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十一五”临港重化工业发展规划报告_第1页
福建省“十一五”临港重化工业发展规划报告_第2页
福建省“十一五”临港重化工业发展规划报告_第3页
福建省“十一五”临港重化工业发展规划报告_第4页
福建省“十一五”临港重化工业发展规划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 38/38省“十一五”临港重化工业发展规划 日期: HYPERLINK :/ 言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振兴重大装备、汽车、造船等装备制造业,优化发展能源工业,调整冶金、石化等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十一五”与未来10-15年的临港工业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编制和实施省“十一五”临港重化工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项规划,对于牢牢把握中央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和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期,充分发挥沿海大型深水港口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推进临港工业的合理布局和有序建设,加快建成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

2、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规划立足实际,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依据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省大型深水港开发与保护方案与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确定全省临港重化工业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空间布局,规划一批带动临港工业发展的重大项目。 规划的区域围是在具备建设20万吨与以上大型深水港口岸线条件的三都澳、罗源湾、兴化湾、湄洲湾、湾和东山湾等六个重点港湾与周边区域,依托工业园区或经济开发区布局发展重化产业。规划的产业围,主要是需要政府着力引导推进、通过港口大运量进出原材料和产品、依托港口生产、外向度高的临港型重化工业,重点突出培育

3、发展石化、汽车、船舶、装备机械、浆纸与木材加工、冶金、能源等七大临港重化工业。为使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本规划筛选了“十一五”期间拟重点推进实施的48个临港重化工业重大项目。 本规划是省“十一五”重点专项规划之一,主要阐述规划期政府推进临港重化工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发展方向和重点,明确临港重化工业的空间布局,是今后指导全省临港重化工业发展、安排临港重化工业相关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规划基期为2005年,规划期为20062010年,并展望到2020年。 第一章 临港重化工业发展现状、条件与机遇 一、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 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沿海港口和港口工业集中区的开发和建设,始终把发展临港

4、工业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之一,积极引导临港重化工业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国外投资者看好港口资源优势,纷纷在我省沿海投资建设石化、钢铁、汽车等重化工业项目,一大批关联企业不断向沿海临港工业园区集聚,建成了以湄洲湾和海沧为中心的临港石化产业、以和为中心的汽车和零配件产业,以为重点的冶金产业,以为重点的木材加工,以、为重点的修造船工业和以龙海、招商局港区为重点的机械产业,以与沿海地区的能源、原材料加工等一批临港工业,初步形成了投资规模大、关联度强、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高、带动作用强、产业集聚明显的临港重化工业雏型。 虽然全省临港重化工业初具规模,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

5、与周边省(市)相比,深水港口资源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港口经济腹地较小,临港重化工业发展所依托的集、疏、运体系尚未健全;二是现有的临港工业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主导产业不够突出,产业集聚程度较低,布局较分散,尚未形成在全国有影响的重化工业基地;三是缺乏规划引导,一些港湾由于跨行政区划而难以统筹规划与建设,部分临港区域土地和岸线资源缺乏科学合理利用,影响了临港重化工业重大骨干项目的落地实施。 专栏一:临港重化工业基本概念 临港工业是指依托沿海港口资源、海上贸易和近代工业基础,在港口区域建立并利用港口和区域资源优势而发展起来的工业。它具有与现代港口生产紧密关联,大运载量、大耗水量、大进大出、技术密

6、集性高、经济外向度高等经济特征。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依靠港口条件并服务于航运业的工业,如造船、修船、港工机械等工业;另一种是原材料和产品大量依靠船舶运输的工业,如冶金、石油、汽车工业等。它们都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原材料、产成品运输量大的产业,有利于运输环节、节省货物贮存费用;二是对环境容量需求大的产业,可得到较大的发展空间;三是外向型产业,可充分利用港口的作用,加快产品的流通。 由于临港工业依托港口资源,能够最有效地利用海外资源和海外市场,又可将港口纳入工业生产的组成部分,使物流过程衔接更加紧密,最大限度地节约生产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和港口城市的繁荣,加速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

7、进程,使临港工业在工业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重化工业的主要形式和成功之路。 二、发展条件 (一)独特的区位优势 地处东南沿海,毗邻港澳,与隔海相望,位于经济发展较快的亚太经济圈中部,在800公里运输半径集合了长三角、珠三角和三大市场,集聚了中国70%左右的经济总量。一方面,距最近,两地经济布局呈东西呼应格局,已成为石化、机电等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的良好场所。另一方面,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的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将进一步融合,使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更大的作为空间。 (二)丰富的港口资源 海岸线曲折漫长、优良港

8、湾众多,港口资源丰富。截至2005年底全省共有生产性泊位509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66个,年通过能力达1.22亿吨。三都澳、罗源湾、兴化湾、湄洲湾、湾、东山湾等6大港湾拥有23处可建20-50万吨级泊位的深水岸线,总长度达47公里,是我国深水岸线最富集的省份。同时,港口开发成本较低,临港工业发展所需的陆域条件也较好,有利于承接国外重化工业的产业转移,充分发挥深水港资源优势,加快石油、煤炭、矿石储运等战略性、资源型产业的发展。 专栏二:大型深水港址岸线资源 20万吨级以上大型深水港口岸线是全国性的稀缺资源,对于国家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战略性影响。是海洋大省,全省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比陆域

