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CS FORMTEXT FORMTEXT B 0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FORMTEXT 19557.X FORMTEXT 201X FORMTEXT FORMTEXT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普通小麦 FORMTEXT 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ests for distinctness,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FORMTEXT (UPOV:TG/3/11,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ests for Dist
2、inctness,Homogeneity and Stability Wheat, NEQ) FORMDROPDOWN FORMTEXT FORMTEXT XXXX - FORMTEXT XX - FORMTEXT XX发布 FORMTEXT XXXX - FORMTEXT XX - FORMTEXT XX实施GB/T 19557.X201X HYPERLINK l _Toc328560670 前言 PAGEREF _Toc328560670 h II HYPERLINK l _Toc328560671 1范围 PAGEREF _Toc328560671 h 1 HYPERLINK l _To
3、c328560672 2规范性引用文件 PAGEREF _Toc328560672 h 1 HYPERLINK l _Toc328560673 3术语和定义 PAGEREF _Toc328560673 h 1 HYPERLINK l _Toc328560674 4符号 PAGEREF _Toc328560674 h 1 HYPERLINK l _Toc328560675 5繁殖材料的要求 PAGEREF _Toc328560675 h 2 HYPERLINK l _Toc328560676 6测试方法 PAGEREF _Toc328560676 h 2 HYPERLINK l _Toc3285
4、60677 7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结果的判定 PAGEREF _Toc328560677 h 3 HYPERLINK l _Toc328560678 8性状表 PAGEREF _Toc328560678 h 3 HYPERLINK l _Toc328560679 9分组性状 PAGEREF _Toc328560679 h 3 HYPERLINK l _Toc328560680 10技术问卷 PAGEREF _Toc328560680 h 4 HYPERLINK l _Toc328560681 附录A(规范性附录)普通小麦性状表 PAGEREF _Toc328560681 h 5 HYPERL
5、INK l _Toc328560682 附录B(资料性附录)普通小麦性状表的解释 PAGEREF _Toc328560682 h 12 HYPERLINK l _Toc328560683 附录C(规范性附录)普通小麦技术问卷格式 PAGEREF _Toc328560683 h 17前言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指南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ests for Distinctness,Homogeneity and Stability WheatTG/3/11。本标准对应
6、于UPOV指南TG/3/11,与TG/3/11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本标准与UPOV指南TG/3/11 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主要差异如下:-增加了“叶片:绿色程度”、“旗叶:长度”、“旗叶:宽度”、“穗:抽出度”、“穗:小穗数”、“穗:不育小穗数”、“穗:粒数”、“茎秆:颜色”、“芒:颜色”、“护颖:茸毛”、“护颖:形状”、“籽粒:形状”、“籽粒:大小”、“籽粒:质地”、“ 籽粒:容重” 、“ 植株:抗条锈病” 、“ 植株:抗叶锈病”、 “ 植株:抗白粉病”、 “ 植株:抗赤霉病”19个性状:;-删除了“护颖:肩宽”、 “护颖:喙弯曲度”、 “穗轴:茸毛数量”、“内稃:茸毛”、“内稃:喙形状”
