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六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教师版)_第1页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六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教师版)_第2页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六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教师版)_第3页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六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教师版)_第4页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六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六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一、选择题1.(2019高一上长春期中)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无误的一项的是( ) A.菲薄(fi) 嬉笑 长歌当哭 (dng) 桀傲不驯B.执拗(ni) 酝酿 人头攒动 (cun) 殒身不殈C.贿赂(l) 箜篌 叱咤风云 (ch) 短小精悍D.弄堂(lng) 噩梦 衣衫褴褛 (ln) 涕泗横流 D 【考点】形声字的分辨,形近字的分辨,同音字的分辨,形似字的分辨 【分析】A项,“长歌当哭”的“当”读dng,“桀傲不驯”的“傲”应为“骜”。 B项,“殒身不殈”的“殈”应为“恤”。C项,“叱咤风云”的“咤”读zh。故D【

2、点评】此题考查辨析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字形及字音的能力。汉字拼音的错误,往往表现为声韵母的混淆、多音字的误读、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的错误等。汉语拼音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外,涉及范围很广。因此,对于易混字、多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注意进行分类整理。一般而言,字形题考查的常见类型有以下五种:音近(同)形似而误、音同而误、形近而误、同义异形词、义近致误。二、现代文阅读2.(2020高二下建水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从远古时代的狩猎采集,到农耕文明的春耕秋收,再到工业社会的流水线生产,每一次技术革新,都让“职业”有了新的定义,也引发了人们对人力资源的新的认知。世界银行发布

3、2019年世界发展报告:工作性质的变革,就新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对未来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传统职业被人工智能替代,早已不是科幻小说的情节。例如无人驾驶就让卡车司机顾虑重重,不少拥有清晰评估标准、工作业绩可衡量的职业也面临机器换人的可能。一份报告显示,到2033年,美国将会有47%的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其中比例最高的就是电话营销、保险业务员、运动裁判等。甚至微软机器诗人“小冰”还出版了诗集,尽管众人对其作品所见不一,但说明如写诗、作曲这类依赖灵感的创造性工作,也正在受到人工智能的挑战。人工智能在各领域开花结果,科技进步带来的系统跃迁和资源重组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

4、:智能时代,怎样不被机器打败?马克思关于机器使工人失业的担忧是否会成为现实?面对“人类命运之问”,了解是沟通的前提,理念是实践的先导,更新教育和职业观念是当务之急。在基础教育领域,有人建议在中学开设人工智能课程,让学生获得第一手的人机交互操作经验。其彰显的教育理念,正是倡导数据读写和动手实践,弱化简单记忆与复制。事实上,从儿童早教到高等教育,从技能培训到成人教育,学习人工智能都将成为必备的技能。有人说:要在人类DNA中编入终身学习的代码,学会与机器人“相处”,正是不断跟进科技前沿、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时刻准备应对变化的表现。学习、掌握高级技能就能更好地利用新技术契机,适应工作性质变革。反过来说,

5、新技术也是职业迭代转型的催化剂。如著名的达芬奇手术系统,让机器人操作切割、电烧等手术,而医生凭借抽象感知、运筹决策能力,在远程控制终端随时指导和干预。人机协作,取长补短,既释放了医生的心理压力,也提高了手术的精准性与稳定性。归根结底,机器人无法掌握的技能,其价值持续攀升,人们理应做大做强优势项目:另一方面,人与机器人合作的技能愈发重要,机器人做人的千里眼、顺风耳,人做机器人的指挥官、把关者,或许是未来的常态。把吸纳新知当作燃油,将终身学习视为引擎,开掘职业发展新动力需要这样的坚持。当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只有搞懂人工智能的底层逻辑,理解数据算法的本质规律,才能在工作中掌握主动,构

6、建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实现人机共舞。(摘编自康岩走向“人机共舞”的未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给传统职业带来了挑战,其对未来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已引发了关注。B.若想智能时代不被机器打败,就须转变教育和职业观念,紧跟时代,更新知识体系。C.人类进行了在其DNA中编入终身学习的代码等多种尝试,以应对智能时代的挑战。D.未来的职业常态可能是人机协作:机器人是辅佐者,人是机器人的指挥者和把关者。(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由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挑战引出“人类命运之问”,现实针对性强。B.第段举例论证

