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秘书机构和秘书人员课件_第1页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秘书机构和秘书人员课件_第2页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秘书机构和秘书人员课件_第3页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秘书机构和秘书人员课件_第4页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秘书机构和秘书人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中国古代的秘书机构和秘书人员 第一节 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一、关于中国秘书工作起源的不同观点 第一种观点:秘书工作是随文书的产生而出现 产生条件:1.文字 2.阶级社会的出现(夏代) 标志:公务文书的出现 第一节 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 第二种观点: 产生条件:1.文字(公务文书的出现) 2.有领导部门的社会组织 (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 依据:秘书工作就是有关公务文书的工作。 按照现代秘书学观点,秘书工作的范围远远 大于文书档案工作范围。 第一节 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二、秘书工作产生的条件 社会组织领导集团的出现 原始人群 结构极为简单,没有形成发号施令的领导者。 氏族公社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

2、、较为稳定的社会组织。 公共事务简单,重大问题聚众商议,当场决定;首领运用口语即可了解情况,表达意见、发出指令 第一节 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部落、部落联盟 部落由胞族或氏族构成,形成了管理公共事务的机构和部落首领。 神农氏、伏羲氏 部落联盟组织是一个很大区域的最高行政组织,内部有相当严密的管理系统。 黄帝设立了分管各项事务的“六相”,设置了专门的秘书官史官,有了名副其实的“辅助管理综合服务”的秘书工作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 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原始社会后期,当若干氏族联合组成规模较大的部落时,就产生了为部落领导集团活动提供辅助管理的秘书工作。 第一节 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 第二

3、节 中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 一、我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史官 (一)关于“史”的字形考辨 小篆作: 由“中、“又”两字组成 说文:“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含义:1.记录事情,忠于事实 2.掌管文书档案(的人) 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二)历史传说中的史官(黄帝时代) 据许多古籍记载,黄帝时代即有史官一职。 *世本注:“黄帝之世,始立史官,仓颉,沮诵居其职。” 负责记录黄帝言行 *仓颉的传说 (三)夏代的史官 夏代: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官职”,开始设置“史官”一职 夏代设置的重要官职:后稷、司徒、司马、 司寇、司空、太史令、秩宗 第二节 中国最早

4、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 太史令:辅佐夏王处理国政的机要秘书长吕氏春秋先识览云:“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乱愈甚,太史令终古抱其图法以奔商”。 终古:夏代的太史令,以掌管文书档案为主要职掌。 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四)商代的史官 商代:我国奴隶制进一步发展时期。 建立机构庞大的中央政府,官职名称40 余种,官职分为四类:政务官、武官、史官 和事务官。 1.史官主要从事秘书工作,并初步形成不同层次、不同职掌,大致分为两类四种: 第一类:神职史官,包括贞卜史官和祭祀史官 第二类:人事史官,包括作册史官和记事史官第一类:神职史官

5、贞卜史官 有卜,多卜等名目,负责占卜,解释“卜兆”(神灵旨意),刻写卜辞。 礼记表记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贞卜史官又分巫和史两种: 巫:偏重鬼神,是鬼神的直接代言人和化身,以筮法占卦 史:偏重于人事,掌管天文、星象、历数、史册,以龟甲占卜。 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 祭祀史官 有祝、多尹等名目,负责商王的祭祀事务。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年 记事史官安排一切祭祀仪式,如负责祭坛的布置,程序的安排,礼器祭品的筹办,人员的拟定,位次的排列等事务。类似于现代负责大会或典礼的筹备、组织、服务的秘书人员。 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 第二节 中国最

6、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第二类:人事史官 作册史官 有乍册、尹等名目。原先掌管祭祀时奉商王册命以告神灵,后来专门负责制作册命(即王命文书)、保管册命并宣示王命,并兼管册命诸侯大夫 。相当于商王的文字秘书和机要秘书。 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 记事史官 有史、卿史等名目,负责记录商王言行、王朝大事、保管典籍、观察天象、记录历法等。主要承担文书档案工作。 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 2.各类史官的作用比较 贞卜史官和作册史官偏重于在政务方面为商王服务。祭祀史官和记事史官则偏重于处理事务,而作册史官和记事史官的职能与现代秘书人员最为相近 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 3.

