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语文四语言综合运用132课件_第1页
安徽省语文四语言综合运用132课件_第2页
安徽省语文四语言综合运用132课件_第3页
安徽省语文四语言综合运用132课件_第4页
安徽省语文四语言综合运用132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四语言综合运用考点一口语交际命题角度1 劝说类例 (2015安徽中考)小军同学做事拖拉,请你引用下面的谚语写几句话,劝说他改正缺点。 事情宜早,越早越好;拖拖拉拉,没完没了。_【解析】 解答该题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有称呼小军;注意题干要求引用所给谚语;说明做事拖拉的坏处和做事不拖拉的好处;注意用语要委婉得体,易于对方接受。【答案】 示例:小军同学,“事情宜早,越早越好;拖拖拉拉,没完没了”,做事不拖拉,既提高了效率,又培养了好习惯,不是一举两得吗? 命题角度2 鼓励类例 (2014安徽中考)一向胆小的文文也跃跃欲试,可站在讲台上,怎么也张不开口。请你写几句话,鼓励他大胆地把这首诗读出来。 _

2、【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本题的表达对象是自己的同学文文,表达的目的是鼓励他克服紧张、害怕的情绪,从而自信大胆地把诗读出来。作答时,带上称呼,用具有鼓励性的语言陈述即可。注意,语言表达要清晰明白,用语委婉,易于对方接受。【答案】 示例:文文,不敢在讲台上诵读是你人生的一道坎,成功跨过去,你会发现一片灿烂的天地,那里有你的自信,有你的荣耀。文文,用你最美的嗓音大胆去读吧,你失去的将是怯懦,收获的将是成功!命题角度3 转述类例 (2009安徽中考)5月3日上午,学生会主席来邀请你们班的杨老师参加第二天下午的座谈会,但杨老师不在,学生会主席请你代为转告。当天下午,你是怎样对杨老师说的?_【解析】阅读题

3、目可知,本题的转述对象是杨老师,委托人是学生会主席,转述内容是邀请杨老师参加第二天下午的座谈会。据此进行转告即可。注意,语言要得体、简明,转述清楚活动的具体时间、地点、主题等内容。【答案】 示例1:杨老师好!上午学生会主席来找您,刚好您不在,他请您明天下午两点到第一会议室参加“我与文明同行”的座谈会。示例2:杨老师,上午学生会主席让我转告您:请您明天下午两点到第一会议室参加座谈会,会议主题是“我与文明同行”。命题角度4 采访类例 本报讯2017年3月,美国人理查德西尔斯登上了央视节目朗读者,他用并不流利的中文朗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痴迷汉字的他,二十多年来花费三十万美元的个人积蓄研究汉字,仅凭一

4、己之力建立起了汉字字源网站,将汉字字形数据化,在中国,他被人们称作“汉字叔叔”。面对观众,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说:“66岁一点儿也不老,我还想为汉字工作到80岁呢!” 学校安排你采访“汉字叔叔”,请你设计三个问题。_ 【解析】 采访问题的设计,要注意采访用语,首先要注意彼此的身份地位,用语要恰当,其次要围绕采访目的提出中心话题,问题不可太多,还有注意提问的问题与对方的关系,让对方有兴趣有话要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答案】 示例:您爱上汉字的原因是什么?您最喜欢的一个汉字是什么?在您创办的汉字字源网的留言里,最让您感动的一句话是什么? 命题角度5 辩论类例 某班就语文学习中工具书使用问题展开辩论。

5、甲方认为没必要使用工具书,乙方认为应经常主动使用工具书。你支持哪一方?请你面对全班同学,运用连贯、得体的语言,简述理由。(40字左右)_【解析】 这是一道自由阐明观点的口语交际试题,可以任选一方观点进行辩论。具体解答时,首先要从自己的身份(是正方还是反方)出发,明确自己欲“立”的观点,然后围绕这一观点阐明具体的理由,力求“秀”出精彩。【答案】示例1:大家好! 我支持甲方观点。因为有问题可以直接问老师,省时高效。示例2:大家好!我支持乙方观点,因为使用工具书能比较及时地解决学习困难,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好习惯。命题角度6 建议类例 学校正开展“传统文化伴我成长”的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就如何

