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学校一教学资料用心用情1服务教育XX学校一教学资料用心用情1服务教育访品教学资料,炊迎老师您参考使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目录 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kmark0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计划1 HYPERLINK l bookmark4 o Current Document 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2 HYPERLINK l bookmark6 o Current Document 第2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5 HYPERLINK l bookmark8 o Current Document 第3课时认识长度单位米
2、7 HYPERLINK l bookmark10 o Current Document 第4课时观察、感知线段10 HYPERLINK l bookmark12 o Current Document 第5课时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13 HYPERLINK l bookmark14 o Current Document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计划15 HYPERLINK l bookmark18 o Current Document 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16 HYPERLINK l bookmark30 o Current Document 第2课时两位
3、数加两位数(进位加)18 HYPERLINK l bookmark42 o Current Document 第3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20 HYPERLINK l bookmark54 o Current Document 第4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22 HYPERLINK l bookmark66 o Current Document 第5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24 HYPERLINK l bookmark78 o Current Document 第6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26 HYPERLINK l bookmark88 o Current Document 第7
4、课时求比一个数多(少)儿的数28 HYPERLINK l bookmark100 o Current Document 第8课时求比一个数多(少)儿的数(练习课)30 HYPERLINK l bookmark112 o Current Document 第9课时连加、连减32 HYPERLINK l bookmark124 o Current Document 第10课时力口、减混合34 HYPERLINK l bookmark136 o Current Document 第11课时 力口、减法估算36 HYPERLINK l bookmark148 o Current Document 第1
5、2课时解决问题38 HYPERLINK l bookmark150 o Current Document 第13课时整理与复习40 HYPERLINK l bookmark160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计划42 HYPERLINK l bookmark162 o Current Document 第1课时角的初步认识43 HYPERLINK l bookmark164 o Current Document 第2课时直角的初步认识46 HYPERLINK l bookmark166 o Current Document 第3课时角在生活中的应用48 HYP
6、ERLINK l bookmark168 o Current Document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教学计划50 HYPERLINK l bookmark176 o Current Document 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51 HYPERLINK l bookmark180 o Current Document 第2课时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54 HYPERLINK l bookmark184 o Current Document 第3课时练习课(一)56 HYPERLINK l bookmark192 o Current Document 第4课时练习课(二)58 HYPERLINK l
7、 bookmark196 o Current Document 第5课时5的乘法口诀59 HYPERLINK l bookmark206 o Current Document 第6课时5的乘法口诀练习62 HYPERLINK l bookmark208 o Current Document 第7课时 2、3、4的乘法口诀63 HYPERLINK l bookmark212 o Current Document 第8课时2、3、4的乘法口诀练习65 HYPERLINK l bookmark218 o Current Document 第9课时 乘加和乘减67 HYPERLINK l bookma
8、rk220 o Current Document 第10课时用数学一简单的乘法应用题69 HYPERLINK l bookmark222 o Current Document 第11课时6的乘法口诀71 HYPERLINK l bookmark224 o Current Document 第12课时6的乘法口诀练习74 HYPERLINK l bookmark226 o Current Document 第13课时整理和复习76 HYPERLINK l bookmark228 o Current Document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一)教学计划78 HYPERLINK l bookmark2
9、30 o Current Document 第1课时观察物体79 HYPERLINK l bookmark232 o Current Document 第2课时对称图形81 HYPERLINK l bookmark234 o Current Document 第3课时镜面对称83 HYPERLINK l bookmark236 o Current Document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二)教学计划85 HYPERLINK l bookmark244 o Current Document 第1课时7的乘法口决86 HYPERLINK l bookmark248 o Current Documen
10、t 第2课时7的乘法口诀练习(一)89 HYPERLINK l bookmark260 o Current Document 第3课时 倍的认识91 HYPERLINK l bookmark266 o Current Document 第4课时7的乘法口诀练习(二)93 HYPERLINK l bookmark268 o Current Document 第5课时 8的乘法口诀94 HYPERLINK l bookmark274 o Current Document 第6课时8的乘法口诀练习(一)96 HYPERLINK l bookmark288 o Current Document 第7课
11、时 8的乘法口诀练习(二)98 HYPERLINK l bookmark290 o Current Document 第8课时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99 HYPERLINK l bookmark292 o Current Document 第9课时9的乘法口诀101 HYPERLINK l bookmark294 o Current Document 第10课时 9的乘法口诀练习(一)103 HYPERLINK l bookmark296 o Current Document 第11课时练习(二)105 HYPERLINK l bookmark298 o Current Documen
12、t 第12课时乘法口诀表107 HYPERLINK l bookmark300 o Current Document 第13课时整理和复习109 HYPERLINK l bookmark302 o Current Document 第14课时 实践活动 量一量 比一比111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学计划113 HYPERLINK l bookmark304 o Current Document 第1课时认识时间(1) 114 HYPERLINK l bookmark306 o Current Document 第2课时认识时间(2) 116 HYPERLINK l bookmark308 o Cur
13、rent Document 第3课时 认识时间练习118 HYPERLINK l bookmark310 o Current Document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教学计划119 HYPERLINK l bookmark312 o Current Document 第1课时 数学广角搭配(一)120 HYPERLINK l bookmark314 o Current Document 第2课时数学广角(二)122 HYPERLINK l bookmark316 o Current Document 第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计划124 HYPERLINK l bookmark318 o Current D
14、ocument 第1课时“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125 HYPERLINK l bookmark320 o Current Document 第2课时“表内乘法”的复习127 HYPERLINK l bookmark322 o Current Document 第3课时“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129 HYPERLINK l bookmark324 o Current Document 第4课时“观察物体”的复习131 HYPERLINK l bookmark326 o Current Document 第5课时“统计”的复习133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计划单元教材分析: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
15、”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 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 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 段。主要特点有: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单元教学要求: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 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 观念,知道1米二100厘米。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在建立长度观念
