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学前儿童(r tng)心理学 主讲(zhjing):杨白 绪 论 教学(jio xu)目标 1.理解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2.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3.初步具备研究幼儿心理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意义 教学难点 心理学的内容 教学准备 心理学和学前心理学的案例若干;各种版本的学前心理学教材;经典的 心理研究案例 教学方法 自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练习法、理论讲解法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学前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话题讨论】提到心理学这门学科,你想到了什么?想一想你在平常的各种 活动中都有哪
2、些心理表现?你知道心理是怎么一回事吗? (一)什么是心理现象 2 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有心理现象。我们处于清醒状态时,会体验到自己 的感受;能认识和辨别许多事物;在与别人交往中,有的人大方热情,有的人胆 小拘谨;在工作学习中,有的人一丝不苟、聚精会神,有的人表现为心神不定, 马马虎虎这些都是人的心理现象。我们对心理现象既熟悉又陌生。说它熟悉, 是因为我们天天离不开它,天天在感受它;说它陌生,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系统地 去认识这种复杂的现象。心理现象的复杂性包含了许多非常有趣的、值得不断探 索的问题。恩格斯曾把这种丰富多彩、复杂有趣的心理现象誉为“地球上最美丽 的花朵”。 心理现象(简称心理)的形
3、式是多种多样的。心理学通常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 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即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 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的过程。包含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想象、言语和 思维等过程。 我们在清醒状态下,时时刻刻看到各种东西和听到各种声音,闻到各种气 味,这是人的感知觉。人对事物的认识开始于感知觉;我们看见了的东西有 时在我们头脑中并不马上消失,它会在我们头脑中保留一段时间,当我们需要的 时候随时能再次出现在我们的头脑里,如我们还记得我们小学老师的音容笑貌, 还能想起以前见过的万里长
4、城的宏伟雄姿,初中学过的很多知识在我们需要的时 候还能用上,这就是记忆;我们不仅能直接感知和记住眼前的事物,还能认识无 法接触到的事物,如可以推测 2000 年以前孔子生活的方式,可以推测为什么某 个幼儿今天没有来,有经验的老农还能根据燕子低飞与下雨的关系来判断天气的 情况等,这些表现了人的重要心理过程-思维;我们还能想象日后的工作情景, 吴承恩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出孙悟空和猪八戒等生活中根本没有的形象,这是另 一种心理过程-想象;我们在感觉和思维、想象的时候,都要聚精会神集中注 3 意。注意是与心理过程相伴随的。 (2)情感过程 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的心理活
5、 动,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惧等情绪和情感。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 不仅认识事物是什么或怎么样,而且还总是抱有一定的态度,对事物产生喜欢、 厌恶、高兴或悲伤等情绪或情感。例如,幼儿一见到妈妈,就特别高兴,而一见 到大夫就害怕。喜、怒、哀、乐、悲、恐、惊等体验,心理学上称之为情感过程。 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心理过程,积极的情感引起我们活动的积极性,使我们锐意进 取,乐观向上;而消极的情感则会使我们意志消沉,热情降低。 (3)意志过程 意志过程是指人在有目的的活动中自觉地调节自身的行为和情感克服困难 的心理过程。人在认识事物或活动过程中,能够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通过努力而达到预定的目的
6、。心理学上将这种心理活动称为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认识过程是最基本 的心理过程,它是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情感过程是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 的动力。意志过程对人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具有调控作用。 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1)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认识活动 对象的趋向和选择。它包含动机、需要、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由于每个人个体遗传特性不同,生活环境不
7、同,所受教育不同,心理活动也 就表现出差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心理的个别差异是相对稳定的,而且是 经常出现的。如有的幼儿在大多情况下都是积极热情,而有的幼儿则沉静文雅; 4 有的幼儿遇事反应眼疾手快;而有的幼儿则反应迟缓。可以说每个人与别人都是 不一样的,这些就是个性心理特征的表现。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三方面。这三方面在我们的生活中都能 体验到。例如,同一个班里,有的同学语言表达特别好,而有的同学心里明白却 说不出来;有的同学理解力强,而有的同学则理解力弱,这就是能力不同的一些 表现。再如有的同学活泼好动,有的同学则喜欢安静,有的同学行动迅速,有的 同学则行动迟缓,这些都是
