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陵墓的起源与发展 陵:本意大山,引申为帝王陵。 寝:本意,卧。灵魂作卧。(1)灵魂不灭(2)体现宗法礼制-前朝后寝,事死如生(3)体现庇荫意义-对风水环境要求 坟丘秦汉 以人工夯筑的宏伟陵台为中心,四面有陵墙和门阙,构成“十”字对称布局 汉文帝灞陵,依山为陵,第一座依山凿穴为玄宫的帝陵。 人工夯筑的宏伟陵台魏晋南北朝 提倡薄葬,墓制比较小。唐宋元 唐代是中国陵墓建筑史上殿阁高潮时期。 陵园内设置祭享殿堂(上宫),陵园外设置斋戒等用的下宫,陵区内设置陪葬墓等。 元 平地埋葬,不设陵丘和地面建筑。明清 明代:放弃历来的正方形布局,继承和发展了唐宋的墓前引导部分。 清代:布局和形制因袭明代,雕饰
2、风格更加华丽。 唐乾陵2、陵墓的特点 选址原则 风水龙穴 晋代郭璞葬书: “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陵墓选址:追求“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的山川地势 思想基础 事死如事生 陵墓的地上、地下建筑和随葬生活用品均仿照生前。 空间布局 (1)以陵山为主体的布局方式 轮廓简洁、气势巍峨,创造出纪念性气氛。 (2)以神道贯穿全局的轴线布局方式 ,强调正面神道。 (3)建筑群组的布局方式 用材和结构 木、砖、石三种材质 结构形式: (1)木椁墓室(西汉以前) “黄肠题凑” 黄肠柏木芯;题头;凑聚(2)砖石墓室 拱顶墓室(东汉以后) 3
3、、陵墓的构成 陵墓构成包括陵墓建筑、陵墓建筑上的绘画雕刻等文化艺术和随葬品三部分。 古墓葬一般分为两部分,即地下部分和地面部分。地下部分包括墓室结构和随葬品,地面部分包括封土和其他陵园建筑。3、陵墓的构成 地下部分: 墓室使用木、砖、石3种材料构造。大型木椁墓室从殷商开始直到西汉达到高潮,出现了“黄肠题凑”的形式。 砖筑墓室始于战国末年,此后砖的种类越来越多:空心砖、画像砖等。 西汉晚期开始出现石室墓,五代时已经盛行,从明朝开始地宫建筑发展到顶峰,用巨型条石建造大型拱券墓室。3、陵墓的构成 地下部分: 墓室使用木、砖、石3种材料构造。大型木椁墓室从殷商开始直到西汉达到高潮,出现了“黄肠题凑”的
4、形式。 砖筑墓室始于战国末年,此后砖的种类越来越多:空心砖、画像砖等。 西汉晚期开始出现石室墓,五代时已经盛行,从明朝开始地宫建筑发展到顶峰,用巨型条石建造大型拱券墓室。3、陵墓的构成 地上部分: 1)封土形制是帝王墓穴上方堆土成丘的形状和规模的制度。帝王陵墓封土形制自周朝以来,经历了“覆斗方上”式、“因山为陵”式和“宝城宝顶”式的演化过程。“覆斗方上”式YOUR LOGO地上部分发展情况1.不封不树原始社会古也墓而不坟。 礼记檀弓上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易系辞下 坟丘墓的出现已到了春秋晚期,而其普及则是战国时代的事了。由此,“不封不树”既没有封土堆,也不种植树
5、木以为标志。YOUR LOGO地上部分发展情况2.墓而不坟夏商3.墓上起坟周、秦4.方上陵台两汉覆斗方上式:主要为秦汉时期,其中以秦始皇陵为代表,西安很多。 方上:以人工夯筑的上小后大的方锥形成的陵体。 西汉继承了秦代陵寝制度并且有所发展。陵园里只有一个重城,陵墓在陵园的中央,坐西朝东。陪葬墓区也在陵墓前方。西汉初期,帝、后在一座陵园内异穴合葬。从文帝开始,帝、后各建一座陵园。到景帝的时候,在文帝霸陵旁也建造庙宇。以后这种陵旁边立庙的制度一直延续到西汉末。YOUR LOGO地上部分发展情况5.因山为坟唐唐乾陵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
6、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YOUR LOGO地上部分发展情况6.浮厝之制南宋 浮:暂时的。厝 cu 安置:厝火积薪。停柩,把棺材停放待葬,或浅埋以待改葬。谓暂时把灵柩停放在地面上,周围用砖石等砌起来掩盖,或暂时浅埋,以待改葬。 宋六陵在绍兴城东南18公里的攒宫村,为南宋帝、后陵寝。有高宗永思陵、孝宗永阜陵、光宗永崇陵、宁宗永茂陵、理宗永穆陵、度宗永绍陵,徽宗亦归葬于此,称永祐陵,世称宋六陵。YOUR LOGO地上部分发展情况7.集中神道、宝城宝顶明清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北十公里天寿山南麓,是明朝最大的陵墓群。 陵区范围
