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课件_第1页
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课件_第2页
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课件_第3页
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课件_第4页
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2022/7/27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专用要求的内容在不同类别医疗器械的实施细则中是不同的。通用要求的条款和规范的内容是完全相同的,在不同类别的医疗器械实施细则中也是完全一样的,其主要内容来源于YY/T 0287 (ISO13485)和相关法规要求。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主要内容(1+x)通用要求(1)适应于所有医疗器械,包括无菌医疗器械专用要求(x)仅适应于无菌医疗器械生产环境(洁净区及其控制)工艺用水和工艺用气洁净区内设备和设施灭菌及其确认或无菌加工其他要求:初包装、动物源性材料、菌检、留样等贯串无菌医疗器械专用要求的一条主线就是最大程度地控制和降低污

2、染(主要是微粒污染和微生物污染)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文本结构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管理职责第三章 资源管理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生产环境(洁净区)要求工艺用水和工艺用气要求第四章 文件与记录 第五章 设计和开发 第六章 采购 动物源材料、初包装要求第七章 生产管理产品实现的过程控制洁净区内设备设施要求灭菌过程要求无菌加工第八章 监视和测量菌检 、留样第九章 销售和服务 第十章 不合格品控制 第十一章 顾客投诉和不良事 件监测 第十二章 分析和改进第十三章 附则术语、适应范围、执行相关法规和标准、不涉及条款附录 洁净室设置原则注:黑色(正体)为医疗器械通用要求;蓝色(斜

3、体)为无菌医疗器械专用要求通用要求和专用要求的内容分布状况,专用要求内容的所在位置。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第一条本实施细则制定的目的和依据 目的规范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依据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第二条本实施细则的适应范围企业第二类和第三类无菌医疗器械生产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产品通过最终灭菌的方法或通过无菌加工技术其上无任何形式的存活微生物的医疗器械;或任何标称“无菌”的医疗器械。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第三条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要根据产品特点,按本实施细则的要求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其有效性已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的企业,

4、按本实施细则的要求补充、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本实施细则所要求的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都做出规定。在体系文件的编写依据中增加规范和本实施细则等文件。合理确定不涉及条款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消毒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它只要求将有害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无害的程度,而并不要求把所有有害微生物全部杀灭,若能使微生物在消毒过程中的存活概率达到 10-3 即消毒合格灭菌是个绝对的概念,灭菌后物品必须是完全无菌的。然而事实上要达到这样的程度是困难的;灭菌过程必须使物品中的微生物的存活概率减少到 10-6第八十八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接触产品,且与使用表面接触;另一种是直接接触产品,但并不与使用表面接触,只

5、是与产品的非使用表面接触。YY0567.1的接受准则是在不少于3 000个单元的培养基模拟灌装中污染率应不超过0.1(置信水平为95)。消毒: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或有害微生物,将其数量减少到无害化程度。 灭菌:用以使产品无存活微生物的确认过的过程。无菌:无存活微生物的状态。无菌加工:在受控的环境中进行产品容器和(或)装置的无菌灌装。该环境的空气供应、材料、设备和人员都得到控制,使微生物和微粒污染控制到可接受水平。初包装:与产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第八条对洁净区内生产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凡是进入洁净区的人员都应进行个人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洁净技术方面的培训和考核。还应

6、包括:应懂得如何洗手和对手进行消毒。应明了什么是不适当的活动,并尽量避免之。应穿着适当的工作服,明白如何穿着洁净服或无菌服。检查培训和教育记录:包括所用的教材或课件、培训老师的相关信息、考试题和试卷。可现场询问或考核,是否具有洁净、无菌、微粒、微生物、交叉污染等的知识、概念和意识。现场发现有不良习惯或动作的人在洁净区内从事直接接触产品的工作可视为培训不符合。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不仅是生产环境:还包括从原材料的购进(从提货或运输时)开始;到储存、生产加工过程、监视与测量,以及成品的贮存、运输等,直到将产品交付给客户为止 第十条对工作环境的要求若有可能对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应对工作环境

7、条件做出定量或定性的规定制定环境条件控制程序文件或作业指导书对环境条件的监视和控制(设备和设施),以达到规定要求如果环境条件控制是个特殊过程还应对这个过程进行确认检查:对需要控制的环境条件确定(包括每一个重要参数、指示项或控制项失控可能给产品使用造成风险的评价)的分析资料和规定的文件、环境条件控制的文件;现场考察:控制设备和设施及其有效性(记当时的控制参数值),核查:控制记录。若为特殊过程还应检查确认记录。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从硬件设计上确保满足中环境的要求。第十一条生产环境要求厂址选择时应考虑所在地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卫生条件良好,至少没有空气或水的污染源,还宜远离交通干道、货场等。厂

8、区的环境要求厂区的地面、道路应平整不易起尘。宜通过绿化等减少露土面积或有控制扬尘的措施。垃圾、闲置物品等不应露天存放等,总之厂区的环境不应对无菌医疗器械的生产造成污染。厂区的总体布局合理性生活区、行政区和辅助区不得对无菌医疗器械的生产区,特别是洁净区有不良影响;人流、物流宜分开。对新建、扩建的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建议由有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资质的单位设计。对环境有三重要求:制造厂厂址周围的大环境要求、厂区的中环境(即洁净区周围的环境)要求和洁净区内小环境的要求。大环境重点要求无污染源中环境要求不得对洁区产生不良影响。现场考察:可以利用进入企业或休息的机会对厂址周围的环境进行考察;在参观现场时