9、面积大12.4%;人均浅海滩涂面积是全国人均面积的21倍;全省大陆海岸线长达3324公里,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并拥有岛屿海岸线2120公里,有大小港湾125处,其中可开发建设20 万吨级以上大型深水港的岸线,共 23处,岸线总长 47 公里,可建设 20 万吨级以上深水港口泊位 80个(其中 20 万吨级 45 个,30 万吨级 18 个,50 万吨级 17 个)。 (1)规划建设 50 万吨级超大型深水泊位的岸线 3 处,即: 三都澳2处:东冲口、猴仔山;兴化湾1处:草屿岛 (2)规划建设 20-30 万吨级大型深水泊位的岸线 20 处,其中: 三都澳 7 处:城澳、关厝埕、长腰岛、赤壁、五

10、头羊、漳湾和白马门 罗源湾 4 处:将军帽东侧、濂澳、古鼎屿西侧和东侧 兴化湾 3 处:江阴港区东部、牛头尾、万安 湄洲湾 4 处:罗屿岛、黄干岛、东周半岛东北侧和西北侧 湾 1 处:塔角 东山湾1处:古雷头西侧(三)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 全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十五”期间进出省高速公路、铁路和电力建设成效显著,极拓展了发展空间和经济腹地,为临港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铁路方面,将按照构筑快速通道,完善区域路网,配套港口支线的总体思路,加快构建省“二纵三横”铁路环网和、两个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逐步实现全省主要港区、重要工业基地连通铁路,形成连接长三角、珠三角的沿海快速铁路

11、通道和连接中西部与中北部地区的快速铁路通道。公路方面,由5条国道和“八纵九横”省级干线组成的普通公路干线网已基本形成,打通国家高速公路海线段和福银线段,九个设区市所在地连通高速公路。在“十一五”将继续推进“三纵八横”高速公路主骨架建设,配套建设高速公路支线和连接线,充分发挥高速公路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和国道、省道的建设改造。电力电网方面,到2005年底全省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760万千瓦,220千伏电网在全省九个市形成环形网架,500千伏超高压电网线路总长达1730公里。到2010年,全省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 三、发展机遇 “十一五”时期,我国进入了以消费结构升级、工

12、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化步伐加速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具备持续增长潜力和巨大的市场空间,为临港重化工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在继续扩大开放的形势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我省发挥比较优势,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参与国际产业结构分工,加入全球生产体系提供了条件与战略机遇。以市场与资源为导向的重化工业“东移”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的重化工业正在逐步向具有港口优势、运输便捷、水利资源丰富、销售顺畅的沿海地区转移,为临港重化工业提供了发展条件与空间。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将进一步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跨地区的经济合作,强化了与长三角、珠三角以与地区的产业对接、市场

13、对接、基础设施对接,为临港工业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发展平台。全省经济发展已进入以重化工业为特征的工业化中期阶段,为临港工业发展奠定了较好的经济基础。中央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拓宽了临港工业发展的政策空间和作为空间。 专栏三:国际临港重化工业发展特点与趋势以重化工业为代表的临港工业区(带)是20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兴起的发达国家非常重要的工业布局特征之一。在北美,化工业三分之二集中在墨西哥湾的休斯敦地区;在欧洲,从荷兰鹿特丹到比利时安特卫普的狭长地带,形成产值几千亿美元的临港工业聚集区;在日本的 “三湾一海”(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海),形成了巨大的临港型工业带,集聚了日本

14、钢铁总产量的96%和100%的石化工业,尤其是在从东京到横滨,宽不足6公里,长60多公里的 “京滨”工业带,就积聚了日本全国工业产值的40。 港口和临港工业的有机结合,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大物流、大生产要求的最有效的生产方式,是世界化大生产的最有效的结合,已成为全球经济高增长区域的普遍特性和各国营造良好国际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与其战略选择。其特点与发展趋势:一是经济全球化推动临港工业快速发展;二是临港工业成为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潮流;三是世界临港工业的高度聚集,是未来世界经济贸易增长的基石,是世界沿海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主题;四是临港工业的高新技术化整合升级势头强劲;五是临港工业项目日趋巨型化

15、;六是临港工业与资源保护协调发展的特征日趋明显,保护港湾周边海域生态环境,实现临港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各国普遍重视。专栏四:我国临港重化工业发展态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繁荣,与临港工业密不可分,已成为中国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载体。在27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沿海城市利用港口优势发展临港工业,获得了比地更大的发展空间,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三大经济增长极,其中临港工业对各个经济增长极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南方,随着汽车、石化、船舶、装备工业等重化工业的异军突起,正在沿一线形成以临港工业为主的沿海石化产业带;在东部,长三角工业的重点已从电子、

16、食品、纺织等转向重化工业建设,从到的长江沿岸,8个大型的临港化工区正交相辉映,湾也在向石化、钢铁、能源、造纸等先进制造业大步迈进;在北方,环渤海湾地区依托老工业基地的优势,、等地的临港工业也呈现了快速发展。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临港工业不但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安家落户、扎地生根,而且承接的项目也呈现规模大、质量高的趋势,如大亚湾、漕泾、开发区、临港工业区、滨海新区等,陆续落地了一批技术先进、带动力强、对国民经济将产生重要影响的重化大项目。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和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

17、,紧紧抓住国家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和我国大型重化工业布局向沿海沿江地区调整的历史机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发展重化工业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合理开发利用沿海港口岸线,重点培育发展石化、汽车、船舶、装备机械、冶金、浆纸与木材加工、能源等临港重化工业,延伸产业链,带动并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壮大工业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区域竞争力。以工业园区为载体,通过实施项目带动、优化空间布局,构建产业集聚明显、产业重点突出、分工布局合理、产业竞争力强的临港重化工业基地,促进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形成。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资源合理利用、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保

