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职称药学师(基础知识讲解)课件_第1页
卫生职称药学师(基础知识讲解)课件_第2页
卫生职称药学师(基础知识讲解)课件_第3页
卫生职称药学师(基础知识讲解)课件_第4页
卫生职称药学师(基础知识讲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卫生职称药师201基础知识讲解基础知识生理学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体温及其调节尿的生成和排泄神经内分泌第四节 体温及其调节体温(body temperature)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一、体温的正常值及生理波动直肠:36.937.9口腔:36.737.7 腋窝:36.037.4 34意识丧失;42细胞实质损害;45生命危险 (二)体温的正常生理波动变化的幅度11.昼夜变化(circadian rhythm) 午后16时最高清晨25时最低2.性别 女性的体温平均比男性的高0.33.年龄 婴幼儿体温调节机构不完善,老年人应注意保温女性的基础体温曲线4.情绪和体力劳动5.季节和地区影响6.其他因

2、素 麻醉药、进食等二、产热与散热(一)产热主要产热器官 肝和骨骼肌机体的产热形式战栗产热非战栗产热寒冷战栗产热 骨骼肌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的表现,其节律为911次/分钟。 特点: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所以不做外功,但产热量很高,可提高代谢率4-5倍。 寒冷性肌紧张 战栗非战栗产热(称代谢产热) 虽然机体所有组织器官都有代谢产热的功能,但代谢产热以褐色脂肪组织的产热量为最大,约占非战栗产热总量的70%。(二)散 热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小部分则随呼出气、尿、粪等排泄物而散发。散热方式影响因素辐射散热(thermal radiation)温差、散热面积。(小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四肢面积较大)传导散热

3、(thermal conduction)导热性(水的比热大)对流散热(thermal convection)风速蒸发散热(evaporation)隐性蒸发较恒定(1000mlday)发汗环境温度、湿度1.散热方式 基础知识1.生理学上所说的体温一般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临床上常用腋窝、口腔和直肠的温度代表体温。2.机体在安静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器官。3.劳动或运动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肌肉。4.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5.当环境温度等于或超过机体皮肤温度时,唯一的散热方式是蒸发散热。6.临床上,给高热病人采用酒精擦浴,通过究竟蒸发散热起降温作用。基础知识B基础知识D基础知识一、肾小球的滤过功

4、能尿生成过程:肾小球滤过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肾小管与集合管分泌。肾小球滤过定义:血液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和水分子溶质,滤入肾小囊囊腔形成原尿,此过程称为1.肾小球滤过动力肾小球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原尿)称为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基础知识A经典的突触传递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一、激素及其分类(一)激素的概念及作用方式1.激素: 1)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 2)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3)是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化学媒介 2. 激素的作用方式 远距分泌:血液运至远隔部位靶组织 旁分泌:经

5、组织液扩散作用于邻近的细胞 自分泌:扩散后返回作用于该分泌细胞 神经内分泌:合成并经轴浆运输至末梢释放入血(二)激素的分类1. 含氮激素 蛋白质激素:胰岛素、甲状旁腺 肽类:下丘脑调节肽 胺类激素:去甲肾上腺素2. 类固醇激素(steroid hormones): 肾上腺皮质和性腺分泌(醛固酮)3. 固醇类激素:维生素D34. 脂肪酸衍生物:前列腺素基础知识A基础知识生物化学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核酸的结构和功能酶糖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生物化学组成蛋白质的元素主要有C、H、O、N和 S。 有些蛋白质含有少量磷或金属元素铁、铜、锌、锰、钴、钼,个别蛋白质还含有碘 。 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

6、接近,平均为16。 蛋白质元素组成的特点由于体内的含氮物质以蛋白质为主,因此,只要测定生物样品中的含氮量,就可以根据以下公式推算出蛋白质的大致含量:100克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g %)= 每克样品含氮克数 6.251001/16%一、组成人体蛋白质的20种L-氨基酸 存在自然界中的氨基酸有300余种,但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仅有20种,且均属 L-氨基酸(甘氨酸除外)。非极性脂肪族氨基酸极性中性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酸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二、氨基酸可根据侧链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分类(一)侧链含烃链的氨基酸属于非极性脂肪族氨基酸(二)侧链有极性但不带电荷的氨基酸是极性中性氨基酸甲硫氨酸(三)侧链含芳香

