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11传统的节日10课件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11传统的节日10课件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11传统的节日10课件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11传统的节日10课件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11传统的节日10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十讲 中国传统的节日本讲主要谈七个问题: 1.节日的内涵及中国传统节日的概况; 2.元旦; 3.寒食与清明; 4.端午; 5.七夕; 6.仲秋; 7.重阳。一 节日的内涵及中国传统节日的概况 节日就是指按传统应当进行庆祝或者祭祀的 日子。具备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传统性,一是 集体性。任何民族都会使用某种具有文化意义的 时间框架来规定人们的生活节律。节日就是规定 生活节律的重要手段,它使平淡无奇的时间长河 分割开,给人们以回味反思的余地。 中国传统节日是在农业社会里形成的。黄河中下游 一年四季分明,以黍稷为主的农作物是春种秋收,这个 特点决定古代中国节日模式是春祈秋报。祈就是祈

2、求庄 稼丰收的祭祀;报是报赛,就是答谢诸神保佑的祭祀。天坛祈年殿 在原始农业阶段,作物生长周期决定人们的生活节律。农年的时间观念由此产生。农年是把从耕作周期的开始到结束当作一年。甲骨文年字是人负禾谷的形象,说明年的本义就是指从庄稼播种到收割这样一个周期。甲骨文年字农作物的开端不太固定,需要根据物候与星象决定,使物候星象具有标志岁首的功能。远古社会的岁首大致在农历春分前后。大火(心宿二)是标志农耕开始的星辰。原始农业春耕前要放火烧荒,心宿二才称为大火(即天蝎星)。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从宋朝开始,农业经济重心南移。水稻经济的发达,使农民更加繁忙,春祈秋报的节日格局已经不能适应要求,文化形态

3、必然受到影响,以北方文化为基础的节日格局不能不发生变化。传统年画接财神 中国传统节日框架是在宋代确立的,节日内涵的世俗化,也是在宋代加快的。民间剪纸 道教和佛教对中国节日文化产生显著影响。道教是 本土宗教,又吸收中国古老的民间宗教成分,容易被民 众接受。佛教进入中原以后,迅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 合。两大宗教各有独特的节日,如道教的上元、中元、 下元,佛教的浴佛、盂兰盆、腊八等。太上老君像 节日是约定俗成的文化现象之一。由于所处环境不 同,对节日习俗的理解也存在差异。在良辰吉日里,文 人士大夫兴致勃勃地进行九曲流觞的游戏,目不识丁的 农民只能向神灵祈祷,求得保佑而已。广东顺德宝林寺三世佛 论语述

4、而记载:子不语怪、力、乱、神。儒 家对超验世界的回避态度,使中国文人有时不得不向宗 教或世俗的神祇寻求精神安慰。譬如把屈原的死附会成 端午节的起因,让号称紫姑的厕神扶乩占卜。孔子至圣庙(1)新年 新年就是岁首,又叫元旦,现在叫春节。新年是古代官方法定的岁首,但在汉代它只是标志新的生活周期开始的关键日期之一。传统年画长命百岁 凡候岁美恶,谨候岁始。岁始或冬至 日,产气始萌;腊明日,人众卒岁,一会 饮食,发阳气,故曰初岁;正月旦,王者 岁首;立春日,四时之始也。 史记天官书 司马迁列举了四个岁首日: 1.冬至(公历12月21或22、23日); 2.腊祭(农历十二月初八)的第二天; 3.正月初一;

5、4.立春(公历2月3或4、5日)。北京地坛庙会(2)春季节日 社日是向土地神祈求丰收的节日。唐代以后,尤其是北方,一般固定在农历二月二日。土地神土地庙和土地神土地庙和土地神 上巳古代祓禊(除灾求福的祭祀,一般在水边进行,或秉火进行)的节日,汉代以后逐渐固定在农历三月三日。曲水流觞曲水流觞的地方(浙江绍兴) 寒食节禁火的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古人从 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 清明节扫墓祭奠亡灵的节日,在公历4月4或5、6日。杜牧(唐)清明 浴佛节六朝以来一般在农历四月八日举行,是 与祈雨有关的佛教节日。香港浴佛节(主人和嘉宾一起浴佛)香港浴佛节(公众浴佛)(3)夏季节日 夏季最重要的节日是端午

