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总结(详细) 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寒带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2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正午太阳高度的”算=90 -(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展大值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知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2、2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23、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北半球变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24、昼长二日落时间一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一夜长日出时间= 12: 00一昼长/2 (或0: 00 +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 00日
3、落时间= 12: 00 +昼长/2 (或24: 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 0025、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一一昼夜现象出现地球自转的球体一一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一一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一四季五带26、典型的季节现象地理现象时间季节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冬半年地球公转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 最慢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 最快正午太阳高度6月22日左右,北回仃线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 及南半球达最小12月22日左右,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大,赤 道及北半球达最小昼夜长短昼长夜短,北极
4、圈以内出现极昼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等温线陆地等温线均向北凸出陆地等温线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随太阳直射点南移雪线雪线上升雪线下降北印度洋洋流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我国的降水夏季风影响,降水多冬季风影响,降水少我国的河流内流河因高温导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风 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东北地区分春汛、夏汛大部分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 期,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我国的季风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 多雨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 少雨我国的农业生产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
5、长期,作物熟制自 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过渡到两年三熟至一年一 熟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处于越冬期,南方热带地 区水热充足,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气象灾害旱涝(华北春旱、长江伏旱)、暴雨、台风(表 现:强风、暴雨、风暴潮)寒潮、沙尘暴、干旱、暴雪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较多较少第三单元大气专题1、对流层的特点:除而度增加气温降低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曳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随而度增加温度升高大气平稳,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辐一地面增温一地面辐射一大气增温一大气(逆)桶射一大气保温4、大气对太阳辎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
6、的天气、地势而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音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粗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 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9、气温的水平分布: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10、气温年较差: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
7、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1)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一一低气压(气旋)一一阴雨 (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一垂直气流下沉一一高气压(反气旋一一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一一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一一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一一湿(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一一锋而一一阴雨、风12、水平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 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1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叫风,水平气压梯度
8、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4、风向:(1)风向一一风的来向:A10021004Hp北半球近地面(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面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乐线之间成夹 角。16、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平运动并相遇)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
9、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暧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17、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麦季的暴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 暴。18、气压系统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气旋(低气压)垂直气流上升,天气阴雨。反气旋(高气压)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晤朗:19、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三圈环流(垂直分布)画出右面三圈环流循环图90 N 6030o0 3(r 评 91r s气压带、风带(水平分布)画出右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北撇南捺”)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窗口要避开东南方向: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窗口要避开东北方
10、向。20、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将幼c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熨季北移,冬季南移21、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平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莫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乐: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2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如右图)东亚:身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南亚:里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由风带和气压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作用形 成。23、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24、气候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25、判断气候类型的步
