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实践的制度化及其问题_第1页
村民自治实践的制度化及其问题_第2页
村民自治实践的制度化及其问题_第3页
村民自治实践的制度化及其问题_第4页
村民自治实践的制度化及其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村民自治实践的制度化及其问题从空间-区位的角度来看,21世纪中国村民自治民主实践的 发展将面临两个比较大的“瓶颈”,一是如何将民主实践从村民自 治提升到乡镇一级乃至更高的层次;二是如何使村民自治的法律 在全国范围内得到真正的落实。前者可以说是基层民主向高层空 间的拓展,后者则不妨视为基层民主在平面空间的扩张。在这篇 文章中,笔者想强调,在关注高层空间开拓、探索村民自治宏观 效应的同时,不应忽视平面空间扩展以及它对未来中国大发展和 理论研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 会组织法(简称村组法)的正式颁布、政策-理论分歧的基本 平息与村组法的有效贯彻毕竟不是一回事。我们不妨说,法

2、律的制定与颁布并不意味着村民自治实践的“制度化”,或者更准 确地说,并不意味着村民自治实践的充分制度化。只有当法律在 现实生活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时,“法律化”与“制度化”两者之间 才能划上等号。经验事实告诉我们,要达到村组法设定的目 标,我们需要走的道路还非常漫长。在现代化的类型学中,中国属于后发型现代化国家。在现代 化过程中,政府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一个社会条件并 不理想的国度里,要实现现代化的诸多目标,困难是可以想见的。 政府采取的一个应对办法便是自上而下的大动员。从理论上看, 一个完整的动员型政策过程是由两个不同的环节构成的。第一个 环节是调查、选点、搞试验、树样板,从个案中总结

3、“一般经验”, 并使之上升到理论和政策的高度;第二个环节则是运用行政(或 法律)手段将这一典型推向全国,号召人们学习,通过找差距努 力向先进看齐,并通过各种具体的考核指标来保障这一过程的顺 利进行。loCALHOsT显然,在这种工作方式中,第二阶段的制度 空间覆盖范围要大于第一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两种空间区 位的一致性程度比较高或比较匀质时,不会出现什么大的问题。 但是当空间区位之间的差异变大时,这种工作方法的效力便开始 下降,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开始浮出水面。在某种意义上,村民自 治的政策-法律过程同样受制于上述大逻辑。空间区位差异的存在表明,在一个地方经由自下而上的方式 发展出来的东西,一

4、旦上升为某种普遍性的游戏或行为准则,对 于其他地方来说就可能意味着某种自上而下的东西(对于许多非 试验点来说,试验点的终点恰恰成了它们的起点)。两者之间的 落差究竟有多大,取决于众多的因素,诸如经济发展水平、教育 程度、地方文化传统、民风习俗、老百姓的素质、对外开放的程 度、乃至地方财政的状况等等。有一点是肯定的,随着计划经济 的消失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社会内部空间区位的差异性正在 拉大。空间区位的差异意味着许多东西,对于我们的分析来说,最 为重要的乃是利益结构的不同特征。应该承认,在一些地方,村 民自治在基层领导的眼中被认为是一种“不得不”执行的法律,有 的基层干部可能将村委会选举视为一种

5、负担,甚至是对既有权力 结构的某种威胁。他们并不真的想搞选举,而是将这项工作视为 不得不做的过场。在这种情况下,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村民也很 可能对选举不太关心,或无可奈何。反正是过场,也就没有必要 当真。在笔者的乡村调查经验中,也听到一些不同意见,诸如农 民的素质还没有那么高,家族势力的兴起,大的出现,选任的村干 部不听话,工作量加大,行政任务难以完成等等。在此,我们发 现,原先存在的争论虽然基本消弭了,法律被正式通过了,但是 实质性的问题依然存在,只不过采取了不同的表现方式。在法律 是“试行”的条件下,可以根据本地的情况不加以实施,甚至实施 了以后觉得不行,还可以改过来。当正式法律出台必须实