16、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 观念,知道1米二100厘米。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第1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课本P2,例1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 长度单位的作用。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 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
17、长 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准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 么办法?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 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 书的宽,而量出
18、的结果却不一样呢?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汇报。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 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 并不一样长?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
19、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 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 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 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 格的竖线比一比。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
20、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 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 样的物品长。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 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 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 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 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四、课堂总结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
21、XX学校一教学资料用心用情1 服务教育XX学校一教学资料用心用情1 服务教育第2课时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内容:课本P3,例2、例3,练习一 1、2、3。教学目标: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准备:尺子、图钉、纸条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 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 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
22、的。为了准确、方便地 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2、介绍认识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 来量。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一)、认识厘米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J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
23、 着几。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5、学生活动,同桌交流。巩固1厘米的表象。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 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二)、用厘米量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 量一量物体的长度。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 确。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
24、厘米的表 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 交流检查。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 家看。教师个别指导。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 橡皮的长等。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 立1厘米的表象。四、课堂总结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第3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米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4、例5)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
25、单位的工具进行测 量。.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 米=100厘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 = 100厘米。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教具准备:米尺、软尺。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一一厘米。2:厘米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二、创设情境,学习新课。教学例4。一名用学生格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 了什么?引
26、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 “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 ”(米尺)“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 些? ”(米尺)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 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 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米尺。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板书:1米)米是比厘米大的单位,1厘米只有这么一点,1米却有这么长,请同学们用 手来比划一下。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用我们手上的直尺就行了,
27、 可是量比较长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就麻烦了,这时我们可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把用两手臂伸直用米尺比一比,用米尺量一量自己的身高,感受1米的长度。.观察刻度。教学例5:在米尺上看看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看着尺子上的刻度,数一数,010表示从0到10是10厘米,接着是20、30、40、100o1米里面有儿个10厘米?(10个10厘米。)1厘米1厘米地数,1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100个)让学生数并作答。(板书:1米= 100厘米).量出长绳。拿出准备好的长绳,量出1米。(注意:量时刻度0对准绳子 的左端。)学生分小组合作量,交流反馈,接着量2米、3米.估量。把绳子放下,把手张
28、开比划1米的长度,看谁估的准。教师指出: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尺子,当我们要测量一些物体 的长度时,我们可以用身体的尺子去估一估。三、巩固练习。.量一量,填一填。(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教师出示一支铅笔。)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大约儿支长1一根筷子大约长多少厘米?大约几根长1米?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和估算。(由于铅笔和筷子的规格不同,在学生测量时建 议学生取整厘米数。).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出示实物:跳绳,小猫玩具,长椅。)先估量,再在合适答案后的口里打“,说说理由。.操作性练习。(1)认识卷尺和皮尺。我们可以用卷尺和皮尺来量身高。教师出示卷尺和皮尺。学
29、生认识卷尺和皮尺。(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同桌合作量一量。用卷尺量黑板的长和身高。四、课堂小结小结:这节课我们乂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米”,把我们的两只手张开,大 约是1米。生活中有很多长度是1米的物品,下课后带着发现的眼睛去找找它们 吧!五、布置作业:数学同步相关习题。板书设计认识米 用米量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1米= 100厘米第4课时 观察、感知线段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一第6页。(例6、例7)教学目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 度量的。.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
