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8)_第1页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8)_第2页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8)_第3页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8)_第4页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安宜高中:陈春东人民版 必修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土神和谷神的总称。以农为本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把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稳定地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重中之重的大事。 习近平农业起源:生产结构:作物布局:半坡河姆渡最早:距今约一万年;相当发达:距今七八千年由采集游猎逐步向种植畜牧过渡北粟(黄河流域)南稻(长江流域)制耒(li)耜(s) 教民农耕认识:_、_都可作为历史研究的佐证材料,前者_,后者_。神话传说考古发现主观性强相对客观问题1:能否对上图中水稻生产的各环节进

2、行说明并排序?问题2:以上繁杂过程说明中国古代农业具有什么特点?其目的又是什么? 精耕细作: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或劳动,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办法来提高总产量。 (学案6)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表农耕区域 年人均耕田数 平均亩产量 粮食总收入量 南方农耕区 23小亩 137石 32石 中原农耕区 30小亩 15石 45石 西北屯垦区 74小亩 04石 29石 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人多地少制约南方经济发展 B西北与南方生产力水平相近C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 D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C中国的农业,是如何进化的呢?一言蔽之,曰:自粗

3、耕进于精耕 吕思勉一、生产力发展: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助推器时期及代表特点作用生产工具耕作方式水利工程灌溉工具原始-商周:木器、石器、骨器春秋战国:铁器; 两汉:曲柄锄、大镰、耧车西汉:耦犁法、二牛抬杠 东汉:一牛挽犁 唐代:曲辕犁原始-商周:刀耕火种; 春秋战国:铁犁牛耕; 上古时期:大禹治水传说春秋战国:都江堰、郑国渠等两汉:关中“井渠”; 王景治黄河等两汉曹魏:翻车隋唐五代:高转筒车(南方)立井水车(北方)宋:水转翻车; 明清:风力水车精细化合理化规模化多样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读图识史】:回答下列图片所描述的工具的功能以及出现的时间 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在日常生活

4、中还有其他体现,你能举例说明吗?二十四节气:总结季节变迁,指导农业生产。立春:春季的开始。谷雨: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立夏:夏季的开始。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商周春秋战国生产力:木石骨、刀耕火种(工具落后,生产力低下)铁、铁犁牛耕(工具较先进,生产力进步)生产关系:决 定【唯物史观】?二、生产关系变革: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双刃剑 井田制是中国春秋以前实现土地公有的有效途径,乃中国西周时期较为普及的土地制度。所谓“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初税亩(鲁国公元前594年)从

5、字面上解释,初,即开始的意思;税亩,指按土地亩数对土地征税,是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的开始。百度百科 阅读以上材料,说明春秋以后中国的土地及赋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前面所学,理解这种变化的原因?其又对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有什么样的影响?变化:赋税制度由实役地租变为实物地租;土地制度由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变为封建土地私有制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劳动效率极大提高,私田大量涌现,各诸侯国为争霸的需要,纷纷进行赋税制度改革以分享新增土地的收益,逐步完成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变。 影响:土地私有的出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小农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可能,但土地兼并又使无数小农破产,阻碍了

6、农业经济的发展。赋税为中央官僚集团的出现提供了财政的支撑,保障了小农经济的延续,但过度的赋税,激化阶级矛盾,引起农民起义,导致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遭到破坏。商周春秋战国生产力:木石骨、刀耕火种(工具落后,生产力低下)铁、铁犁牛耕(工具较先进,生产力进步)生产关系:井田制(土地国有)封建土地私有制决 定【唯物史观】集体耕作(千耦其耘)实物地租小农经济(个体农耕)实役地租 小农经济,也叫自耕农经济,他们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探究:依据前文所讲及小农经济的概念归纳其主要特点?精耕细作 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局限性:(1)分散性:耕作方式是小农户个体经营(2)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落后性: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学案2)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记载:“战国亩产量7941斤,西汉初年9368斤,汉武帝时期11711斤,1938年115斤,1949年130斤。”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农业发展具有A脆弱性 B落后性 C封闭性 D先进性B商周春秋战国生产力:木石骨、刀耕火种(工具落后,生产力低下)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