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精编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精编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精编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精编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精编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积累1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春天原本该万物复苏,生意盎然,而在艾略特的笔下,现代文明的象征伦敦,却是一片枯萎的荒原。B时间真如行云流水,还记得刚入初中时的豪言壮语,

2、转眼间,中考的决胜时刻不远了。C大家认为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D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课外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2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活化石已成为我们湛江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海豆芽是一种生活在温带和热带海域的无脊椎动物。又因为它的贝体呈长椭圆形,很像人的舌头,也有叫它“舌形贝”。资料显示,它是现今最古老的活化石,至今有几亿年的历史。 因为它上部的贝体像一颗黄豆,下部的肉茎宛若一根刚长出来的豆芽,所以俗称“海豆芽”。ABCD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分歧 大相胫庭 娇媚 力不瑕供B告罄 因地制宜 喧嚷 鸠

3、占鹊巢C腼怀 惮精竭虑 濡养 草长莺飞D欺侮 心旷神怡 糟榻 雕粱画栋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推举、讨论、表决等一系列程序,我校新一届学生会人选顺利产生。B随着“复兴号”高铁最高时速提至350公里,标志着我国高铁技术已达到世界顶峰。C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D央视朗读者深受观众好评,是因为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参差荇菜,_,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关雎)落红不是无情物,_。(龚自珍己亥杂诗)群臣吏民,_,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安得广厦千万间,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伤心秦汉经行处,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四面歌残终破楚,_。(秋瑾满江红)过零丁洋中写出了国家和个人境遇的诗句是_,_。醉翁亭记中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的句子是_,_。6某班将开展“水浒传连连看”名著阅读活动,欢迎你参加。(1)(争做介绍者)走过数个山坡,见一座大松林,一条山路。随着那山路行去,走不得半里,抬头看时,却见一所败落寺院,被风吹得铃铎响。看那山门时,上有一面旧朱红牌额,内有四个金字,都昏了,写着“瓦罐之寺”。又行不得四五十步,过座石桥,再看时,一座古寺,已有年代。入得山门里,仔细看来,虽是大刹,好生

5、崩损。请向同学作简要介绍:这段材料写的是谁来到了“瓦罐之寺”?接下来在这里发生了什么事?(2)(水浒英雄论)活动将举办“我看水浒好汉”的即兴演讲。请你从几位好汉中任选一位,以他们的故事为论据证明下面观点。读水浒传,既要欣赏好汉门身上的英雄性和豪侠气,又要看到他们英雄行为背后的暴力性和非人道。二、阅读7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桔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补充注释:盖:雨具。桔槔(ji go):一种从井里汲水的工具。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管夷吾举于士/入则无法家拂士B郑之鄙人学为盖/肉食者鄙,未能远谋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故患有所不辟也D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微斯人,吾谁与归2把语段(一)中划线句子翻

7、译成现代汉语。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语段(二)中划线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B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C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D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4请简述语段(一)中第二段的论证思路。5请从语段以外另写出一条成语,概括两个语段所表达的共同观点。8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1)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疾病疡者,亦毕乐就清求鼓,翼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皆笑之日:“清,蚩実人地

8、。”或曰:“清共有道者?”清闻之日:“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2)吾观今之文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宮府、居库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选自柳宗元宋清传,有删改)注释 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文马。居:经营。毕:副词,都。券:债券,借据。蚩妄无知,痴愚。庠塾:古代学校。1解释加点字。(1)未尝诣取直 诣(_)(2)市人以其异 异(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3市人皆笑宋清为蚩妄人的原因是_(用自己的话回答)4如把选文第(2)段删去,对

9、文章的主旨表达有怎样的影响?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猫搏雏雀薛福成窗外有枣林,雏雀习飞其下。一日,猫蔽身林间,突噬雀母。其雏四五,噪而逐猫,每进益怒。猫奋攫之,不胜,反奔入室。雀母死,其雏绕室啁啾,飞入室者三。越数日,犹望室而噪也。哀哉!猫一搏而夺四五雏之哺,人虽不及救之,未有不恻概于中者。而猫且眈眈然,唯恐不尽其类焉。乌乎,何其性之独忍于人哉?物与物相残,人且恶之;乃有凭权位,张爪牙,残民以自肥者,何也?选自庸庵全集,薛福成,清外交家,散文家。噬:咬。攫:抓取。啁啾:许多小鸟的叫声。概:通“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胜,反奔入室_越数日,犹望室而噪也_人虽不及救之_2下列句