7、商代史官的社会地位 社会地位很高,商代文化以神为本,因此神职史官的地位高于人事史官;商代史官垄断神坛、把持政坛、执掌学坛,其活动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五)西周的史官 1.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 西周的政体推行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分封制,分封宗室、姻亲、功臣为诸侯,立有七十二国。 西周在思想上建立起礼治体系,礼治思想成为西周王朝的统治思想。 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 西周中央政府形成以卿为首的政务部门“卿事寮”和以太史为首的事务部门“太史寮”两者并列局面。 2.西周的史官 太史寮是为王室服务的秘书处,长官太史 是周天子的秘书长,太史

8、寮中还有许多史官。所有官署和各诸侯国皆设有史官。 太史职掌:侍从天子左右以备咨询,并直接参与政事、记载重要政事活动、起草文告。 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 3.西周史官的特点 神权统治削弱,宗教色彩由浓至淡,人事史官地位明显提高,明确了秘书人员以文书档案工作为主要职责。周礼天官宰夫:“史,掌官书以赞治” 史官分工趋向精细明确。 太史寮中设有“五史”、王宫中设左、 右史、典瑞和掌节、女史 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产生了职业道德 西周秘书人员记录帝王言行、国家大事时有一定的规则,即“书法” “书法”的核心:“君举必书”和“秉笔直书” 这一职业道德成为我国古代秘书人员的优良传统

9、,经久不衰。形成了职业个性 刚正不阿、威武不屈 “崔杼弑其君”、“赵盾弑其君” 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二、上古其他秘书官职 1.传说中的“纳言” 传说中舜当政时有“十二官”之设。 “纳言”的职责是上通下达,出纳君命,是典型的秘书职务。 正义孔安国云:“纳言,喉舌之官,听下言 纳于上,受上言宣于下,必信也。” 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 2.巫祝和秩宗 原始社会末期的神职人员。 巫:负责在神人之间传达信息。 祝:在祭祀活动中负责致祝词。 秩宗是巫祝的领导人,神职史官的前身。 3.西周天子的宫廷秘书宰 由国王的专职厨师演变而来,掌管宫廷事物, 是王宫秘书人员的首领,直接协助

10、天子处理 文书和日常事务 。相当于王宫的办公厅主任。 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 4.左史、右史 陪侍于帝王身边,记录天子言行。 5.承 侍立于天子之侧,为天子提示遗忘之事,回答天子提问的史官。 6.女史 分两类,一类直接辅助宰掌管有关王后礼仪的典籍,另一类掌文件书写。她们具有相当的文化知识,是历史上最早的女秘书。 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三、我国最早的综合性秘书机构太史寮(一)出现于商代末年,成型于西周(二)太史寮的组成 1.太史:亦作大史,太史寮的长官,总 管起草公文、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管理国家档案典籍、天文历法和组织祭祀等。相当于中央政府的秘书长。

11、 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 2.小史:太史的副手。主要掌管邦国之志和贵族家谱。相当于管理贵族人事档案的秘书官员。 3.内史:亦称作册内史、作命内史、作册。从商代的作册史官衍变而来。内史有多人,为首者称内史尹、或为册尹,拟制简册、宣示天子诰命。 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 4.外史:掌四方之志及三皇五帝的书,四方之志是诸侯国内部的世系家谱,是决定诸侯子孙谁承袭侯位、谁受封何种官职的依据,相当于人事档案。外史还有“达书名于四方”之职责,即整理、改进、推行文字。 5.御史:也称柱下史。据说常侍立于朝堂殿柱之下,接受四方文书,并负有保管档案、典籍的责任,是太史寮中地位最低的秘书官