9、对厂区的环境,特别是洁净区周围的环境进行考察,(若有必要)在文件和资料检查时审查厂区的规划图纸等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第十二条根据产品预期用途、质量要求,特别是加工工艺,相同的产品不同的加工工艺其过程也会不同。切记不要用甲方来套乙方开不符合项未能覆盖的或不是单一用途的产品,其环境洁净度级别可靠产品相似、用途相同或近,遵循宜高不宜低的原则,就低必须验证。洁净生产区确定在洁净室(区)内生产的过程分析、识别并确定在洁净室(区)内进行生产的过程。过程分析要有文件或资料并在相关文件,如工艺文件或工艺流程中作出标识。*洁净室(区)的洁净度级别要符合“设置原则”要求。 洁净室(区)静压差要求不同级别

10、洁净室(区)之间大于5帕,洁净室(区)与室外大于10帕。应有压差指示装置。相同洁净室(区)间压差梯度合理。不同洁净区间和重要的加工区域压差梯度合理,主要还是要防止交叉污染。同一级别、不同的洁净室之间,要求相对高的压差高一些,如果两个过程可能会有一定影响,怕受影响的高一些。特别要注意不相邻而共用洁净走廊的情况。我们要学会看洁净厂房检测报告的测试数据和洁净区平面布局图。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洁净室(区)洁净度级别设置原则(附录中的八项内容) 一、采用使污染降至最低限的生产技术,以保证医疗器械不受污染或能有效排除污染 。倡导技术进步,建议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包括先进的生产工艺、先进的设备、工装

11、和设施等。这是一个双重硬件保障的概念,既有洁净环境作保障,又有先进生产技术作保障。在产品形成过程中尽量减少人为因素, 最大程度地使产品不暴露在操作环境中,尽可能避免人与产品的直接接触。器械按与人体接触性质分类: (GB/T 16886.1)1、表面接触器械a) 皮肤、b) 粘膜、c) 损伤表面2、外部接入器械a) 血路, 间接、b) 组织/骨/牙质接入 c) 循环血液3、植入器械a) 组织/骨、b) 血液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这是需要在万级洁净区内生产的产品和过程洁净室(区)洁净度级别设置原则二、植入和介入到血管内器械,不清洗零部件的加工,末道清洗、组装、初包装及其封口,不低于 10

12、000级。植入到血路或心脏内的器械,如:血管支架、心脏瓣膜、人工血管、起博电极、人工动静脉瘘管、血管移植物、体内药物释放导管和心室辅助装置等 。介入到血路内的器械,如:各种血管内导管(如中心静脉导管)、支架输送系统等 。对于需要在万级下的局部百级洁净区内进行组装或灌装封的不清洗零配件的加工需要在万级洁净区内进行,如血袋等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这是需要在十万级洁净区内生产的产品和过程洁净室(区)洁净度级别设置原则三、植入到人体组织、与血液、骨腔或非自然腔道直接或间接接触器械,(不清洗)零部件的加工、末道清洗、组装、初包装及其封口等,不低于100 000级。植入到人体组织的器械,如:如起博

13、器、药物给入器械、神经肌肉传感器和刺激器、人工肌腱、乳房植入物、人工喉、骨膜下植入物和结扎夹等 。与血液直接接触的器械,如:血浆分离器、血液过虑器等 。与血路上某一点接触,作为管路向血管系统输入的器械,其特点是间接地通过药液或血液与人体血路接触,如: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一次性使用输血器、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延长器、转移器等 。主要与骨接触的器械,如:矫形钉、矫形板、人工关节、骨假体、人工骨、骨水泥和骨内器械等 。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洁净室(区)洁净度级别设置原则四、与人体损伤表面和粘膜接触器械,(不清洗)零部件的加工、末道精洗、组装、初包装及其封口,不低于300 000级。与损伤表面

14、(伤口或其他损伤体表)接触器械,如:溃疡、烧伤、肉芽组织敷料或治疗器械、“创可贴”等 。与粘膜或自然腔道接触器械,如:无菌导尿管、无菌气管插管等,其特点是不经穿刺或切开术进入体内的器械 。这是需要在三十万级洁净区内生产的产品和过程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关于外科纱布敷料和手术衣一、满足标准的要求YY/T 0594-2006外科纱布敷料通用要求引言:由于外科纱布敷料在手术中会放入人体内供支撑组织或器官或吸收体内渗出液,洁净供应是临床对外科纱布敷料的一项基本要求,因此,产品自末道漂洗以后只有在净化条件下进行加工,才能使生产环境对产品造成的污染降至最低。YY/T 0506.1 病人、医护人员和

15、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 第1部分:制造厂、处理厂和产品的通用要求如:手术衣需评价的特性:具体性能和指标见YY/T0506.2 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 第2部分:性能要求和性能水平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YY/T 0506.2 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 第2部分:性能要求和性能水平表1 手术衣性能要求性能名称单位要求标准性能高性能产品关键区域产品非关键区域产品关键区域产品非关键区域阻微生物穿透-干态Log10(CFU)不要求2 a,c不要求2 a,c阻微生物穿透-湿态IB2.8b不要求6.0b,d不要求洁净度-微生物Log1O(CFU/dm2

