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绝密启用前2021-2022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教育集团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CO2、解旋酶、C1-、尿素BATP水解酶、血浆蛋白、抗利尿激素CK+、溶菌酶、淋巴因子DCa2+、载体蛋白、神经递质2下列关于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B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
2、胞质和细胞核C神经元的细胞体膜表面受到其他神经元树突末梢的支配D神经是由许多神经纤维被一层包膜包围而成的3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刺激部位反应破坏前破坏后左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不收缩右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的部分可能是()感受器和传入神经效应器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入神经和效应器感受器和传出神经A或或B或或C或或D或或4如图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切断处,刺激处,处仍能出现反射活动B兴奋传导的方向是C
3、在所在的神经元上,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D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5如图甲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中点c处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乙图、丙图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乙图中之前阳离子的跨膜流动不需要消耗ATPB乙图曲线处于点时,说明d点处于未兴奋状态C丙图曲线处于点时,甲图a、b、c处膜外均为正电位D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增大,乙、丙的电位峰值会变大6已知肌肉受到刺激会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取三个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按如图所示连
4、接,图中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刺激可引起图中右肌肉收缩,中肌肉和左肌肉也相继收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直接刺激,引起左肌肉和中肌肉收缩所需时间相同B直接刺激,则左中右肌肉均收缩C该实验进行时应将标本置于生理盐水中,不能用等渗的KCl溶液来代替D与中肌肉连接处结构与处完全不同7某些种类的毒品通过干扰神经系统发挥作用,使人产生兴奋和愉悦感,经常吸食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伤并使人上瘾。从而带来生理、心理上的巨大危害。如图表示某毒品的作用机理,其中描述错误的是()A毒品分子与转运蛋白结合影响神经递质的重吸收,使人产生较长时间兴奋与愉悦感B神经递质发挥完作用后会
5、迅速被分解或重新吸收回突触小体C神经递质先与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结合,再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D长期吸毒,会使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数量出现“代偿性减少”,导致产生更强的毒品依赖8将枪乌贼的神经纤维置于体内组织液的模拟环境中,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静息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K+外流B若减小模拟环境中K+浓度,则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更容易发生兴奋。C若增大模拟环境中Na+浓度,则刺激引发动作电位的速度加快D若减小模拟环境中的Na+浓度,则动作电位峰值变小9下列关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与躯体各部分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头面部代表区的位置在中央前回的下部B代表区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
6、度有关C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上部引起上肢的运动D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10科学家发现人体有一种与肥胖有关的物质一瘦素,它可抑制脂肪的合成,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入,通过小鼠实验发现,瘦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与下丘脑特异性受体结合,把相关物质含量的信号传递给下丘脑的体重调节中枢,调节摄食行为,下图表示小鼠瘦素通过下丘脑发挥作用的过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瘦素大量分泌后,会引起摄食中枢兴奋,饱中枢抑制B瘦素与下丘脑特异性受体结合可引起下丘脑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c、f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C下丘脑除了调节摄食行为以外,还参与了血糖平衡调节等D用一定强度刺激小鼠神经纤维a,使a兴奋,
7、小鼠的摄食会增加1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构基础不相同B下丘脑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C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速度慢,作用范围更为广泛D大脑皮层产生渴觉时,垂体合成和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12关于促胰液素发现的科学史,叙述正确的是()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种激素,由胰腺分泌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可引起胰液增加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ABCD13下列有关人体内分泌激素的来源及其生理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选项激素来源
8、生理作用A抗利尿激素下丘脑调节人体的水平衡B甲状腺激素甲状腺降低细胞代谢C胰岛素胰岛B细胞与胰高血糖素等共同调节血糖水平D生长激素垂体促使人体的生长发育AABBCCDD14科研小组选取生长期、长势、大小相同的20只小鼠作实验材料,进行了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相关实验。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切除垂体及甲状腺可减少小鼠自身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对实验的影响B该实验没有进行对照实验,因此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该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促进小鼠的生长D该实验还可增设一个切除垂体和甲状腺后只注射生理盐水的空白对照组15糖耐量受损(IGT)的人表现为空腹血糖浓度正常、负荷(如饮食)后血