7、基团的氨基酸是芳香族氨基酸(四)侧链含负性解离基团的氨基酸是酸性氨基酸(五)侧链含正性解离基团的氨基酸属于碱性氨基酸基础知识生物化学E基础知识生物化学B基础知识生物化学E基础知识生物化学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包括: 高级结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定义: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在蛋白质分子从N-端至C-端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一、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决定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主要的化学键:肽键,有些蛋白质还包括二硫键。 二、多肽链的局部主链构象为蛋白质二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即该段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并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 。定义: 主要的化学键:氢键 -螺旋 -折叠 -

8、转角 无规卷曲 蛋白质二级结构基础知识生物化学B基础知识生物化学A三、蛋白质空间结构破坏而引起变性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也即有序的空间结构变成无序的空间结构,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蛋白质的变性造成变性的因素:如加热、乙醇等有机溶剂、强酸、强碱、重金属离子及生物碱试剂等 。 变性的本质:破坏非共价键和二硫键,不改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应用举例:临床医学上,变性因素常被应用来消毒及灭菌。此外, 防止蛋白质变性也是有效保存蛋白质制剂(如疫苗等)的必要条件。 基础知识生物化学基础知识生物化学E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一、蛋白质分子组成1.组成蛋白质的元素主要有

9、碳、氢、氧、氮和硫,其中含氮量平均为16。2.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人体有20中,均为L-氨基酸(甘氨酸除外)3.氨基酸分类: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极性中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二、氨基酸的性质在某一pH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使静电荷为零,该pH称为氨基酸的等电点。氨基酸有紫外吸收,所以可作为分析溶液中蛋白质含量的简便方法。三、蛋白质的分子结构1.肽单元:参与肽键的6个原子C1,C,O,N,H,C2位于同一平面,C1和C2为反式结构。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多肽键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称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主要化学键是肽键,有的还包括二硫键。一级结构是高级结构的基础,但不是

10、唯一因素。3.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包括螺旋、折叠、转角和无规卷曲。维持二级结构的化学键是氢键。4.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主要靠次级键疏水作用、离子键、氢键和范德华力。5.蛋白质的四级结构:蛋白质中每一条多肽链都有其完整的三级结构,称为蛋白质的亚基。亚基与亚基之间特定的三维空间分布,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作用称为四级结构。四、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关系1.血红蛋白质分子结构血红蛋白(Hb)由2条链和2条链和血红素辅基组成,其功能是通过血红素中的Fe2+与氧结合,起运输氧的作用。2.协同效应:指一个亚基

11、与其配体结合后,能影响此寡聚体中另一亚基与配体的结合能力,如果是促进作用,则为正协同,反之则为负协同。3.别构效应:指一个蛋白质与它的配体(或其他蛋白质)结合后,蛋白质的构象发生变化,使它更适于功能需要。如血红蛋白(Hb)是别构蛋白,小分子O2是Hb的别构剂或效应剂。五、蛋白质的性质1.蛋白质的两性电离2.蛋白质的胶体性质:维持蛋白质溶液稳定的因素为水花膜与同种电荷。3.蛋白质的变性:沉淀蛋白常用方法:盐析法,丙酮沉淀法4.蛋白质的紫外吸收:280nm核 酸(nucleic acid) 是以核苷酸为基本组成单位的生物大分子,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核酸的分类及分布 存在于细胞核和线粒体 分布于细胞

