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新课件_第1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新课件_第2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新课件_第3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新课件_第4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报告人:舒远招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外国哲学研究所第1页,共103页。内容提要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迄今为止,它已逐渐发展成一个含有20多个支派、包括80多位著名学者或理论家在内的影响广泛而深刻的宏大思潮。今天的课主要包含以下内容:首先,我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做一种概观,讲讲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它的发展过程,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流派,还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的思想特点;接着,我将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当中挑选几位我个人最感兴趣、也比较熟悉的代表人物,对他们的思想做扼要的介绍,以便加深同学们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最后,我想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作出

2、扼要的评价。第2页,共103页。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观要想对这一思潮有一个宏观的、总体的把握,就需要对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流派和基本思想特征等等,作出扼要的叙述。(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二)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流派(三)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特征第3页,共103页。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俄国革命胜利后,尽管列宁和卢森堡所强调的西欧明显不同于俄国,但由于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社会危机形式正处于俄国革命获得胜利的鼓舞下,故德国、奥地利、匈牙利、意大利等国依然按照俄国革命的做法发动了革命。但是,这些从经济发展和社会矛盾来看本应取得胜利的革命却接二连三地

3、遭到了失败。其中的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触使当时的革命领导和理论家展开深入思考。正是在此背景下,出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第4页,共103页。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1923年,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和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同时问世,标志着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潮正式诞生。稍后,意大利共产党人葛兰西在法西斯的监狱里写作了狱中札记。这些著作都对革命的失败做了深刻的反思,并从理论上批判第二国际的经济决定论和庸俗唯物主义。按照传统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观,经济和政治方面的革命形势尚不成熟,或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组织工作的不完善,是上述各个国家的革命最终失败的根源。但是,卢卡奇和葛兰西等人却分别阐发了自

4、己与众不同的见解。第5页,共103页。卢卡奇的主要观点卢卡奇认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物化现象,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了物的关系。这种物化现象无所不在,不断加深,使得物化结构内化到了人的意识之中,形成了认同资本主义现状的物化意识。这种物化现实和物化意识,最终使社会现实和社会进程支离破碎,丧失了历史总体性,这是影响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因素。他的结论是:要扬弃物化,就要依赖于历史总体性的生成,而历史总体性的生成又依赖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觉醒。于是,他就把意识革命提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核心地位,对传统的无产阶级革命观做了很大的修正。第6页,共103页。葛兰西的主要观点葛兰西则从分析东西方社会结构的不

5、同来修正传统无产阶级的革命观,认为东西方社会结构的主要差异体现于市民社会地位的不同:东方社会未形成独立的市民社会,整个上层建筑由政治领域构成,国家就是一切,其本质是暴力加强权;而西方社会的上层建筑由国家政治社会和作为意识形态文化活动领域的市民社会两部分所构成。这样,在西方社会,资产阶级不仅拥有政治上的领导权,而且取得了文化霸权或意识形态领导权。他由此提出:东西方社会结构的不同,决定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所经历的命运不同。在俄国等东方社会,由于没有独立的市民社会,国家就是一切,因此,当出现经济和政治危机时,只要用暴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革命就会成功。但在西方社会,当出现经济和政治危机时,无产阶级只用暴

6、力夺取政权并不能保证革命成功,因为市民社会还强有力地支撑着资本主义社会和国家。因此,在西方社会,革命的首要任务不是政治革命,而是同资产阶级争夺意识形态领导权或文化霸权的文化革命。第7页,共103页。柯尔施的主要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书中,柯尔施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本质,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以理论和实践相统一为基本原则的总体性特征。第8页,共103页。卢卡奇和葛兰西的哲学思想卢卡奇也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精神和方法论意义,把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归结为主体客体相互作用的历史辩证法,即革命的辩证法,并且同样肯定了总体性原则的极端重要性。葛兰西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实践哲学,突出了人作为历史主体的实践

7、能动性,对机械唯物主义和宿命论作出了严厉批判。第9页,共103页。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总体特征总的来说,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主义总体理论中的特殊地位,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性质和意义,并且把理论和实践、主体和客体相统一的总体性原则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核心内容,高扬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实践能动性和革命性,是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共同的思想观点,这些观点与列宁尤其是前苏联领导人的观点有很大的差异,也使得他们的著作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第10页,共103页。上述三部著作对西方思想的冲击在上述三部著作问世之后,围绕这些著作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和评价,形成了热烈的讨论。柯尔施在马克思主义和

