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课件_第1页
季氏将伐颛臾课件_第2页
季氏将伐颛臾课件_第3页
季氏将伐颛臾课件_第4页
季氏将伐颛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1998年1月,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孔子,名,字,末期鲁国人。他是我国末期著名的和,也是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孔子55岁离开鲁国,周游列国14年,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但他的主张并不被各国诸侯采纳,于前684年回到鲁国。于是他从事教育,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相传有学生三千,贤弟子七十二,希望他的学生到各诸侯国去参政,继续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

2、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丘仲 尼春秋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春秋 论语是记录时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所以它是 体,凡篇,为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北宋时,朱熹将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编在一起,称为“”。春秋语录儒四书论:纂辑,应读ln;语:言谈。论语文学常识拓展:“六经”:诗书礼 易乐春秋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春秋。(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四书”:论语大学 中庸孟子 背景简介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王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

3、其一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析题: 季氏将伐颛臾关键词语是:将 伐 将:说明尚未实现,可以劝阻;如果可以劝阻而不加努力,于理不通,于情不合。 伐:攻打,明目张胆,在本文中有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意思,所以“季氏伐颛臾”是非正义的事。论语(ln) 颛臾(zhuny)社稷(j) 虎兕(s) 出于柙(xi) 焉用彼相矣(xing) 干戈(g) 冉有( rn )椟( d ) 费(b)正音:请你读准力伐争利文德治国文中涉及了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季氏,本文

4、当指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康”是谥号,“子”是尊称,前492年继其父季桓子之后,任鲁国正卿(宰相),政治上最有势力。 冉有 姓冉,名求,字子有,也称冉有,鲁国人。孔子弟子,比孔子小29岁。季康子任正卿时,孔子师徒正在外周游,冉有中途被季氏招为家臣,后成为季康子主要谋臣,参与季氏的事。 季路 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早年弟子,比孔子小9岁。长期跟随孔子,是忠实的警卫。曾做季康子的家臣,后死于卫国内乱。因任于季氏,又称季路。 文中人物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朗读第一

5、次对话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鲁国权臣。季孙氏,这里指季康子(名肥,鲁国的大夫)。 将,表时间的副词,将要。 “伐”,讨伐,攻打。就是公开地攻打。与之相反的是“袭”,就是趁人不备而进攻。 【本句话是事件的起因,是孔子阐释自己政治观念的背景】译: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冉有、季路:两人都是孔子学生,当时是季康子的家臣。 见,拜见,谒见; 于,介词,引进动作的对象。 有事,这里指有军事行动。 【本句话表现两弟子把季氏动武的消息通报给孔子 ,而语言中透露出 冉有、季路 对动武的赞同】译: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曰:“

6、求!无乃尔是过与?” 求,冉有。无乃 与,表示对情况的推定,含推断语气,相当于“恐怕 吧”。 尔,你,指冉有,宾语前置。是,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 过,责备,动词。 “与”通“欤”,语气词,用在句末表推测,可译为“吧”、“吗”。 【本句表达了孔子对弟子的批评,又鲜明地显示了自己的观点】译:孔子说:“冉求!恐怕应该责备你吧?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夫:发语词。者,助词。 以为:把 作为。“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之”指颛臾。 是:这。译:颛臾,过去先王曾经让他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而且在(鲁国的)国境之内了,这是鲁国的臣属啊。 何以伐为? “何以为?”是反

7、问句式。 何以:以何, 宾语前置译:为什么要讨伐他呢?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季氏将要攻打颛臾。冉求、季路去拜见孔子,说:“季氏将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了。”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孔子说:“冉有!恐怕要责备你吧?颛臾,过去先王曾经让他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 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而且在(鲁国的)国境之内了,这是鲁国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第一次对话问题对于“将伐颛臾”一事,孔子是什么态度,理由是什么?对于攻伐颛臾,孔子的态度是什么?列举了哪三条理由?孔子旗帜鲜明地反对,义正词严地斥责攻伐颛臾的

8、行为。 孔子的话: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反对理由有三: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先王所封,不可伐;且在邦域之中矣 邦域之中,不必伐;是社稷之臣也 社稷之臣,不当伐。第一次对话 语言知识点一个通假字:一个古今异义词: 把(他)封为(以之为)一个词类活用:一个省略句:一个判断句:一个状语后置句:两个宾前句:无乃尔是过与?(欤)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无乃尔是过与 名作动,过错责备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是社稷之臣也季氏将有事于颛臾。A)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 是个文言固定句式 相当于“恐怕吧”是:宾语提前的标志。B)何以伐为?还原:以何伐为?为:疑问句末语气助词,“呢”第二次对话: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

9、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夫子:季康子。春秋时,对长者,老师以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冉有说:“季孙大夫要这样做,我们俩都不想(这样)啊。”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周任:上古时期的史官。陈:施展。就:担任。列:职位。止:不去。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能展现自己的才能,就任职;如果不能,就辞职退位。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危:摇晃,站不稳。 持:护持。颠:跌倒。 扶:搀扶。相(xing):

10、搀扶盲人走路的人(辅助者)。遇到摇晃要倒下却不去扶持;跌倒了又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那搀扶的人呢?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兕(s):独角犀。柙(xi):关猛兽的笼子。龟:龟板,用来占卜。龟玉都是宝物。椟(d):匣子。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宝玉在匣子里被毁坏,这应责备谁呢?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冉有说:“季孙大夫要这样做,我们俩都不想(这样)啊。”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能展现自己的才能,就任职;如果不能,就辞职退位。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瞎子)遇到摇

