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续)_第1页
第三章(续)_第2页
第三章(续)_第3页
第三章(续)_第4页
第三章(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5 曝气与曝气池 活性污泥法是水体自净的人工化,重要的人工措施之一是供氧和使活性污泥与污水充分接触,这两项任务是通过曝气来实现的。一、曝气的作用与方法 作用:供氧、搅拌混合 方法:鼓风曝气、机械曝气、联合曝气(机械+鼓风)3.5 二、曝气原理(氧的转移理论双膜理论)二、曝气原理(氧的转移原理)1、菲克(Fick)定律 曝气过程中空气中的氧,从气相传递到混合液的液相中,是一个传质过程,也是一个物质扩散过程。 扩散过程的基本规律可以用Fick定律加以概括,即vd = - DL (各参数含义见 P.143)dCdX3.5 二、曝气原理(续1)2、双膜理论 在曝气过程中,氧分子通过气、液界面由气相

2、转移到液相,在界面的两侧存在着气膜和液膜。气体分子通过气膜和液膜的理论双膜理论。(刘易斯和怀特曼1923年建立)在气、液两相接触的界面两侧存在着处于层流状态的气膜和液膜。氧的转移是气体分子从气相主体以分子扩散通过气膜和液膜进入液相主体。气液两相的主体处于紊流状态(浓度均匀),紊流扩散的阻力要比层流双膜扩散的阻力小得多,传质的阻力集中在双膜上。在气膜中存在氧的分压梯度,在液膜中存在着氧的浓度梯度,它们是氧转移的推动力。氧难溶于水,氧转移决定性的阻力又集中在液膜上,通过液膜的转移速率便是氧转移过程的控制速率。界面气界面气相主体(紊)气膜液膜液相主体(紊)(层)PgPiCsCXf液3.5 二、曝气原

3、理(续2)v d =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界面面积的物质数量 扩散速度)dMdtA由上述 Fick 定律:= - DLdMdtAdCdX= - DLAdMdtdCdX液膜厚X fdCdX-=Cs - CX f= DLA = KLA(Cs - C)dMdtCs - CX f液膜的氧分子扩散系数界面面积液膜厚度液体的饱和溶解氧浓度液体中实际的溶解氧浓度KL= (液膜的氧转移系数)D LX f氧转移速率3.5 二、曝气原理(续3)= = KL (Cs C )dMdt1VdCdtAV= KL ( Cs C )氧的总转移系数(KL = KL ,KL= )AVDLX f= KL ( Cs C )dCdt

4、单位容积氧的转移速率要 : KL :液相主体紊动程度,X f,加速气、液界 面更新,增大A。 Cs:(提高气相中的氧分压,如纯氧曝气、深井曝 气等。)3、氧总转移系数值的测定(做实验)(线性关系、点图)dCdt3.5 三、影响氧转移的因素1、水质的影响(污水与清水不同)(上式在清水下得到) 修正 KL KL ,= (=0.85) Cs Cs ,= (=0.95) (清水)(污水)2、水温的影响对KL :KL (T)= KL (20)1.024 (T-20)对Cs :水温,氧的溶解度Cs , Cs (T)。 氧的转移最不利条件一般出现在夏季高温季节。KL (污)KL (清)Cs (污)Cs (清

5、)3.5 三、影响氧转移的因素(续1)3、氧的分压影响 Cs受气压影响,当计算地点的气压不是1.013105Pa(760mmHg)时,应乘以压力修正系数 所在地区实际气压(Pa)1.013105Pa=3.5 三、影响氧转移的因素(续2)= = KL ( Cs C ) (1atm ,20,清水)dMdt1VdCdtKL (污)KL (清) Cs(污)Cs(清)KL (T)= KL (20)1.024 (T-20)Cs(20)Cs(T)大气压Cs Cs 气压修正氧分压 分压修正所在地区实际气压(Pa)1.013105Pa=污水非标准条件修正dMdt1VdCdt= =KL (20)(Cs(T) C