18、护生态环境,推进节水、节地、节能、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临港重化工业。高度重视深水岸线资源的规划引导、有序开发,避免一哄而上、低水平重复建设,逐步形成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临港工业发展格局。 (二)坚持“三位一体”、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港口原辅材料和产品集散功能,依托中心城市吸纳人才、信息、资金等生产要素,形成工业园区、港口、中心城市三位一体的格局,实现区域功能互补,推动沿海临港重化工业、先进制造业、港口物流业和中心城市的联动发展。 (三)坚持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的原则。根据沿海各港湾的自然条件、区位特点、功能定位和产业基础,突

19、出比较优势、产业特色,强化专业化协作,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层次,形成产业分工明晰、竞争优势明显、发展布局合理的临港工业格局。 (四)坚持以沿海工业园区为载体、促进产业集聚的原则。加强临港工业园区、开发区的规划引导,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临港大型重化工业骨干项目与产业链的招商引资力度,主动承接国外产业转移,增强产业配套能力,促进临港工业向园区集聚。 三、发展目标 充分发挥大型深水港口的作用,依托、等中心城市,加快发展湾、湄洲湾的石化、装备机械、汽车、船舶修造、浆纸与木材加工等临港工业;依托等中心城市,积极推进罗源湾、兴化湾的汽车、能源、冶金、产业机械等临港工业发展;依托、等中心城

20、市,择机发展三都澳、东山湾的冶金、石化等临港工业。形成港口物流、临港工业和港口中心城市相互促进、联动发展格局,逐步把我省沿海地区建成主导产业优势明显,港口区、产业区、城市群有机结合、布局合理的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核心区域。 到2010年,基本形成以湄洲湾、湾为重点的石化产业基地,以湾、兴化湾为重点的汽车制造基地,以湾、湄洲湾、三都澳、罗源湾为重点的船舶修造基地,以与依托大型深水港口的沿海能源产业基地,临港工业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5%以上。 到2020年,湄洲湾、湾石化产业基地更加完善,湾、湄洲湾、三都澳、罗源湾船舶修造基地形成规模。基本形成以湾、兴化湾为重点的装备机械产业基地;以

21、三都澳、罗源湾、湾为重点的冶金产业基地;以湄洲湾、东山湾为核心区域的沿海大型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基地。三都澳、东山湾的石化产业基地进入实施阶段。全省临港工业布局更加合理,产业集聚程度更高,临港工业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基本建成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 专栏五:海峡西岸港口群与疏港通道 我省“十一五”规划提出,加快建设国际航运枢纽港和、湄洲湾(南、北岸)主枢纽港,积极发展港、古雷港。重点建设大型集装箱、油气化工、煤炭矿石、工业港区四大港口运输系统,提高为发展大型临港产业集聚区服务的功能,规划到2010年基本形成、两个亿吨大港,全省港口吞吐量达3亿吨以上。 国际航运枢纽港。重点建设

22、东渡、海沧、嵩屿、石码、招银港区规划化、大型化、专业化集装箱作业区,后石港区大型能源、化工深水泊位,以厦(门)成(都)、厦(门)沙(县)两条高速公路、赣龙厦和鹰厦两条铁路带动港开拓纵深腹地。 主枢纽港。重点开发外海深水港区。江阴港区以西部作业区大型集装箱码头、东部作业区冶金深水泊位为主;罗源湾港区以可门作业区、将军帽作业区大型能源、矿石深水泊位为主,积极参与全国大型干散货物流的港口中转储备布局,以福银和京台两条高速公路、向莆和鹰厦两条铁路带动港开拓纵深腹地。 湄洲湾(南、北岸)主枢纽港。北岸依托LNG项目、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和加工区等项目,带动秀屿港区开发和东吴港的起步;南岸依托石化基地、

23、泰山石化物流,建设大型石油化工泊位和液体散货货物物流中转储备基地。以泉(州)南(宁)、湄(洲岛)永(春)两条高速公路、向莆和漳泉肖两条铁路带动湄洲湾港开拓纵深腹地。 港。以吸引大型临港工业布局建设带动港口开发,重点依托三都澳大型深水港资源,近期起步开发建设三都澳城澳和溪南港区,配套建设疏港路网,推动宁(德)上(饶)高速公路和宁(德)衢(州)铁路规划与建设,建设成为区域性重要港口。 古雷港。配合古雷半岛临港工业发展,加快开发建设古雷港大型深水泊位,配套建设疏港公路、铁路,规划建设古雷港区至武平高速公路,建设成为区域性重要港口。第三章临港重化工业发展方向与重点全省临港重化工业发展方向与重点是,有效

24、开发与利用大型深水港口资源,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中心城市为依托,重点建设石化、汽车、船舶、装备和产业机械、冶金、浆纸与木材加工、能源为主的临港工业,加快发展重化工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成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 一、临港石化工业 (一)发展方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石化产品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推动了石化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作为国家炼油乙烯基地之一,要抓住国家实施炼油乙烯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机遇,利用沿海大型深水港口优势,按照专业化、系列化、大型化、集聚化和规模经济的要求,以“炼化一体化”等上游项目为龙头,加快推进苯、碳四、碳五馏分利用、重油加工、石脑油加工等项目建设,拓展中游项目平台,重点发