11、骤:判断南北平球,判断热量带判断雨型。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各均温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气候类型差异较大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风,69月为雨季)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亚热带气候类型:冬季最冷月均温在。度以上,全球只有两种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位置在西风带 和副高之间,冬季温和多雨,受季炎热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一偏北风一低温
12、少雨,熨季一身季风一高温多雨。温带气候类型:除海洋性气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温以0C以下。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高纬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 终年温和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55。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的高纬一侧),受冬季风影响.寒冷 干燥,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26、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不同特点(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最高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年降水量少。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27
13、、主要的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台风旱涝灾哲寒潮发生的时间夏秋季节存二伏秋末、冬季、初春发源地热带洋面或副热带洋面蒙古、西伯利亚影响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的全 国范围除青藏、云贵、海南外 的广大地区天气变化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大风、雨雪、冻雨28、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82、臭氧层破坏(领氯嫌消耗03)、酸雨(S02、N02)29、温室效应R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一一大气中C02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滥砍滥伐森林一一光合作用减弱一一82相对增多一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逆福射增强一
14、一温室效应一一气温升高一一全球热量带分布发生变化一一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农 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纬受损,高纬受益,使适宜种植业生产地域缩小,粮食减产。)极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区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坏。30、绿化的环境效益: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02和C02的平衡,净化空气: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上、防风固沙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第四单元水环境1、水循环: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和海上内循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
15、的动态平 衡。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 最大: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 我国西北地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
16、反之是寒流。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洋流的形成:定向凤(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木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TOC o 1-5 h z .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八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二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n。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熨季顺时针。一.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气候(暖流一增温增湿,寒流一减温减湿)影响海洋生物一一渔场 影响航海 影响海洋污型.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一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一一上升流.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
17、架的原因: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啸和风暴潮。12海洋环境问题指源于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平而上升、赤潮第五单元陆地环境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界面)、地幔(莫霍而一占登堡而)、地核(古登堡面以下)2、岩石圈范困包括地壳和上地慢顶部(软流层之上)3s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4、地壳物质循环:岩浆冷却凝固一岩浆岩一外力一沉枳岩一变质一变质岩一熔化一岩浆5、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风化、
18、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6、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一地垒、下沉岩块一地堑)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8、地垒一庐山、泰山:地望一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9、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1:程选址,应避开断层10.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弯曲的河道一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
19、冲积平原风力侵蚀一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落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风力沉积一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1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例如我国西北地区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干旱特 征。1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界(水分)经度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分和热量)垂直地带性1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山地所处的纬度;山地的海拔:阳坡、阴坡:迎风、背风坡。14、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主要影响因素有
20、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15、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区的绿洲。16、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两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带、地中海一一喜马拉雅带。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中地质灾害的防御: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实施护坡: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 境:黄河在一年中第一次出现凌讯:华北平原出现春旱,长城以北种春小麦:长芦盐场忙于晒盐(雨季未到,气温而,蒸发大)塔里木河水位最高的时期(冰川融化)我国低温中心在青藏高原天山牧民在森林带以上的草场放牧(史季牧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好望角