9、糖浓度升高异常。为了探究运动对IGT的干预情况,受试者于餐后进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30min,定时采样测定血糖浓度及胰岛素含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不可初步推测()A餐后60 min 时,胰岛素分泌下降导致血糖浓度低于对照组B餐后适度运动可降低IGT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幅度C餐后适度运动使IGT人群胰岛素分泌高峰提前,血糖浓度下降D餐后适度运动可以减轻IGT 人群胰岛 B 细胞的分泌负担16下列与糖尿病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糖尿病患者逐渐消瘦,是因为其体内糖的代谢异常,导致非糖物质分解加强B尿液中偶尔含有少量糖的人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尿液中持续含有较多糖的人则一定是糖尿病患者C糖尿病
10、患者吃得多,是因为其体内的糖被大量排出体外,导致血糖含量过低D糖尿病患者的尿多,是因为其代谢旺盛,产生的水比一般人多17下列关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三道防线的说法,错误的是()A皮肤黏膜、胃黏膜对病原体的阻挡属于第一道防线B有炎症时,白细胞数目增多,其吞噬病菌属于第二道防线C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起作用D免疫活性物质如淋巴因子、抗体参与的免疫反应属于第三道防线18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浓度和T细胞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主要是HIV在宿主细胞中大量增殖的结果B曲线
11、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C曲线CD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能力基本不受影响D曲线EF段,T细胞浓度上升是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快速分化成熟的结果19下列关于免疫功能异常的叙述,正确的是()A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B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就会发生过敏反应C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卫功能低下D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在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20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最好的办法,有助于建立群体免疫屏障,减缓并最终阻断疾病流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接种疫苗为主动免疫,首次注射新冠疫苗可使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B接种疫苗是一种预防措
12、施,在疫情高风险区仍要贯彻戴口罩等防疫措施C灭活的新冠病毒制成的疫苗仍保留病毒的抗原性,但失去增殖能力D再次接种疫苗后,机体的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可不断分裂而增强免疫效果212018年10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以表彰其在癌症疗法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肿瘤细胞为了逃避人体免疫系统的“追杀”,在自身表面产生了一种被称为“PDLl”的蛋白,这个蛋白与免疫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相结合,就会让人体免疫系统产生“这是好人”的错觉,从而放过肿瘤细胞,任其疯狂繁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细胞攻击自身体内产生的癌变细胞属于免疫自稳B图中所示过程人人生来就有,属于非特
13、异性免疫CPD1和PDLl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DPD1抑制剂类药物,如PD1抗体,可以减弱PD1蛋白的功能22某研究性课题小组的同学对植物生长素非常有研究兴趣,设计了图1、图2所示实验探究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1可知单侧光使生长素分布不均,从而引起胚芽鞘弯曲B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则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C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则说明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D胚芽鞘尖端对胚芽鞘弯曲没有作用,因为弯曲在尖端下面一段23图1表示不同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图2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
14、物生长的影响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1和图2中曲线的变化情况都能够反映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图1中、的最低点和图2中H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均为促进相应植物生长的最适浓度C若图1中的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图2中的m,则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大于eD若图1中的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图2中的m,则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应大于g小于2m24取某植物的野生型和突变体幼苗若干,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NAA)处理,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茎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一定浓度范围内的NAA能促进茎和根的生长BNAA对野生型的茎生长的促进作用比对突变体的茎的更强CNAA促进该植物幼苗