25、展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与其深加工、精细化工、化学建材等主导产品,通过以上游带动中下游,以中下游促进上游的双向推进,延伸产业链,争取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东南沿海石化基地。 (二)发展重点。加快“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步伐,推进炼化二期扩建,择机启动中化高酸油炼制与炼化一体化项目,加大重油裂解项目的前期工作力度。抓好成品油、聚烯烃、芳烃、有机化工等石化中上游原料项目并延伸下游产品;推进芳烃系列有机化工产业链并向精细化工延伸。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大型石化项目,特别是跨国化工企业,发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快发展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与其后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集中度和产

26、业配套能力。 二、临港汽车工业 (一)发展方向。全省汽车工业迅速发展,目前大、中、轻型客车在全国已处领先水平,轿车、商用车和专用车初具规模。临港汽车工业要抓住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汽车需求扩大和升级的机遇,根据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利用沿海大型深水港口和出口加工区的优势,提升闽台合作规模和层次,加速与国外汽车集团的战略联合,积极引进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汽车生产企业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培育一批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实现规模生产并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形成若干驰名的汽车和零部件产品品牌,在壮大规模的同时不断提升

27、汽车制造技术和市场竞争力。 (二)发展重点。以东南()汽车公司、金龙旅行车和金龙联合汽车公司三大汽车重点企业为龙头,积极引进国外大型汽车集团,重点发展轿车、中高档乘用车、轻型客车、大中型客车、载重车、特种专用车,适时开发汽车发动机、底盘、变速器、转向器以与汽车电子产品等重要零部件。 三、临港船舶工业 (一)发展方向。随着国际船舶市场的持续兴旺和世界造船中心的东移,为我国造船工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目前,我国大型船厂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的、和环渤海湾的、等地,南方沿海地区尚无大型修造船企业。要充分利用沿海深水岸线和对台区位优势,按照大型化、集聚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要求,合理布局,引进国外大型

28、造船企业,建设大型船舶修造基地;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建设中小船舶修造项目,带动船舶配套产业发展,完善船舶工业配套体系,推进船舶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建成东南沿海重要的修造船和游艇制造基地。 (二)发展重点。以省船舶集团公司为龙头,引进国外先进造船设计软件,提高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建立与国际船舶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集装箱货船、中小型成品油船与金枪渔船系列船型,开发建造大吨位散装船、汽车滚装船和中高档游艇,实现船舶品种多样化。以1030万吨级修造船项目建设为重点,提升全省建造和修理改装超大型油轮、大型散货船、集装箱船、滚装船、大马力海洋工程多用途工作船、中型成品油船以与海洋石油生产设施

29、的能力,积极发展船舶分段、舱口盖制造以与船舶机电设备制造等配套项目,延伸船舶工业产业链。 四、临港装备机械工业 (一)发展方向。全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较快,尤其是工程机械、港口机械和机电设备的部分产品已居全国领先水平,静压传动叉车和港口机械制造技术居世界最先进水平。要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加快工程机械、港口机械、产业机械和电机设备等装备机械产品的研发与创新,提高信息技术、光机一体化、新材料与环保技术等运用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提升产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断开拓国外市场,建成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机械制造中心。 (二)发展重点。以厦工集团的装载机械和以林德-叉车公司的叉车机械为龙头产品,

30、大力推进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叉车、路面机械等主导产品和配套产品的发展;以诺尔港机和中集为龙头,加快发展轮胎式、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和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等港口机械与配套产品。同时,充分利用国外与机械产业向大陆转移的机遇,积极吸引境外金属模具、中高档数控机床、塑料机械、纺织机械、制鞋机械以与输变电设备、电机、发电设备等领域的龙头企业到沿海地区投资办厂,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沿海地区建立机械工业园区。 五、临港冶金工业 (一)发展方向。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对钢铁、铜等冶金产品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冶金工业具有较大发展空间。根据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我国钢铁工业布局将逐步向有利于利用国外资源和市场容量

31、大的沿海地区转移。要充分发挥地处东南沿海、深水良港多、交通便捷,建设大型冶金企业条件优越的优势,积极利用省外和国外矿产资源,合理开发省矿产资源,加快发展冶金高端产品。主动承接国外大型钢铁、铜、铝等企业转移,调整优化冶金工业结构,积极推动省骨干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与与国外大公司的合作,着力发展高附加值的优质钢铁产品。依托港口优势,利用国外矿产资源,合理布局发展铜加工业,提高铜冶炼技术水平,推进铝、钨等有色金属行业向精深加工发展,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做大做强临港冶金工业。 (二)发展重点。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沿海布局建设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争取国家尽快核准福欣特殊钢项目;推进鞍钢重组三钢,加快冷轧板项

32、目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加快推进罗源镍合金、中铝瑞闽铝板带、福安矽钢片、凯西冷轧薄板等项目建设,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冷轧薄板、镀锌板、涂镀层板、宽厚板、冷轧不锈钢薄板、冷轧硅钢片等进口替代优质产品和系列深加工项目,增强板管等高附加值短缺钢材的生产能力。钨工业以钨业股份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硬质合金、贮氢合金粉等贮能材料与钼丝等钼产品,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铜工业重点发展高精度铜板带材、电子工业用铜材、厚度18微米以下与宽度1.2米以上的电解铜箔、变压器用铜带、螺纹铜管、铜水管等深加工项目。 六、临港浆纸与木材加工业 (一)发展方向。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纸品消费国,而浆纸的自给率不足70%,每年需从国外

