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理论课件_第1页
国际投资理论课件_第2页
国际投资理论课件_第3页
国际投资理论课件_第4页
国际投资理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际投资学7/27/20221 第一章复习为什么FDI大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7/27/20222 1、为什么跨国公司能跨越国界到经营管理比本国困难的海外去投资?2、国际直接投资转移的生产要素仅限于资本一种吗?如果不是,还有哪些要素? 如何解释以上问题呢?7/27/20223对外投资的条件与动机7/27/20224 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7/27/20225第一节 国际投资理论的发展(一)具有代表意义的理论是: 要素禀赋论 一、早期的国际投资理论20世纪60年代前7/27/20226 要素禀赋论该理论认为: 1、各国的生产要素是完全竞争的; 2、国际资本流动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国利 率的差异,也就是对

2、外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追求更高的利率。 7/27/20227 R.纳克斯(最早的FDI理论研究者) 在其1933年资本流动的原因和效应论文中指出,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在于各国利率的差异,而利率的差异又取决于各国的资本存量的相对充裕程度。 纳克斯是把国际直接投资作为国际资本流动来研究,使用的是国际资本流动的分析范畴,对FDI与FII未作出区别。7/27/20228 麦克道格尔/肯普 (国际投资利益分配模型) 采用几何图,根据资本收益率差别引起的资本流动的一般理论,来解释国际投资的发生及其福利效果。 对FDI与FII也未作出区别。7/27/20229 西方海外直接投资的主流优势理论阶段以西方大型跨国公司

3、为参照,重点探究了跨国公司海外投资行为的发生机理。 主要理论包括: 1、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形成的理论 垄断优势论 寡占反应论 二、20世纪60年代后7/27/202210 2、以国际贸易学说和工业区位理论 为基础形成的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3、市场内部化理论4、综合理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该阶段理论的共同出发点1、以对外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 2、以市场不完全和垄断优势为立论基础7/27/202211(一)垄断优势论的产生背景 早期国际投资的研究中,(纳克斯)把国际直接投资作为国际资本流动中的一种,认为各国间的利率差是国际资本流动的动因。在实践中,国际直接投资往往表现为交叉投资和互

4、相投资,因而“利率诱因”只能解释借贷资本的跨国流动,不能正确解释国际直接投资行为。 第二节 西方海外直接投资的主流优势理论一、垄断优势理论7/27/202212 在此背景下,海默于1960年在其博士论文中首次提出以垄断优势来解释美国一些企业对外投资行为。海默摒弃长期以来流行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所惯用的完全竞争假定,根据厂商垄断优势和寡占市场组织结构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后经其导师金德尔伯格补充,成为研究国际直接投资最早、最有影响的垄断优势理论。被经济学界认为是直接投资理论的突破性进展,因此而被誉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先驱。垄断优势理论:美国学者海默创立 -金德尔伯格完善7/27/2022131、两个

5、要点 企业对外投资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1)必须拥有竞争优势(2)不完全市场的存在竞争优势 指企业对某些经营要素大量占有或完全占有而形成的优势。如:专有技术、资本数量、融资能力、管理经验、销售渠道等。市场不完全性 市场受到垄断优势的企业影响而呈现出不完全竞争或寡占型局面性质。 (二)垄断优势论基本观点7/27/202214 2、市场不完全是垄断优势的根源垄断优势来自四种市场不完全形态: 产品市场的不完全; 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 由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由政府课税、关税等措施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7/27/202215 在东道国市场具有不完全性的条件下,跨国公司就可以在那里利用其