8、气质不同的表现;我们还可以看到有的同学比较勇敢 坚强,而有的同学则比较胆小懦弱;有的同学勤奋向上,有的同学则比较懒惰消 沉,这些都是性格不同的表现。能力、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形成了每个人 的独特心理表现。 (3)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我的认识,它包括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等方面。 【讨论】 1.从本节课的开始到现在,你的哪些心理活动参与到学习中?举例说明。 2.在组织班级集体活动时,为什么在座的每一位同学的表现会不尽相同? 二、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三、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自身的心理现象发生了兴趣,古代的许多思想家发
9、表过 不少有关心理现象的见解。如三字经,春秋时代的中国和古希腊,许多思想 家都对心理现象有过论述,但都属思辨性的论述,而且和哲学思想混杂在一起。 在以后的年代中,对于心理现象虽然有些专门的研究,但是方法上都靠一般观察 和个人体验,研究范围也很狭窄,心理学仍然包容在哲学中,没有独立存在。1879 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 室,应用实验手段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才使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从哲学中 分离出来。所以我们说,心理学有着慢长的过去,是一门有着悠久的历史、古老 5 的科学。 说心理学年轻,不仅仅因为它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且它的一些理论和研 究方法
10、还不够完善和成熟。因而人类的心理奥秘还没有完全被揭开,心理学作为 一门研究人类自身的科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和无 限的生命力。 四、什么是学前儿童心理学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科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儿童心理 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前儿童心理学又是儿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以发展 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为基本理论来研究学前期儿童这个特定年龄阶段的心理学 问题。 2.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 学。 儿童心理发展指从初生到成熟时期(一般指0-18 岁)心理的发展。广义的 学前时期是指从初生到
11、进入小学之前(0-6、7 岁),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 象,就是在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3.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趋势 学前阶段是人生的早期阶段,各种心理活动在这个阶段开始发生。同时,其 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是有一定的顺序和发展方向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 研究内容之一就是探讨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带有规律性的发生发展趋势。 (2)学前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学前心理学还研究学前儿童各个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与其他年龄阶段不同 的、典型的和一般的特征。 (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学前儿童的心理是各个不同、因
12、人而异的,但个别差异的表现也是有规律可 6 循的。 (4)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研究和阐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理论问题。例如:探讨学前儿童心理发 展的动因,影响因素以及各种因素如何相互作用的规律等问题。 第二节 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案例分析】分析以下几个案例,你认为幼教工作者(包括即将成为幼儿教 师的你们)为什么要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这门课程? 案例1.为了吸引孩子的眼球,个别动画片中充满了暴力的场面。 案例2.家长要求3 岁的佳佳每天做数学题,佳佳做不好,也不愿意做,家 长很生气,不断训斥和责骂佳佳。 案例3.有位幼儿教师费了很多工夫,将活动室布置得绚丽多彩,可是她在 组织
13、孩子们集体活动时,孩子的注意力集中不到她的要求上来。 一、有利于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发展观 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助于形成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有利于搞好幼儿教育工作,提高幼儿教育的效果 1.了解幼儿认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2.了解幼儿个性心理形成的规律,可以帮助幼儿教师更好地培养幼儿良好 的性格,从小形成良好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 3.学前心理学的知识还可以帮助幼儿教师预见幼儿心理发展的前景,发现 心理发育不良的儿童并及时给予适当的教育治疗,从而能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的心 理健康地发展。 三、为今后更好地进行幼教工作和开展幼教研究打好基础 【案例分析】有位老师刚接一个新班,班上一名幼儿是有名的“淘气包