33、进口大量浆纸与纸制品。根据国家关于加快我国造纸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与2010年专项规划,充分发挥林地、气候、港口优势,大力发展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建设原材料基地,部分进口国外木材。与境外有实力的浆纸制造企业合作,在具备条件的港口周边区域积极发展制浆造纸与木材加工业,逐步建成我国南方制浆造纸基地、进口木材集散地与深加工基地。 (二)发展重点。利用沿海速生丰产林基地、进口木片和废纸,加快推进沿海大型制浆造纸项目建设,重点发展硫酸盐漂白木浆、中高档文化用品纸、高档胶印新闻纸、白纸板和生活用纸,从生产规模、产品结构、技术设备等方面提升我省造纸工业水平。充分发挥国家级进口木

34、材检疫除害处理区的优势,积极发展木材加工业。 七、临港能源工业 (一)发展方向。是能源比较缺乏的省份。在合理开发利用煤炭、水电等能源的基础上,要按照优化结构和多种能源互相补充的要求,充分利用海运优势,大力引进煤炭、石油、液化天然汽等国外能源资源,优化发展煤电,建设燃气电厂,加快发展核能,积极开发风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构建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成我国沿海重要的能源基地。 (二)发展重点。依托大型深水港口,发展港口型能源工业,在推进江阴电厂一期、后石7号机组建设的同时,积极推动华能三期、罗源火电一期、南埔电厂二期、石狮鸿山热电厂、可门电厂二期、电厂二期等临港电力项目前期工作

35、,争取国家支持建设。加快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项目和冷能综合利用项目的建设步伐,争取按计划建成、的燃气电厂一期项目。积极推进、福清核电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充分利用丰富的风能资源,重点开发平潭、福清、长乐、漳浦、东山等条件较好的陆地大型风电场,开展近海风能资源评价、开发、规划和试点、示工作。积极开发海洋可再生能源。 第四章 临港重化工业空间布局 充分发挥地处东南沿海,连接长三角、珠三角的独特区位和港口优势,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根据三都澳、罗源湾、兴化湾、湄洲湾、湾和东山湾的港口功能定位,科学布局临港工业,合理有序开发岸线,优化配置港口,突出产业发展特色与重点,推进临港工业

36、集聚,避免各港湾产业“趋同化”,逐步形成特色明显、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产业聚集,港口区、工业区和城市群互动的 “一区六基地”临港重化工业空间架构。 “一区”:以温福、福厦、厦漳铁路和高速公路以与104、324国道等主要交通走廊为轴线,以沿海三都澳、罗源湾、兴化湾、湄洲湾、湾和东山湾等六大港湾为重点区域,重点发展石化、汽车、船舶、装备机械、冶金、浆纸与木材加工、能源等七大临港重化工业,构建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核心区域。 “六大基地”:着力培育发展三都澳、罗源湾、兴化湾、湄洲湾、湾和东山湾等六大临港工业基地,建成布局合理、特色明显、重点突出、分工协作,北接长三角、南联珠三角,对全省产业发展有较

37、强辐射带动作用的临港重化工业基地。 一、湾临港工业基地 目前,湾已集聚了翔鹭石化、翔鹭化纤、腾龙树脂、正新橡胶、厦船重工、金龙汽车、嵩屿电厂、后石电厂、诺尔港机、中集、凯西钢铁等一批临港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环湾以石化、工程机械、船舶、汽车、能源工业为重点的临港工业发展格局。 湾北起岛的白石炮台,南至龙海的塔角,包括九龙江口(港)和外港,海岸线长109.55公里,湾港口主要分布在西海域和九龙江口南北两岸,东渡港区、海沧港区、招银港区已初具规模,形成了集装箱、煤炭、成品油、粮食等一批专业化码头,最大码头泊位达10万吨级,20万吨级大型深水岸线位于湾口西南岸龙海的塔角。环湾现有海沧台商投资区、出口加

38、工区、龙海经济开发区和招商局经济开发区等,规划总面积约160平方公里。湾系水资源较缺乏地区,主要以九龙江引水工程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大气环境质量优良,但海域水质污染较严重,应加强对工业污染的治理。 湾临港工业基地主要依托港的海沧、招银港区岸线资源和临港工业区(包括台商投资区、出口加工区、工业集中区等),充分发挥对台区位和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的优势,在翔鹭、腾龙、厦工、金龙、诺尔、中集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基础上,以石化、汽车、机械、船舶和能源等工业为重点,发展形成规模总量较大、技术领先、带动作用强的临港工业集聚区,使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功能齐全、服务优良、环境优美的先进制造业中心。重点布局如下:

39、(一)湾海沧石化工业。依托海沧港区,在翔鹭石化120万吨/年PTA、翔鹭化纤32万吨/年纺纤PET、腾龙特种树脂32万吨/年瓶级PET基础上,以芳烃产业链与石化深加工等高附加值产品为重点发展芳烃系列产品与塑料制品,形成“芳烃聚酯涤纶和非纤制品加工”产业链。在海沧台商投资区重点布局建设年产80万吨/年对二甲苯(PX)项目和150万吨/年PTA二期工程,以与PX副产品深加工项目,推进产业链的延伸和扩展,加快产业集聚,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重点石化产业基地。 (二)湾装备机械工业。加快机械工业集中区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客车、工程机械等,形成特色和规模优势明显的机械制造产业基地;在与龙海经济开发区,承接

