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金匮要略选读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主讲 牟慧琴第1页,共96页。血痹病、虚劳病的概念:血痹病概念:血痹病是一种气血两虚,外感风邪,气虚不能卫外,血虚风凉之邪凝淤血脉,导致血行痹阻,肌肤失养,症状见:身体局部乃至四肢肌肤麻木不仁为主,或者伴有轻微游走性疼痛的疾病。虚劳病概念:虚劳病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慢性、虚弱性、阴阳失调的疾病。症状特征表现为:上热下寒,或寒热错杂,或虚不受补:咽干咽疼,同时腹疼泄泻;脱发目眩,遗精滑泄等等。第2页,共96页。血痹病概念血痹病,是因体虚气血不足,感受风邪,脉络阻滞引起,以肢体局部麻木不仁,或有轻度疼痛,疼痛无定处为主症的疾病。灵枢针论曰:“邪入于阴则为血痹”。素问五
2、脏生成篇曰:“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 第3页,共96页。血痹与风痹的区别血痹与风痹不同,风痹是风寒湿三气杂感,病在关节肌表,其症疼痛呈游走性。血痹唯感受风邪,痹阻血脉,以疼痛与麻痹并见。 第4页,共96页。血痹病原文及辩证论治方法。原文:問曰:血痹病從何得之? 師曰:夫尊榮人骨弱肌膚盛,重困疲勞汗出,臥不時動搖,加被微風,遂得之。但以脈自微澀,在寸口、關上小緊,宜針引陽氣,令脈和緊去則愈。(1)第5页,共96页。血痹病原文及重证辩证论治方法。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黃耆桂枝五物湯主之。(2)黃耆桂枝五物湯方:黃耆三兩 芍藥三兩 桂枝三兩 生薑六兩 大
3、棗十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煑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一方有人參第6页,共96页。分析血痹病的病因病机:原文以“骨弱肌肤盛”、“重困疲劳汗出”、“脉自微涩”表示血痹病的体质原因:肾脏亏虚,营卫不足;不耐劳力 。 “臥不時動搖,加被微風,遂得之”。提示外感微风,即正虚而感受风凉,虚邪涩滞血脉,经脉涩滞不通,则成血痹。血痹病病位:由血痹病名称可知,为血脉痹阻,原文“脉自微涩”,“寸口、关上小紧”,提示风凉虚邪侵袭,正气不足、血虚而虚邪涩滞血脉。第7页,共96页。血痹病的病因病机及症状:病因 肾脏亏虚,营卫不足;不耐劳力 外感微风,即正虚而感受风凉,病机 虚邪涩滞血脉,经脉涩滞不通,则成血痹症状 外
4、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肌肉局部疼痛;身體各部位游走性疼痛。第8页,共96页。血痹病诊断依据:1、外感风寒而见局部症状:肢体局部疼痛或麻木。2、轻微劳力而见局部症状:肢体局部疼痛或麻木。3、轻微劳力而全身不舒适、难受、失眠。4、轻微劳力而全身肢体游走性疼痛或麻木。第9页,共96页。辩证论治方法。1、脈自微澀者,寸口、關上小緊者,宜針引陽氣,令脈和緊去則愈。(1)用针刺方法,通行经脉。2、患者脉象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黃耆桂枝五物湯主之。治法:益气养血通脉。方剂:黃耆桂枝五物湯。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黄芪。倍生姜者温阳通脉。全方充肌肤,温分肉补益在表之卫气,使经脉
5、通行,肌肤得之濡养。第10页,共96页。血痹病与中风病之络脉瘀阻鉴别:血痹病外感微风则见气血瘀阻症状,说明偏于正气强,反应性快。故治疗效果亦快。中风病虽然邪气亦由外感,但是发病慢,由表及里、及血络,反应性慢。一旦病成,则麻木难以治愈。说明中风病偏于正气弱。二者病位虽然接近,但是血痹病轻微。因此要重视血痹病,见微知著。第11页,共96页。血痹病与中风病情轻重鉴别:血痹病是微风涩滞虚体经脉,使局部肌肤不得濡养而麻木不仁;中风是外感风寒留注肌肤而未发病,营卫不足,邪气深入,淤阻血脉,导致半身麻木或不能胜任重物,甚至邪中脏腑而神昏。第12页,共96页。血痹病脉症及病位深浅比较,“脉自微涩”,“寸口、关
