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接本上的教育篇无论在什么地方,人总能找到生存之道,也总能在生存之外有所节余。所有的历史以及所有当前的经验都指出这项事实:提供主要资源的是人,而不是大自然。所有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人的大脑。忽然间,处处都涌现了大胆、创新、有建设性的活动,而且不仅限于某一领域。可能没有一个人能说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形发生,不过我们倒是很明白的看出这类活动如何持续甚至强化下去-竟有各式各样的学校。换句话说:经由教育。因此我们可以实实在在地说:教育是所有资源最最根本的一项。首先而且也是最重要的,教育的目标就应该是传播价值观念,让我们知道活着要做什么。毫无疑问,我们当然要传播技术知识,但这一定只能居于次位,因为我们
2、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如果不先弄清楚承受权力的人有无足够知识使用权力,就贸然赋予重任,那可就真是不用大脑,胆大妄为了。全人类眼下就有生命之虞,原因并非我们对科技的技术知识不足,而是因为我们不一智慧运用这些知识,反而以流于毁灭的方式的使用它们。只有当教育能培养更多智慧的时候,才能帮得了我们。我们用观念或通过观念来思考,而我们所谓的思考,一般而言,可以说是将一些早已有的观念应用在某一特定状况或某一组现实情况的过程。我们体验并诠释这个世界等方式,很明显在极大程度上是要看在我们心灵中的观念究竟属于哪一类别而定的。如果这套看法只重枝节,易受人左右,付钱皮箱,前后矛盾,日子就会显得暮气沉沉、乏善可陈、一团混乱
3、。要承受这样的日子所带来的空虚感极为不易,而我们空虚的心灵就极易被一些突然间似乎可以解释万象,为我们生命带来意义,指出目标的宏大口号所填满-=不论这些口号是政治上还是其他口号。当人们要求受教育时,一般不而言他们指的不单是一些训练,或是有关事实的知识,或是娱乐而已。他们自己或许无法明确指出他们究竟要的是什么,不过我想他们真正要求的,是能让这个世界以及他们自己的生命变得可以理解那些思想,一样东西可以被理解的时候,你就会有参与感。一样东西无法理解,你就会有疏离感,当人们面对的世界无法理解的到时候,你听到他们以“哎呀,我不晓得”作为有气无力的抗议。心灵如果无法准备一套强有力的思想,或是我们应该说,一套
4、工具-来面对世界,那么对心灵而言这个世界就会是一片混乱,一对夹七杂八毫不相干的现象,一群毫无意义的事件。这样的一个人就像是一个处在陌生地方的人,手里没有地图或路标或任何指针,也找不到任何文明的迹象。没有一件事对他有意义,或引起他浓厚的兴趣,他无法使自己理解任何东西。科学无法产生初让我们科据以生活的想法。就算是最伟大的科学想法也只不过是些适用于特殊研究的可用假说,但却完全不能指引我们的的生活,也不能用以诠释世界。所以如果一个人因觉得疏离,困惑、生活空虚、没有意义,而寻求科学教育,学习自然科学,也就是“技术知识”,是学不到他想要的的。那种研习有它本身的价值,我也没打算小觑它。它能告诉人们在大自然或
5、工程学上事物是怎么运行的,但是若完全无法告诉人生命的意义,也就无法疗治他的疏离感或隐藏的绝望。纯粹的科学教育无法将我们从混沌无知的黑森林引出,本想了解的光明之地,因为它只教导技术知识,而我们所需要知道的却是万事万物是这个样子,而我们又要如何对待我们的的生命。我们对任何一种特定的科学的研习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讲,对我们更广阔的目的而言都太过于专精。我们今天得以的得到的教育是什么?把世界看成是一片蛮荒,其中不存在意义也没有目标,人的良知是宇宙的一次不幸的意外,痛苦与绝望才是最终仅存在的真实。如果经由真正的教育,一个人爬到了奥尔特加所说的“我们时代的高峰”或是“我们时代各种观点的巅峰”,他会发现其实是身
6、处在虚无飘渺的无底深渊,那时候他也许想复诵拜伦所说的:知识就是悲伤;最最饱学之士一定会因这最终的真理而发出最深沉的悲叹。知识之树并不是生命之树。换句话说,即使是一种将我们提升到我们当代所有理想之巅峰的人文教育也无法“交货”,因为人理直气壮要求的是一种更丰富的生活,而不是一种更悲伤的生活。教育如果不给形而上学任何位置,它就对我们无所裨益。不管教授的是自然科学或是人文科学,如果教化无法澄清形而上学,也就是说,无法澄清我们的基本信念,它就不能教育一个人,因此也就不能对社会产生真正的价值。只有当教育能培养“完整的人”时,它才能对我们有所助益。真正有教养的人不是一个每样事物都了解到巨细靡遗的全才,“完整