21、、开普敦沿海风浪大亚洲低压势力强盛北半球热带草原区和季风区正值雨季地球公转速度最小时期(七月初,远日点)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有台风、暴雨袭击东亚季风区盛行东南风华北平收种冬小麦,棉花收摘 我国秋高气爽,北雁南飞西岸40 N以北)开始落叶北半球大陆高乐强盛,大洋低压强盛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极夜、极光澳大利亚袋鼠繁殖旺盛好望角、开普敦一带炎热干燥我国秦淮以北河流有结冰现象(冰期、冰层)第六单元季节知识专题学习好季节知识的关键:北半球与南半球季节相反,即北半球与南半球在同一时间处于不同的季节。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方向:晨昏线与经线和昼夜的位置关系: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的四个重要节气:3月21日春分
22、,6月22日夏至,9月23日秋分,12月22日冬至 一、四季的判断天文方面:从光照图上判读:太阳直射点的位更:晨昏线与经线和昼夜的位置关系:昼夜长短的变化: 从天文现象上判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极昼、极夜、极光的出现的半球。气候方面:气团活动:锋面活动:特殊天气的产生:气温中心的变化:气压中心的盛衰:季风(东亚、东 南亚、南亚、澳大利亚北部等)方向的变化:下湿季节:等温线的弯曲:气压带的断裂等。河海方面:河流汛期:河流补给:河流封冻、解冻的时期及冰期、凌汛的出现:季风洋流等。生物方面:草木枯荣,开花结实,动物迁徙、繁殖等农业方面:作物生长、黄熟、收摘:植树:渔汛:山地牧场的放牧:黄淮海平
23、原的水盐运动特征:澳大利 亚墨累一达令盆地的农事活动等。其他方面:雪线升降:登山佳期:极地考察:海岸晒盐 二、常考的季节现象北半球春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东北地区河流的春汛(季节性积雪融水)江南姑娘采茶正忙(雨前茶最好)我国北方由现大风或沙暴天气北半球熨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尼罗河处丰水期北印度洋的洋流顺时针流动(沿岸海水向东流)驯鹿自针叶林带迁向苔原带场)北极考察最佳时期(极昼现象)地中海沿岸国家炎热干燥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伏旱天气南部沿海地区物体影子有时朝南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升高我国南方赛龙舟南亚、东南亚、我国西南地区吹西南风潘帕斯草原一片枯黄(南半球热带草原)北半球秋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太阳直射
24、点向南移动,地球公转速度居中一场秋雨一场寒香山红叶,北半球温带森林(东岸35北半球冬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一月初)南极考察最佳时期途径北印度洋西行的船只顺风顺水我国常遭寒潮影响 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 卫星、星云、流星、彗星。.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卜月系 (课本P3图1.2) 太阳系r 距离适中适于呼吸的大气Ji积、质量适中液态的水一来自地球内部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氨;太阳辐射能量来
25、源是核聚变反应。.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3藤、石油等矿 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4)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 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 .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凝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太阳风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U活动);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两极地区产生极光;地球
26、上水 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 空为顺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运动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口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1】)0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运动周期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曰=23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27、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产生四季和五带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3 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2 .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依据:看白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曜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则地球处于公转轨 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5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3 .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二、昼夜交替和时差昼夜交替I .昼夜现象产生的琮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
28、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 线。.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o.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 4小时地方时的计算.地方时计算原理:经度越大越偏东;经度越小越偏东;东经偏东时间早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 同为西经, 一东一西,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3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r=4分钟).地方时计算方法: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x两地经度差说明: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
29、件:东加西臧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 号。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计算步骤: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3,昼夜长短的计算(1)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2)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3浒算:1昼长二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士两地时区数差说明: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I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c 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城同为东时
30、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 早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定日期:(1)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3月21日或9月23日。.时间计算:(1)找特殊时刻点:展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点;迈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 ;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点。(2潮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
31、至曰2326N ;冬至日23。265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c.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示 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四、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参看课本P18)如右图: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c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 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c冬至日,北半球各地