7、传统职业甚至依赖灵感的创造性工作也正在受到人工智能的挑战。C.文章着重从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的优点这两个方面介绍智能时代的职业特点。D.文章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告诉人们应如何实现人机共舞。(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远古时代到农耕社会再到工业社会,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带来了职业性质的变革。B.相较于其他职业,评估标准清晰、工作业绩可衡量的职业受到人工智能的挑战更严峻。C.如果人们能够掌握机器人无法掌握的技能,就应该把它做大做强,因为这是优势项目。D.智能经济形态是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一种新经济形态,它是人们在智能时代构建的。 (1)C(2)C(

8、3)B 【考点】社会科学类,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分析】(1)本题中C项,“人类进行了在其DNA中编入终身学习的代码等多种尝试”未然变已然,文章第段说的是“有人说:要在人类DNA中编入终身学习的代码,学会与机器人相处”,文中说的是“需要在”,没有说“进行了”。 (2)本题中,C项,“文章着重从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的优点这两个方面介绍智能时代的职业特点”错误,文中并没有涉及人工智能的发展。 (3)本题中,B项,“相较于其他职业,评估标准清晰、工作业绩可衡量的职业受到人工智能的挑战更严峻”表述错误,由“不少拥有清晰评估标准、工作业绩可衡量的职业也面临机器换人的可能”,表明

9、这些职业也都面临挑战,同样严峻。故选B项。 故C C 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

10、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3.(2020高二下建水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

11、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突发性。突发性指事件的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情况,都难以准确把握;对事件起因、规模、事态变化等,也不能事先确定。二是复杂性,主要指造成原因复杂。有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有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战争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三是传播的广泛性,某些传染病可能毫无国界地广泛传播。(摘编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特征探讨)材料二作为非典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当时的中国在疫情防治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对疫情隐瞒不报。另一方面,当时国内比较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制度、应急设施。对于非典一

12、类的新发传染病,彼时并无任何应急预案作为指导依据。而且,许多医院没有足够的隔离设施,交叉感染严重。这些都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SARS之后,政府加大了对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决心和行动。政策方面,2003年国家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此后又出台了一系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从国家到乡镇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医疗救治方面,各地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包括设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扩大医疗救治队伍等。此外,中央还主导建立了一套信息通报体系,保证疫情信息快速透明地传播。这一系列建设使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提升。(摘编自非典十六

13、年之后,中国的防疫体系都有哪些进展?)材料三2009年,全球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迅速组织联防联控,并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使公众能够了解疫情,做好防控。此外,政府还联合科研机构进行疫苗的研发和生产,仅87天,就研制生产出全球首支获得生产批号的H1N1甲流疫苗。2014年,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积极应援非洲,同时采取国内疫情防范措施,取得了“零感染,零输入”的可喜成绩。这次疫情抗击还成为我国首次在卫生应急领域走出国门的成功案例。事实上,自非典后,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机制已多次经受住考验,并在实战中不断完善。国家卫计委卫生应急办主任许树强曾表示,中国经

14、过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埃博拉疫情等重要阶段的洗礼,应急能力已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摘编自抗击甲流:中国在行动)材料四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袭来,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面对疫情,党中央总揽全局,对抗击疫情作出指示,指明方向。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决策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加强防疫工作,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此外,在疫情面前,我国还坚持防控工作全国一盘棋,联防联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创造了十天十夜建成火神山医院的奇迹。我国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防控了疫情蔓延,国际社会对此普遍给予肯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中方行动快速有力,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

15、(摘编自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来自哪里)(1)下列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突然发生,人们事先难以准确把握某次事件发生的时间、方式、成因等情况,因此在应对时就往往会束手无策。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因复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战争等人为因素都可能引发公共卫生事件,从而对公众健康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范围广,某些传染病毒可能会无国界扩散,这需要各国共同应对,国际合作抗击埃博拉疫情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D.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这有利于把握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模、事态发展等信息