7、5个性状;-调整了“芽鞘:花青甙显色强度”、“植株:生长习性”、“叶耳:花青甙显色强度”、“春化反应强度”、“旗叶:叶鞘蜡质”等多个性状的表达状态。本部分为GB/T 19557.2-2004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普通小麦的修订版。本部分与GB/T 19557.2-200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茎:蜡质”、 “穗:抽出度”、“茎:髓厚度”、“护颖:喙长度”、“籽粒:苯酚反应强度”5个性状;-删除了“花药颜色”、“叶片茸毛”、 “护颖喙形状”、“护颖脊”、穗轴毛、“籽粒冠毛”、“抗倒伏性”、“粗蛋白含量”、“面团稳定时间”、“沉降值”、“抗秆锈病”、“抗根腐病”、“抗黄矮
8、病”、“抗蚜虫”、“耐盐性”、“耐旱性”、“抗寒性”、“抗穗发芽”18个性状;-调整了“幼苗:芽鞘花青甙显色强度”、“叶耳:花青甙显色强度”、“芒:芒型”、“护颖:茸毛”、等多个性状的名称或表达状态。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新品种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7)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济南)分中心、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成都)分中心和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南京)分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姚凤霞、刘平、张晗、宋国安、卢新、余毅、李汝玉、陈敏、许金芳、王东建、孙加梅、张文兰、段乃彬、张继红等。GB/T 19557.2-2004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
9、性测试指南 普通小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4年6月11日发布,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普通小麦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普通小麦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的技术要求和结果判定的一般原则。本标准适用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T 3543-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T 19557.1 植物新品种
10、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总则。 GB/T5498 粮食、油料检验 容重测定法。 NY/T1443小麦抗条锈病评价技术规范。 NY/T1443小麦抗叶锈病评价技术规范。 NY/T1443小麦抗白粉病评价技术规范。 NY/T1443小麦抗赤霉病评价技术规范。 TG/3/11 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ests for Distinctness,Homogeneity and Stability Wheat。术语和定义GB/T 19557.1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群体测量 Single measurement of a group of
11、plants or parts of plants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测量,获得一个群体记录。个体测量 Measurement of a number of individual plants or parts of plants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逐个测量,获得一组个体记录。 群体目测 Visual assessment by a single observation of a group of plants or parts of plants 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目测,获得一个群体记录。 个体目测 Visual assessment by obs