8、哲学出版之后不久,被列宁逝世之后的前苏联某些领导人(推行“布尔什维克化”)训斥为“理论上的修正主义”,受到严厉批判,并且被撤消国际杂志编辑职务,直至被开除出党。1930年,他写出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哲学”问题的现状一文,同“以考茨基的旧马克思主义正统派和新的俄国列宁主义正统派之间的联盟”展开争论,较多地明确论及自己同列宁在某些理论问题上的分歧。当然,他同列宁的思想并不完全对立,而只是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的观点有所分歧而已。第11页,共103页。“西方马克思主义”术语的提出值得注意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个术语最早就出现在柯尔施这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1930年再版时的一份增补的材料中,而且是在“马克思

9、主义内部”同俄国“布尔什维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家”进行“哲学讨论”的意义上使用的。柯尔施把他自己、卢卡奇和德国匈牙利共产党内其他一些理论家都算作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第12页,共103页。产生强烈影响之现实背景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等人的思想影响广泛、深远,是与下述政治形势不能分开的:十月革命胜利后,前苏联采取了一些过激的政治措施,如取消反对派,驱逐200名学术名流等,1925年前苏联开始在党内推行“布尔什维克化”,此后,压制和打击不同意见的恶劣做法殃及其他国家的共产党。这种做法在西方世界产生很大的反响,并引发各种批评意见。第13页,共103页。马克思早期著作的问世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推动马克思1

10、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等早期著作在1932年正式出版,进一步激发人们对马克思本人的哲学思想展开深入研究,也推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发展。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尤其是他的人道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思想,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发生了深刻的影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问世,使世人知道了青年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知道了他原本是一个试图把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相统一的共产主义者。手稿凸显了青年马克思与晚年写作资本论的马克思的思想上的异质性。与此同时,人们还开始谈论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思想的异质性。其实,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就已开始批评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忽略了“历史过程中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11、”,认为恩格斯所阐释的客观的“自然辩证法”背离了历史总体性原则。第14页,共103页。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法兰克福学派正是在青年马克思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著名的“法兰克福学派”。该学派强调自己的宗旨是通过讨论来认识真正的、纯粹的马克思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方法,主张“不是在政党政治的意义上,而是在严格的科学的意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它创立了一种自称是“新型的唯物主义”或“批判的唯物主义”的批判理论。其中的一部分还吸收了主要是弗洛伊德主义的一些新的思想,试图将之“综合”进马克思主义之中,并得出新的结论,由此引发了长期而激烈的争论。第15页,共103页。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法兰克福学派第

12、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盛行于美国和西德。阿多诺于1966年发表否定的辩证法,使“社会批判理论”进一步完善和体系化。1964年,马尔库塞出版单向度的人,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做了深刻分析,产生广泛影响。1968年,西方主要国家爆发声势浩大的学潮和工潮,该学派的影响达到鼎盛时期。马尔库塞被视为这场运动的“精神领袖”,“发达工业社会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第16页,共103页。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法兰克福学派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领导人相继去世,但他们影响尚在。它的第二代成员哈贝马斯、施密特等人,以及第三代成员A韦尔默尔(1933)、C奥菲(1940)等人迅

13、速崛起。法兰克福学派被视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人数最多、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派别。第17页,共103页。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在法兰克福学派之后,还出现了所谓“存在主义(生存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这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马克思早期著作对人的重视,同存在主义关注人的生存境况具有相同的思想旨趣,这促使一些左派进步学者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的结合。于是产生了以萨特和梅洛-庞蒂为代表人物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流派。萨特在一段时间里主动靠近马克思主义,发表了大量肯定、甚至赞扬马克思主义的言论。梅洛-庞蒂第一次明确地把卢卡奇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

14、人,把历史与阶级意识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并首先把“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对立起来,极力否定列宁的哲学思想。对此,卢卡奇本人曾提出过强烈抗议。第18页,共103页。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6070年代,“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也在西方盛行。该派是在东西方冷战和国际共运内部大论战的复杂形势下出现的,其代表人物是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等一系列论著中,他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来研究马克思的思想,试图把作为意识形态的人道主义与作为科学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严格区分开来,并提出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认识论的断裂”。第19页,共103页。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分

15、析的马克思主义20世纪70年代后,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英美一些学(JE罗默、GA柯亨、WH肖、J埃尔斯特等)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来重新阐释马克思主义,从而出现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另一些学者(法国的安高兹、加拿大的本阿格尔和威廉莱易斯,英国的大卫佩珀等)则致力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态问题,提出了生态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要求,于是形成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第20页,共103页。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此外,法国学者乔治拉比卡、E巴里巴尔、J比德等人,在继承、批判、改进和发展“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学派”。美国学者保罗