6、更好地传承文化这个话题,向学校李校长提一条建议,你会怎么说呢?_【解析】 根据建议的话题“如何更好地传承文化”,针对对方校长的身份,可从学校教育方面来提出建议。【答案】 示例:李校长,您好!我建议学校开展“传统文化伴我成长”主题征文活动,这对同学们学习传统文化会有促进作用,您看行吗? 命题角度7 邀请类例 你班正在举办以“走近汉字”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大家想得到语文老师张老师的指导。如果让你去邀请张老师,你打算怎样说呢?_【解析】 邀请的对象是张老师,所以用语要礼貌;目的是让张老师担任“走近汉字”主题活动的指导老师;然后委婉地询问张老师是否同意。【答案】 张老师,您好!我们正在举办“走近汉字

7、”主题活动,想邀请您担任我们的指导老师,不知您有没有时间? 命题角度8 开场白类例 班里要开展“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简洁的开场白。(不超过60字)_考点二仿写、补写与对联命题角度1 仿写 例 (2018安徽中考)请你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示例:每一缕晨曦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_【解析】 作答时,需仔细阅读例句,分析例句的格式和语义,仿句要与例句格式相同,语义相关,修辞一致。【答案】 示例:每一次努力都是获得幸运的伏笔 命题角度2 补写例 (2012安徽中考)在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连贯,过渡自然。 刚才,我已列举出种种破坏环境的现象和事实,

8、大家从中可以看到破坏环境造成的巨大危害。那么,_我认为,首先,人类必须增强环保意识;其次,政府要重视环保,采取有力的措施;第三,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以实际行动为环保贡献力量。【解析】 根据横线后面的内容可知,后面介绍的是避免环境遭到破坏的做法,因此,此处填的内容应与此关键意思相联系,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题时抓住关键信息,言之有理即可。【答案】 示例1: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环境免遭破坏呢?示例2:下面我想讲讲怎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命题角度3 对联例 (2017安徽中考)学生会开展“对对联,赢影票”活动,请帮助小祥同学为下面的上联选出合适的下联()A斗室方桌,遍览万古文章B方寸镜头,透视万

9、种风情C琳琅满目,经营百样繁华D小小梨园,上演生旦净丑【解析】 分析可知,“咫尺”与“方寸”、“银幕”与“镜头”、“流转”与“透视”、“千般”与“万种”、“光影”与“风情”一一对应。【答案】 B考点三图文转换命题角度1 图表类 例1(2013安徽中考)九年级开展以“文明出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整理的闯红灯原因统计表,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其中的信息。(不得出现数字)闯红灯原因有急事看到没有车看到别人闯习惯了闯红灯人数128636984【解析】 表格中“看到别人闯”的人数为“369”,占总人数“551”的“绝大部分”;“看到没有车”闯红灯是因

10、为“存在侥幸心理”;“习惯了”闯红灯可归结为“没有交通法规意识”;“有急事”而闯红灯的仅有12人,占总人数的很少一部分,可用“并不多”加以概括。据此概括即可得出答案。【答案】 绝大多数人闯红灯是看到别人闯就跟着闯;也有不少人闯红灯存在侥幸心理,没有交通法规意识;真正有急事的并不多。例2(2017安徽中考)校团委组织了“戏曲电影展映”活动,并在学生中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结果如下:戏曲电影展映前后“喜爱与支持率”调查情况统计图仔细阅读上图,请用简洁的语言作答。(每空限10字以内,不得出现数字)展映后,学生对戏曲电影的喜爱及支持率均_。四部电影中,黄梅戏天仙配在展映前后_。【解析】 作答此题时, 一

