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共7页)_第1页
大学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共7页)_第2页
大学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共7页)_第3页
大学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共7页)_第4页
大学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共7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概念(ginin)心理(xnl):只要属于(shy)精神现象,都可以归之为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简称心理。人格: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个性。认知心理学:就是研究人们对信息的获得、贮存、提取和应用的过程。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主要对最理想的人类技能进行科学的研究,其目标是发现能使个体、团体和社会良好发展的因素,并运用这些因素来增进人类的健康、幸福,促进社会的繁荣。错觉:是指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歪曲的知觉。空间知觉:是个体对外界事物空间特性的反映,包括大小、形状、距离、立体和方位等知觉。适应:感觉适应是指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变化现象。情绪记忆:是指以

2、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短时记忆:是信息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由于它主要对来自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中所贮存的信息进行有意识的加工,故又叫工作记忆。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也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表象:记忆表象简称表象,它是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保留并再现出来的形象。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即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注意分配:注意的分配即根据任务要求,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把注意指向于不用的对象

3、。心境: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都染上某种色彩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称为心情。情绪智力:用来表示情绪和理智结合起来对事业成功的重要影响。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紧张的情绪状态。道德感:是人根据社会的道德行为准则,对自己和他人的言行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趋避式冲突:当一个人面对一个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目标,既欲趋近它的益处又想避开它的不利之处时产生的心理冲突,称为趋避式冲突。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功的动机。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也就是把他人行为或自己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自我效能感:是

4、指人对自己能否有效的进行某一行为的能力判断,它将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转化为先行因素对行为发生作用。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一种要求挖掘自身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报复,充分发挥自己全部能力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创造能力:就是运用一切已有信息,创造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比率智商:智商是通过测验所得到的儿童心理年龄(智力年龄)与他的实际年龄的比率,又叫比率智商。A型性格(xngg):A型性格的特点,性情急躁,缺乏耐心,成就高,上进心强,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做事认真负责,时间紧迫感强,富有竞争(jngzhng)意识,外向,动作敏捷,说话快,生活常处于紧张状态,但办事匆

5、忙,社会适应性差,属于不安定型性格。首要(shuyo)特质:这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到一个人各方面的行为。根源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乐群性,聪慧性,情绪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极性,忧虑性,激进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大五因素:开放性,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和智能等特质;责任心,显示了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和克制等特质;外倾性,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和乐观等特质;宜人性,具有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和移情等特质;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具有焦虑、敌对、压抑、

6、自我意识、冲动和脆弱等特质。实验法:实验法是有目的的创设、改变和控制某些条件,主动的引起或改变被试的某种心理现象,从而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测验法: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量对人的态度(行为倾向)加以确定,通过人的态度(行为倾向)的数量指标来推测人的心特点。投射法:是指向受测者提供一些意义比较含糊的刺激情境,让他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下,自由的表现出他的反应,然后分析反应的结果,推断他的人格特征。二、简答题简要说明个体心理活动的结构。答:心理活动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人格):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特征。高级神经活动的

7、基本过程及其规律。答: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兴奋过程是与有机体某些活动的发起或加强相联系的神经过程。抑制过程是与有机体某些活动的减弱或停止相联系的神经过程。两种过程作用完全相反,但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基本规律:扩散和集中规律;相互诱导规律。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答:1.语言功能 2。信息加工方面:听觉信息加工视觉信息加工分析和整体以认知方面3.情绪方面4.性格特征知觉的基本特性答:1.选择性2.理解性3.整体性4.恒常性记忆的基本过程。答:1.识记 2.保持 3.再现表象的特点和基本功能。答:直观性,形象性,概括性,可操作性。功能:1.表象是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

8、重要桥梁;2.表象是人理解知识信息的重要条件;3.表象是想象的基础;4.表象对人类实践活动有重要作用。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哪些。答:1.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 2.实际的目的任务(rn wu) 3.识记的方法 4.编码方式 5.识记类型举例说明遗忘的规律(gul)和原因。答: 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jnhng)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最后稳定。 遗忘的原因:时间因素,干扰因素,动机因素,还与下列的因素有关:1.学习材料的性质与数量;2.学习材料的类似性与系列位置;3.学习的程度;4.学习者的心理状态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答:1.加工深度因素对内隐记忆和外线记忆的影响不同;2.内隐记忆