6、)1.024 (T-20)3.5 四、氧转移量与供气量的计算$1、鼓风曝气池的氧转移量 曝气管出口处的气压大于大气压力,而Cs1与Cs2值不等。计算时采用平均值,即: Csm = (Cs1 + Cs2)12Cs1 = Cs P b1.013105(大气压的影响)P b = P0 + H(Pa)= 1.013105 + 9.8103 H(Pa)空气HPobCs1Cs23.5 四、氧转移量与供气量的计算(续1)Cs2 = Cs Ot21(氧分压影响)Ot 水表面处氧的百分率 (气泡离开池面时氧的百分率)(%)体积百分数Ot = 100% 21(1 EA)79 + 21(1 EA)21:空气中的含氧

7、的百分率(%)体积百分数EA:氧的转移率 鼓风曝气转移到液体中 的氧占所供给氧的百分数。3.5 四、氧转移量与供气量的计算(续2)从而 Csm = (Cs1 + Cs2)= ( + )Cs1212P b1.013105Ot21= Cs( + )P b2.026105Ot42考虑上述各种因素及修正后,曝气池中氧的转移量(单位时间): 氧转移速率R = = V = VKL (20)(Csm(T) C )1.024 (T-20)dMdtdCdt(KgO2/h)(KgO2/hm3)混合液氧浓度(mg/L)V 曝气池有效容积(R为单位时间内可以转移到曝气池混合液中的氧量) KgO2/h3.5 四、氧转移

8、量与供气量的计算(续3)2、空气量计算(鼓风曝气法) 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标准脱氧清水的氧量(20,760mmHg,C=0,脱氧清水)为R0: R0 = KL (20) Csm( 20 ) VR0RKL (20) Csm( 20 ) VKL (20)(Csm(T) C )1.024 (T-20) V=(非标准)污水有 R0Csm( 20 ) R(Csm(T) C )1.024 (T-20)=3.5 四、氧转移量与供气量的计算(续4)式中:R为污水中氧的转移量,在稳定状态下,氧的转移速率应等于微生物细胞的需氧速率。或者:单位时间的氧转移量等于微生物的需氧量,即: O2 = aQ Sr + bV XV

9、 = R(Kg O2 /h) 需氧量 (供氧之)氧转移量上列式中,Csm( 20 ),Csm(T)可先确定。3.5 四、氧转移量与供气量的计算(续5) 根据脱氧清水实验,可确定氧的转移效率EA。EA = 100%R0SEA氧的转移效率(%),为转移到水的氧量与供氧量之比。S 供氧量(Kg/h) S = Gs21%1.43 = 0.3Gs(Kg/h)氧比例氧容重(Kg/m3)供空气量(m3/h)EA =R00.3GsGs =R00.3EA3.5 四、氧转移量与供气量的计算(续6)鼓风曝气的空气量计算步骤如下:选择曝气设备或空气扩散装置,确定EA(标准条件下)。计算需氧量 O2 = aQ Sr +

10、 bV XV = R 计算R0 R0 = 计算空气量Csm( 20 ) R(Csm(T) CL )1.024 (T-20)Gs =R00.3EA3.5 四、氧转移量与供气量的计算(续7)3、机械曝气的计算 对于机械曝气,各种叶轮在标准状态下充氧量与叶轮直径、线速度的关系,是通过脱氧清水的曝气试验而测得的。例如,泵型叶轮的充氧量公式: Qs = 0.379v2.8 D1.88 K Qs 在标准状态下的脱氧清水中的充氧量(Kg/h) (即R0)Qs = R0(R0见上式) v 叶轮线速度(m/s) D 叶轮直径(m),K 池型修正系数 (手册5 P.266 T.6 7)3.5 四、氧转移量与供气量

11、的计算(续8)平板叶轮P.611-612附录 7,8R0 DN叶D平板叶轮D(m)R0(KgO2/h)N叶(Kw)Qs = R0v = 4.5m/s3.5 五、曝气设备的选择 小曝气设备 鼓风曝气:加压设备送气管路布气设备 中 气泡 大 机械曝气:叶轮(泵型、平板、K型、倒伞型),转刷,转碟几个指标: 动力效率EP(KgO2/Kw h) 每消耗1Kw h(度)电能转移到混合液中的氧 量。 氧的转移(利用)效率EA(%)转移到混合液中氧量与供氧量之比(%) 充氧能力EL(KgO2/h) 叶轮在单位时间内可转移到混合液中的氧量(机械曝气)3.5 五、曝气设备的选择(续1)鼓风曝气加压设备:鼓风机(