11、定要认真观察表格中的文字和数据,结合表格的标题,即可得出结论。注意,一般不能出现表格中的数据。几组数据并列,要考虑有没有比较的意味。此外,要格外注意字数要求。【答案】 大幅度提升喜爱与支持率提升最大例3 阅读下面图表,请综合2011年到2016年的数据,写出两条信息。【解析】 解答本题,要根据题干要求,紧抓图表的主要信息,比较数据变化,寻找变化规律,再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观察图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虚线所代表的国民综合阅读率六年来只有很小的增长幅度;实线所代表的手机阅读增长率大幅度提高;二者相比,手机阅读增长率的增长幅度大于国民综合阅读率的增长幅度。【答案】 示例:国民综合阅读率增长幅度不

12、大。(国民)手机阅读增长率大幅度提高。(国民)手机阅读增长率的增长幅度大于国民综合阅读率的增长幅度。命题角度2 图示类例(2015安徽中考)班级采风小组到王岭村搜集歇后语。请你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写一段话,告诉同学们怎样从学校前往目的地。(50字以内)【解析】 答题时,需要根据方向标,指明行走方向。表述格式为:沿着向前走,走到位置时向右(或向作)拐,然后再向北(或向南,或向东,或向西)走,就能走到。【答案】 示例1:从学校出发,一直往东到十里铺,再往东北到染坊村,然后往北不远就是王岭村。示例2:从学校出发,一直向前到十里铺,左转到染坊村,再沿着右边的路走就能到王岭村。命题角度3 图标类例 下图是中

13、国节能认证标志,仔细观察,写一段解说文字。要求:说明主体部分(蓝色,周围汉字和英文除外)的构成要素、含义及其造型特点,至少用上一个成语。【解析】 这道试题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根据题目的要求,在仔细观察标志的基础上,依次写出主体部分的构成要素、含义及其造型特点,特别要注意的是至少用上一个成语。【答案】 标志由“energy”的第一个字母“e”、中间的变形汉字“节”构成一个圆形图案。“节”字由古长城、烽火台图形和“能”的汉语拼音首字母“N”构成。图案为蓝色。整体图案的含义为中国节能,通过节能还天空、海洋于蓝色。图案设计中英文兼收并蓄,物形与文字浑然一体,结构紧凑,意味深长,

14、可谓独具匠心。命题角度4 漫画类例 仔细观察下边的漫画,写一段解说文字。要求: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特点及其寓意,至少用上一个成语。【解析】 仔细观察漫画,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由左右两部分各自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内容构成。在分别言说左右两个人的所作所为时,注意不要遗漏画面的构成元素。注意图画内容及文字提示。“左侧有一个人在画圆圈,嘴里说着我想在这里种树,在地上依次画了四次圆圈,圆圈由少到多;右侧,另一个人在栽树、挑水、浇水、树下乘凉;当前者画满无数圆圈回头时,猛然发现已经长成的一棵大树矗立在眼前。”根据要求,写出特点和寓意。辛辣地讽刺了只空想而不实干者的可笑可怜,构思别出心裁,寓意耐人寻味。检查并完

15、善答案。题干要求至少使用一个成语,需要特别注意。【答案】 漫画由左右两部分各自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内容构成:左边是一个人,总“想在这里种树”,在地上依次画四次圆圈,圆圈由少到多;右边是另一个人,与左面人画圈相对应的是,种树、挑水、浇水、树下乘凉;当前者在地上画满无数圆圈回头时,猛然发现已经长成的一棵大树矗立在眼前。画面两条线索齐头并进,又互相对比照应,辛辣地讽刺了只空想而不实干者的可笑可怜,构思别出心裁,寓意耐人寻味。(意思对即可)考点四病句修改命题角度1 用词不当例1 对象使用不当(2015安徽中考)中华民族制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谚语和歇后语是其中的两朵奇葩。【解析】 分析句子成分,该