7、的人”事实上可能对事实和理论的细节所知无几,他甚至会珍视大英百科全书因为“它懂我不懂”但是他一定会触碰到核心所在。他不会怀疑他的基本信念不会怀疑他对生活的目标和意义的看法。他也许无法以语言表达这些东西,可是他的生命行径会显现出由于内心清明而显现的稳定自若。我们思考的本质就是会让我们来思考对立的那一面。很容易就可看出,在我们生命的历程中,我们总是面临要调和的对立的任务,但是就逻辑思考而言是不可能调和的。生命中各种典型的问题在我们所发现的自己身处的层级中根本无法解决。一个人怎么可以能调和对自由的需求与教育所要求的规矩呢?事实上无以计数的教师与母亲都在这么做了,只是没有一个能写出一份解决方案。他们已
8、引进更高一层次的超越了冲突的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爱的力量。G.N.M。揥勒尔引进“分歧”和“聚合”两个词语来区分不可以用逻辑理由解决的问题和可以解决的问题。生命由分歧性问题维系着,而这些问题也一直“悬而未解”我认为教育的本质乃是传授价值,除非价值体系已变成我们自己本身的价值体系,构成我们心灵的一部分,否则就无法在生命历程中为我们指引迷津。这就是说,它们并不是一堆公式或教条,而是伴随我们一起思考,一起感受,并经由他们来观察,诠释、体验这个世界的一套工具。当我们的心灵并非一片空白,当我们开始思考的时候,能够这样做,正是因为我们心灵里早已充满了各式各样可凭之一思考的想法。我们从还提到成人,早在
9、有意思、有批判精神的头脑开始把关检查之前,成千上万的想法就点一滴渗透入我们的心灵。我们或许可以说这些年是我们的黑暗时代。在这个时期里我们只会照单全收,一直要到往后几年我们才渐渐学会如何去整理我们继承的东西。只有死亡才能提供解决。但在另一方面,聚合性问题却是人类最有用的发明。作为一种发明,它们并未真正的存在,而是经由一种抽象的过程创造出来的。一旦问题得以解决,解决方案就可以被写下来并传授他人。分歧性问题,以其存在的形式,迫使人竭力提升自己的层次。这些问题要求来自更高层次的力量,因此也就产生了相应的供给,结果为我们的色和那个名带来了真善美和爱,只有借着这些高层的力量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化解参(shen
10、)商。物理和数学只管聚合性问题。这就是它们可以不断地进步,每一个新的一代都能传承先人之遗绪而百尺竿头的有所增进。但是单价可真沉重。只跟聚合性的问题打交道不会融入生活,只会远离生活。生活的真正问题-不管是政治的、经济的、教育的、婚姻的或其他方面的-总是超越或调和矛盾的问题。这些都是分歧性的问题,因此就一般字面意义而言,是没有解答的。它们布不只要求一个人用他的理性能力,而是要求他投注整个人格。当然,总是有人提出用巧妙的公式来解决的虚假加法,但是效果维持不了多久,因为它们毫无里外的忽视了矛盾的一方,结果就是去了人类生活的真正本质。在经济学里,提供解决的方案如果带来了自由,那么就无法适用于规则,反之亦
11、然。但在产业组织里,这些方案也许能带来伦理秩序,但是如此就不可能也让劳工参与经营管理,反之亦然。在政治领域里,它如果产生领袖,那么就不会有民主,否则就是只有民主没有领袖。被逼对付分歧性问题会令人烦恼不堪、精疲力竭。因此人们想避免它、躲避它。一个整天都在处理分歧性问题的忙碌企业主管会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看侦探小说或是填字谜。他整天都在绞尽脑汁了,问什么还要用脑?答案是因为侦探小说或是填字谜游戏都是聚合性问题,而这就是解脱。它们会要头脑做做体操,甚至是高难度体操,但是它们并没有要拼了老命,并没有竭尽所能的提升到更高层次,这类问题属于分歧性问题特有的挑战,因为分歧性的问题就是要调和和对峙的两端。这才是真
12、正的生命。教育的问题只是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最深刻的问题。它们不能靠组织、行政体系或花钱来解决-虽然我们都不能否认这几项的重要性。我们真正犯着形而上学的毛病,因此对症之药也必须来自形而上学。不能澄清我们心中的教育只是训练,不然就是纵欲。因为失序的是我们心中的信仰,而只要我们今天这种反省而上学的气氛持续存在,失序的状况只会每况愈下。教育不但不会是人类最伟大的资源,反而会循着腐烂的丁香花比杂草还难闻的原则,成为毁灭的媒介。土地资源篇1955年,两位有经验的生态学家汤姆.戴尔与弗农。吉尔。卡特出版了一般著作表土与文明有下面几段开场白:有了文明的人类几乎总是能暂时掌控环境。他们的主要问题处在误以为一时的
13、掌控是永远的。他们误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主宰”,却并不充分了解自然法则。人类不管一开化还是未开化,都是大自然之子,而非其主。他们若想维持其掌握的生态环境的形势,她们的行为就必须合乎若干自然法则。他们如果想要规避这些自然法则,结果往往就是摧毁了供养他们的自然环境。而且当环境迅速恶化的时候,她们的文明也跟着衰败。曾经有人如此形容历史:“开化的人类踏过大地的颜面,足迹所过之处只剩一片荒漠”这个说法也许稍嫌夸张,但绝非无的放矢。文明人在绝大多数他们长期居留过的土地上大肆掠夺。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不断进化的文明要到处迁徙的主要原因。这也是她们的文明在较早期的居留地衰落的最主要理由。这是决定历史上所有趋势的决定