6、节。汉以后定为农历六月六日。西南少数民族是火把节(或星回节)。汉族向祖先报告夏季收成,少数民族则是作物成熟前的祈年祭祀。还有一个与腊日对应的伏日节,在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平顶人头像(商)四川凉山火把节四川凉山火把节(4)秋季节日 六朝以后,秋季节日主要有: 1.七夕(农历七月七日) 2.中元(农历七月十五日,即盂兰盆节) 3.中秋 4.重阳 根据春祈秋报的生活节律,节日里充满着丰 收的渴望,同时,人们还必须顺应节令举行一些 仪式以确保万物的再生。(5)冬季节日 冬季节日主要有冬至、腊日和除夕。古人把冬至看成是节气的起点,这是古代曾把冬至当做岁首的遗迹。腊日是冬至以后第三个戌日。除夕是农历最后一

7、天的晚上。最后一天叫岁除。传统年画老鼠娶亲冬至 汉书郦食其传说: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可见食物是人与自然主要联系之一。正因为如此,节日仪式和习俗都与食物分不开。甲骨文即字二 元 旦 早在夏朝,农历正月就确定为岁首。正月初一是新年,又称新正或元旦。商朝把岁首改为农历十二月。周朝改为农历十一月。秦朝改为农历十月。因古代历法同政治挂钩,所以新朝建立,必须改正朔、易服色。夏禹(东汉画像石) 夏历: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一月 商历:十一月 十二月 一月 二月 周历:十二月 一月 二月 三月 秦历: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蟠虺纹鼎(春秋)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04)编修太初历时,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岁首。

8、此后除王莽和魏明帝曹叡用过商历岁首,武则天和唐肃宗李亨用过周历岁首,农历正月初一作为岁首的地位不曾动摇过。汉武帝刘彻 两千年来,元旦(春节)成为从腊月二十四 日起,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止,持续一个月左右 的组合节日。按习惯,这个组合节日可分为三个 部分: 1.从腊月二十四日(包括腊八)至除夕; 2.从正月初一日到初七日; 3.元宵节。 (1)从腊月到除夕 我国古代每年最后一个月举行腊祭,因此农历最后一个月称为腊月。腊字原本作臘,简化字用腊字取代臘字。腊月二十四日是祭祀灶神的日子,也揭开了元旦(春节)的序幕。灶王 在腊祭之前,还有一个腊月初八,就是吃腊八粥的日子。初八和二十四,是远古社会每年最后一

9、次报赛天地众神的遗风。腊祭与年终除旧迎新的活动发生联系,应当是汉武帝以后的事情。年画福寿图腊祭 东汉学者蔡邕在月令章句里说:蜡祭:夏曰清祀,殷曰嘉平,周曰蜡,秦曰臘(腊)。秦汉后才通称臘。东汉学者郑玄说:臘谓以田獵所得禽祭也。许慎在说文解字肉部说: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纸马吉神护佑灵符 古代腊祭的概貌:1.时间:冬至后第三个戌日。2.内容:合祭众神。3.方法:专门狩猎,所得禽兽作为祭品。 腊祭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时代。礼记郊特牲记载,当大火在西方天空消失后,开始祭祀众神。共八祭,最先祭祀先啬与司啬。再祭祀农、邮表畷(田畯督察生产处)、猫虎、坊、水庸、昆虫等与农业有关的事物。传统年画五福三星 八祭后

10、,还要向祖先和门、行、户、灶、中霤等各方面神灵致礼。传统年画凤凰来仪 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说,腊日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说明汉朝后习俗发生变化。腊祭意义是宣告旧生活周期已结束。礼记郊特牲记载当时祝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铜壶镶嵌狩猎图(战国) 礼记礼运中 记载,孔子在观看蜡祭 之后,为淳朴的民风所 打动,发表了著名的关 于大同和小康的理论, 描绘出一幅大同世界的 优美图画。马远(南宋)孔子像 元朝以后,腊祭不再为统治者所重视。清高宗弘曆下令废除腊祭。不过,腊日的习俗在民间仍有所保留。 清高宗弘曆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俗是从宋代开始的。据说释迦牟尼成佛前因劳累饥饿过度而昏迷,一牧女