10、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雏雀习飞其下A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B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C其一犬坐于前(狼)D其真不知马也(马说)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窗外有枣林,雏雀习飞其下”并非闲笔,实为突出表现下文猫“突噬雀母”的残忍。B雏雀的勇气值得我们敬佩,那只猫虽然凶猛,但它们并不畏惧,依然叫着向猫进攻,甚至飞入室内,找猫报仇。C猫吃掉雀母后,接着又对雀“奋攫之”,联系下文看,这是猫唯恐小雀们因为愤怒向它复仇,被迫做出的抵御反应。D这篇短文叙议结合,令人深思。作者认为,人们见猫杀雀母,心中会感到不忍,这是因为人类天生有恻隐之心。

11、4俄国著名寓言作家陀罗雪维支曾说“寓言是穿着外衣的真理”,若依此看,这篇寓言的“外衣”是什么?全文又道出了怎样的“真理”?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雀母死,其雏绕室啁啾,飞入室者三。而猫且眈眈然,唯恐不尽其类焉。10阅读我们为什么要阅读,回答各题。我们为什么要阅读梁衡我们为什么要阅读?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周日无事,一个大人带着十多岁的孩子在宿舍大院里散步。看到一个迎亲的车队,一群人围在接新娘的头车前急得团团转。上前一看,一个轮胎瘪了。新娘马上就要下楼,宝马失前蹄,要误大事。正当大人无解时,这个孩子上前说:“没事,你使劲用脚踹它。”司机半信半疑,大家顾不了许多,一顿乱脚。奇迹出现,轮胎渐渐饱满。

12、人们齐问:“这是怎么回事?”孩子慢慢道来:“这款车的车胎被扎后有自充气功能,只要用脚踹踹就行,还可延长行驶很多公里,确保你能开到维修地点。”父亲大奇,“你怎么知道?“家里不是订有汽车族杂志吗?没事闲看来的。”这是阅读的作用。阅读让你长知识,让你聪明。其实,要问我们为什么要阅读,不如先问一下为什么要吃饭。人是由物质和精神组成的,不吃饭不能长身体,会肉体死亡;不阅读不会有思想,要精神死亡。正如营养不良,会造成身体发育的缺陷:面黄肌瘦、腿细脖长、鸡胸龟背等等,不读书也会造成精神方面的缺陷,如自私、狭隘、孤独、浮躁、虚荣、骄傲、多疑、胆怯等等,生活得不阳光、不自信、不幸福。有什么样的阅读,就有什么样的

13、收获。它决定着人的知识、思想、意志、审美、情趣。这是从人自我丰富的一面来说。如果你不只是为“美食”,又从阅读而进入了创造,比如写作,就更知阅读的重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偷”。背得美文二百篇,不会作文也会“搬”。偷什么?从经典中偷来火种,点亮自己。搬什么?搬来救兵,充实自己的文章。偷得仙桃能成仙,搬来救兵也称王。古人有集句写诗之法,全用别人旧句。那是一种在阅读基础上的积木式训练,常有好作。作文虽不能全篇集句,但借词、借句、借典、借气、借方法,还是需要的。这一切都要通过阅读来解决。当你超越阅读而进入写作,发表了作品时,别人又开始了对你作品的阅读。人类精神产品的生产就是这样螺旋式前进。当

14、然,这只是以写作为例。三百六十行,不管干哪一行都得先从阅读入手。因为阅读是启蒙,是积累,是钥匙,是开关。那个十多岁男孩如果对汽车一直阅读研究下去,也许会成为汽车发明家、汽车大王,正如伽利略、达尔文、歌德小时就开始对物理、生物、文学的阅读。如果你说老了,已胸无大志,那么,阅读至少可以疏通头脑,不至于让你提前痴呆,输在了终点线上。再者就算你无所谓了,也该为下一代装出一个阅读的样子,别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忽然想到一个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为克服军营的枯燥冷寂,提高士气,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战争打赢了,这些图书功劳不小。一个战士,配发枪支、罐头的同时还配发图书,这再次说明,不

15、管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岁月,精神与物质同样不能少。我们为什么要阅读?为了精神生活,为了健康那一半的生命。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文章一段从哪三方面论述了阅读的重要作用?3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偷得仙桃能成仙,搬来救兵也称王。(_)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为克服军营的枯燥冷寂,提高士气,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_)4你如何理解“人类精神产品的生产就是这样螺旋式前进这句话的含义?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生活像座山,关键在登攀鲁平生活就像攀山越岭,没有坦途,奋斗才有机会迎来云开雾散。清晨醒来,大多数居民看到的是上班的人群,是晨曦中的城市。而这座城市的凌晨三四点钟,有