16、句的主干是“中华民族制造了(文学)艺术”。显然“制造”“(文学)艺术”是错误的,可将“制造”改为“创造”。例2感情色彩使用不当(2011安徽中考)在你们的熏染下,我也越来越喜爱读书了。【解析】 “熏染”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贬义词。应该为“熏陶”。例3 词性使用不当他在工作中犯了这么大的错误不是偶尔的。【解析】 “偶尔”是副词,不能作谓语,此处将其误用为形容词,应改为“偶然”。例4 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我们在对某些教育政策做了一定的分析之后,从而思考教育的深层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解析】 关联词语“从而”使用错误,应改为“进而”。命题角度2 搭配不当例1

17、主谓搭配不当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解析】“水平”“改善”搭配不当,原句应改为“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提高”或“人民的生活条件正在不断地改善”。例2 主宾搭配不当冬天的安徽是晴朗无云的季节。【解析】 “安徽”和“季节”搭配不当,可将“冬天的安徽”改为“安徽的冬天”。例3 动宾搭配不当(2016安徽中考)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切实执行一个合格小公民应尽的责任。【解析】 “执行”“责任”搭配不当,应将“执行”改为“履行”。例4 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2012安徽中考)其次,政府要重视环保,采取有力的方法。【解析】 “有力”和“方法”搭配不当,应将“有力”改为“有效”,或将“方法”

18、改为“措施”。例5 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解析】 “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而“做好”是一面性的,所以这二者搭配不当。例6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只要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解析】 “只要才”搭配不当,应改为:只有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命题角度3 语序不当例1 并列短语语序不当(2013安徽中考)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认真学习交通法规,切实做到文明出行。【解析】“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认真学习交通法规”语序不当,应改为“认真学习交通法规,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例2 定语位置不当博物馆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解析】 应将“列宁过

19、去所使用的”移到“各式各样”的前面。例3 状语位置不当迎面扑来的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寒战。【解析】 应将“不禁”移到“打”的前面。例4 副词“不”的位置不当我们如果把这本书不认真读好,就谈不上读别的书了。【解析】 应将第一个“不”移到“把”的前面。例5 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一篇文章要是字迹过于潦草,那么内容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解析】 应将“即使”移到“内容”的前面。命题角度4 成分残缺例1 缺主语在这部电影中,刻画了一个女知识分子的典型。【解析】 “在中”致使句子缺失主语,可删掉“在中”。例2 缺谓语这是一批有志之士,他们有不畏劳苦的精神,勇敢地向着世界科学的高峰。 【解析】 “勇敢地向着

20、世界科学的高峰”后面缺少一个谓语,应在后面加上“攀登”。例3 缺宾语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诚实守信。【解析】 “培养诚实守信”后面缺少一个宾语,可在句末加上“的美德”。命题角度5 成分赘余例 (2017安徽中考)请您妥善合理安排接孩子的时间。【解析】 “妥善”指妥当完善,“合理”指合乎道理或事理。“妥善”与“合理”语意重复,应删除其一。命题角度6 结构混乱例1 句式杂糅(2013安徽中考)最近我市发生的几起重大交通事故,原因都是行人不遵守交通法规、闯红灯引发的。【解析】“原因都是”与“都是引发的”两个句式并用,造成句式杂糅。应将删除“原因”或“引发的”。例2 偷换主语晋文公当上晋国国君以后,治理政治

21、,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成为北方一大强国。【解析】 第一至四句的主语都是“晋文公”,最后一个句子的主语偷换成了“晋国”。命题角度7 不合逻辑例1 自相矛盾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解析】 “死难者”与“幸免”矛盾。例2 概念并列不当(2018安徽中考)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解析】“诗歌”包含 “古典诗词”,故应将“古典诗词”删去。例3 主客颠倒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解析】 应该是“我们青年学生对爱迪生这个名字是不陌生的”。例4 否定不当(2016安徽中考)坚决杜绝考试没有舞弊行为。【解析】 “杜绝”与“没有”连用,恰恰与想表达的意思相反,故应将“

