快乐。后来他的小孙子们逐渐长大了,他必须要让他们学习知识,所以他为了教育他的子孙就编写了一本歌谣,都是三个字一句,很押韵,容易朗读,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哲学、历史等等。渐渐的,这本书被很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
7、所以就叫他三字经了。从那以后,大家就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哪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老”,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从一个小孩子很小的时候得表现,我们就能大致推断出他将来是是个什么样子的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能不能有出息。这是因为人的理想是一个人奋斗的目标,我们只有对自己的将来有了设想,才有前进的方向。教师提问:我们大家的理想是什么呢?长大了我们要做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我们有演员、有科学家、有企业家,不管
8、我们将来做什么,只要我们现在照着这个目标去做,并一直坚持,就有实现的一天。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用的人。我们怎样才能做让老师、父母和同学都喜欢的好孩子,将来长大了谁都愿意和你做朋友呢?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的?二、诵读新句1、教师范读,学生倾听。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3、指名领读。三、讲解句子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
9、: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没有好的生活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那么,怎么才能保证我们向好的方向发展呢?我们看看三字经怎么说:苟不教,性乃迁。“苟”假如,如果;“教”学习,受教育,管教;“乃”就会;“迁”变化。这句的意思是:假如不学习,不接受教育,良好的品性就会发生变化。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四、总结。1、组织学生诵读。2、学任何一样东西都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我们学习也是一样。要想学习好
10、,除了专心之外,还需要有好的学习环境。为什么我们不在家里学些知识?为什么不把学校和菜市场放在一起?这都是为了有个学习的好环境。有了好环境,我们才有成长的土壤。15、三字经教学目标:1、了解古时候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的。2、知道孟母三迁,五子登科的故事。教学内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你们的爸爸妈妈疼爱你吗?他们希望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呢?(2)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所以我们要听父母的话。古代的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呢? 二、诵读新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指名领读。 3、自由读。 三、讲解句子 昔孟母,择邻
11、处。子不学,断机杼“昔”以前,古时候;“择”选择;“机杼”织布的梭子。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四、拓展。 1、课下给你的好朋友讲一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2、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情。16、 千字文教学目标:1、识记千字文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并尝试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 ,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
12、, 玉出昆冈 。 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二、简介千字文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 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
13、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六、故事链接:了解夜光珠来历的故事。七、拓展活动:读一读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八、课外延伸: 课下搜集古时描写四时更替、宇宙变化的语句,并交流。 千字文17、千字文教学目标:1、识记千字文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并尝试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 。 信使可复 ,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 诗赞羔羊 。 景行维贤 ,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二、简介千字文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
14、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 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六、故事链接:了解墨子教育做人的小故事。七、拓展活动:读一读 三人行,必有我师
15、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黒。 荀子劝学 近朱者赤,近墨者黒;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晋)傅玄太子少傅箴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千字文。18、千字文教学目标:1、识记千字文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并尝试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空谷传声, 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 ,福缘善庆 。 尺璧非宝 ,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 曰严与敬 。 孝当竭力 ,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 ,夙兴温清 。 似兰斯馨 ,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 ,渊澄取映。二、简介
16、千字文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 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六、故事链接: 了解“
17、二十四孝”中黄香的故事。七、拓展活动:查一查 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已家喻户晓,“卧冰求鲤”“芦衣顺母”等故事就发生在山 东。查阅资料,找出发生在山东的“二十四孝”故事还有哪些?并说说故事的主人 公都是哪些人?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19、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月夜和乡思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月 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
18、照泪痕干。 乡 思 (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二、简介李觏 李觏,字泰伯,江西南城人,他的诗唐代韩愈、皮日休等人的影响,具有独特风 格。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19、(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六、知识链接: 了解月夜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挂念亲人的思想感情。七、拓展活动:背一背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20、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山中和济上作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