16、)2 c2 c2 c2 c洁净度-微粒物质IPM3.53.53.53.5落絮Log10 (落絮计数)4.04.04.04.0抗渗水性cm H2O201010010胀破强度-干态kPa40404040胀破强度-湿态kPa40不要求40不要求拉伸强度-干态N20202020拉伸强度-湿态N20不要求20不要求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关于外科纱布敷料和手术衣二、满足预期用途的要求根据手术时与人体接触的形式,确定生产企业应具备的条件1、 洁净生产环境(至少30万级)2、 微生物实验室 -无菌操作技术 -相应的实验设施和手段3、 物理实验室,包括一个万级下的局部百级洁净室的试验条件无菌医疗器械实施

17、细则检查员培训无菌医疗器械的初包装材料应当在多少级别的洁净区内生产?分两种不同的情况,其要求也不相同。不相同且低了需要要验证洁净室(区)洁净度级别设置原则五、初包装材料生产环境的要求与无菌医疗器械的使用表面直接接触、不清洗即使用的初包装材料,宜遵循与产品生产环境的洁净度级别相同的原则,使初包装材料的质量满足所包装无菌医疗器械的要求。如血管内导管、人工乳房、导尿管等的初包装材料。若初包装材料不与无菌医疗器械使用表面直接接触,不低于300 000级。如输液器、输血器、注射器等的初包装材料。无菌医疗器械初包装的生产应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国家正在制定这方面的产品标准。对于直接接触药品不洗即用的药品包装

18、材料容器,国家局早已实行注册管理制度,所以我们建议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向取得药品包装材料注册证的厂家定购无菌医疗器械的初包装。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法规、标准、产品本身质量等有要求洁净室(区)洁净度级别设置原则六、对于有要求或无菌加工灌装封,在10 000级下的局部100级洁净区内。如血管支架的压握、涂药;血袋生产中抗凝剂、保养液的灌装封液体产品的无菌制备和灌装;以及不能在其容器内进行最终灭菌的固体产品的无菌处理、传输和包装等。 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但最低应达到300000级 第七项有关辅助区的环境要求。洁净室(区)洁净度级别设置原则七、洁净工作服清洗、干燥和穿洁净工作服室、

19、专用工位器具的末道清洗与消毒的区域的空气洁净度级别可低于生产区一个级别。无菌工作服的清洗可在100000级洁净区内,但灭菌后的整理、贮存应在10000级洁净室(区)内。八、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级别表 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无菌医疗器械洁净室(区)按含菌浓度和含尘浓度分为四个等级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级别表 洁净度级别 尘粒最大允许数立方米微生物最大允许数 0.5m5m浮游菌立方米 沉降菌皿 100级3,50005l10,000级350,0O02,00010031OO,000级3,500,00020,00050010300,000级10,500,00010,500,000-15无菌医疗

20、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将生产工艺流程和空气洁净度级别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恰到好处的统一。第十三条通过人员往返、工具运输、物料传递、空气流动、设备清洗与消毒、岗位清场等途径,将不同原料混入导致污染,或因人为、工器具、物料、空气等不恰当的流向,使洁净度低的区域的污染物传入洁净度高的区域,而造成交叉污染。洁净室(区)的布局要求按生产工艺流程布置。流程尽可能短,减少交叉往复,人流、物流走向合理。按空气洁净度级别。从低到高,由外向内。同一洁净室(区)内或相邻洁净室(区)间防止交叉污染不同级别的洁净室(区)之间是否有气闸室或防污染措施 温、湿度与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无特殊要求时,温度1828,相对湿

21、度4565%。温、湿度不是强制性要求,但要做出规定,规定得还要有道理,特别是对产品质量有利。现场检查:工艺流程的合理性,是否紧凑,有无迂回,人流、物流无交叉;同一区域不同的生产过程之间会不会产生相互影响;不同级别的洁净室(区)之间有无气闸室或防污染措施(零配件的传送通过双层传递窗);在现场检查时记录洁净区的温、湿度,资料检查时与相关规定对照是否一致。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现场检查设置及其有效性现场检查洁净区的墙面、地面、顶棚和隔断的表面应平整、光滑、无裂缝,无霉迹;各接口处应严密;表面不能有物质脱落;所使用的材料能耐受清洗,所使用的消毒方式不能损坏表面。第十四条洁净(室)区内表面的要求

22、没有颗粒物脱落;不易积尘;所用材料耐受清洗和消毒。洁净厂房有防尘、防止昆虫和其他动物进入的设施。洁净室(区)内门、窗及安全门密封。洁净区的门要向洁净度高的方向开启;外窗最好为双层密封窗;安全门要向紧急疏散方向开启,平时密封良好,关键时刻能容易打开。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第十五条洁净室(区)内工艺用气的要求有气体净化处理装置,其原理和结构能满足所生产无菌医疗器械的质量要求。与产品使用表面直接接触的气体,应进行验证,并进行日常控制。主要是控制和验证工艺用气中所含微生物和微粒(包括液体微粒),以免对产品造成二次污染。现场检查有无净化装置,核查其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证明文件和验证、控制记录。提供