16、,做好防控。(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应对非典时,我国存在着部分地方政府瞒报疫情信息、缺乏新型传染病应急预案和应急设施等问题,这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B.2009年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力的防控措施抗击甲型H1N1流感疫情,还成功研制生产出H1N1甲流疫苗。C.如果没有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非洲埃博拉疫情三个重要阶段的洗礼,我国的应急能力就不能够大提升,也达不到国际先进水平。D.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有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赞赏,这体现出国际社会对我国疫情防控的肯定,也侧面显示出我国防控疫情能力的提升。(3)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一次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7、,我国为什么能快速有效地进行防控?请结合材料概括并分析。 (1)A(2)C(3)党政领导组织方面:党中央高度重视,总揽全局,各级政府严格组织落实,确保能迅速组织联防联控。应急体系建设方面:非典后,我国在应急政策、医疗救治体系、信息通报、疫苗研制等方面加强建设,不断完善,为快速有效防控提供了政策、设施等方面的保障。民众协作方面: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相互支援,积极应对,保证了各项措施能快速有效地开展落实。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新闻,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分析】(1)A项,“因此在应对时就往往会束手无策”说法有误。原文中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的特点,但不能由此推

18、出“因此在应对时就往往会束手无策”的结论。选项属强加因果。 (2)C项,“我国的应急能力就不能够大提升,也达不到国际先进水平”说法有误。由材料三“中国经过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埃博拉疫情等重要阶段的洗礼,应急能力已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知,前后是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 (3)题目要求学生结合材料概括并分析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一次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为什么能快速有效地进行防控。通读阅读文本可知,答案涉及内容主要集中在材料二、三、四中。然后,筛选勾画出关键语句,进行归纳概括。由材料二中“SARS之后,政府加大了对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决心和行动。政策方面,2003年国家公布施行突发公

19、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此后又出台了一系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从国家到乡镇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医疗救治方面,各地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包括设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扩大医疗救治队伍等。此外,中央还主导建立了一套信息通报体系,保证疫情信息快速透明地传播”和材料三中“此外,政府还联合科研机构进行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可知,应急体系建设方面:非典后,我国在应急政策、医疗救治体系、信息通报、疫苗研制等方面加强建设,不断完善,为快速有效防控提供了政策、设施等方面的保障。由材料四中“在疫情面前,我国还坚持防控工作全国一盘棋,联防联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创造了十天十夜

20、建成火神山医院的奇迹”可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民众协作方面: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相互支援,积极应对,保证了各项措施能快速有效地开展落实。由材料四中“面对疫情,党中央总揽全局,对抗击疫情作出指示,指明方向。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决策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加强防疫工作,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可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党政领导组织方面:党中央高度重视,总揽全局,各级政府严格组织落实,确保能迅速组织联防联控。 故A C 党政领导组织方面:党中央高度重视,总揽全局,各级政府严格组织落实,确保能迅速组织联防联控。应急体系建设方面:非典后,我国在应急政策、医疗救治体系、信息通报、疫苗研制等方面加强建设,不断完善

21、,为快速有效防控提供了政策、设施等方面的保障。民众协作方面: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相互支援,积极应对,保证了各项措施能快速有效地开展落实。【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的文字,再浏览选项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比较。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中相关内容的,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归纳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

22、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四、文学类文本阅读4.(2020高二下建水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匆匆过客路遥天阴了,灰暗的云层在头顶静静地凝聚着,空气里满含着潮湿。看来另一场大雪就要降临了快到汽车站的时候,觉得脸上似乎已经落了一颗冰凉的雪粒。我的心情沉重了。明天就是春节呀!要是再下一场雪,班车一停,回家过节就根本不可能了。候车室里已经人头攒动,乱得像一个集市。突然传来一个微弱而苍老的声音:“哪位同志行行好,给我买一张

23、去桃县的票吧”这声音是绝望的,似乎不是对着某一个确定的人,而是对所有在场的人发出的一种求援的呼唤。只见旁边的一张椅子上蜷缩着一位老人正是他在反复地念叨着。他蓬头垢面的,看来身体有病,面容十分苍老。不像是乞丐,因为我看见他手里捏着买车票的钱。这是一个盲人!我瞅了一眼去桃县的售票口,正好!803次和802次的售票口紧挨着,并且车次牌上写着“增加两辆车”的字样。先排哪个队呢?如果现在去给那个瞎眼老头排队买票,我自己的票十有八九买不上了。我将不得不垂头丧气地滚回单位。但如果我先给自己买票,那老头的票也把握不大了。我来不及多想,很快站到了802次的队伍后面。我终于把一张802次的车票拿到手了!我带着这个