6、垄断优势排斥自由竞争,维持垄断高价以获得超额利润。 3、垄断优势是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动因 资金优势 技术优势 信息与管理优势 信誉与商标优势 规模经济优势7/27/2022161、凯夫斯在国际公司:对外投资的产业经济学论文中,从产品差异能力角度对垄断优势论作了补充。2、约翰逊在继承了海默和金德尔伯格德基本观点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跨国公司拥有的垄断优势知识资产。3、尼克博克从寡占反应论的角度对垄断优势论作了补充。(三)垄断优势论的发展与完善7/27/202217 1理论贡献 (1)以不完全竞争取代完全竞争,提出了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新思路,新视觉来分析FDI现象 (2)把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区别开来研

7、究 (3)把资本国际流动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入生产领域,为其他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2理论局限性 (1)缺乏普遍指导意义。该理论是基于对美国少数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投资活动的出的结论。 (四)对垄断优势理论的评价7/27/202218(2)该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拥有独占技术优 势的企业一定要对外直接投资,而不是 通过出口或技术许可证的转让来获取 利益。(3)该理论虽然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及发达国家之间的双向投资现象作了很好的理论阐述,但它无法解释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日益增多的发达国家的许多并无垄断优势的中小企业及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7/27/202219 1966

8、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弗农教授在厂商垄断竞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论,解释了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时机和区位选择。 新产品从上市开始,经历诞生、发展、衰退、消亡的过程。弗农把这一经验事实概括为四个连续的阶段:导人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直接投资的产生是跨国公司根据竞争条件和生产条件的变化而制定的生产区位决策。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7/27/202220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 所谓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在市场销售中的兴衰。即:新产品推出广泛流行退出市场。弗农把产品生命周期分为: 1产品的创新阶段(导入期) 2产品的成长成熟阶段。 3产品的标准化阶段。7/

9、27/202221产品周期三个阶段的演变与 跨国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产品区位转移的三段模式:1、母国生产并出口2、到发达国家投资生产,母国减少生产和出口3、通过投资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母国停止生产改为海外进口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7/27/202222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强调动态变化1、生产要素的动态变化2、贸易国比较利益的动态转移7/27/202223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修正 维农在1974年,通过引入寡头市场行为概念提出“产品周期修正理论模型”。他将产品生命周期重新修正为: 1、以创新为基础的寡占阶段 2、成熟的寡占阶段 3、衰退的寡占阶段 7/27/202224 (四)对产品生命周

10、期理论的评价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与 国际投资理论的有机结合,运用动态分析法,从技术产品垄断的角度解释了战后美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特征。尤其是解释了“何时”、和“去哪儿”投资的决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7/27/202225 该理论不仅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制定发展战略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战略制定同样有着指导意义。 但该理论存在研究对象单一、范围狭窄等局限性。 1、请举例说明产品生命周期的演变 2、能否举例说明该理论的局限性? 7/27/202226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 为什么跨国公司不利用现存的世界市场同其他企业交换商品,而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扩大公司内部贸

11、易来实现其经营目标呢?7/27/202227 (一)内部化理论产生背景内部化理论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科斯定理”。 英国里丁大学的经济学家巴克利、 卡森等人将其运用于国际直接投资领域, 将内部化理论看成是解释跨国企业的形成 和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生机理的核心原理。 三、内部化理论见教材p.417/27/202228 (二)内部化理论的内容 1、市场内部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市场内部化,是指由于市场不完全,跨国公司为了其自身利益,以克服外部市场的某些失效,以及由于某些产品的特殊性质或垄断势力的存在,导致企业市场交易成本的增加,而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将本来应在外部市场交易的业务转变为在公司所属企业之间进

12、行,并形成一个内部市场。 也就是说,跨国公司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和一体化经营,采用行政管理方式将外部市场内部化。中间产品、交易成本、市场失效7/27/202229巴克利、卡森在解释国际直接投资的发生机理时,将讨论重点放在知识资产等中间产品市场上,而不是最终产品市场上。 内部化交易方式使国际经营的交易成本降低,这诱使具有某种特有优势的厂商或者说是潜在的跨国企业作出对外投资的决策,形成跨国企业 。 7/27/202230 市场内部化理论建立 在三个的基本假设基础上 (1)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经营目标不变;(2)当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时,促使厂商对外投资建立企业间的内部市场以替代