23、的证明文件和验证方案要科学、有效。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洁具间与洁净区之间建议设置缓冲区或将门开在缓冲区第十六条清洁、清洗和消毒要规定方式方法和频次,具有可操作性洁净室(区)的管理制定洁净区卫生管理文件按规定对洁净区清洁、清洗和消毒洁净区内清洁及卫生工具无脱落物、易清洗、消毒清洁工具不能跨区使用 有专用洁具间,洁具间不会对洁净区造成污染消毒剂或消毒方法不得对设备、工装、物料和产品造成污染消毒剂品种应当定期更换选择一种以上的消毒剂定期轮换使用,以防止产生耐药菌株消毒效果有效性的评价。 多长时间更换企业要做出规定,而且规定要有依据,没有依据的需要调研、论证或验证针对文件的不符合项:1、规范

24、或实施细则有要求,体系文件中未做规定; 2、体系文件中的规定与规范或实施细则的要求不一致。 3、与产品质量有关的规定没有依据,也未论证或验证。 4、文件内容不全。5、相同的操作在不同的文件中规定不同。6、作业指导性文件内容不正确或无法操作,如:定期。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停产并洁净环境未保持不是对产品要批批检验的概念,是对生产环境的验证测试项目测试频次 静态检测须全项合格动态监测超标必须分析第十七条洁净区的监视与测量洁净区静态与动态检(监)测的规定按规定进行静态与动态检(监)测定期对产品初始污染菌和微粒污染进行监测。监视记录及趋势分析。注:ISO11737-1医疗器械灭菌 微生物法 第

25、1部分 产品上微生物总量的估计如洁净室的使用不连续,每次使用前做全项的检测。企业应提供洁净区不保持、通过自净能达到要求的最长时间间隔的验证资料。只有全项检测合格才能投入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利用生物负载过程控制图要定期对警戒线和措施线评审洁净区的几个指标都可用该控制图进行趋势分析若超出需调查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若达到需跟踪调查原因但不一定采取纠正措施预警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洁净度级别悬浮粒子最大允许数/立方米静 态动 态0.5m5m0.5m5m A级 352020352020 B级3520293520002900 C级3520002900352000029000 D级352

26、000029000不作规定不作规定药品GMP征求意见稿(2009)注:A级 相当于静态百级(ISO Class 5),动态也是百级(ISO Class5); B级 相当于静态百级(ISO Class 5),动态是万级(ISO Class 7); C级 相当于静态万级(ISO Class 7), 动态是十万级(ISO Class 8); D级 相当于静态十万级(ISO Class8)。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洁净室(区)环境要求及监测 (参考)监测项目技 术 指 标监测方法监测频次100级10 000级100 000级300 000级温 度, (无特殊要求时)1828JGJ 711次/班

27、相对湿度, %45651次/班 风 速, m/s水平层流0.4垂直层流0.3 1次/月换气次数,次/ h2015121次/月静压差,Pa不同级别洁净室(区) 之间5 1次/月洁净室(区)与室外大气10 尘埃个/m30.5m3 500350 0003 500 00010 500 000GB/T 162921次/季5m02 00020 00060 000浮游菌数,个/m35 100 500GB/T 16293 1次/季沉降菌数,个/皿1 3 15GB/T 162941次/周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措施切实可行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体检,保存体检记录每一位有可能接触产品的员工都要进行体检,建立健康

28、档案 根据操作人员与产品接触的形式和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提出对员工健康状况的要求,并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做出明确的规定 第十八条洁净区人员健康管理建立对人员健康要求的文件规定 建立人员健康档案直接接触物料和产品的操作人员每年至少体检一次有措施防止传染病、皮肤病患者和体表有伤口者从事直接接触产品的工作 检查文件规定、健康档案,现场考察人员善和监督措施,核查记录。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质地光滑、不产生静电、不脱落纤维和颗粒性物质,并能有效阻止人体皮屑和内衣的尘粒纤维的弥散人员的着装要做出规定,适用时对内衣的要求,如:在三十万级和十万级洁净区内穿洁净工作服,在万级和百级洁净区内应穿无菌工作

29、服等 第十九条对洁净区工作人员服装的要求建立对人员服装的要求洁净工作服和无菌工作服的管理规定(包括工作鞋、帽)洁净工作服和无菌服的材料要求洁净工作服和无菌工作服的形式有效地遮盖内衣、毛发。对于无菌工作服还能包盖脚部,并能阻留人体脱落物。不同洁净度级别洁净区使用的洁净工作服分别/并定期在不同级别洁净环境中清洗、干燥和整理并区别使用。无菌工作服可在十万级洁净区内清洗,但应在万级洁净区内整理,洁净工作服和一般的无菌工作服应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但在万级下的局部百级洁净区内使用的无菌工作服应进行灭菌处理。洁净工作服和一般无菌服 的末道清洗用水至少为纯化水;有热原要求并在万级下的局部百级洁净区内进行无菌加

30、工使用的无菌工作服的末道清洗用水应为注射用水;为了减少辅助区域,可采用就高的原则。但决不允许混洗、混放和混穿。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手的再消毒要方式可行、且有效果文件中有规定勤剪指甲、勤理发、剃胡须、勤换衣服、勤洗澡,不能使用有污染的化妆品,不佩带饰物 ,手在消毒以后,不再接触与工作无关的物品 第二十条人员卫生要求建立对人员的清洁的要求,并在体系文件中做出明确规定 制定洁净室(区)工作人员卫生守则进入洁净区人员的净化进入洁净室(区)人员的净化程序净化程序和设施达到人员净化的目的洁净区的工作人员按规定穿戴洁净工作服、帽、鞋和口罩考虑接触产品操作人员手的再次消毒 洁净区内必须限制“人身”自