14、性因素。史学家很少注意到土地使用的重要性。他们好像没有注意到绝大多数人类的帝国和文明的命运,基本上是由人类对土地的使用方式来决定的。他们虽然注意到了环境对历史的影响,但是却没有注意到人类通常都会改变或掠夺环境。文明人怎么掠夺这个有利的环境I?它主要是以耗竭或摧毁自然资源的方式来掠夺的。他从布满森林的高山、河谷砍倒或焚烧绝大部分可用木材。他放纵牲畜吃光啃秃喂养牛羊的草原。他几乎杀光野兽,竭泽而渔。他坐视耕地流失。他纵容流失的土壤堵塞河川,并让水库、灌溉沟渠、港口填充淤泥。在许多情形下,它不但使用而且浪费掉大部分可轻易开采的金属或其他不必须之矿物。然后他的文明就在他自己创造的劫掠中衰败,要不他就的
15、迁徙到一块新的土地去。天底下总有些事是我们为了这件事本身去做的,但是也有一些事是我们另有所图而去做的,任何一个社会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区分目的以及到达目的的手段,并对此有若干共识及协议。这块土地究竟只是一个生产工具,或者不仅如此,它本身就是目的?而且我所说的“土地”包括了所有在这块土地上的生物。任何一件事,纵使我们就是为了做那件事本身而去做它,也不表示这样做就有功利考量。我们生产的目的是得以消费得起若干环境或安适。但是如果他在“生产”的时候要求相同的环境或安适,人家就会告诉他:这并不经济,没有效率,社会可经不起这种无效率。换句话说,所有事情都要看做的人当时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如果以生产者的身份
16、享受头等待遇的旅行或是用豪华汽车,就会被认为是浪费金钱,但是如果同一个人摇身一变,以消费者的身份这么做,就会被认为是高生活水平的表现。这种二分法在没有比在土地的利用方面更明显了。农业的基本原理在于,它是和有血有肉的生命打交道。它的产品是生命过程的结果,而它的生产工具则是富有生机的土壤。一立方公分的肥沃土壤里就有数以亿计的活的有机体,要想彻底了解这些有机体完全超乎人类的能力。与此相反,现代工业的基本原理则是它只处理人类设计发展出来的程序,而这种程序唯有运用在由人类设计发展出来、毫无生命的物体上才能万无一失。工业的理念就是消除有生命的实体。人造物质优于天然物质,因为我们可以完全按尺寸规格制作,因此
17、可以达到百分之百的品质管制。有人造出的机器可要比像人这类有生命的实体在操作上更为可靠,行止更可预测。工业的理想就是消除所有的有生命因素,甚至包括人类这个因素,而将生产程序交给机器处理。换句话说,农业与工业的基本原理不但毫不兼容,而且简直是势同水火。这一点毫无疑问。真实生活就是由水火不容的两端所产生的紧张组成的,而这两端对我们都不可或缺。这也正如同生命若无死亡相衬就变得毫无意义,农业若无工业烘托也会变得毫无意义。但是以农业为主,工业为次这一点却没有改变,这也就是说没有工业,生命还可以继续,但如果没有农业,那么生命也跟着完蛋了。但是在文明这个层次的人类生活却要求这两个原理的平衡,而当人们未能注意到
18、农业与工业之间的基本差异-其差别之大犹如生死-并试着将农业看作是另一种工业时,这个平衡就无可避免的被摧毁了。工业所用资源篇现代工业最让人震惊的一点就是它要求的是如此之多,达成的却又是如此之少。现代工业效率低下的程度似乎超出我们的想象能力之外,结果反而没有被注意到。人性化的科技由科技所塑造,而且科技的确出自人手,但是它却像是自有一套发展的法则与规矩,而这套规矩又与人类本性活鱼大自然生态大不相同。打个比方,大自然总是知道何时该停止增长,何处该喊停。比大自然的成长奥妙更神奇的是大自然知道何时该停止增长。每一样大自然的东西都有它的限度-无论是在体积、速度,还是暴力程度方面。结果是大自然体系-人也是其中
19、的一份子-有自我平衡、自我调节、自我净化的倾向。但是科技就不是和这么回事,或许我该这么说:对受到科技及专业分工所掌控的人就不是这么回事儿。科技不认得自我设限这个原则-比方说,在体积、速度或暴力方面就是如此。因此它就不具有自我平衡、自我调节、自我净化的美德。在大自然这个精密的体系里,科技,特别是现代社会的超级科技,行为就像是个外来客,而现在已有许多排斥它的迹象。突然之间,也许不见得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由现代科技塑造的现代社会发现他同时碰上了三大危机。首先,人类的提案星期二反抗那些让它觉得扼杀人性、减弱人性的不人性科技、组织与政府型态;其次,支持人类生命现存环境发出痛苦的呻吟,并出现了部分崩解的迹象