15、茎生长的最适浓度在cd之间DNAA对突变体的根的促进作用比对野生型的根的更强25某科研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将100粒莴苣种子放置在适合生长的恒温条件下,并在黑暗中吸收足够的水分,如下图中的所示,通过图中不同组合的光照条件处理,48小时后,检查发芽率(发芽种子的比例),得到下图所示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本实验的课题是研究不同光环境对莴苣种子发芽率的影响B光直射和黑暗下种子能萌发是因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ATP、HC由图中实验可知,影响发芽率的关键因素是黑暗处理前是否进行光直射D莴苣种子萌发需要合适的温度、水分和氧气,图中中发芽率应该是100%26下图为人体的某组织示意图。其中1、2为结构,
16、3、4、5为液体,6、7表示物质移动方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6、7过程出入的液体总量相等B图中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CO2由3进入2的过程是主动运输D3、5液体中均含有生长激素27神经中枢的抑制机制有3种模式,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说明: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A模式体现了神经调节中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B模式中,兴奋后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导致兴奋、抑制C模式中,兴奋后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兴奋由传向D屈腿反射时屈肌收缩,伸肌舒张,神经调节机制属于模式28科学家研究发现,当神经冲动传导到突触前神经元,突触前神经元在动作电位的刺激下打开电压依赖型Ca2通道,Ca2内流,引起了
17、细胞内钙浓度的升高,促进神经递质通过胞吐作用向突触间隙的释放。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细胞外钙浓度是细胞内的1万倍左右。下列相关叙述或推理不合理的是()A神经元的细胞膜上应存在不同的运输Ca2的膜蛋白B静息状态时,电压依赖型Ca2通道应处于关闭状态C神经递质发挥作用时,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将会逆转D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29为验证大鼠皮肤移植后影响皮肤存活率的免疫应答类型为细胞免疫,某科研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相同品系移植不会出现免疫排斥,X射线可破坏骨髓和血液中的细胞。下列对实验预期结果和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组别处理先移植重建后移植甲组(A品系大鼠)假性手术后,X射线处理A品
18、系骨髓B品系大鼠皮肤乙组(A品系大鼠)胸腺切除后,X射线处理A品系骨髓及辅助性T细胞B品系大鼠皮肤丙组(A品系大鼠)胸腺切除后,X射线处理A品系成熟T淋巴细胞B品系大鼠皮肤丁组(A品系大鼠)胸腺切除后,X射线处理A品系成熟B淋巴细胞及辅助性T细胞B品系大鼠皮肤A实验结束时出现免疫排斥反应的是甲组和丙组B实验可证明大鼠体内参与排异反应的淋巴细胞类型C丙组大鼠移植重建后,体内同时具有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D胸腺是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器官30冬美人是厚车莲属的多肉植物,多肉植物繁殖一般用叶插法进行。为研究外源激素对冬美人叶插的影响,分别用025g/L(A1、B1、C1)、05g/L(A2、B2、C2
19、)、lg/L(A3、B3、C3)3种浓度的-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和2,4-D这3种生长素类物质对冬美人叶片进行处理,结果如下表。药剂对照NAAIAA2,4D处理A1A2A3B1B2B3C1C2C3成活率(%)1000100088977810001000889611389278平均发芽数(片)1551789658199158149151211平均生根数(条)6697632199696326110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对照组应用等量的蒸馏水对冬美人叶片进行处理B3种物质中,冬美人叶片对IAA的反应最为敏感CNAA促进冬美人叶插发芽的最适浓度应在0g/L0.5g/之间D表中数据并未
20、显示出3种物质都对冬美人叶插生根的促进作用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31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为脑细胞,则a处浓度高于b处;若为肌细胞,则a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b处B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中温度、渗透压及pH的相对稳定状态C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其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若淋巴管阻塞,则会引起组织水肿D在人体中,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的共同调节32利用某海洋动物离体神经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得到以下结果。图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图乙、图丙表示动作电位传导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甲图的a、e处虚线将下移B
21、图甲、乙、丙中发生Na+内流的过程分别是b、C图甲、乙、丙中 c、点时细胞膜外侧钠离子浓度高于细胞膜内侧Dd、过程中K+外流不需要消耗能量33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图为神经系统对激素分泌的三种调节方式,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若方式甲中的靶腺体为甲状腺,则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来调节垂体的相关分泌活动B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符合图中方式甲,内环境渗透压升高能增加其分泌量C兴奋在M处传递的特点是单向传递,当兴奋性神经递质传到突触后膜时膜外K将大量内流D方式丙中激素的分泌为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内分泌腺属于效应器34新冠肺炎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
22、V)感染所致,患者初期症状为发热、乏力和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某新冠肺炎患者持续发热维持在39是由于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B新冠病毒激发的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溶菌酶和淋巴因子C通过细胞免疫可将进入细胞内的2019-nCoV释放出来并直接消灭D接种了新冠疫苗后,机体免疫系统一般能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35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一定浓度的萘乙酸(NAA)溶液和激动素(KT)溶液对棉花主根长度,及单株侧根数的影响时,得出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萘乙酸是一种植物激素,具有与IAA相似的生理效应B甲、乙、丁组实验结果比较,表明KT