16、皮科内和法国学者利斯桑塔玛莉亚等人则主张对现象学进行唯物主义的改造,同时用现象学的方法来纠正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抽象的和机械唯物主义的倾向,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的和批判的性质,从而形成了“现象学马克思主义”流派。随着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的涌现,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后现代思潮中的马克思主义”,如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詹姆逊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拉克劳和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等等。第21页,共103页。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归类西方马克思主义人物和流派众多,外延极其宽泛。除了上述流派外,人们还常常把东欧的新马克思主义(包括南斯拉夫的实践派、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学派、波兰的

17、新马克思主义、捷克斯洛伐克的新马克思主义等)也置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范围。面对如此之多的人物和流派,国内外学者曾试图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外延作出规定。第22页,共103页。安德森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佩里安德森在其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1976)一书中扩展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外延。他提出,西方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卢卡奇、葛兰西、霍克海默、马尔库塞、列菲弗尔、阿多诺、萨特、梅洛-庞蒂、布洛赫、哈贝马斯、戈尔德曼等代表人物的所谓人本主义思想,也包括了以德拉-沃尔佩、科莱蒂、阿尔都塞为代表的科学主义思潮。安德森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共同点在于:首要的、根本的特点是“在结构上与政治实践相脱离”;理论上关注的整

18、个重心由经济或政治结构转向了哲学,始终关注文化和意识形态问题;其中始终存在着种种类型的欧洲唯心主义及其影响。他没有否定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马克思主义,而是明确断定:历史与阶级意识所开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历史唯物主义内部,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全崭新的学术结构”。第23页,共103页。阿格尔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加拿大学者本阿格尔则以比较客观的态度出版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1979)一书,并且在比较肯定的意义上进一步拓展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他不仅往前追溯到马克思、伯恩斯坦、考茨基、卢森堡和列宁,而且在“黑格尔马克思主义”一章中把拉塞尔雅各比也当作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另外论述了“东欧的修正主

19、义: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包括科西克、沙夫、马尔科维奇、斯托扬诺维奇等人的思想。在“个人主义马克思主义”一章中,他增加了“现象学马克思主义”,论述了恩卓佩奇、保罗皮科内的思想。在第六章“重新研究危机理论:现代马克思主义的诸多方面”中,增加了“米利班德:国家干预”、“布雷弗曼:反对新工人阶级的理论”、“莱易斯:技术、生态和人的需求”等内容,并阐释了阿格尔本人的观点:走向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第24页,共103页。国内学者的概括衣俊卿、丁立群、李晓娟和王哓东合著的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4月版)一书中,东欧的新马克思主义虽然被专门作为一卷来论述,但却并未明确地被归入西方马克思

20、主义名目之下。该书将西方马克思主义诸流派归为以下三大类:一是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二是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三是西方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第25页,共103页。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除了介绍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辩证法思想、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观和葛兰西的西方革命观和实践哲学构想,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还把布洛赫的乌托邦精神论和希望哲学也归入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E布洛赫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第一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与卢卡奇同龄,并且同过学。1918年发表的乌托邦精神是其成名作。1954、1955、1959年分三卷出版的希望原理则是其希望哲学的代表作。第26页,共103页。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的新马

21、克思主义一书中,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都属于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而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又被归结为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技术理性批判理论、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性格结构与心理机制批判理论等不同分支(最后一个分支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有关)。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则包括萨特的思想和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该理论被理解为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弱化形态)。在我看来,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异化(物化)理论和人道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挥,该流派试图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异化和物化现象,基于这种理解,我们甚至也可以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等流派都放在人本主义

22、马克思主义范畴中来加以理解。第27页,共103页。西方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按照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一书,西方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两种理论,即德拉-沃尔佩的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和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但是实际上,拉比卡、巴里巴尔、比德等人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批判学派”、英美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等,也都属于西方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的阵营。第28页,共103页。国内学界的流行做法把西方马克思主义分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思潮,这多少受到了国内学者通常对现代西方哲学所做的一般归类的影响:学者们通常把现代西方哲学分类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思潮,并认为前者是由叔本华的唯意志论所开启的,后来衍生

23、出了现象学、存在主义等诸多流派,而后者则源于孔德的实证主义,后来衍生出了逻辑实证主义、分析哲学、科学哲学等诸多分支流派。在我看来,把西方马克思主义也分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派别,只不过是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的归类标准在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种具体运用罢了。其实,按照这种归类标准,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也大多可以归入人本主义阵营。第29页,共103页。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特征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流派纷呈,人物众多,思想差异很大,但是,这些不同流派不容人物的思想还是具有一致性。西方马克思主义共同的思想倾向和理论特征是:揭露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批评前苏联社会主义僵化模式的严重缺陷;从马克思主