31、由现场考察顺藤摸瓜查漏补遗(查看现场)(问题点入手)(对照评定标准)不希望用对帐单式检查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不同衣着、不同动作时的人体产尘(GB50073-2001洁净厂房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表5) 产尘0.5m颗粒数(pc/minP)状态 一般工作服白色无菌工作服全包式洁净工作服静站3391031131035.6103静坐3021031121037.45103腕上下运动298010330010318.7103上身前屈224010354010324.2103腕自由运动224010328910320.5103脱帽1310103头上下左右63110315110311.2103上身扭动850

32、10326710314.9103屈身312010360510337.3103踏步230010386010344.8103踏步230010386010344.8103步行2920103101010356103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不管是输送还是传递,不管是购买还是自制 第二十一条工艺用水的要求确定工艺用水的种类和用量*有防止污染的措施、工艺用水的检测若产品的加工过程需要工艺用水时,须配备工艺用水的制备设备,用量较大时,通过管道输送到洁净区的用水点由于洗手、洁净服、器具等用量较大,企业应制备纯化水,并通过管道输送到用水点。*工艺用水应当满足产品质量的要求 常用的工艺用水有饮用水、纯化水、注

33、射用水。对于直接或间接接触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或脑脊髓液或药液的无菌医疗器械,若水是最终产品的组成成分时,应使用符合药典要求的注射用水;若用于末道清洗应使用符合药典要求的注射用水或用超滤等其它方法产生的同等要求的注射用水。与人体组织、骨腔或自然腔体接触的无菌医疗器械,末道清洗用水可使用符合药典要求的纯化水。 纯化水和注射用水的检测项目药典上有规定,应规定的频次进行检测,饮用水如果不是公共供水系统提供的自来水,应提供符合饮用水规定的证据。工艺用水是通过对制水系统的验证和日常监控来保证水质的质量符合要求,水质检验是作为日常控制的手段之一,并非是作为工艺用水放行使用的依据。水质情况肯定是变化的但应在

34、控制范围内。所以,不要开“X年X月X日,注射用水没有检测合格就投入了使用”的不符合项。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问题思考:1、某公司工艺用水主要分两块:一块是末道清洗,一块是配药液,药液要喷涂到产品上最后进行烘干。水不是最终组成成分。2、角膜接触镜护理液配制用水用经过微孔滤膜过滤和灭菌的纯化水。 水份蒸发了,水中的物质留在了产品中无热原要求时是适用的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工艺用水的制备、检验、储存,制水系统验证、水质监控等清洗、消毒要规定具体方式、方法和期限,应特别注意管道的设计和安装应有一定倾斜度、避免死角和盲管,解决管道清洗和消毒后残液有效的去除问题第二十二条工艺用水的管理工艺

35、用水管理规定工艺用水的储罐和输送管道材料不锈钢或其他无毒材料储罐和输送管道清洗、消毒定期清洗、消毒并做好记录检查文件的规定、实施情况和记录是否与规定一致;现场考察制水系统能否满足水质和用量的要求。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如油酸盐和硬脂酸盐等动物脂衍生物、胎牛血清、酶、培养基)如胶原、明胶、肝素如牛/猪心脏瓣膜、用于口腔科或整形外科的骨替代物、止血器械第三十七条(相关引深要求)动物源性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动物源医疗器械在医疗器械设计和制造中使用动物组织及其衍生物,以提供能优于非动物基质材料的特性。这些材料可构成器械的主要部分、产品的涂层或浸渗或用于器械制造过程。YY/T 0771.1-20

36、09动物源医疗器械 第1部分:风险管理应用本部分给出了对采用动物组织或其衍生物制造的医疗器械有关危害的风险管理的要求和指南,这些危害包括:细菌、霉菌或酵母菌污染;病毒污染;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SE)因子污染;不希望的热原、免疫学或毒理学反应方面的材料反应。寄生虫或其他未分类的病原体也适用类似的原则。对动物源性医疗器械还应检查按本标准要求进行风险管理的相关文件、报告和/或记录。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如果生产动物源性医疗器械,须按照国家规范的要求,对来源于动物的原、辅材料, 进行控制 规定了用动物源性材料制造的医疗器械的动物和组织的来源、收集和处置(包括贮存和运输)的控制要求 。规定了采用

37、动物组织或来源于动物组织的制品的医疗器械(不包括体外诊断医疗器械)在生产中对病毒与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SE)因子的去除和/或灭活确认的要求,这些动物组织或来源于动物组织的制品是无活力的或经处理后为无活力的。第四十一条(第2款)对于来源于动物的原、辅材料的病毒的控制YY/T 0771.2-2009 动物源医疗器械 第2部分:来源、收集与处置的控制YY/T 0771.3-2009动物源医疗器械 第3部分:病毒和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SE)因子去除与灭活的确认对使用来源于动物的原、辅材料,还应检查按本系列标准要求进行控制的相关文件、报告和/或记录。使用任何医疗器械都是有风险的,关键是看风险相对于受益是