23、能增强NAA对侧根生长的促进作用C乙、丙分别与甲组比较,表明KT促进主根生长和抑制侧根发生,NAA则相反D甲组中主根长度大于侧根数,说明在生长过程中主根具有顶端优势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三、综合题36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_,激素乙通过_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2)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3)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
24、径有_。(4)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感受器,通过下丘脑的调节,增加_的分泌。另一方面,这个刺激传至_,通过产生渴觉来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37人体的内环境稳态由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调节实现。如图甲表示埃博拉病毒侵入人体后,免疫细胞作出应答的部分过程(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具有极强的感染性):图乙表示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机制。(1)图甲所示过程为病毒未侵入人体细胞内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一旦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内,就需要通过_方式共同将其清除。图甲中细胞可以通过产生_来促进细胞的增殖、分化。(2)图甲中具有识别抗原功能的细胞有_(填序号),细胞_(填序号)在抗原
25、刺激和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其细胞周期会缩短,进一步增殖、分化为能产生抗体的_细胞。(3)由图乙可知,对免疫细胞或免疫器官的调节,既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进行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腺细胞分泌有关_进行调节。(4)某男子感染了埃博拉病毒后,还有可能再次感染埃博拉病毒而患病,其原因可能是_(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38某生物兴趣小组用2,4D溶液对日本樱花枝条进行了一些相关实验,某同学首先按照图1所示步骤配制了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图2是实验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的目的是_。(2)实验步骤:配制2,4-D溶液: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各9mL,
26、具体过程如图1。由图1分析可知,从3号试管吸取1mL2,4-D溶液并加9mL水匀后,对4号试管中的2,4-D溶液还应进行的操作是_,以便严格控制变量。分组编号:选取生长状况、芽的数量等条件相同的日本樱花枝条若干,随机均分为5组。浸泡枝条:把日本樱花枝条的_浸泡在配制好的等量的2,4-D溶液中,浸泡适宜的时间,其中对照组用_在相同条件下处理相同时间。适宜条件培养: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日本樱花枝条的平均生根数,对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讨论:从图2可确定促进日本樱花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浓度在_mol/L之间,该实验结果_(填“能”或“不能”)说明高浓度的2,4
27、-D溶液具有抑制生根的作用,其理由是_。答案第 = page 27 27页,共 = sectionpages 27 27页答案第 = page 26 26页,共 = sectionpages 27 27页参考答案:1C【解析】【分析】1、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小肠吸收的物质在内环境中:水、盐、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2、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相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相关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详解】A、解旋酶用于DNA复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
28、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ATP水解酶为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溶菌酶、淋巴因子是细胞分泌物,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血浆中含有K+,因此K+、溶菌酶、淋巴因子均属于内环境成分,C正确;D、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C。2C【解析】【分析】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细胞体内有细胞核,位于灰质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
29、传导冲动。【详解】A、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其中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另外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纤维有营养的作用,A正确;B、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B正确;C、突触的类型有轴突-树突型和轴突-胞体型,据此可推测,神经元的细胞体膜表面受到其他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C错误;D、神经元一般包含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轴突是胞体发出的长突起,又称为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结缔组织膜,就成为一条神经,D正确。故选C。3C【解析】【分析】破坏前,分别刺激左、右后肢,左、右后肢都能正
30、常收缩,说明左右两则的反射弧均完整。破坏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后,刺激左后肢,左、右后肢均不收缩,说明刺激无法被神经中枢脊髓所接收,因而破坏的部位可能是左后肢的感受器或传入神经。破坏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后,刺激右后肢,右后肢正常收缩,而左后肢不收缩,说明刺激能够被神经中枢所接收,但左后肢的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导致左后肢不收缩。【详解】若只有左后肢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受损,则破坏后,刺激右后肢时,左后肢也会收缩,故错误;若只有左后肢的效应器受损,则破坏后,刺激左后肢时,右后肢也会收缩,故错误;若左后肢的传入和传出神经都受损,则符合题干实验现象,正确;若左后肢的传入神经和效应器都受损,则符合题干实验现象,正