12、回转式,离心式),空压机布气设备 小气泡(扩散板、扩散管、扩散盘),微孔曝气(曝气头、 曝气管) 中气泡(穿孔管) 大气泡(竖管)3.5 五、曝气设备的选择(续2)1、小(微)气泡型用微孔材料(陶瓷、塑料等)制成的散气板、散气箱、散气管和散气盘等。 (P.151-153各种扩散板、管和盘等) EP = 2 KgO2/Kw h 微孔曝气 EP d200m 微气泡(微孔曝气),防堵(内堵、外堵),(橡胶材料)3.5 五、曝气设备的选择(续3)2、中气泡型穿孔管曝气(中气泡, P.154, Fig.4-54网状膜空气扩散装置 P.154 Fig 4 55此外:3、水力剪切式空气扩散装置 倒盆式(P.

13、154, Fig.4-56) 固定螺旋空气扩散装置(P.155) 金山型空气扩散装置(P.156)4、水力冲击式(Fig 4 61, Fig 4 62)5、水下空气扩散装置(Fig 4 63, Fig 4 64, Fig 4 65)3.5 五、曝气设备的选择(续4)机械曝气1、曝气叶轮:通常安装在池的表面,使空气中的氧,通过叶轮的旋转,使氧溶于水中,并使活性污泥处于悬浮状态。充氧原理: 叶轮的提水和输水作用,界面不断更新。 水跃卷进空气。 叶轮后侧形成负压,吸入空气。 型式: 泵形(P.158), K形, 倒伞形, 平板形(P.159-160)2、曝气转刷(P.161)3、曝气转碟3.5 六、

14、曝气池的类型与构造分类1、按混合液流型分:推流式、完全混合式、循环式。2、按平面形状分:廊道形、圆形、方形、环状跑道形。3、按曝气方法分:鼓风曝气、机械曝气、联合曝气。4、按与沉淀池关系分:分建式、合建式。3.5 六、曝气池的类型与构造(续1)推流式1、平面 (廊道式)2、横断面布置平移推流式 池底布气(空气管置于池底平面)进出出进进出单廊道双廊道三廊道 出进平面BH=气泡3.5 六、曝气池的类型与构造(续2)旋转推流式一侧布气(穿孔管)浅层布气 H = 0.8m (H = 0.6 0.8m)出进3.0 4.5m=H2.4m=H 0.8m0.8m1.5m1.5m 底层布气 H = 3 4.5m

15、3.5 六、曝气池的类型与构造(续3)深水中层曝气 H = 4m 可加深池子,节约用地 双侧旋流中层曝气池, 适用于大型曝气池深水底层(深层)曝气 H = 10m78m10m=H=4m=B/2B/2H=4m78m10m约15m3.5 六、曝气池的类型与构造(续4)完全混合式1、合建式(曝气池与沉淀池合建)进水放空排泥出水曝气沉淀污泥导流污泥回流缝3.5 六、曝气池的类型与构造(续5)完全混合式2、分建式(曝气池与沉淀池分建)VX,Se二沉池Q,SaQ + RQRQ,XR,SeQ-Qw,SeXR ,Qw剩余污泥出水机械or鼓风曝气回流污泥3.5 六、曝气池的类型与构造(续6)循环混合式(氧化沟)

16、集传统推流式, 完全混合式, 延时曝气法的特点3.6 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设计的主要内容: 工艺流程的选择。 曝气区容积的计算和曝气池工艺设计。 需氧量、供氧量计算,曝气设备的选择。 回流污泥量、剩余污泥量的计算,回流设备计算。 二次沉淀池的设计与计算。收集原始资料与数据。确定主要参数。3.6 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续)试验内容(如无经验可借鉴时) 初期吸附能力。 负荷率与出水BOD的关系:Ns= K2 Se 负荷率与SVI的关系。 负荷率与污泥增长率、需氧率的关系。 (Y, Kd, a, b, a, b) 混合液浓度与污泥回流比。 X/Xr=R/(1+R) 水温、营养、毒物、

