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1学年第二学期温州十校联合体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落叶”与“木叶”在诗歌形象的暗示性上是迥然有别的,“落叶”与“木叶”
2、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诗歌意象。 一、“落叶”是有别于“木叶”的诗歌形象。 “落叶”,着重在“落”字,可以飘摇于空,但更多的情况是委顿于地:而“木叶”几乎从来都不能表示地上的落叶。“客堂无丝桐,落叶如秋霖。”(顾况游子吟)这里写“落叶”仿佛绵绵不休的秋雨簌簌而落,让人如见叶落之形,似闻风行之声,虽是空中之叶,却完全不包含树木的形象。“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这里的“落叶”显然是覆盖在地面的,所以才掩盖了人的行迹。而历代的诗人,也仿佛都特别喜欢地面上的落叶: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陶渊明酬刘柴桑) 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白居易长恨歌) 在庭院里,在家门前,在台
3、阶上,也许地点不同,但秋天的“落叶”都是铺陈于地的。我们再看看课文中引用的写“木叶”的诗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 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月赋)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古意) “木叶”后的动词,常常是“下”。有时是“脱”,这些动词刻画出树叶自枝头脱离而下的动态,它是飘舞在空中的,而不是凋落在地面的。至于“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王褒渡河北),那树叶竟然还没有脱离枝头,只随风摇动,宛如洞庭湖的波浪呢。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落叶”和“木叶”是两种不同状态的秋叶。“木叶”造成的联想是包含着树木的形象的,是树叶从枝头飘摇而下的画面;而“落叶”则摒弃了树木的形
4、象,仅仅是秋叶本身,并且常常是铺陈在地面的。 二、“落叶”有别于“木叶”的诗歌境界。 “落叶”与“木叶”唤起了不同的联想,塑造出不同的诗歌形象,自然也就创造出不同的诗歌意境。“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因为“木”这个字的暗示和“下”这个字的提醒,整棵树的形象都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让人感受到一种树木落光叶子之后的疏朗、萧索。林庚先生指出:“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而“落叶”,没有肃穆的“木”的形象,只留下了单薄的“叶”的意蕴。它们向我们传达着这样的暗示:枯萎,飘零,无所归依。所以,那些写落叶的诗句,常常带着游子的感伤,去国怀
5、乡者的孤寂,或者怀才不遇者的愁闷。 唐朝大诗人顾况的游子吟里有落叶:“游子悲久滞,浮云郁东岑。客堂无丝桐,落叶如秋霖。”游子漂泊,岂不正似落叶无根?如果加入“木”的意象,因为“木”暗示的沉稳、坚固,“叶”的漂泊无依将大打折扣,游子的抒情也必将大打折扣。“飘零”“客心”“故国”“零落”“无复归”这些词语,都在印证着“落叶”与“木叶”不同的诗歌境界。 概括言之,“木叶”创造的是辽阔、疏朗、苍凉的诗歌境界;而“落叶”则表达的是漂泊、零落、孤苦的深沉情感。至于杜甫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为什么不能写成“无边落叶萧萧下”,正因为杜甫本要创造出一派阔大苍凉,“落木萧萧”对“长江滚滚”,才构成了统一的诗歌境
6、界。 作为诗歌形象,“木叶”和“落叶”没有高低上下之分,各领风骚,各成佳境。 (节选自张彦金莫道“落叶”是寻常,有删改) 材料二: 是不是像林先生所说:“木”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呢?大量的古诗证明并非如此简单。“木”与秋天并无必然联系。比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描述的“木欣欣以向荣”,就是指春夏季枝叶繁茂的树。李白的梁园吟写道:“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其中的“木”就是写夏季高大茂盛的树。还有杜甫有名的诗句“城春草木深”(春望)及韦应物的“春深草木稠”(游灵岩寺),写的都是春天长势挺拔、生机盎然的树,但都未用“树”而用“木”。 另一方面,是不是像林先