30、、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教学重点: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教学难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学方法:指导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具准备: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若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一幅图,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弯的,问:走哪条路比较近?为什么?师: 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自主探究:.教学例6 (认识线段)。(1)出示两根毛线,这两根线是直的吗?(不是。)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一下子看不出长短。)谁能想个办法比比它们的 长度?指名两个学生比较线的长短。(学生拉直毛线。)追问:为什么要拉直
31、以后一头对齐再比呢?教师演示:把其中一根毛线拉直贴到黑板上,另一根对齐左端点。现在,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了吗?(2)教师指出:贴在黑板上的这段直的线就是线段。(板书课题。)(3)认识线段是直的。老师手上的这根毛线,我把它放松,它是线段吗?(不是,弯弯的不是线段。 拉直,现在呢?(是线段。)教师把线段斜拉,竖拉,不同方向拉,问:是线段吗?怎么判断?小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4)找线段。请你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线段?摸一摸书本的边,说一说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可进行爱护书本的教育: 如果把书搞坏了,边变成弯弯曲曲的或是角翘起来了,就不是线段了,因此同
32、学 们一定要爱护书本。)还有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黑板边、直尺边、书本边、铅笔边、桌子 边等都可以看成线段。(强调物体的边是线段。)(5)量线段。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打开教材第5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把 尺的刻度0对准线段的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对准刻度儿就是几厘米。).教学例7 (画线段)。(1)学画线段。同学们已经学会量线段了,那么你会画线段吗?你能画一条 长3厘米的线段吗?(学生在作业纸上画。)谁来说说看,你是怎么画的呢?(学生演示。)教师演示:从刻度0开始,画到刻度3的地方。设疑: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画出长3厘米的线段吗?怎 么画?引导学生操作:从刻度2开
33、始,画到刻度5的地方,也可以从刻度5开始, 画到刻度8的地方。(2)做一做。教材第6页也有一条线段,现在请你画一条和它同样长的线段, 说说怎样才能和它同样长?(先量一量这条线段的长度,再画一条二样长的线 段。)学生练习画,教师巡视指导。教师点评学生所画的线段,强调:画线段时,要用一只手按住尺子,使它 不要移动。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要在线段的两端标上端点。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1题。同学们真聪明,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看看你们有没有火眼金睛。指名说说哪些是线段。(强调线段的特征,说出原因。).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2题。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一共画出了几条线段,说说画出的
34、是什么图形。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巩固应用。(1)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2题。教师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按要求完成:在距离红旗3厘米处画一朵花。 5厘米处画一棵树,10厘米处画一个气球。(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6题。出示图形,先估计,再用尺量。量长方形,你发现了什么?(对边相等。)量正方形,你发现了什么?(四条边相等。)(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7题。看看哪条线段长,再量一量。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认识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还一起找线段、 画线段、量线段。)测量长度还有很多的工具,下课后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6 页“你知道吗? ”,了解测量长度的工具。板书设计认
35、识线段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XX学校一教学资料用心用情1服务教育XX学校一教学资料用心用情1服务教育XX学校一教学资料用心用情1 服分教育第5课时 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教学内容:教材第7页。(例8和相关习题)教学目标:.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 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 义。教学重点: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方法:自主探索、交流合作、质疑反思。教具准备:实物、尺子教
36、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长度和1米的 长度吗?(学生用手比划。)教师口头出题,学生比划: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小结: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 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课.教学例8。教师谈话:同学们看操场上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让 学生猜测。)降低难度: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老师给同学们提个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 是13厘米还是13米?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想法。指名回答,说想法。引导:方法一:排除法。1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
37、划)那么13厘米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 么短,所以是13米。方法二:推算法。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我们大约是1米多 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所以旗杆应该是13米高。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 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方法三:类比法。和身边的13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旗杆是不是和这个 物品一样高,比如,我们手上的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小结:原来要确定答案有这么多种方法,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 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三、巩固练习。L小明来到百鸟馆,看见了这样一只小鸟,教材7页图。这只小鸟的脚印的长度是1厘米还是1米呢?(学生交流。)指名汇报,说说
38、理由。让学生自己说说思考的方法,我们的身高大约是1米,小鸟的脚印不可能和 我们的身高一样大,所以,小鸟的脚印应该是1厘米。.做一做。(1)出示教材第7页“做一做”题目。让学生讨论:课桌的宽是60厘米还是60米?引导:60米是多大?我们的教室长大约是6米,课桌的宽会比教室还大吗?(不会。)所以用厘米比较合适。让学生自己推算:操场的长是28米。(2)选择合适的单位。我们的教室长6() 黑板长2()小明身高124() 课桌高90()四、课堂小结: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初步认识了线段,学会确定长 度单位。五、布置作业:教材9页,10页811题。板书设计确定长度单位旗杆的高度是13米。
39、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计划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 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 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 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实践活动:我长高了,这部分教材结 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测量长度的活动。教材通过让 学生互相量身高、步长、臂展以及测量门窗的宽度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 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同时,使学生 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感受成长的
40、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教材还设 计了统计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3、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讣算过程及方 法的理解。单元课时安排: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v 1课时左右我长高了 1课时左右第1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学内容:课本P12-P13例1、例2教