12、员。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秘书官职(一)春秋战国时期史官地位的衰落 1. 社会动荡,王室衰微,诸侯贵族自身难保,史官地位必然下降;史官与国君观念上发生冲突,逐渐被剥夺参政议政的权益。 2.私学兴起,文化普及,导致秘书队伍发生了根本变化。孔子创办私学,士的出现 3.选官制度发生变化 西周“爵位世袭制”的瓦解,世代相袭的史官被新兴贵族所取代。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 (二)新秘书官职的产生 第一、从原来低级史官中提拔高级秘书,如 御史 。 第二、设置了新的秘书官职。 尚书秦国设立。 掌书齐国设立。 主书魏国设立。 令正鲁国设

13、立。 第三、从王宫宦官中提拔一些秘书。秦王嬴政任用宦官赵高为符玺令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三)士充实秘书队伍 1.士加入秘书队伍的历史背景学在官府被打破,私人办学之风盛行,士的构成变化,人数增加,在社会巨变中,希望能投靠国君或贵族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在强者存,弱者亡的形势下,国君们迫切希望士为他们出谋划策,实现强国、统一大业。 2.士任秘书工作的特点 任期短,流动性大。“朝为布衣,夕为卿相” 士如不被重用,则离去,到别国去游说私人秘书的出现。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 二、秦代的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一)秦代的政体:三公九卿制 三公衙门:丞

14、相府、御史大夫府、太尉府(二)秦代中央政府主要秘书机构 御史府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 御史府的主要职掌: 1.受理公卿、百官和吏民对皇帝和中央政府 的上书。 2.负责对大小官员的监督和考察。 3.掌管版籍、地图等重要档案和律法档案。 4.受命代皇帝巡视各郡县,并监理郡务。 5.受命处理皇帝交办的特殊事宜。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 御史御史大夫 御史中丞 典御史御史府 奏曹、书曹、令曹、印曹曹 令史、下隶吏禄(掾)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三)秦代皇宫的秘书官职 皇室秘书官职分为两类: 第一类:为皇帝处理具体事

15、务的秘书官 1.尚书“尚书仆射”,主要负责文件的收发 工作。 2.太史令即史官,负责记录大事,有时 也起草文书。 3.符玺令负责保管皇帝印玺的人员。 4.谒者负责传达皇帝命令的人员。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 第二类:参谋性质的秘书官 1.博士博古通今、学识渊博,备皇帝咨询,是皇帝的专职谋士。 2.给事中立于殿中,备顾问应对,讨论政事。 3.侍中侍从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的近臣 。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四)中央各府衙、地方政府中的秘书官职1.中央政府府衙秘书: 长史协助主官处理公务,府衙秘书长 主簿具体掌管府中的秘书业务。2.地方政府秘书

16、: 郡丞兼管秘书工作 主簿典领文书和处理日常事务。 记室令史负责文书起草、保管、收发。 县丞兼管秘书工作 书史专掌文书起草、缮写和档案收藏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 三、汉代的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一)御史府秘书职能的演变 1.西汉御史府职能的加强 上传下达的职能加强 人数增加,分工更细 2.东汉“事归台阁”,御史府秘书职能消失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二)尚书地位的提高和尚书台的设置 1.削弱相府,启用尚书 汉武帝时,尚书由秦代的低级秘书官职转变为西汉时的重要秘书官,称“中书”,并建立初步的官衙,称尚书署。 2.尚书台的设立 汉成帝将尚书署

17、升为尚书台,设办公处于皇宫内,称禁中,或省中、台阁,成为皇帝实际上的机要秘书处。 尚书台的设立,标志着新的秘书机构正式形 成。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 3.东汉尚书台最后取代相府、御史府,成为皇帝以下各官府的权力中心。 “今陛下之有尚书,犹天之有北斗也。斗为天喉舌,尚书亦为陛下喉舌尚书出纳王命,赋政四海,位尊权重,责之所归。”(后汉书李固传)“光武皇帝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后汉书仲长统传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 4.尚书台的结构 秦代4人构成,汉成帝建台时6人,到光武帝时的尚书台规模颇大,编制67人,结构严整: 尚书台的组成: 尚书令1人尚

