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1页
山东省聊城市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2页
山东省聊城市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3页
山东省聊城市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4页
山东省聊城市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高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姓名、县(市、区)、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日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3.答题卡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0分)(-)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4

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鸿门宴”已经是社会习用语。一些辞书列为词条。现代汉语词典记:“鸿门宴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占秦都咸阳,派兵守函谷关。不久项羽率四十万大军攻入,进驻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准备进攻刘邦。刘邦到鸿门跟项羽会见。酒宴中,项羽的谋士范增让项庄舞剑,想乘机杀死刘邦。刘邦在项伯、樊哙等人的护卫下乘隙脱逃。(见于史记项羽本纪)后来用鸿门宴指暗藏杀机、阴谋加害客人的宴会。”(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542页)更早的版本写作:“后来用鸿门宴指加害客人的宴会。”(现代汉语词典(第4版),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524页)未用“暗藏杀机”“阴谋”语。其实

3、,史记正文中原本没有出现“宴”字。我们只在注文中看到这个字。在司马迁笔下,常见“置酒”“纵酒”“张饮”“酒酣”“乐饮极欢”的文辞,描述的是很热烈的宴会场景。太史公虽然没有直接使用“宴”字,但其气氛之“酣”“乐”“欢”的形容,是非常真切生动的。后来人们称“鸿门宴”之说,也见于正式的史论。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五汉书条写道:“史记鸿门宴樊哙入卫沛公一事,叙在项羽纪,而哙本传转稍略。班书则详于哙传,而羽传从略。”同书卷二一尚左尚右:“史记鸿门之宴,项王东向坐。”“鸿门宴”“鸿门之宴”的说法,当时应当已经广泛通行。“鸿门宴”的说法,大约唐代已经初步流行。唐人王毂鸿门醮:“寰海沸兮征战苦,风云愁兮会龙虎。四百

4、年汉欲开基,项庄一剑何虚舞。殊不知,人心去暴秦,天意归真主。项王足底踏汉土,席上相看浑未悟。”(唐文粹卷一五上)诗题“鸿门醮”,就是“鸿门宴”。石仓历代诗选收录有元人吴师道鸿门宴,明陈伯康鸿门宴诗,陈颢鸿门宴诗。可知宋元以后,“鸿门宴”已经成为热爱历史的文人们热议的话题。看来,诗文作品中较早出现了“鸿门宴”的文字。大约“鸿门宴”说法的出现和传播,与文学家对史记史学记述的理解、说明和宣传有关。“鸿门宴”故事以戏曲形式实现了更广泛层面的普及,中国剧目辞典“鸿门宴”条是这样说的:“鸿门宴,京剧目。1926年周信芳编剧,有实文堂刊本;另有京剧丛刊戏曲等刊本。”川剧、汉剧、秦腔、同州梆子均有类此剧目。中

5、国剧目辞典记载:“远山堂曲品逸文云:记楚、汉事甚豪畅,但所演皆英雄本色,闺阁处便觉寂寥。今昆剧所演者,尚有鸿门撇斗拜将别姬乌江等出。”其中“鸿门撇斗”,应当都出自后来人们熟知的“鸿门宴”故事。所谓“撇斗”,可能表现了史记项羽本纪所记刘邦自鸿门“脱身”,请张良转“与亚父”“玉斗一双”时,范增处置“玉斗”的激烈态度。而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元明阙名作品”中又明确有莽樊哙大闹鸿门宴,赫然出现“鸿门宴”字样。作者写道:“此剧未见著录。宝文堂书目乐府著录此剧正名,题目未详。本事见汉书。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99-100页,第264页,第1663页,第603-604页)由于史记早已被看作文学艺

6、术的宝库,从中发掘衍生的创作,已经有千百年的渊源。“鸿门宴”,正是例证之一。“项伯翼蔽刘沛公”等表演,被早期乐舞吸收,后来进入诗歌词语,又见于戏曲作品,史学记述因此得以通过新鲜生动的方式加以传播,也得到有声有色的发挥。(摘编自王子今“鸿门宴”的疑问兼说不用“宴”字)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鸿门宴”作为社会习语,其含义已经不是历史上楚汉相争时的刘邦项羽在鸿门的宴会了。B.“宴”字在司马迁看来,应是热烈欢快的,而刘项鸿门之会充满杀机,故不用“宴”字。C.诗文中“鸿门宴”的文字,或许对“鸿门宴”说法的出现与传播起到很好的说明和宣传作用。D.“撇斗”可能表现了范