14、”。班 上组织集体活动时,他或是满屋子乱跑,或是在地上乱爬,或是钻到桌子底下, 或是跑到小朋友的座位旁边,使老师十分头疼。在一次音乐活动中,老师发现这 个孩子节奏感非常强。在学习一段较难的按节奏谱拍手时,别人都没有拍对,惟 7 独他拍得好。老师请他带小朋友拍,这时,他脸上立即表现诧异,当确认是请他 时,他激动得站起来,把椅子都踢翻了。他紧张地看一看老师,见老师没有批评 他的意思,于是走到老师身旁,认真地完成了任务。老师当众表扬了他,他高兴 极了。从此,这个孩子突然地转变了,变得有自尊心,需要被肯定和信任,老师 按儿童心理规律办事,他立即表现为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 思考与讨论:从这个案例中,你误
15、出了什么道理? 上述案例告诉我们:教师要不断地研究幼儿,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关注和 欣赏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幼儿建立深厚的情感,对幼儿的发展和幼儿活动 的开展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的心理的实质。 2.掌握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教学重点 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教学难点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教学准备 心理学和学前心理学的案例若干;各种版本的学前心理学教材 心理研 究资料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自我分析法、讲解法、知识拓展法、资料收集法 教学课时 4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人的心理实质 人的心理实质究竟是什么呢
16、?人们经过漫长的研究发现心理实质具体来说 8 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 在远古时代,由于社会生产力极度低下,人们无法理解自己身体的结构和机 能,对自己的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觉醒和梦等心理现象都无法作出正确解 释,认为心理与人的灵魂、呼吸或其他脏器有关,所以把精神活动都归之为“心”, 如孟子就说过“心之官则思”。古人的这种“灵魂说”和“心脏说”,在很长的时 期里被用来解释人的心理的产生和存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的心理活动是脑的产物,神经 系统和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许多研究证明:如果大脑受到损伤或发生病变后, 他的心理活动便出现异常,如不能思考,出现痴呆
17、,记不住东西等。脑科学证明, 心理活动与大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没有大脑便没有心理,大脑出现障碍必然 会影响心理活动。 二、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一)脑的机构 (二)人脑的机能 1.大脑的机能。大脑的主要机能是接受、分析、综合、储存和提取各种信 息。 2.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是有机 体通过脑对刺激作出反应的活动。 反射按起源可分成两类: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由遗传而来的反射。这类反射为数不多,却具有 保存生命的意义。 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习得的反射。 形成条件反射的信号有两大类,一类是具体信号,它包括各种视觉的、听觉 的、触觉的、嗅
18、觉的、味觉的刺激物;另一种是抽象信号,如人类的词语,这是 人类所特有的。 9 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峡 (一)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只有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时,人脑才能形成 对外界的映象,产生心理。一个人脱离了客观现实,心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 之木,各种心理现象就不可能产生。人的心理内容是简单的,也是复杂的,都来 源于客观现实。 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条件和人的各种活动。其中,相比较而言,社 会环境对人的心理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案例分析】1920 年在印度发现两个狼孩,小的约 2 岁,取名阿玛拉很快 就死去了,大的约8 岁,取名卡玛拉,当时她的智力水平仅
19、仅相当于6 个月的婴 儿的智力水平,她不会说人话,只能做狼嚎,不能直立行走,只能四肢爬行,害 怕强光,害怕水火,不让洗澡,不让穿衣,不吃人手里的食物,而只吃扔在地板 上的肉,经过精心的照料和教育,她两年学会了站立,四年学会了6 个单词,六 年学会了走路,七年学会了 45 个单词,同时学会了用手吃饭,用杯子喝水,到 17 岁临死时,还仅仅相当于4 岁儿童的心理水平。 思考与讨论:印度狼孩的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1.人的心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带有主观色彩的。表现在人脑对客观现实 的反映受到个人的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观点。例如: 看到同样一棵松树,或