7、生所说:“树”就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与叶都带密层层浓阴的联想”呢?事实证明不是这样。诗中写秋天的情景,并不乏用“树”的,比如杜甫写深秋景色的诗句“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送韩十四江东觐省),用的就是“树影”而非“木影”;马戴的诗句“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濡上秋居),尤为脍炙人口,但用的也是“树”。 本文上面所举的例子,都说明“木”也可以是充满活力、枝繁叶茂的,而“树”也可能是叶落飘零,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的。王绩的野望诗分明写道:“树树皆秋色”,连用两个“树”字,强调的就是秋天无生机的萧索的树,而此处如改为“木木”则断然不可。再如刘禹锡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8、(酬乐天扬州初逄席上见赠),此诗“树”“木”对举,和林先生的说法恰恰相反:行将枯萎的树不用“木”而用“树”,生机勃勃的树不用“树”却用“木”。 因此,古人诗句咏及树的形象,或用“木”,或用“树”,而不大可能有林先生所说的那么多差别和讲究,本来并不复杂的道理,我们不必想得那么深奥。“木叶”和“树叶”在形象上并没有什么差别。再比如“古木”一词,古人用得也多,但可以是秋天的树,如“古木呜寒鸟”(魏征述怀);也可以是春夏的树,比如“古木生云际”(陈子昂白帝城怀古);至于“古木无人径”(王维过香积寺),人们不大容易弄清楚究竟是什么季节的树,而且也无须弄清楚了。我们还是像李白的“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9、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的好,只把“木”当做一般意义上的树,而不必深究是什么样的树了。 至于古人喜欢用“木叶”或“落木”而不用“树叶”,笔者认为可以这样解释:首先,“木”“落”“叶”在古代汉语中都是入声字,入声是一个短促的调子,“木叶”或“落木”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种掷地有声的铿锵的韵律美。再次,可能是因为“木”字在书面语中用得较多,“树”字在口语中用得较多,“木叶”就比“树叶”庄重些。更为重要的是,“木叶”最初出现于屈原作品中,“诗骚”向来被奉为经典,加上“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句,优美动人,意境浑然,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胡应麟语),“木叶”也便成为一个意味深厚的意象原型了。后人写
10、诗文用“木叶”不仅显得古雅,而且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摘编自李睿也说“木叶”,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历代诗人诗歌中的“落叶”着重在“落”字,在庭院里,在家门前,在台阶上,也许地点不同,但“落叶”都是铺陈于地的;而“木叶”从来都不能表示地上的落叶。 B.材料一认为,“木叶”后常常跟“下”“脱”等动词,刻画出树叶自枝头脱离而下的动态,它是飘舞在空中的,完全脱离了树。 C.材料二认为,大量古诗中的“木”字并不像林庚先生所说“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木”与秋天并无必然联系,陶渊明、李白、杜甫等人的诗证明“木”字并不能反映季节。 D.
11、材料二认为,“木叶”和“树叶”在形象上没有差别,至于古人喜欢用“木叶”或“落木”而不用“树叶”,原因之一是前者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种掷地有声的铿锵的韵律美。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认为,杜甫的“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和马戴的“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都是用“树”写出了秋天的情景,尤为脍炙人口。 B.材料一认为,那些写落叶诗句,常常带着游子的感伤、去国怀乡者的孤寂,是因为“落叶”摒弃了树木的形象只留下单薄的“叶”的意蕴而传达出的枯萎、飘零、无所归依的暗示。 C.材料二认为,野望中的诗句“树树皆秋色”绝对不可改为“木木皆秋色”,连用两个“树”字,强调
12、的就是秋天无生机的萧索的树。 D.材料一认为,“落叶”与“木叶”唤起了不同的联想,塑造出不同的诗歌形象,但作为诗歌形象并没有高下之分,各成佳境。 3.下列诗句不能体现“落叶”表达的是漂泊、零落、孤苦的深沉情感,“木叶”创造的是辽阔、疏朗、苍凉的诗歌境界的一项()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B.客堂无丝桐,落叶如秋霖。 C.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D.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4.概括材料材料二的主要观点。 5.材料一所说的“暗示性”在古代诗歌中其实并不罕见,请依照示例,列举两例说明。 示例:(诗句)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晏几道清平乐) (暗示性)杨柳借杨柳的枝