6、上小紧”的治法:分析:虽然本条未出示症状,但是以治法“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得知身体不仁较轻微,或为局部疼痛。治疗可用针刺方法;第13页,共96页。脉象“阴阳俱微”的治法分析:小紧在尺部,与前条关上小紧比较,提示正气虚之更甚,病位更深,程度较重,所以症状表现为“身体不仁,如风痹状”,即身体麻木甚至疼痛的表现,呈游走状态,故治疗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充肌肤,温分肉补益在表之卫气,使经脉通行,肌肤得之濡养。第14页,共96页。虚劳病概述虚劳病是劳伤肾精,累及多个脏腑,使脏腑阴阳气血俱不足,或因多种原因引起脏腑阴阳气血俱虚弱的一种慢性虚弱性疾病。 第15页,共96页。虚劳与内科学虚证的区别内科学中的虚
7、证是一脏一腑阴阳气血某个方面不足,或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的病症。虚劳病即劳伤肾精,累及多个脏腑,使脏腑阴阳气血俱不足,或因多种原因引起脏腑阴阳气血俱虚弱的一种慢性虚弱性疾病。虚劳含义:劳即(房劳、体劳、思劳)太过伤及脾肾。为虚久不复的损伤,因虚、积损、成劳。使多个脏腑阴阳气血俱不足而且失调的疾病。第16页,共96页。虚劳病与后世所说劳瘵病虚劳病与后世所说劳瘵病也不完全相同,劳瘵病具有传染性。属邪气侵犯与阴虚的疾病。虚证、虚劳、劳瘵病三者皆有虚弱症状,但是不同。第17页,共96页。虚劳病特征:虚劳病属于肾精亏损,元阳衰惫,累及多个脏腑虚损的疾病:“脈大爲勞,極虛亦爲勞”。年龄特征属于已经五、六
8、十岁,肾精自然亏损者;或脈弦而大,气血俱虚衰者。症状特征为上热下寒,或寒热错杂,或虚不受补 治疗方法不能使用单纯温阳或单纯养阴方法,而必须以调和阴阳为主要治疗原则。虚劳病类似于现代医学慢性、虚弱性、脏腑功能紊乱的疾病,即免疫功能下降的疾病。第18页,共96页。虚劳病脉象种类:虚劳病脉大、大而芤、脈弦而大、脈極虛芤迟。脉大者,为大而芤,属于肾精亏损,阴虚阳亢。脉弦而大者,属于气血两亏,弦者为阳虚,芤者为血虚;脉脈極虛者,为极虚弱细微,为肾精亏损,元阳衰败。脉浮大、脉虚沉弦、浮弱而涩、极虚芤迟、芤动微紧,脉虚弱细微、脉沉小迟、脉弦、大、革等等。 第19页,共96页。虚劳病预后虚劳病产生的原因及病机
9、是精血亏损及元阳衰备,及五脏阴阳气血劳伤不足。虚者病不能自已,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阴阳气血俱不足而失调;精气不能内充,五脏气血无以化生,五劳虚极羸瘦,内有干血等劳病的病理变化。第20页,共96页。虚劳病脉象特征:原文原文:夫男子平人,脈大爲勞,極虛亦爲勞。(3) 第21页,共96页。分析脉象脉大与脉极虚是虚劳病的主要脉象。脉大即浮大而芤,中空。含义:肾精亏损,脉极虚即极虚弱细微,脉体不清,含义:肾精亏损,元阳也衰惫。提示虚劳病的形成,有因房劳而肾精亏损,阴虚火旺,累及他藏,如脉大者;有肾精亏损,久虚累及元阳也衰惫者,如脉极虚者;第22页,共96页。注释选叶天士:“脉大之劳是烦伤气,脉极虚之劳是
10、精气内夺,此及阴阳气血俱不足则见,脉体无充,脉来涩滞不畅”。魏荔彤:“因劳而虚(肾精亏耗)因虚而病,此及久虚成损,积损成劳。病真阴不足,精血不足,虚阳外张,脉多大,概括了虚劳病的脉象总纲”。第23页,共96页。虚劳病血虚兼及气虚症状。原文: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4)由于人体血虚,失血,导致阳气亏损,终致阴阳气血俱不足;第24页,共96页。虚劳病血虚及气虚的机理分析。阴虚有热,热迫血溢。失血者,血虚不荣于面,故面色白而无华;血虚者,津液亦不足,故口渴。故曰“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者,血虚不能养心,故心悸;血损及气,气虚生痰,痰阻则喘;脉浮者,里虚也。精血亡,为里虚,即