13、外部市场;(3)跨国公司是市场内部化过程超越国界的产物。7/27/202231 2、市场内部化的动因(1)防止技术优势的流失。 (2)特种产品交易的需要。(3)对规模经济的追求。(4)利用内部转移价格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规避外汇管制、逃避税收等目的。7/27/202232 3、市场内部化的影响因素 影响市场交易成本并因而决定市场内部化的因素主要有四个:1、产业因素 2、国家因素3、地区因素 4、企业因素7/27/202233 4市场内部化实现条件:只有但当市场内部化的收益大于外部交易成本和为实现内部化而付出的成本时,跨国企业才会进行市场内部化。从内部化的成本来看,它主要包括:(1)通讯成本(2)

14、管理成本(3)国家风险成本(4)资源损失成本 7/27/202234 从内部的收益来看,它表现在:(1)可以消除外部市场供求的脱节现象;(2)可以对难以通过外部市场定价的中间产品实行有效的区别性价格;(3)可消除外部市场因买方或卖方的垄断而形成的不稳定;(4)可以促进买方和卖方在产品性质、商品价值方面的知识达到均等,消除买方不确定性;(5)可以有效的规避政府干预造成的市场不完全。7/27/202235 (三)对内部化理论的评价 1内部化理论贡献(1)与垄断优势理论不同的研究思路,提供了另外一个理论框架并能解释较大范围的跨国公司与对外直接投资行为。(2)内部化理论分析具有动态性,更接近实际。7/

15、27/202236(3)内部化理论研究和解释了跨国公司的扩展行为,不仅较好地解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跨国公司的迅速增加与扩展,以及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行为,而且成为全球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的理论依据。7/27/202237 2理论局限性(1)内部化理论与垄断优势论分析问题的角度是一致的,都是从跨国企业的主观方面来寻找其对外投资的动因和基础。内部化的决策过程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特点,忽视了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因素,如市场结构、竞争力量的影响等。因而对于交易内部化为什么一定会跨国界而不在国内实行,仍缺乏有力的说明。7/27/202238(2)在对跨国公司的对外拓展解释方面,也只能解释纵向一体化的跨国扩

16、展,而对横向一体化、无关多样化的跨国扩展行为则解释不了,可见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7/27/202239厂商增长理论则是以一般化厂商理论为依据,是最早从厂商行为角度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该理论的思想始于彭罗斯发表于1956年的对外投资与厂商增长的论文。(彭罗斯在这篇论文中提出,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是厂商经营规模扩张的一种表现,而这种扩张倾向是任何一种企业都具有的。但这种对外扩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厂商内部资源,如厂商内部管理经验、管理能力、技术诀窍、知识产权等。 厂商增长理论7/27/202240(一) 人物介绍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邓宁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7/27/202241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理论泰

17、斗 约翰.邓宁 邓宁教授是英国雷丁大学国际经营荣誉教授和美国新泽西罗杰斯大学荣誉教授 .日内瓦的联合国贸发会议投资、技术与企业发展部主任的高级经济顾问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荣誉教授 7/27/202242(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本 内容与特点邓宁认为,跨国企业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区位优势的不同组合,决定了它所从事的国际经济活动的方式。 7/27/202243 1、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 基本内容所有权优势(Ownership Advantage)。 它是指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得到别国企业没有或难以得到的生产要素禀赋(自然资源、资金、技术、劳动力)、产品的生产工艺、发明创造能力、专利

18、、商标、管理技能等。7/27/202244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 它是指企业为避免不完全市场带来的影响而把企业的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内部化的起源,同样在于市场的不完全性。 7/27/202245 市场的不完全性包括两方面 (1)结构性的不完全性; (2)自然性不完全性.7/27/202246 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企业所 拥有的各种优势有可能丧失殆尽,企业本身就存在对优势进行内部化的强大动力。只有通过内部化在一个共同所有的企业内部,并实现供给与需求的交换关系,用企业自己的程序来配置资源,才能使企业的垄断优势发挥最大的效应。7/27/202247 区位优势