24、充实的收获,站在803次的队伍后面,我很愉快:我自己得到了满足并且开始加紧做一件崇高的事。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青年,头发乱蓬蓬的,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亮光,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锣鼓点。时髦青年!不看他的正面,光那后背就叫我反感。奇怪!他竟然能正经八百地站在这个队伍后面排队。要是售票员喊一声“票快完了,后面的人不要排队了”,他准会如狼似虎地扑过去。我又发现这队伍的旁边还站着一位青年妇女。当售票员宣布只剩一张票的时候,那青年妇女猛地把手抢先伸进了售票口。那个男青年两只拳头紧捏着,用很难听的话斥责她。“叔叔,求求你,不要打妈妈!”他有点吃惊地盯着那个妇女旁边站着的胖胖的小姑娘,皱

25、了一下眉头,随后,用一种极温柔的语调不连贯地说:“你别怕!”小伙子的腮帮子急速地抽动了几下,泪花子在眼里直转。他突然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了一张车票,递到青年妇女的面前。“您不要奇怪,”他说,“我是买到了一张803次的车票,但这不是给自己买的。我第二次排队才准备给自己买一张。您带着孩子,待下去太不方便。我不走了,但请您替我在路上照料照料那个人。”他向后面的角落里努了努嘴,“那个瞎眼老头。”我一下子被震惊得目瞪口呆!那青年妇女尖叫了一声,惊喜地喊叫着说:“呀,我这张票也是给他买的呀!”一刹那间,他们谁也不说话了。此刻,站在他们身边的我,像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傻瓜;又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小学生,羞愧地站在班主任

26、的面前。那青年妇女说:“同志,我根本不是去桃县的!我本来是要买802次车票的。但看见那个老头太可怜了,我觉得有责任帮助他,我又怕给老头买不上票,就厚着脸皮插到您前面了。快要进站了,您赶快和那老头上车去吧!”只见那个男青年神色庄严地从她手里接过车票,掏出车票钱放到了青年妇女的手里;然后弯下腰,小心翼翼地在那个小女孩的脸蛋上亲了一下,便转身走了。我猛地迈着难以抑制的激动步伐,走到了那位青年妇女面前,掏出车票,对她说:“你要802次的票吗?我有事不能走了,退票。”她惊喜地一边掏钱,一边说:“真运气!太谢谢您啦!”我接过钱,把帽檐往下拉了拉,默默地走过拥挤的人群,出了候车室。外面已经变成一片银白的世界

27、。飞舞着的雪花打着旋儿,纷纷扬扬地飘落着。街道上一片寂静。我踏上洁白的路面,匆匆向单位走去。(有删节)(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买票场景为中心叙事写人,聚焦于大社会中的一个小场景,故事情节集中紧凑,也突出了春运难买票的社会现实。B.小说擅长在朴实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我”震惊于男青年买票的真相后,把票让给青年妇女,这一情节设计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C.在是先给自己买票还是先给老人买票的两难选择中,作者细腻地描写了“我”、男青年、青年妇女的不同表现,深刻剖析并批评了“我”的自私。D.这篇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这种形式便于加快叙事节奏,迅速

28、推进小说情节发展,便于人物刻画上的灵活切换,简洁清晰准确地表达内容。(2)“误会”是本文的一大特征,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概括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3)小说除了使用外貌、语言、动作等具体的描写手法以外,还借助了哪些方法来塑造男青年的形象? (1)C(2)小说中主要的“误会”有“我”误会了男青年和青年妇女,男青年误会了青年妇女,小女孩误会了男青年;作用: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使情节曲折,富有波澜;在“误会”的解开中塑造了人物形象,突出了男青年和青年妇女的善良无私;颂扬了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道德风尚,表达了人间有大爱这一主题。(3)欲扬先抑。先写男青年的“时髦”外貌令“我”反感,以及与青年妇女起争执时的暴

29、怒形象,对其进行贬抑;再写他实际上内心充满爱,进行褒扬。对比衬托。与“我”的先考虑自己再考虑他人形成对比,突出男青年的先人后己。环境烘托。文章结尾“一片银白的世界”“洁白的路面”的环境描写,烘托出男青年心灵的美与善良。 【考点】分析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欣赏作品的形象,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小说 【分析】(1)C项,“深刻剖析并批评了我的自私”分析有误,在是先给自己买票还是先给老人买票的两难选择中,作者细腻的描写,突出了男青年和青年妇女的无私,但并没有剖析批评“我”的自私。 (2)本题要求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误会”的作用。首先从内容上看,可以发现小说中主要有“