17、冲击负荷、驯化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处理流程的确定因地制宜,技术经济比较确定。tBODSVINs3.6 一、曝气池(区)容积的确定Q SaXVNs =Q SaXNsV =基本公式Q 取最大日平均流量Sa 进水有机物(BOD5)浓度3.6 一、曝气池(区)容积的确定(续1)1、BOD-污泥负荷率 Ns 的确定 计算:Ns = K2 Se f / 或直接采用Ns 的经验值注意:推流式:通常近似采用完全混合式的公式。 (桥本公式:Ns = 0.01295 Se1.1918) 复核SVI值(查图)Fig 4 7 结合污泥龄考虑,如硝化菌的世代期为3d,若需进行硝化 反应,泥龄就应大于3d。(泥龄与负荷率的

18、关系)K2 P.170 T.4 17(工业废水)Se20mg/Lf = 0.75Sa Sa - Se=(城市污水 K2=0.01680.0281)3.6 一、曝气池(区)容积的确定(续2)2、混合液浓度X的确定 对池容V来说,X越大,池容V越小,应当说是经济的。但对整个系统而言,X不是越大越好,X不能太大,限制X不能过大的原因有:X氧转移率EA, 而且,X耗氧率耗氧量, 耗氧率、耗氧量过高,过大,充氧设备无法满足。Q SaXNsV =由公式XV3.6 一、曝气池(区)容积的确定(续3)回流污泥浓度XR,受二沉池污泥浓度控制。 XR= 106 (mg/L) 1/SVI(ml/g) g/ml 10

19、6mg/L 而SVI=100左右 XR = 8000 12000 mg/L考虑到二沉池的沉淀时间30min,XR 乘以系数 r 。(r = 1.2 ) 有 XR = r XR有限 而 X = XR (限制了X值)1SVI106SVIR1+ R3.6 一、曝气池(区)容积的确定(续4)沉淀池与回流设备的造价1污泥浓度增加,相应二沉池的负荷加大,必须加大二沉池容积。2若增加回流量来增加污泥浓度,会提高二沉池和回流设备的造价。X二沉池QQ + RQRQ,XRQXRRQ XR=(Q + RQ)XX = XR = rR1+ RR1+ R106SVI(R增加, 可增加污泥浓度X; 但R过大, X增加不明显

20、, 且二沉池的负荷加大,回流设备负荷增加)3.6 一、曝气池(区)容积的确定(续5)对于分建式 R = 0.5 1.0,X = = 4000 mg/L (R = 0.5,SVI = 100,r = 1.2) 合建式 R = 5 ,X = =10000 mg/L (难达到)实际4000 6000 mg/L基于以上几个原因,X不能太高 X = 4000 mg/L左右(一般2000 5000 mg/L 取值) 经验数据 0.51+ 0.51061.210051+ 51061.21003.6 二、曝气设备的设计(鼓风曝气) 内容: 布气设备的选择及其布置。 空气管路的布置和计算。 确定鼓风机的规格和台

21、数。3.6 二、曝气设备的设计(续1)例:已知 Q = 10000 m3/d,Sa = BOD5 = 300 mg/L K时 = 1.4,Se = 20 mg/L 设计鼓风曝气池 (穿孔管曝气) (P.183 例 4 3, 微孔曝气, 计算内容自看)1、曝气池确定Ns 公式Ns = K2 Se f / = = 0.933,f = 0.75,K2 = 0.0185 Ns = 0.0185200.75/0.933 = 0.3Kg BOD5 /Kg MLSSd (Ns 经验取值在 0.2 0.5) 校核污泥指数SVI(P.108 Fig 4 7)Sa Sa - Se=300300 - 203.6 二