20、;第三,任何对此议题有充分知识的人都完全清楚,我们在地球的不可再生资源,特别是化石燃料上的进展,已出现了严重的瓶颈,而且在可见的未来就会完完全全耗尽它。这三个危机或病症里的任何一个都可能只我们于死地。我宁不知道这三个里头的那一个会造成崩溃的直接原因。但有一点很清楚,奠基在物质主义,也就是在一个有限制的环境里,无穷无休地扩张的生活方式撑不了多久的,而且它对拓展目标的追求越成功,它的寿命也就越短。在我么看来,,科技的主要任务,就是减轻人类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的工作的负担,并反战其潜能。我们只要看看任何一件正在运作中的机械,就可以很容易地看出科技做到了这一点。但是如果我们从整体社会的观点来看的话,要让
21、我们接受这个简单逻辑的真理就没那么容易了。因此科技到底给我们带来些什么这个问题就值得好好探讨一番了。它明显的大大减轻了某些工作的负担,但同时现代科技最能成功地减轻甚至消灭的工作,就是人手于各种不同的真实材料接触的手工艺生产工作。在先进的工业社会里,这一类的工作简直凤毛麟角,而且要指望靠这种手工艺混个舒服的日子简直天方夜谭。现代的神经官能衰弱症状可能有绝大部分得归咎于这一点,因为对Aquinas所定义的有手有脑的人类而言,没有比能让他好好地、以启发性、生产性用上他的手和脑更让他开心的事了。今天要想享受这件小事情,是非常奢侈的,他可得够有钱才行:他得买得起好工具,拥有足够大的空间。他还得有足够的运
22、气来找到一个好的师傅教他,同时还得有足够多的闲暇来学习和练习。他还真怎的得有钱到不需要有份工作,因为能满足上述条件的工作真是凤毛麟角!因此我们可以说,现代科技剥夺了人们最喜欢的,手脑并用的启发性、有用的工作,而给了他大量支离破碎的工作,这些工作他大部分都不是他喜欢的。现代技术使特别忙碌的人倍增,但是他们的工作如果还有一丁点儿生产性,也只是间接性或“迂回性”的,而如果科技不是这么现代化,这种间接性或迂回性也就不或发生。我们可以说我们积累了大量的新知识,拥有杰出的科学技术可以去更近一步增加这种知识,以及丰富的运用经验。所有这些都只使用中事实。像这样的真实知识是不会促使我们去投身于巨型技术、超音速、
23、暴力,去破坏人类劳动享受的,我们对知识的应用只是知识的各种可能用途之一,而下现在越来越明显,往往是一种不明智的破坏性应用。中间技术今天世界上许多地方,富者越富的贫者越贫,既有的外援与发展规划似乎都无法扭转这一趋势。事实上它们反而有火上浇油之势,因为锦上添花总易于雪中送炭,帮助有能力自助的人,要比协助无能力者更容易。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都会有一个现代化的部分,生活与工作条件与发达国家相似,但是这些国家里也有一个非现代的部分,大部分人口被纳入其中,而这一部分的生活条件与工作条件,不但令人极不满意,而且情况正在加速恶化。贫困大众的情况在绝大部分所谓发展中国家,贫困大众的典型情况如何?他们的就业机会少到
24、不足以让他们拥有工作而得以脱贫。他们不是半失业就是完全失业。纵有临时的工作,其生产力亦低得令人难以置信。其中若干人拥有土地,但往往太小。许多人没有土地,也毫无任何取得土地的可能。他们半失业或完全失业,因而渐渐涌入大城市中。但大城市一样未能提供工作,当然也没有居住之所。但是他们对此任然毫不在意。他们仍然涌入大城市,因为在大城市里找到工作的机会,似乎比乡下容易,在乡下他们毫无工作机会。乡村地区公开或隐藏的失业情况,常被误认为完全是人口增长的结果,毫无疑问,这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是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士仍需解释,为什么增加的人口不能去做增加出来的工作。他们说这些人之所以不能工作,是因为他们缺乏“资本”但
25、是何谓“资本”?它是人类工作的结果。资本的不足可用来解释生产力的低下,却无法用来解释工作机会的不足。事实上大部分人并无工作,或仅能打打零工,结果使得他们既贫困又无助,而且常常是绝望到宁可远离家乡,到大城市去找口饭吃。乡村地区的失业使人口大量向城市迁徙,产生了一个连最富裕的社会都难以应付的城市快速发展的情况。乡村的失业状况变成了城市的失业状况。对适用技术的需求很明显,除非使用合适的技术,关于中间技术就我所知,对外销这么钟情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现实的,另外一个就没有这么好了。现将第二个原因。它实在是殖民时期经济思想的余孽。没有错,大城市势力进入一个地区,不会是因为它对当地人民特别感兴趣,而只是要取得