24、义理论出发,与现代西方哲学某些流派的积极成果或有价值的思想成分相结合,探索现实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进行某些非正统观念的探索和解释等等。另外,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人的问题特别关注,对异化和人道主义问题做了深入探讨,试图高扬人的主体性和意识的能动性,突出了实践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对文化和意识形态问题特别重视。当然,西方科学主义人本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并不等同于作为意识形态的人道主义。第30页,共103页。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在燕宏远、宋惠芳合著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新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版)一书中,就列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如下的思想特点:突出马

25、克思思想的方法论意义;发挥马克思的总体观;强调马克思的实践观;阐发马克思的异化观;重视人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问题;批判地发挥西方的自由、民主观,倡导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高扬意识的能动作用,开展大众文化批判;揭露和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吸取现代西方哲学流派中有价值的思想成分,并使之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本质的东西就是批判性、革命性、现实性和实践性,肯定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格局,关注当代社会中的最新现象、问题和趋向等等(见该书第1116页)。第31页,共103页。二、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思想选介我要选讲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法兰克

26、福学派的主要代表、阿尔都塞、高兹和莱易斯等。第32页,共103页。(一)卢卡奇: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捷尔吉卢卡奇(Georg Lukacs,18851971)是匈牙利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文学批评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一生坎坷,其理论创作始终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紧密相连。他的理论既为他带来巨大的声誉,也引起了无穷的争论,使他受到过严厉的批判。第33页,共103页。(一)卢卡奇: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1918年以前,是卢卡奇的前马克思主义时期,在此期间,卢卡奇在学校里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为此后的理论创造做着准备。他于1906年在科罗茨瓦获法学博士学位;又于1909年在布达佩斯大学获哲

27、学博士学位。在19121917年间,他在德国柏林、海德堡等地攻读德国古典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受到了胡塞尔、李凯尔特、文德尔班、狄尔泰等人的影响,还曾直接受教于生命哲学家齐美尔和著名社会学家韦伯,并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另一重要人物布洛赫同学。在这期间,卢卡奇的研究集中在美学和文学批评方面,出版的论著有:心灵与形式(1910)、现代戏剧发展史(1911)、审美文化(1913)、小说理论(1916)等。第34页,共103页。(一)卢卡奇: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19191929年,是卢卡奇开创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时期。他于1918年12月加入匈牙利共产党,1919年3月,匈牙利成立了苏维埃共和国,他出任主管文

28、化和教育的人民委员。同年,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被推翻,革命宣告失败,他流亡至维也纳。在维也纳期间,他曾主办过左派刊物共产主义,但最大的成就是推出了历史和阶级意识(1923)一书。本书原本是一个论文集,包含了总共8篇论文。它以物化、总体性、阶级意识、主客体相互作用等范畴所表达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新理解,在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产生了轰动。本书的问世,标志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35页,共103页。(一)卢卡奇: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19301945年期间,除了于1932年前后曾一度到柏林研究文学与哲学,他基本上是在苏联莫斯科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潜心研究理论。此时,他的政治和理论立场更接近于共产国际的官方

29、马克思主义立场。他认真研读了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他对历史和阶级意识中的观点做了大量的自我批评,并对存在主义等现代人本主义或非理性主义思潮进行了批评。这个时期的著作主要有:青年黑格尔、存在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理性的毁灭等。第36页,共103页。(一)卢卡奇: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19451971年,卢卡奇回到匈牙利从事教学和研究。在此期间,他曾担任布达佩斯大学哲学和美学教授,并当选为匈牙利科学院的院士。他重新开始热衷于政治,积极投身于匈牙利的社会改革和民主运动,因而受到各种批评。他回顾和重新思考了自己的理论研究历程,在对历史和阶级意识的一些观点继续进行反思的同时,他又超越了苏联时期

30、的保守的斯大林主义立场,试图以社会存在本体论、日常生活等新的理论范式来阐释自己的观点。该时期的理论成果,主要体现在两部巨著之中,这就是1963年的审美特征和1971年的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第37页,共103页。(一)卢卡奇: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主要观点尽管卢卡奇本人对历史与阶级意识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批评,但是,正是这部书,真正奠定了其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地位。历史与阶级意识是一部论文集,共包含论文8篇:(1)“什么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2)“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罗莎卢森堡”;(3)“阶级意识”;(4)“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5)“历史唯物主义的功能变化”;(6)“

31、合法性和非法性”;(7)“对罗莎卢森堡论俄国革命的批评意见”;(8)“关于组织问题的方法论”。在这8篇论文中,第1篇实际上是一个总纲,它集中包含了其他各篇文章的基本观点。所以,我想在此对“什么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这篇文章的内容做点介绍。第38页,共103页。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主要观点对卢卡奇而言,所谓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的研究结论,也不意味着是对马克思这个或那个论点的“信仰”,或者对某部“圣书”的注解。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是指这样一种信念:在辩证的马克思主义中,会找到正确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只能按其创始人奠定的方向发展、扩大和深化