22、没有”删除。命题角度8 表意不明例1 歧义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解析】“两个工人”还是“两个建议”?理解产生歧义。例2 指代不明宋老大跟齐三久别重逢,谈得投机,他给他点上一支烟。【解析】 给谁点烟?指代不明。 考点五标点符号命题角度1 顿号1并列短语中如果有连词“和”“与”“及”“或”等,连词前不能再用顿号。以上连词一般用在多项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之间。例如: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2相邻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约数时不用顿号。但是如果表示确指,则必须用顿号。例如:(1)小王看上去只有二十六七岁。(2)这篇文章

23、共六个部分,其中第三、四部分意思含混不清。3词语之间带有“啊”“哇”“啦”“呀”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例如:水果之乡的市场上,到处都摆着水果,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香梨啊走到哪里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儿。4有的并列词语相当于集合词语,读起来并无停顿或停顿很小,并不会产生歧义,中间就不必再加顿号。例如: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5并列成分不同层次之间不能用顿号。例如: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汇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6如果把简短的并列短语加以强调,这些并列短语之间就不用顿号,而用逗号。例如:这次采访,你必须带三样东西:钢笔,录音机,照相机。7不是并列词

24、语,中间不能用顿号。例如:我家住在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8并列作谓语、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例如:(1)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2)这个故事讲得真实,生动。9并列的成分如果完全是由带引号或带书名号的短语或文章、书籍组成,那么并列成分之间不能用顿号;如果在这类并列成分之中,还有其他的词语,则仍需要使用顿号。例如:(1)课文中的“大宅子”“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姨太太”等,分别比喻什么?第五册中的阁夜旅夜书怀客至咏怀古迹(其三)登岳阳楼都是杜甫后期著名的律诗代表作。(2)请结合文章说说古典诗歌中“木”与“树”、“落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意味有什么不同。司汤

25、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狄更斯的双城记、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都是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命题角度2 逗号1可以用在主谓之间,但一般有一定条件。(1)主语较长的。例如:这巨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他击倒了。(2)强调主语。例如: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3)主语后有语气词。例如:你啊,还是那个老样子。(4)变式句(主谓倒装句)。例如:怎么啦,你?(5)谓语是主谓短语。例如:自行车,我骑出去了。2用在较长的宾语前边,用在动词与宾语之间。主谓短语作宾语,前边可有逗号。例如:(1)我曾想,蝴蝶会大概是云南所特有的自然环境的产物吧。(2)我不得不承认,他的实力比我强得多。3用在句

26、首状语后。例如:眨眼间,他就把作业做完了。4用在独立语后。例如:据说,最美的城市应在山与湖之间。5某些句中关联词后面有时也用逗号,这往往是出于强调的需要,一般关联词语后是不用停顿的。例如:劳动很艰苦,可是,我们根本不怕。6用在后置定语前。例如: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7用介词“把”“被”等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与谓语联系紧密,一般不用逗号。例如:这些谬论都已被我国各项建设事业的胜利驳得体无完肤了。8有些并列的宾语之间,既可以用逗号,也可以用顿号。例如:记忆的品质包括:记忆的广度,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品质包括:记忆的广度、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敏捷性。)9用在复句

27、内部的分句间。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10用在次序语后面。例如:第一,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加劲干;第二,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命题角度3 分号1分隔单重复句中的并列分句。在单重复句中,并列分句不包含逗号时可用逗号或分号分隔,包含逗号时宜用分号分隔。例如:(1)微笑是美的,美是有感召力的。(微笑是美的;美是有感召力的。)(2)纵比,即以一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作比;横比,则以此事物与彼事物相比。2分隔并列的多重复句中的第一层。例如:内容有分量,尽管文章短小,也是有分量的;如果内容没有分量,尽管写得多么长,愈长愈没有分量。3分隔非并列的多重复句中的