30、我”误会了男青年和青年妇女,小女孩误会了男青年。从情节方面看,小说正是因为这些“误会”,情节才会继续推进,并且让前后情节形成巨大的突转,让小说波澜起伏。从人物形象方面看,在“误会”的消解过程中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男青年和青年妇女的助人为乐的品性。从主题表达方面讲,正是一系列的“误会”,颂扬了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凸显了人间有爱、世间有真情的主题。 (3)结合小说简要分析。从“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青年,头发乱蓬蓬的,像故意弄成那个样子的。他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亮光,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锣鼓点,时髦青年!不要看他的正面,光那后背就叫我反感”“男青年马上把全部的愤怒转

31、向了那个青年妇女。他两只拳头紧捏着,开始用很难听的话斥责她,并强硬地让她把那张票交出来”等,让男青年的形象显得很粗鲁、令人反感,但当真相揭露时,前后反转,欲扬先抑,更衬托出男青年形象的高尚。男青年和青年妇女都为了帮助瞎眼老头而放弃了先给自己买票,这让先给自己买票,再去帮老头买票的“我”“像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傻瓜,又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小学生,羞愧地站在班主任的面前”,虽然都是乐于助人,但通过“我”的先考虑自己再考虑他人与男青年先买瞎眼老头的,再买自己的形成对比,衬托出男青年的无私。 故C 小说中主要的“误会”有“我”误会了男青年和青年妇女,男青年误会了青年妇女,小女孩误会了男青年;作用:推动小说情节

32、的发展,使情节曲折,富有波澜;在“误会”的解开中塑造了人物形象,突出了男青年和青年妇女的善良无私;颂扬了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道德风尚,表达了人间有大爱这一主题。 欲扬先抑。先写男青年的“时髦”外貌令“我”反感,以及与青年妇女起争执时的暴怒形象,对其进行贬抑;再写他实际上内心充满爱,进行褒扬。对比衬托。与“我”的先考虑自己再考虑他人形成对比,突出男青年的先人后己。环境烘托。文章结尾“一片银白的世界”“洁白的路面”的环境描写,烘托出男青年心灵的美与善良。【点评】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

33、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本题考查分析情节作用,把握作者创作意图能力。此类题要求考生把握指定情节的内容,并从对情节(推动情节发展、构成情节逆转、掀起波澜)、对人物(展现人物性格)、对主旨及给读者的感受(增强文学色彩、历史厚重感,丰富文章内容、意蕴,引发读者思考、兴趣、共鸣等等)等方面来思考其作用。 本题考查分析塑造人物手法的能力。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形态描写、心理描写等,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阅读过程中根据文本进行分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概括。小说除了使用外貌、语言、动作等具体的描写手法以外,还运用了欲扬先

34、抑、对比衬托的手法来塑造男青年的形象。五、文言文阅读5.(2020高二下建水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

35、,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

36、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C.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D.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2)下列对文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庐陵萧君圭君玉”一句中,“君圭”是名,“君玉”是字。B.“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一句中,“至和”是以皇帝的年号纪年的。C.“临川王某记”一句中,“临川”是王安石的籍贯,“王某”代王安石。D.“长乐王回深父”一句中,“父”是对人的尊称。(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7、 ) A.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做了赞扬,但对于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而感到非常惋惜。B.作者认为要到达有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的统一,三者之中,志最重要。C.作者认为只要尽“志”,即使不能到达有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可后悔的。D.平坦的、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1)D(2)D(3)A(4)有了志向和体力,而且又不盲从别人,不懈怠,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

38、外物来帮助他,也不能到达。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无怨无悔了,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 【考点】翻译,断句,概括分析,文化常识 【分析】(1)句子可以翻译为: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幽深的洞穴,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窈然”是“穴”的后置定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由山以上五六里”意思“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作句子的状语,“有穴窈然”,承前省略主语“此处(由山以上五六里之处)”,所以要在“五六里”与“有穴”之间断开,排除C项。 (2)D.“父是对人的尊称”说法错误,“父”通“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

