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诗文复习备考资料选编(供选用)(九部分,45页)Y20070726语文考纲中古代诗文阅读考试要点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TOC o 1-5 h z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B.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B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 者、之。.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B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B.筛选文中的信息 C.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C.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E.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E.默写常见的名句
2、名篇A 2007年高考广东卷语文的古诗文考题二、古诗文。本大题 7小题,共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考查文言文中重要实词含义理解能力。.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考查文中文言虚词意义与用法的理解能力。.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3分)考查 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考查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断句和翻译。(9分)(1) 断句。(3分)一一考查文言文的理解能力。(2)翻译。(6分)一一考查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
3、能力,包括对词的理解和词类活用的考查。.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 现其情感(2分)(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能力。.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考查语言积累和文学素养。古诗文复习资料(一)古诗复习备考(115页)(二)古诗词鉴赏概念术语和历代名诗人风格(1618)(三)诗歌中对意象的考查(1820)(四)古诗鉴赏(2022)(五)如何解答诗歌鉴赏题(2224)(六)必须识记的古文常识知识(2430)(七)古诗训练(3034)(
4、八)文言翻译(3435)(九)文言文经典题训练(3545)(一)怎样鉴赏一首诗?总的说;1、内容看:叙事,抒情,哲理。2、写景抒情:景与情的关系。借景抒情一一前景后情;融情于景一一都写景都有情; 怀古抒情一一古与今的关系,借古喻今,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一一以物比志,借物象征;抓 中心后两句。3、鉴赏。写哪几个意象(物象如山,水)对意象想象构成什么画面画面中有什么特点 对中心起何作用。4、五必看:必看题目(诗眼?内容?);必看作者(与课本所学的有何关联,如王维, 田园派,杜甫,安史之乱,诗反映的时代) ;必看诗下面注释;必看诗中名句名言;必看题 干。5、写作技巧。方法,手法。常用衬托方法,虚写与实
5、写,用典,象征等。 诗歌常用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排比,比拟,对偶等。律诗的对仗。具体谈:(一)、诗歌鉴赏的内容讲诗歌鉴赏,我们先要从文学鉴赏说起。什么是文学鉴赏呢?文学鉴赏是我们阅读文 学作品时,对作品的感觉、分析、评价,是一种审美活动,也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文学 作品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鉴赏要把握各类文学体裁的特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 情;发现并概括作品的美感因素,理解、判断、鉴赏作品的内容;赏析评价语言特色,表达 技巧等。因而考试大纲对文学鉴赏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式、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从94年以来,高考的文学鉴赏以考察诗歌为主。所以我们来说说诗歌的
6、阅读和鉴赏。什么是诗歌?诗歌原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开始和音乐舞蹈结合为一体,是各类文学作品中最早出现的文学形式。其基本特征是通过抒发强烈的感受和情绪以反映社会生活,也就是它要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和他的志向、思想、情感等。它要求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诗的形象。 诗歌要有驰骋丰富的艺术想象,将生活中的条件和场面与诗人的特定感情和情绪融为一体。诗歌还要采用简洁、凝炼的语言,分节分行的句式,还要求有鲜明和谐的节奏、韵律。我国古代文学家对诗歌特征的认识,最早语见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言志”说明诗歌自古以来是用来表达志向的。“志”就是人们要表达的内心世界的志向、怀抱
7、。六朝时,陆机在文赋中又明确提出“诗缘情”,意思是说诗歌是抒发感情的。所以说,诗歌是要表达诗人内心世界的志向、怀抱、感情的。诗歌鉴赏的重点应该是领悟诗歌的意境。意境就是诗人强烈的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交融。它既是作家苦心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评论作品的重要准绳。我国近代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国维先生认为: 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基本要素,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基本特点;追求感情的真挚、形象的真实和语言的真切是意境的核心。诗人创造意境常常用“触景生情”和“缘情写景”(即“寓情于景”)。说了这么多,其实我们领悟诗歌的意境应该从景、情两方面去 探寻和体味。诗人把抽象的情绪寄寓于具体可感的事物之中,也就是诗歌中诗人创造
8、的“意境”。我们在鉴赏时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个人的审美兴趣的角度, 透过诗人笔下具体可感的事物,去探知诗人的内心和情绪。换句简单的话说,一首诗,写了什么人,什么事,什 么景,写了景物、人物的什么特征,表达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能弄懂这些,就 能领悟诗的“意境”,也就把握了诗的主要内容了。其次,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语言简洁、凝练,十分含蓄,又富有韵律,因而鉴赏诗歌的语言,首先要抓住对词语句子的理解,然后才是“修辞”层次上的“鉴赏”,即从词语的锤炼,句子的选择,修辞格的运用,语言的个性化,语言的风格上去理解诗的内容,体 味作者诗中表达的感情,进而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志向,把握