19、(Location Advantage)。 它是指跨国企业在投资区位上所具有的选择优势。 所谓区位优势,是指东道国的某些有利因素所形成的区位优势。如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政府的各种优惠投资政策等。 区位优势的大小决定着跨国企业是否 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和对投资地区的选择。7/27/2022482、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特点 吸收了过去20年中出现的FDI理论精华 与对外直接投资有关 能够解释国际经济活动三种的方式7/27/202249 3、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关于国际生产方式选择的结论 邓宁认为,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只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而区位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充分条件。因此,可根据企业对上

20、述三类优势拥有程度的不同,来解释和区别绝大多数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7/27/202250 三类优势与经营方式选择的关系。图2-1经营方式优 势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对外直接投资出口贸易技术转移有有有有有无有无无7/27/202251 (三)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评价 1、从思想渊源来看,吸收了各派理论的精 华,运用多种变量分析来解释跨国企业海 外直接投资应具备的各种主、客观条件, 形成了一个综合的理论模式。 2、从经济内容上看,涵盖了各种跨国经营活动,即货物贸易、无形资产的转让和对外直接投资。 3、从适用范围上,即适合发达国家,也可用于发展中国家。7/27/202252五、比较优势理论(边际

21、产业扩张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日本一桥大学教授小岛清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该理论也称边际产业扩张论。小岛清认为,分析国际直接投资产生的原因,应从宏观经济因素,尤其是国际分工原则的角度来进行。7/27/202253(一)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 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陷于比较劣势的产业部门,即边际产业部门依次进行;而这些产业又是东道国具有明显或潜在比较优势的部门,但如果没有外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东道国这些优势又不能被利用。7/27/202254 1对外投资的产业。日本对外投资是按照比较成本原则,以资源开发、纺织品、零部件等标准化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美国对

22、外投资则是逆比较成本的,以美国拥有比较优势的汽车、电子计算机、化学产品、医药产品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美国对外投资,由于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过早地移植到国外,容易导致美国经济的空心化倾向。 7/27/202255 2对外投资的主体。日本根据国际分工原则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决定了日本对外投资的承担者以中小企业为主;美国对外投资是贸易替代型的,那些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正是美国最具比较优势产业,由于产品创新和直接投资周期仅限于寡占的工业部门,导致了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基本由垄断性大跨国公司所控制。 7/27/202256 3投资国与东道国在投资 产业上的技术差距。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是从与东道国技术

23、差距最小的产业依次进行;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则是凭借投资企业所拥有的垄断优势,从而造成在道国投资产业技术上的巨大差距。7/27/202257 4、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形式。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一般采取合资经营的股权参与方式和诸如产品分享等在内的非股权参与方式; 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股权参与方式中,大多采用建立全资子公司的形式。7/27/202258 因此,按照边际产业依次进行对外投资,所带来的结果是:东道国乐于接受外来投资,因为由中小企业转移到国外东道国的技术更适合当地的生产要素结构,为东道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对东道国的劳动 力进行了有效的培训,因而有利于东道国建立新的出口工业基地。7/27/202

24、259与此同时,投资国可以集中发展那些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果,直接投资的输出入国的产业结构均更趋合理,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7/27/202260(二)比较优势理论的推论根据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思想,小岛清作了若干推论: 1、可以将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从理论上统一到比较成本上来2、日本式的FDI不是取代贸易,而是补足、创造和扩大外贸。3、对外直接投资中,应该从技术差距最小的产业依次进行移植。7/27/202261 根据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对外投资应能同时促进投资国和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因此,小岛清从宏观经济角度来考虑,把对外直接投资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自然资源导向型。 2劳动力导向型。 3