11、把乱糜粥将他救醒。释迦牟尼在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十二月初八便是佛成道节。牧女献糜众魔败阵 大悟成佛2大傩仪 傩是中国古代驱除瘟疫的巫术,大傩是在年终举行的最隆重的迎神赛会、驱逐疫鬼的活动。先秦文献有关傩仪过程的记载很少。据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傩仪主要是跳大傩舞。突目面具(商) 领舞人叫方相(驱逐疫鬼和山川精怪的神灵)。他戴假面,穿黑衣,系朱裙,蒙熊皮,一手持戈,一手持盾,带着十二员神将舞蹈。方相氏(宋三礼图插图) 有十二员神将模仿十二种猛兽起舞。又有一百二十名手持大鼗的童子呐喊助威。贵州德江土家族傩堂戏面具勾德判官 灵官 小鬼 一人喝道:侲子备,请逐疫!童子们一起 喊道:甲作食凶,肺胃食虎,雄

12、伯食魅,腾简 食不祥,揽诸食咎,伯奇食梦,强梁、祖明共 食磔死寄生,委随食观,错断食巨,穷奇、腾 根共食蛊。凡使十二神追恶凶,赫女躯,拉女 干,节解女肉,抽女肺肠。女不去, 后者为 粮! 北宋以前,大傩仪除了增加四门杀鸡羊磔禳的步骤外,主要内容没有大的改变。宋代以后,世俗神祇充斥大傩仪之中。广西环江毛难族傩堂戏面具功曹 三灵娘 土地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傩舞队伍扩充至一千多人,神灵包括门神、判官、钟馗小妹、土地、灶神等,和上古大傩仪大不相同。傩仪后来逐渐为社火等其他娱神游行活动所取代,明清时只在南方一些地区还保留它的传统形式。傩戏傩戏大傩图宋 大傩之后,为防止旧鬼作祟,人们又创造出门神。

13、门神在先秦就是五祀之一。五祀是对门、行、户、灶、中霤五神的祭祀。门神原本是司察小过的小神,指门上装饰的带有神秘感的东西,如装饰怪物的铺首,悬在门旁的苇索、桃人。玉铺首(商)桃人白虎铺首 朱雀力士铺首 朱雀白虎铺首东汉画像石 中国门神的演变过程体现在三个基本方面: 1.具象性取代抽象性; 2.人格神取代生物神; 3.祈愿性取代威慑性。浮雕纹铺首(战国) 据说古时度朔山有两位神人神荼和郁垒,兄弟俩。他们专门在大桃树下用苇索捉拿恶鬼喂老虎。古人认为鬼怕桃木,常用桃木刻成人形当做门神,或用桃木刻成锥形悬挂门上。桃树下的神荼郁垒神荼郁垒东汉画像石门神神荼郁垒 锥的切语是终葵。到唐代,终葵终于演变成专门抓

14、小鬼的小神,并利用谐音的方法,把终葵变成人名锺馗。传统年画锺馗 汉代已出现武士门神。汉书景十三王传记载,广川王刘去在自己的大门上画上古代勇士成庆画像。武士门神中最负盛名的是唐将尉迟恭和秦琼。此外,岳飞、庞涓、孙膑等人也被用作门神。门神关羽秦叔宝 尉迟敬德 门神门神穆桂英(四川绵竹)浙西门神3腊日和除夕 腊祭时间本来是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后改为十二月八日,又固定在十二月二十四日。腊月二十四日在宋代称为交年节或小除,民间的腊祭主要是祭灶。灶神俗称灶君、灶王、灶王爷、老灶爷等。司命灶君灶神的原型有炎帝、祝融两说。史记封禅书说:晋巫,祠五帝、东君、云中君、司命、巫社、巫祠、族人、先炊之属。张守节正义注曰