28、第一层分句。分号多用于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包括单重复句和多重复句;为了分清层次,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分句有时也用分号分隔。例如:昨天一清早,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鹅毛般大雪来。4用于大句中被冒号、破折号、括号、引号分隔出来的并列分句之间。大句中被冒号、破折号、括号、引号分隔出来的并列分句有相对的独立性,中间可根据需要使用分号。例如:他们思虑着:哪些溪涧在山洪到来时不好通过,就架起一座座石桥和板桥;哪些人家离河太远,就在散居的村舍边,挖下一口口水井;哪些水井靠近大路,就在水井上加井盖。5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

29、之间。分项列举的各项如果是分句,自然可以用分号。在单句中冒号引出的并列短语用于分项列举,为了使分项的性质显得突出,也可以用分号分隔。例如:词大致可分三类:(1)小令;(2)中调;(3)长调。例(2012安徽中考)首先,人类必须增强环保意识,其次,政府要重视环保,采取有力的措施,第三,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以实际行动为环保贡献力量。【解析】 “首先”“其次”“第三”领起的句子属于并列关系,应将“其次”“第三”前的逗号改为分号或句号。命题角度4 句号1用于陈述句的末尾,用来判断、叙述、描写事实。例如: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2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的末尾。例如:你辛苦了,休息休息吧。3用于间接问句

30、的末尾。间接问句是包含在陈述句、祈使句中的问句,是大句的一部分,通常充当宾语。例如: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坐在教室里。4用于语气舒缓的反问句末尾。例如:你看,谁管过你啦。5用于语气舒缓的感叹句末尾。例如:我懂得,用那些多付的钱可以买到多少好东西啊。命题角度5 冒号1冒号的基本用法是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1)提示下文。例如: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2)总结上文。例如: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超市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2没有

31、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3“某某说”后面如果是间接引语,那么“说”后不用冒号。例如:他说,他来年一定还来这里。4在“话某某说话”的插入语格式中,“说”后不能用冒号,而是用逗号。例如:“你想得美!”他笑着说,“我还没有去过呢。” 5冒号所支配的几个部分间不能用句号。6同一个句子中不能套用两个冒号。7冒号不能和“即、乃、是”等词连用。命题角度6 引号1表示直接引用的话。例如:为了经常提醒自己,鲁迅还在书签上写了一行字:“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三到。”2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例如: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

32、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方法怎样灵活多变,无不是为表达中心意思服务的。 3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例如: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4表示特定的称谓。例如: 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5表示讽刺、否定。例如: 对于这种投机取巧的“聪明”,我们都不赞成。6表示引用专有名词。用于某种特定的名称、简称、节日、纪念日、成语、熟语、谚语等,如“五一”等。命题角度7 问号1用于句子末尾,表示疑问语气(包括反问、设问等)。例如:(1)难道这些普通的战士不值得歌颂吗?

33、(2)数学难吗?其实不难。2问句中含有称呼的,不论称呼在前在后,问号一律用在句尾。例如:(1)小刘,你到过上海吗?(2)你到过上海吗,小刘?3叹词“啊”“咦”等单用并带有疑问语气时,后面要用问号。例如:啊?怎么会是他?4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各个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当选项较短且选项之间几乎没有停顿时,选项之间可不用逗号。当选项较多或较长,或有意突出每个选项的独立性时,也可每个选项之后都用问号。例如:(1)诗中记述的这场战争究竟是真实的历史描述,还是诗人的虚构?(2)这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3)要一个什么样的结尾:现实主义的?传统的?大团圆的?荒诞的?民族形式的?有象

34、征意义的?5在多个问句连用或表达疑问语气加重时,可叠用问号。通常是先单用,再叠用,最多叠用三个问号。在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问号。例如:这就是你的做法吗?你这个总经理是怎么当的?你怎么竟敢这样欺骗消费者?6一个问句,在一个大句子中作主语,其后如需停顿,用逗号而不用问号。例如:谁当班长,是一件关系到全班的大事。7一个问句,在一个大句子中作宾语,其后不用问号,至于该用什么标点符号,要视具体语境而定。例如:我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命题角度8 感叹号1两个叹词连用,一般是后一个叹词用感叹号。例如:啊,啊!又回到故乡了。2感情强烈的祈使句,也可用感叹号。例如:祥林嫂,你放着吧!3语气强烈的