25、市场导向型。 4交叉投资型。 7/27/202262 (三)比较优势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性 1理论贡献(1)从投资国的角度而不是从企业或跨国公司角度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动机,克服了以前传统的国际投资理论只注重微观而忽视宏观的缺陷,能较好地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动机,具有开创性和独到之处。 7/27/202263(2)用比较成本原理从国际分工的角度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从而对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作了有机结合的统一解释,克服了垄断优势理论把二者割裂开来的局限性,较好地解释了二战后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 7/27/202264 2理论的局限性(1)理论分析以投资国而不是以企业为主体,这实际上假

26、定了所有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之间的动机是一致的,都是投资国的动机。这样的假定过于简单,难以解释处于复杂国际环境之下的企业对外投资的行为。 7/27/202265(2)小岛清提出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分工导向均是单向的,即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进行,作为发展中国家总是处于被动地位。无法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逆贸易导向型直接投资。7/27/202266(3)比较优势理论产生的背景是二战后初期日本的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状况。而今天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情况早已发生变化,对外直接投资的大企业大幅度增加,同时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迅速增加,以进口替代型的投资为主。因此,边际产业扩张理论无法解释这些投资

27、行业的投资行为,具有极大的局限性,不具有一般意义。7/27/202267比较优势理论小岛清运用比较成本原理分析投资行为对外投资的行业应从本国已经或即将淘汰的产业开始结果:可带动相关产品的出口7/27/202268六、国际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理论 (一)邓宁的国际直接发展阶段理论 20世纪80年代初,邓宁在一篇论文中,研究了以人均GNP为标志的经济发展阶段与一个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外资流入)以及一个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资本流出)与一国净的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对对外直接投资阶段的划分以及各阶段国际直接投资的特征和国际直接投资发展阶段顺序推移的内在机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释。7/27/20226

28、9 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阶段(人均GNP低于400美元或等于400美元)。不会产生直接投资净流出的现象,这是由于一个国家的企业还没有产生所有权优势。同时在这一阶段外资总的流入量不大,也是由于东道国各种条件的制约。最穷的发展中国家7/27/202270 第二阶段(人均GNP在400 2000美元之间)。 在这一时期内,外资流人量增加,但主要是利用东道国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进行一些技术水平较低的生产性投资。在对外投资方面,东道国的投资流出仍停留在很低的水平上,只是在临近国家进行了一些直接投资活动,并通过引进技术及进入国际市场等形式,来实现进口替代投资的经济发展战略。发展中国家7/27/2

29、02271 第三阶段(人均GNP在2000 4750美元之间)。 由于东道国企业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大大增强,人均净投资流人开始下降,对外直接投资流出增加。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即专业化国际直接投资过程的开始。新兴工业化国家7/27/202272 第四阶段(人均GNP在2 600 5 600美元之间)。 这一时期是国际直接投资净流出的时期。随着该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这些国家的企业开始具有较强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并具备发现和利用外国区位优势的能力。 发达国家7/27/20227374 邓宁从动态角度提出了“投资周期论”,认为一国的国际投资地位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有

30、关,人均GNP越高,对外投资净值就越大。为此,它将对外投资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第一阶段无无无第二阶段无增强无第三阶段增强有无第四阶段有有有资本净输入资本净输出7/27/202274 从总体上看,一个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状况和该国人均GNP之间的关联性,是从该国企业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企业三类优势变化而言的。7/27/202275评价:优点:发现了国际投资的规律局限性:用人均GNP来表示经济发达程度不科学 现实例证767/27/202276(二)国际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理论的发展 包括邓宁对其上述理论作了一定的修改,还有波特的竞争阶段论,都对国际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理论的发展作出了