7、约四十多公里,东、西、北三面群山耸立,重峦叠嶂,如拱似屏。南面为蟒山、虎峪山相峙扼守,气势磅礴的大宫门坐落在两山之间,为陵区的门户。整个陵区得天独厚,雄伟壮观。从明成祖朱棣选为陵址开始,一直到明朝灭亡,历经二百余年,陵园经过不断修建,成为一座规模宏大、建筑完美的陵墓建筑群。清陵形势分析宝城宝顶式:明清多才用这种.清东陵、明十三陵。 宝城宝顶:地下宫殿隆起圆形坟,为宝顶。适应南方多雨气候便于雨水下流不浸润墓穴,且用墙垣包绕,称为宝城。 南侧建立方城明楼。 宝城宝顶式 方城明楼是明清帝陵坟丘前的城楼式建筑,下为方形城台,上为明楼,楼中立庙谥碑。此式始于安徽凤阳明皇陵。皇陵有内外三重陵墙,中间一到陵
8、墙四门如城楼,分别称南北东西明楼,及至南京明孝陵,仅有一座明楼,此后明清各帝陵均大致沿袭孝陵方城明楼形制。(特例:道光皇帝未建明楼) 下部用砖石砌筑成的方形墩台,为“方城”,上部重檐歇山的碑楼,为“明楼。” 南京明孝陵-方城明楼2)陵园建筑帝王陵园的地面建筑,上述封土外,主要有3个部分。 祭祀建筑区是封闭的多进庭院建筑群,供祭祀之用。 神道是从陵园大门直达棱恩门的大道,又称“御路”、“甬路”。石象生、牌坊、门阙等。 护陵监是专门保护和管理陵园的机构,是为帝王守护陵墓的官吏值守居住的地方。陵园建筑2)陵园建筑帝王陵园的地面建筑,上述封土外,主要有3个部分。 祭祀建筑区是封闭的多进庭院建筑群,供祭
9、祀之用。祭祀建筑区2)陵园建筑帝王陵园的地面建筑,上述封土外,主要有3个部分。 神道是从陵园大门直达棱恩门的大道,又称“御路”、“甬路”。石象生、牌坊、门阙等。 棱恩门,原为墓区的主要建筑之一,又称中门。为单层檐歇山顶,琉璃绿瓦,九脊十兽,外壁青条石,内帮大块青砖,门前台阶十三级,中间用白石镶嵌高浮雕的二龙戏珠图案陛石。2)陵园建筑帝王陵园的地面建筑,上述封土外,主要有3个部分。 神道是从陵园大门直达棱恩门的大道,又称“御路”、“甬路”。石象生、牌坊、门阙等。 棱恩门,原为墓区的主要建筑之一,又称中门。为单层檐歇山顶,琉璃绿瓦,九脊十兽,外壁青条石,内帮大块青砖,门前台阶十三级,中间用白石镶嵌
10、高浮雕的二龙戏珠图案陛石。明长陵棱恩门明显陵棱恩门遗迹-明世宗嘉靖皇帝父皇母后合葬4、典型案例 (1)战国中山王墓铜版错银兆域图中国现存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 4、典型案例 (1)战国中山王墓兆域图中国现存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 1)王、后、夫人五墓并列,各有享堂。五堂立在同一土台上。2)其外两道宫墙环绕。(2)秦始皇陵 位于陕西临潼骊山脚下,是我国第一座皇帝陵,在历代单葬制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秦始皇陵 1)布局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陵园按照“事死如事生”的原则,大体呈回字形。 以封土为核心,秦始皇陵有内外两
11、重城垣,城垣四面设置高大的门阙,形制为三出阙的属天子之礼,是帝国颁布政教法令的地方。 宏伟壮观的门阙和寝殿建筑群,以及六百多座陪葬墓、陪葬坑,一起构成地面上秦始皇陵的完整形态,而这种形态,显然模仿的是秦都咸阳的宫殿和都城格局。 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千米。 陵墓近似方形,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高4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陵园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众多。2)择址 出于现实和心理的双重需要,古人常选择地势较高、环境优美的地方来设置陵寝,特别是帝王陵。 秦始皇执政于都城咸阳,但陵园却选在远离咸阳的骊山之阿。之所以这样做,据北
12、魏时期的郦道元解释:“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 另有学者认为是受“依山造陵”传统观念的影响。择址3)陵区布局 整个陵园由南北两个狭长的长方形城垣构成。高大的封冢坐落在内城的南半部,是整个陵园的核心。 陵园的地面建筑集中在封土北侧,陵园的陪葬坑都分布在封冢的东西两侧。形成了以地宫和封冢为中心,布局合理,形制规范的帝王陵园。3)陵区布局秦始皇陵园的总体布局与其它国君陵园相比有以下显著特点:一、布局上体现了一冢独尊的特点。 过去发现的魏国国君陵园,其中并列着3座大墓,中山国王陵园内也排列着5座大墓,秦始皇陵园内只有一座高大的坟墓,