7、增的激烈态度,可与鸿门宴“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相印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现代汉语词典通过改版,丰富和完善了对“鸿门宴”的解释,体现出严谨的治学态度。B.“鸿门宴”的故事出现于多种剧种,说明它通过戏曲的形式传播的地域广阔,普及广泛。C.“鸿门宴”本身故事曲折生动,有声有色,有利于被乐舞吸收,写入诗歌和戏曲作品。D.“鸿门宴”说法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证明史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3.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4分)4.本文为一篇历史学术论文,严谨周密是其重要特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4分)(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5-8题。唢呐王宇陈德广做梦也不会想到,一向听话的儿子,竟然瞒着他,偷偷报考了艺术专业,并且在专业考试中,因为唢呐演奏,被省音乐学院录取了。闷热的七月,太阳在半空中撒野,地上像着了火。陈德广吊着一张苦瓜脸,在屋里不停地兜圈,嘴里嗫嚅着:“儿大不由爹,要翻天了。”陈放站在一旁,愣愣地看着他爹,大气不敢喘。槐树沟男人爱吹唢呐,像是祖传的。农闲时,村头村尾,都是咿咿呀呀的唢呐声。爱吹,并不代表会吹;会吹,并不意味着能吹好。前沟的钟一鸣与后沟的陈德广是他们这一代人中的唢呐高手。陈德广吹唢呐花样多,用纸团塞一个鼻孔,会用另一个鼻孔吹唢呐。嘴里噙两个唢呐,能吹出两种不同的曲谱。玄绝的是,靠住墙,脚朝上,头

9、杵地,倒立着,照样能吹。相比之下,钟一鸣就简单多了,眯上眼,鼓着腮帮子,悠扬沉稳,似乎只要有时间,一口气能从日出吹到日落。乡下人婚丧嫁娶,都要请乐队。这两人各自组建团队,年头年尾,不间断地忙碌。有一次,陈德广和钟一鸣的两个唢呐团队在迎亲路上相遇了。看热闹的人不住撺掇,想让两个团队比一比,看谁更厉害。那会儿,他俩都年轻气盛,比就比,谁怕谁。陈德广唢呐上挑,锣鼓手心领神会。鼓面如撒了一碗青豆,骤然密集响起,从气势上压住对方。继而,陈德广鼻孔嘴唇轮番上阵,时不时来个倒栽葱,唢呐像是他身体的一部分,不管怎么折腾,都能吹出撩人的旋律,赢得一拨又一拨的掌声。再看钟一鸣那边,似乎渐入佳境,不急不躁,经典曲谱

10、一个接一个涌出,如江河之水,不见尽头。热汗满面的陈德广心想,如再来一轮吹技表演,岂不让人笑话我只有程咬金的三板斧。于是,陈德广憋着一口气,盯着钟一鸣对吹。看热闹的人越聚越多,两家迎亲的主事人,似乎忘了正事,并不着急要走。所有人从来没听过这么精彩的唢呐对决,就连晚归的羊群也站在路边,歪着脑袋,竖起耳朵,静静倾听。吹奏到第十七个曲谱时,陈德广突觉心头一热,眼前发黑,一头杵在硬邦邦的黄土路上。槐树沟后沟离前沟并不远,事后,钟一鸣提着两瓶烧酒来到陈德广家,进门就说:“德广哥,你说咱俩干些啥事,你倒在地上,吓坏了我,以后可不敢这样了。”说着,拧开瓶盖,“今天不忙,咱哥俩喝上几杯。”陈德广似乎早就等钟一鸣