11、脏虚者也,气耗火动虚阳外张,脉见浮。第25页,共96页。喘者,必然有阻气之实邪,与短气不同。1、突然心悸气喘,如过敏性哮喘,病在肺脏,脾肺脏气血两虚,气虚生痰,痰阻气道。阴虚津液虚少,症状口渴。2、突然心悸气喘,如支气管扩张疾病。无明显咳嗽诱因,则突然发生喘悸者,甚或咯血。气虚不能固闭阴血;阴虚火动,迫血妄行,必致亡血。3、颜面华色需阴血上呈,精采夺而面色薄,津液去而烦且渴者,肺脏虚病。4、劳则气血俱耗,卒者突然之谓。第26页,共96页。虚劳病气虚兼及血虚症状。原文: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5)因为阳虚,脾虚不统摄阴血,导致出血,
12、终致阴阳气血俱不足;无外感恶寒发热证候,为内伤里证。 脉经脉形状指下秘诀曰:“虚脉,迟、大而软,按之不足,隐指豁豁然空”。 第27页,共96页。虚劳病气虚兼及血虚之机理。分析症状肺气虚、肾气虚不能纳气,则短气;阳虚不能温煦内脏,则腹里拘急;肾阳虚不能温阳化气以利小便,故小便不利,少腹满;阳虚肺气不足,不能上荣,故肺之本色于外,见面色白;阴虚不能藏阳,虚阳上浮则目瞑兼衄。第28页,共96页。本条诸证亦有从气血两虚解释:脉虚沉弦为气血两虚之象。面色白,目瞑兼衄是肝脾血虚所致;短气,为肾阳虚不能纳气;少腹满,里急,小便不利亦为肾阳虚不能温化水液之象;第29页,共96页。气血阴阳两虚与外感证进行鉴别。
13、外感亦可见短气,小便不利,少腹满,目瞑兼衄等证,但外感脉浮有力,虚劳脉虚沉弦。仲景于脉后提出“无寒热”之症,意在指明症状须与脉象结合起来分析,故最后强调“劳使之然”。第30页,共96页。气血阴阳两虚与外感证进行鉴别。虚劳脉虚沉弦。见短气,小便不利,少腹满,目瞑兼衄等证。外感亦可见短气,小便不利,少腹满,目瞑兼衄等证,但外感脉浮有力,必须见恶寒发热;第31页,共96页。虚劳病肾精亏虚,阴虚火旺症状。原文: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6)由肾精亏虚,阴虚火旺,火热破精外泄,导致元阳衰惫。第32页,共96页。虚劳病肾精亏虚,阴虚火旺证之机理脉浮大为阴精不足,
14、虚阳外浮的脉象;阴虚不能藏阳,阳气外浮,故手足烦热;春夏两季,木火炎厉,不利于阴,故病情加重;秋冬两季,金水相生,阴得时令之助,可以敛藏虚阳,故病减轻;肾阳虚不能温煦前阴,故前阴寒冷;阳虚不能固守,故精自出;肾主骨,肾虚则骨弱,故腰腿痠软消瘦,行动无力。第33页,共96页。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阴虚,虚阳浮于外,阳上浮,在下之阳气更虚少,即见孤阴于内,阳不温而不守,阴自寒而无守即滑出)阴阳不能互根的缘故。阴寒精自出,即言前阴寒冷,虚阳浮于外,精关无固,精不内守而滑出。肾不藏精,气血无生化之原,肾虚骨弱髓不能充,肾不藏精久之,不养骨生肌,故而肌肉瘦削骨髓痿软而不能行走。第34页,共96页。虚劳病
15、肾精亏虚,阳虚无子证原文: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7)属于肾精亏损,元阳衰败,并且经脉淤阻,运行不利,不能正常气化,故无生育能力。第35页,共96页。虚劳病肾精亏虚,阳虚无子证之机理脉浮弱乃浮而无力之意;涩,为脉象不流利,即脉象浮而无力中兼见不流利。涩为精血衰少,阳气亦虚,无力鼓动血脉,气血瘀阻的表现。浮为阴精不足;脉弱(即无力)为真阳不足;精亏血寒,阳气不足,故精气清冷。男精女血,盛而成胎,今精稀而冷,故不能成胎,为无子。又精气不能互化,故无子。第36页,共96页。虚劳病阴阳两虚盗汗证原文: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喜,一本作善)。(9)虚劳病“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的病