15、:先炊,古炊母神也。可见汉人认为灶神是老妇。炎帝 祝融灶王 祭灶时间原不固定,宋以后固定腊月二十三、二十四日。祭品由简而繁,由少而多。明清时祭品相当丰富,有香、黄表、蜡、牙饧(灶糖)、灶马(雄鸡)、马草(芊草节少许,粮食五种,清水一盂)和枣、柿饼、核桃、酒肉等。镇宅神虎 祭灶宣告新年开始。岁除这一天,各家各户门神、桃符或春联都更换完毕,屋舍打扫一新,节日食物也准备就绪。除夕全家人聚集在一起,举行宴会,称为送岁;或相互走访,称为辞年。传统年画金玉满堂 宴席上,后辈向尊长行礼,也称辞年;长者用彩绳串钱及糖果送家中儿童,称压岁钱、压岁果子。压岁是压祟的谐音。接着守岁。守岁的习俗起源于唐代。传统年画五

16、子登科(2)新年 自从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以后,元旦朝会一直是封建 国家显示与强调统治秩序的绝好机会。故宫太和殿姻亲关系在拜年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新年期间,女人回娘家,女婿拜岳家,显得特别重要。许多地方的习惯是初三拜岳家。传统年画四美钓鱼 初五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北方称破五。过了初五,日常工作可以恢复。传统年画接财神 古人把六种动物和人分配给年初的七天,初一鸡,初二狗,初三猪,初四羊,初五牛,初六马,初七人。初七的重要性与初三、初五相类似。据宗懔在荆楚岁时记记载,初七要吃七种菜做的羹汤,与腊八喝粥的习俗有些相似。民间剪纸 元旦期间还有送穷的习俗。据说上古帝王颛顼有个儿子爱穿破衣爱喝粥,骨瘦如柴,死在

17、正月初一。后来人们就在除夕准备些破衣剩饭,第二天扔掉,表示送走穷鬼。从六朝到唐代,送穷一般在正月十五日或者晦日进行。颛顼和帝喾(3)元宵节 元宵节又名灯节,道教称上元节(道教以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为上元、中元、下元三个节日)。道教认为上元日天官赐福,然而元宵节本身不具备宗教的意义。传统年画天官赐福 西汉初年,吕后去世后,周勃、陈平等人铲平诸吕,拥立汉文帝刘恒即位,这天是汉文帝元年( 前180 )正月十五日。为表示庆贺,每年这一天晚上,刘恒都要出宫与民同乐。汉文帝刘恒 元宵就是指上元的晚上。后来这一天定为元宵节。 东汉明帝刘庄时,元宵节开始增加放灯的内容。上海城隍庙元宵节灯会 窃见京

18、邑,爰见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充街 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 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以秽嫚为 欢娱,用鄙亵为笑乐。内外共观,曾不相避。高 棚跨路,广幕凌云。袨服靓妆,车马填噎。肴醑 肆陈,丝竹繁合。竭貲破产,竞此一时。 隋书柳彧传 宋朝元宵节,开封府要搭大棚,棚内彩山画有神仙故事和市井人物。彩山旁搭文殊、普贤菩萨像,他们的手指直通彩山顶部,五根手指是五条水道。从高处放水,像瀑布一样。传统年画庆赏元宵 元宵节还要舞龙灯和狮子。舞狮子是受佛教的影响 而产生的,目的与傩仪基本相同。舞狮的风格有南北之 分。北方舞狮是人与狮斗,南方则是狮与狮斗。舞龙舞狮元宵灯谜 由于灯与丁音