20、读到同样的诗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映。 2.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还表现在人的心理能够支配调节人的行动,能 动地反作用于客观现实,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 3.人的心理的主观能动性的大小依赖于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水平。 【案例分析】 1.某幼儿园教师在组织幼儿科学 “认识风”的活动中,教师问幼儿:“一位 老爷爷挑着一担粮食走在路途中,天气很热,你们帮老爷爷想想办法,怎样才能 10 让老爷爷凉快凉快?”结果,幼儿的答案只有三个,即:电风扇、空调和吃冰激 凌,请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2.当教师给幼儿出示一个圆形中央一个小点的图案并问幼儿像什么时,幼 儿会有不同的答案,这
21、说明了什么? 第二节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自我分析】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哪些因素影响你心理的发展?是怎样影 响的?举例说明。 概括起来,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复杂多样。一般可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 因素两大类。 一、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主要指儿童心理发展必不可少的外在条件。而这些客观条件是人脑 和周围现实。我们可归结为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两大类。 (一)生物因素 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 1.遗传素质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遗传的生物特征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 点,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其中对心理发展具有最重 要意义的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的特征
22、。这些遗传的生物特征也叫遗传素质 。 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初的自然物质前提。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 用表现在: (1)提供人类发展的最初自然物质前提。 人类共有的遗传因素是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有可能形成人类心理的前提条 件,也是儿童有可能达到一定社会所要求的那种心理水平的最初的、最基本的条 件。 (2)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一些同卵双生子的研究说明,同卵双生子有近乎相同的智力。同卵双生子是 11 有一个受精卵分裂为两个发育而成的,具有相同的遗传素质。英国心理学家西里 儿伯特的研究材料表明:在一起长大的无血缘关系的儿童智力相关很小,而有 血缘关系的儿童之间的智力相关依家族谱系
23、的亲近程度而逐渐增高,同卵双生子 的智商有很高的相关。 不同血缘关系的儿童的智商相关表 遗传变量 同卵双生子 异卵双生 子 非孪生兄弟 姐妹 无血缘关系儿童 环境变量 一起长大 分开长大 一 起 长 大 智商相关 0.87 0.75 0.53 0.49 0.23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詹森对8 个国家100 多种有关不同亲属关系者的智商相关 的研究材料作了总结,也得出类似的结论:儿童与亲生父母的智商相关高于与养 父母的;异卵双生子与一般兄妹间的智商相关相似;同卵双生子的智商相关最高。 遗传关系越近,智力发展越相似。 2.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 生理成熟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也称生
24、理发展。 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明显的表现在发展的方向顺序和发展速度上。其方 向顺序是按所谓的首尾方向(从头到脚)和近远方向(从中轴到边缘)。如:儿 童头部发育最早,其次是躯干,再次上肢,然后是下肢。儿童体内各大系统成熟 的顺序是:神经系统最早成熟,骨骼肌肉系统次之,最后是生殖系统。 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作用是:使心理活动出现或发展处于准备状态。 【案例分析】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其中一 个双生子从 48 周起每天作 10 分钟爬梯训练,连续 6 周。到第 52 周,他能 熟练地爬上 5 级楼梯。在此期间,另一个双生子不做爬梯训练,而是从 53 周 才开始进行爬梯
25、训练。两周以后,第二个双生子不用旁人帮助,就可以爬到楼梯 顶端。 这个实验说明了生理成熟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12 分析要点:若在某种生理结构和机能达到一定成熟时,适时地给予适当的刺 激,就会使相应的心理活动有效的出现或发展。如果机体尚未成熟,那么即使给 予某种刺激,也难以取得预期的结果。 【观点辨析】你认为以下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1.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说明遗传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起决定作 用。 2.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都上中班了,老师应该教他多识字,多做数学题。” (二)社会因素 【案例分析】分析以下案例,并谈谈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受哪些社会因素 影响?是怎样影响的?