16、着什么样的故事和风景,却鲜为人知。最近,一部微型纪录片沈阳,凌晨四点在沈阳火了,刚上线点击量就破了10万。它记录了城市不为人所熟悉的时刻,记录了忙碌在这一时间里的人。没有一位“大腕”,更没有明星,纪录片把镜头投向了普普通通的人,卖废品的老汉、外卖小哥、清洁工人、早餐铺老板、搬运工、出租车司机,一线劳动者。片子制作谈不上精良,也没有去刻意表达深刻道理,而是尽量自然地呈现一个个真实的生活片段、一段段每天上演的故事、一张张为了生活和梦想而拼搏的面孔,也许正因为这样,反而触动了观看视频的每一个人的心扉。为什么?因为他们既陌生,又熟悉。他们何尝只是“他们”,也是“我们”。从他们身上,我们能看见在城市里打

17、工的亲戚,为孩子的未来努力攒钱的邻居,甚至为了改变命运而奋力打拼的自己。很多人评价:虽然具体场景不同,可是,这样的状态多么相似,这样的活法多么熟悉!我在早市就认识一位摊主,父亲半身不遂,妻子没有劳动能力,儿子在读高中,生活的压力可想而知,可他不屈服,早上4点能就从菜行进菜摆摊,收摊后回去伺候老人,晚上做代驾,一个人做两份工作。你觉得他不堪其忧?不,人家乐呵呵的。“有活干,日子就过不瞎!”是啊,生活像座山,关键在登攀。没有坦途,荆棘密布,那就踏平坎坷、披荆斩棘呗。只有肯奋斗,才有机会迎得苦尽甘来、云开雾散。再细想一想,这样的场景在中国随处可见。人们不屈于命运、不甘于贫穷、不安于平庸,希望通过奋斗

18、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事实上,正是通过勤劳、智慧、坚持,无数个体改变了命运、实现了梦想,许多创业者成为财富自由的企业家,不少山里娃成了成绩斐然的科学家。而千千万万个人的梦想、家庭的梦想汇集起来,便托起了民族的梦想。应该看一眼凌晨4点的城市,记住一个个奋斗的身影和动人的故事。人民日报(2019年03月26日 14 版)1文章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引用微型纪录片沈阳,凌晨四点有什么作用?3第自然段主要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文中划线“也许正因为这样,反而触动了观看视频的每一个人的心扉”,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触动了每个人的心扉的是什么?读完此文,你有什么启发?三、应用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

19、19己亥年新春,观众期盼已久的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于2月5日正式开播。这一季节目赛制升级,突出了古典诗词与当下生活的关联性,首次增加了传统诗词在现实生活场景中的应用题,生动展现经典诗词活在当下的魅力。除了嘉宾的妙语连珠,主持人董卿的开场词也是一大亮点,如在谈到时间时说“逝者如斯天,不舍昼夜;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在晨”,既巧妙串起名句,又蕴含了几分新意。(1)请你为中国诗词大会设计一则宣传语,帮助节目进一步提高知名度。(2)请参照画线句,在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时间是博学之师,教会我热爱生活;时间是厚重之书,记录我人生轨迹; , 。面对如白驹过隙般的光阴,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1

20、3题目:我渴望再次出发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校名、姓名等,请用A老师、B学校、C学生等字样代替)不得抄袭,也不能抄用本试卷中的材料。请注意字迹端正,卷面整洁。参考答案一、积累1、A【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A项生意盎然,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使用正确;B项的成语使用有误,“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与此处的语境不符;C项有误,“随声附和”指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用在这里不恰当;D项有误,“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

21、常多,不合语境。故选A。2、B【解析】本题考查根据例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句子时注意句式的一致、词性的相对等方面的细节即可。根据“因为”“又因为”,在后面;根据“这一活化石”的“这”字,在后面,再用排除法选项可得出答案。3、B【解析】试题分析:A“大相胫庭”应为“大相径庭”、“ 力不瑕供”应为“力不暇供”;B.正确;C.“腼怀”应为“缅怀”、“惮精竭虑”应为“殚精竭虑”;D.“糟榻”应为“糟蹋”、“雕粱画栋”应为“雕梁画栋”。据此,答案为B。4、A【解析】A.正确;B.缺少主语,应删去“随着”;C.前后表述不一致,去掉“与失败”;D.语意重复,去掉“的缘故”。故选A。5、(1)左右芼之 (2)