12、ervation of individual plants or parts of plants 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逐个目测,获得一组个体记录。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MG:群体测量 MS:个体测量 VG:群体目测 VS:个体目测 QL:质量性状 QN:数量性状 PQ:假质量性状 *:标注性状为UPOV用于统一品种描述所需要的重要性状,除非受环境条件限制性状的表达状态无法测试,所有UPOV成员都应使用这些性状。 (a) (e):标注内容在附录B的B.2中进行了详细解释。 (+):标注内容在附录B的B.3中进行了详细解释。 _:本文件中下划线是特别提示测试性状的适用范围。繁
13、殖材料的要求繁殖材料以种子形式提供。递交的种子数量至少3 kg。如果是杂交种,必要时还需提供亲本种子各1 kg。提交的繁殖材料应外观健康,活力高,无病虫侵害。繁殖材料的具体质量要求如下:净度98%,发芽率85%,含水量13%。递交的繁殖材料一般不进行任何影响品种性状正常表达的处理(如种子包衣处理)。如果已处理,应提供详细的处理说明。提交的繁殖材料应符合中国植物检疫的有关规定。 测试方法测试周期测试周期至少为两个独立的生长周期。测试地点测试通常在一个地点进行。如果某些性状在该地点不能充分表达,可在其他符合条件的地点进行。田间试验试验设计申请品种和近似品种相邻种植。以条播或点播方式种植,每小区不少
14、于1000株,小区设4行6行,株距3 cm5cm,行距25 cm30cm。共设2个重复。田间管理按当地大田生产管理方式进行,各小区田间管理应严格一致。 性状观测 观测时期性状观测应按照表A.1和表A.2列出的生育阶段进行。生育阶段描述见表B.1。 观测方法性状观测应按照表A.1和表A.2规定的观测方法(VG、VS、MG、MS)进行。部分性状观测方法见附录B的B.2和B.3。 观测数量除非另有说明,个体观测性状取样数量不少于20株,在观测植株的器官或部位时,每个植株取样数量应为1个。群体观测性状应观测整个小区或规定大小的群体。 附加测试必要时,可选用表A.2中的性状或本指南未列出的性状进行附加测
15、试。 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结果的判定总体原则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判定按照GB/T 19557.1确定的原则进行。特异性的判定申请品种应明显区别于所有已知品种。在测试中,当申请品种至少在一个性状上与近似品种具有明显且可重现的差异时,即可判定申请品种具备特异性。一致性的判定对于常规品种,一致性判定时,采用0.1的群体标准和至少95%的接受概率。当样本大小为2000株时最多允许有5个异型株。对于杂交品种,一致性判定时,品种的变异程度不能显著超过同类型品种。 稳定性的判定如果一个品种具备一致性,则可认为该品种具备稳定性。一般不对稳定性进行测试。必要时,可以种植该品种的下一代种子,与以前提供的繁殖
16、材料相比,若性状表达无明显变化,则可判定该品种具备稳定性。杂交种的稳定性判定,除直接对杂交种本身进行测试外,还可以通过对其亲本系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鉴定的方法进行判定。性状表根据测试需要,将性状分为基本性状、选测性状,基本性状是测试中必须观测的性状。附录A表A.1列出了小麦基本性状,附录A表A.2列出了小麦选择测试性状。 概述性状表列出了性状名称、表达类型、表达状态及相应的代码和标准品种、观测时期和方法等内容。 表达类型根据性状表达方式,将性状分为质量性状、假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三种类型。 表达状态和相应代码 每个性状划分成一系列表达状态,以便于定义性状和规范描述;每个表达状态赋予一个相应的数字代码
17、,以便于数据记录和进行品种性状描述。 对于质量性状和假质量性状,所有的表达状态都应当在测试指南中列出;对于数量性状,为了缩小性状表的长度,偶数代码的表达状态可以不列出,偶数代码的表达状态可描述为前一个表达状态到后一个表达状态的形式。 标准品种性状表中列出了部分性状有关表达状态可参考的标准品种,以助于确定相关性状的表达状态和校正环境因素引起的差异。分组性状 文件中,品种分组性状如下:a)*抽穗期(表A.1中性状5);b)*植株:高度(表A.1中性状14);c)*芒:类型(表A.1中性状21); d)*护颖:颜色(表A.1中性状26); e)*籽粒:颜色(表A.1中性状32)。技术问卷 申请者应按