31、确; 若左后肢的感受器和传出神经都受损,则符合题干实验现象,正确。综上所述,错误,正确,所以ABD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故选C。4C【解析】【分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只有保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分析题图可知,是感受器,有神经节,是传入神经,是神经中枢,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途径是。【详解】A、属于传入神经,若切断处,则反射弧的结构被破坏,不能完成反射活动,A错误;B、分析题图可知,是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是神经中枢,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途径是,B错误;C、传入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是电信号(局部电流),兴奋传至传入神经元轴突末端时
32、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神经递质),C正确;D、是脊髓的神经中枢,是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不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区在脑,D错误。故选C。【点睛】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神经节如图中的c。(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
33、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5C【解析】【分析】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表现为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形成的原因是钾离子外流,受到刺激后,由于钠离子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外负内正,兴奋区和未兴奋区形成电位差,进而形成局部电流,产生兴奋。【详解】A、乙图-是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此时主要是钠离子内流所致,钠离子内流不需要消耗能量,但还有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离子的跨膜运输,需要消耗ATP,A错误;B、由图可知,乙图曲线处于点时,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值,说明d点处于兴奋状态,B错误;C、丙图曲线处于点时,处于静息电位,此时甲图a、b、c处膜外均为正电位,C正确;D、动作电位的峰值大小与细胞内外的钠离子浓度差有关,与刺激强
34、度无关,刺激强度只能决定动作电位能否产生,D错误。故选C。6A【解析】【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递,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2、由“刺激可引起图中右肌肉收缩,中肌肉和左肌肉也相继收缩”可知,神经纤维产生的兴奋可传递到左肌肉。【详解】A、图中、类似于突触结构,刺激,兴奋在突触可传递至左肌肉,引起左肌肉收缩;也可以通过神经纤维传递传导至中肌肉,引起中肌肉收缩;但兴奋无法在突触逆向传递。因此,直接刺激,则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左肌肉和中肌肉,但引起左肌肉收缩是通过突触传递,引起中肌肉收缩则是通过神经纤维传导,突触传递是有突触延搁,因此引起左肌肉比中肌肉收缩所需时间更长,A错误;B、直接刺激,兴奋
35、在突触可传递至中肌肉,再通过神经和突触传到左肌肉,引起中、左肌肉收缩,也可以通过神经纤维传递传导至右肌肉,引起右肌肉收缩,B正确;C、因为K+主要维持细胞内的渗透压,Na+主要维持细胞外的渗透压,因此不能用等渗的KCl溶液来代替生理盐水,C正确;D、据题意可知,处与中肌肉连接处结构与突触结构类似,但与中肌肉连接处结构并不是,因此两处结构并不相同,D正确。故选A。7C【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该图表示某毒品的作用机理,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可以通过转运蛋白回收到突触小体;毒品分子与转运蛋白结合,导致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不能回收到突触小体,含量增加,且长期吸食毒品的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
36、会明显减少。2、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详解】A、该毒品分子与转运蛋白结合,导致神经递质不能回收,从而使组织液中神经递质含量增加,而该神经递质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使人在一段时间内会持续兴奋,A正确;B、神经递质在作用后会被灭活或是通过转运蛋白回收回突触小体,B正确;C、转运蛋白是用来回收神经递质的,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其运输方式为胞吐,不需要与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结合,C错误;D、由图中信息可知,长期
37、吸毒会导致受体蛋白减少,因此为获得同等愉悦感,需不断增加吸食毒品的剂量,因此长期吸毒,会使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数量出现“代偿性减少”,导致产生更强的毒品依赖,D正确。故选C。8B【解析】【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该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钠离子的内流有关。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详解】A、静息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K+外流,进而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38、A正确;B、静息电位的产生是钾离子外流的结果,若减小模拟环境中K+浓度,则K+外流的量增加,导致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大,使得兴奋不易产生,B错误;C、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所以增大模拟环境中Na+浓度,刺激引发动作电位的速度加快,所需时间变短,且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大,C正确;D、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所以减小模拟环境中Na+浓度,则内流的钠离子变小,则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小,D正确。故选B。9C【解析】【分析】大脑表面分布的各种生命活动功能区,即为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位于中央前回的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