39、3)A.“作者对于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而感到非常惋惜”错,作者“惋惜”的不是“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应是不可不深思慎取。 (4)第一句:怠:懈怠;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至于:到了;相:帮助;至:到达。第二句:尽吾志,指尽了自己的努力;至:到达;其:语气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孰:谁。 故D D A (4) 有了志向和体力,而且又不盲从别人,不懈怠,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物来帮助他,也不能到达。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无怨无悔了,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

40、,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

41、,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附参考译文】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

42、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

43、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我对于那座

44、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甫;我的弟弟王安国,字平甫;王安上,字纯甫。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六、古代诗歌阅读6.(2020高二下建水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晴杜甫返照斜阳彻,浮云薄未归。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注释)此诗写于诗人寓居夔州时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联描写晚晴之景,没有夕照则虹不现,没有浮云则雨不飞,照应周密,笔

45、法细致。B.颈联跳开一笔,描写凫雁高飞而去,熊罴秋来长膘,诗人慨叹万物欣然自得。C.尾联以景结情,秋露零零,竹影摇曳,既回扣题目,又将不尽之意融入这晚景中。D.诗歌写景远近结合,远望彩虹、峡雨、凫雁、熊罴,近观竹梢蒙露,层次分明。(2)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赏析。 (1)D(2)表达了诗人长期辗转漂泊、客居未归的感伤,诗人运用直接抒情和融情于景相结合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感情。诗人写秋分时节自己仍在外漂泊,在傍晚的秋露零零、竹影摇曳中感知时间的变化,与颈联万物的欣然自得形成对比。 【考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分析】(1)D项,“远望彩虹、峡

46、雨、凫雁、熊罴”错误。诗歌写景虚实结合,前四句为所见,后四句偏所感。“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是作者的所思所想,“凫雁、熊罴”为想象,不是眼前之景。(2)此诗写秋分时节,秋雨至晚方晴,浮云犹薄,峡雨尚飞,而斜阳照彻,秋意已浓,凫鸟已去,鸿雁已归。值此时节,熊罴应该已为过冬储存脂肪了吧。尾联前一句直抒胸臆,“秋分客尚在”写出了可是诗人自己仍然漂泊在外,不能还乡,抒发了作者自身的漂泊辗转、客居不能归的感伤。尾联最后一句“竹露夕微微”写出了在傍晚的秋露零零、竹影摇曳中感知时间的变化,融情于景以景结情,以秋露零零,竹影摇曳,回扣题目,将人生的不尽之意,漂泊辗转、客居不能归的感伤融入这晚景中。 故D 表

47、达了诗人长期辗转漂泊、客居未归的感伤,诗人运用直接抒情和融情于景相结合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感情。诗人写秋分时节自己仍在外漂泊,在傍晚的秋露零零、竹影摇曳中感知时间的变化,与颈联万物的欣然自得形成对比。【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鉴赏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应立足于诗句,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答题时注意先答出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情感。七、句子默写7.(2020高二下建水期中)

4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沁园春长沙 (2)_,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 (3)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4)念去去,千里烟波,_。雨霖铃 (5)_,风飘飘而吹衣。归去来兮辞 (6)潦水尽而寒潭清,_。滕王阁序 (1)粪土当年万户侯(2)羁鸟恋旧林(3)吾尝跂而望矣(4)暮霭沉沉楚天阔(5)舟遥遥以轻飏(6)烟光凝而暮山紫 【考点】名句,名篇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名篇名句背诵默写能力。易错的字词有:侯、羁、跂、暮霭、遥、飏、暮。 故 1、粪土当年万户侯 1、羁鸟恋旧林 1、吾尝跂而望矣 (4) 1、暮霭沉沉楚天阔 (5) 1、舟遥遥以轻飏 (6) 1、烟

49、光凝而暮山紫【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八、选择题组8.(2020高二下建水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50、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_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镌刻困难、端正严肃、_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的一些基本特点,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唯一的书写形式。摩崖是中国人创造

51、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_ , 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_ , 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B.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C.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D.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

52、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B.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C.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抵抗的书写形式。D.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使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1)C(2)B 【考点】成语的使用,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 【分析】(1)亘古不变:从古至今永远也不会改变。引申义:空间和时间上延续不断。亘古不灭:从古到今,永不绝灭。形容永久的生命力。