9、诗的主题。最后,还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什么是表达技巧呢?这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从材料的选择,详略的处理,结构的安排,各种因素的配合、变化,都有“技巧”问题。在诗歌中,材料方面的有无相关, 虚实结合,虚实相衬,以小见大;结构方面的断与续,伏笔与照应,对比、映衬、悬念;其他方面如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刻画人物,设置情节,描写环境等等。这些都能体现技巧的表达效果。这些也都是我们在鉴赏中应思考的方面。(一)、要有夯实的基础鉴赏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要进行诗歌 些基础知识呢?首先要用诗词曲的文体常识基础1.要了解诗歌的分类L抒情诗(按内容Y1叙事诗r格律诗诗歌 按形式 j自由诗:散文诗民歌1按来源 Y:
10、文人作品中国古典诗歌广体诗古体诗,y府诗,诗个句近体诗(形成于唐代)Y/ 、律诗:鉴赏,必须有夯实的基础。那么,应具备那直接抒情工借景抒情借人、事的描述抒情pM言古诗:出现最早,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言占诗:成熟于庵代:标题有的加上“歌”、“行”、“歌行”、“引”、“曲”、“吟”等名称五百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排律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L小令散曲曲:又称“词余”(以元成就最高)、套数(散套、套曲)L杂剧传奇新诗(新体诗)现代诗歌一【1919年“五四”创始)I以旧体诗形式反映现代生活的诗产代的律诗、绝句古典诗歌J宋代的词
11、卜旧体诗三代的散曲J2.诗歌知识古体诗近体诗古代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划分的。二者的区别是古体诗往往是指唐代以前的古代诗歌。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 所说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但唐代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造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为乐府或拟乐府。例如我们学过的敕勒歌 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都是乐府诗。律诗绝句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
12、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但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 有平仄声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以苏轼、辛 弃疾为主,代表作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内容中抒发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 或深沉幽怨,刻功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 于景的。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有欧阳修、柳永、秦观、李清照等。代表作有柳永的雨霖铃和姜
13、 夔的扬州慢。散曲是金元时代兴起,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歌曲, 体式和词相近而比词自由,可以在数字定格外加衬字,较多的使用口语。它又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元杂剧是在宋金时期诸宫调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文学样式,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元杂剧可分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两种。在结构上包括 四折一楔,每折戏只能用一个宫调。如窦娥冤就是旦本,而其中第三折用的是“正宫” 调。元杂剧剧本由科、唱、白组成。科是剧本中对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做出的规定,唱 就是唱词,白是人物的对白或独白。元杂剧的主要角色是末(男子) 、外末(老年男子)、净 (花脸)、旦(女角色)、正旦(女主角)
14、、卜儿(老妇人)、丑(小花脸或三花脸)等。其次要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历史还要了解鉴赏常用的概念鉴赏诗歌常用的概念,例如:滋味、意境,寄托等等。这些在第三册第160 162页有较详细的介绍,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最后要认真背诵一定量的诗歌作为基奠一个从未读过诗的人, 一个一首诗也不能熟记的人是无法进行诗歌鉴赏的。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只有多记多背诗,有厚厚的积累,才 能有所感悟,才能提高品味,才能进行鉴赏。我们初中课本后的附录中,附有一百多首优秀诗歌,有不少诗同学们都能熟记,现在有时间不仿再看看,诵读、背诵,提高我们的文学素 养,从而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三)例题
15、分析及题型规律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文后问题。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 “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做伴。“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 一词即来源于此。“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
16、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起来回味无穷。这是98年的高考鉴赏题,鉴赏的作品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对于大 家一定也不会陌生,我们从“推敲”的典故中就应知道。第1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诗的语句的理解, A项就标题设项,考查对“幽居”的理解; B 项考查“少邻并”三字的意思; C项考查对“推敲”这一典故的了解; D项考查“幽期” “不 负言”,都属于语句的理解层次。应选项为 C, C项的关键字是“少”,应该读“ shd秦亦不以 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卿今为