16、机,属于阴阳气血俱不足,阴不能内守,阳虚不能外固;第37页,共96页。虚劳病阴阳两虚盗汗证之机理盗汗,一般指晚上入睡后汗出,多为阴虚不能内守引起。阴阳两虚盗汗,为病阴阳两虚,阳虚不固,阴虚不守,发生盗汗。阴虚盗汗,为肾阴虚,虚阳在上,热迫汗出。脉虚弱是阳(气)虚弱,不能鼓动所致;细微之脉一般多为阴(血)虚所致,阴血虚不足充盈脉管故脉细微。第38页,共96页。阴阳两虚盗汗证治法阴阳两虚者,未必其虚各占一半,偏阳虚者,尚可有形寒畏冷,心悸头晕等,用桂枝加龙牡汤加黄芪之类更妙;偏于阴虚,见有心烦失眠,舌红,脉细弱数,则又需用当归六黄汤,益气补血敛汗养阴清热。第39页,共96页。虚劳病脾虚及肾脱气证原
17、文: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11)“脉沉小迟,名脱气”的人,必然出现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的症状。第40页,共96页。分析原文11脾主四肢,阳虚则内寒,手足逆寒,提示脾阳虚则不能温煦四肢;阳虚则寒饮停于中,则腹满,大便溏泄。脾阳虚弱,不能消化水谷,运化失职,故腹部胀满,食不消化。第41页,共96页。脱气与肺脾肾相关病在中焦脾,但是与肺肾两脏有密切关系,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脾气虚,精微不能上呈,肺气必然不足;脾阳虚者,肾阳受累亦虚。第42页,共96页。分析脱气,重点在脾肾脾为后天之本,后天俱虚,化源缺乏,则肾亦不足,
18、况脾阳需依赖肾阳,今肾虚不能纳气,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元阳,肾阳虚则脾阳必虚。反之亦然,脾阳虚者肾阳受累亦虚。因此症状虽然在脾,实际属于脾肾阳虚,病情较重的证候,第43页,共96页。脱气治疗脱气在治疗上,应注重温补脾阳为主,同时兼治肾阳。温补肾阳,也可恢复脾阳。医宗金鉴曰:脱气者,胸中大气虚少,不充气息而用,故疾行则喘喝也。第44页,共96页。虚劳病阴虚痰气交阻证原文:人年五六十,其病脈大者,痹俠背行,若腸鳴、馬刀俠癭者,皆爲勞得之。(10)属于肾精亏损,或阴虚火旺,灼炼津液成痰,气机不通,痰气交阻。第45页,共96页。虚劳病阴虚痰气交阻证之机理肾者主骨生髓,膀胱与之为表里,精气内衰,骨失髓养,
19、经脉不通,故脊背麻木、疼痛,行走弓背肠鸣腹胀失气多者,为脾肾阳虚;脉弦大。马刀、侠瘿兼见者,为肾精亏虚,阴虚火旺,炼液成痰,痰瘀火结所致,故脉数大无力,临床所见如颈部瘿瘤,掖下痰核者。以上病证虽有虚寒、虚热、挟痰的不同,但都属于虚劳,虚久不复成损积劳,故曰“皆为劳得之”。 第46页,共96页。虚劳病婦人半産漏下,男子亡血失精证原文:脈弦而大,弦則爲減,大則爲芤,減則爲寒,芤則爲虛,虛寒相搏,此名爲革。婦人則半産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12)第47页,共96页。气血两亏之必然见证的机理弦脉涵义为阳虚内寒,脾虚停饮,比弦脉不足者,脾肾阳虚而生寒。故云“减则为寒”;大而中空的脉主精血亏虚,故云“芤则
20、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说明革脉的涵义不仅精血亏虚,而且虚寒内生,第48页,共96页。革脉所主临床见证多个脏腑精气两亏,脾虚无升提之力,肾精亏损,故主疾病在下,皆为阳虚不能固闭,精亏不能内守的疾病。例如在妇人患小产或漏下,失血过多;在男子患失精,亡血的疾病。第49页,共96页。气血两亏之必然见证所以“脉弦而大者,属于气血两亏,弦者为阳虚,芤者为血虚”,必然症状:“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气血虚衰,阳气不能升提、不能固闭的出血病症。第50页,共96页。临床如何诊断虚劳?虚劳脉象,加年龄,加多个脏腑虚衰而气血失调的症状,即可以诊断。脉浮大、脉虚沉弦、浮弱而涩、极虚芤迟、芤动微紧,脉