32、,而任何想要克服它、“完善”它“的企图,势必导致肤浅化、平庸化和折衷主义。由此,卢卡奇便特别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意义。第39页,共103页。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主要观点卢卡奇进而指出: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是一种革命的辩证法。基于这种理解,他指出辩证法涉及到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它不可能是与人类实践无关的纯粹客观的科学理论,而是与革命实践不可分割的行动指南。他还指出: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尽管在与“形而上学的”的方法的对比中描述了辩证方法的概念构成,但是,恩格斯对历史过程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却完全忽略了。卢卡奇认为,辩证法一旦忽略了主体和客体在历史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就再也不能成为革命的辩证

33、法,就会忽略人作为历史主体对社会现实的能动改造作用。第40页,共103页。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主要观点卢卡奇不仅批评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对历史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忽略,而且批评马赫主义,指出它在强化这样一种观点:现实及其在资产阶级的直观唯物主义和古典经济学意义上的“规律性”是不可更改的、命定的和不可理解的,这表明马赫主义同样看不到历史主体的能动作用。另一方面,他又指出马赫主义也能产生出一种唯意志论来。宿命论和唯意志论表面上相互矛盾,但在马赫主义的方法论中却恰好相互补充。第41页,共103页。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主要观点卢卡奇进而批评伯恩斯坦等人的修正主义,认为这类修正主义同样在借口要研究客观的事实

34、,而看不到革命的辩证法的实践维度。卢卡奇认为,在生活实践中的“事实”其实并不是什么绝对客观的东西,而是与人的实践和认识密切相关、往往被人加工和过滤了的事实。于是,他指出经验主义者对大量经济事实和统计数据的搜集往往并无助于我们对资本主义现实的真正把握,同样,机会主义者试图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借用自然科学的方法,也同样会造成对资本主义本质的遮蔽。它在用所谓的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时,看不到经济形式的拜物教性质,往往对一些孤立的、片面的事实进行概括、归类,既不能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也把握不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第42页,共103页。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主要观点卢卡奇进而把机会主义研究

35、方法的缺陷,归结为对事实的历史性质的忽略。它看不到自己所获得的统计数据,其实往往落后于现实的发展。因此,它往往简单地、教条地站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基地上,无批判地把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客观结构及其规律性,就当成科学的不变的基础。卢卡奇提出:要正确了解事实,就必须清楚而准确地掌握这些事实的实际存在同其本质的内在关联,而这只不过意味着要把社会生活中孤立的事实作为历史发展的环节来看待,并将之归结为一个历史性的总体。第43页,共103页。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主要观点由此一来,卢卡奇便突出了总体性概念在革命的辩证法中的中心地位。在他看来,庸俗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正是由于忽略了总体性,才把若干孤立的经济现象就当作

36、适合一切人类社会的永恒规律。它看不到资本主义的经济现实只不过是人类整个经济现实的一个发展阶段和组成部分。卢卡奇强调具体的总体,认为它才是真正的现实范畴。他还指出:只有运用自己的总体辩证法,才能把历史了解为一个统一的过程。在他看来,总体范畴决不是把总体的各个环节归结为无差别的统一性、同一性,只有在这些环节彼此之间处在一种动态的辩证的关系中、并且能被认为是一个同样动态的和辩证的整体的动态的辩证的环节的意义上,它们在资本主义生产制度中所具有的表面上的独立性和永恒性才是一种假象。这就是说,一旦我们运用总体的辩证法来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就有可能揭示其拜物教的本质,同时发现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经济事实,

37、其实都不过是注定要通过革命来加以克服的暂时的、历史的现象。第44页,共103页。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主要观点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不仅充分阐释了自己的革命的、实践的总体辩证法,而且交代了这种辩证法同黑格尔的辩证法的联系和本质区别。此外,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花费了大量笔墨,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拜物教意识,并且把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问题特别地提了出来,强调了无产阶级革命不仅依赖于客观的经济条件,而且首先依赖于革命的无产阶级的思想觉悟即阶级意识的觉醒。卢卡奇指出: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的本质是与无产阶级的实践的和批判的活动分不开的,两者都是社会的同一发展过程的环节,因此,由辩证方法提供的对现实的认识也