18、书台主官,直接对皇帝负责,总揽台务,相当于皇帝的办公厅主任。 尚书仆射1人尚书令副手,尚书令不在时由他代行其职。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 尚书左丞负责台内纲纪,处理台内日常事务,相当于尚书台内的秘书长。 尚书右丞掌管台内钱谷等后勤事务,相当于台内的事务长。 尚书台下分设六曹理事: 三公曹尚书掌管断狱之事的奏章 吏部曹尚书掌管公御的奏章 民曹尚书掌管低级官吏的奏章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 二千石曹尚书掌管郡国二千石以上官员的奏章 南主客曹尚书掌管南方各外邦和少数民族的往来文书。 北主客曹尚书掌管北方各外邦和少数民族的往来文书。 第三节 春秋

19、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每曹设有尚书侍郎6人,尚书令史3人 尚书侍郎在皇帝左右处理文件 尚书令史掌管曹内文书事务5.尚书台的地位及性质 尚书台的官品不高,但重权在握。 通过参与机要、出纳帝命、办理章奏等秘书 业务影响皇帝而干预政务,具有典型的秘书 机构的性质。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三)皇宫其他秘书官职 除尚书台外,皇宫还设有两类秘书官职: 第一类:以参谋言谏为主要职责的秘书官职 博士职责由秦代的专职谋士转为专事学术研究,失去了皇帝智囊的作用 郎官代替博士职能的殿廷侍从,直接接近皇帝,起参谋、顾问作用。谏大夫、中大夫、议郎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

20、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 第二类:由宦官充任的贴身秘书官中常侍出入宫廷,侍从皇上,传达诏令,掌管皇帝的机要文书。侍中往来殿中奏事,“切问近对”,品秩虽低,权力颇大,并设有办事机构“侍中寺”黄门侍郎侍从皇上,传达诏命中书令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令,掌管机要文书,颇有实权。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四)以“秘书”冠名的秘书官职的出现 1.汉书刘向传中 “诏向校中五经秘书”,第一次出现“秘书”一词,指图书密文。指物 2.东汉桓帝首置“秘书监”一职 掌管图籍档案,相当于皇宫档案馆馆长。 指人。历史上首次出现以“秘书”冠名的官职,但并非秘书官员。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

21、和秘书官职的演变 3.曹操设立秘书令、秘书丞官职。 秘书令统领王府整个秘书工作,掌管王命的 撰拟、传达等事务,以取代尚书台的职责, 成为我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名实相符的秘书 官职。4.魏文帝改秘书令为中书令,直到近代秘书名 称的正式确立。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五)王国、地方政府和军队中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 1.汉武帝时划全国为十三州,各州设刺史一人,监察若干郡、国,地方建制形成州、郡(王国)、县三级 2.各级政府都设置了专门的秘书机构“记室”,专管起草、收发文书,相当于现代的“秘书科”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 3.各级地方政府中的秘书官职

22、名称基本相同 主簿:主要的秘书官职,办公厅主任 书佐:负责起草公文的文字秘书 掾史:记室中各种不同等级、名目的秘书 人员的统称 4.军队中设幕府,作为参谋、文书部门;幕府内设有长史、主簿、掌书记、令史等秘书官职;汉代至清末,长史和主簿一直是军队中的秘书职务的名称。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四、从魏晋到宋代的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一)朝廷三省制的形成曹操设立秘书令取代尚书台的职责曹丕设中书省,改秘书令为中书令、中书监魏晋以后,尚书省由内廷的机要文书机构演变为外廷的行政机构晋代,将自东汉设于内廷的侍中寺改称 “门下省”,以侍中为长官,分散中书省之权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