39、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详解】A、据图可知,头面部代表区的位置在中央前回的下部,A正确;B、皮层代表区的大小与躯体各部分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代表区越大,精细复杂程度越高,B正确;CD、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即下肢的代表区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顶部,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下部,上肢的代表区则在两者之间,故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上部,可引起下肢运动,C错误,D正确。故选C。10A【解析】
40、【分析】结合题意可知,瘦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与下丘脑特异性受体结合,把相关物质含量的信号传递给下丘脑的体重调节中枢,同时瘦素可抑制脂肪的合成,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入,可推知题图中瘦素使饱中枢兴奋,而摄食中枢兴奋性降低,作用于大脑皮层,从而达到减少能量摄入的目的。【详解】A、根据题意,瘦素可抑制脂肪的合成,抑制食欲,所以瘦素会使使饱中枢兴奋,而摄食中枢兴奋性被抑制,A错误;B、在完成反射活动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因为信号必须从感受器传到效应器,因此瘦素与下丘脑特异性受体结合可引起下丘脑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c、f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B正确;C、图中显示下丘脑可以调节摄食行为,同
41、时在血糖平衡调节时也有下丘脑的参与,C正确;D、用一定强度刺激小鼠神经纤维a,使a兴奋,进而引起摄食中枢兴奋,因此小鼠的摄食会增加,D正确。故选A。11D【解析】【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传递方式电信号(神经冲动)、化学信号(递质)激素及其他化学物质调节方式反射激素-特定的组织细胞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作用对象效应器靶细胞膜上的受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联系神经调节对体液调节起调控和主导作用;体液调节也能影响神经调节,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调节的【详解】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构基础不相同,前者是反射弧,后者是体液运输,
42、A正确;B、下丘脑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B正确;C、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速度慢,作用范围更为广泛,C正确;D、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D错误。故选D。12C【解析】【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切除。【详解】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进入血液后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正确;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错误;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
43、中不会引起促胰液素的分泌,不会引起胰液增加,错误;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正确;法国学者沃泰默固执的认为盐酸通过神经调节胰腺分泌胰液,正确。故选C。13B【解析】【分析】分泌腺激素名称化学性质作用部位生理作用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多肽肾小管、集合管促进水分的重吸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垂体生长激素蛋白质全身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性腺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甲状
44、腺甲状腺激素氨基酸类衍生物全身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睾丸雄性激素类固醇全身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雄性的第二性征卵巢雌性激素类固醇全身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卵细胞的生成,激发并维持雌性的第二性征和正常性周期胰岛B细胞胰岛素蛋白质全身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浓度A细胞胰高血糖素多肽肝脏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升高血糖浓度【详解】A、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来调节人体的水平衡;A正确;B、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提高细胞的代谢速率,加速物质的氧化分解,B错误;C、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而胰高血糖素可以升高血糖,二者共同调节血糖水平,C正确
45、;D、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可以进人体的生长发育,D正确。故选B。14B【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为与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相关的实验结果,切除垂体和甲状腺后,小鼠的平均体重不再增加;单独注射生长激素后平均体重有所增加;单独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平均体重有所增加;同时注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后,小鼠平均体重大幅度增加。【详解】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切除垂体和甲状腺可减少小鼠自身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对实验的影响,A正确;B、本实验前后形成对照,能达到实验目的,B错误;C、单独注射生长激素后平均体重有所增加,单独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平均体重也
46、有所增加,说明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促进小鼠的生长,具有协同作用,C正确;D、本实验缺少空白对照,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还可以增设一个切除垂体和甲状腺后只注射生理盐水的空白对照组,D正确。故选B。15A【解析】【分析】血糖的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参与调节的激素主要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主要通过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促进靶细胞摄取、贮存和利用葡萄糖来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来升高血糖。食用糖后,由于糖的消化吸收,导致血糖会升高,此时胰岛素分泌会增多;当血糖含量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又会增加,以升高血糖。【详解】A、分析题图可