21、虚弱细微、脉沉小迟、脉弦、大、革等等。年龄在5060岁以后;症状表现为腰背疼痛,腰膝酸软,气短乏力,疾行則喘喝,手足逆寒,腹滿,甚則溏泄,食不消化,失眠盗汗。男子精关不固,面色薄者,女子梦交等等。第51页,共96页。(一)虚劳病失精证辨证论治原文:原文: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8) 桂枝龙骨牡蛎汤方: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牡蛎各三两右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第52页,共96页。失精证辨证论治2天雄散方:天雄三两(炮) 白朮八两 桂枝六两 龙骨三两右四
22、味,杵为散,酒服半钱匕,日三服,不知,稍增之。温肾健脾固精第53页,共96页。长期遗精滑泄的病人,精损及阳。血虚症状:如头目昏眩、头发脱落;伴随阳虚症状:少腹弦急、前阴寒冷。第54页,共96页。阴损及阳,导致阴阳两虚证无根之虚阳浮越而下元虚冷,不能温煦前阴故前阴寒冷;不能固闭精关则遗精滑泄;不能温煦少腹经脉,肾虚不能温煦脾脏,脾虚内生寒湿,寒湿淤滞则腹部弦急;精血亏虚,阴血虚少则无余以养发,故发落;阴血亏虚,不能养目,则目眩。目眩者,头晕眼花,为精血衰少,不能上荣头目之征。第55页,共96页。虚劳病失精证脉证治法病机:肾精亏损,导致元阳衰惫的脉症:脉证:脉极虚芤迟,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
23、,清谷,亡血,失精。治疗原则:调和阴阳。治疗方法:调和阴阳,潜降虚火,镇降固精。方剂: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第56页,共96页。虚劳病女子梦交脉证治法虚劳病属于肾精亏损,虚火旺盛的脉症: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此乃肾精亏损,阴虚阳亢,心火上炎,虚火迫肾精外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调和阴阳,潜降虚火,镇降固精。第57页,共96页。虚劳病失精脉证治法虚劳病,脉“极虚芤迟”,偏于精血亏虚,累及元阳衰惫,而偏于虚寒。病症在下,症见下元不温的症状:少腹弦急、阴头寒、遗精、亡血、下利清谷。目眩与发落是下虚不能上荣之故。失精的机理为阴不自守,阳不外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调和阴阳,潜降虚火,
24、镇降固精。第58页,共96页。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崩漏。症见阴道大量长期出血,伴有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期延长,腰酸,腹部坠胀,周身萎软无力,自汗盗汗,夜卧不安或寐则乱梦纷纭,头痛头晕,耳鸣,纳呆,大便溏稀,舌苔薄白,舌质暗有瘀斑,或舌质淡,舌体胖,脉沉细或弦濡。辨证属肝肾两虚、冲任失调。治以补益肝肾、调和阴阳、镇潜固涩。第59页,共96页。方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桂枝10g,白芍药12g,生姜3片,大枣7枚,煅龙骨30g,煅牡蛎30g,川续断15g,丝瓜络10g,金樱子15g,杜仲15g。每剂煎服400ml,每服200ml,日服23次。每月在月经来潮前1周服药612剂,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
25、结果:治疗80例,痊愈60例,显效10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5。段宗英.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崩漏80例临床分析.北京中医,1998,(4):27第60页,共96页。(二)虚劳病寒热错杂,辨证论治原文原文: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13)小建中汤方: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大枣十二枚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有本作。二两) 胶饴一升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第61页,共96页。虚劳病寒热错杂原因病证源于脾胃虚弱,脾虚气血无化生之源,不能补充先天,导致脾肾两虚,阴阳两