41、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的道理。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 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教学重点: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景导入,激发兴趣投影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 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 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42、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 兴趣。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 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2、完成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4、完成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三、练习,实践应用1、练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2、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与两位
43、数的不进位加法计算, 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乂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第2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内容:课本P14例3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 0 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 验算法的多样性。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学重点: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I 0 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 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情景
44、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第8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 么?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 兴趣。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3。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3、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 题:进位加法。4、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解。再列竖 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 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
45、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 理。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P11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2、完成P12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学生汇报。3、完成P13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 方法。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乂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第3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教学内容:课本P15-P16练习二教学目标: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 学习做准备。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
46、决问题的能 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重点: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 学生的运算技能。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2、总结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 家会有更大的收获。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二、合作
47、探索,巩固知识。1、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5题。教师巡视、指导。做完以后请小朋友在小组 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2、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 么问题?指名回答。3、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这些计算对吗?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 错误的改正过来。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该如何改正。4、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5、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仔细读题,理解题意后完成填表。指名汇报, 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观察表格,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指名汇报。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6、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8题。有四只小白兔
48、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 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7、怎样做才能解决它们的问题?指名汇报。8、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10题。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设计意图:加深理解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从知识、方法上进行总结。四、随堂练习教学反思:第4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教学内容:课本P8例1,练习三1一-3题。教学目标: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 题的能力。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
49、学重点: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 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主题图。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3、汇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赢了?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 兴趣。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1.仔细地观察图。怎么解决聪聪的问题。板书算式:56-22,思考计算方法, 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2、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
50、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 汇报结果及算法。2、完成第20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3、完成练习三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 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掌握计算方法。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乂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学生先互相说说再 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第5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教学内容
51、:课本P19例2、例3教学目标: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2、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的爱国这情。教学重点: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教学难点: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小棒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出示主题图。聪聪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思考解 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回答。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2。A.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思考计算方法。B.分小组交流想法: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C.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D.如不能口算,可以用竖式计算。E.用摆小棒理解