13、充分显示了一冢独尊的特点。 而其它国君陵园的布局则显示了以国君、王后、夫人多中心的特点。这一区别正是秦国尊君卑臣的传统思想在陵寝布局上的反映。3)陵区布局秦始皇陵园的总体布局与其它国君陵园相比有以下显著特点:二、封冢位置也有别于其它国君陵园。 其它国君陵园大多是将封冢安置在回字形陵园的中部,而秦始皇陵封冢位于内城南半部。 有学者认为这是按照“以西为上”的礼制安排的。从陵园总体布局来看,始皇陵封冢并不在西半部。 体现“树草木以象山”的设计思想决定。-龙盘虎踞之感。4)墓穴结构 据考古勘探,秦始皇陵的朝向为坐西向东。这是一个奇特的布局。众所周知,中国古代以朝南的位置为尊,历代帝王的陵墓基本上都是坐
14、北朝南的格局,而统一天下的秦始皇,却采取了坐西向东的格局。 秦人起源于东方,秦人是上古时代在齐鲁淮海一带的氏族部落,发祥地在今山东境内的莱芜泰山附近一带。对东方怀有特殊的感情。秦朝历代王陵和秦始皇陵都采取了坐西向东的葬式。4)墓穴结构 据考古勘探,秦始皇陵的朝向为坐西向东。这是一个奇特的布局。众所周知,中国古代以朝南的位置为尊,历代帝王的陵墓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的格局,而统一天下的秦始皇,却采取了坐西向东的格局。 秦人起源于东方,秦人是上古时代在齐鲁淮海一带的氏族部落,发祥地在今山东境内的莱芜泰山附近一带。对东方怀有特殊的感情。秦朝历代王陵和秦始皇陵都采取了坐西向东的葬式。 (3)汉武帝茂陵 茂
15、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兴平市。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 以方截椎体为中心,四出陵门。陵园四周呈方形,平顶,上小下大,形如覆斗,显得庄严稳重。 陪葬墓:李夫人、卫青、霍去病 (3)汉武帝茂陵 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兴平市。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 茂陵形制,是汉兴厚葬的典型。 一是梓宫。茂陵的梓宫,是五棺二椁,五层棺木,是放在墓穴后部椁室正中的棺床上。墓室后半部是一椁室,它有两层,内层以扁平立木叠成“冂”形,南面是缺口;外层是黄肠题凑。其五棺所用木
16、料,是楸、檫和楠木,三种木料,质地坚细,均耐潮湿,防腐朽性强。 二是黄肠题凑。所谓“黄肠题凑”,“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据史籍载:天子死后,所作黄肠题凑,表面打磨光滑,颇费人工,要由长90厘米,高宽各10厘米的黄肠木15880根堆叠而成。 三是便房。梓宫的四周,设有四道羡门,设有便房。便房的作用和目的,是“藏中便坐也” 。简单地说,便房是模仿活人居住和宴飨之所,将其生前认为最珍贵的物品与死者一起殉葬于墓中,以便在幽冥中享用。 四是地宫。茂陵这座“金字塔”在高大的夯土封冢之下,是它的核心建筑地宫,成为“方中”。张汤调任茂陵尉,他亲自抓的一项具体工程就是“方中”建
17、设。方中内部丰富多彩。文物遗存 汉武帝在位年久,又处在经济繁荣的鼎盛时期,所以随葬品很多,除190多种随葬品外,连活的牛马、虎豹、鱼鳖、飞禽等,也一并从葬。另据记载,康渠国国王赠送汉武帝的玉箱、玉杖,以及汉武帝生前阅读的30卷杂经,盛已金箱,一并埋入陵内。 马踏匈奴鎏金铜马(4)汉宣帝杜陵 杜陵陵园平面呈方形,每边垣长430米、墙基宽810米,四面垣墙正中各辟一门。 封土居陵园正中,夯筑,呈覆斗状,底边长175米、顶边长50米、存高29米。其四面正中各有一条斜坡墓道,正对陵园垣墙的四门。四条墓道大小、形制基本相同,平面呈梯形。封土四周有边长400多米的方形陵墙,四面各开一门。(5)唐乾陵-唐高
18、宗与皇后武则天合葬墓 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乾陵建于公元684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夫妻皇帝合葬陵。 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梁山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环其东,漠水绕其西,乾陵玄宫即位于北峰之中。梁山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双乳峰”。 梁山前双峰建为墓前双阙,使整个陵区显得崇高、雄伟,选址极为成功。阙内神象生道两侧分立石柱、飞马、朱省、码、石人、碑、
19、藩酋群像、石狮等。陵前共有三对阙,最外一对阙在山下神道南端,中间一阙在双乳峰。最后一阙在朱雀门前。(5)唐乾陵-唐高宗与皇后武则天合葬墓 阙的形制是在夯土台上立木构的“观。由于神道地势向上缓坡,加以两侧石刻与阙台的衬托,使陵山更为突出。梁山周围原有陵墙,陵门四出,现已不存。山下有陪葬墓17座,已发掘永泰公主、章怀太子、懿德太子三墓。基制大体相同:地面有方上,周围有墙,门前有石柱1对、石狮1对、石人2对。墓室在地下10余米,由墓道斜通向下。(5)唐乾陵-唐高宗与皇后武则天合葬墓(6)宋永昭陵 永昭陵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的寝陵。宋仁宗初名受益,是宋真宗赵恒的第六子,即民俗演义狸猫换太子中的太