26、虚。阴虚而虚火上炎,阳虚而寒湿留滞于下,阴阳失调。 第62页,共96页。虚劳病寒热错杂证治分析脾胃虚寒导致脾肾阴阳两虚的脉症:症状: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病机:脾胃虚寒,消化吸收不良,阴血不足,肌肉失养,四肢酸疼,不能充益经脉,腹里经脉拘急,脾胃俱虚,不能输津液归于肺之故,咽干口燥,肾阴虚阳亢,手足烦热。治疗原则:调和阴阳。治疗方法:调和阴阳,健脾和营。方剂:小建中汤主之。 第63页,共96页。小建中汤方解君药为饴糖者,其意在于该病证以脾胃虚弱为根本,以里急、腹痛为主症,甘药可以缓急止痛,甘药入脾,求建中之意。其中寒热错杂之证,则以桂枝汤倍芍药,调和阴阳,
27、养血生阳,使得热消痛止。第64页,共96页。小建中汤方解桂枝汤本为调和营卫而偏于扶阳的方剂,以该方加倍芍药剂量,意在养血扶阳,平调阴阳,偏于养血。芍药与大枣合用,甘酸以化阴液,俱润其燥也;生姜佐桂枝,温行阳气;共成缓急止痛,养血温中,调和营卫者也。 第65页,共96页。虚劳病重视从脾胃调理虚劳病属于脾胃虚寒,亦可以影响肾精亏损,属于后天虚衰,不能补养先天。张仲景调和阴阳方法,健中益气养血的根本含义,在于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 第66页,共96页。调和阴阳、可消除寒热错杂之证。 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血无化生,营卫不足,血虚不能充经脉,气虚不能温煦经脉,是阴阳两虚腹痛的根本,
28、甘药缓急止痛是治标之意;小建中汤之健中之意,才是求其根本。第67页,共96页。尤怡曰:“夫人生之道,曰阴曰阳, 阴阳和平,百疾不生。若阳病不能与阴和,则阴以其寒独行,为里急,为腹中痛,而实非阴之盛也;阴病不能与阳和,则阳以其热独行,为手足烦热,为咽干口燥,而实非阳之炽也。昧者以寒攻热,以热攻寒,寒热内贼,其病益甚。惟以甘酸辛药和合成剂,调和之使和,则阳就于阴而寒以温,阴就于阳而热以和,医之所以贵识其大要也,岂徒云寒可治热、热可治寒已哉!第68页,共96页。尤怡曰:或问:和阴阳、调营卫是矣,而必以建中者何也?曰:中者脾胃也,营卫生成于水谷,而水谷转输于脾胃,故中气立则营卫流行而不失其和。又,中者
29、,四运之轴,而阴阳之机也,故中气立,则阴阳相循,如环无端,而不极于偏。是方甘与辛和而生阳,酸得甘助而生阴,阴阳相生,中气自立,是故求阴阳之和者,必求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以建中也”。第69页,共96页。小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症见上腹部疼痛胀满,喜温喜按,饭后加重,嗳气吞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细弱。辨证属脾胃虚寒。治宜温中健脾,益气。第70页,共96页。小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方以小建中汤加减:白芍药20g,桂枝10g,炙甘草5g,生姜10g,黄芩10g,大枣4枚,饴糖30g。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30日为1疗程。64例治疗结果:治愈50例