38、是与无产阶级立场分不开的。第45页,共103页。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主要观点概括起来,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发表了以下几个主要观点:首先,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性质,认为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唯物辩证法,进而指出唯物辩证法是革命的辩证法:(1)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理论在本质上不过是革命过程本身在思想上的表达;(2)辩证法的核心问题是改变现实(强调历史过程中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3)马克思的辩证法旨在认识作为整体的社会,辩证的总体考察是理解和再现现实的惟一方法;(4)唯物辩证法本质上是历史的,是历史性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辩证法。第46页,共103页。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主要观点其

39、次,强调自然是社会历史范畴,把辩证法局限在历史社会的现实,指责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这个思想在后来的关于社会存在的存在论中有所改变。再次,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普遍的物化即异化现象,他把物化与异化等同了起来并对之进行批判。最后,强调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巨大作用。革命工人委员会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一种标志,共产党则是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有组织的形态和行动的支柱。他认为只有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才能指明摆脱资本主义危机的出路。第47页,共103页。(二)柯尔施: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亚圣”卡尔柯尔施(Karl Korsch,18861961)是德国哲学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与卢卡奇的思想比较

40、接近,人们通常把卢卡奇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至圣”,而把柯尔施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亚圣”。在1923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书中,柯尔施表达了一种以总体性原则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观,使和他卢卡奇并列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第48页,共103页。(二)柯尔施: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亚圣”柯尔施1886年5月15日生于德国。1910年,他在耶拿大学以关于合格供状的证明兼论法律和行为问题的博士论文获法学博士学位。大学毕业之后,他的学术生涯和社会活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49页,共103页。(二)柯尔施: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亚圣”19111919年,是柯尔施的前马克思主义时期。他获得博士学位后,于191

41、1年到英国研究法律。1914年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回国参军。战后,他开始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如参加了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的活动。此时,他的思想主要受英国费边社的改良主义的影响。他赞同费边社主张的以国家的中立性作用、工人民主逐步扩大公有制成分等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模式。第50页,共103页。(二)柯尔施: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亚圣”19201926年,柯尔施在德国共产党内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从事政治和理论活动。在20年代初,他试图从理论上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经验教训。他于1920年加入了德国共产党。此后,他在1923年担任图林根社会民主党政府的司法部长;19241925年担任德国共

42、产党理论刊物国际的主编;19241928年还担任过州议会和德国议会的议员。但在20年代初,最重要的事件,还是1923年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问世。该书分析了第二国际理论家的实证化倾向所导致的“马克思主义的危机”,并从总体原则出发重新阐发了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关系,提出了新马克思主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书不仅尖锐地批评了第二国际理论家的“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而且间接地批评了列宁的一些观点。此书出版后,在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内部遭到了激烈的批判。由于柯尔施拒绝自我批评和修正自己的观点,他在1926年4月被开除出德国共产党。第51页,共103页。(二)柯尔施: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亚圣”19261961年,柯尔

43、施脱离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独立从事教学与研究活动。他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观点,成为“独立的马克思主义者”或“自由的批判理论家”。1930年,他发表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哲学”问题的现状一个反批评一文,对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出版之后自己所遭受的各种批判进行了驳斥,并且公开地、更加系统地批评了列宁的哲学观点。1930年,他移居丹麦,并于1936年迁居美国,逐步淡出了政治活动。他于1961年死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第52页,共103页。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主要观点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书的主旨,是强调马克思主义从本质上是一种哲学。柯尔施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在他看来,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从本质上理解为哲学,才有可能弄

44、清马克思主义从本质上是一种以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为总体特征的总体性的革命理论,是一种深刻的哲学立场。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质被忽略、乃至被否定了,由此一来,马克思主义陷入了深刻的危机,成了一种丧失总体性的实证性理论。第53页,共103页。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主要观点具体来说,它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性的丧失:首先,资产阶级学者往往不承认马克思主义在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以为马克思主义没有自己的哲学内容;其次,以第二国际理论家为代表的所谓“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了一种实证的社会理论,他们同样否认马克思主义同哲学的本质关联;再次,除了上述资产阶级学者和第二国际

45、理论家,另有一些人在关心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关系,但他们和上述两种人一样,也认为马克思主义缺乏哲学的内容。不同的仅仅是: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体系需要哲学,因此,他们致力于用文化哲学的观点和康德、狄慈根、马赫等人的哲学概念来“补充”马克思主义。柯尔施称这些人为“研究哲学的社会主义者”,他们虽然强调马克思主义应当同哲学具有本质的关联,但并没有理解马克思主义所包含的深刻的哲学精神。第54页,共103页。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主要观点柯尔施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维度。他提出:哲学的根本原则是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依照这一总体性原则,哲学不仅可以存在于纯粹的观念体系之中,更可以存活于各种具体理论和社会实践之中,

