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整理)PPT鱼我所欲也2021/7/261 在人的一生中,要作出许多各种各样的选择,尤其是在对待像生和死这样重大的问题上,当我们必须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的时候,这对任何人都是一个严肃的人生课题。 我们今天学习的鱼我所欲也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应怎样作出选择。 2021/7/262鱼我所欲也孟子2021/7/263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能力目标 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
2、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学习目标2021/7/264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他提出“民贵君轻”、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 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作者简介2021/7/265主要思想施仁政民贵君轻人性本善2021/7/266“性善论”的要点: (1)“善”是人的本性。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 2021/7/267字音 不为苟得也wi 为宫室
3、之美为之wi wi所恶莫甚于死者w箪 dn乡 xing 羹gng 蹴 c妾qi停顿及重音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2021/7/268鱼我所欲也读2021/7/269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自读课文,把握内容2021/7/261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是我喜爱的东西,熊掌,也是我喜爱的东西,(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
4、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动词,同时得到或占有.“兼”是副词状语置后.能愿动词,喜爱生命大义舍弃译文: 2021/7/2611 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比喻论证,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探究2021/7/2612所欲 鱼、熊掌 生、义 提出论点舍鱼取熊掌舍生取义由浅人深,自然明晓 设喻引出2021/7/2613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
5、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动词,超过、胜过读wi,动词,做,干苟且偷生读W,动词,厌恶。与“欲”相反名词,祸患,灾难通“避”,躲避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灾祸我不躲避。译文:比2021/7/2614所欲甚于生(义)故不苟得所恶甚于死(不义)故不避患辨证分析(正面)舍生取义2021/7/2615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大众作有利之事,为国家建设做事,为了别人安危挺身而出等。 “所恶有甚于死者
6、”“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事情。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国家,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危害国家危害人民的事。 探究2021/7/2616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假如,假使那么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动词,做,干译文:没有2021/7/2617假设分析(反面)所欲莫甚于生(最喜生)何不用(不择手段求生)所恶莫甚于死(最恶死)何不为
7、(不择手段躲祸)舍义取生2021/7/2618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通过这种方法。因此,由此可见。译文:2021/7/2619由是则生由是避患不用不为有甚于生者有甚于死者因果分析舍生取义(原因)(结果)2021/7/2620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只是有道德的人有这颗心(辨别“义与“不义”,并保持它),人
8、人都有这颗心(孟子认为人生下来本性是善良的),只是有道德的人能永远不失去它罢了。不仅仅这种思想不丧失。译文:2021/7/2621“非独贤者有是心”中“是心”指什么? 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为什么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保持高尚的操守而不丧失善心(天性、天良)。 探究(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恶者有甚于死者) 2021/7/2622升华主题递进论说 非独贤者有人皆有贤者勿丧2021/7/2623分析第一部分舍鱼而取熊掌 比喻论证舍生而取义 正面论证反面论证不为
9、苟得“甚于生者” “义”; “甚于死者” “不义”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所欲莫甚于生所恶莫甚于死论点患有所不避论证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人人都有向善之心, (“性善论”)2021/7/2624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吆喝。尔,助词。给饥饿的过路人因轻视而不肯接受用脚践踏着。译文:2021/7/2625一箪食一豆羹“呼尔”“蹴尔” 不屑接受 羞恶之心舍生取义 得生舍
10、死正面举例2021/7/262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注:“于我何加焉”即“何加于我焉”。) 高位厚禄通“辨”,辨别有什么好处通“德”,感激通“欤”,语气助词译文:侍奉2021/7/2627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接受万钟不辨礼义见利忘义反面举例2021/7/2628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
11、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通“向”,从前。为了,介词 wi做,动词 wi停止,放弃天性译文:2021/7/2629接受万钟不受食羹排比对比丧失本心身外之物关乎生死保有本心停止舍生取义2021/7/2630文中说得了“万钟”是为了什么? 为了“宫室之美”,为了“妻妾之奉”,为了“所识穷乏者得我”。 作者认为这种作法如何
12、? 作者认为“此之谓失其本心”应当“可以止”。 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 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探究2021/7/2631义存于心举 例 论 证见利忘义(正)(反)对 比 论 证嗟来之食1、行道之人2、乞人万钟之禄1、宫室之美2、妻妾之奉3、所识穷乏 者得我排 比 2021/7/2632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 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2021/7/2633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 为什么不直接 提出来? 论点是:
1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2021/7/2634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在第1段里,作者用比喻的方式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并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加以阐明。紧接着“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提出了新的命题:人人都有“是心”(即本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有它。第2段就是对这个命题的
14、论说和阐明。作者用一般的人和乞丐都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用“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概括失去“本心”的人的惯有行为,并对此进行批评和嘲讽。 2021/7/2635鱼熊掌舍鱼取熊掌类比比喻义舍生取义生以生活常理为喻,引出中心论点。生、欲不为苟得甚于生死、恶不避祸患甚于死欲何不为莫甚于生恶何不用莫甚于死正反从正反两面分析论证义重于生生重于义人皆有本心,贤者保有本心第一部分 提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并说明“义”的美德就是人所固有的, “义” 重于生命。 第二部分 举例进一步论证“义” 重于生命,不能“见利忘义” ,否则就是失掉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行道之人、乞人
15、正反不辩礼义、乞人受万钟弗受、不屑举例有本心失本心(重义)(取义)2021/7/2636小结:第一段:为人应舍生取义第一层: (从开头至“舍生而取义者也”)提出中心论点(喻证)第二层: (从“生亦我所欲”至“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分析舍生取义的道理一步:辨证分析(正) 二步:假设分析(反) 三步:因果分析第三层: (本段最后一句)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贤者勿丧。(递进式)第二段:舍义以利就是丧失本心。第一层:证明“义”之存在。(正面举例)第二层:揭示“见利忘义”。(反面举例)第三层:揭示见利忘义就是丧失本心,再次证明本文论点:舍生取义。(对比论证)2021/7/2637舍生取义(
16、 )正面所欲甚于生所恶甚于死反面所欲莫甚于生所恶莫甚于死人皆有 贤者能勿丧正面嗟来之食行道之人乞人反面万钟之禄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本 心对 比论 证论 证对 比鱼 熊掌道 理 论 证举 例 论 证论点比喻论证 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021/7/2638写作特点1议论严密,层层深入。文章围绕“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立论,从正面论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从反面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人的本心,从而再次重申文章论点。结构严谨,层层深化。2善用比喻。开篇以鱼和熊掌设喻,引出中心论点。第二段以“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比喻守义不辱,形象生动。3善用对比。
17、第一段正反对比阐述“义”重于“生”的道理,从反面假设推理,又从正面事实说明人能不贪生,不避患。第二段举例论证,以正反两个事例进行对比,说明人们对待利欲引诱的不同态度,批判为追逐个人名利而丧失羞恶之心的人,重申中心论点。2021/7/2639 本文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说理散文。作者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言语,阐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当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在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总结全文2021/7/2640思考、讨论: 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
18、“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延伸、拓展2021/7/2641 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即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 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该作出正确的抉择。它告诫我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见利忘义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应有高尚的追求与信仰,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服务社会,造福未来。2021/7/2642董存瑞.MPG2021/7/2643 大爱至善唐山13位农民 宋志永
19、、杨国明、杨东、王加祥、王得良、宋志先、王宝国、王宝中、曹秀军、尹福、宋久富、杨国平、王金龙,最大的62岁,最小的19岁,唐山市玉田县东八里铺村二组农民。 2008年初,特大雪灾袭击了华南地区,湖南郴州成了一座冰雪中的孤城。13位农民除夕租了辆中巴车,顶风冒雪到郴州救灾。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他们辗转来到灾情最重的北川县城,成为最早进入北川的志愿者之一。他们与解放军、武警战士一起,抢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名遇难者遗体。他们的义举充分诠释了什么叫“勇为”。颁奖词: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他们用纯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2021/
20、7/2644普通人的大爱 这就是爱 韩惠民 34年前,一场飞来横祸,把韩惠民和初恋情人吴月瑛分开,吴月瑛瘫痪了。 照顾吴月瑛3年多后,韩惠民认识了徐敏芳,而他答应交友的前提是,对方必须同意与他一起照顾吴月瑛。当徐敏芳了解到韩惠民坚持多年不谈恋爱只是为了照顾过去的情人,她被韩惠民的一片痴情所打动。1980年,韩惠民与徐敏芳结为伉俪,从此,守护在吴月瑛身边的又多了一个人。 韩惠民和徐敏芳告诉吴月瑛:“我们一定会守护你,照顾你到老!”吴月瑛被深深地感动了,她流下的不再是悲伤的泪水,而是幸福的泪水,更坚定地活下去的泪水 一段相知带来一个汉子34年的照顾,一声承诺变成一对夫妇共同的看护,一个特殊的传奇连
21、起两个普通的家庭。颁奖词:他用百姓最朴素的方式,回答了生活中最为深奥的问题:有比爱情更坚固的情感,有比婚姻更宏伟的殿堂,34年的光阴,青丝转成白发,不变的是真情2021/7/2645物欲、生命、义三者之关系万钟诚可贵, 生命价更高; 若为本心故,二者皆可抛。 归纳文言词汇2021/7/2646一、一词多义、与通“欤”,语气词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给例句:呼尔而与之2而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例句:蹴尔而与之转折连词,却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3于比例句:所欲有甚于生者对于例句:万钟于我何加焉2021/7/26475得得到,拥有 例句:二者不可得兼通“德”,感激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6尔助词例句
