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七年级 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_第1页
新七年级 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_第2页
新七年级 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_第3页
新七年级 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_第4页
新七年级 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请解释“次”和“客路”的含义。(2)尾联抒发作者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次:停留/停宿;客路:旅人前行的路/游子流浪的路。(2)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里采用设问句式,看出作者想寄一封书信到自己的家乡,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解析】【分析】(1)“次北固山下”的意思是“停泊在北固山下面”,“次”的意思是“停留”。“客路青山外”的意思是“郁郁葱葱的山

2、外是旅客的道路”,“客路”的意思是“旅人前行的路”。(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洛阳”,尾联遥应首联,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故答案为:次:停留/停宿;客路:旅人前行的路/游子流浪的路。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里采用设问句式,看出作者想寄一封书信到自己的家乡,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理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结合抒情语句和诗歌的意象等理解感悟诗人的情感。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秋风引(唐)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

3、萧退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注】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来一段时期的贬谪生活。“引”是古代的一种诗体。(1)一,二两句,写出了秋天的特点。(2)评“孤客”二字,“使无限情思,溢于言表”。这“孤客”二字,传递出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萧瑟凄凉(2)孤客二字,传递出诗人彷徨孤独、思乡心切之情。【解析】【分析】考查诗句所描绘的意境特点。“何处秋风至?萧萧退雁群”:秋风不知从哪里吹来,萧萧地送来了大雁一群群。诗句从闻雁思归之人的对面写起,就秋风送雁构思造境。描绘了秋天萧瑟凄凉的特点。由此表达了思乡的思想感情。考查诗人炼字的艺术魅力。“孤客最先闻。”诗写到这里,写足了作为诗题的“秋风”,诗中

4、之人还没有露面,景中之情还没有点出。“孤客最先闻”画龙点睛,说秋风已为“孤客”所“闻”。作为“孤客”,他不仅会因颜状改变而为岁月流逝兴悲,其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故答案为:萧瑟凄凉;孤客二字,传递出诗人彷徨孤独、思乡心切之情。【点评】考查诗句所描绘的意境特点。答题时应注意,描摹物象,联想和想像再现画面;点明景物的氛围特点;揭示寓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主旨。“秋风、萧萧、雁群”描绘了秋天萧瑟凄凉的特点。考查诗人炼字的艺术魅力。答题时应注意,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孤客”传递出诗人彷徨孤独、思乡心切之情。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

5、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诗中“澹澹”的意思是(2)本诗共七联,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象,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答案】(1)水波摇动的样子(2)D【解析】【分析】(1)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与识记。注意解释时

6、要结合语境。(2)考查对诗文作者情感的理解。观沧海是作者在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起所作。诗人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意为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D项中说“悲从中来”,明显曲解了文意。故答案为:(1)水波摇动的样子(2)D。【点评】词语的赏析可以从动词、形容词、色彩词等入手;句子的赏析可以从句中描述的画面、意境及蕴含的情感、哲理入手。具体技巧有:

7、抓关键词;分析遣词造句;描述画面;体会意境;把握情感;领悟哲理;赏析写作手法等。4诗词赏析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2)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答案】(1)寓情于景;断肠(2)深秋晚景图【解析】【分析】(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前三句写景,“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

8、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所以说前三句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句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借景直抒胸臆,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所以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断肠”。(2)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他眼中所见;“古道”是他的经行地;“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正吹在他身上。把这些细节联结在一起,就会出现这样一个境界: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

9、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夕阳照耀的古道上。由此可概括为描绘了一幅动人的深秋晚景图。故答案为:寓情于景;断肠深秋晚景图【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歌的写作手法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注意根据诗歌内容,明确所写景物及表达的感情。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春夜洛城闻笛中的“闻”在诗中的意思是。(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所描写的情景?(

10、3)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听、听到(2)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3)表达了诗人的思念故乡之情。【解析】【分析】(1)本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所以诗中“闻”的意思是听、听到。(2)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示例:不知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笛声融入春风中,飘满整个洛阳古城。(3)“折柳”是指乐府横吹曲折杨柳。“柳”与“留”谐音,故亲友送别,多折柳相赠。因此,“折柳”二字不仅仅指曲名,它还代表着送别的场景。当时李白

11、作客洛阳,夜闻笛声,引起思家之情。所以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故答案为:听、听到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表达了诗人的思念故乡之情。【点评】本题难度表达,要求考生结合了解诗句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意境的描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人的情感,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6古诗阅读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这首诗紧