17、吾行也C ,社之行为.士先者广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下列句子中反映寇恂机智有谋略的一组是()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 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人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询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 ” TOC o 1-5 h z A.B.C.D.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碉.的一项是()A.因敌人强大,河内重要,寇恂文武兼备,光武才任命他作河内太守。B.寇恂为了国家利益和不激化内部矛盾,才不想和贾复相见。C.寇恂杀死皇甫文的原因
18、就在于他出言不逊,触犯了寇恂的尊严。D.寇恂与贾复矛盾的最终解决是因为光武帝出面调四、(18分).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译文:(2)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译文:(3)令欲降之西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译文:答案。三、(12分,每小题3分)11. A 12. B 13. D 14. C四、(18分)15. (9 分)(1)光武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询问道:“众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2)现在河内地区有黄河环绕作为坚固的防线,人口众多。(3)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07高考语文试卷古诗
19、文题(两套).全国卷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题。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迁上蔡令,时禁人丧葬不得侈长,均日:“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今有不义之民,尚未循化,而遽罚过礼,非攻之先。”竟不肯施行。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数为民患,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日:“夫虎豹在山,番蠢在水,各有所托。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 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 ”其后传言
20、虎相与东游渡江。中元元年,多蝗,其飞至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浚道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男女,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均乃下书日:“自今以后,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于是遂绝。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闲乞还者数个人。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每有驳议,多合上旨。均尝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 大怒。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均顾厉色日:“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 ”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杜尉。数月, 出为河内太守,数化大行。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为民爱若此。
21、以疾 上书乞免,帝使中黄门慰问,固留养疾。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戎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及在尚书,恒欲叩头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帝后闻其言而追悲之。 建初元年,卒于家。.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失:过错。.常赛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募:招求。C.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祠:祭祀。D .帝菩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挠:阻碍。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均恩德感动民众的一组是禁人丧葬不得侈长诣闻乞还者数千人百姓耆老为祷请其为民爱若此使中黄门慰问后闻其言而追悲之A. B, C. D.下
22、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均早年任郎官时好读经书,常用休息日从师学习,精通诗礼二经,长于论辩。任上蔡令时执政平稳,不做偏激之事,体现了宽厚的风格。B.宋均任九江太守时,认为虎豹番蠢所以为害,在于未能善待它们,应屏除贪欲,撤 除槛阱;对于共祠唐、后二山的习俗,主张不应当因此肆扰百姓。C.宋均在尚书令任上正直敢言,任地方官又有治绩,固而深受皇帝赏识。他因病请求 辞职时,皇帝给他优厚待遇,不仅派人问候,同时仍想委以重任。D.宋均认为烦苛的人,可能廉洁守法,而那些狡诈刻毒的人,却会带来灾祸;早年任 尚书令时即想以此向上陈告,只是限于当时形势,因而未敢上奏。第n卷(本卷共11小题,
23、共120分)四、(23分).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译文:(2)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译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术一城花,烟雨暗十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断火试断茶,诗酒趁年华。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 一
24、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答:(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答: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1)木直中绳, ,其曲中规。 ,不复挺 者,。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离骚)(2)长太息以掩滋兮, 。(屈原离骚)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用之如泥沙?(杜 牧阿房宫赋)行路难,行路难。 ,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 难)答案8答案:D解析:挠的意思是屈服不是阻碍。9答案:C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为皇上所言,排除了 B, D由A, C差别可知正确,故选Co10答案:D解析:“只是限于当时形势,因而未敢上奏。