11、晃要倒下却不去扶持;跌倒了又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那搀扶的人呢?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宝玉毁在匣子里,这应责备谁呢? 这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比喻论证 双重喻义:“虎兕出于柙”喻指季康子去攻打颛臾,“龟玉毁于椟中”喻指颛臾在境内遭到攻打,这是第一重喻义;老虎、犀牛从笼中跑出,龟甲和玉在盒中被毁皆因管理人员失职,因此来喻指季路、冉有失职,这是第二重喻义冉有的狡辩夫子欲之,吾二臣皆不欲也。冉有在老师敏锐的责问下, 把责任推到季氏身上。对于冉有推卸责任的态度,孔子用什么方法驳斥?先引名言不能尽职就别尸位素餐;再作类比既为辅助就

12、当恪尽职守;后设比喻猛兽出笼为害,龟玉毁于柙中,谁辞其咎?对于攻伐颛臾,冉有真的“不欲”吗?如果不是真的,课文中能找到确凿的证据吗?这说明冉有是个什么样的人?并非真的“不欲”。证据是冉有的第三句话:“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说明冉有口是心非。第三次对话针对孔子的批评冉有是怎样辩解的?冉有第二次狡辩 冉有的辩解: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 忧。” 颛臾,城墙坚固,离季孙的封地费很近,现在不占领,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 分析: 冉有要作辩解,表明冉有仍然坚持对颛臾动武 。 这必将受到孔子进一步批评,由此也将进一步显示孔子的思想。课文第三段求!君子疾夫

13、舍曰“欲之” 而必为之 辞。冉有啊!君子痛恨那种避而不说自己想要那样做,却一定要另找借口的做法。哼!疾:痛恨。夫:代词,那种。舍:舍弃,撇开。辞:托辞,借口。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我听说过,无论诸侯还是大夫,不怕人口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句中的“寡”和“贫”互相颠倒了,应该是“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意思是“不担忧贫困而担忧分配不均,不担忧人(东西)少而担忧社会不安定”。患,忧虑,担心。寡,少。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口少,安定,便不会倾危。 “盖”,表示语气的情态副词,常放在句首表示提示语气。

14、“无”,没有。“寡”,与“少”是同义词。“倾”,倾覆。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抚他们。夫:句首语气词。 如是:如此。文:文教,指礼乐。 来:使来(归附)。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既然使他们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如今仲由和冉求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用文治教化招抚。安:使安定。相:(xing)辅佐。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内使用武力。分崩离析:国家四分五裂,不能守全。守:守国,保全国家。干:盾牌。 戈:古代用来刺杀的一种长柄兵器。干戈:指

15、军事。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鲁国国内吧。萧墙:国君宫门内迎门的小墙,又叫做屏。这里借以暗指鲁国内部。 思考:冉有前面遮遮掩掩,最后道出内心主张,原来是支持季氏讨伐颛臾的。这时孔子态度有何变化? 从“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可看出孔子的态度是气愤的,狠狠地训斥。孔子在批判了冉有的狡辩之后,正面提出了自己的治国思想,在孔子看来一个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对内对外各应当怎样做?对内要:均和安。对外要:修文德以来之。这充分体现了孔子实行仁政、实行礼治、加强教化、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 孔子治国安邦的原则是什么?“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

16、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表明了对内创造平等、安定的政治局面,使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加强文教德化,使外邦异族归附。 孔子在正面提出了自己的治国主张后,对照这一主张又斥责自己的学生犯下了哪三个错误?一误远人不服不能来二误分崩离析不能守三误谋动干戈于邦内最后一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末句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季氏发动战争的本质是谋乱,妄图篡夺鲁国的政权。这句体现了孔子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敏锐的政治眼光。阅读、思考、讨论 文章一共写了孔子与冉有三次对话。试概括三次对话的主要内容。第一次对话:第二次对话:第三次对话:阐述反对讨伐的理由批评两学生没有尽责提出自己的政治

17、主张季氏将伐颛臾责无乃尔是过与先王以为东蒙 主不可伐且在邦域之中矣不必伐是社稷之臣也不当伐驳引用名言设比喻斥君子品质政治主张揭穿阴谋晓之以礼晓之以理晓之以德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冉 有孔子文章一共写了孔子与冉有三次对话。中心概括本文记载的是孔子与弟子冉有、季路的一次对话。通过写孔子谴责了季氏讨伐颛臾的做法,表达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政治思想,以及用文教德政来使“远人”归服的主张。季氏将伐颛臾文言文知识整理“与”通“欤”,语气词,用在句末表推测,可译为“吧”、“吗”同例1,表反问,可译为“呢”1、通假字1无乃尔是过

18、与2是谁之过与1、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 而不能来(之)2“既来之,则安之。”使动用法:使来、归顺2、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使安定。3、相夫子4、后世必为子孙忧 吾恐季孙之忧 指忧患的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2、词类活用相:名词活用为动词。辅助季氏3、古今异义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2)是谁之过与古义:把当作 今义:认为古义:指示代词,这 今义:判断动词,是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4)陈力就列 古义:诸侯的封地叫国 卿大夫的封地叫家 今义:国家,家庭。古义:就居,充任;列职位 今义:到队列里去。过是谁之过与无乃尔是过与且尔言过矣过错,名词责备,动词安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安定,形容词使生活安定4、一词多义错误,形容词过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过犹不及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且尔言过矣是谁之过与无乃尔是过与故尝与过宋将军走过、经过 超过过分、过于错误过错责备拜访4、一词多义相则将焉用彼相矣相夫子辅助盲人走路的人,名词辅佐,动词引出对象于冉有、季路见于孔子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虎兕出于柙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对,在 从在5、文言句式1)固定句式A、无乃尔是过与?B、何以伐为?2)判断句:是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