22、化作春泥更护花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入则无法家拂士 (6)东风不与周郎便 (7)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8)八年风味徒思浙 (9)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10)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解析】试题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芼、寡、庇、拂士、周郎、阙、飘絮、浮沉、萍”等字词容易写错。6、(1)鲁智深,在瓦罐寺上了假扮道士和尚,实则捣毁寺院,养女吃酒的崔道成和丘小乙的当,二次复回,被二贼击败,到赤松林,遇到剪径的史进,再回寺院,打

23、死崔、丘二贼,烧了瓦罐寺(意思相近,表达准确即可)(2)示例:鲁智深嫉恶如仇,三拳打死镇关西,打出了人间正气,让读者拍手称快;林教头奋起反抗,手刃陆谦、富安、差拔三个不义之徒,让读者大呼过瘾。但他们以暴制暴、随意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毕竟不符合法治时代的法治精神。(表达正确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及情节。这段材料写的是鲁智深来到了“瓦罐之寺”,出自水浒传第五章“九纹龙剪径赤松林鲁智深火烧瓦罐寺”,鲁智深离开五台山之后,在瓦罐寺和九纹龙史进一道打死假扮成道士和尚的崔道成(生铁佛)和丘小乙(飞天夜叉)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鲁智深深直率大胆,有勇有谋,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2)拟写这个演讲稿

24、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其次是围绕“既要欣赏好汉门身上的英雄性和豪侠气,又要看到他们英雄行为背后的暴力性和非人道”这一主题选取材料,如鲁智深打死镇关西,武松杀死潘金莲等。此外,还要注意准确的归纳和恰当的表达,并符合字数要求。二、阅读7、1C2用(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增加他不具备的能力。(要求“所以”“动”“忍”“曾益”解释准确,整句通顺。)3A4首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述“生于忧患”的道理,然后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述“死于安乐”的道理,最后总结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有备无患、防微杜渐、曲突徙薪等。【解析】1A狱官/贤士。B边境,边远的地方/鄙陋。

25、旧时指身居高位、俸禄丰厚的人眼光短浅。C都是担心,忧虑。D乃,就/代词,这。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所以,用这些来。动,使惊动,震撼。忍,使坚韧。曾,通“增”,增加。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

26、题根据文意:不久盗贼兴起,人们都穿军装,(军装能挡雨)很少有使用雨具的人。他又想学制作兵器,可他老了,不行了。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A. 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4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一般采用“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的答题方法,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作答。本文首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

27、观点。接着从两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然后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甲文告诉我们,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乙文启示我们凡事要注意两个方面。一、贵在坚持,持之以恒,一定会有收获;二、凡事须防患于未然,就是“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因此可以用“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等成语来概括。【点睛】译文甲文,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

28、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由此可以知道, 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乙文,郑国一个目光短浅人学制作雨具,三年后学会了但碰上大旱,他做的雨具没有用处。他就放弃雨

29、具改学桔槔(打水的用具),三年后学会了却又碰上大雨,又没有用处了。于是他就回头又重做雨具。不久盗贼兴起,人们都穿军装,(军装能挡雨)很少有使用雨具的人。他又想学制作兵器,可他老了,不行了。越国有一个善于搞农业的人,垦荒造田种水稻,但是三年都遇上水灾。有人对他说应排水后改种黍米,他不听从,仍然干他原来的活。干旱连续两年。他算了一下收获,已补偿了以前的欠收还有赢余呢。因此说: “天旱要准备船只,天热要准备裘军服。真是世间的名言啊。”8、1 到去 不同,不同于常人 2(生各种病的人)也都喜欢去宋清(的药店)买药,希望能够迅速康复3宋清赊药收下了许多借据,却从未去讨要钱财;到年终估计病人还不出,就把借

30、据烧了,最终不讨要。4(1)原文写作意图是借身为商人却从不趋炎弃寒的宋清的行为,尖锐地讽刺官场中盛行的势利之交的恶劣风气:如把第段删去,则写作意图转为赞美身为商人的宋清待人做事真诚,善良,急人所难的品质,作者写作意图和主旨完全不同。(2)第段有两层意思,一是将当时社会风气大多是攀炎附势与宋清估计病人还不出钱就烧掉借条的行为作对比;二是将朝廷官员和多党士大夫争名夺利与宋清行医却不谋财的行为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末清不同于一般商人的美德。如果去,就起不到这样的效果。(两种写法均可)【解析】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