20、子。 规模庞大,建筑雄伟, 虽历经千年风雨,饱受战乱抢掠,但至今仍不失皇家陵园的恢宏气势。 整个陵园遵从封建的风水地形堪舆学说,依地势而就,傍山依水,东南穹窿,西北低垂,由“皇帝陵”、“皇后陵” 和“下宫”组成,神道两侧的石刻群形态逼真,雄浑高大,栩栩如生。(6)宋永昭陵 神道两侧的石刻群形态逼真,雄浑高大,栩栩如生,其中瑞禽和甪端l dun 更是雕刻史上的杰作,堪称世界绝品。 “瑞禽”:象 征吉祥之鸟。如鸾凤等。 “甪端 ” (l dun)是一种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与麒麟相似,头上一角,甪端据说能够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方语言,而且只陪伴明君,专为英明帝王传书护驾。寄寓了中国民众的美好愿望和
21、祈盼,期盼国泰民安、生活富裕、人世昌隆、人寿年丰。(7)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 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截止2011年,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明太祖孝陵在南京钟山南麓,开曲折自然式神道之先河,并且宝城宝顶。其余十三帝塟于北京昌平,统称十三陵。 塟有长、献、景、裕、茂
22、、泰、康、永、昭、定、庆、德、思,共葬有十三位皇帝。 它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寝建筑中,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古葬墓群。其建筑雄伟,体系完整,历史悠久,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 明十三陵总体布局 A陵区东西北三面山峦环抱,十三陵各据冈峦,面向中心长陵;B陵区入口起点石牌坊遥对天寿主峰;C使用共同神道,各陵不再单独设置石象生碑亭之类;D为使左右远山的体量在视觉上感到大致均衡,神道略向体量小的山 峦而距大者稍远;E轴线长而富于变化,各单独陵墓的空间变化也很丰富。 明朝崇尚“事死如事生”的礼制,认为人死后,灵魂犹在,还有饮食起居的需求。因此,这十三座皇帝的陵寝建筑比拟皇宫,红墙黄瓦,楼、殿参差,显示了真龙天子的尊崇地位和君临天下的浩大气势。定陵墓室: 石砌筒壳结构 布局:前殿、中殿、后殿和左右配殿定陵地宫明长陵(永乐)1)陵体由方形改为圆形,称为“宝顶”。2)取消寝宫,扩大祭殿。3)陵园的围墙从方形改为长方形,在南北轴线上 布置三个院落。更接近于宫殿建筑。 比较中国历代皇帝陵墓,明十三陵具有几个明显特色。 第一,陵区建筑的整体性特别突出。中国古代帝王陵寝区域的设置,早在战国中期随着陵墓的建造就已出现。其制源于我国古代以宗族为单位,按贵族的等级和宗法礼制关系布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承包简易协议书
- 足浴店员工劳动合同范本完整版
- 2024版高速公路工程知识产权合同:专利技术与著作权保护2篇
- 2024年度医疗机构建设项目合同2篇
- 军神课件教学课件
- 四年级品德知识课件
- 新版风险代理协议完整版
- 阅读胸片课件
- 2024版房屋装修设计合同3篇
- 对数函数课件
-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新人教版)课件
- 14《故都的秋》课件29张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 临床医师甲乳外科进修总结
- 压力性损伤的预防
- 隧道施工现场通用检查表
- 高速公路施工道路安全管理措施教学课件
- 公司战略规划和落地方法之:五看三定工具解析课件
- 求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的面积市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
- 幼儿卫生学皮肤课件
- 维吾尔族服饰课件
- 高考作文指导系列:核心概念的界定课件23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