40、产业辐射,发展金属制品加工、装备机械与配套产品。重点布局如下: 1依托海沧港区,在汽车出口基地重点布局金龙客车易地技改项目一、二期工程,实施金龙轻客、底盘和发动机项目,最终形成年产3万辆大中型客车与其配套零部件的龙头项目,延伸产业链,形成东南沿海重要的客车制造基地。 2在机械工业集中区重点布局工程机械桥箱、铸锻件、液压油缸等项目,形成装载机、叉车、挖掘机、振动式压路机等主要产品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 3承接海沧机械工业辐射和汽车整车与汽车零部件项目向外扩展,在龙海经济开发区布局装备机械、金属制品加工业,重点发展电器机械与器材制造,拓展家用电器制造业;以马口铁、金属制罐、不锈钢等项目为基础,发展铁

41、罐、铝罐、不锈钢等金属制品深加工。 4依托招商局港区与塔角20万吨级深水岸线,在诺尔港口机械制造、招商局集装箱生产线、凯西冷轧薄钢板等项目基础上,在招商局经济开发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重点布局轮式、轨道式集装箱起重机等港口设备;同时发展集装箱、叉车、半挂车制造与专用车配件加工等。 (三)湾船舶工业。以船舶修造和游艇制造为主,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形成船舶产业基地。重点以厦船重工、龙海国船、友联为龙头,吸收外资和民间投资,提升船舶修造水平,推进船舶配件产业发展。加快厦船重工二、三期建设,形成5-10万吨级船舶修造中心。承接游艇制造业转移,以瀚盛、唐荣、富昆游艇企业为重点,发展中高档游艇以与配套产业。二

42、、湄洲湾(南、北岸)临港工业基地 目前,湄州湾(南、北岸)以“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集聚了炼化、氯碱工业、海洋聚苯树脂、华星石化、船厂、南埔电厂、佳通轮胎、湄洲湾电厂、LNG接收站等一批临港工业项目,初步形成了以石化为重点,能源、船舶、木材加工业同步发展的临港工业格局。 湄洲湾北起湄洲岛南端,南至东周半岛的大砟,海岸线长186.57公里,湄洲湾港口主要分布在的秀屿、东吴和的肖厝、鲤鱼尾、东周半岛(斗尾)等地,秀屿港区和湄洲湾南岸港区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如鲤鱼尾10万吨级油码头、肖厝5万吨级煤炭多用途码头、秀屿3.5万吨级多用途码头和10万吨级LNG专用码头等一批石油化工、集装箱、煤炭、LNG、

43、木材、散杂货等码头泊位,其中20-30万吨级大型深水岸线位于的罗屿、惠安的东周半岛(斗尾),目前在建有东周半岛30万吨级油码头和斗尾30万吨级大型修造船厂等项目。环湄洲湾区域现有泉惠、泉港石化工业园区,以与惠安经济开发区、仙游经济开发区、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等,规划总面积约315平方公里。湄洲湾(南、北岸)属水资源相对短缺区域,在现有南北岸供水工程基础上,规划通过跨流域调水,尤其是闽江北水南调工程,以满足规划区域生产、生活用水。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海水水质均属二类标准,但入海河水质污染较严重,应加强整治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工业污染。 湄洲湾临港工业基地主要依托湄洲湾(南、北岸)的深水岸

44、线资源和临港工业区,充分发挥炼化一体化项目和LNG接收站项目龙头带动作用,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重点培育石化、船舶、能源、浆纸和木材加工等临港工业。重点布局如下: (一)湄洲湾石化工业。依托湄洲湾(南、北岸)港区以与东周半岛30万吨级和罗屿20万吨级深水岸线,在泉港石化工业区布局建设“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基础上,推进泉惠石化工业区炼化一体化与中化高酸油炼制等龙头项目,加快烯烃产业链与石化深加工等高附加值产品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在东吴石化工业区布局建设重油催化裂解龙头项目,在仙游枫亭发展石化中下游(精细化工)产品。依托泉港、泉惠、东吴、枫亭临港石化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成品油、聚烯烃

45、、芳烃、氯碱、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重要化工原料项目,向下延伸精细化工、塑料等产业,形成以石油储运、石油炼制、石油化工、氯碱化工为主体的石化产业集群,打造环湄洲湾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 (二)湄洲湾斗尾船舶工业。依托东周半岛斗尾深水岸线资源,在惠安经济开发区布局建设斗尾30万吨级大型修造船厂,形成具有修理、改装超大型油轮、大型散货船、滚装船、集装箱船、海洋作业船、海上钻井平台与其海洋石油设施的生产能力;依托斗尾大型修造船厂,延伸产业链,建设船舶配套件工业集中区,培育大型船舶修造与配套件产业,形成钢结构加工、船用电气、船用环保机械、电子仪器仪表等产业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市场前景广阔、配

46、套完整的船舶修造工业与其船舶配套件产业。 (三)湄洲湾秀屿能源工业。依托秀屿港区和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围绕LNG与其利用,发展气电一体化、冷能利用和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形成以天然气为原料的产业集中区。 (四)湄洲湾秀屿浆纸与木材加工业。依托秀屿港国家级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和罗屿20万吨级深水岸线,在东吴半岛布局建设120万吨/年硫酸盐漂白木浆项目,延伸产业链,发展高档文化用品纸、白纸板等项目,形成制浆造纸产业基地;在东峤木材加工区布局木材系列加工项目,以进口木材为龙头带动木材贸易,加快木材加工业发展,建成我国木材进口口岸、木材加工、贸易、集散中心和木制品出口基地。 三、兴化湾临港工业基