22、、曝气设备的设计(续2)确定X X = r 4000mg/L确定曝气池容积 V = = = 2500 m3R1+ R106SVIR = 0.5SVI = 100r =1.2Q SaXNs1000030040000.33.6 二、曝气设备的设计(续3)确定曝气池尺寸 池深取 h = 2.7m(可在 3.5 4.5m 内) 设计成两组,每组三廊道式,每组池面积 F1 = = = 463 m2 取池宽 b = 4.5m,宽深比 b/h = 4.5/2.7 = 1.67(b/h = 1 2) 池长 L = = = 103 m 长宽比 L/b = 103/4.5 = 2310(L/b10) 三廊道式,每

23、条廊道长 l = = 35 m(超高取 0.5m)Vnh250022.7F1b4634.5L310333.6 二、曝气设备的设计(续4)2、曝气系统平均需氧量 O2 = aQ平均 Sr + bV XV a= 0.53(P.113, 在 0.42 0.53 之间)b= 0.11(b= 0.188 0.11, 1/d)Q = 10000 m3/d(日平均流量),Xv = X fO2 = 0.53 + 0.11 = 2310 Kg/d = 96.2 Kg/h(去除每Kg BOD5的需氧量为 = 0.83 Kg O2 / 去除 Kg BOD5 10000(300 20)100040000.752500

24、1000231010000 (300 20)/10003.6 二、曝气设备的设计(续5)最大时需氧量(K时 = 1.4) O2 max = aQ平均K时Sr + bV XV 代入:O2 max = = 121 Kg/h供气量计算(计算空气量) 计算温度 t = 30,Cs(20)= 9.2 mg/L,Cs(30)= 7.6 mg/L Cs 饱和溶解氧空气扩散装置选择,确定EA。 鼓风曝气 EA= 6 12%,对穿孔管 EA= 6%3.6 二、曝气设备的设计(续6)$充氧量计算1平均充氧量 R0 = R0 = O2 = 96.2 Kg/h(前已算出) b 点的压力:P b = 1.013105

25、+ 9.82.5103 = 1.258105 PaR Csm( 20 )(Csm( 30 ) CL )1.024 (T-20)O2 Csm( 20 )(Csm( 30 ) CL )1.024 (T-20)而氧转移量 R = 需氧量 O23.6 二、曝气设备的设计(续7)EA = 6%O t = = =20%Csm( 30 )= + = + = 8.33 mg/LCsm(20 )= + = 10.1 mg/L取= 0.82,= 0.95, CL= 1.5 mg/L,T = 30,代入可求:R0 = = 152 Kg/h21(1 - EA )79 + 21(1 - EA )21(1 0.06 )7

26、9 + 21(1 0.06 )Cs( 30 )2P b1.013105O t217.621.2581.0132021Cs(20 )2P b1.013105O t21Cs(20 )= 9.23.6 二、曝气设备的设计(续8)2最大充氧量 R0(max) = O2(max)=121 Kg/h从而可求: R0(max) = = 190 Kg/hO2(max) Csm( 20 )(Csm( 30 ) CL )1.024 (T-20)3.6 二、曝气设备的设计(续9)求Gs(供气量) Gs = = = 8444 m3/h Gs(max) = = = 10540 m3/h 若回流污泥采用空气提升,提升污泥

27、所需的空气量为回流污泥量的 5 倍。GR = 5 QR QR = RQ R 回流比 取 R = 100% 计算,QR =10000 m3/d GR = 5QR =50000 m3/d =2080 m3/h总空气量 GST = GS + GR = 10540 + 2080 = 12620 m3/h0.3 EAR00.30.061520.3 EAR0 (max) 0.30.061903.6 二、曝气设备的设计(续10)空气管的计算35空气2.50.32.2空气3.6 二、曝气设备的设计(续11) 干管3条,每条干管16对(32根)竖管(间距2.2m),共96根竖管,每根竖管的最大供气量为 = 11