26、 1.一对双生子由于家庭的变故,其中一人被一对很有教养的经济条件优越 的夫妻收养,并耐心教育,而另一人则流落街头,沦为乞丐,将来他们的个性会 相同吗?为什么? 2.印度狼孩的例子。 3.城市的孩子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的了解少于农村的孩子,农村的孩子对 电脑的认识不如城市的孩子。 环境影响幼儿心理的发展和变化。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提供儿童生存所需的物质条件,如阳光、空气、水和养料等。对儿童心理影响大 的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指儿童的社会生活条件。包括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 会制度、儿童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状况、周围的社会气氛等。 对幼儿心理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是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
27、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第二,社会环境影响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的进程。 第三,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动调控作用。制约儿童心理 发展水平和方向。 13 二、主观因素 【问题讨论】我们常常谈到:“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根据这个观点,你 们认为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除了上述谈到的客观因素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影 响儿童心理的发展?它们是怎样影响的? (-)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笼统地说,包含儿童的全部心理活动。具体 地说,包括儿童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性格、自我意识以及心理状态等。
28、 需要:是最活跃的因素。儿童从出生时起,就有对食物的需要、对温暖的需 要。稍大的孩子,有和人交往的需要、认识的需要、游戏的需要等等。需要旧根 到底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但是它本身起一种刺激作用。成人对儿童进行教育,如 果不引起儿童接受教育的需要,那么教育也不可能奏效。 兴趣和爱好:是影响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比如;在有趣的游戏里,幼儿的 坚持性可以有明显的提高。幼儿学钢琴,爱好弹琴的很快就掌握了一些基本能力, 不爱好的则学习起来特别费力或始终学不会。 自我意识: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控制作用。比如,自尊心强的幼儿,心理活 动的积极能动性比较突出。有个幼儿,在全班小朋友都得到小红花时,他没有得 到,因为他
29、打人了。当天妈妈来接时,他不肯回家,非要拿到小红花才肯离园。 经过说服,他明白了道理。从第二天起,他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每天下午问老 师:“我今天表现好吗?”一天,老师说他有进步,给他一朵小红花,他高兴极了。 心理状态:包括注意、激情、心境等,是心理活动的背景,即心理活动进行 时所处的相对稳定的水平,赶着提高或降低心理活动积极性的作用。 (二)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或动力 儿童心理活动的各种心理成分或因素之间既是不可分割的,又经常是对立统 一的。比如有的幼儿有完成任务的动机,却缺乏坚持到底的意志力。儿童心理的 内部因素之间的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儿童心理的
30、内部矛盾可 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即新的需要和旧的心理水平或状态。需要是由外界环境和教 14 育引起的。随着儿童的成长和生活条件的变化,外界对儿童的要求也不断变化。 客观要求如果被儿童接受,它就变成儿童的主观需要。需要是新的心理反映。旧 的心理水平或状态是过去的心理反映。这两种心理反映之间总是不一致的。不一 致即差异,差异就是矛盾。两者构成心理内部不断发生的矛盾。它们总是处于相 互否定、相互斗争中。有了新的需要就不满足于已有的水平。 儿童心理内部矛盾的两个方面又是互相依存的。 一方面,儿童的需要依存于儿童原有的心理水平或状态。因为需要总是在一 定的心理发展水平或状态的基础上产生的。 另一方面,一定
31、的心理水平的形成,又依存于相应的需要。没有需要,儿童 就不去学习任何知识技能,心理水平不能提高。教育的任务是根据已有的心理水 平和心理状态,提出恰当的要求,帮助儿童产生新的矛盾运动,促进其心理发展。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是相互联系的,他们之间又相互影 响。只有正确认识它们的相互作用,才能弄清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首先,我们 充分肯定客观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其次,不可忽视儿童心理的主观因素 对客观因素的反作用。再次,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循环客观因素影响儿童心理 的发展,儿童心理的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客观因素的变化,这种主客观相互作用的 循环过程,始终伴随着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 三
