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课件_第1页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课件_第2页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课件_第3页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课件_第4页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本章重点:1、偶然误差的特点2、评定精度的指标3、中误差的计算4、误差传播定律本章难点:1、中误差的计算2、误差传播定律1B一、概 述1、误差的概念测量误差() =真值(X)- 观测值(L) 从测量实践中可以发现,测量结果不可避免的存在误差,比如: 1)对同一量多次观测,其观测值不相同。 2)观测值不等于理论值: 三角形 +180 闭合水准 h02B2、测量误差的来源 测量工作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外界环境、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和感官鉴别能力的局限性及仪器本身构造的不完善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测量误差的产生。 所以,测量误差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1) 外界条件 主要指观测

2、环境中气温、气压、空气湿度和清晰度、风力以及大气折光等因素的不断变化,导致测量结果中带有误差。 (2) 仪器条件 仪器在加工和装配等工艺过程中,不能保证仪器的结构能满足各种几何关系,这样的仪器必然会给测量带来误差。 (3) 观测者的自身条件 由于观测者感官鉴别能力所限以及技术熟练程度不同,也会在仪器对中、整平和瞄准等方面产生误差。 3B通常把测量仪器、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和外界环境三个方面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观测条件不理想和不断变化,是产生测量误差的根本原因。 通常把观测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称为等精度观测;观测条件不同的各次观测,称为不等精度观测。4B1)系统误差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

3、行了n次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大小和符号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一般具有累积性。 系统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仪器设备制造不完善。例如,用一把名义长度为50m的钢尺去量距,经检定钢尺的实际长度为50.005 m,则每量一尺,就带有+0.005 m的误差(“+”表示在所量距离值中应加上),丈量的尺段越多,所产生的误差越大。所以这种误差与所丈量的距离成正比。3、测量误差的分类 测量误差按其对测量结果影响的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5B再如,在水准测量时,当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而产生夹角时,对水准尺的读数所产生的误差为 ,它与水准仪至水准尺之间的距离S成正

4、比,所以这种误差按某种规律变化。 系统误差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累积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很大。但是由于系统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有一定的规律,所以可以采取措施加以消除或减少其影响。计算改正、观测方法、仪器检校6B2)偶然误差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了n次观测,如果单个误差出现的大小和符号均不一定(无规律),则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又称为随机误差。例如,用经纬仪测角时的照准误差,钢尺量距时的读数误差等,都属于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就其个别值而言,在观测前我们确实不能预知其出现的大小和符号。但若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多次观测,误差列却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称为统计规律。而且,随着观测次数的增加

5、,偶然误差的规律性表现得更加明显。 不可避免,无法消除,有互补性7B粗差与多余观测1、粗差:因读错、记错、测错造成的错误,并非误差。2、多余观测:观测某未知量时进行的多于必要观测数外的观测。目的:发现错误,剔除粗差; 提高观测质量,进行精度评定。多余观测为什么不多余?(为什么要进行多余观测)8B二、偶然误差的统计特性 在某测区,等精度观测了217个三角形的内角之和,得到217个三角形闭合差i(偶然误差,也即真误差) ,然后对三角形闭合差i 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当观测次数很多时,偶然误差的出现,呈现出统计学上的规律性。而且,观测次数越多,规律性越明显。9B0.0000.00000.0020

6、.0051“0.1680.5031090.1660.5108总和0.0030.00920.0030.0092“0.0090.02860.0080.0235“0.0120.03780.0120.0398“0.0150.046100.0180.05512“0.0250.074160.0220.06514“0.0280.083180.0230.06915“0.0310.092200.0320.09721“0.0450.134290.0460. 13830“频率个数频率个数 为负值 为正值误差的区间10B11 -24 -21 -18-15-12-9 -6 -3 0 +3+6 +9 +12+15+18+

7、21+24 在一定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绝对值较小的误差比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大;绝对值相等的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偶然误差的数学期望为零,即正态分布曲线偶然误差具有正态分布的特性11B 第一个特性说明偶然误差的“有界性”。它说明偶然误差的绝对值有个限值,若超过这个限值,说明观测条件不正常或有粗差存在;第二个特性反映了偶然误差的“密集性”,即越是靠近0,误差分布越密集;第三个特性反映了偶然误差的对称性,即在各个区间内,正负误差个数相等或极为接近;第四个特性反映了偶然误差的“抵偿性”,它可由第三特性导出,即在大量的偶然误差中,正负误差有相互抵消的特征。因此,

8、当n无限增大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应趋于零。 本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在观测值具有大量偶然误差的情况下如何求得最接近观测对象真值的值及如何评定其精度高低的方法。12B测量成果中都不可避免地含有误差,在测量工作中,是使用“精度”来判断观测成果质量好坏的。所谓精度,就是指误差分布的密集或离散程度。误差分布密集,误差就小,精度就高;反之,误差分布离散,误差就大,精度就低。三、评定精度的标准xy精度较高精度较低13B1、中误差中误差的定义:(n为有限个数时的标准差)方差的定义:标准差的定义:+50+2-4-1-7+6乙组-3-1-2+2+5甲组真误差例:问题:真值X不知道时怎么办?如何计算m?14B算术平