35、反问句也可用感叹号。例如:哪里有唱得这样感人的!4语气强烈的独词句或非主谓句后,也用感叹号。例如:飞机!5在称呼语、应答词和象声词后面,以及标语口号的末尾,如果带有强烈感情色彩,也要用感叹号。例如: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6局部引用的语言单位,其所引的内容一般不用标点,但如果是感叹号,则可保留,这一点和问号一样。例如:他刚走到胡同口,突然听到“啊呀!”一声大叫。7带有感叹语气的引用单位放在句尾,成为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把感叹号放在引号里。例如:行家一搭眼就愣住了,不由得脱口说了一个“好!”8表示声音巨大或声音不断加大时,可叠用叹号;表达强烈语气时也可以叠用叹号,最多叠用三个叹号。例如:(1)轰

36、!在这天崩地塌的声音中,女娲猛然醒来。(2)我要揭露!我要控诉!我要以死抗争!命题角度9 省略号1表示沉默。例如: 何为:梅伯母的身体已经经不起路上的颠簸了!欧阳平:2表示语言中断。例如:穿长袍的问:“这位是”“我的兄弟。”戴礼帽的回答。3表示语言断断续续。例如:上级派我到这儿工作,我没有完成上级交给我的任务。 4表示含糊其词,欲言又止。例如: 我即刻胆怯了起来,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5表示语意未尽。例如: “可恶!然而”四叔说。 命题角度10 破折号1表示解释说明。例如: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好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一样美好的东西鲜花。

37、2表示意思的递进。例如: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3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例如:“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4表示语音的延长。例如: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命题角度11 书名号1标示书名、卷名、篇名、刊物名、报纸名、文件名等。例如:红楼梦(书名)、史记项羽本纪(卷名)、论雷峰塔的倒掉(篇名)、每周关注(刊物名)、人民日报(报纸名)、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文件名)2标示电影、电视、音乐、诗歌、雕塑等各类用文字、声音、图像等表现的作品的名称。例如:渔光曲(电影名)、追梦录(电视剧名)、勿忘我(歌曲名)、沁园春雪(诗词名)

38、、东方欲晓(雕塑名)、快乐大本营(电视节目名)、社会广角镜(栏目名)、庄子研究文献数据库(光盘名)、植物生理学系列挂图(图片名)命题角度12 括号括号主要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还标示订正或补加的文字、序次语、引语出处、汉语拼音注音等。使用括号应注意以下几点:1括号要紧挨前面被注释或被说明的词语或句子。例如: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描写的是宋朝百姓元夕观灯(元夕,农历正月十五日)的情景。上句的小括号位置就不正确,因为括号里的内容说明的是“元夕”,故应紧挨“元夕”。2括号可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两种。句内括号只注释或说明句中的一部分词语。在使用句内括号时应注意以下三种情况:(1)用在句中,后

39、面没有停顿。例如:一个“东洋婆”(日本女人)走过来了。(2)用在句中,此处恰好需要停顿,注意点号要放在小括号的后面。例如:古汉语(特别是上古汉语),对于我来说,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吸引力。(3)用在句末,句末点号要用在小括号的后面。例如:如果想了解一下外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名著情况,可以读一读西方名著提要(英国汉默顿编著,何宁译。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句外括号用于注释句子,句群或段落,应位于所注释语段的句末点号之后。例如:(1)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记)(2)有人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得5克铜,求有多少克氢气参加了反应?这些氢气在标准情况下占多大体积?(标准下氢气的密度是

40、0.09 g/L)需要重视的还有括号内最后一个标点是否使用的问题。一般来说,问号、感叹号要保留,逗号、顿号要去掉,句号在句内括号中不能保留,但在句外括号中可以使用。例如:培育了许多鲜花,喂着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还照顾动物园里一只没有母亲的乳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考点六现代诗歌诵读语调与节奏划分命题角度1 现代诗歌诵读语调例 (2018安徽中考)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朗诵这一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A舒缓 B欢快C激昂 D深沉【解析】本题考查朗读词调。朗读的语气应根据诗中的