18、附录C格式填写普通小麦品种技术问卷。(规范性附录)普通小麦性状表普通小麦基本性状见表A.1。普通小麦基本性状表序号性状观测时期和方法表达状态标准品种代码1芽鞘:花青甙显色强度QN10VG无早穗171弱2强繁732* 植株:生长习性QN(+)20VG直立1半直立济南13号3匍匐53叶片:绿色程度QN30VG浅召麦2号3中北京8号5深74叶耳:花青甙显色强度QN(a)4050VG无早穗171弱济麦20号2强科麦2号35*抽穗期QN50VG极早1早早穗173中鲁麦145晚济麦227极晚云麦2996*冬春性PQ50VG春性中国春1偏春性2半冬性济南13号3偏冬性4冬性北京8号57*旗叶:叶鞘蜡质QN(
19、a)4050VG无或极弱1弱济南16号3中济南20号5强7极强云麦299表A.1(续)序号性状观测时期和方法表达状态标准品种代码8穗:蜡质QN(a)6070VG无或极弱1弱济南16号3中济麦20号5强7极强云麦2999*茎:蜡质QN(a)6070VG无或极弱1弱济南16号3中济麦20号5强鲁原5027极强云麦29910旗叶:长度QN(a)(+)80MS短三月黄3中渝麦4号5长科麦2号711旗叶:宽度QN(a)(+)80MS窄三月黄3中京4115宽科麦2号712旗叶:叶片姿态QN80VG直立烟农15号1平展济南13号3下披513穗:抽出度PQ(a)(+)80VG极短川育6号1短豫麦4号3中科麦2
20、号5长7极长攀枝花5号914*植株:高度QN(a)(+)80MS极矮矮变1号1矮科麦2号3中鲁麦14号5高济南13号7极高915穗:长度QN(a)(+)8090MS极短蚰子麦1短3中松花江7号5长科麦2号7极长攀枝花4号9表A.1(续)序号性状观测时期和方法表达状态标准品种代码16穗:小穗数QN(a)8090MS少3中科麦2号5多攀枝花4号717穗:不育小穗数QN(a)8090MS无或极少鲁原5021少鲁麦14号3中5多科麦2号718穗:粒数QN(a)8090MS极少1少科麦2号3中济麦22号5多黑芒麦7极多攀枝花4号919*穗:小穗着生密度QN(a)8090VG稀济南13号3中济麦22号5密
21、豫麦4号720*穗:形状PQ(a)(+)90VG纺锤形济南17号1圆锥形科麦2号2椭圆形丽恢4号3长方形济麦22号4棍棒形临麦4号5分枝形小佛手621*芒:类型PQ(+)90VG无芒丽恢4号1直芒科麦2号2曲芒张飞胡322仅用于有芒品种:芒:颜色QL(+)90VG秆黄色科麦2号1红色小红芒2黑色黑芒麦、G3864323*仅用于有芒品种:芒:长度QN(a)(+)90VG极短济南13号1短济麦22号3中鲁麦14号5长毛阿夫7极长阿春一号924茎杆:颜色QL(a)90VG秆黄色济南13号1紫色松花江7号2表A.1(续)序号性状观测时期和方法表达状态标准品种代码25*茎:髓厚度QN(a)(+)95VG
22、薄烟农183中临9760245厚济麦20号7 26*护颖:颜色PQ(a)95VG秆黄色早穗171红色小红芒2黑色G3864327护颖:茸毛QN(a)95VG少3中鲁原5025多毛阿夫728护颖:形状PQ(b)(+)95VG长圆形丽恢4号1卵圆形毛阿夫2椭圆形云麦293近圆形张飞胡429护颖:肩形状QN(b)(+)95VG斜肩鸭舌子1方肩踡芒麦2丘肩川育6号330护颖:喙长度QN(b)(+)95VG极短丽恢4号1短张飞胡3中毛阿夫5长繁77极长阿春1号931籽粒:形状PQ(c)(+)100VG长圆形河东乌麦5261卵圆形石特142椭圆形蚰子麦3近圆形张飞胡432*籽粒:颜色PQ(c)100VG白
23、色早穗171红色大红麦2紫色黑763蓝色4青黑色河东乌麦5265其他6表A.1(续)序号性状观测时期和方法表达状态标准品种代码33籽粒:大小QN(c) 100VG小小佛手3中济南13号5大品东914139-40734籽粒:质地QN(c) 100VG粉质苏麦3号1半角质济南13号3角质济南17号535籽粒:苯酚反应强度QN(c)(+)100VG弱济麦20号3中冀麦26号5强金丰3号736籽粒:容重(g)QN100MG极低1低3中5高7极高9普通小麦选测性状见表A.2。表A.2普通小麦选测性状表序号性状观测时期与方法表达状态标 准 品 种代 码37植株:抗条锈病QN(+)80VG免疫1近免疫2高抗
24、3中抗4慢锈5中感6高感738植株:抗叶锈病QN(+)80VG免疫1近免疫2高抗3中抗4慢锈5中感6高感739植株:抗白粉病QN(+)80VG免疫 1近免疫2高抗3中抗4中感5高感640植株:抗赤霉病QN(+)80VG免疫1抗病2中抗3中感4感病541籽粒:谷蛋白亚基 Glu-A1 QL(+)00VG亚基11亚基2*2无342籽粒:谷蛋白亚基 Glu-B1 QL(+)00VG亚基6+81亚基7+82亚基7+93亚基74亚基13+165亚基14+156亚基17+187亚基208其它9表A.2(续)序号性状观测时期与方法表达状态标 准 品 种代 码43籽粒:谷蛋白亚Glu-D1 QL(+)00VG