28、0 m3/h 2个污泥提升井,每井供气量 =1040 m3/h9610540220803.6 二、曝气设备的设计(续12)管径的确定 根据经济流速和空气量,采用 P.608 附录2 图解法。经济流速 干管 v = 10 15 m/s 小支管 v = 4 5 m/s 如 Q = 110 m3/h v = 6 m/s (两点决定一直线)D =80 mm80mm110m3/h6 m/sD(mm) Q(m3/h) v(m/s) 由已知 Q,v,连线,延长至D,即得直径。3.6 二、曝气设备的设计(续13) 空气管路的风压损失同水头损失计算相似。选一条最长的计算管路。具体的计算内容:管径的确定 P.60

29、8 附录2Q空气量风量已知经济流速 干管 v = 10 15 m/s 小支管 v = 4 5 m/s选定一个流速管径确定管径(市售管径)QD校核流速是否在经济流速范围是,OK否,重选管径管径不一定是整数或市售管径3.6 二、曝气设备的设计(续14)压力损失的计算1沿程损失h1,按 P.609 附录3,查图。 (水温 T = 30,估 P = (1.5 + H)9.8KPa)查图顺序: Q m3/min D mm T(30) P i, hf = il如:Q = 110 m3/h = 1.9 m3/min D = 80 mm T = 30 P = 1.5 + 2.5 = 4 mH2O = 49.8

30、 KPa 查 I = 0.54(9.8 Kpa/1000m) (每1000m损失0.54m)水深3.6 二、曝气设备的设计(续15)2局部损失h2 可折算成当量长度 l0 ,按沿程损失计算。(il0 )折算公式:l0 = 55.5 K D1.2本例风压损失计算表编号管段长 l (m)Q (m3/h)v (m/s)D (mm)配件1 23.81106.080弯头1,三通2,闸阀1编号l0 (m)l + l0 (m)i (9.8 KPa/1000m)h1 + h2(9.8Pa)1 29.6713.470.547.24当量长度(m)长度折减系数(P.176 T.4 23)管径(m)3.6 二、曝气设

31、备的设计(续16)1 2 管段 l0 = 55.5(0.7 + 21.33 + 0.25)0.081.2 = 9.67m3.6 二、曝气设备的设计(续17)3总压力损失为 H f =(h1 + h2) + 0.5 (mH2O) H f = 117.699.8 + 0.59.8103 = 6.053 Kpa 取 9.8 KPa,即取 H f = 1mH2O沿程局部布气管的损失3.6 二、曝气设备的设计(续18)鼓风机选择 所需压力 P = (2.7 0.2 + 1.0)9.8 = 3.59.8 K Pa = 34.3 K Pa (= 3.5mH2O)所需供气量: Gs(max) = 12620

32、m3/h Gs(平均) = 10530 m3/h Gs( min) = 0.5 Gs(平均) = 5265 m3/h 根据 P.609 附录5选择鼓风机。 (选择风机时,注意至少有两台以上,有备用,并照顾到Gs(max)、Gs(平均)、Gs( min)不同的风量,灵活运行。)水深曝气支管离池底高(P.183 例 4 3, 微孔曝气, 计算内容自看)3.6 三、机械曝气设备1、确定叶轮形式(平板,泵型,倒伞型),根据充氧能力与动力效率以及加工条件等选择。(见附录6, 7, 8)。2、确定叶轮直径。(根据最大时R0(max)来选择)例题 P.191 例 4 4, 泵形叶轮曝气,自看3.6 四、污泥

33、回流设备(分建式) 按最大回流比设计。1、提升设备:叶片泵(轴流泵),空气提升器,螺旋泵,潜污泵。2、回流量 污泥回流量 QR = RQ (R 回流比)回流比采用最大回流比。由物料平衡 RQ XR =(Q + RQ)X有 R =而 XR = 1.2SVI 在运行中是变化的,XR亦变,R也变,设计时按最大回流比。XR - XXSVI106V,XQXRQR = RQ出水Q + RQX3.6 四、污泥回流设备(续)3、空气提升器(在中、小型污水厂有用到)=污泥=空气h2(提升高度)h1(淹没水深)空气量GR= (3 5)QR 8h1 + h2h10.53.6 五、二次沉淀池1、作用及分类泥水分离,澄