38、否可以接受,作为医疗的从业人员不应过分宣染安全有效。没有绝对的安全。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在灭菌完成时和经过老化后进行物理强度和包装完整性试验指对初包装材料的选择和/或对包装过程的确认第四十一条(的第3款)对初包装材料的要求初包装材料的选择和/或确认适用于所用的灭菌过程或无菌加工的包装要求,执行相应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YY/T19633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有效期内的包装完好性确保在包装、运输、贮存和使用时不会对无菌医疗器械造成污染。YY/T0681.1-2009无菌医疗器械包装试验方法第1部分加速老化试验指南(2010-12-01实施)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YY/T0681.1

39、-2009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聚合物的加速老化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YY/T0681.1-2009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包装货架寿命试验方案举例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如果企业没有监测手段,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按规定定期进行检测国家有要求时,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若有害气体需排到大气中应进行适当的处理,以满足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 四十四条对产生粉尘、烟雾、毒害物、射线和紫外线等有害物质的厂房、设备的防护要求对有害物质的限量做出规定安装相应的防护和去除装置进行监视和控制 第十条工作环境条件的要求是保护产品的,本条款不仅是对产品的保护,还是对人员的劳动保护要求。察看现场时,若

40、发现有这方面的问题,要进一步考察防护设备;在资料检查时查文件规定和监视记录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结构简单、外型平整,不平的表面和复杂的机构要有不锈钢罩。第四十六条对洁净室(区)内设备与工艺装备的要求防尘、防污染结构型式与材料不应对洁净环境产生污染,有防止尘埃产生和扩散的措施。设备、工装与管道表面光洁、平整、无颗粒物质脱落,并易于清洗和消毒或灭菌。操作台光滑、平整、无缝隙、不脱落尘粒和纤维,不易积尘,并便于清洗、消毒。 现场考察洁净区内使用的设备、工装等是否因发尘、扬尘、积尘和不便于清洁处理而污染洁净环境,设备采购程序文件或规定中是否对洁净区使用的设备、工装等有防尘和防污染等要求。无菌医

41、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第四十七条洁净区内与物料或产品直接接触的设备、工装及管道表面材料和表面处理状态的要求无毒、耐腐蚀,不与物料或产品发生化学反应和粘连。无死角并易于清洗、消毒或灭菌。查阅相关技术资料并现场考察设备、工艺装备及管道上与产品和物料接触的表面不能对产品有不良影响。 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主要是防止对产品产生化学危害、生物学危害和微粒污染。第四十八条设备辅助用剂的要求洁净室(区)内设备所用的润滑剂、冷却剂、清洗剂不会对产品造成污染。若适用时,不清洗零配件所用的脱模剂应无毒、无腐蚀,不会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如果所用助剂会对产品造成污染,即使在洁净区内加工的零配件也应使用合适的

42、工艺用水进行末道清洗。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第四十九条对工位器具及其管理的要求制定管理文件、登记和记录。数量足够。能够避免产品受损和有效防止产品污染。工位器具的末道清洗用水(剂)应与所放置的零件的洁净度要求相适应现场检查:从原料开始到产品包装前,所有的物料、零配件和半成品都应放置在清洁的专用工位器具中,而且工位器具表面要光洁、平整、不得有物质脱落,要具有良好的密封性,易于清洗和消毒(需要时)。工位器具要尽可能固定岗位和体现专用,洁净区内外的工位器具要严格区别和分开,不能跨区传递和使用。资料检查:文件规定和清洗、消毒(需要时)记录。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目的是去除其上的污染物目的

43、是保护洁净环境不受污染 包括外购的和本公司在非洁净区生产的、需进入洁净区进一步加工包括所有进入洁净内的工具、器具、设备、物料、产品或零配件;由低到高达到生产所需洁净度第五十条进入洁净区物品的净化和零配件 的清洁处理物品的净化处理有净化程序和设施能有效去除其上的污染物零配件的清洁处理清洁措施能针对生产中的主要污染*末道清洁处理应在适宜的洁净区内进行*所用的处理介质能满足产品的质量要求 处理介质包括所用工艺用水、工艺用气、各种溶剂等,均不得影响产品质量,对产品造成二次污染。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第五十一条清场管理规定和记录。若有影响时,生产前应确认无上次生产遗留物。评价防止产品交叉污染的有

44、效性。 当生产结束、转换产品或过程或更换生产批号时,清场能够有效防止交叉污染。 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库存管理先进先出;生产的差异 ;有效期限控管 ;生产上的需求或客户的要求 ;批号追踪 第五十二条批号管理建立批号管理文件,规定批号编制方法、生产批和灭菌批组批方法,明确生产批号和灭菌批号的关系;规定每批应形成的记录,根据批记录能实现可追溯性要求。批号是无菌医疗器械标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是出厂产品可见的唯一性标识。可追溯性往往是通过批号,借助质量和生产记录才能得以实现。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在日常控制中要执行对人员培训、产品和包装条件、灭菌设备、灭菌工艺设定、常规工艺控制和

45、产品放行等要求检查企业所用灭菌方法适宜性的分析、论证材料或选择的依据。第五十三条灭菌方法的选择所用的灭菌方法(环氧乙烷、湿热、辐照等)或无菌加工技术适应于所生产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执行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GB 18278医疗保健产品的灭菌 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 工业湿热灭菌 GB 18279医疗器械 环氧乙烷灭菌 确认和常规控制GB 18280医疗保健产品的灭菌 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 辐射灭菌如YY/T 0567医疗产品的无菌加工使用非标准规定的灭菌方法,要分析和提供该灭菌方法是否有科学依据,设备有无医疗器械注册证或相关允许上市的证明,并对灭菌过程进行了确认。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并不是