23、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 初步形成相互牵制的三省 “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 中书省是起草政令的机关,典型的中央政府的秘书机关。 门下省是审议机关 尚书省是行政机关 三省均具有皇帝秘书机构的职能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二)中书省内的官职设置和职能的变化 1. 中书省的主要秘书人员 中书令中书省主官 黄门郎曹丕时定制,掌收受、拆封、初阅各方奏章,然后签名交给通事郎。 通事郎为中书监、中书令的副手,具体负责诏令的起草工作,并负责读黄门郎转来的奏章,署名后呈送皇上。晋朝时改称中书侍郎。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中书舍人中书侍郎下设中书舍

24、人,是最主要的秘书官,官位不高,专掌诏书拟制,参与机密,为皇帝所信重。其执掌:第一、中央政府各司和各地官员的奏章表议,都由其初读,提出意见,然后进呈皇帝。第二、负责起草诏、制、敕、玺书、册命等皇帝颁发的文书,进呈皇帝批准后,按规定发给有关部门执行。 第三、下达的制、诏、敕等文书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有误差,有责任向皇帝奏明,并加以改进,起到信息反馈的作用。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第四、逢有百官聚会、朝廷大典时,中书舍人须侍从于皇帝左右,代表皇帝接受百官的表状。 第五、皇帝在朝堂上册封,赏赐大臣时,由中书舍人宣读册封,赏赐的诏命;作为特使慰问有功的将帅和国家的贵宾。 第

25、六、此外,凡有冤假错案,中书舍人负责与门下省的给事中及御史交换意见,商议后做出决断。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 通事舍人负责皇宫礼仪 起居舍人负责记录皇帝起居言行 主书负责保管文件,以备查询,抄写诏敕。相当于机要秘书,地位不高,但职掌重要。 书吏负责文书的抄录誊写 书助协助书吏抄录誊写文书的人员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 2.中书省的行政职能 唐代的中书省职责十分广泛,除秘书职能 外,中书令还担任朝廷宰相,是行政长官,因此,还具有行政职能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三)门下省和尚书省内秘书官职和秘书机构 1.唐代门下

26、省的主要秘书官职 给事中为正五品,职掌较宽,主要任务为“驳正违失”,即掌有封驳之权,可封还皇帝失宜的诏命、驳正臣下有违误的章奏。 起居郎负责记录皇帝的言行 典议类似于中书省的通事舍人,职掌偏重于负责礼仪性的事务。 符宝郎四人,掌管皇帝的御玺和朝廷的符节。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 2.宋代门下省的秘书部门和秘书人员 通进司隶给事中,负责收受三省、枢密院、六曹、各寺、监百官的符牒,文武近臣 的表疏,以及银台司(章奏房)收受的各地的章奏案牍,具事目后进呈皇帝。是中央政府处理文书的总枢纽,与银台司合称通进银台司。 银台司 掌抄录天下奏状案牍,并发付有 关机构检查,以纠正其违

27、失、监督其执行, 以防文书积压。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 章奏房负责收受天下章奏案牍,送交通进司,职掌类似于银台司。 封驳房掌文书的审议、封驳 发敕司属银台司管辖,掌收受中书省、枢 密院交付的宣、敕,登记后颁发。 进奏院将地方送京文书摘录章奏事由报告 门下省,将中央的文书收受后转送给地方,并负责让地方了解朝廷政务情况。 知通进银台司通进银台司主官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 3.尚书省的秘书部门和秘书人员 都省尚书省的“办公厅” 都省设置左、右丞和左、右司郎中、员外郎, 分管吏、户、兵、礼、刑、工六部。 左右司郎中、员外郎“办公厅正副主任”

28、都事负责收发文书,稽察缺失,监印等 工作,是真正的秘书官。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四)唐宋皇宫秘书机构 1.唐朝的翰林学士翰林:始于南朝,为文学之士翰林院:唐初为文人供奉之所。翰林学士:唐玄宗为限制中书省权力,启用新的秘书官员,成为皇帝的机要秘书。翰林学士职能:为皇帝起草重要文件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 2.宋代的翰林学士院 职掌为起草制诰、赦敕、国书等王命文书, 并侍从皇帝出巡、充当顾问。 翰林学士院成为皇帝的机要秘书处,取代了中书省的部分重要职权。 3.唐代宦官秘书机构 枢密院唐代宦官秘书机构 内枢密使掌朝廷机密,负责接受表章,向中