32、、儿童心理在活动中发展 儿童是通过活动与周围环境发生关系的,而社会教育儿童的要求也是通过儿 童的活动提出的。 幼儿的活动主要有游戏、学习和劳动。 思考与练习P11 儿童期心理发展过程划分: 婴儿期(0-1 岁) 小学生期(6、7-12、13 岁) 幼儿前期(1-3 岁) 少年期(12、13-15、16 岁) 幼儿期(3-6、7 岁) 青年早期(15、16-18、19 岁) 15 第二章 学前儿童的注意 教学目标 1.掌握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2.把握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基本特点。 3.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 动及促进学前儿童注意
33、发展的策略。 教学重点 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学前儿童注意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1.学生的准备:观察小、中、大班幼儿在活动中注意的表现 2.教师的准备:案例若干;课堂演示图片 教学方法 演示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验练习法;理论讲解法 教学课时 6 课时 第一节 注意概述 一、什么是注意 (一)注意的定义 【演示】教师出示一个可爱的幼儿玩具。提问:你们注意到了什么?什么是 注意?注意有什么特点? 注意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常用的。一个孩子,当他发现一件非常漂亮的 玩具时,他的头就会转向这个玩具,他的眼睛就会盯着这个玩具。这时,我们就 说,这个孩子正在注意这个玩具。小朋友做游戏,
34、听故事,学儿歌,还有我们的 学习,我们的生活都有离不开注意。注意能直接影响我们每个人的各种行为和活 16 动,它是人们任何实践活动都不能缺少的一种心理活动。那么,从心理学的角度 讲,注意是什么呢?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反映的对象和范围。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清醒的每一瞬间,心理活动都指向某个对象,而离开 其他对象。也就是说人在清醒时不是什么都看,什么都听,什么都记的,而是有 选择的,有一定指向的。当幼儿在听故事时,他的心理活动指向故事,老师讲到 哪,他能跟到哪,听得很入神,别的事物他都不去注意。 集中性。人的心理活动
35、在特定的对象上保持并深入下去。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在指向某一事物的同时,就会对这个事物全神贯 注,把精神都集中到这一事物上,使人的活动得以进行下去并使活动得以完成, 有时周围发生了别的事,他也不会察觉到,可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了。如 我们在上课时,注意集中在想自己的心事,对老师所讲的话完全没有听见;同样 幼儿听老师讲故事,当他听得很入神时,周围的人对他说话可能都听不见。这就 是幼儿的注意对事物的集中。 课堂实验 双耳分听 (一)目的 1.验证注意概念的定义。 2.证明没有注意参与则认识过程无法进行。 (二)器材 一则民间故事,一张新闻报纸 (三)程序 1.安排组织好参加实验的人员(一
36、名被试和两名负责念故事和报纸的助手)。 2.两名助手同时给被试念故事和报纸两种不同的内容各3-4 分钟,要求被 试倾听并大声复述左耳听到的声音,念完后让被试说出右耳听到的声音。 17 3.请全班同学分组监听。 (四)讨论 为什么被试对右耳播放的内容几乎是一无所知? 二、注意与心理过程 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总是与人的其他心理活动相伴随而进行 的。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词后面总要跟一个与心理活动有关的字眼,如注意看, 注意听,注意记,注意想等。我们在清醒时所有的活动都必须有注意的参与, 注意与我们的看、听、说、想、记等心理活动密不可分,没有注意的参与,这些 心理活动都无法很好地进行。学生上课
37、不注意听,就不能有效地掌握老师所教的 知识,幼儿走路不注意看就会出现危险。因此,注意对我们获得知识,掌握技能, 思考问题,完成各种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活动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 三、注意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人在注意某一事物时,有关感觉器官会不由自主地转向这 个对象。P12(如大数学家高斯) 2.无关运动的停止。 P12 3.呼吸运动的变化。(如听音乐会,看球赛) 四、注意的种类 根据注意有无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可把注意分为以下几种: 课堂演示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一)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概念,并验证注 意效率对活动目的任务的依赖性。 (二)材料 自制演示板一张,
38、分别带有红、蓝、绿不同颜色,其规格能使全班学生都能 看清。 (三)程序 1.指导语:“我将呈现一张图,时间为2 秒钟,图上有几个数字,请大家看 18 完后要回答出是什么数字?它们的总和是多少?” 2.主试呈现图后,先请一位同学起来回答上述第一个问题,然后请他回答 下列问题:有三个什么形状的图形?各是什么颜色?色、形、数是如何结合的? 3.当被试回答结束后,主试再让大家看图核对刚才的回答。 (四)讨论 1.为什么刚才第一个问题回答最好,而其他的回答不完全?大家是否也有同 样体会? 2.对第一个问题的注意是什么注意?对其他问题的注意是什么注意? (一)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既无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