32、昼 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地均为6: 00时日出,18: 00时,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如上图,以北半球为例):春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昼,春分到夏至极昼 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夏至到秋分极昼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秋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 夜,秋分到冬至极夜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冬至到到次年春分极夜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纬度变化: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C季节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
33、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 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3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计算公式:H = 90。-纬度间隔说明: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间隔计算遵循同戒异加所求点与直射点同在北半球或同在南半球 相减,在不同半球相加。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比较: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即与直射点纬度间隔越小,正午太 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五、四季更替和五带.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C.划分的方法有三种: (1)物候四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2)传统四季:以“
34、四立为起始点。(3)天文四季:以“二分二至为起始点。3.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4.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C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 大。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 小。第四节地球的囹层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L地震波地震波传播速度传播介质穿过不连续面速度变化横波慢固体穿过莫隹界面横纵波速度均增大;穿过古登堡界面纵波快固体、液体、气体横波消失,纵波速度突
35、然下降。圈层名称位置厚度特点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平均厚度17千米由岩石组成,大陆厚:大洋薄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2800多千米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3400多千米接近液态,横波不能穿过2 .地球内部圈层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划分三个圈层C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主要成分叙和氧水圈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大气水、生物水,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2 .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一气热程 大受过太阳辐
36、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气室应 大温效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 也向外辐射热量,向上的部分 散失到宇宙空间,向下的部分 称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归还 给地面C1多云的阴天夜晚气温不会太低是因为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 十雾九晴: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易凝 结成雾滴青藏高原光照强但然量不足的原因: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大 气吸收太阳辐射少,光照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二、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1.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参看课本P
37、30图2.3)温度: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最高;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C如下图温度由高到低是DCAB 0A B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CDAB。J .D C等压面的变化规律:同一水平面,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2 .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实例城市热岛 环流成因:人类活动释放 大量废然导致城市的 气温高于郊区意义:(1)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布局在下沉距离之外,避免污染物 从近地面流向城市;(2)卫星城应建在城市然岛环流之外,避免 交叉污染。海陆风白天:陆地温度高于海洋,吹海风。夜晚:陆
38、地气温比海洋低,吹陆风。山谷风白天山坡增温强烈,空气沿山坡爬升形成谷风夜晚山坡迅速冷却,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 山风三、大气水平运动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垂直于等乐线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的方向垂直于风向摩擦力削减风力于风向相反类型成因风向特点高空大气中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三圈环流记气压带、风带名称及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名称分布成因气流运动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压带0附近热力作用受热膨胀上升同1温多雨副热带高压带南北纬30。附近动力作用受
39、空气重力作用下沉炎热干燥副极地低压带南北纬60。附近动力作用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抬升温和湿涧极地高压带南北纬90。附近热力作用冷却下沉寒冷干燥风带名称风向对气候的影响北半球南半球低纬信风带东北风东南风炎热干燥中纬西风带西南风西北风温暖湿涧极地东风带东北风东南风寒冷干燥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就北半球 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 1.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分布时间亚洲大陆太平洋七月: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 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西太平洋副高对 我
40、国夏季天气影哨显著)一月: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 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亚洲高压(又称蒙古一西伯利亚高 压,对我国冬季天气影响显著)阿留申低压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 .季风环流成因风向气候类型分布范围东亚 季风海陆然力性质差异1月西北风7月东南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我国东部、朝鲜 半岛、日本北回归线以南地区:亚如带季风气候南亚 季风海陆於力性质差异;气 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月东北风7月西南风热带季风气候印度半岛、中南 半岛、我国西南3 .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副热带高压对我国雨带 位置的影响4-5月(春末)雨带位于华南.华北出现春旱6月(夏初)长江中下游梅雨7-8月雨带移至华
41、北、东北地区.此时长江中下游受副高控制出现伏 旱副高异常对我国水旱灾害的影响副高(夏季风)势力弱,南涝北旱;副高(夏季风)势力强,北涝南 早。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候影响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 结果 2.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汇总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成因气候特点典型地区热带然带雨林 气候南北纬10。之间赤道低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亚马孙河流域 刚果河流域 印度尼西亚热带草原 气候南北纬10南 北纬回归线之间赤道低压带和信风 带交替控制干、湿季明显交替非洲中部、巴西、 澳大利亚北部和南部热带季风 气候南北纬10南北 回归