29、书省、门下省传达皇帝旨意。 宋代废除了内宫的枢密院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五)中央各衙署和地方政府中的秘书官职 主簿 :掌领文书事务 掌书记:地方政府官员的高级文字秘书。 宋代出现两种没有官品的低级秘书吏员: 1.押司负责办理案牍等事务的吏员,员额不等,相当于文书保管员。 2.贴司原为官衙中见习性质的非正式工作人员。在押司下,承担抄写文书等事务。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 五、辽金元的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 (一)三省制的废除 (二)辽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 1.辽代中央实行南北两面官制 2.北面官中的“大林牙院”,是皇帝的机要秘书机构,负责起

30、草、颁布重要文件,相当于宋代的翰林学士院。置有都林牙、林牙承旨、林牙、左右林牙等官员 3.辽代的秘书官职 令史掌文书案牍之事,可参与朝迁册封等大典,地位比唐宋高。是高级秘书官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三)金代的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 1. 翰林学士院,主掌诏令的起草,设有承旨、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直学士等官职。 2.金代的秘书官职 奏事官掌承受圣旨,奏事,省院议事等。 都目管理文书等日常事务的首领官。 主文各级官衙内抄写公文的吏员。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四)元代的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 1.元代翰林院分为翰林兼国史院和蒙古翰林院 2.蒙

31、古翰林院负责撰拟、翻译皇帝的机要文书,是皇帝的机要秘书处。置有承旨、学士、直学士、侍制等官。 3.元代下层官吏中的秘书职务 令史、司吏、书吏、典吏负责处理公文事务的案牍吏员 宣使和奏差负责传达、催办等事务 知印负责掌印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 4.特殊的秘书职务: 译史三代州以上官府中从事笔译公文的官吏 。 通事元代为蒙古族或色目族官员充当口头翻译的官员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 六、明清两代的秘书机构(一)明初撤销中书省,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制”秘书机构 1.文渊阁的设立,内阁之始 2.内阁的职能:参与机要,充当顾问,出纳帝命,收阅奏章,

32、起草诏诰谕敕,典藏御笔文书、档案、图书以及一切文书记录整理。 3.内阁的地位:表面尊荣,实际上无多少权力,性质是皇帝的高级顾问和秘书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 4.明内阁设有三个专职秘书部门 中书科设中书舍人,缮写正本,誊抄副本 。 制敕房负责誊抄,缮写制诏、敕书、诰命、册、表、奏、揭帖等重要或机密文书,以及各王府的敕符底簿。 诰敕房缮写、誊抄诰敕,翻译敕书、外国文书和誊录揭帖、兵部记功簿及勘合底部等。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 4.清代内阁职能的演变清初,内阁是朝廷唯一的总秘书机构 康熙时,设南书房与内阁并为皇帝秘书机构乾隆后,机要事务转由

33、军机处办理,内阁成为无关紧要的秘书机构 5.清代内阁的内部机构: 典籍厅 满本房 汉本房 蒙古房 诰敕房 副本库 批本处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典籍厅 内阁的办公厅,分南、北两厅南厅: 第一、收发、处理公文 第二、掌印。 第三、负责对内阁侍读以下官员的考绩。北厅: 第一、处理内阁上呈皇帝的奏章事务。 第二、办理朝廷大典,承担筹备、组织工作。 第三、保管皇帝玉玺,负责请用、洗宝 、封宝 第四、收藏重要文书。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二)六科 1.协助处理六部事务的秘书机构 2.各科均设有以下官员: 都给事中一人,主管一科事务,掌本科印章,又