6、施时, 问题便被“转移”到法律实施的过程之中。对于这类现象事实上我们并不陌生。形象一点说,它只是在 “土政策”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菜谱上又增添了一道乡土风 味小吃而已。从大学的角度来看,它表明了一个基本事实:任何涉 及到利益调整的政策和法律其执行过程同样是一个大过程。换句 话说,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表达的利益(或由于其 他原因不能得到表达的利益),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将顽强地表 现出来。在这一意义上,村民自治的法律要得到真正的落实,必 须解决各方面的利益协调和平衡问题,这是空间区位差异的本质 所在。用制度术语来表示,它意味着制度在政策过程的第二阶段 必须找到自己新的基础和生长点,

7、使“自上而下”的东西有扎实的 生活根基,使“外来”的变量转化为内在的要素,这样才能克服形 式主义的弊端,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实现真正的制度化。有学者将村民自治法律的推行视为一场发生于国家、基层干 部、村干部和普通村民之间的博弈,认为各方均从自身利益出发 来拟订策略,作出行为选择。这为我们分析村民自治问题提供了 一个非常有趣的分析视角。笔者以为,对于许多地方来说,这一 博弈过程有一个良好的起点尤为重要。所谓良好的起点是指各方 行动者首先要成为彼此平等的主体。现在乡村社会中,村民虽然 人数最众,但势力最弱,改变这一现状的切入点是在县和乡镇两 级干部。考虑到基层干部是负责村民自治法律的实施者和操作者,

8、 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在相当程度上直接影响乃至决定了当地村民 自治的状况。换句话说,基层干部虽然不是村民自治的主角,但 是却实际掌握着村民进入村民自治大门的钥匙。就此而言,目前 许多地方村民自治不太理想的主要原因恐怕不在农民那里,而在 我们的基层干部。只要在起步阶段给农民真正的选择自由,农民 很快便会学会民主的程序和技术。而一旦掌握了这一技术,他们 的大参与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事实上,一些乡镇干部担忧真 正的选举,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害怕村民不好管理。因此,转变传 统的“治理”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村组法的颁布意味着宏观行政 环境的某种深刻变化,我们不能再沿用老的一套工作方法来对待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村民

9、。当然,说问题主要在基层干部并不意味 他们是“保守”、“落后”的,因为基层干部的观念、利益和行为方式 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现有的*-行政制度环境。在乡镇财政如此拮 据、来自上级的行政任务又如此繁多的情况下,他们的可选行为 空间事实上是相当有限的。在这一意义上,一味指责基层干部并 不公允。在此,笔者想强调的是,村民自治虽发生于中国社会的最基 层,但并不能因此而将其视为一个微不足道的变量。恰恰相反, 它可能引发的变化是整体性的。基层政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既涉及到乡镇/村庄两级(尽管从法律角度来说,村委会不是行 政组织。将村庄一级纳入基层政权的范畴,表明实际生活中村庄 具有行政性质),也涉及到党

10、政两个系统。前者体现了国家与社 会关系(所谓“乡政村治”),后者体现了党政关系。将基层政权建 设放到更大的背景中考察,它还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尤其 是财政体制)。所谓“麻雀虽小,五脏齐全”,所谓“牵一发而动全 身”。由于中国的改革是从放权开始的,地方政府开始具有了自己 的利益和发展本地经济的冲动。利益分化在不同的主体之间引发 了一场围绕资源分配的博弈游戏。在这场游戏里,中央政府仅仅 是其中的游戏一方(虽然是强大的一方),而不是全部。中国的 政策过程开始呈现越来越复杂的局面。村组法的贯彻只是其 中的一个事例罢了。法律可以在上层制作,但是最终需要基层政 府来执行。对于百姓而言,此时基层政府的角色也许更为重要。 可以这样预测,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就全国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