31、一定贡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日本的小泽辉智(1992年)。小泽辉智的提出了国际直接投资模式。该理论可以称之为新的综合的国际投资阶段发展论。其理论核心是强调世界经济结构特点对经济运行特别是对投资的影响。7/27/2022771世界经济结构特点。 它主要表现在:(1)每一个经济实体内部的供给方和需求方有着差异;(2)企业是各种无形资产的创造者和交易者;(3)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的科层结构明显;(4)各国经济结构升级和发展具有相应的阶段性和继起性,(5)各国政策中有一种从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的趋势。 7/27/202278 在以上这些内容中,小泽辉智认为(3)和(4)最重要。前者说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

32、异决定了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形式和速度;而后者则说明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经验的积累。7/27/2022792波特的竞争发展理论。 在波特的竞争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四个特征明显的国家竞争发展阶段:资源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以及财富驱动阶段。7/27/202280 3国际直接投资模式 根据世界经济结构的特征,结合波特的竞争阶段论,小泽辉智认为,国际直接投资模式只应是一种与经济结构变动相应的资本有序流动。具体表现为:7/27/202281(1)要素(资源与劳动)驱动阶段的国家,吸引的一般都是属于资源导向型或劳动力导向型的外国投资。(

33、2)当一个国家处于劳动驱动阶段向投资驱动阶段过渡时期,主要在资本品和中间产品业中吸收外资;与此同时,在劳动密集的制造品产业中,会产生向低劳动成本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7/27/202282(3)从投资驱动阶段向创新驱动阶段过渡时期,将会在技术密集产业吸引国外直接投资;与此同时,在中间品产业中会发生对外直接投资。7/27/202283 1970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阿利伯在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一文中,提出了用不同 国家的资本化率差异来解释国际投资活动的理论,即资本化率理论。 阿利伯注意的是由不同国家货币差别而不是由厂商融资能力差别所造成的资本化率差异,因而是一种宏观层次上的解释。 阿利伯认为,强币国的

34、资本化率要高于弱币国。因此,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强币国向弱币国流动的。 资本化率理论7/27/202284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在近几年中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的适用性理论和中小企业国际直接投资的适用性理论。第三节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新进展7/27/202285 一、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的适用性理论 1小规模技术理论 把竞争优势绝对化是传统理论的最大缺陷,美国经济学家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弥补了传统直接投资理论的这一不足。威尔斯指出,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低生产成本,这种低生产成本是与其母国的市场特征紧密相关的 7/27/202286威尔斯主

35、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比较优势: (1)拥有为小市场需要提供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 (2)发展中国家在民族产品的海外生产上颇具优势。 (3)低价产品营销战略。7/27/202287 2、技术地方化理论 技术地方化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拉奥在对印度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和投资动机进 行了深入研究后提出的。拉奥认为是以下几个条件使发展中国家企业能够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特有优势”。7/27/202288 (1)在发展中国家中,技术知识的当地化是在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环境下进行的。这种新的环境往往与一国的要素价格及其质量相联系。 (2)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产品适合于他们自身的经济和需求。换句话说,只要这

36、些企业对进口的技术和产品进行一定改造,使他们的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地或邻国市场需要的话,这种创新活动就会形成竞争优势。 (3)发展中国家企业竞争优势不仅来自于其生产过程和产品与当地的供给条件和需求条件的紧密结合,而且来自创新活动中所产生的技术在规模生产条件下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7/27/202289(4)在产品特征上,发展中国家企业仍然能够开发出与名牌产品不同的消费晶,特别是国内市场较大,消费者的品位和购买能力有很大差别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仍有一 定的竞争能力。 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不仅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是什么,而且更重要的是强调了形成竞争优势所特有的企业创新活动。7/27/202290 3、规模经济理论 当企业在国外市场、国外原材料基地、国外其他生产要素供给源设立子公司、分公司可以降低企业商品、服务的生产经营成本以及体现规模经济效益时,企业在国外进行投资,设立子公司、分公司,就成为了理性抉择。在这里,只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