53、根据文本第一处的文意理解,是在说人们选取材料的态度的执着,指后文的“石头”,显然石头没有“永久的生命力”,应该是空间和时间上延续不断,故此处应用“亘古不变”。朴素无华:是指人的朴素朴实。质朴无华:是指人或物的内在的气质特点。由“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等特性”可知,此处用来形容石头的“特性”,应用对象为物,故选用“质朴无华”。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由“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可知,不涉及利害关系,故选用“息息相关”。扬长避短:发挥或发扬优点或有利条件,克服或回避缺点或不利条件。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

54、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根据后文“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此处应该用“扬长避短”。 (2)A.“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后”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可将“在”调至“青铜文明”之前;C.搭配不当,“抵抗”可以改为“抗衡”;D.成分残缺,滥用介词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应该去掉“使”。语序不当,将“唯一”提到“可以”的前面。 故C B【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其次,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再者,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

55、方面筛选;最后,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明确六种常见语病类型,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在解题时可用语法分析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有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语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等问题。有时,结合语境,抓住句子的标志性词语,运用排除法解答,也可以快速的解决问题。九、语言表达9.(2020高二下建水期中)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

56、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塑料制品多属于一次性使用,用后即扔,_,在公园、车站、影院、风景名胜区和公路铁路沿线随风飘扬着塑料袋、塑料薄膜、饮料瓶、包装填充物等塑料垃圾。自然界几乎没有能够消化降解塑料的细菌和酶,所以 _。不仅如此, _。当废旧塑料作为生活垃圾进入垃圾场被填埋或散落在田野进入土壤后,混在土壤中会影响土壤内的物质、热量的传递和微生物的生长,改变土壤的特性。 塑料垃圾充斥于各种场所;难以对其进行生物降解;塑料垃圾还改变土壤性质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分析】本文段主要说明乱扔塑料制品的危害。第一空前面的“用后即扔”,是大量垃圾产生的原

57、因;后文的“在公园、车站、影院、风景名胜区和公路铁路沿线随风飘扬着塑料袋、塑料薄膜、饮料瓶、包装填充物等塑料垃圾”,是“用后即扔”产生的结果。“结果”侧重两方面,一是到处都是,二是多为塑料垃圾。依据以上分析,可知第一空内容为“塑料垃圾到处都是”。第二空前面的“所以”表明,空格处是由前文得出的结论,前文是“自然界几乎没有能够消化降解塑料的细菌和酶”,第二空内容自然就是“塑料垃圾很难生物降解”。“不仅如此”,说明第三空内容是对前文的进一步说明,即进一步强调塑料垃圾的危害;依据后文“当废旧塑料作为生活垃圾进入垃圾场被填埋或散落在田野进入土壤后,混在土壤中会影响土壤内的物质、热量的传递和微生物的生长,

58、改变土壤的特性”,可知后文重点讲述塑料垃圾对土壤的危害,故第三空应该填写“塑料垃圾对土壤的危害”。 故塑料垃圾充斥于各种场所;难以对其进行生物降解;塑料垃圾还改变土壤性质【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句子补写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整体阅读文段,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内容、逻辑关系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应该填出的内容;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10.(2020高二下建水期中)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这也预示着中国将

59、迎来5G时代产业大爆发阶段,竞争将重新拉开帷幕。中国信通院预测,预计20202025年间,我国5G商用将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0.6万亿元,直接创造经济增加值3.3万亿元,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24.8万亿元,间接创造的经济增加值达8.4万亿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等联合发布的白皮书则认为,5G商用的普及将成为拉动中国就业的新引擎。 关键信息: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5G商用将带动经济总产出,创造经济增加值;将成为拉动中国就业的新引擎。 【考点】压缩语段 【分析】本则新闻报道共两段话。第一段点明时间和事件: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第二段主要讲中国信通

60、院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等对5G商用的预测:5G商用将带动经济总产出,创造经济增加值,成为拉动中国就业的新引擎。根据以上概括,筛选出关键信息即可。最后要注意字数限制以及语言表达的简洁流畅。 故关键信息: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5G商用将带动经济总产出,创造经济增加值;将成为拉动中国就业的新引擎。【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这是一道新闻消息概括压缩类试题,新闻属叙事类文体,可以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当然有的新闻不一定每个要素都具备)提取出来,然后按“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要注意字数限制)的格式组织语言即可。十、材料作文11.(2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