34、称掌科官。 左右给事中各一人,协助都给事中处理事务。 给事中若干员,负责具体处理事务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 3.六科的具体职责收受内外奏章,参验稽考,驳正其违失,分类抄写后发交所对口的部办理。皇帝上早朝时,六科轮流派官员一人,侍立朝堂一侧,记录圣旨。将每天收受的奏章,逐一抄成副本,汇编成册,五天一送内阁,以供编纂。所收受的题、奏、本、状和奉旨发落的事件,由六科的都给事中于早朝时一起至御案前进呈皇帝。 检查各官署奉旨执行的事件是否完成,或进展情况如何,五天一清理,完成者予以注销。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三)中央政府的文书收发机构 通政司

35、和奏事处 1.明初设立秘书机构通政使司,简称通政司 2.通政司职掌较宽,除文书收发,还具有以下职能:收受四方陈情、建言,申诉冤屈或检举不法 行为等文书。收受天下臣民实封递入的书信,开拆,予以 初阅,然后节写副本,奏告皇帝。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收受外官陈奏公事的题本,陈奏私事的奏本及京官的奏本,于早朝时进呈皇帝。负责关防公文的勘合,各种奏章的月终类奏、岁终通奏。参与议决大政、大狱及“廷推”(商议任命重要官员)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 3.奏事处:雍正时,专为收受密奏而设。 分内奏事处与外奏事处,内奏事处由太监充任,外奏事处从六部、内务府

36、的司员、侍卫 中选任奏事官。 主要职掌: 第一,收受奏折、密奏 第二,传宣谕旨 第三,安排在朝值班与接见事宜 (四)精干高效的秘书 机构清代军机处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 1.军机处的设立 全称是办理军机事务处 2.军机处的结构 军机处没有正式官署,无专职官员,设军机大臣、军机章京,无定额,均为兼职。 军机大臣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 等兼任,正式称谓“军机处大臣上行走” ,无定员,无任职期限,总揽一切事务。 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从内阁中书等官中选调兼任,初无定额,光绪时确定军机章京额数20人。承担日常工作。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

37、2.军机处的职掌 拟写诏旨。 收受奏折。 参与政务 参谋、顾问作用。 参与审理大案。 奏补文武官员。 是皇帝的机要秘书处和参谋部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3.军机处的特点 军机处是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时的产物。第一,被皇帝严格控制,是皇帝的附庸机构。具有明 显的从属性、辅助性。第二,职掌宽泛,是皇帝的综合性办事机构。第三,人员精明强干。从各衙门中挑选文化水平高、 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办事谨慎的干练官员 到军机处任职。第四,办事效率高。第五,保密措施极严。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五)明代的宦官秘书机构 1.司礼监明代皇宫内由宦官组成的内

38、侍机构之一,是皇帝在内廷安插的总掌朝廷核心机务的秘书处。 2.司礼监设提督太监一员,为总管,下设: 掌印太监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 秉笔太监负责章奏初阅、代皇帝批答、记述、传达皇帝的命令。 随堂太监秉笔太监的助手。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 3.司礼监的危害 秉笔太监具有批红权,导致司礼监的擅权, 使太监干预政事在历史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 地步,也是导致明王朝崩溃的一大原因。 4.宦官机构系统中的尚宝监、印授监、文书 房、中书房、礼仪房等皆属秘书性质机构。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六)清代的下层秘书和“书吏之害” 1.书吏:清代京内外各官衙

39、中吏员的统称, 是下层秘书,没有官品的一般职员。 2.书吏的职能:负责文书起草、修改、缮写、 收发,以及文卷、册籍、账簿保管等。是政府职能的实际执行者。有京内京外之别。 京内之吏有三:供事、儒士、经承 京外之吏有四:书史、承差、典吏、攒典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3.书吏之害 各级政府官员的昏庸无能,主官对书吏的依赖,处理政务的实权逐渐被从事具体文书工作的书吏所把持,书吏在行政司法事务中作弊枉法,导致吏治的腐败, 腐蚀了国家机构。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七)清末“责任内阁”的秘书机构 责任内阁:是国家权力的最高行政机关,由总理大臣、协办大