11、过来,他黑着脸,一句话也不说,从堂柜里取出唢呐,一下狠似一下地砸在青石板做成的锅台上。“这辈子我都不会再吹唢呐了,我还要给我的子孙们说,谁也不许吹唢呐。”钟一鸣眼看着唢呐碎了一地,站不是站,坐不是坐,搓着手,一时间不知怎么说才好。陈德广倒是不慌不忙,拧紧瓶盖,把两瓶酒塞进钟一鸣怀里,摆摆手,“不要再来我家了,我不想看见你。”隔着窗纸,烫手的阳光进不了屋,可屋里屋外一样的闷热。陈德广来来回回不停地兜圈,口渴了,从水瓮里舀出一瓢凉水,“咕咚咕咚”往肚子里灌。喝足了水,他转身问儿子:“是谁教你吹唢呐的?”陈放低着头,抠手指头,没说话。陈德广把水瓢扔进水瓮里,“快说,谁教的?”陈放怯生生地抬起头,看着

12、窗棂,“是是钟一鸣叔叔教我的。”陈德广听了儿子的话,瞪大眼,喘着粗气,抓起堂柜上的录取通知书,三下两下,撕得稀烂,扔进炉膛里。上初中那年,陈放周末回槐树沟,一脚踏进沟口,就听见钟一鸣的唢呐声。陈放蹲在墙角,一曲一曲地听,听着听着,竟摇头晃脑,打着节奏,嘴里跟着哼曲谱,就像极度饥饿,闻到香喷喷的炖羊肉那么馋嘴。也不知过了多久,钟一鸣蹲在陈放身边。“好听?”“好听!”“想学?”“想学。”“你爹不让。”“我偷着学。”击掌,成交。钟一鸣笑了,陈放也笑了。至此,叔侄俩有了一个秘密约定,每个周末放学,陈放来钟一鸣家学吹唢呐。太阳落坡,不见陈放回来,陈德广心里乱糟糟的,在院子里兜圈。忽闻敲门声,门口站着钟一

13、鸣。“你来干吗?”陈德广板着脸。“喝酒。”钟一鸣轻咳一声,“还是那两瓶,一直没舍得喝。”“不稀罕。”陈德广伸手就要关门,看见钟一鸣身后站着陈放,一惊,扭头回屋去了。钟一鸣跟着进屋,坐在炕沿儿上。“你说,咱山里娃考音乐学院,容易吗?”“我又没让他考音乐学院。”“你真行,撕了录取通知书,这下陈放不用上学了。”钟一鸣站起来,要走,陈德广拦在面前“兄弟,想想办法,娃总得上学吧。”钟一鸣一脸无奈,“没办法。“兄弟,别急着走,咱喝酒。”说着,陈德广打开堂柜,胡乱翻腾。“行了,别翻了,看看这是啥?”陈德广转过身,钟一鸣手里拿着一份崭新的录取通知书。陈德广惊呆了,“这,哪来的?”钟一鸣似笑非笑,“知道你这驴脾

14、气,一准儿会撕了录取通知书,所以,我和陈放商量,事先准备了一份复制品。”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德广吹唢呐的花样多,钟一鸣吹唢呐虽简单却悠扬沉稳,这为下文两人唢呐对决陈德广力竭晕倒做了铺垫。B.看唢呐对决的人越聚越多,迎亲的主事人似乎忘了正事,晚归的羊群也竖起耳朵静静倾听,侧面烘托出陈钟二人唢呐技艺高超。C.陈放和钟一鸣的对话很简洁,表现出了两人心意相通及陈放学唢呐的坚决态度,起到以简驭繁的作用。D.文中三次写到陈德广“兜圈”的动作,其中的愤怒情绪越来越强烈,表现出他对陈放学唢呐的反对,刻画出他急躁的性格。6.下列对小说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

15、项是(3分)A.“太阳在半空中撒野”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写了烈日当空,天气炎热的情景。B.“爱吹,并不代表会吹;会吹,并不意味着能吹好”运用顶真,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C.“程咬金的三板斧”采用了借代的手法,代指陈德广吹唢呐的技能有限,不能持久。D.“就像极度饥饿,闻到香喷喷的炖羊肉那么馋嘴”用比喻表现陈放对学习唢呐的强烈渴望。7.概括分析钟一鸣的形象特点。(4分)8.本文的插叙富有特点,请对其作用进行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吕端(明)黄汝亨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少敏悟好学。以荫补千牛备身,历官