19、近,因而产生了送灯或偷灯以祝愿生子的习俗。宋人认为正月十五日的灯笼可使人生子,如果夫妇一起偷灯笼,放在床下,当月就可以怀孕。传统年画天女送子 元宵之夜,有妇女走三桥的习俗。据说这天夜里妇女只要走过三座桥,就能治好不生孩子的病。明代北京妇女穿白绫衫,到各城门摸门钉,认为可生男孩,这就是所谓授钉儿。传统年画三星图 元宵节晚上,妇女还要迎紫姑。传说紫姑原给人做妾,大老婆嫉妒她,常把粪便泼在她身上。紫姑在正月十五日因激愤而死。后化为厕神。元宵节接紫姑扶乩,据说非常灵验。也叫门臼娘娘,或叫坑三姑、厕姑。厕神紫姑三 寒食与清明(1)寒食节的起源与演变 寒食节我国传统节日,在每年冬至以后的第一百零五天。 节

20、日里,只能吃寒食。这个节日是远古社会改火制度的遗留。旧石器时代北京猿人生活想像图 论语阳货里,宰予对孔子说: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宰予说的就是古代的改火制度。宰予 古代钻木取火,所用木头四季不同。汉人马融引周书月令说: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所谓改火,就是改变钻木所用的木头。伯矩鬲(西周)据周礼夏官司爟记载: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郑玄注说,掌行火之政令就是掌改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就是季节变换之时,及时改变取火用的木头,目的是为了救时疾。郑玄(东汉) 改火制度是远古社会火崇拜

21、的遗迹。周礼夏官司爟记载:季春出火,民咸从之;季秋内火,民亦如之。就是说在季春心宿二出现时和季秋心宿二消失时改火。半坡遗址陕西西安 据后汉书周举传李贤注说:龙,星,木位也,春见东方。心为大火,惧火之盛,故为之禁火。就是说,古人认为大火星主火,对大火有一种敬畏之情。甲骨文火字 既然改火重要,自然不可马虎。熄灭旧火,点燃新火,在二者之间实行斋戒,是为了表明改火者的虔诚。在改火之际,禁火吃寒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 寒食东风御柳斜 (唐韩翃寒食诗 寒食节在东汉有了新的说法。相传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危急时刻,随行大臣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肉给重耳吃。割股奉君 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唯独未封介子推。介

22、子推便隐居深山。重耳感到羞愧。为了让介子推出来接受封赏,他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却抱着树木不出,被火烧死。为了追念介子推,重耳下令每年这天不许生火做饭。介子推(春秋)山西绵山 东汉桓谭新论:太原郡民以隆冬不火食五日,虽有病缓急,犹不敢犯,为介之推故也。东汉末年蔡邕琴操详细叙述介子推的事迹,并与禁火习俗相联系。山西绵山介子推遗迹 宋朝以后,寒食节逐渐失去意义,只是意味着节日里吃些特殊饮食,一种枣饼和饧大麦粥。宋代汴京街市(清明上河图局部)(2)清明节 有些朝代寒食节在清明前两天,有些是在清明前三天,后固定在清明前一天。由于寒食节与清明太近,清明逐渐形成以祭祖扫墓和郊野踏青为主要内容的节日,寒食节自

23、然被冷落。 黄庭坚(北宋)清明 清明扫墓习俗的形成与古代社日有关。社日是祭祀土地神日子, 春秋各一次。清明在公历 4 月 4 或 5、6 日,与春天社日接近。此时百草萌生,人们祭祀土地神时顺便拔拔祖坟的草,这是扫墓的由来。洪觉范(北宋)秋千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四月,唐玄宗李隆基诏许官员寒食节扫墓。唐玄宗李隆基 新五代史晋出帝纪载:天福八年二月庚午, 寒食,望祭显陵於南庄,焚御衣、纸钱。记叙后晋出帝 石重贵寒食节扫墓的情景。后来扫墓时间逐渐改到清明 节。元明后,扫墓之风遍及全国,清明得到鬼节之名。四 端午(1)端午源流 端午节与夏至联系密切,都在农历仲夏。夏至和冬 至是太阳运行周期中重