31、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要注意生僻词“诣”的翻译:到去。而“异”在现代汉语中也是“不同”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毕”:都。“乐”:喜欢。“就”:靠近,引申为“去”。“冀”:希望。“已”:结束,引申为“痊愈,康复”。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3题干要求答出市人皆笑宋清为蚩妄人的原因。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

32、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可分析“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或稍加翻译,便是答案。4考查语段的作用。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分析作答的前提和基础。如本文的中心是通过宋清的行为来讽刺官场中盛行的势利之交的恶劣风气。宋清的待人做事真诚,善良,急人所难的品质,正好与“炎而附,寒而弃”的官场形成强烈的对比,有力地嘲讽了朝廷官员和多党士大夫争名夺利的丑恶嘴脸。如果去掉这一段,显然主题就不突出了。【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

33、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一)译文:宋清,他是长安西边药场的人。储存有好的药材,有从深山大泽采药来的人,一定会把药材送到宋清这里来,宋清总是好好地招待他们。长安的医生得到宋清的药材来辅助配合药方,往往容易有效,大家都称赞宋清。那些生了病、头痛、皮肤痛的人们,也都乐于向宋清求药,希望病好得快些,宋清总是高高兴兴地答应他们的要求。即使是有些没带

34、钱的人来,宋清也都给他好的药材。债券、欠条堆积得像山一样地高,宋清不曾跑去向他们收帐。或者有些他不认识的人,打从远方来,拿债券赊欠,宋清并不拒绝对方。到了年终的时候,宋清估计(大概对方)不能还债了,往往就把债券、欠条给烧掉,最后就不再多说话。市场上的一般人因为宋清的奇特,大家都笑他说:宋清,真是个大白痴啊!也有人说:宋清大概是个有道的人吧!宋清听了后说:“我宋清只是个赚赚钱来养活妻小的人罢了,并不是个有道的人;然而说我是个大白痴的人也错了。”(二)译文: 我观察现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大都依附得势的人、抛弃贫寒的人,很少有人能像宋清这样子做了。世俗之言,只是说“用做买卖的方法来交往”。唉!宋清是

35、个商人,现今人与人交往,有人能像宋清那样希望得到长远的回报的吗?假使能有,那么天下穷困潦倒。废黜受辱的人得免于死亡的就多了。柳先生说:“宋清身在集市却不做市侩的行为,然而那些身居朝廷、官府,待在乡里、学校,以士大夫自我标榜的人,反而争先恐后地做着市侩的行为,真是悲哀啊。9、1 (1)通“返”,返回 (2)过了(经过) (3)即使 2A3C4本文的“外衣”是“猫噬雀母”的故事,表达的“真理”是揭露抨击当时社会上那些依仗权势,鱼肉百姓的权贵们,批判他们的残忍。(意近即可)5(1)雀母死了,那些小麻雀绕着屋子啁啾地叫个不停,多次飞进屋里去寻找那只猫。(2)而猫虎视眈眈的样子,唯恐不能把它们除尽。【解

36、析】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的两个字都是古今异义词,如“虽”:即使。通假字词,反:通“返”,返回。2A与例句都是代词,译为“他的”;B表反问语气;C其中的;D表反问。3C错误,猫吃掉雀母后,作者接着又写“奋攫之”,想把这些小雀们全都吃掉,这是进一步写猫的残忍和贪婪。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故事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解答时,需要结合人物的事迹、人物形象、故事主旨和自己的感悟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本文是一篇以物喻人

37、的小品文。借物态写人情,“猫噬雀母”的故事,揭露了那些残民自肥、有权有势之人,他们比猫的残忍有过之而无不及。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啁啾:鸟雀的叫声。三:表示不止一次,多次。室:家,这里指猫窝。眈眈然:注视的样子。【点睛】译文:窗子外面有一片枣林,幼鸟在枣树下练习飞翔一天,猫藏在林子里,突然窜出来咬住了母雀母雀的四五只幼鸟,愤怒的鸣叫并驱逐着猫,每前进一步就更加愤怒猫奋力地想抓住它