16、知成都府,为政清简。召拜考功员外郎,充开封府判官。坐事贬商州,累迁兼侍御史知杂事。使高丽,暴风折樯,舟人怖恐,端读书若在斋阁。迁谏议大夫,仍为开封判官。时许王元僖尹开封,王薨,有发其阴事者,坐裨赞无状,遣御史武元颖、内侍王继恩就鞫于府。端方决事,徐起候之,二使曰:“有诏推君。”端神色自若,顾从者日:“取帽来。”二使曰:“何遽至此?”端曰:“天子有制问,即罪人矣。”遂下堂,随问而答。左迁卫尉少卿。无何,复旧官,为枢密直学士,逾月,拜参知政事。时赵普在中书,尝曰“吾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器也”寻擢户部侍郎、平章事。初,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

17、涂,大事不糊涂。”遂决意相之,犹恨任用之晚。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与寇准同列,已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从之。太宗崩,李后与内侍王继恩等谋立楚王元佐,召端,端知有变,锁继恩于阁内,使人守之而入。乃奉太子至福宁庭中。真宗既立,垂帘引见群臣。端平立殿下,不拜,请卷帘,升殿审视,然后降阶率群臣拜呼万岁。真宗每见辅臣入对,惟于端肃然拱揖,不名。又以端体洪大,庭阶稍峻,特令梓人为纳陛。加右仆射。明年,被疾求免,不许。车驾临问,抚慰甚至。卒,年六十六,赠司空,谥正惠。端久居相位,不蓄赀产。卒后子藩等贫匮,又迫婚嫁,因质其居第。真宗时,出内府钱五百万赎还之,又别赐金帛

18、,俾偿宿负。吕正惠神气凝重,遇事识体,卷帘引视,担荷大事,真大臣也。(廉吏传宋)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器也/B.吾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器也/C.吾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器也/D.吾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器也/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坐事,因事获罪。坐,因而犯罪。“因击沛公于坐”的“坐”是通假字,同“座”,座位。B.尹开封,做开封府的府尹。尹

19、,在文中的用法和“晋军函陵,秦军汇南”中“军”的用法一样。C.左迁,古人以右为尊,故称贬官为左迁。文中“拜”“充”“迁”“擢”“加”等都是升官之谓。D.真宗,北宋赵恒的庙号。由庙号取名规则可知谏太宗十思疏并非该文的最初篇名。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吕端处乱不惊。出使高丽途中遭遇暴风,桅杆折断,在急剧摇晃中,吕端依然像在家中书斋般稳坐读书。B.吕端深受器重。太宗为任吕端为相太晚而感到遗憾,这种遗憾和郑文公对烛之武“吾不能早用子”的“遗憾”不同。C.吕端得到礼遇。朝堂台阶较高,而吕端身体肥胖,上台阶吃力,宋真宗特命工匠制作了阶高较矮的木阶梯,方便吕端上下。D.吕端

20、清廉简朴。虽然久居相位,死后却家无余财,其子又被迫婚嫁,无奈质押住宅,朝廷出钱将其赎回。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真宗每见辅臣入对,惟于端肃然拱揖,不名。(4分)(2)明年,被疾求免,不许。车驾临问,抚慰甚至。(4分)13.宋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吕端“大事不糊涂”表现在哪里。(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14-15题。访妙玉乞红梅(清)曹雪芹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伢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山路梅花(宋)冯山传闻山

21、下数株梅,不免车帷暂一开。试向林梢亲手折,早知春意逼人来。何妨归路参差见,更遣东风次第吹。莫作寻常花蕊看,江南音信隔年回。14.关于这两首诗的鉴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曹诗作为一首叙事诗,通过宝玉的视角叙写了一次踏雪寻梅的经历,以“大土”“嫦娥”虚写妙玉,表现了其高洁的情怀。B.冯诗写山路梅花,不添香着色,不写疏影横斜,却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梅花带来的春意,生意盎然,饶有情趣,实属旅途即兴之佳作。C.冯诗思路清晰:先写停车揭帷去赏梅,次写下车后折梅觉春意,后写折梅后产生旅途不时想见梅花绽放的期望,最后写发自内心的赞美。D.两首诗描写梅花各有侧重。曹诗紧扣诗题,侧重写宝玉向妙玉乞取红梅