26、其自身工业所需资源罢了。我们为了波罗麻而进入坦桑尼亚,为了铜而进入赞比亚等等,到其它地方则是为了贸易。整个想法都是有这些利益考虑而形成的。“发展”表示原材料或食物的供给或贸易利益。殖民强权基本上只对供应利益感兴趣,而不是对当地的人民发展有兴趣,不是对其国内市场有兴趣。这种看法根深蒂固到连皮尔逊报告都将外销是为发展中国家成功与否的判定标准。但是人们当然不是靠出口而活,他们为自己以及他人而生产的东西,绝对要比为外国人而生产的东西要重要得多。但是另外一个原因就比较现实。如果我为了出口到富裕国家而生产,我就能把购买力的存在视为理所当然,因为我自己这点小小的生产和已有的数量相比,根本是微不足道。但是如果
27、我在一个贫穷的国家开始生产一样新产品,除非我能将购买力由某些其他产品转移到我的产品上来,否则我的产品可能就没有市场。我们应该同时生产12种不同的东西,这样对12个生产者来说,另外11个人就会使他的市场。这样就会有新增的购买力来吸收新增加的产出。但是要同时展开许多不同的行动是极端困难的,因此传统的忠告就会是:“只有为出口而生产才是合适的发展。”这样的生产不但受到规模上的限制,它的就业效果也受到极高的限制。要在世界市场上竞争,一般来讲就必须使用富裕国家的高度资本密集,节省人力的技术。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有收益增值效果:我卖出产品,赚进外汇,外汇则花在进口上(活用来还债),如此而已。必须同时开始许多互为补充的生产活动,给发展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困难,但是这个困难可以通过公共工程的“启动”来缓和。大规模的公共工程的开辟就业门路效果经常被人们赞扬。就这一点,我想再加以说明的是:如果你能通过外来资金资助的公共工程计划,将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杭州酒店暖通工程施工方案
- 2024年12月2025包头市融媒体中心引进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15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1
-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气候变化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价》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生物化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土木工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财贸职业学院《纪录片鉴赏》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盛华职业学院《环境设计制图与》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市场营销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陶艺创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德阳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形体训练与妆扮》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杭州市淳安县国有企业招聘笔试真题2024
- 安徽省芜湖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4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真题库及答案
- 2024年花盆市场分析现状
- 2025山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所属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时事政治模拟题及答案
- 退市新规解读-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同证券
- 教育部中国特色学徒制课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中国特色学徒制治理体系与资源配置研究
- 外墙真石漆施工方案
- 森林防火安全生产工作
- 护理工作十四五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