13、叶来暗示女子黯然的离情 【15题答案】 【答案】1.D2.A3.A 4.否定了林庚先生说“木叶”一文所说关于“木”与“树”的差别,指出其实“木叶”和“树叶”在形象上并没有什么差别。古人喜欢用“木叶”或“落木”而不用“树叶”可能与入声的韵律美、书面语的庄重及屈原的作品有关。 5.示例一:(诗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暗示性)黄花通过满地的落花暗示作者的容颜憔悴。 示例二:(诗句)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暗示性)长江水通过东流的长江水暗示作者无尽的愁思。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落叶
14、都是铺陈于地的”过于绝对化,材料一原文为“秋天的落叶都是铺陈于地的”“仅仅是秋叶本身,并且常常是铺陈在地面的”,还有“而木叶从来都不能表示地上的落叶”也绝对化,文中为“几乎从来都不能”。 B.“完全脱离了树”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一“那树叶竟然还没有脱离枝头,只随风摇动,宛如洞庭湖的波浪”可以判断“完全”太过绝对。 C.“陶渊明、李白、杜甫等人的诗证明木字并不能反映季节”说法错误,具体诗句中的“木”能反映季节,但不一定指秋天。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尤为脍炙人口”无中生有。文中并未说“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尤为脍炙人口。 故选
15、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诗句情感意境的能力。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万木”体现的是生机勃勃,不是“辽阔、疏朗、苍凉”的意境。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材料二作者首先指出,“是不是像林先生所说:木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呢?大量的古诗证明并非如此简单。木与秋天并无必然联系”,这是否定了林庚先生说“木叶”一文所说的关于“木”与“树”的差别,接着作者通过举例,“杜甫有名的诗句城春草木深(春望)及韦应物的春深草木稠(游灵岩寺),写的都是春天长势挺拔、生机盎然的树,但都未用树而用
16、木”,指出其实“木叶”和“树叶”在形象上并没有什么差别。 作者接着更深入一步,通过分析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木叶或落木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种掷地有声的铿锵的韵律美”“木叶最初出现于屈原作品中,诗骚向来被奉为经典木叶也便成为一个意味深厚的意象原型了”,古人喜欢用“木叶”或“落木”而不用“树叶”可能与入声的韵律美、书面语的庄重及屈原的作品有关。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参照题中给出的事例,在根据自己对古代诗词知识的积累来解答这一问题。首先要仔细分析事例,事例中“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中表面说的是杨柳的离情,其实树木是不可能有感情
17、的,这里明写杨柳,其实是写女子的离情。与此类似,在我们学过的古代诗词中,有不少也是采用这种暗示性的手法来写作的。如李清照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一句,表面上写满地落花憔悴,其实是暗示作者的憔悴。再如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一句,表面上是说长江之水载着许多愁绪滚滚东流,其实此处是写作者那无尽的愁思。在我们学过的诗词中还有不少例子,学生们也可以找到其他的例子。最后,要说明一下,根据本题的特性,关于暗示性,一般在婉约词中比较常用,所以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寻找时缩小寻找的范围。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8、文本一: (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鲁大海(如梦初醒)他们三个就骗了我了,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他们把矿上的工人们卖了!哼,你们这些不要脸的董事长,你们的钱这次又灵了。 周萍(怒)你混账! 周朴园不许多说话。(回头向大海)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鲁大海开除了?! 周冲爸爸,这是不公平的。 周朴园(向周冲)你少多嘴,出去! 周冲愤然由中门下。 鲁大海哦,好,好,(切齿)你的手段我早就领教过,只要你能弄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 周朴园你胡说! 鲁侍萍(至大海前)别说了,走吧。 鲁大海哼,你的来历我都知道,