25、11答案:(1)译文:现在成为百姓的祸害,是酷吏的过失,而劳民伤财并不是体恤百 姓的根本办法。(2)译文:大多忠心的臣子坚持道义,没有二心,如果害怕皇帝的威严而不坚持正义,我即使死,也不改变我的志愿。解析:本题考察了对原文的理解,注意对个别关键字的翻译,然后将句子愿意翻译出来即可。12答案:(1)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 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2) “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 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
26、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喻情于景的功力。解析:本题考察了对宋词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结合背景和词的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13答案:(1)糅以为轮虽有槁曝糅使之然也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哀民生之多艰也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锚铢多歧路 直挂云帆济沧海解析:考察记忆能力,须在日常学习中加强记忆,对一些必背词句要熟练掌握,写准确。2.全国统一考t试题卷II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题。安重荣,小字铁胡,朔州人也。重荣有力,善骑射,为振武巡边指挥使。虽武夫,而晓吏事,其下不能欺。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重荣拔剑授其父,使自杀之,其父泣曰:“不忍也!”其母从傍诟
27、骂,夺其剑而逐之,问之,乃继母也,重荣叱其母出。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而见晋高祖自藩侯得国,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虽怀异志,而未有以发也。是时,高祖与契丹约为父子,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重荣愤然,以谓“屈中国以尊夷狄,困已敝之民,而充无厌之欲,此晋万世耻也!”数以此非谐高祖。契丹使者往来过镇州,重荣箕踞慢骂,不为之礼,或执杀之。是时,吐浑白氏役属契丹,苦其暴虐,重荣诱之入塞。契丹数遣使责高祖,并求使者,高祖对使者鞠躬俯首,受责愈谨,多为好辞以自解,而姑息重荣不能诘.。天福六年夏,契丹使者拽剌过镇,重荣侵辱之,拽剌言不逊,重荣怒,执拽剌;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
28、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高祖患之,为之幸邺,报重荣曰:“前世与虏和亲,皆所以为天下计,今吾以天下臣之,尔以一镇抗之,大小不等,无自辱焉! 重荣谓晋无如我何,反意乃决。重荣虽以契丹为言,反阴遣人与幽 州节度使刘 晞相结。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欲因以窥中国,故不加怒于重荣。 其冬,安从进反襄阳,重荣闻之,乃亦举兵。是岁,镇州大旱、蝗,重荣聚饥民数万,驱以向邺,声言入觐。高祖遣杜重威逆之,兵已交,其将赵彦之与重荣有隙,临阵卷旗 以奔晋军。重荣闻彦之降晋,大惧,重荣以吐浑数百骑守牙城,重威使人擒之,斩首以献, 高祖御楼受独,命漆其首送于契丹。注:藩镇:指总领一万的军府.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29、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C )A .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讼:控告.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暴:突然C.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谨:严格D.姑息重荣不能诘。诘:追问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安重容“怀异志”和“非谐高祖”的一组是:(B )A .天子宁有种邪重荣箕踞慢骂B.兵强骊壮者为之尔屈中国以尊夷狄C.重荣诱之入塞而充无厌之欲D.重荣怒,执拽剌此晋万世耻也!.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B )A.安重荣虽为武官,但也通晓文吏事务。在处理一起家庭纠纷时,生父不忍杀其子, 继母则提剑杀逐,重荣不满继母的行径,厉声将她斥退。B.安重荣愤然于高祖屈尊事夷,每遇契丹使者均极力轻慢侮辱对方,甚至抓捕杀死他 们,高祖屈已礼待契丹,而对重荣的一系列做法坚决反对。C.契丹一直伺机图谋晋朝,本应引起晋朝君臣高度警惕,高祖却表示前朝与虏和亲和 做法都是为国家考虑现今重荣对抗契丹只能是自取其辱。D.安重荣肖兵起事,借口朝见,聚集数万饥民前往邺地。高祖派遣部队阻击,在双方 交战中重荣被俘遇害,高祖令人漆其首级后将它送给契丹。四、(23分).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译文:又写信送给朝廷大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东莞正规购房合同范本
- 公司用车租赁合同范本
- 加入合作社合同范本
- 储蓄存款合同范本
- 关于旅游合作合同范本
- 分包价格合同范本
- 养鸡养殖服务合同范本
- 书写墙体大字合同范本
- 劳务合同范本工人
- 保时捷卡宴保护膜施工方案
-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周周考”
- DBJ50-T-385-2023半柔性复合路面技术标准
- 职业院校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内涵流变、框架构建与生成路径
- 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 2025年广东中考物理学科模拟试卷(广东专属)
- (完整版)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进退位加减法(1600道题)计算卡
- 2025年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光伏安全施工方案范本
- 北京2024年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面向应届生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半年江苏省南通如东事业单位招聘7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