9、和外显记忆的保持时间不同;3.记忆负荷量的变化对二者产生的影响不同;4.刺激呈现方式的改变对二者有不同影响;5.干扰因素对二者的影响不同联系实际分析个人记忆特点及改善方法。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形成的条件。答:再造想象:1.要正确理解词与图样标识的意义2.丰富的表象储备。 创造想象:1.社会实践要求与人的创造性要求2.广博的知识与丰富的表象储备3.思维的积极活动4.原型启发5.灵感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答;1.提出问题2.分析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答:1.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诱导与鼓励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3.正确对待学生创造性行为,积极

10、鼓励其敢想,敢问,敢于标新立异4.既要重视集中思维的培养,更要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5.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型人格。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答:问题情境因素认知因素:1.认知结构的限制2.迁移的作用3.定势的作用4.策略选择5.功能固着与变通6.原型启发个性因素【1.动机与情绪2.人际关系3.性格品质】人在注意力集中时外部表现有哪些。答:1.适应性运动2.无关运动的停止3.生理运动的变化引发有意注意的条件。答:1.发展兴趣2.磨练意志3.注意习惯试述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并说明培养集中注意力的方法。答:注意的品质主要有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影响因素

11、无注意的培养方法:1.自我暗示法2.情境想象法3。培养间接兴趣4.记录法5.自我奖惩法6.训练听课技巧。情绪、情感具有哪些功能。答:1.适应功能2.动机功能【情绪是伴随动机性行为产生的情绪、情感本身具有动机的作用】3.组织功能【影响知觉选择监视信息移动影响工作记忆影响思维活动】4.信号功能5.感染功能6.迁移功能心境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调整心境。答:家庭境遇,事业成败,工作顺利,人际关系,对往事的回忆,对未来的遐想和身体状况等。从影响心境的本质原因来看,主要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根据自身(zshn)情况调整。情绪三因素理论(lln)及其实验过程。答:实验(shyn)过程: HYPERLINK

12、/view/806570.htm t /_blank 沙赫特等人将大学生试分为三组,各组都自愿接受同一种药物注射( HYPERLINK /view/33350.htm t /_blank 肾上腺素,但被试不知),注射时,主试向三组被试解释的药物效应各不相同。对甲组告之药物将使你 HYPERLINK /view/1002.htm t /_blank 心悸、手抖和脸部发热(这正是肾上腺素的反应);对乙组告之药物将使你感到身上轻度发痒,手脚有点发麻;对丙组则不给予任何说明。药物注射后,让三组被试分别进入两种预先安排的情境:愉快情境和惹人发怒的情境(强行要求被试回答一些繁琐的问题,并吹毛求疵,横加指责

13、)。按照这种设计得到六种不同结果。最终发现乙组和丙组的大多数被试在愉快情境中显示愉快的情绪,在发怒的情境中感到愤怒,而甲组不受情境的影响。虽然都受到同样外界环境,内部生理效应相同,但是情绪体验并不相同。由此说明外界环境不能决定情绪反应,内部生理机制也不能决定情绪反应,而个体对生理效应的认知性解释对情绪体验起决定性作用。即当现实事件与建立的内部模式一致时,也就是与过去经验相一致时,活动平稳进行,人不会出现明显的情绪反应,如甲组被试一样,他们遇到的生理效应与经验一致,因此没有明显的情绪反应。当现实事件与已建立的内部模式不一致时,也就是与经验不吻合时,已有的经验就会被打破,因此产生情绪反应。如乙组和

14、丙组,他们遇到的生理效应在他们已有经验不存在,或者说不符合他们已有的经验,已有的经验必须被打破,并重新建立第二种经验,从而产生了情绪体验。因此,沙赫特认为情绪和情感是认知活动“折射”而产生的 理论内容:情绪受环境因素,生理唤醒和认知过程三个因素的制约,其中认知因素对情绪的产生起关键作用。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的观点。答:情绪活动中的认知评价过程可分为三个层次:初评价是个体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及关系的程度次评价是个体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再评价是个体对自己当前情绪和行为反映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只是一种反馈性的评价。 三种评价相继进行,不断地循环往复,直至达到积极有效调节的