42、线之间大陆 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 的季节移动全年高温, 雨季集中印度半岛、中南半 岛热带沙漠 气候南北回归线南 北纬30。大陆内部 和西岸信风带和副热带高 压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 干旱少雨撒哈拉、阿拉伯半 岛、澳大利亚中西 部亚热带亚然带季风 气候南北回归线南 北纬35。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 雨,冬季低温少雨我国秦岭一淮河 以南地区地中海 气候南北纬30。 40。大陆西岸副热带高压带和西 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地中海沿岸温 带温带季风 气候南北纬35。 55。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 雨,冬季寒冷干燥我国华北、东北 朝鲜半岛、日本温带大陆性
43、 气候南北纬40。 60。大陆内部终年受大陆气团控 制冬寒夏热, 全年少雨亚欧大陆、北美 大陆的内陆地区温带海洋性 气候南北纬40。 60。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西欧3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判断气候类型气温特点 (以温定带)降水特点(以水定型)夏雨型年雨型冬雨型少雨型热带气候最冷月均温 15C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 气候热带沙漠 气候亚热带气候(含温 带海洋性气俟)最冷月均温在 0C-15C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 性气候地中海 气候温带气候最冷月均温在oc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 性气候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1 .冷锋、暖锋与天气变化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运动冷气团主动移向
44、暖气团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冷暖气团势力相当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压低,气温高、湿度大, 天气温暖晴朗受冷气团控制,气压高, 气温低、湿度小,天气低 温晴朗连续性降水过境时阴天、强风、降温、雨雪连续性降水或雾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湿度下降, 天气转晴a受暖气团控制.气压下降, 气温、湿度升高,天气转 晴降水位置锋后锋前天气实例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寒潮、沙尘暴华北春雨连绵长江中下游的梅雨 2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参看课本P44图2.22)低压系统高压系统气压状况气压中心低,四周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气压梯度力方向从四周指向中心从中心指向四周气流流向北半球逆时针辐合
45、中心上升顺时针辐散中心下沉南半球顺时针辐合中心上升逆时针辐散中心下沉天气状况阴雨晴朗干燥我国的典型天气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长江流域的伏旱;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气3 .竽握锋面气旋的结构、冷暖锋判断方法、降水位置(1)锋面气旋: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锋面气旋:)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尤其锋面上 气流上升更强烈,往往产生云、雨、甚至暴雨、齿雨、大风天气。(2)锋面的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楷中,与槽线重合。(3)锋面类型的判断:以槽线为界,高纬来的是冷气团,低纬来的是暖气团。标出气旋水平方向气 流的流向(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依据冷暖气团的移动判断冷暖锋面:如果冷气团
46、主 动移向暖气团,形成冷锋;如果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形成暖锋c (3标出雨区:冷锋降雨在锋后,暖锋 降雨在锋前。4 .应用。左右手法则,判断气旋和反气旋如下图北半球气旋右手半握,拇指向上代表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水平方向的气流呈逆时针辐合北半球反气旋右手半握,拇指向下代表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水平方向的气流呈顺时针辐散南半球气旋左手半开,拇指向上代表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水平方向的气流呈顺时针辐合南半球反气旋左手半开,拇指向下代表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水平方向的气流呈逆时针辐散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原因危害措施自然原因:近百 年来全球气候呈 变暖趋势1全球变暖使冰川融化、
47、海水受热膨胀,引起海 平面上升,海岸线被改变,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 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 农作物产量将减少;高纬度国家农作物产量可能 增加。对水循环的影响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 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导致洪涝、干旱灾害 的频次和强度增加,引起地表径流发生改变C1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消费,减少废弃 物排放植树种草,防止森林 火灾C人为原因:燃烧 矿物燃料:毁林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1.水体分类地球上的水体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陆地水分类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生物水、冰川水(地球上淡水主体是 冰川)2.河流主要补
48、给类型及特点补给 类型补给 季节补给 特点我国分 布地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以我国为例)雨水 补给我国以 夏秋两 季为主水星变化大 2时间集中 不连续普遍,尤 以东部季 风区最典 型径流变化与降水量变化 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 变化和年际变化。性融给 节雪补 季积水春季季节性水量稳定 连续性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河流有季节性积雪 融水补给形成的春汛和降水 补给形成的夏汛。冬季气温 低河流封冻冰川触 水补给夏季白有明显的季 节、日变化2 水量较稳定西北地区、 青藏高原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密 切相关。1、2月份径流 出现断流的原因:气温 低于0C。,冰川无融 水。湖泊水 补给全年较稳定 对径流有调节作用普遍河
49、流水与湖泊水的相 互补给关系:枯水期湖 泊水补给河流水,丰 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 河流水、湖泊水与地 下水间的相互补给关 系:当河流、湖泊水位 高于地下水位时,河流 水、湖泊水补给地下 水。反之,地下水补给 河流水、湖泊水。特例:黄河下游为地上悬河,河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 补给全年稳定 一般与河流 有互补作用普遍3.水循环类型水循环类型发生区域主要环节作用人类干预和控制的环节海陆间循环 (大循环)海陆之间蒸发、水汽输送、降 水、下渗、形成地表径 流和地下径流(其中内 陆循环包含植物的蒸腾 作用)最重要的水循环,使陆 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 资源得以再生地表径流(人类影响最 大的环节,影响方式是
50、植树造林和修建水利工 程);蒸发、降水、下渗陆地内循环陆地内部补充陆地水数量很少海上内循环海洋内部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L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洋流形成因素: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洋流前进时还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表层洋流分布规律:中低纬度以副热带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大陆东岸(即大洋西岸)为暖流; 大陆西岸(即大洋东岸)为寒流中高纬度以副极地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逆南无大陆东岸(即大洋西岸)为寒流; 大陆西岸(即大洋东岸)为暖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海水向西流,形成逆时针流动的洋流;夏季受西南季风影 响,海水向东流,形成顺时针流动的洋