41、意境来判断。本诗所写为夜景,表现了夜的幽静,所以语调应为舒缓的。A命题角度2 划分现代诗歌朗读节奏例 (2018安徽中考)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幽 暗 的 松 林/失 去/喧 响【解析】 可根据句子成分来进行划分。这句话的主语是“幽暗的松林”,谓语是“失去”,宾语是“喧响”。故可划分停顿为: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考点七句式变换(详见专题二考点六)考点八语言运用例1(2016安徽中考)活动中,班级进行环保法普法宣传,请你使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拟写一则宣传语。_【解析】 解答该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宣传环保法,使用比喻或对偶;然后发挥联想,运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从环保法为人

42、们带来的好处或者意义方面进行拟写。注意,语言要简练、生动、通俗易懂。【答案】示例1:环保法,美好家园的守护神。示例2:增强环保法律意识,守卫人类美好家园。例2(2012安徽中考)校园门口的绿化区经常被踩踏,同学们觉得需要立一块牌子,提醒人们爱护花草。请从下列词语中选出四个,组成对偶句,作为牌子上的宣传语。行人花草文明爱护踩踏绕道彰显含笑_【解析】 主题定位须围绕“爱护花草”这一主题。给出的八个词语,可分为关于行人和花草两大类。根据表达习惯,先写行人,再写花草,故可分别以行人和花草开头选词成句。运用对偶,要求上下句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字数一致、意思相关。适当讲究平仄押韵,表达顺畅,追求完美。【答

43、案】 示例1:行人绕道,花草含笑。示例2:爱护花草,彰显文明。示例3:行人文明,花草含笑。 考点九材料分析与探究命题角度1 材料分析例 (2010安徽中考)为参加以“辛勤的园丁”为题的演讲活动,一位同学搜集了下面三则材料,其中有一则不符合要求,请你帮他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 明代文学家宋濂,自幼刻苦学习,乐以忘忧,求学时十分尊重老师,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虚心求教,最终学有所成。 【材料二】 北京实验二小霍懋征老师,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一直工作在第一线,80岁的时候还上讲台进行示范教学。 【材料三】 甘肃会宁县汉家岔乡教师王建林,坚持在贫困山村任教22年,他把自己比喻为山上的树,时日

44、越久,扎根越深。【解析】 所给的三则材料中,材料二、材料三的主角是老师,符合“辛勤的园丁”的演讲主题;而材料一是从宋濂的视角出发,讲他刻苦学习、尊重老师,与演讲主题无关。【答案】 材料一不符合要求。因为这个材料是讲宋濂刻苦求学、尊重老师的,与演讲主题无关。命题角度2 材料探究例 研读以下两则材料,写出你探究发现的结果。某初中学校对在校学生有关“阅读”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发现公布如下:【材料二】语文学困生情况 阅读能力:10%的学生基本读不懂作品,55%对作品的内容写法似懂非懂,35%看不出作品好在哪里。 写作水平:情感积累欠缺,矫揉造作;知识面狭窄,素材贫乏;立意肤浅,认识能力偏低;写法粗

45、陋,语言枯燥。【解析】 首先要通读材料,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然后再从表格、文字材料中提取、探究如下信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怎样的后果。以上问题得出答案后,用文字表述出来即可,注意探究结果必须与材料一致。【答案】 当前绝大多数初中学生对读书缺乏浓厚兴趣和整体性计划,缺少正确的读书目的和读书方法(或“积累思考的习惯”),因此导致了部分学生尤其是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低下状态。考点十应用文写作命题角度1 借条、收条例(2012安徽中考)为了以实际行动美化环境,九(1)班参加了植树活动。班级向学校总务处借了36把铁锹,8个水桶。请你以班委会的名义给学校总务处写一张借条。【解析】 写借(收)条要注意以下几点:1标题:写在正文上方中间位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