22、:呼尔而与之代词,你例句: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7为为了例句: 乡为身死而不受做例句: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2021/7/2648二、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5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2021/7/2649三、古今异义1例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钟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2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古义:代词,这种 今义:判断动词,是四、词类活用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23、。名词作动词。 2021/7/2650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例句:鱼,我所欲也。“也”,判断句标志。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2省略句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译文: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2021/7/2651六、虚词 之:助词行道之人弗受此之谓失其本心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代词呼尔而与之人皆有之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的宾语提前,这不译他指羞恶之心指不辨礼义而受之这件事2、于:介词所恶有甚于死者万钟于我何加焉表示比较,比表示对象,对、对于2021/7/26523、为:介词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
24、之动词: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故不为苟得也为了为了做,接受做4、则:连词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示假设,如果表示结果,就2021/7/2653而:连词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呼尔而与之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表示并列,不译表示转折,却表示修饰,不译表示承接,就表示转折表示承接,就2021/7/26541.给下列加色字注音所恶( )一箪食( )一豆羹( )蹴( )苟得( )不屑( )课堂练习2021/7/2655、指出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乡为生死而不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乡”通“向
25、”;从前。“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与”通“欤”;语气词,无实义。“辩”通“辨”;辨别。2021/7/265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色的字词。二者不可得兼()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此之谓失其本心( )贤者能勿丧耳( )故患有所不辟也( )呼尔而与之( )同时占有假使,假如天性、本性丧失、丢掉祸患、突难助词2021/7/2657 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看看意思是否相同?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3、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通“欤”,语气词,表示反问。)(给)(表示修饰,连接修饰语
26、和中心语。 )(但是,表转折)(比,介词。表示比较。(对,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指示代词。这个,这样)(这样看来,由此看来。)2021/7/2658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3.万钟于我何加焉!4.此之谓失其本心。这就叫做失去了本来的良心(也就是忘了本) 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由此可见,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人们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更厉害的.不只是有道德的人有这心,人人都有这颗心 ,只是有道德的人能永远不失去它罢了练习:翻译下列句子。2021/7/2659问答题1、课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2、文中两次提到
27、“心”,在第一节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请依据原文回答。“本心”就是能够做到“舍生取义”的心,“是心”就是“这样的思想。其义与“本心”相同。 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021/7/26603、简要回答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舍生而取义。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赞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
28、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4、利用文段中“义”的含义,写出三个含“义”的成语。 义不容辞、义愤填膺、义无反顾、义正词严2021/7/2661开放性试题 1、我国历史上,许多人把文中的观点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作为自己最高道德标准来追求。请根据你所掌握的有关知识,举一个能用本文观点来赞美的例子。*示例:文天祥,拒绝元人的高官厚禄,宁死不降。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也不屈服。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2、宋末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被元军杀害前曾写下绝笔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至仁。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所说的这些话的意思大概是什么?表明了他怎样的人生观?*文天祥所说话的意思是:孔子说要“成仁”,孟子说要“取义”,惟有行为完全符合“义”的要求,才能达到“仁”的境界。我们研读圣人贤士的著作,要从中学习什么东西,从今往后,我没有什么可惭愧的。这表明他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人生观,用实际行动实践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和节操。2021/7/26623、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盘供货合同范本
- 住宅赠予合同范本
- 农业种子买卖协议合同范本
- 化妆服务合同范本简易
- 业务指导合同范本
- 2024年招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招聘考试真题
- 加盟学员签约合同范本
- 买土地合同范本
- 加油站聘用站长合同范本
- 借款项目合同范本
- 汽车运行材料ppt课件(完整版)
-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练习一-北师大版
- GB∕T 1732-2020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 2022《化工装置安全试车工作规范》精选ppt课件
- Q∕GDW 12067-2020 高压电缆及通道防火技术规范
- 汽车系统动力学-轮胎动力学
- 《经济研究方法论》课程教学大纲
- 10T每天生活污水处理设计方案
- 中国民航国内航空汇编航路314系列航线
- 山西特色文化简介(课堂PPT)
- 一元二次方程100道计算题练习(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