38、们,但没有成功,于是回身跑进房子母雀死了,她的幼鸟围着房子悲鸣,还多次飞进房子里过了几天,仍然向着房子愤怒的鸣叫 悲哀啊!猫一扑便夺去了四五只幼鸟的母亲,人们虽然来不及去救母雀,但是心中没有不感到悲痛的而猫却还是虎视眈眈,唯恐不能把它们(指鸟)除尽呜呼(感叹),它的本性怎么这么的残忍啊!动物与动物相残,人尚且厌恶;却有凭权位,纵容手下,残害百姓使自己获得利益的人,又是什么呢?10、1阅读是为了健康自己的精神生命2阅读可以丰富自我:阅读有益于写作;从事哪一行都得先从阅读入手3 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 4阅读经典作品,学习(模仿)人家的作品,创造自己的作品【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的概括能力。论点应

39、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议论文的论点位置有三处:题目、开头、结尾,论点的出现在文中往往有标志性词语,如:“可见”“所以”“总之”“我觉得”“我认为”等。有些还需要根据文章内容去概括。仔细阅读文章,分析本文最后两句“我们为什么要阅读?为了精神生活,为了健康那一半的生命。”可概括中心论点为:阅读是为了丰富健康的精神生活。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阅读文章一段,可由重点语句“这是从人自我丰富的一面来说”“ 比如写作,就更知阅读的重要。”“三百六十行,不管干哪一行都得先从阅读入手。”概括作答。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辨析。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40、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这是必须要知道并记准确的内容。“偷得仙桃能成仙,搬来救兵也称王”是比喻论证,“美国为克服军营的枯燥冷寂”举了美国的例子,是举例论证的方法。4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可结合文中作者的观点“作文虽不能全篇集句,但借词、借句、借典、借气、借方法,还是需要的。这一切都要通过阅读来解决。当你超越阅读而进入写作,发表了作品时,别人又开始了对你作品的阅读。人类精神产品的生产就是这样螺旋式前进。”理解,自己阅读经典作品,学习并模仿别人的作品,然后创造出自己的作品,这就是“螺旋式前进”。11、1生活像座山,关键在登攀2通过微型纪录片沈阳,凌晨四点引出论题。具有针对性,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和共鸣

41、。同时也作为事实论据支撑本文的论点。3文中举了早市一位摊主为了美好生活而不辞辛苦,一个人做着很多事情。但是他却积极乐观的事例。真实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生活像座山,关键在登攀”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4触动他们的不仅是影视作品中一个个真实的生活片段,一段段每天上演的故事,一张张为了生活和梦想而拼搏的面孔。更是我们从他们的身上也能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这样的状态多么相似,这样的活法多么熟悉。只有肯奋斗,才有机会迎得苦尽甘来、云开雾散。 我们虽然平凡,但要不屈于命运、不甘于贫穷、不安于平庸,通过奋斗、勤劳、智慧、坚持,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梦想。而千千万万个人的梦想、家庭的梦想汇集起来,便托起了民族

42、的梦想。【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提炼或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的能力。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有的文章题目就是论点;有的则含在第一段中或最后一段中;少量的在文中;还有的论点则需要结合论题、论据等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时,要在理解文章的论证层次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题目(或论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进行分析和提炼。本文的标题“生活像座山,关键在登攀”就是论点。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用奋斗战胜生活的困难,就会有机会迎得苦尽甘来。据此理解作答。2试题分析: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解答作用类试题要结合文章特点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议论文开头段一般有引出论点或者论题的作用;有激发

43、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如果是引用了名人名言或事例,还能起到论证论点的作用。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即可。文章的开头引用微型纪录片沈阳,凌晨四点,引出话题平凡人的生活;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同时,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据此理解分析作答。3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文章第5段列举了早市一位摊主为了美好生活而不辞辛苦,一个人做着很多事情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生活像座山,关键在登攀”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据此理解作答。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

44、分析。(1)本题可依据“因为他们既陌生,又熟悉。他们何尝只是他们,也是我们。从他们身上,我们能看见在城市里打工的亲戚,为孩子的未来努力攒钱的邻居,甚至为了改变命运而奋力打拼的自己。很多人评价:虽然具体场景不同,可是,这样的状态多么相似,这样的活法多么熟悉!”来概括作答。其核心在于从这些场景中展现了每个人为生活而打拚的情景,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所以才触动了每个人的心扉。(2)至于得到的启发,可以从不屈从于命运,要通过奋斗、拼搏来改变人生的命运的角度来谈。答案是多元的,言之有理即可。三、应用12、(1)示例一:聆听诗词之美,筑造诗意人生。示例二:中国诗词是浸润在每一个国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让诗词大会唤醒你的文化记忆。(2)示例:时间是诚挚之友,鼓励你砥砺前行。【解析】(1)宣传标语,感情要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是主题要鲜明,围绕着“中国诗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