12、核、细胞质、线粒体(DNA)(RNA)脱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携带遗传信息,并通过复制传递给下一代。是DNA转录的产物,参与遗传信息的复制与表达。某些病毒RNA也可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核酸(DNA和RNA)核苷酸核苷和脱氧核苷磷酸戊糖碱基嘌呤嘧啶核糖脱氧核糖核酸组成 DNA的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deoxyribonucleotide)RNA的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ribonucleotide)。分子组成碱基:嘌呤碱,嘧啶碱戊糖:核糖,脱氧核糖磷酸一、核苷酸是构成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碱基是含氮的杂环化合物。碱基嘌呤嘧啶腺嘌呤A鸟嘌呤G尿嘧啶U胸腺嘧啶T胞嘧啶C存在于DNA和RNA中仅存在于RNA

13、中仅存在于DNA中碱基嘌呤(purine,Pu) 腺嘌呤(adenine, A)鸟嘌呤(guanine, G)嘧啶(pyrimidine,Py)胞嘧啶(cytosine, C)尿嘧啶(uracil, U)胸腺嘧啶(thymine, T)戊糖(构成RNA)12345-D-核糖(ribose)(构成DNA)-D-2脱氧核糖(deoxyribose) 构成RNA的碱基、核苷以及核苷酸碱基 核苷 核苷酸A 腺苷adenosine 腺苷一磷酸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MPG 鸟苷guanosine 鸟苷一磷酸guanosine monophosphate, GMPC 胞苷cyt

14、idine 胞苷一磷酸cytidine monophosphate, CMPU 尿苷uridine 尿苷一磷酸uridine monophosphate, UMP 构成DNA的碱基、核苷、核苷酸碱基脱氧核苷脱氧核苷酸A脱氧腺苷 deoxyadenosine脱氧腺苷一磷酸deoxyadenosine monophosphate, dAMPG脱氧鸟苷deoxyguanosine脱氧鸟苷一磷酸deoxyguanosine monophosphate, dGMPC脱氧胞苷deoxycytidine脱氧胞苷一磷酸deoxycytidine monophosphate, dCMPT脱氧胸苷deoxythy

15、midine或thymidine脱氧胸苷一磷酸deoxythymidine monophosphate, dTMP定义核酸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由于核苷酸间的差异主要是碱基不同,所以也称为碱基序列。5端3端CGA四、核酸的一级结构是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两条多聚核苷酸链在空间的走向呈反向平行。两条链中一条链的53方向是自上而下,而另一条链的53方向是自下而上。两条链围绕着同一个螺旋轴形成右手螺旋的结构。(二)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1.DNA由两条多聚脱氧核苷酸链组成 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组成的亲水性骨架位于双螺旋结构的外侧,疏水的碱基位于内侧。2. 核糖与磷酸位于外侧 3. DNA双链之间形成了互补

16、碱基对碱基配对关系称为互补碱基对。鸟嘌呤/胞嘧啶G=C; 腺嘌呤/胸腺嘧啶A=TDNA的两条链则互为互补链碱基对平面与螺旋轴垂直。相邻两个碱基对会有重叠,产生了疏水性的碱基堆积力。碱基堆积力和互补碱基对的氢键共同维系着DNA结构的稳定。4. 碱基对的疏水作用力和氢键共同维持着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 基础知识生物化学1.转运RNA:功能是作为各种氨基酸的转运载体在蛋白质合成中转运氨基酸原料。结构特点是:富含稀有碱基;tRNA的二级结构是三叶草结构;三级结构是倒L型,使tRNA有较大的稳定性。基础知识生物化学D基础知识生物化学基础知识生物化学核酸的结构和功能一、核酸的化学组成及一级结构1.核苷酸结

17、构有两类,一类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另一类为核糖核酸(RNA)。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包含碱基、戊糖和磷酸三种成分。2.DNA与RNA 组成的异同碱基不同:DNA中含有ATGC,RNA含有AUGC.戊糖不同:DNA是脱氧核糖,RNA是核糖。二、DNA的空间结构1.DNA双螺旋结构模式的要点是反向平行的双链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骨架位于双链外侧,碱基位于内侧,两条链的碱基之间以氢键相连接是右手螺旋结构。螺旋没旋转一周包含10bp,螺距为3.4nm维持双螺旋稳定的主要力是碱基堆积力(纵向)和氢键(横向)2.DNA超螺旋结构是在双螺旋二级结构基础上可盘曲成紧密的空间结构。DNA螺旋连再