47、知:由于图45min时,运动结束,胰岛素量比较高,导致血糖浓度下降,所以在60min时血糖浓度低于对照组,A错误;B、由图可知:餐后适度运动可降低IGT 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幅度,B正确;C、餐后适度运动使IGT 人群胰岛素分泌高峰从90-120min提前到45min,血糖浓度下降,C正确;D、从图中可以看出,餐后适度运动可以适当减小胰岛素分泌的峰值,这样可以减轻IGT人群胰岛B细胞的分泌胰岛素负担,D正确。故选A。16A【解析】【分析】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不足易患糖尿病。【详解】人体内
48、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患糖尿病的人常表现出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和疲乏等症状,是因为其体内糖的氧化供能发生障碍,导致非糖物质蛋白质和脂肪分解加强,A正确;尿液中偶尔含有少量糖的人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可能是因为一次性摄入糖类太多导致的;尿液中持续含有较多糖的人也不一定也是糖尿病患者,也可能是肾脏出现了病变导致的,B错误;糖尿病病人吃得多,是因为糖从尿中大量排出,体内缺乏能量供应而导致饥饿,而血糖浓度不会降低,C错误;糖尿病患者的尿多,是因为或者的尿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导
49、致尿液浓度升高,使得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导致尿液增多,D错误。17C【解析】【分析】1、人体的三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2、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生来就有的,针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后天形成的,针对一种病原体起作用,是特异性免疫。【详解】A、皮肤黏膜、胃黏膜都是与外界环境相通,故其对病原体的阻挡,属于第一道防线,A正确; B、有炎症时,白细胞数目增多,其吞噬病菌为费特异性免疫,属于第二道防线,B正确; C、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50、,吞噬细胞在第二、三道防线中都起作用,C错误;D、有免疫活性物质如淋巴因子、抗体参与的免疫反应为特异性免疫,属于第三道防线,D正确。故选C。18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HIV最初侵入人体时,T细胞参与的免疫可清除大多数HIV,但随着HIV浓度增加,T细胞不断减少,使免疫能力降低。【详解】A、由于HIV只能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增殖,所以AB段内HIV浓度上升的主要是它在宿主细胞中大量增殖的结果,不是内环境,A正确;B、BC段HIV数量下降,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需要细胞免疫将细胞内的HIV释放到内环境,另一方面需要体液免疫将内环境中的HIV通过与抗体结合而消灭的HIV,B
51、正确;C、CD段,体内HIV逐渐增多,而T细胞逐渐减少,由于T细胞既要参与细胞免疫,也要参与体液免疫,故随T细胞的减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会降低,C错误;D、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再转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EF段T细胞数量增加,与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快速分化成熟密切相关,D正确。故选C。19A【解析】【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有:(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3)免疫缺陷病: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
52、后天获得的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详解】A、系统性红斑狼疮攻击自身正常细胞,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B、当再次接触到相同的过敏原时才会发生过敏反应,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不会发生过敏反应,B错误;C、青霉素过敏反应是由免疫防卫功能过强引起的,C错误;D、潜伏期人体不发病,但病毒在体内也会大量增殖,D错误。故选A。20D【解析】【分析】1、主动免疫利用抗原刺激,使机体产生抗体的方法,而非直接自体外引入抗体。主动免疫对随后的感染有高度抵抗的能力。可通过疾病病原体本身或通过免疫接种(使用已杀死的或弱化的疫苗或类毒素)产生。免疫须经几天,几个星期或更长时间才出现,但能长久甚至终生保持,且通过注射所需
53、抗原很容易再活化。由机体自身产生抗体,使机体不再担心被病毒感染的免疫叫主动免疫。2、被动免疫是机体被动接受抗体、致敏淋巴细胞或其产物所获得的特异性免疫能力。它与主动产生的自动免疫不同,其特点是效应快,不需经过潜伏期,一经输入,立即可获得免疫力。但维持时间短。【详解】A、人工主动免疫是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措施,首次注射新冠疫苗可使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A正确;B、接种疫苗是一种被动免疫的预防措施,不能完全避免感染,在疫情高风险区仍要贯彻戴口罩等防疫措施,B正确;C、灭活的新冠病毒制成的疫苗仍保留病毒的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但失去增殖能力,C正确;D、再次
54、接种疫苗后,机体通过初次免疫应答过程中浆细胞分泌抗体对抗抗原,同时机体可以通过二次免疫中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而增强免疫效果,D错误。故选D。21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癌症免疫疗法是通过PD-1抑制剂作用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PD-L1 抑制剂作用于瘟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使得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质不能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从而使癌细胞失去“伪装”,使T细胞能重新识别癌细胞,最终通过细胞免疫使癌细胞裂解死亡。【详解】A、免疫系统清除体内的癌细胞说明免疫系统具有监控和清除功能,属于免疫监视,不属于免疫自稳,A错误;B、图中所示过程由