47、地 目前,兴化湾主要以江阴经济开发区为依托,通过港江阴港区的开发建设,积极引进侨联钢铁、国电电力、福抗药业、丽兴医药、建滔化工、美斯特凯尔医疗器械等一批龙头企业,已初步形成以能源、机械、医药化工为重点的临港工业。 兴化湾是最大的基岩海湾,围从福清龙高半岛南端至南日群岛东侧,海岸线总长223.4公里,是一个隐蔽性和稳定性较好的强潮海湾。沿福清市龙高半岛可规划建设20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有江阴港区东部、牛头尾、万安三处以与草屿岛50万吨级深水泊位岸线。其中江阴岛南端古山咀至球尾段岸线长8.5公里,规划作为江阴港区建港岸线,已建设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江阴经济开发区规划总面积158.6平方公里,一期实施

48、开发约68平方公里,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初具规模。现阶段主要由建新和东水库供水,加上闽江调水工程,可以满足生产、生活用水。江阴半岛处于开发初期,环境质量良好。 兴化湾临港工业基地主要以江阴经济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为载体,依托江阴港口和港区东部20万吨级深水岸线资源,加强闽台产业对接,引进大型项目,重点发展汽车、机械、精细化工、能源等临港产业,成为具有滨海特色、以临港重化工业为主的现代化港口工业区。其重点布局如下: (一)兴化湾江阴汽车工业。依托江阴港口岸线资源,在市青口汽车生产基地发展东南轿车、轻客和戴克轻型客车与配件制造的基础上,抓住国外汽车与零部件企业向沿海转移的有利时机,在新厝出口加工区,

49、承接世界一流汽车企业和制造技术发展汽车工业,延伸汽车与零部件产业链,形成具有较强产业规模的汽车与零部件生产体系。 (二)兴化湾江阴机械、精细化工、能源工业。依托江阴港口与其深水岸线资源,在江阴经济开发区重点布局机械加工、精细化工、电力能源等临港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推进福清洪宽机械工业园区建设。 四、罗源湾临港工业基地 随着港罗源湾港区的开发建设,以白水、松山和大官板围垦为载体,罗源湾目前已拥有华电、鲁能、亿鑫、三金、德盛镍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冶金、机械为重点的临港工业。 罗源湾位于地区东部,海岸线长达155.66公里,拥有濂澳、将军帽东侧、古鼎屿西侧和东侧等4处20万吨

50、级以上深水岸线。现已建成北岸狮岐港区3万吨级多用途码头,碧里2个5万吨级码头正在建设;南岸可门7万吨级深水码头与万吨级重件码头已竣工,4个5万吨级多用途和干散货泊位正在建设。罗源湾陆域主要是利用海滩和山丘地。现有松山、白水、大官坂等围垦面积约60平方公里。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正在建设,现阶段主要由凌洋水库和长基水库供水,中远期还将通过敖江调水,以保证生产、生活用水。罗源湾处于开发初期,环境质量良好。 罗源湾临港工业主要依托罗源湾2030万吨级深水岸线资源,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抓住当前世界制造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引进重点项目,努力提高区域承接外部产业转移的能力,重点布局能源、冶金工业,延伸发展

51、机械加工与船舶修造业等临港工业,促进产业集聚,形成环罗源湾的能源、冶金、机械、船舶产业基地。其重点布局如下: (一)罗源湾能源工业。依托可门、将军帽港口作业区,以可门电厂和罗源火电厂项目为龙头,加快建设以燃煤为主的港口型电力工业,形成我省的重要能源基地。 (二)罗源湾冶金、机械加工业。依托碧里、将军帽等深水岸线资源,积极吸引国外冶金、机械企业到罗源湾投资建设,在罗源经济开发区布局亿鑫钢铁、德盛镍合金等龙头项目的基础上,发展白水工业集中区冶金和金属加工业,大官坂冶金和机械工业,延伸产业链。 (三)罗源湾船舶工业。依托罗源湾深水岸线资源,布局罗源华东船厂等船舶修造项目,延伸船舶修造与配套件产业链。

52、 五、三都澳临港工业基地 近年来通过港的开发建设,以三都澳经济开发区和福安经济开发区建设为契机,发挥电机电器和船舶修造等工业的优势,加大了赛江沿岸船舶修造企业整合力度,引进了大唐火电厂和冷轧矽钢片、精密铸造等项目,临港工业初显端倪。 三都澳地处市东部沿海,海岸线总长449.98公里,拥有城澳、关厝埕、长腰岛、赤壁、五头羊、漳湾、东冲口、东冲猴仔山、白马门(大型修造船厂址)等2050万吨级深水岸线资源。目前,三都澳港区城澳作业区已建有万吨级泊位、白马门大唐火电厂5万吨级煤码头和5000吨级重件码头等,大型深水港岸线资源尚未开发,近中期将以城澳、漳湾、白马门和溪南作为港口开发建设重点。环三都澳现有