46、成为理论和实践的内在的本质精神。因此,无论是资产阶级学者,还是第二国际的理论家,或者“研究哲学的社会主义者”,都未能看到以变革现存世界为宗旨的马克思的学说所包含的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总体性原则,因而否定或消解了马克思的学说的哲学性。他认为,丧失了哲学性的理论,必然丧失其革命和批判的维度,因此,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自觉地实现“哲学转折”,自觉恢复马克思学说中原本包含的哲学性,即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总体性原则。第55页,共103页。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主要观点柯尔施同卢卡奇一样强调了马克思的思想对于黑格尔的辩证法的继承性,更为重要的是,他和卢卡奇一样特别注重总体性思想。对于总体性,他发表了如下深刻的见

47、解:首先,他认为要把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当作一个活的整体来把握,尤其是要把理论和实践当作一个统一的整体来把握,由此形成了一种辩证的总体性观念;其次,他反复强调总体性原则所具有的强烈批判性和革命性。在他看来,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势必要求我们对于现实不能站在单纯客观的立场上加以静观,而是要立足于实践对不合理的现实加以批判和变革。第56页,共103页。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主要观点柯尔施以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总体性原则为尺度,把到他为止的马克思主义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马克思主义作为总体性理论而存在;第二阶段,马克思主义丧失了总体性,变成了实证性理论;第三阶段,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试

48、图恢复马克思主义同哲学的本质关联,试图重建总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第57页,共103页。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主要观点具体而言,18431848年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柯尔施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特征就在于:它为深刻的哲学思想所渗透,因而表现为一种活生生的总体性理论,一种充满批判精神的革命理论。但是,柯尔施认为从1948年开始到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丧失了其内在的哲学性,也即失去了自己的总体性特征,而沦为一种分门别类地、静止地、纯客观地反映不同存在领域和存在层面的非批判的实证性理论。柯尔施进而指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就是马克

49、思主义内在的哲学本性和总体性的重建。第58页,共103页。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主要观点科尔施认为,在20世纪初,有两种哲学理论研究力量重新思考了马克思主义同哲学的本质关联,并且从不同的侧面开启了重建马克思主义的历程。其中之一,是以列宁为代表的共产国际的马克思主义,其中之二,则是以卢卡奇和他自己等人为代表的西方的、非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对于列宁在恢复和重建总体性理论所做的贡献,他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列宁是在批判第二国际理论家的经济决定论立场、重申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时把马克思主义同哲学的本质关联加以揭示的。但是,他认为虽然列宁所代表的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恢复马克思主义内涵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他们并没有正

50、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重建的方面,列宁的观点也并没有能够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原则,而是退回到了被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超越的旧唯物主义的立场上。第59页,共103页。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主要观点在1930年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哲学”问题的现状一文中,柯尔施公开地对列宁的观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批评或质疑:第一,他批评列宁主要是从革命的需要来取舍哲学,列宁并不关心这一哲学立场在理论上是否正确,他所关心的是从实践和政治的角度看这种哲学是否“有利于”革命的无产阶级;第二,他批评列宁的唯物主义哲学具有许多不一致和自相矛盾,认为列宁的辩证法和反映论具有非辩证性和机械性,因而无法成为适应当今时代需要的革命的无产阶级哲学

51、;第三,他进一步从哲学功能的角度对列宁的哲学做出批评,指责列宁把哲学争论变成了政治统治的工具,用自己的哲学作为评判一切理论问题和科学问题的最高标准,结果破坏了哲学和科学健康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导致了意识形态的专政。第60页,共103页。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主要观点总之,柯尔施认为虽然列宁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维度,但他未能代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重建的正确方向,而是用旧唯物主义来代替马克思的总体性的革命哲学。他认为,真正代表马克思主义重建的正确方向的,是一些非正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所代表的哲学运动。他声称:1923年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和他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问世,标志着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哲学派别

52、从马克思主义内部的生成,并开始把马克思主义重建为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总体性革命哲学。第61页,共103页。(三)葛兰西:富有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 Gramci,1891-1937)是意大利哲学家,意大利共产党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20世纪初共产国际内部著名的理论家,而且是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袖之一;他不仅提出了实践哲学的构想,而且直接依据自己提出的关于西方发达国家的革命战略而组织了工厂委员会和反法西斯运动等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第62页,共103页。(三)葛兰西:富有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919年之前是葛兰西求学和开始参与革命活动的时期。他