30、;好转9例;显效5例。华晓宁,等.小建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体会.武警医学,2001,(4):237第71页,共96页。(三)脾胃虚寒,阴阳两虚腹痛证: 原文: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14)第72页,共96页。脾胃虚寒,阴阳两虚腹痛证治分析:虚劳病偏于脾胃虚寒,阴阳两虚以腹痛、腹泄为主的脉症:虚劳里急,诸不足。脾胃虚寒,而阴阳气血俱不足,症状以腹痛、腹泄为主,根本治疗方法,即在益气养血的基础上,补益阳气,益气通脉,益气固闭。气虚气滞,经脉拘急,气为血帅,气行血则行,可以缓解疼痛,气可以温煦,可以固闭,可以升提,故气血充实,则腹泄可止。第73页,共96页。黄芪建中汤偏于补气的方法
31、虚劳病调和阴阳,偏于补气的方法,于小建中汤中加黄芪一两半的方法,即略有所偏重,否则补气太过则阳亢耗阴。 第74页,共96页。(四)肾虚腰痛,阴阳两虚证:原文: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15)肾气丸方:干地黄八两 山药 山茱萸各四两 泽泻 丹皮 伏苓各三两 桂枝 附子(炮)各一两右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桐子大,酒下十五九,加至二十丸,日再服。第75页,共96页。肾虚腰痛,阴阳两虚证候分析:虚劳肾虚腰痛,阴阳两虚的脉症: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腰为肾腑,肾虚腰腑空虚则腰痛;下焦虚寒,下元不温,少腹拘急;肾虚膀胱之气化不利,则小便不利。第76页,共96页。肾虚腰痛,阴阳
32、两虚证治:虚劳肾虚腰痛,阴阳两虚的脉症: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治则:调和阴阳。治法:调和阴阳,补肾填精,八味肾气丸主之。 八味肾气丸平补肾气,利小便以加强膀胱气化功能。符合虚劳病调和阴阳治疗原则。第77页,共96页。八味肾气丸处方意义补肾阴,填肾精: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干地黄八两,山茱萸四两,丹皮三两;健脾温肾:山药四两,桂枝一两,附子一两,益火之源,利水通阳:泽泻三两,茯苓三两,治疗小便不利,以消阴翳。 王冰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第78页,共96页。八味肾气丸加减变化六味地黄丸八味肾气丸去桂附麦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都气丸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左归饮六味
33、地黄丸去泽泻加枸杞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加枸杞菊花第79页,共96页。八味肾气丸加减变化济生肾气丸八味肾气丸加牛膝,车前子右归饮八味肾气丸去利水药加杜仲枸杞第80页,共96页。(五)虚劳风气百疾,阴阳两虚证:原文: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16)薯蓣丸方:薯蓣三十分 当归 桂枝 麴 干地黄 豆黄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 人参七分 穹藭 芍药 白朮 麦门冬 杏仁各六分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阿胶七分 干姜三分 白敛二分 防风六分 大枣百枚为膏 右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第81页,共96页。“风气百疾”涵义“风气百疾”是