25、亚基2+121亚基3+122亚基4+123亚基5+104其它5(资料性附录)普通小麦性状表的解释普通小麦生育阶段见表B.1。B.1普通小麦生育阶段表代码描 述解释00干种子/10幼苗期种子吸水膨胀至第三叶片展开。20分蘖期第一个分蘖出现至拔节。30拔节期主茎第一茎节伸长达1.5 cm左右。40挑旗期50%的旗叶从叶鞘抽出达1/2以上。50抽穗期50%以上的穗抽出达总长度的1/2以上。60开花期50%以上的穗子开花。70颖果形成期子房开始膨大至籽粒达最大长度的3/4,约为10至13天。80乳熟期籽粒中干物质急剧增加至干重积累转慢,籽粒变成黄绿色,约为10至15天。90蜡 熟 期籽粒由黄绿色变成黄
26、色,约为5天左右。95完 熟 期籽粒由蜡状变硬,约为2至3天。100种子休眠期50%的种子休眠结束。涉及多个性状的观测说明a)应观测主茎穗。b)应观测主茎穗中部相同位置的护颖。c)应观测主茎穗中部4-6对小穗的基部第1、2个籽粒。单个性状的观测说明级和图中代码见表A.1。性状2.植株:生长习性,见图B.1。1 3 5直立 半直立 匍匐 图B.1 植株:生长习性性状10.旗叶:长度 测量旗叶叶片长度。性状11.旗叶:宽度测量旗叶叶片最宽处。性状12.旗叶:叶片姿态,见图B.2。 1 3 5直立 平展 下披 图B.2 旗叶:叶片姿态性状13.穗:抽出度1 无露出茎;3 露出茎长度等于叶鞘长度的1/
27、3;5露出茎长度等于叶鞘长度1/2;7露出茎长度等于叶鞘长度;9 露出茎长度大于叶鞘长度。性状14.植株:高度测量基部第一茎节到穗顶(不包括芒)的高度,每小区测2个重复。性状15.穗:长度测量主茎穗最基部小穗(含不育小穗)至穗顶(不包括芒)长度。性状20.穗:形状,见图B.3。1 2 3 4 5 6纺锤形 圆锥形 椭圆形 长方形 棍棒形 分枝形图B.3 穗:形状性状21.芒:类型,见图B.4。 1 2 3 无芒 直芒 曲芒 图B.4 芒:类型性状25.茎:髓厚度,见图B.5。目测主茎穗穗下茎(1/2处)横切面茎髓的厚度。 3 5 7 薄 中 厚图B.5 茎:髓厚度性状28.护颖:形状,见图B.
28、6。1 2 3 4 长圆形 卵圆形 椭圆形 近圆形 图B.6 护颖:形状性状29.护颖:肩形状,见图B.7。 1 2 3斜肩 方肩 丘肩 图B.7 护颖:肩形状 性状31.籽粒:形状,见图B.8。 1 2 3 4 长圆形 卵圆形 椭圆形 近圆形图B.8 籽粒:形状 性状35.籽粒:苯酚反应强度按GB/T3543操作。性状36.籽粒:容重 按GB/T5498操作。性状37.植株:抗条锈病按NY/T1443.1-2007 小麦抗条锈病评价技术规范操作。性状38.植株:抗叶锈病按NY/T1443.2-2007 小麦抗叶锈病评价技术规范操作。性状39.植株:抗白粉病按小麦抗白粉病评价技术规范操作。性状40.植株:抗赤霉病 按NY/T1443.4-2007 小麦抗赤霉病评价技术规范操作。性状41.籽粒:谷蛋白亚基 Glu-A1、性状42. 籽粒:谷蛋白亚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生实践课件
- 小学生学语言课件
- 小学生学唐诗课件
- 高三英语教学方案
- 餐饮领班个人月工作方案
- 小学生堆肥探究课件
- 全国课一等奖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公开课课件
- 水循环说课课件物理
- 17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学生版
- 氧疗的管理课件
- 边坡太陡申请变更坡比的说明
- 2024年餐饮部半年度工作总结
- 检修工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4篇)
- 新零售无人便利店开发与运营支持方案
- 工地司机安全培训
- 2025年设备监理师考试题库及答案(新版)
- 高教版2023年中职教科书《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全册
- 居里夫人读书分享
- 建筑工程机械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 停车场数据分析与优化方案
- 航空航天标准化厂房设计与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