53、于1891年生于意大利南部撒丁岛的阿莱士村,家境贫寒。1911年,他进入都灵大学学习文学和哲学。大学期间,他同陶里亚蒂等进步学生结识。1913年,他加入意大利社会党。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他和其他进步学生开始不满意大利社会党的改良主义倾向。1919年,他和陶里亚蒂等人创办了著名的新秩序周刊。第63页,共103页。(三)葛兰西:富有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9191926年,是葛兰西的主要革命实践时期。他组织了都灵地区的工厂委员会运动,同其他人创立并领导意大利共产党,开展反法西斯活动。1921年1月21日,意大利共产党诞生,葛兰西是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从1924年起,他担任意大利共产党总书

54、记。1926年之后,他被法西斯逮捕,开始了漫长的监狱生活。1926年11月8日,他被法西斯逮捕,并被判处20年4个月5天的监禁。从1929年至1935年,写出狱中札记。1947年正式出版,引起轰动。第64页,共103页。狱中札记中的实践哲学思想狱中札记是一部虽然不很系统、但是内容丰富的著作,它探讨了意大利的历史、教育、文化、知识分子、国家、宗教和哲学等众多问题。尤为突出的是,葛兰西在这些笔记中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著名的西方革命的战略,即主张同资产阶级首先争夺意识形态的统治权或文化霸权。从哲学上说,狱中札记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它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作实践哲学来加以理解,并对实践

55、哲学的理论框架作出了系统的阐释。第65页,共103页。狱中札记中的实践哲学思想狱中札记中所说的实践哲学,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代名词。葛兰西之所以选用实践哲学这个词来指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他是在法西斯的监狱里、在受到严密监视的情况下从事理论创造的,因此,他不得不使用一些隐晦的术语。但他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概括为实践哲学,并不只是出于斗争策略上的考虑,而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独到理解。狱中札记提出了一种“实践哲学”构想,跟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相一致。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一种实践哲学。实践哲学就是马克思主义,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其实践哲学中,理论和实践、思想和行

56、动、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他从实践出发来理解主观和客观、精神和物质、人和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既反对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人的精神的能动性,又反对旧唯物主义看不到主体的能动性。第66页,共103页。狱中札记中的实践哲学思想葛兰西认为,实践哲学超越了传统的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简单对立,它把哲学统一在实践的基础之上。一方面,他承认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的物质世界,承认自在的自然界的优先性,同时,他也承认每个单独的个人都生活在与其他人的社会关系总体之中,但是,另一方面,他又认为每个人都可以能动的认识和改变他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界和社会关系。在他看来,个人并不是机械地、而是有机地进入同他人的社

57、会关系之中的。同样,人也并不是因为他自身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而进入同自然界的关系之中的,而是能动地、依靠劳动和技术而进入自己同自然界的关系之中的。而且所有这些关系都不是机械的,而是能动的和有意识的。所以,每个人都在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能动地改变着他自己。他还认为,真正的哲学家不能不同时是政治家,是能动地改变环境的人。第67页,共103页。狱中札记中的实践哲学思想与此相关,他强调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唯物辩证的认识论,而不是机械的、直观的反映论。在历史唯物主义领域,他也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例如,他批判了克罗齐的历史哲学的主观唯心主义性质;在承认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的情况下,他强调了上层建筑对经

58、济基础的反作用;他还批评了第二国际的某些理论家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关系的形而上学的理解。第68页,共103页。(四)法兰克福学派思想选介马克斯霍克海默(Marx Horkheimer,18931973)和阿多诺(19031969)是法兰克福第一代即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霍克海默一般被认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其主要著作有: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1937)、独裁主义国家(1940)、工具理性批判(1967)等。阿多诺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除了与霍克海默合著了启蒙的辩证法(1947),还著有否定的辩证法(1966)等。第69页,共103页。(四)法兰克福学派思想选介法兰

59、克福学派第一代代表人物还有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和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马尔库塞是“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1932)、理性与革命(1941)、爱欲与文明(1955)、单向度的人(1964)等。弗洛姆也是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逃避自由(1941)、自为的人(1947)、健全的社会(1956)、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1961)、在幻想的锁链的彼岸(1962)等。第70页,共103页。(四)法兰克福学派思想选介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哈贝马斯(Jurge

60、n Habermas,1929)和施密特(Alfred Schmidt,1931)。哈贝马斯重要著作有:理论与实践(1963)、认识和兴趣(1968)、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1968)、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问题(1973)、重建历史唯物主义(1976)、交往与社会进化(1979)、交往行动理论(1981)等。施密特的代表作有:马克思的自然概念(1962)、历史和结构(1971)、论批判理论的思想(1974)等。第71页,共103页。(四)法兰克福学派思想选介1924年,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宣告成立。第一任所长格林贝格在就职演讲中宣称自己是现行社会经济秩序的反对者和马克思主义的拥护者。他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