9、均值(最或然值,最或是值)设某量的真值为,n个观测值为,其相应的真误差为:将等式两端分别相加并除以n,则:由偶然误差的第四特性可得,当时, 即: 15B观测值的该正数观测值的改正数v是算术平均值与观测值之差,即将等式两端分别相加,得:即一组等精度观测值的改正值之和恒等于零用改正数计算中误差公式(白塞尔公式):16B各式相加平方求和17B课堂练习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直线进行了五次测量,测量结果分别为:117.255,117.258,117.246,117.261,117.250。求该直线边长的观测值中误差。 次数观测值(m)改正数V(mm)VV计算过程1117.2552117.2583117

10、.2464117.2615117.250-1-48-74586.27011664491614618B2、容许误差 定义 由偶然误差的特性可知,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这个限值就是容许(极限)误差。区别误差和错误的界限中误差、真误差和容许误差均是绝对误差。19B3、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K是中误差的绝对值m与相应观测值 D之比,通常以分子为1的分式来表示,称其为相对(中)误差。即: 一般情况 : 角度、高差的误差用m表示, 量距误差用K表示。20B 对于能直接观测的量(如角度、距离、高差等),经过多次观测后,便可通过真误差或改正数计算出观测值的中误差,作为评定观测值精

11、度的标准。但在实际工作中,某些未知量不可能或不便于直接进行观测,而需要由另一些直接观测量根据一定的函数关系计算出来(间接观测值),这些未知量即为观测值的函数。例如,在水准测量中,两点间的高差h=a-b,则h是直接观测值a和b的函数;在角度测量中,水平角=b-a,则水平角就是直接观测值a和b的函数等等。 本节所要讨论的就是在直接观测值中误差为已知的情况下,如何求观测值函数值(间接观测值)中误差的问题。阐述观测值中误差与函数中误差之间数学关系的定律,称为误差传播定律。四、误差传播定律21B1、一般函数的中误差令 的系数为 , (3)式为:由于 和 是一个很小的量,可代替上式中的 和 : (3)代入

12、(2)得对(1)全微分:(2)设有函数:为独立观测值设 有真误差 ,函数 也产生真误差(1)22B对Z观测了k次,有k个式(4)对(4)式中的一个式子取平方:(i,j=1n且ij)(5)对K个(5)式取总和:(6)23B(6)(6)式两边除以K,得(7)式:(7)由偶然误差的抵偿性知:即(8)24B(8)考虑 ,代入上式,得中误差关系式:上式为一般函数的中误差公式,也称为误差传播定律。25B 通过以上误差传播定律的推导,我们可以总结出求观测值函数中误差的步骤: 1.列出函数式; 2.对函数式求全微分; 3.套用误差传播定律,写出中误差式。 26B 1)倍数函数的中误差 设有函数式 (x为观测值

13、,K为x的系数) 全微分 得中误差式例:量得 地形图上两点间长度 =168.5mm0.2mm, 计算该两点实地距离S及其中误差ms:解:列函数式 求全微分 中误差式2、几种常用函数的中误差 27B2)线性函数的中误差 设有函数式 全微分 中误差式例:设有某线性函数 其中 、 、 分别为独立观测值,它们的中误差分 别为 求Z的中误差 。 解:对上式全微分:由中误差式得:28B由于等精度观测时, ,代入上式:得 由此可知,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比观测值的中误差缩小了 倍。 函数式 全微分 中误差式 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式 对某观测量进行多次观测(多余观测)取平均, 是提高观测成果精度最有效的方法。29B

14、3)和或差函数的中误差 函数式: 全微分: 中误差式:当等精度观测时: 上式可写成:例:测定A、B间的高差 ,共连续测了9站。设测量 每站高差的中误差 ,求总高差 的中 误差 。 解: 30B观测值函数中误差公式汇总 观测值函数中误差公式汇总 函数式 函数的中误差一般函数倍数函数 和差函数 线性函数 算术平均值 31B下面让我们来看几个例题吧32B按三角形的闭合差求测角中误差已知对某n个三角形的内角进行了同精度观测,并求得它们的闭合差分别为,求观测三角形内角时的测角中误差三角形闭合差的中误差:菲列罗公式33B水准测量中,已知每站高差的中误差为,设每站高差均为等精度观测,求每公里高差中误差和水准

15、路线为公里的高差中误差设每站水准路线长为s,则nS,即ns,代入上式得:则水准路线为km的高差中误差为:34B 例 某一段距离共丈量了六次,结果如表下所示,求算术平均值、观测中误差、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及相对误差。测次 观测值/ m 观测值改正数v/ m m vv 计 算 123456平均148.643148.590148.610148.624148.654148.647148.628-15+38+18+4-26-19225144432416676361304635B例:某建筑场地已划定为长方形,独立地测定其长和宽分别为a=30.000m、b=15.000m,其中误差分别为ma=0.005m、 mb=0.003m,求该场地面积A及其中误差mA。1、列出函数关系式,并求函数值A=ab=450.000m22、求函数对各观测值的偏导函数3、列出函数的真误差表达式4、转换为中误差表达式并求其值 解:显然这是一个任意函数。36B设有函数 z=3x-y+2l 10其中: x=2l+5, y=3l-6已知 l 的中误差为 ml ,计算函数z的中误差 mz 。解法1. mx=2ml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