20、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山 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济上作 (明)徐祯青 两年为客逢秋节,千里孤舟济水旁。 忽见黄花倍惆怅,故园明日又重阳。 二、简介作者 王勃,字子安,山西人,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 四杰”。 徐祯卿,江苏苏州人,明代文学家,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并称“江南四大 才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的诗句而为人称誉。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21、。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 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 了解山中和济上作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悲苦的思乡之情。 七、拓展活动: 1、说一说 说一说本课的两首诗是借什么景物来表达思乡思亲的悲伤感情的? 2
22、、读一读 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21、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断句和宣城见杜鹃花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断句 (北魏)刘昶 白云满鄣来,黄尘暗天起。 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 宣城见杜鹃花 (唐) 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二、简介作者 刘昶是南朝宋文帝第九子。前废帝
23、刘子业即位,怀疑刘昶有异志,于是他投奔 北魏,亡命途中作此诗。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 了解的断句和宣城见杜鹃
24、花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悲苦的思乡之情。 七、拓展活动:读一读 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三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与父母、老师、同学交流。22、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送柴侍御和喜见外弟又言别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 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喜见外弟又言别 (唐)李益 十年离乱后, 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 称名忆
25、旧容。 别来沧海事, 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 秋山又几重。 二、简介作者 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 李益以七绝 见长,后人往往把他和王昌龄相提并论。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同桌合作
26、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 了解送柴侍御和喜见外弟又言别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离别之情。 七、拓展活动:比一比 把自己读过的友情赠答诗积累起来,比一比看谁积累的多。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2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重别周尚书和送友人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重别周尚书 (北周)庾信 阳
27、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二、简介作者 庾信,字子山,河南南阳人,是南朝梁简文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
28、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六、知识链接: 了解重别周尚书和送友人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离别之情。七、拓展活动:读一读 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24、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送别和淮上与友人别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
29、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送 别 (唐)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二、简介王之涣 王之涣,山西人,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他的 诗歌在当时就很有名气,多被乐工制曲歌唱。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
30、小结。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六、知识链接: 了解送别和淮上与友人别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离别之情。七、拓展活动:做一做 唐代诗人中,有着许多情谊深厚常常被相提并论的挚友,如李白与杜甫,韩愈与 柳宗元,白居易与元稹等,搜集他们之间互写的赠答诗,读一读,把这些诗歌做 在贺卡上,赠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
31、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25、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塞下曲 (节选)和秋望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斩,直为斩楼兰。 秋 望 (明)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濠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日横空冷战常。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
32、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知识链接: 了解塞下曲 (节选)和秋望的写作背景。六、拓展活动:读一读 塞下曲 (明)谢榛 暝色满西山,将军猎骑还。 隔河见烽火,骄虏夜临关。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26、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从军行七首 (其五)和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两首古诗中生僻 的字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从军行七首 (其五) (唐)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武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课时分层作业8英法两国政体的异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 2024年新教材高中生物56主题归纳能力培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 2024年中考物理母题题源系列专题19电磁感应磁吃电流的作用
- 电子通信协议的跨平台兼容性研究
- 电子商务平台公开户的用户体验优化方案
- 员工转证申请书
- 民间借贷金融创新业务合作合同(2025版)
- 户口迁移申请书范文7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汽车临时司机聘用协议书
- 退话剧社申请书
- 植物之歌观后感
- 空气能热泵安装示意图
-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检验批填写全套表格示范填写与说明
- 2020年中秋国庆假日文化旅游市场安全生产检查表
-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二导学案
- 昆明天大矿业有限公司寻甸县金源磷矿老厂箐-小凹子矿段(拟设)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
- 心有榜样行有力量 -从冬奥冠军徐梦桃身上感受青春奋斗初中主题班会
- GB/T 3860-1995文献叙词标引规则
- 七年级英语下册阅读理解10篇
- 设计质量、进度保证措施
- 医院评审工作临床科室资料盒目录(15个盒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