34、清混合液分离作用回收浓缩活性污泥浓缩作用类型 分建式 平流式 辐流式 竖流式 合建式其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出水水质与回流污泥浓度3.6 五、二次沉淀池(续1)2、特点(与初沉池比较)除分离作用外,还有浓缩和暂时贮存污泥的作用,需增加污泥斗容积。属于成层沉淀。(泥水界面成层沉降)泥质轻,浓度高,易产生异重流。 出流的单位堰长过流量(单宽流量)二沉池 q5 8 m3/mh 初沉池手册:q1.7 L/ms 手册:q2.9 L/ms =10.44 m3/mh =6.12 m3/mh = 250.56 m3/md = 146.8 m3/md3.6 五、二次沉淀池(续2)泥水气三相混合体(合建式曝气沉淀池)普

35、通竖流式沉淀池的中心管下降流速30mm/s曝气沉淀池导流区下降流速15mm/s(气水分离的目的)排泥的静水压力 H0.9m 含水率 p = 99.2 99.6% 初沉池 p = 95 97%水分重量湿污泥重量p = 100%水分 + 干固体3.6 五、二次沉淀池(续3)3、设计与计算二沉池设计计算(方法同初沉池) 参数选择不同 q 负荷 沉淀时间 流速 等 设计流量(有回流污泥RQ) 进水区,中心管,导流区: Q + RQ 沉淀区: Q 出水区 :Q 污泥区 :RQ 不同点3.6 五、二次沉淀池(续4)表面负荷法沉淀池的面积(澄清区):A =有效水深 H = t = q t t 水力停留时间,

36、一般为 1.0 1.5h。Qq表面负荷(m3/m2h) 1.0 1.5最大时流量(m3/h) QhmaxQA3.6 五、二次沉淀池(续5)污泥斗容积(理论计算)XQ(1 + R)QRQ,XR XV(1 + R)Q,X进水Q(出水)XRX回流剩余XRXR二沉池由:污泥量(干) = 浓度容积贮泥时间2h。将2h内产生的污泥贮存在污泥斗中,污泥量为 2(1+R)QX污泥斗污泥浓度取X与污泥斗排泥浓度XR的平均值 (X+XR)污泥斗的容积为V,则有2(1+R)QX = V从而 V =122X+XRX+XR4(1+R)QX按理论计算的污泥斗容积过大(约等于沉淀区的容积). 贮泥时间可为1h或更短,吸刮泥

37、设备污泥即来即走, 或按构造要求. (要保证污泥浓缩效果,则要加大贮泥时间)固体通量法(在污泥浓缩池部分讲)3.6 六、剩余污泥及其处置剩余污泥量 XV = Y Q Sr Kd V XV 挥发性剩余污泥量(干重)Kg/d折算成湿污泥量: =XT = QWXR QW = or :XV = QWXR f污泥处置:1、与初沉池污泥混合一并处理。 2、浓缩消化干化。 剩余污泥含水率高,需浓缩后处置。fXVf XRXV3.6 七、曝气沉淀池各部分尺寸的控制回流缝流速为 V4 = 30 40mm/s(以确定回流缝宽b) 回流缝顺流圈长 L = 0.4 0.6mD4D3 = 45 曝气池结构容积系数 3 5

38、% 注意各部流量 Q、Q+RQ、RQ合建式曝气沉淀池的计算 见 P.191 例4 4, 自看D20mH4 5m(太深易积泥)h11m(一般在1 2m间)保护高h4 = 0.8 1.2m回流窗孔流速 v1 = 100 200mm/sv2 = 15mm/s h2 h1 , V3 V2 h2 - h1 0.414B101112D/2D2 /2BD1/2 h2 h1h4 h3HD5 /2D4 /2D3 /2v2v3v4 v13.7 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运行管理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管理人员的素质。 仪表、自控设备的质量问题。3.7 一、影响活性污泥法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1、BOD 污泥负荷率(Ns), F/M 对XV ,O2,SVI,V等的影响。 Ns, 与 ,但出水效果不太好, Ns,池容, Ns与SVI的关系(P.108 Fig 4 7)dX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