22、花的过程;而冯诗侧重写自己的感受,透漏出一丝怜惜和感伤之意。15.在红楼梦中,访妙玉乞红梅是贾宝玉所作。在宝玉念出第一句时,“黛玉摇头笑道:起的平平。”宝玉念出第二句时,“黛玉湘云都点头笑道:“有些意思了。”请分析第二句为何“有意思”。(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谏太宗十思疏以“求木之长”和“欲流之远”为喻,引出全文的中心论点:,。(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人奢侈靡费而不知怜惜发出了愤激的质问:,?(3) ,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4),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5) ,着我扁舟一叶。(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6

23、)其势弱于秦,_。(苏洵六国论)三、语言文字运用(23分)(一)语言积累(本题共3小题,9分)1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孝悌,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中国传统蒙学读物三字经说“首孝悌,次见闻”,认为人最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友爱兄弟的道理,其次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B.“遂散六国之从”中的“从”指“合纵”。战国时六国联盟抗秦,称为合纵,与此相对应的是连横,秦国与各诸侯分别结交,破坏六国间的合纵,孤立各国,各个击破。C.“操童子业”中“童子”即童生。科举时代,还没有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之“童子”与此意义相同。D.“

24、九土”指九州。虽然古代典籍中关于九州的具体名称略有差别,但是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但悲不见九州同”中的“九州”也是这个意思。18.下列文言文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原句: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译句: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些事。B.原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译句: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晋国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那又怎样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C.原句: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译句

25、: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D.原句:重念蒙君实视遏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译句:又想到君实待我优厚,书信往来不应该简慢草率,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之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原谅我。19.关于下列成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游刃有余”语出庖丁解牛“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B.“劳苦功高”语出鸿门宴樊哙所说“劳苦而功高如此”,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C.“明察秋毫”语出齐桓晋文之事“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形容

26、视力很好,连细微的事物都能看得非常清楚。D.“兴利除弊”语出答司马谏议书“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意为举办有利的事业,除去弊端。(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0-21题。(10分)乔羽的歌词很多,品人说事,谈古论今,涉猎面很广,但其中最主要的作品多是以爱国为主题的,比如我的祖国祖国颂爱我中华祖国晨曲祝福中华等。这些歌曲之所以脍炙人口、传遍神州大地的原因,就是因为歌词不仅引发了中华儿女们强烈的共鸣,而且抒发了乔老真挚深切、发自肺腑的爱国之情。从宏观意义上讲,乔老渗透于一首首歌词中的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精神、传统文化元素、待人处事之道,以及对世事沧桑、

27、人生况味的思索,已成为一个时代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乔老说:“歌词不要文绉绉的,要活泼泼的。我喜欢大白话,不喜欢矫情。”所谓“大白话”,那是乔老的自谦,他的“大白话”是来自生活,又被乔老提炼过的高级的大白话,平和中有大气,浅显中有( ),朴拙中有奇巧,直白中有( ),清淡中有妙味,通俗中有( ),率真中.有沧桑,明朗中有隐约,可谓情思隽永,从容旷达,意味深长。20.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下列选项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些歌曲之所以脍炙人口、传遍神州大地的原因,就是因为歌词抒发了乔老真挚深切、发自肺腑的爱国之情,进而引发了中华儿女强烈的共鸣。B.这些歌曲之所以脍炙人口,传遍神州大地,就是因

28、为歌词抒发了乔老真挚深切、发自肺腑的爱国之情,进而引发了中华儿女强烈的共鸣。C.这些歌曲之所以脍炙人口、传遍神州大地的原因,是歌词不仅引发了中华儿女们强烈的共鸣,而且抒发了乔老真挚深切、发自肺腑的爱国之情。D.这些歌曲之所以脍炙人口,传遍神州大地,就是因为歌词不仅引发了中华儿女们强烈的共鸣,而且抒发了乔老真挚深切、发自肺腑的爱国之情。21.请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合适的词语,使句式整齐,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3分)(三)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2-23题。(8分)这个体系以木材结构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这就是说,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 。每一副梁架有两根