46、一次确认,永久使用,需再确认。灭菌柜初次使用或/和产品初次灭菌前,对灭菌过程进行首次确认第五十五条无菌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确认灭菌过程确认的程序文件*首次确认和再确认经过一定的时间或灭菌条件:包括产品设计、产品包装、灭菌物品摆放方式、灭菌器、工艺参数等发生了变化时灭菌过程确认要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记录或报告需经过评审和批准 无菌加工要进行过程模拟试验 培养基模拟灌装 YY/T0567灭菌是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生产过程,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严格控制。有条件的企业应当建立自己的灭菌手段;若委托灭菌,企业仍然需要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对灭菌过程进行确认。辐射灭菌,一般是借用外领域的设施,不可能为医

47、疗器械所专用,是否适合某产品,一定要确认。灭菌过程的确认可以和受受托方一起进行,企业必须参入这项工作,并对灭菌过程确认报告和/或记录进行评审。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确认时用生物负载确定灭菌剂量。7.6 灭菌的认可:当记 录 有 效地证明灭菌加工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时,灭菌加工被认可( 1.产品的生物负载在确认的限度以下;2.灭菌计量不小于确认所确定的剂量;)。注 15 :另 外的产品制造和产品检验记录,将在质量系统或质量控制方案(见GB/T 19001)中规定,使 产 品 得 以 按 无 菌 产 品 放 行和分销。加工 好 的 产品的无菌试验,不是本标准的要求。生物指示物确认。产品放行:1

48、.监测所得工艺参数在确认的控制范围内;2.某些管理机构还可能要求对经最终灭菌产品与成品进行检验或进行生物指示物试验医疗器械灭菌确认与常规控制标准使用生物指示物确认。7 产品放行 7.1 传统的产品放行7.1.1 应以文件写明某一具体被灭菌物品所用灭菌周期要达到的标准,这些标准应包括: a) 符 合 物理循环规范; b) 任 何 经处理的EO灭菌指示物(见6.3 )培养后均不应发现有试验菌生长。GB 18279( ISO 11135 )医疗器械 确认和常规控制 环氧乙烷灭菌 GB 18280( ISO 11137 )医疗保健产品的灭菌 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 辐射灭菌GB 18278( ISO 11

49、134)医疗保健产品的灭菌 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 工业湿热灭菌未灭菌和已灭菌产品必须严格分开,适用时应“使用可区分已灭菌处理物品和未经灭菌处理物品的系统”。生物指示应符合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的规定(卫生许可批件)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GB 18279( ISO 11135 )引言无菌产品是指无存活微生物的产品。当医疗器械必须以无菌的状态供应时,要使用一切可行的手段,在灭菌前将医疗器械上的各种外来的微生物污染降至最低限度。产品即使是在符合医疗器械质量体系标准(见ISO13485)要求的标准条件下生产,灭菌前可能仍会带有微生物,虽然数量较少。此类产品属非无菌产品。灭菌的目的是灭活污染的微生物,从

50、而使非无菌产品转变成无菌产品。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GB 18279( ISO 11135 )引言采用物理和/或化学手段灭活微生物使医疗器械无菌,通常遵循一个近似的指数规律;这必然意味着微生物从所施加的一定程度的灭菌中存活下来存在着一个有限概率。对于一个给定的灭菌过程,存活概率取决于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还取决于灭菌过程中微生物所处的环境。因此,经受灭菌处理过程的产品总体中任何单个产品是不能保证绝对无菌的,产品总体的无菌水平只能以器械上有存活微生物的概率来表示。无菌医疗器械要达到106 的无菌保证水平 。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GB 18279( ISO 11135 )引言ISO1

51、3485标准把某些不能由随后的产品检验和试验来充分证实其结果的生产过程称之为“特殊过程”。灭菌就是这样一个特殊过程,因为其过程的功效不能通过产品的检验和试验来证实。因此,灭菌过程需在用前确认,过程的性能必须进行常规监视,设备需进行维护。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GB 18279( ISO 11135 )引言使产品经过正确确认和精确受控的灭菌过程,不是提供产品无菌和在这方面适合于预期用途的可靠保证唯一考虑的因素。还必须注意其它一系列的因素,包括所用原材料和/或组成的微生物状态(生物负载)、随后的贮存,以及产品生产、装配和包装环境的控制。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GB18279 验证正常装

52、载条件下整个灭菌周期内灭菌器内环境条件(压力、温度、湿度、EO浓度)是否均匀、稳定。所有被灭菌器械是否保持在规定的条件。用生物指示菌片验证,确定灭菌参数(存活曲线法,部分阴性法,半周期法)对灭菌设备的验证,灭菌设备和通风设备安装后空裁条件下各项技术性能是否满足设备的技术规范的要求。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环氧乙烷灭菌用生物指示菌片监测方法(常规控制)将一些生物指示菌片事先放入多个产品中最难灭菌的部位,再将这些“挑战”产品放在灭菌确认过程中确认为灭菌柜中最难灭菌的地方和指定的地方,灭菌后将其逐一取出对其进行培养。以培养结果为阴性来推断“灭菌后的产品上污染微生物都被杀灭。在日常生产的灭菌过程