19、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 周朴园(厉声)下去! 仆人们(拉大海)走!走! 鲁大海(对仆人)你们这些混账东西,放开我。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娃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 周萍(忍不住气,走到大海面前,重重地打他两个嘴巴)你这种混账东西! 大海立刻要还手,但是被周宅的仆人们拉住。 周萍打他! 鲁大海(向周萍高声)你,你!(正要骂,仆人一起打大海。大海头流血。侍萍哭喊着护大海) 周朴园(厉声)不要打人! 仆人们住手,仍拉住大海。 鲁大海(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萍(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大哭起来)哦,这真是一群强盗
20、!(走至周萍面前,抽咽)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萍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鲁大海妈,别理这东西,您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鲁侍萍(呆呆地看着周萍的脸,忽而又大哭起来)大海,走吧,我们走吧。(抱着大海受伤的头哭) 大海为仆人们拥下,侍萍亦下。 (节选自曹禺雷雨) 文本二: 我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我念起人类是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自己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时常不能自己来主宰。受着自己情感的或者理解的捉弄,一种不可知的力量的,机遇的,或者环境的捉弄。生活在狭小的笼里而洋洋地骄傲着,以为是徜徉在自由的天地里。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不是做着最愚蠢的事么?我用一
21、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在这些人不知道自己的危机之前,蠢蠢地动着情感,劳着心,用着手。他们已彻头彻尾地熟悉这一群人的错综关系。我使他们征兆似地觉出这酝酿中的阴霾。预知这样不会引出好结果。我是个贫穷的主人,但我请了看戏的宾客升到上帝的座位,来怜悯地俯视着这一堆在下面蠕动的生物。他们怎样盲目地争执着,泥鳅似地在情感的火坑里打着昏迷的滚,用尽心力来拯救自己,而不知千万切的深渊在眼前张着巨大的口。他们正如一匹跌在泥沼里的羸马,愈挣扎,愈深沉地陷落在死亡的泥沼里。周萍悔改了“以往的罪恶”,他抓住四凤不放手,想由一个新的灵魂来洗涤自己。但这样不自知地犯了更可怕的罪恶,这条路引他到死亡。蘩漪是个最
22、令人怜悯的女人,她不悔改,她如一匹执拗的马,毫不犹疑地踏着艰难的老道,地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梦,救出自己,但这条路也引她到死亡。 (节选自曹禺雷雨序) 【注】争执,此处的意思是挣扎、抗争。 6.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这段舞台说明,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了沉闷、压抑的气氛,烘托了人物烦躁不安的心理,预示着“雷雨”的到来。 B.鲁侍萍至大海前说“走吧,别说了”,表现出鲁侍萍看到父子关系势同水火,难以缓和,内心悲痛,生怕持续恶化,为此不得已选择离开。 C.周朴园对周萍说“不许多说话”是觉
23、得儿子多事,对周冲说“你少多嘴”是生怕儿子坏自己的事,语言简短,却写出了周朴园一贯的专制作风。 D.从周萍忍不住气动手打鲁大海的情节中可以看出他对父亲周朴园的维护,这种维护源自一种敬畏心理。 7.下列对剧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潜台词内涵丰富,写出了母子相见却不能相认的痛苦与对大儿子周萍失望的复杂心理。 B.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性格冲突,鲁大海和周朴园的交锋过程,写出了两个人尖锐的矛盾冲突,冲突的实质是性格冲突。 C.节选文段中鲁大海的台词多处运用破折号,如“你还”“故意叫江堤出险,”“你现在还”等,表现了人物难以言
24、说的痛楚。 D.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兼有口语化与动作化的特点,既利于表演,又能反映人物的心理与神态,如“哼,你们这些不要脸的董事长,你们的钱这次又灵了”让人感受到人物极度愤慨的神情与心理。 8.请理解文本一中两处画线台词的内涵。 9.作者说“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请结合文本一,简要概括剧中人物的哪些“争执”寄寓了作者的悲悯情怀。 【69题答案】 【答案】6.B7.D 8.本句是对资本家赤裸裸剥削及丑恶嘴脸的控诉,表现出工人阶级和资本家不可调和的矛盾。 本句反映了侍萍真正认清了周公馆中父子两人的真面目,表现出她极度的愤怒、悲痛和失望。 9.鲁大海用罢工的方式勇敢反抗封建资本家周朴