52、退位的算理。F.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思考并汇报。2、教学例3。出示50-24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教师 巡视指导,学生汇报。3、小结。先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分小组交流想法。并汇报:相同数位要对 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设计意图:通过猜想、练习、交流总结,使学生掌握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2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 的。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5题。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指名汇报3、完成练习三第6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及 怎样改正。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
53、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乂学会了什么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第6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教学内容:课本P21-P22练习三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 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图片和题卡教学过程:一、总结引入小朋友们,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把你的收 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指名汇报。总结
54、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设计意图:课前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二、巩固练习1、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4题。请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 同桌的同学听一听。怎样求还剩多少个?指名回答。板书算式:32-llo这道题 该如何计算呢?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3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选一道题说说计算 方法。3、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4、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7题。同桌两 个同学与相说一说下面各题差的十 位上是儿?你是怎样想的?5、第22页练习三第10题。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汇报。怎 样求雨伞多少钱一把?独立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指名汇报,并说
55、明 算法。6、第22页练习三第11题。先自己独立完成,完成后从加法和减法中各选 一道题在小组内说说计算的方法。指名汇报、订正。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 掌握计算方法。三、强化练习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 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 汇报、订正、评比。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 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互 相交换检查,
56、并说说计算的方法。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练习的熟练性。四、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第7课时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教学内容:课本P23例4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儿的数”的问题。.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 题。3.培养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儿的数”的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
57、汇 报。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 兴趣。二、合作探究(一)、教学例4 1、出示题目,仔细观察、思考。分组讨论。2、学生探讨 解答的方法。学生回忆、迁移思考,或是摆学具帮助理解。学生汇报,并说明解 题思路。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答的思路。学生汇报。(二)、完成第23页做一 做。观察图,在小组内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指名说明解题思路。思考、提问,在 小组内交流问题。选择一个提问进行解答。全班交流并说出解答思路。(三)、小 结: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指名回答。教 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设计意图:在操作中掌握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
58、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第3题,选择二题说说计算方法。2、完成练习四第 1、2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解 答方法,体验解答的过程。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总结。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第8课时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练习课)教学内容:课本P25-P26,练习四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求比一个数少 儿的数”的简单问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提高学生100以内的加
59、减法知识的计算技能。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出示:二(1)班原有38位同学,这学期乂转来5位同学,二(1)班现在 有多少位同学?这道题该怎样解答?把你的解答思路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汇报 解题思路。学生自由说。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练习的目标。二、合作探索1、完成第24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并回答。2、完成练习四第8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选题说计算方法。计 算两位数与两位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汇报、归纳。3、完成练习四第5题。观察统计表学生分小组交流从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 学生汇报发现。思考、提问,
60、和同桌交流问题。选择两个问题列式算一算。学生 汇报提出的问题及解答思路。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熟练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的正确 率,同时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练习四第6题。观察图,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并汇 报:怎样做可以知道第二只啄木鸟吃了多少只虫?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学生汇 报解题思路。2、完成练习四第7题。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怎 样做可以知道小玉攒了多少钱?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指名汇报解答方 法。做了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进一步培养学 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锻件锻造课程设计
- 职高课程设计思路与设计
- 钻孔夹具设计课程设计
- 语文拓展模块课程设计
- 玻璃压花课程设计案例
- GB/T 33136-2024信息技术服务数据中心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
- 2024年钢筋混凝土生产销售合同
- 2024版全新搅拌车买卖买卖合同下载
- 2024版国际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合同
- 2024版地材供货与绿色建筑标准合同样本3篇
- 小儿甲型流感护理查房
-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寒假作业(试题)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十二)
- 银行信息安全保密培训
- 市政道路工程交通疏解施工方案
- 2024年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部分练习题含答案
- 拆迁评估机构选定方案
- 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
- 上海市松江区市级名校2025届数学高一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三上
- 《新能源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项目三 新能源汽车照明与信号系统检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