18、盘绕形成超螺旋结构,盘绕方向与DNA双螺旋方向一致为正超螺旋,与双螺旋方向相反为负超螺旋。3.DNA的功能生物遗传信息复制和基因转录的模版。是生命遗传繁殖的物质基础,也是个体生命活动的基础。三、RNA的结构和功能1.信使RNA:功能是在细胞核内转录DNA基因序列信息,自身成为遗传信息载体即信使,由核内合成后转移到胞液,指导蛋白质分子的合成。真核生物的mRNA结构特点:帽子结构;多聚A尾。2.转运RNA:功能是作为各种氨基酸的转运载体在蛋白质合成中转运氨基酸原料。结构特点是:富含稀有碱基;tRNA的二级结构是三叶草结构;三级结构是倒L型,使tRNA有较大的稳定性。3.核糖体RNA:功能是:与核糖

19、体蛋白组成核糖体或称为核蛋白体,在细胞江中作为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四、核酸的理化性质1.融解温度:相当窄2.增色效应:3.DNA复性:热变性的缓慢冷却后,重新恢复天然的双螺旋构象。4.核酸分子杂交:可在不同的DNA之间形成,也可在DNA与RNA之间,不同的RNA之间形成。酶的概念酶:是一类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 一、酶的分子组成中常含有辅助因子结合酶 :由蛋白质部分和非蛋白质部分共同组成 的酶蛋白质部分:酶蛋白 (apoenzyme)辅助因子(cofactor) 金属离子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全酶(holoenzyme)单纯酶 :仅含有蛋白质的酶称为单纯酶 全酶

20、分子中各部分在催化反应中的作用:酶蛋白决定反应的特异性辅助因子决定反应的种类与性质(一)酶对底物具有极高的效率 酶促反应的特点酶的催化效率通常比非催化反应高1081020倍,比一般催化剂高1071013倍。酶的催化不需要较高的反应温度。酶和一般催化剂加速反应的机理都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酶比一般催化剂更有效地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一种酶仅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化合物,或一定的化学键,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并生成一定的产物。酶的这种特性称为酶的特异性或专一性。酶的特异性 (二)酶对底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三)酶的活性与酶量具有可调节性酶促反应受多种因素的调控,以适应机体对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和生命活动的需要。胰岛素

21、诱导HMG-CoA还原酶的合成,而胆固醇则阻遏该酶合成。 例:(四)酶具有不稳定性酶的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在某些理化因素(如高温、强酸、强碱等)的作用下,酶会发生变性而失去催化活性。因此,酶促反应往往都是在常温、常压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的。五、抑制剂可降低酶促反应速率酶的抑制剂酶的抑制区别于酶的变性: 抑制剂对酶有一定选择性 引起变性的因素对酶没有选择性凡能使酶的催化活性下降而不引起酶蛋白 变性的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抑制作用的类型不可逆性抑制 可逆性抑制 竞争性抑制 非竞争性抑制 反竞争性抑制 根据抑制剂和酶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酶的抑制作用分为: 有机磷化合物 羟基酶解毒 - - - 解磷定(PAM)重金属离子及砷化合物 巯基酶解毒 - - - 二巯基丙醇(BAL) 概念举例抑制剂通常以共价键与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相结合,使酶失活。此类抑制剂不能用透析、超滤等方法予以去除。 (一)不可逆性抑制剂与酶共价结合(二) 可逆性抑制剂与酶非共价结合抑制剂通常以非共价键与酶或酶-底物复合物可逆性结合,使酶的活性降低或消失;抑制剂可用透析、超滤等方法除去。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 类型概念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结合酶的活性中心 抑制剂与底物的结构相似,能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阻碍酶与底物形成中间产物 ,这种抑制作用称为竞争性抑制作用。磺胺类药物的抑菌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