51、流。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参看课本P58 60)对气候的影响(参看课本P59案例1)类型概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举例暖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水温比流经海域高增温增湿北大西洋暖流使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55。 70 N大陆西岸,呈现森林景观,北极圈内出现不冻港,如 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港寒流由高纬流向低纬, 水温比流经海域低降温减湿受秘鲁寒流影响,南美西海岸形成了狭长的热带荒漠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渔场名称成因形成条件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1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至 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72两种洋流汇合 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鱼群集中纽芬兰渔场墨
52、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 汇秘鲁渔场盛行上升流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营养物质带到 表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塞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从北极 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威胁航海.对污染的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3.洋流流向和性质的判读方法步骤:(1冲艮据等温线分布判断南北半球若某海区水温北低南高,说明是北半球的海区;反之是南半 球。(2)判断塞暖流 依据:门暖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寒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等温线 向低纬凸。(即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相同)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是暖流,有高纬流向低
53、纬的是寒 流。例如:右图中,从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可判断是南半球,流经AB附 近的是暖流(等温线向高纬凸,此海域水温比同纬度相邻海域高; 也可根据流向是从低纬流向高纬来判断),流经CD的洋流是寒流。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L水资源的分布(课本P61图3,10)各大洲的分布: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大洋洲最少各国的分布:巴西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我国居第六位我国水资源分布: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大小;水资源的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科技发达的近现代,人们大量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陆续开采深层地下水,开发海水淡化技术;修建跨流域 调水工
54、程媛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修建大型蓄水工程线解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3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合理利用水资源措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合理利用水资源措施自然原因淡水资源总量有限开源: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开渠引水;海水 淡化;人工增雨;植树造林涵养水源节流:控制人口增长;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时空分布不均人为 原因人口剧增和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使水 资源需求量增大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课本P69 70)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对地表形
55、 态的影响1水平运动(为主):形成断裂带和高大的褶皱山脉,如直 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大西洋2垂直运动(为辅):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内力作用莫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的高低起伏 2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参看课本P71图4.3T.6,地图册P32-33)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分布能量来源风化 作用在温度、水、生物等的影响下使地表 的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碎屑 物质。如石蛋地形、棒槌山普遍侵蚀作用流水侵蚀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太阳辐射风力侵蚀风蚀磨菇、风蚀柱、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地区冰川侵蚀冰斗、角峰、U形谷有
56、冰川分布的高山;高纬度地区海浪侵蚀海蚀崖、海蚀柱滨海地带搬运作用流水搬运泥石流湿涧、半湿涧地区风力搬运沙尘暴干旱、半干旱地区;海滨地区冰川搬运物质迁移有冰川分布的高山;高纬度地区海浪搬运物质迁移滨海地带堆积作用流水堆积冲积平原(洪积平 原、河漫滩平原、三角 洲)沉积物颗粒 大的先沉 积,颗粒小 的后沉积, 具有一定的山口处,河流中下游风力堆积黄土高原、沙丘干旱的内陆及临近地区分选性冰川堆积冰破地貌,沉积物大小不分杂乱堆积有冰川分布的高山;高纬度地区海浪堆积海滨沙源滨海地带3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参看课本P72图4.8)岩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或高
57、温熔化)I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内力作用为主) 1 ,褶皱山和断块山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岩层破裂且发生明显位移判断方法岩层弯曲形态岩层上拱岩层向下弯曲岩层新老关系中心老两翼新中心新两襄老图示地貌类型未侵蚀地貌山岭谷地水平位移:形成裂谷;垂直位移:上升的岩体形成山岭或高 地,如华山、庐山、泰山.下降的岩体 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汾河谷地、涓河 平原侵蚀后地貌及成 因背斜顶部受张力, 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 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图示2 .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相对移动边界类型对地貌的影响举例张裂生长边界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碰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消亡边界巨大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 阿尔卑斯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消亡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零酒驾宣传标语(130句)
- 水的溶解中班教案5篇
- 平面设计个人工作计划(10篇)
- 网络销售开场白(3篇)
-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阶段检测 数学试题含答案
- DB12-T 1113-2021 河湖长制工作规范
- 山东省青岛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随堂测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4年PCM脉码调制终端设备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25学年重庆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上学期二调化学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教师信息化培训
- 生物信息学(上海海洋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广东高职高考数学题分类
-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 2024年深圳市考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网友回忆版)
-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单元作业设计
- 中风中医护理个案
- 居住建筑节能65%(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 公交有限公司触电事故现场处置预案
- 2024年考研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真题及答案
- 安全使用城镇燃气知识讲座
- T-BJCC 1003-2024 首店、首发活动、首发中心界定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