53、东侨经济开发区、三都澳经济开发区和福安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约47平方公里,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正抓紧规划实施。三都澳水资源较丰富,拥有交溪和霍童溪等较大河流,淡水资源丰富。三都澳基本处于自然状态,环境质量良好,但赛江沿岸船舶修造业由于缺乏相应的环保防治措施,污水处理率较低,水环境质量不容忽视。 三都澳临港工业主要发挥港和大型深水岸线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争取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通过大项目带动,重点发展冶金、船舶、电机电器工业,择机开发白马半岛或溪南石化工业,培育环三都澳具有区域综合优势的临港工业集聚区。重点布局如下: (一)三都澳冶金工业。依托漳湾20万吨级深水岸线,积极争取国

54、家支持,在东侨经济开发区漳湾片区布局建设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推动我省钢铁工业与国外大企业的合作,积极引进市场前景广阔、技术水平领先、替代进口和节能低耗的国外环保型大型钢铁工业项目,争取形成我省钢铁基地,带动闽东经济发展。 (二)三都澳机械加工业。依托白马门港区与其深水岸线,积极推进福安电机电器产业升级,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在福安经济开发区布局建设矽钢片、漆包线、电机轴承等项目。 (三)三都澳船舶工业。依托赛江与其深水岸线,通过资源整合,推动船舶工业发展,提高船舶修造能力,重点布局白马门10万吨级以上大型修造船坞、造船船台,培育船舶修造与配套件产业发展,形成船舶修造与配套零部件产业基地。 (四)三都

55、澳白马半岛或溪南石化工业。依托三都澳30万吨级深水岸线资源,在白马半岛或溪南积极引进市场前景广阔、技术水平领先、关联度大、集聚带动效应强的石化龙头项目,择机开发建设白马半岛或溪南石化工业园区,搭建产业集聚平台,带动闽东经济跳越式发展。 六、东山湾临港工业基地 目前,东山湾古雷港区一德10万吨级石化码头和30万吨液化气储存项目已开工建设,古雷港和古雷港经济开发区的开发和建设,将为临港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东山湾位于南端,拥有古雷半岛西岸20万吨级深水岸线资源。目前,古雷港口正在加快建设,5000吨级建材综合码头已建成投入使用,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和5万吨级杂货码头正进行前期工作。古雷港经济开发区一

56、期建设面积10.1平方公里,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正在抓紧实施。生产、生活用水主要靠祖妈林水库提供。东山湾处于开发初期,环境质量良好。 东山湾临港工业,主要依托古雷港区与古雷半岛20万吨级深水岸线资源,以古雷港经济开发区为载体,通过招商引资,重点发展石化中下游产业、冶金工业、建材工业和其他新兴产业。重点布局如下: (一)东山湾石化工业。积极承接与国外(包括海沧)石化产业转移,在古雷港经济开发区布局烯烃、芳烃等中下游产品,延伸石化产业链,形成集加工、中转、存贮、贸易为一体的区域性油品、石化产品集散中心。 (二)东山湾冶金、建材与其他新兴产业。依托古雷港区与其深水岸线资源,积极主动承接冶金、建材

57、产业转移,在古雷港经济开发区布局发展大型特殊钢、浮法玻璃与玻纤系列产品加工等产业,以带动古雷港的开发与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第五章 推进临港重化工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协调,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 围绕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总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增强规划约束力,引导临港工业健康发展。一是做好相关规划间的衔接与协调,本规划应与六大港湾区域总体发展规划、港口布局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海洋功能区划等专项规划相互衔接。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分步骤实施,采取各种必要可行的措施,强化本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引导临港重化工业有序发展的功能。二是认

58、真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采取多种形式,搞好规划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规划的实施,建立相关部门工作联席制度,制定相应工作任务和配套政策,与时组织协调解决规划执行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临港重化工业健康快速发展。对岸线、陆域、海域等重点控制区域的开发利用审批要按管理权限和程序严格把关,防止对资源的浪费与破坏。三是加强规划评估与监督,做好规划实施情况的经常性评估检查,定期发布临港重化工业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以与项目实施进展情况,根据省外经济发展态势与国家产业政策,对本规划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和产业布局实行动态调整、滚动发展,更好地发挥规划对全省临港重化工业发展的引导作用。 二、实施项

59、目带动战略,促进临港工业集聚 项目是临港重化工业发展的核心,特别是重大项目的实施事关临港工业的发展。沿海各设区市应将贯彻落实项目带动战略与推进本区域临港工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全省产业布局的总要求,注重发挥重点龙头项目对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带动周边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功能,增强临港产业集聚能力,促进临港重化工业基地的形成。一是加强项目策划工作,结合本规划提出的七大产业发展重点和方向以与产业空间布局,重视做好带动区域临港工业发展的重大项目的策划工作,鼓励建设一批有规模、形成产业集聚、发展潜力大的工业项目组团。同时,生成一批产业协作配套、壮大产业基地的项目,支撑临港工业发展。二是加强临港重化

60、工业项目招商工作,定期发布针对临港工业发展的招商引资项目指南,着力实施“龙头”骨干项目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并举的策略,瞄准起点高、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的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注重提高临港工业项目招商的层次。对不符合产业布局要求的招商引资项目,有关投资管理部门不得予以核准或备案。依据闽台产业对接规划确定的重点对接领域和行业,加强对台项目招商,主动承接石化、船舶、机械、冶金等产业转移,延伸产业链、填补产业空白,促进沿海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临港工业水平。三是切实做好项目前期服务工作,对符合临港重化工业发展布局要求、具有较强产业关联带动作用的“龙头”骨干项目,应加强跟踪服务,做到意向项目促谈判、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