39、志努力的注意。也叫做不随意注 意。 【自我分析】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你会产生无意注意?你的注意容易受哪些 因素影响?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两类: 1.客观原因-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刺激物本身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性关系、新异性、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等都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1)刺激物的强度:在通常情况下,强刺激比弱刺激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如恶臭、浓香、强光、巨响、艳色等;在特殊情况下弱小的刺激也能引起无意注 意,如考场-窃窃私语-运动场。 (2)刺激物间的对比性关系:例如,一朵大红花放在粉红色花中也许不显 得突出,而一朵浅红花置于万绿丛中肯定会很显眼;教师用红笔批改作业;女孩 子堆中的男孩子等 (3
40、)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如忽明忽暗的事物、忽高忽低的声音、像飞鸟、 流星等都容易吸引我们。 (4)刺激物的新异性:即异乎寻常性的事物易引起无意注意。如从未见过 的对象,或熟悉的对象间不寻常的结合,易引起大家的注意-新老师进教室或 19 原任教师与平常不同着装进教室。 2、主观条件-人本身的状态 【案例分析】看电视换频道的时候,如果有个频道正在直播足球赛,有的人 看到后不加考虑的换台,有的人则一看到就目不转睛,为什么? 无意注意不仅由外界刺激物被动地引起,而且和人的自身状态(兴趣、需要、 经验等)有密切关系。 (1)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凡是能满足人的物质需要或精神需要,或引 起人的兴趣的事物,必然
41、会成为注意的对象。如饥饿的人走在大街上只注意什 么?你们上网会注意什么? (2)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强烈的情绪可能会增强,也可能会抑制人的注 意(如足球赛-乌龙球)。此外,当时的精神状态也影响人的注意(如疲劳驾 驶、瞌睡时上课,)注意的水平就明显下降。 (3)人的知识经验:新异刺激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但若新异刺激不为人们 所理解,它也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如墙上贴的大红喜报-英文 当主客观条件同时具备时,无意注意最容易发生。 无意注意可以帮助人们对新异事物进行定向,使人们获得对事物的清晰认 识,但也能干扰人们正在进行的活动,因此,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二)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
42、,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积极、 主动的形式。它服从于一定的活动任务,并受人的意识的自觉调节和支配。 【自我分析】学习过程中,在什么情况下,你的有意注意保持得较好?你觉 得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有意注意依赖于很多因素,最主要的有: 1.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的注意。目的越明确、越具体,有意注意就越容 易引起和维持。(跳舞-六一儿童节演出) 20 2.间接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引起注意的主观条件。兴趣可以分为两种: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对 事物本身和活动过程的兴趣是直接兴趣,而对活动目的和结果的兴趣叫间接兴 趣。直接兴趣在无意注意的产生中有重要作用,而间接兴趣
43、则与有意注意有关。 3.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 有意注意是需要意志努力来维持的,因此,它依赖于人的意志品质。意志坚 强的人能主动调节自己的注意,使之服从活动的目的和任务;(迷彩天兵)意志 薄弱者则很难排除干扰,因而也不可能有良好的有意注意。 4.合理地组织活动 活动组织得是否合理,也影响有意注意的情况。比如,一日生活是否有规律, 如果生活无规律,整天处于忙乱状态,必要时也很难组织自己的有意注意。再如, 不同性质的活动搭配得是否合适。户外活动后马上坐下来学习儿歌,十有八九要 走神儿。另外,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活动结合起来,有利于维持注意。一边记外 语单词,一边在纸上书写,更有利于记忆。 教学中应使两
44、种注意交替运用,相互转换。 板书: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特点 目的 没有 有 意志努力 不需要 需要 产 生或 引 起、 保持 的条 件 客观 (刺激物特 点) 一定强度、对比关系、运动 变化、新异性 主 观 (主体状态) 需要、兴趣、强烈情绪、精 神状态、知识经验 对活动任务意义的理 解、间接兴趣、排除干 扰的自我意志、合理地 组织活动 21 性 质 低级,不学而能、被动、不 自觉 高级,学后获得主动、 自觉 局限性 难以持久维持注意于一定 的任务 枯燥乏味、易疲劳、 投入程度不高 有效的活动 两种注意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和交替,智力活动和 实际操作结合 根据注意的对