12、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字为线索,以“”季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2)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答案】(1)行;早春(2)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解析】【分析】(1)这首七言律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选取典型景物,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生意盎然的美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全诗结构上全诗以“行”为线索,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13、以“春”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2)描述诗歌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此题抓住“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景物的特点描绘即可。故答案为:行;早春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生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基础上容易作答。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描绘的情景的想象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进行作答。

14、注意语言的连贯、流畅,想象要合理,语言要优美。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请分析“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闻”字用得好在哪里。(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诗歌想象奇特,气概超逸,笔势灵动,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答案】(1)“闻”是听闻的意思,可见诗人对友人非常关心,时刻都在关注友人的动向,体现了他们友谊的深厚。(2

15、)A【解析】【分析】(1)一个“闻”字,突显了地域的阻隔,讯息的滞后,命运的叵测。句中虽未明言、尽言,但自有千般愁绪、万种滋味,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既呼应题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又为后面的抒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作了铺垫。(2)A项,表述错误。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零落和子规啼叫的哀伤,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故选A。故答案为:“闻是听闻的意思,可见诗人对友人非常关心,时刻都在关注友人的动向,体现了他们友谊的深厚;A。【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

16、: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8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本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2)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答案】(1)思乡(2)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二字使之拟人化

17、。【解析】【分析】(1)这首诗最后一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2)如这里的“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之而生动起来。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之脱离母腹而渐现,这一“生”字实在是形象极了。太阳刚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这个“残”字写出了不可抗之消失。夜是被动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阳,却又因太阳而消退!而“入”字更生动,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这一“入”字很不客气,它几乎是带有强迫的楔入

18、,写出了新生的锐气。柳色近作者之舟,故可见,而特于“春”之前要界以“江”字,也点明了“次北固山下”的环境与所见。这些字都下得简洁而极有分寸。因为他不止是写出了岁暮腊残的景象,而且也写出了此一时具体的视觉之差距,故而显得生动鲜活。旧年不肯退去,然而终于阻挡不住新生的力量;而新生者却又似乎并不管你愿不愿意,而要硬性地楔入,这一“入”字确有警人的不可阻挡之势。张说好提携后进,锐意改革,和他之欣赏此新旧递替之诗意,恐不无关系。这也许就是他要手题于政事堂的原因。据此答题意对即可。故答案为:思乡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二字使之拟人化。【点评】本题考查概括诗歌所表达

19、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阅读时要逐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感情,特别要关注诗歌中抒情的语句,然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概括思想感情的格式为:这首诗通过描写(叙述)的景色(事件),抒发(表达或赞颂了)的感情。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品析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义+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解答时,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揣摩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联系整首诗歌,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9阅读下面的古诗后,完成下列小题泛吴松江宋王禹偁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20、。唯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1)诗中“”一词透露出天色已晚;“”一词强调了诗人泛江已久。(2)诗歌的三四两句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斜阳;半日(2)那一只只鹭鸶仿佛能理解我的心情,似乎在听着我的吟诵,抒发了诗人的孤独之感。或:诗人把鹭鸶当作知音,抒发了诗人向往热爱大自然的返璞归真之情。(能结合三四句意思,言之有理)【解析】【分析】(1)“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的意思是:太阳西斜,点点胭红的光亮洒落到搭着稀疏的苇蓬的小船里,我独自吟诗了大半天却还是没有过江。表示天色已晚的词是“斜阳”,强调泛江已久的词是“半日”。(2)本诗中“惟有鹭鸶知我意”的

21、意思是:能够理解我心意的恐怕只有江面上的鹭鸶鸟了。诗人把鹭鸶当作知音,正反映了他摆脱官场后,向往热爱大自然的返璞归真之情,也可以看出诗人孤寂、苦闷的内心。故答案为:斜阳;半日那一只只鹭鸶仿佛能理解我的心情,似乎在听着我的吟诵,抒发了诗人的孤独之感。或:诗人把鹭鸶当作知音,抒发了诗人向往热爱大自然的返璞归真之情。(能结合三四句意思,言之有理)【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结合题意进行准确回答。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要求考生整体理解诗歌,结合对诗句的理解进行感悟作者的情感思想。10阅读观沧海,完成下列小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

22、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曹操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算得上“慷慨悲壮”吗?若算不上,请你试作概括(也用四个字),并指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和抱负。(2)下列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诗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登临的地点和方向,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诗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出了小岛的景物生机勃勃的特点。诗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海面上的秋风和洪波,虚写大风大浪的景象,声势令人惊心动魄,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意思是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

