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考历史试题》word版_第1页
《月考考历史试题》word版_第2页
《月考考历史试题》word版_第3页
《月考考历史试题》word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有人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评论道:“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下列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A.推行杜鲁门主义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约组织D.朝鲜战争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丘吉尔曾经说“和平是恐怖(编者注:指核武器)生出来的健壮的孩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核武器的产生有利于实现和平 B脆弱的和平会被核武器所打破C核恐怖平衡维持了和平局面 D美苏核竞争给世界带来了和平14、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我国外交政策有( )与苏联等社会主

2、义国家建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A. B. C. D.15、有人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A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16、右图为漫画梅开三度,该漫画最能反映( )A.亚太地区成为整个世界的经济

3、政治中心B.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撼动了两极格局C.世界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D.国际关系中地缘政治完全取代意识形态17、中国有句俗话“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联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A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 B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18、20世纪60年代的某国际组织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 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据材料可知,此国际组织是A.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华沙条约组织C. 欧洲共同体 D不

4、结盟运动19、“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宋代李处权这首土贵要予赋水轮描写的是( )A筒车 B耒耜 C曲辕犁 D牛耕20、新全球史写道:“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材料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A井田制 B均田制C地主土地私有制 D农民土地私有制21、图一是商周时期的骨耜,图二是西汉二牛一人的犁耕。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 ( )图一 图二A、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B、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C、经济结构的变化 D、手工业技术的进步22、我国的南北分界自古是淮河跟秦

5、岭一线。据美国学者贾志扬统计,唐代科第人物北方占绝对优势,然而到了宋朝,考中进士淮河以南却占了952%。这一现象出现主要源于A丝绸之路的衰落 B政治中心的转移C程朱理学的兴起 D经济重心的南移23、个体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B、个体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C、个体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很不稳定D、个体小农经济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38(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6、”材料二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材料三 春秋谷梁传中说:“初税亩初者,始也。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材料四 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请回答:(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0分)(2)结合材料二,分析自耕农经济在

7、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4分)(3)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况中国古代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过程。(6分)39(32分)二战后,国际关系经历了由冷战对峙向多极化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乔治凯南说:“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势力。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用以掩盖它腹脏的极权和势力地区。使得那个顽固的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胁迫,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8、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请回答:(1)材料一中“北风的直接胁迫”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美国采取的“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7分)(2)简述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8分)材料三 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要快的多。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1960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3亿美元,1980年时就达到了42.2亿美元。20世纪世界史材料四 中曾根内阁(1982198

9、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日本史请回答(3)据材料四,指出日本20世纪80年代对外政策的变化,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这种变化对当时国际关系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影响?(8分)材料五:图片对历史学习和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从1951年到1975年,六次将周恩来的照片登上封面。阅读下列图片及提示: 图1发表于1951年6月18日。 图2发表于1954年3月10日。标题为“共产主义者周恩来”。 标题为“红色中国的周恩来”。小标题: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 小标题: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 图3发表于1971年11月8日。 图4发表于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