55、T细胞参与,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C、PD-1和 PD-L1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C错误;D、据图显示,注射对抗 PD1分子的抗体,可以减弱 PD1蛋白的功能,激活被抑制的 T 细胞,从而效治疗恶性肿瘤,D正确。故选D。22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本题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若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发生转移,则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A=B,CD,即CA=BD,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若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则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A=B,CD,即CA=B=D,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详解】A、图1中,若单侧
56、光将生长素分解了,则甲和乙的胚芽鞘都应向光弯曲生长,但乙组胚芽鞘直立生长,说明单侧光并没有将生长素分解,而是盖玻片阻挡了生长素的转移,使胚芽鞘直立生长,所以由图1可知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发生转移,即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从而引起胚芽鞘弯曲,A正确;B、若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发生转移,则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A=B,CD,即CA=BD,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B错误;C、若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则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A=B,CD,即CA=B=D,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C错误;D、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促进尖端下部伸长,没有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下部不生长,D错误。故选
57、A。23D【解析】【分析】两重性是指较低浓度促进生长,较高浓度抑制生长,依图甲可知,随着生长素浓度升高,两种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先变短后变长,说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依图乙可知,随着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加强再碱弱,最后表现为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逐渐加强,也说明了生长素具有两重性。【详解】依分析可知,图1和图2中曲线的变化情况都能够反映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A正确;图1中I、的最低点代表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最短,H点对应的生长素促进作用最强,因此均为促进相应植物生长的最适浓度,B正确;若图1中的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图2中的m,则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应大于a,对应图2应大于m,且b
58、点在图1的作用表现为抑制作用,对应图2应大于e,因此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大于e,C正确;若图1中的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图2中的m,因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大于c,对应图2应大于m,且c点在图1的作用表现为促进作用在加强,未达到最适浓度,对应图2应大于m小于g,D错误。24C【解析】【分析】根据图形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拟南芥的种类、生长素浓度,因变量是茎和根长度增加的相对值。在实验浓度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野生型和突变型的茎和根长度都不断增加,但是与野生型相比,突变型的茎的长度增加的相对值较小,而根的长度增加相对值较大。【详解】A、NAA是生长素类似物,据图可知,ad四种NAA浓度对两
59、种拟南芥根和茎的生长均起促进作用,A正确;B、由图可知,NAA对野生型的茎生长的促进作用比对突变体的茎的更强,B正确;C、由于实验组数太少,无法确定NAA促进该植物幼苗茎生长的最适浓度,C错误;D、由图可知,NAA对突变体的根的促进作用比对野生型的根的更强,D正确;故选C。25B【解析】【分析】(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详解】A、本实验探究的目的是不同光环境对莴苣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60、,A正确;B、光直射下种子能萌发可能与光谱、光直射量等能促进种子萌发有关,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C、根据图中实验对比分析可知,影响发芽率的关键因素是黑暗处放置前是否进行光直射,C正确;D、莴苣种子萌发需要合适的温,水分和氧气,根据影响发芽的关键因素是黑暗处置前的光直射处理,V中黑暗前有直射光照射,故图中V中发芽率应该是100%,D正确。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和对照实验中变量的唯一性。26D【解析】【分析】识图分析可知,图中1为毛细血管壁、2是红细胞、3是血浆、4表示细胞内液,5是组织波、6表示血浆进入组织液,7表示组织液进入血浆,两个过程出入的液体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事业单位改制正式合作协议
- 资本投资合作合同
- 无人机制造项目研发合同
- 保安服务合同终止协议书
- 木工单包工劳务合同书
- 环保节能设备制造合同
- 房屋出售居间合同
- 装修工程人工劳务合同
- 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营合作协议
- 房屋中介服务合同
- 【人教版】《劳动教育》七上 劳动项目一 疏通厨房下水管道 课件
- 2024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FSD发展历程、技术原理及未来展望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银行人工智能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 1 Lost and found教案(新版)外研版
- 2024年公共卫生基本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垃圾发电厂炉渣处理技术规范》
- 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验收技术规范(HJ 193-2013部分代替 HJ-T 193-2005)
-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T+47-2016》详细解读
- 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全文课件
- 鸟类知识科普课件
- 中国通用电气有限公司员工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