23、落入沧海。描绘大海吞吐日月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答案】(1)算不上“慷慨悲壮”(“慷慨悲壮”是对曹操诗的总体评价),可概括为:雄奇豪迈。这首诗表现了曹操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理想抱负。(2)C【解析】【分析】(1)根据诗歌内容可知,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写出了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故此不是“慷慨悲壮”,风格为:雄奇豪迈。(2)C.“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实写大风大浪的景象。故选Co故答案为:算不上“慷慨悲壮(慷慨悲壮是对曹操诗的总体评价),可概括为:雄奇豪迈。这首诗表现了曹操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理想抱负

24、。C【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词风格、情感的鉴赏。根据诗歌内容可知。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歌内容的理解。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11.古诗词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诗歌题目“龙标”与诗句“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依序分别指和(2)诗歌首句以“杨花”“子规”起笔,从全诗看,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答案】(1)龙标县;王昌龄(2)诗人择取“杨花”“子规”来体现暮春花落鸟鸣的萧条特点,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气氛。【解析】【分析】(1)标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贬官,降职。古代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

25、迁。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属巫洲,治所在今湖南怀化黔阳县。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该句中的“龙标”指的是王昌龄。(2)此诗首句用比兴手法,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据此理解作答。故答案为:龙标县;王昌龄;诗人择取杨花“子规来体现暮春花落鸟鸣的萧条特点,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气氛。【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认真阅读,正确理解指定词语所在句子的

26、意思,即可作答;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及诗句赏析能力。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写作背景,在此基础上了解古诗内容,再对诗句进行赏析。12赏析下面的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田园乐(其四)(唐)王维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注)落落:形容松树高大的样子。衣冠:指士大夫的穿戴。诗句“落落长松夏寒”中的“夏寒”似乎违背了季节常理,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1)不违背季节常理。这里的“夏寒”不是指气候,而是指松树长得高大、茂盛,给人一种阴凉之感。(2)通过对绿绿的芳草、茂盛的长松、晚归的牛羊、可爱的孩童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

27、谐、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解析】【分析】(1)这道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作答时结合诗句加以理解。“落落长松夏寒”的意思是:高大挺直的松树,夏季的树荫凉爽。这里的“夏寒”意思是:夏季感到凉爽。原因是松树生长得茂盛,树阴很大给人带来清凉。(2)这道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意思是:牛羊无需人们去驱赶,自己会回到村里的小巷子。孩子们天真烂漫,不认识达官显贵。这里主要描写了牛羊自在吃草,小孩不识官家衣服,更不识官家人,无拘无束的乡村生活。写出了田园生活的悠闲、质朴、平淡。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官场的厌倦之意。故答案为:不违背季节常理。这里的“夏寒”不是指

28、气候,而是指松树长得高大、茂盛,给人一种阴凉之感。通过对绿绿的芳草、茂盛的长松、晚归的牛羊、可爱的孩童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谐、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在把握全诗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再做具体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内容和写作背景理解。理解诗歌内容,结合写作背景分析。1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

29、夜郎西。(1)首句描写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请从修辞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句进行赏析。【答案】(1)首句描绘了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诗人通过描绘这种暮春景象,渲染了一种哀伤愁苦的气氛。(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把离别的愁绪托付给明月;希望明月尽快带去诗人对朋友的问候。【解析】【分析】(1)首句描绘“杨花落尽”、“子规啼”,是一句自然环境描写,可从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来分析:表明的时间季节,渲染了凄凉冷落的气氛,烘托了离别忧伤的心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您一直到夜郎以西。这句诗将

30、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拟人化,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的同情、关切和慰藉。故答案为:首句描绘了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诗人通过描绘这种暮春景象,渲染了一种哀伤愁苦的气氛。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把离别的愁绪托付给明月;希望明月尽快带去诗人对朋友的问候。【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题干的要求进行分析理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解答此题要整体理解诗歌,注意作者的人生经历、所处环境,结合诗句的意思和表现手法进行赏析。14诗词阅读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31、。,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截,歌以咏志。(1)诗中“竦峙”的意思是(2)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全诗借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积极进取精神。东临石两句以“观字总领全篇,点名了观沧海的地点。水何澹滄”两句,动静相村,写出了大海的全景。“日月之行四句具体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星汉的真实景象。【答案】(1)高高耸立(2)D【解析】【分析】(1)考查对诗句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把词语放入诗句或语境中解读。“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竦峙:高高耸立。竦:通“耸”,高。(2)“日月之行四句具体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星汉的真实景象”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所以“真实景象”错。故选D。故答案为:高高耸立;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词句;本题考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