34、指感受外邪(含六淫之邪)所引起的多种疾病,因“风为百病之长”,故名。这些外感病包括头痛、头眩、肢痛、麻木等,此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正虚感邪之证。治疗上,若祛邪则伤正,补气血则恋邪,故必须扶正祛邪,以扶正为主,寓祛邪于扶正之中,使正复邪除。凡正虚邪少,气血虚弱为主者,皆可用之。第82页,共96页。虚劳风气百疾,阴阳两虚证治分析:虚劳风气百疾,阴阳两虚的脉症:外感风寒而症状不似风寒的特征,外感而见胃肠不适;或外感而见失眠加重;或外感而鼻塞;或外感而音哑;或外感而腹泻,等等。治则:调和阴阳,补益阴阳气血,祛风化痰。 第83页,共96页。薯蓣丸方剂分析:补益阴阳气血以祛风薯蓣三十分,甘草二十八分
35、,大枣百枚为膏 桂枝、 麴、当归、干地黄、 豆黄卷各十分人参七分阿胶七分 白朮、穹藭 、芍药、麦门冬、 杏仁、防风各六分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干姜三分 白敛二分第84页,共96页。薯蓣丸方剂:补益阴阳气血以祛风化痰补气:人参、白术、薯蓣、茯苓养血:白芍、川芎、当归、阿胶、补阴:地黄、豆黄卷、麦门冬、 温阳:干姜、桂枝、甘草、祛风:柴胡、防风、白蔹、化痰:杏仁、桔梗、神曲大枣调膏,味甘入脾第85页,共96页。薯蓣丸方剂分析:本方重用薯蓣、甘草、大枣为君,助后天生化之源,以生气血;人参、白术、茯苓补益脾胃;当归、阿胶、地黄补血养阴;桂枝温阳兼解肌;干姜温阳暖中;白芍、川芎调营和血;神曲、豆黄卷宣通运化,又助参术苓草薯蓣等健脾,使补而不滞;柴胡、防风、白蔹、杏仁、桂枝驱风散邪,理气开郁。全方补气养血,滋阴助阳,重在补益脾胃,化生气血,又具调和营卫,疏风散邪之功。第86页,共96页。(六)虚劳虚烦不得眠,阴阳两虚证:原文: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一本作酸枣汤方之)。(17)酸枣仁汤方: 酸枣仁二升 甘草一两 知母二两 茯苓二两 芎藭二两右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第87页,共96页。虚劳虚烦不得眠,阴阳两虚证治分析虚烦者,即无实热扰心,而心中郁烦不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联考2025届高三暑假自主学习测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公共交通车辆租赁服务合同
- 智慧农业技术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 委托合同范本
- 体育馆物业管理委托合同范本
- 商业地产买卖合同细则
- 标准茶叶购销合同模板简
- 产品设计服务合同范本
-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处理
- 初中数学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 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名著阅读专题复习:第10部 《水浒传》课件
- 案例:中建八局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绿色施工(76P)
- 水产养殖技术培训
- 保洁投标书范本
- 2025年中小学生读书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第六讲当前就业形势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2024年形势与政策
- 社会医学(含考试)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2025大学英语考试六级汉译英中英对照
- 《中国子宫颈癌筛查指南》解读课件
- 《安全阀培训》课件
-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同步训练题(含答案)(部编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