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二:先秦经济课件_第1页
考点二:先秦经济课件_第2页
考点二:先秦经济课件_第3页
考点二:先秦经济课件_第4页
考点二:先秦经济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考点二 先秦时期的经济课标要求(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列举手工业、商业基本史实。第一阶段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公元前221年以前/秦朝以前)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农业手工业商业民之大事在农。 国语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 汉景帝农业在我国古代有着怎样重要的地位?农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一)农业1、耕作方式:2、土地制度:3、水利工程:4、经营模式:(一)农业1、耕作方式:由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商周时期的“石器锄耕”,再到春秋战

2、国时期的“铁犁牛耕”(生产工具:石、木、铜、铁)。2、土地制度:(1)商周: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国有,实际上归国王所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2)战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私田被开垦,井田制遭到破坏。(一)农业2、土地制度:(2)战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力牛耕的出现,大量私田被开垦,井田制遭到破坏。过程: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的合法性;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3、水利工程: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和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一)农业

3、4、经营模式:(1)集体劳作(春秋战国以前):原因: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很低。特点:土地国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2)小农户个体经营(小农经济):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生产力水平提高,土地私有制确立。特点: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有封闭性、脆弱性等。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刀耕火种 刀耕火种是石器时代的农业经营方式,又称迁移农业,为原始生荒耕作制。先以石斧砍伐地面上的树木等枯根朽茎,草木晒干后用火焚烧。经过火烧的土地变得松软,不翻地,利用地表草木灰作肥料,播种后不再施肥,一般种一年后易地而种。石锄铁犁牛耕井田制都江堰郑国渠(二)手

4、工业1、经营形态:2、发展概况:(二)手工业1、经营形态:(1)官营手工业:管理方式:政府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特点:国家垄断,职官世袭、生产效率低下,代表同时代最高水平。产品用途:皇家、官府和军队使用(军用品和奢饰品)。(二)手工业1、经营形态:(2)民营手工业:管理方式:民间私人经营。特点: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产品用途:在市场流通。(3)家庭手工业:管理方式:农户(田庄)的副业。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产品用途:供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售。(二)手工业2、发展概况:(1)纺织业: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原料最初用的是麻和葛。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

5、官员。(2)冶金业: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水平较高,产品多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利和秩序。春秋晚期:出现人工冶炼的铁器。战国中期:炼钢和淬火工艺有所发展。(3)陶瓷业:原始社会的彩陶已经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铁农具(三)商业1、发展概况:2、商业城市:3、商业政策:(三)商业1、发展概况:(1)远古: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2)商代:职业商人产生,商业初步发展;(3)西周:货币需求量增加,骨贝和铜贝流通。(4)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商业兴起,官营局面被打破,出现了许多强大经济实力的大商人和商业中心。2、商业城市: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3、商业政策: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重农抑商”

6、政策开始出现。重农抑商政策1.概念:是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2.原因:它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3、目的:(1)直接目的: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2)根本原因:维护专制主义政权的,经济基础,安定人心,巩固封建统治。重农抑商政策4.历程:(1)战国:商鞅变法首次明确规定;(2)汉代正式推行“重农抑商”政策;(3)中唐至宋元,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4)明清时期,强化“重农抑商”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5.表现:(1)重农:奖励农耕,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奖励垦荒,兴修水利;(2)抑商:官府专卖制

7、度;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 重农抑商政策6、影响:(1)积极作用:经济上: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2)消极作用: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和资本主义萌芽,违背了历史潮流。范蠡 吕不韦1、淮南子修务训云:“神农乃始教民播百谷,相土地,宜燥湿肥硗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材料说明 ()

8、A中国农业历史悠久B神农最早发现百谷C“播百谷,相土地”就是垄作法D中国原始农业和医药学同时产生A2(2013海南单科,1)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A3时至而作,竭时而止”和“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讲究因地制宜C强调精耕细作 D注重自给自足C4左传为左丘明解释春秋而作。书中记载“郤绮夺夷阳五田”、“郤犨与丝矫争田”、“晋郤至与周争堠田”(注:横线“_”上为人名)。

9、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贵族间的争权夺利 B土地日渐私有化C地主土地兼并严重 D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冲击B5中国历史上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这种土地兼并的现象,其根源在于()土地私有制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政治统治腐败A6史记记载了某水利工程建成后的政治、经济效益:“渠就,用注填淤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该水利工程是()郑国渠都江堰灵渠井渠A7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C8战国城市有固定的产品交易场所市。据史书记载,“市”上有金铺、粮铺、珠宝玉器铺、绸布铺、皮铺等,促使城市手工业竞相为“末作奇巧”,生产“悦在好玩”之品。此记载表明当时()工商业以迎合贵族的需要为主手工业促进了商业的繁荣私有制促成手工业兴盛从事商业利润丰厚A9吕氏春秋上农中记载:“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抑商”的主要原因是()“事末”不利于国家安全“重农”便于对百姓管理“事末”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