24、要的转折点,夏至所在月份却不 是好时辰。夏至 仲夏之月,万物方盛。日夏至,阴气 萌作,恐物不楙。 其礼:以朱索连荤菜,弥牟蛊锺。以 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 施门户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 门户饰,以难止恶气。 后汉书礼仪志中 东汉学者应劭在风俗通义佚文中记录了许多五月禁忌。如: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突目面具(商)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孟尝君田文生于五月 五日,他的父亲田婴便不肯抚养他,理由是:五月生子 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齐国故城遗址(山东淄博) 宋吕原明岁时杂记:京师以五月一日为端一,二日为端二四日为端四。西晋周处在风土

25、记中说:仲夏端午。端,初也。端五与初五同义。午和五同音,后又把端五写作端午,也作端阳、重五、重午等。龙凤呈祥(剪纸) 端午节主要活动是驱逐瘟疫,唐宋以后,江南水乡又加上龙舟竞渡的活动,使端午节的意义复杂化。 汉晋时期,除龙神以外,许多人也被奉为水神,如周昭王瑕、伍子胥、句践、屈原等。他们多不是善终。古人认为,含冤而死的人戾气深重,必须隆重祭祀才能平息他们的戾气。因此他们被奉为水神。朱约佶(明)屈原像据说楚国大夫屈原在国家灭亡后,投汨罗江自尽,附近百姓驾船打捞他,并向江中投掷食物,希望水里动物不要吃他。投掷的食物演化成粽子,驾船打捞演化成龙舟竞渡。屈原像(明)屈子祠(湖南汨罗)(2)逐疫 汉代祛

26、除瘟疫的饰物主要是朱索与桃印,或系身上,或挂门上。朱索的作用是拴住人的魂魄,或圈住人的居处,以防止邪气侵害。虎吃女魅(东汉画像石) 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或续命 缕、避兵缯、五色缕、朱索,避兵及鬼,命人不 病瘟。 应劭(西汉)风俗通义 受百官佩带印绶的启发,桃印演化为刚卯,专门佩带在身,上面刻有驱逐疫鬼的咒语。汉书王莽传颜师古注引服虔说,刚卯在正月卯日用桃木制作,或用金、玉制作。刚卯(湖北随县楚墓) 刚卯(清)刚卯(明) 颜师古引晋灼说,刚卯上刻的字分两部分, 其中一部分说: 正月刚卯既央,灵殳四方, 赤青白黄,四色是当。 帝令祝融,以教夔龙, 庶疫刚瘅,莫我敢当。 刚卯后演化为香袋

27、。宋吕原明岁时杂记:端五以赤白丝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或带或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有人将雄黄、灵符、铜钱等放在袋中。香袋荷包 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中说:五月朱书赤灵符,著心前,辟兵、驱瘟、去百病。后又产生天师符、五毒符等。葛洪(东晋)每至端阳,市肆间用尺幅黄纸,盖以朱印, 或绘画天师、钟馗之像,或绘画五毒符咒之形, 悬而售之,都人争相购买,粘之中门以辟祟恶。 富察敦崇(清)燕京岁时记民间送瘟神用的纸马 汉代用朱索缠绕荤菜来驱邪,荤菜是有芳香气味或辛辣味道的植物,如艾草、昌蒲、葱、蒜之类。唐代以后,含有硫化砷的矿物雄黄用来制造雄黄酒。民间送瘟神用的纸马门上悬挂艾草和菖蒲(3)竞渡 南北朝时

28、竞渡习俗已很普及。竞渡舟船称为水马、 飞凫、水车等。元人胡三省注资治通鉴首先把竞渡 的船只称为龙舟。他写道:自唐以来,竞渡务为轻驶。 前建龙头,后竖龙尾。船之两旁,则为龙鳞而彩绘之, 谓之龙舟。龙舟竞渡 或竞渡前,请名巫作法。巫师祷词之一:天火烧太 阳,地火烧五方。雷火执常法,烧死诸不祥。龙舟下弱 水,五湖四海任飘荡。龙舟竞渡 船底要用白茅拂过,以防敌方暗算,同时向江中抛 掷桃符等以辟邪。竞渡过程中,船中不许藏竹竿、鹅卵 石,观者也不许扔砖瓦,以避免引起械斗。胜利者以船 尾为船头,在江中倒划。龙舟竞渡(4)粽子 粽子,早期文献称角黍,本是农民祭祀祖先的祭品。早黍性粘,容易包裹。西晋周处风土记说