25、园的残酷剥削,愤怒痛斥周朴园血淋淋的发家史,勇敢、坚定。鲁侍萍认清周朴园虚伪、残酷、无情的真面目后,清醒刚强,带着鲁大海离开周家,不愿与周朴园有任何瓜葛的抗争。周朴园不择手段骗取名誉、金钱、地位,却使父子兄弟反目成仇,逐渐沦为封建制度牺牲品的可悲。周冲在父亲私下开除鲁大海时,挺身而出为鲁大海鸣不平,勇敢反抗专制的父亲。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生怕持续恶化,为此不得以选择离开”说法不妥,鲁侍萍是在鲁大海讲述周朴园罪恶的时候打断大海的,她没有想到周朴园竟是这样的人,心里很失望,不愿再听下去,也不愿再与周朴园有任何瓜葛,所以决定离开。 故选B。 【7题详解】
26、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A.“双关的手法”错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是谐音,但并没有运用“双关”的手法。鲁侍萍已经叫出了儿子的名字,又赶紧改口,先用同音的“萍”,接着又用了“凭什么”来掩饰自己的失态。 B.“冲突的实质是性格冲突”错误,两人的冲突实质是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家母子为代表的底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是阶级冲突。 C.“表现了人物难以言说的痛楚”错误,破折号表现的不是人物内心难以言说的痛楚,而是声音被阻断。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含意的能力。 周朴园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扣三百块钱,这种赚昧心财
27、的行为和强盗一样,“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是对资本家赤裸裸剥削及丑恶嘴脸的控诉,表现出工人阶级和资本家不可调和的矛盾。 侍萍听了周朴园表白,起初还抱有幻想,但当周朴园对鲁大海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父子亲情,甚至视鲁大海为仇敌,特别是周萍为了维护周朴园的立场和所谓的尊严,动手打了鲁大海两记耳光后,侍萍才真正认清了周公馆中父子两人的凶恶的真面目,于是她愤怒地斥骂“这真是一群强盗”,表明了她对剥削阶级彻底地、清醒地认识和本质的揭露,表现出她极度的愤怒、悲痛和失望。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争执”即人物的挣扎、抗争。故作答本题,要抓住矛盾冲突。 由“你的手段我早就领教过,只要
28、你能弄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娃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们这一群强盗”分析可知,鲁大海带动工人罢工,当面揭露周朴园的罪行,他勇敢坚定地反抗封建资本家残酷剥削。 而周朴园表面上看起来有名誉有地位,暗地里却赚杀人的昧心钱,他已经沾染了作为一个资本家的冷漠、无情、虚伪,和儿子反目成仇,沦为封建制度牺牲品。 由“别说了,走吧”“(呆呆地看着周萍的脸,忽而又大哭起来)大海,走吧,我们走吧。(抱着大海受伤的头哭)”“哦,这真是一群强盗”分析可知,鲁侍萍认清周朴园虚伪、残酷、无情的真面目后,清醒刚强,带着鲁大海离
29、开周家,不愿与周朴园有任何瓜葛的抗争。 由“爸爸,这是不公平的”“(向周冲)你少多嘴,出去”“周冲愤然由中门下”可知,周冲在父亲私下开除鲁大海时,挺身而出为鲁大海鸣不平,勇敢反抗专制的父亲。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装工程合同的订立与执行3篇
- 常用合同模板3篇
- 文化馆建设方案提案3篇
- 排水沟施工合同范本3篇
- 招标文件认同度评估分析及评估报告3篇
- 工业购销合同3篇
- 排水工程招标要求3篇
- 教育贡献协议3篇
- 市场咨询服务合同示范3篇
- 住宅小区挖掘机施工协议
- 2023年《思想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带答案)
-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启秀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原卷版)
- 仓库整改报告PPT
-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
- 陶艺课程讲义
- 【实用文档】生产制造过程流程图
- 四年级奥数之等量代换(含答案)
- 儿科门诊运用PDCA循环降低静脉续加液体漏输率持续改进案例
-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侧卧位的摆放
- 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盛世汴梁》教案及教学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