15、目的。联系实际说明调控不良情绪的方法。答:1.排除忧郁:改变认知角度合理释放情绪改变行为方式调换环境休息 2.学会制怒主要把握两点:要有一定的心理容量要有一定的防怒措施 3.克服自卑 4.消除紧张与焦虑:积极地认知方式【1.勇敢面对焦虑与紧张2.排除极端想法,不随意夸大现实状态3.用欣赏的态度看待自己4.接受现实,对无能为力的事情不要强求】积极地行动方式【1.积极行动起来不拖延,不优思,不焦虑2.融洽社会关系3.学会宣泄和倾诉】举例说明动机冲突的表现形式答: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和多重趋避式冲突等双趋式:两个东西都想要但迫于现在的条件只能要一个,鱼和熊掌双避式:两个都不想要,但迫于

16、现在的条件必须选一个,死和当汉奸趋避(q b)式:想吃怕胖,想旅游怕花钱多重趋避式:在择业(z y)时多个招聘单位在各个方面并非样样都好,应聘者这时就会产生多重趋避冲突,哪哪都想去,哪哪都不想去。分析挫折(cuzh)的构成及原因以及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答:1.挫折情境2.挫折认知3.挫折反应原因:客观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主观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1.自我意识2.对成功的期望值3.认知】挫折承受力的因素1.生理条件2.认知因素3.人格因素4.个体体验5.挫折的强度和频率6.社会支持动机强度与学习强度的关系。答:二者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型曲线关系。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

17、学习效率最高。一旦动机强度超过这个水平,反而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如果学习动机太强,急于求成,会产生焦虑和紧张,干扰记忆和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使学习效率下降。二者之间的关系还与学习任务的难度有关。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完成。详细见于书中198页关系图。26.韦纳归因理论的观点。答:他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部位: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控制性:可控性归因和不可控性归因。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答:1.自我成败经验2.个体的归因特点3.言语说服4.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生理状态。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的的观点及其评价。答:1.七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

18、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七种需要是由低到高按顺序逐级递升的;3.每个时期,多种需要共同存在,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需要叫优势需要;4.需要的发展呈现金字塔形。评价:积极意义:普遍性整体性 缺陷:脱离历史条件,抽地谈人的需要和自我实现是不可取的;带有一定的机械主义色彩。在某种程度上把需要的层次看成是固定的,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29.智力多元论及智力三维结构模型的基本观点。答:智力多元论认为智力是由八种智力成分构成的,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言语智力逻辑数学能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

19、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自然智力。智力三维结构模型分为三个维度:内容:智力活动的对象或材料,包括听觉,视觉,符号,语义和行为;操作:对象或材料引起的智力活动的过程,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等;结果:运用智力操作所得到的结果,包括单元,分类,关系。转换,系统和应用。30.典型气质类型及其特征答:典型(dinxng)的气质类型有: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特征(tzhng):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动作敏捷,思维灵活(ln hu),但往往不求甚解,注意力易转移,情绪不稳定,感情易表露且体验不深,易适应环境,喜欢交往,做事粗枝大叶,具有外倾性。胆汁质: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智力

20、活动具有极大灵活性,直率热情,表里如一,情绪体验强烈,易冲动,有顽强拼劲和果敢性,但缺乏耐心,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具有外倾性。粘液质:安静沉稳,喜欢沉思,反应缓慢,灵活性不足,比较刻板,注意稳定,不易习惯新环境,新工作,情绪不易外漏,善于忍耐,坚韧执拗,具有内倾性。抑郁质:敏锐稳重,情感体验深刻、持久、少外漏,行动缓慢,胆小,孤僻,不善交往,与困难和挫折易畏缩,有较强敏感性,容易体察到一般人不易察觉的事件,具有内倾性。31.气质对个体心理和实践活动的影响答:气质对能力的影响气质对职业活动的影响气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气质对自我教育的影响。32.性格与气质的关系。答:性格与气质同属于

21、个性心理特征,但他们之间有着严格的区别。首先,两者表现个性特征的角度不同。性格是从个体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来表现其个性特征;而气质则是从心理活动的速度、稳定性与灵活性、强度与平衡性及趋向性等方面来表现个性差异的。其次,两者可塑性程度不同。气质较多的受制于生物学因素。可塑性较小,变化较缓慢;而性格是后天形成的,虽然相对稳定,但较易改变。最后,两者的社会意义不同,气质所表现的只是心理活动特征,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则直接体系于社会生活之中,具有社会评价的好坏之分。 气质与性格又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与表现;另一方面,性格对气质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影响着气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