29、立柱和两层以上的横梁。每两副梁架之间用枋、檩之类的橫木把它们互相牵搭起来,就成了“间”的主要构架,以承托上面的重量。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因此,门窗的位置和处理都极自由,由全部用墙壁至全部开门窗,乃至既没有墙壁也没有门窗(如凉亭), ;房顶或上层楼板的重量总是由柱承担的。这种框架结构的原则直到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构架或钢骨架的结构才被应用,而我们中国建筑在三千多年前就具备了这个优点,并且恰好为中国将来的新建筑在使用新的材料与技术的问题上准备了极有利的条件。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30、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23.请根据文段内容概括出中国建筑体系结构方法上的两个特点。(4分)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我被这个故事迷住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很神秘的。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桌上论文的内容是什么?什么问题可能会如此难以解决而又非常重要,值得如此伟大的科学家把他的有生之年花费在这种研究之中?由于好奇,我就决定学习我能学到的关于爱因斯坦的一切,包括他的未完成的理论。我记得,我花了好多时间静静阅读我能找到的关于这个伟人和他的理论的每一本书。这种记忆到现在仍然温暖如春。我读完我们当地图书馆的书之后,就开始在全市搜寻图书馆和书店,急切地查

31、找有关线索。不久我就知道这个故事比任何的神秘谋杀故事都更加激动人心,也比我曾想象的任何事情都重要。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上述材料是课文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中加来道雄陈述自己能够成为物理学家的原因的内容,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B2.C3.本文首先提出“鸿门宴”一词在辞书中的解释及史记正文中原无“宴”字的现象,接着从史论、诗文作品、戏曲三个角度论述了“鸿门宴”一词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最后点出史记的

32、衍生创作对史记的传播和发挥有重要作用。4.(1)本文选用的史料准确详实,且注明出处及版本信息,体现出严谨的治学态度。(2)在论述过程中,作者运用大量的限制成分,如“应当”“大约”“可能”等,体现出语言的严谨周密。5.D6.C7.钟一鸣唢呐技艺高超,不事张扬,宽容大度,不计前嫌,沉稳机智。8.(1)小说的插叙部分有两处,一是回顾陈德广和钟一鸣当年唢呐对决,陈德广落败,发誓再也不吹唢呐,二是陈冲偷偷向钟一鸣学习吹唢呐。(2)两次插叙交代了事情的前因,解答了读者的疑惑,使小说情节更加紧凑曲折;突出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完整。9.B10.C(“拜”“充”不是升官之谓)11.D12.(1)宋真宗

33、每次召见辅政大臣入宫回话,唯独对吕端很恭敬,郑重行礼,不直呼其名。”(2)第二年,吕端因疾病缠身请求免职,宋真宗不许。真宗亲自到吕端家中探望,抚慰非常周到。13.(1)受赵元僖牵连,被朝延审查时,吕端积极配合调查;(2)吕端顾全大局,他比寇准早居相位,却请求与寇准轮流执掌朝政事务;(3)太宗崩逝,李后欲篡权,吕端从容应对,拥立太子;(4)吕端思虑周全,真宗即位垂帘见群臣,吕端要求卷起帘子,确定是真宗才叩拜。(答对三条即可)14.D(无怜惜和感伤之意)15.“寻春问腊”意为在冬天寻找春色,虽不着梅字,但冬天惟有梅花盛开,实也指红梅,这样写梅,可谓妙法。“蓬菜”原为传说中的海上仙山,此处乃栊翠庵之代词,着实贴切,又为以下的铺写敞开了大门,使全诗结构谨然,因此“有些意思”。16.(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戎马关山北(4)千里澄江似练(5)玉鉴琼田三万顷(6)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17.C18.B19.C20.B21.深意曲折优雅22.成为一幅梁架都不妨碍负重的问题23.以木材结构为主框架结构原则文言文参考译文:吕端,字易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