29、,食角黍是顺应节气的做法。民间剪纸 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首先使用粽子的说法:民斩新竹笋为筒粽,楝叶插头,五彩缕投江,以为避水厄。南朝粱人吴均的续齐谐论开始将角黍与屈原之死相联系。传统年画麒麟送子粽子做法从古到今变化不大。清李调元南粤笔记说广东粽子用冬叶裹的是灰粽,用竹叶裹的是筒粽,三角形的是角子粽,还有肉粽等。传统年画受天百禄五 七夕 七夕又称女儿节或乞巧节。乞巧习俗及有关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是节日的基本内容。东晋葛洪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於开襟楼。魏晋以后,乞巧习俗日益普及。牛郎织女星(东汉画像石)银河与牛郎星、织女星银河与牛郎星、织女星所谓乞巧,就是七月七日妇女在院里陈设瓜果,向

30、织女星祈祷,请求帮助提高缝纫技巧。西晋周处风土记说,如看到天河中有奕奕白气,或者光耀五色,便是吉祥的预兆。七夕乞巧七夕乞巧七夕乞巧的作品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诗经小雅大东 迢迢牵女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柠劳 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哀其独处,许配河西牵 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 每年七月七日一夜,渡河一会。 任昉(南朝梁)述异记后来牛郎织女故事有不同版本。或在任昉基础上增牛郎借天帝的钱不还,遂使夫妇离

31、异的情节。或增织女是西王母外孙女,王母用簪子划出天河阻挡牛郎,牛女相见时有喜鹊搭桥等情节。西王母 上巳节是汉以前形成的节日,日子定在三月上旬第一个巳日。魏晋后确定三月三日,不论是否巳日。周礼地官媒氏载: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可见这是古代性自由的节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杜甫)古人认为水有增强生命力的作用,有利于生子。北齐书窦泰传载,有巫师对生产不顺的窦泰母亲建议,渡河湔裙,产子必易。水边祓禊,主要目的是为了除灾求福。长江三峡 古代祓禊原本春秋两季都举行。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不过是古代秋季祓禊时男女自由交往的写照。七夕祓禊习俗后来逐渐消亡,牛郎织女的故事则以神话的形式

32、保留下来。卧看牛郎织女星(杜牧) 乞巧之后还有七月十五中元节,这是佛教节日。据佛经故事,目连的母亲堕入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就化为烈火。目连向佛求救,佛为他说盂兰盆经,叫他在七月十五日做盂兰盆来救母亲。佛陀讲法图(敦煌壁画) 盂兰盆,梵语表示倒悬的意思。所谓做盂兰盆,就是向佛和僧施舍,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这一天佛教徒要举行盂兰盆会,超度祖先亡灵。安徽九华山法会湖南辰沙河戏目连救母剧照六 仲秋 农历八月为秋季之中,故曰仲秋,仲就是居中的意 思。八月十五既居秋季之中,又居仲秋之中,所以称为 中秋节或仲秋节。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但作为节 日则是宋代。中秋之月 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载:此夜月色倍明於常时,又谓之

33、月夕。此外中秋节还有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之称。西方白虎(东汉画像石) 中秋节的来由与古代祭月习俗有关。古代神话有女 娲捧月和嫦娥奔月故事。礼记祭法中也有夜明, 祭月也的记载。秦汉之前已有秋分之夜天子到国都西郊 月坛祭月的规定。唐宋有关祭月的记载更为详尽。 中秋节还有观赏桂花的习俗。据说桂树是月宫仙境 中惟一的植物,是人间清纯的象征,人们把世间最高尚 纯洁的友谊称为桂兰之交。桂花树(1)赏月中秋赏月盛行于宋代。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月亮在人们心中集所有阴柔之美于一身,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美丽的神话,又让月亮增加了神秘的诗意。嫦娥奔月(东汉画像石)嫦娥是羿的妻子。当时天上共有十日,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