53、中,生物指示菌片放置的位置一定要与灭菌确认时完全一致!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辐射灭菌确认步骤1 抽样 - 按标准规定抽至少10个产品。步骤2 验证平均生物负载 - 按GB/T19973.1 (ISO11737-1)测量产品上的细菌总数,计算平均生物负载。如0.1.注:将批产品的批平均生物负载与总平均生物负载进行比较,若 一 批或更多批次的平均生物负载)总的平均生物负载X2,则用最高批次值步骤3 建立验证剂量 (查表B1) 如1.3kGy 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辐射灭菌确认的程序 步骤4 验证剂量实验 从一个批中选100个单位产品。 用步骤3确定的验证剂量对产品进行辐照。 对辐照

54、后的产品按GB/T19973.2(ISO11737-2)或GB/T14233.2逐一进行无菌检验。 若阳性不超过2,则验证可以接受。 若阳性超过2,则验证无效。步骤5 建立灭菌剂量 查表,如11.0kGy常规控制:1)产品生物负载小于0.12)灭菌剂量参数不小于11.0kGy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卫生部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规定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条 在国内从事消毒产品生产、分装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本规定要求申领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以下简称卫生许可证)。附件3:生产类别分类目录一、消毒剂 二、消毒器械 (一)压力蒸汽灭菌器。(二)环氧乙烷灭菌器。(十六)用于测定压

55、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生物指示物。(十七)用于测定环氧乙烷灭菌效果的生物指示物。(十八)用于测定紫外线消毒效果的生物指示物。(十九)用于测定干热灭菌效果的生物指示物。 (二十)用于测定甲醛灭菌效果的生物指示物。(二十一)用于测定电离辐射灭菌效果的生物指示物。(二十二)用于测定等离子体灭菌效果的生物指示物。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针对现场的不符合:通过考察现场状况、设备设施或控制参数、问询或观察操作与规范的要求或文件的规定和/或记录对照是否符合或一致。第五十六条灭菌过程控制制定灭菌过程控制文件。灭菌过程控制与灭菌工艺文件一致。工作人员严格执行灭菌设备操作规程。灭菌设备按规定进行维护和保养。 有自

56、动监测及记录装置,灭菌过程和参数记录完整、齐全,有可追溯性。 若委托灭菌,灭菌过程必须是受控的。不仅要按标准进行确认还应按照标准规定进行日常控制。需提供能满足质量追溯要求的灭菌过程和参数记录。并对委托方提供的灭菌过程控制的有效性和所提供的灭菌记录的完整性进行评价(注意过灭菌的情况)。对于委托灭菌的不允许仅用一纸简单的合同或协议来代替对灭菌过程的控制。 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应当根据对产品质量影响的程度规定无菌医疗器械的贮存条件。是对第十条和本条标识的强化向经营者或使用者明示贮存条件,以确保产品交付后的质量,不会因贮存条件而损坏或失效第六十二条(的第2款)无菌医疗器械的贮存规定贮存条件贮

57、存场所有监控设施 监控记录 在注册产品标准和包装标识或标签或使用说明书中注明。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第六十三条(的第5项)*建立无菌检测室无菌检测室符合要求:产品标准要求设立无菌室、阳性对照室无菌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和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其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画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隔离系统按相关的要求进行验证,其内部环境的洁净度须符合无菌检查要求。中国药典与生产产品和生产能力相适应无菌室的大小和操作台的数量 围绕“无菌”试验

58、:无菌检验、阳性对照试验;微生物限度(初始污染菌)检测;生物指示物检验;洁净室菌落检测(培养基的制备)等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关于产品标准中的“无菌”描述GB 83682005一次性使用输液器8.2 无菌单元容器内的输液器和/或进气器件应经过一个确认过的灭菌过程(见参考文献)。注:GB/T14233.2规定了无菌试验方法,但该方法不能用于证实灭菌批的灭菌效果(另见NA.8)。NA输液器宜按GB18279、GB18279或GB18280对灭菌过程进行确认和进行常规控制,以保证产品上的细菌存活概率小于10-6GB 158112001 一次性使无菌注射针4.7.1注射针应无菌5.7.2无菌试

59、验按GB/T14233.2中小型配件或实体类器具试验,应符合4.7.2的规定。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关于产品标准中的“无菌”描述GB动作198022009医用一次性防护服要求4.12微生物指标4.12.1防护服应符合GB15979-2002中微生物指标的要求,见表4。4.12.2包装上标有“灭菌”或“无菌”字样或图示的防护服应无菌。5.12微生物指标5.12.1按照GB15979-2002中附录B规定的方法对防护服样品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4.12.1的要求。5.12.2按照GB14233.2-2005第3章规定的方法进无菌试验,结果应符合4.12.2的要求。YY03292009一次性使

60、用去白细胞器5.3.1无菌去白细胞滤器应经过一个确认过的灭菌过程使其无菌。注1:适宜的灭菌方法见文献注2:GB/T14233。2规定了无菌试验方法,该方法不宜用于出厂检验。关于产品放行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无菌隔离系统ISO134086隔离体系统6 设施要求6.1 周围房间的级别6.1.2 用于无菌检验的隔离体系统可能处于非净化级别的受限进入的房间内 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检查员培训留样观察是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留样观察可以对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作进一步的考察,为改进工艺,改进无菌医疗器械包装,确定无菌医疗器械贮存条件和运输条件,确定无菌医疗器械有效期,提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