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心工《黄河》音乐分析_第1页
沈心工《黄河》音乐分析_第2页
沈心工《黄河》音乐分析_第3页
沈心工《黄河》音乐分析_第4页
沈心工《黄河》音乐分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沈心工黄河音乐分析【摘要】黄河是由我国国人最早创作的自 度曲之一,其歌词蕴含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其旋 律借鉴了西洋作曲技术进行写作,开创了中国新音乐 创作的先河,推动了学堂乐歌的发展。【关键词】沈心、工;黄河;音乐分析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7-0125 (2018) 07-0060-01沈心工是我国学堂乐歌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之 一,李叔同曾评价他为“吾国乐界开幕第一人”。沈 心工编创的乐歌题材多样,均为带有积极向上意味的 作品。黄河是沈心工1905年以杨度的词所谱写 的一首歌曲,1911年10月首发在重编学校唱歌集 (第六集),后收入至心工唱歌集中。沈心工 黄河

2、歌词气势磅礴,音调开阔雄壮,宣扬了富国 强兵、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本文将从两个方面 展开黄河作品的音乐分析。一、歌词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表达了强烈的爱 国主义思想这部作品的歌词并不是专为歌曲写作而创作出来 的,而是词作者杨度在国家危难时抒发自己情感而写 下的一首诗,沈心工看到后将其谱成曲。从歌词上来 看,这部作品的歌词既有其艺术价值,又表达了深刻 的思想内涵。“黄河黄河,出自昆仑山。远从蒙古地,流入长 城关。古来圣贤,生此河干。独立堤上,心、思旷然。 长城外,河套边,黄沙白草无人烟。思得十万兵,长 驱西北边,饮酒乌梁海,策马乌拉山,誓不战胜终不 还。君作铙吹,观我凯旋。歌词是两段式的结构,

3、歌词采用直叙的写作手 法,直截了当地表达主题,简洁明了。第一段歌词是 对黄河流域景色的具体描写:黄河从昆仑山一直流到 长城关,覆盖面积非常宽广,中国许多智者都是黄河 孕育出来的,表达一种黄河孕育的民族自豪感。而长 城外河套边却渐渐荒凉、了无人烟,这是战争和侵略 带来的景象。作者通过黄河前后浩荡和惨淡场景的对 比,为后面呼吁人民奋起反抗作下铺垫。这部分的歌 词混合使用多种句式,为非方整性结构。第二段歌词为主题的概括和升华,使用大体相同 的分节式歌词,仅最后一句稍有变化,表达了中国人 民抗击反抗侵略者的迫切愿望以及战争必胜的坚定决 心。歌词大意为:若是有十万兵马攻入西北,在乌梁 海纵情喝酒,在乌拉

4、山策马奔腾,不打胜仗决不回 来。大家演奏军乐,激励士气、宴请功臣,看我们凯 旋归来。词作者杨度通过对景、事的描写,倾注浓烈 的爱国情感,情景交融,使歌词的主题深刻且集中。从艺术特征上来看,首先歌词通篇句尾皆压同一 韵,属于“言前辙”(an,ian, uan,uan)。如山(shan)关(guan)”“ 干(gan)”“ 然(ran)”烟 (yan)”“ 边(bian)“山(shan)”还(huan)旋 (xuan)”。这一韵尾也被称为“阳声韵”,其韵音洪 亮,表达热情奔放,慷慨激越之情。其次,歌词以文 言文为主,但又带点“白话文”的感觉,使语言富于诗 意。最后,歌词句式总体上是不规整的,歌词整

5、体节 奏以对比变化的姿态,适应着情感内容的深刻表现。 因此这首作品的歌词不仅在思想上能积极健康地反映 生活,具有社会功利性,并且也独具艺术价值和审美 价值。二、借鉴了西洋作曲技术,体现了进行曲风格特点学堂乐歌绝大多数是根据现有曲调填入新词编成 的,由国人自己谱写曲调的作品不多,沈心工创作的 黄河则是最早由国人作曲的学堂乐歌之一。他借 鉴了西洋音乐的作曲技术进行创作,调性为C自然 大调,旋律以分解主三和弦为主。旋律进行以级进音 程为主,偶尔使用三、四度的小跳音程贯穿其中,跨 度最大的地方为第21至22小节的“铙吹”处,是个小 六度音程。作者采用了同音反复(如第一、九、十 五、十六小节)以及模进(

6、第九、十、十五、十六小 节)的手法,使得整体的旋律线条平稳,除高潮处外 起伏不大。在音乐与歌词对应方式上,除圣”、 “河”、“誓”、“不”字外,其余皆一字对一音。在节奏 上,作者使用了较多的四分音符和小附点的节奏型, 使音乐显得步伐性、方整性,体现了进行曲风格。并 且音区主要集中在中声区,适合大众演唱。在音乐的速度上,前面正常,中间加速,最后抒 情。在歌词的速度上,从描写黄河伟岸的景色,表达 黄河孕育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再到战争导致黄河 边衰败的景色,然后作者呼吁人民奋起反抗侵略的场 景,最后表达中国人民最终会取得胜利的愿望。整首 作品从歌词到旋律都是层层递进的。歌词由景色描写 到情感抒发,旋律的音高随着时间的推进而逐渐上 移,情绪慢慢高涨。?S河作为最早由国人作曲的学堂乐歌之 一,是作者有意识地采用西方的音乐形式进行创作的 歌曲,虽然有所不足,但推动了学堂乐歌以及我国近 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歌曲尽管简单,但蕴含着崇高 爱国精神,贴合社会背景,反映了当时广大群众的思 想和愿望,唤醒了人民爱国救民的民族意识,具有一 定的社会意义。注释:李叔同编辑音乐小杂志“征求沈叔逵氏肖 像”(见封底),公益社出版,开明书店1906年发 行。沈心工.心工歌唱集M.生活书店,1937 : 8.参考文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