40、臣、国务大臣等组成。 内阁下设有秘书机构: 承宣厅 负责宣布诏令,办理奏折,保管图书、档案 制诰局 负责进拟制诏诰敕、进呈贺表 收文处负责收受京外衙门投送内阁的公文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 七、宦官秘书干政中国秘书史上特有的现象(一)历代宦官秘书干政现象 1.秦代的赵高为中车府令兼符玺令,谋害太子和丞相李斯,自任丞相,控制亲朝廷大权。 2.汉代宦官石显为中书令,谋杀朝臣。 3.唐代中期,宦官高力士为唐玄宗的亲信秘书。宦官秘书内枢密使专权,引起祸乱。 第三节 春秋战国以后 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演变 4.明后期,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得宠后兼掌特务机构东厂,专断国政,

41、大兴党狱,诛杀 忠良,形成了历史上最黑暗的“阉党之乱”。(二)宦官屡屡干政现象的原因 1.宦官贴近皇帝而能体察皇帝的心意,被皇帝视为亲信。 2.皇帝希望通过让宦官掌握机要的方法来削弱宰相等朝官的权力。 3.太监身心不健全,对权力和财富有超常态的 贪婪。11醉翁亭记 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写作思路。3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一、导入新课范仲淹因参与改革被贬,于庆历六年写下岳阳楼记,寄托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这次改革,受到贬谪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之

42、外,还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大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他于庆历五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也是在此期间,欧阳修在滁州留下了不逊于岳阳楼记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教学提示】结合前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本文写作背景,进而加深学生对作品含义的理解。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

43、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目标导学二:朗读文章,通

44、文顺字1初读文章,结合工具书梳理文章字词。2朗读文章,划分文章节奏,标出节奏划分有疑难的语句。节奏划分示例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奏划分思考“山行/六七里”为什么不能划分为“山/行六七里”?明确:“山行”意指“沿着山路走”,“山行”是个状中短语,不能将其割裂。

45、“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为什么不能划分为“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明确:“蔚然而深秀”是两个并列的词,不宜割裂,“望之”是总起词语,故应从其后断句。【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划分朗读节奏,在划分节奏的过程中感知文意。对于部分结构复杂的句子,教师可做适当的讲解引导。目标导学三:结合注释,翻译训练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义,并画出不解之处。【教学提示】节奏划分与明确文意相辅相成,若能以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明确文意最好;若学生理解有限,亦可在解读文意后把握节奏划分。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内互助解疑,并尝试用“直译”与“意译”两种方法译读文章。3教师选择疑难句或值得翻译的句子,请学生用

46、两种翻译方法进行翻译。翻译示例: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直译法:那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是山间早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泉水浅了,石底露出水面,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意译法:太阳升起,山林里雾气开始消散,烟云聚拢,山谷又开始显得昏暗,清晨自暗而明,薄暮又自明而暗,如此暗明变化的,就是山中的朝暮。春天野花绽开并散发出阵阵幽香,夏日佳树繁茂并形成一片

47、浓荫,秋天风高气爽,霜色洁白,冬日水枯而石底上露,如此,就是山中的四季。【教学提示】翻译有直译与意译两种方式,直译锻炼学生用语的准确性,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美感;意译可加强译文的美感,培养学生的翻译兴趣,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准确性。因此,需两种翻译方式都做必要引导。全文直译内容见我的积累本。目标导学四:解读文段,把握文本内容1赏析第一段,说说本文是如何引出“醉翁亭”的位置的,作者在此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明确:首先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点出醉翁亭坐落在群山之中,并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环抱之景。接着作者将“镜头”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坐落在有最美的林壑的西南诸峰之中,视野集中到最佳处。再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点山“秀”,照应上文的“美”。又写酿泉,其名字透出了泉与酒的关系,好泉酿好酒,好酒叫人醉。“醉翁亭”的名字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