45、象存在于外部世界或个体内部,可以把注意分为外部注意和内 部注意两类。 (一)外部注意 (二)内部注意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 一、学前儿童注意的发生 儿童出生后就出现注意现象。随着儿童成长,注意不断发展。 【案例分析】新生儿具有无条件反射,大的声音会使他暂停吸吮及手脚的动 作,明亮的物体会引起视线的片刻停留。这属于注意吗?为什么? (一) 原始的注意行为 无条件定向反射可以说是最原始的初级的注意,即定向性注意。其主要是外 界事物的特点引起的。 (二)选择性注意的发生、发展 所谓选择性注意是指儿童偏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 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 (三)有意注意的萌芽 【
46、案例分析】小婴儿不会追踪、寻找在他的视线下消失的物体,但七八个月 以后,能够注视物体藏匿的地方,甚至能把它找出来。这是否证明婴儿注意的发 展? 用视线引导寻找的动作,说明婴儿的注意已带有预期性。预期性的出现,使 22 婴儿的无意注意开始带有某种目的性的萌芽,而在与成人的社会交往中对言语的 掌握和使用,使他们的有意注意逐渐产生了。 可见,有意注意是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社会交往的产物,是 和儿童言语的发展分不开的。 二、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无意注意的发展 幼儿的无意注意已经相当发达。凡是鲜明、生动、直观、形象、活动、多变 的事物以及与他们的经验有关、符合他们兴趣的事物,都
47、能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 但由于各年龄班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以及所受教育等方面的差异,其无意注意也 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小班幼儿的无意注意占明显优势。新异、强烈以及活动多变的事物很容易引 起他们的注意,但注意的稳定性差,容易转移注意。 中班幼儿的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他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能够较长时间 保持注意,而且集中程度较高。 大班幼儿的无意注意高度发展,相当稳定。对于感兴趣的活动能集中注意更 长的时间,而且大班儿童关注的不仅仅是事物的表面特征,他们的注意开始指向 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注意的这种变化与其认识的深化有关。 (二)学前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 婴儿末期或先学前初期,随着儿童活动能力
48、及言语理解能力的发展,成人开 始要求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儿童必须使自己的注 意服从于所要完成的任务,这样有意注意就开始萌芽了。先学前期,有意注意发 展比较缓慢。只有在成人提出非常具体的任务时,才能将注意集中于有关对象, 而且极易分心。幼儿期,儿童的有意注意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幼儿有意注意的特点: 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 额叶是有意注意的控制中枢所在, 其要到7 岁的时候才达到成熟水平。因 23 此,幼儿有意注意尚处于初步形成时期。一般而言,小班儿童的有意注意只能保 持35 分钟,中班幼儿在正确的教育下,能保持10 分钟,大班能保持15 分钟 左右。可见其发展水平大大低于无意注意,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一方面 应充分利用幼儿的无意注意,另一方面要努力培养其有意注意。 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幼儿的有 意注意需要成人的引导。成人的作用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帮助幼儿明确注意的目 的和任务,产生有意注意的动机。二是用语言组织幼儿的有意注意。母亲对孩子 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徽省滁州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部编版期中考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四川省遂宁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部编版阶段练习(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吉林省白城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部编版课后作业(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4新版(闽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单词带音标
- 道路车辆 气压制动系 第2部分:管、锥面密封外螺纹接头和螺纹孔 征求意见稿
- 设计院装修合同模板及预算
- 农业观光园土方运输合同
- 多功能厅装修合同示范文本
- 仓储物流服务合同协议书
- 乡村民宿土石方运输合同版
- 生猪屠宰兽医卫生检验人员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供热企业安全生产检查全套记录
- 南京UPFC工程电网交流保护与UPFC保护分析
- 污水处理厂常见问题
- 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化学学科课程建设纲要
- 输煤运行专业危险点及防范措施
- 语文实践活动评价量规表
- 《踏雪寻梅》合唱谱
- 供销差治理工作方案
- 烈士陵园改造技术标完整版94页
- 慢性静脉疾病的CEAP分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