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软件工程实验报告_第1页
华北电力大学软件工程实验报告_第2页
华北电力大学软件工程实验报告_第3页
华北电力大学软件工程实验报告_第4页
华北电力大学软件工程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 技 学 院课程设计报告( 2014- 2014年度第2学期)名 称: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 院 系: 信息工程系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宋雨 郭丰娟 设计周数: 2 成 绩: 日期:2014年 6 月26日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任 务 书一、 目的、要求通过该课程设计要使学生树立起强烈的工程化意识,用工程化思想和方法开发软件。切实体会出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开发系统与一般程序设计方法的不同之处,学生在对所开发的系统进行软件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的基础上,实现并测试实际开发的系统。通过一系列规范化软件文档的编写和系统实现,使学生具备实际软件项目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的基本能力。二、 主要

2、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为将来从事软件的研发和管理奠定基础。每个学生选择一个小型软件项目(内容参照计算机综合实践指导,宋雨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按照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完成软件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实现、软件测试及软件维护等软件工程工作,并按要求编写出相应的文档。具体的方法可以选用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或者面向对象的方法,开发环境和工具不限。三、 进度计划序号设计(实验)内容完成时间备注1软件计划、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制定出软件测试计划,软件测试用例第1周第1,2,3天要求上机前做好充分的文档准备2各模块录入、编码、编译及单元测试第1周的第4、5

3、天3联调及整体测试,第2周的第1、2天4验收,学生讲解、演示、回答问题第2周的第3天四、 设计成果要求1至少提交4个文档,包括软件计划、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设计说明书、软件测试计划,要求文档格式规范、逻辑性强(可参考计算机综合实践指导中给出的要求及格式)、图表规范;2独自实现了系统的某些功能,基本达到了要求的性能,经过了测试,基本能运行。五、 考核方式(1)提交的文档规范,工作量大,文档逻辑性强、正确,按计算机综合实践指导标准考核(附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验报告评分表) 占60%(2)系统验收、讲解、答辩 占25%(3)考勤 占15%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4年6 月26 日软件工程课程

4、设计实验报告评分表姓名专业班级学号题目标准分数得分()标准分数得分()标准分数得分()报告规范,符合要求20报告较规范,基本符合要求17报告不规范,不符合要求1110169819157614541813321210工作量大,报告完整20工作量适中,报告较完整17工作量较小,报告不完整14191613181512文档逻辑性强、正确,语言流畅20文档逻辑性较强,无明显错误,文字表述较流畅16文档有逻辑性,有明显错误,语言表述不顺畅12111915109181487171365实验报告成绩评分教师签字目 录绪论 1第1章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21.1课程设计目的 21.2 课程设计要求 2 课程设

5、计准备2 内容要求 2第2章 设计正文 32.1软件计划和可行性分析报告3 项目简介 3 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42.1.3 技术可行性分析52.1.4 经济可行性分析 52.1.5 社会因素可行性分析 62.1.6 可供选择的方案62.2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8需求概述8功能需求92.2.3性能需求102.2.4运行需求112.2.5其他需求142.3软件设计说明书152.3.1 软件模块结构图 152.3.2 文件结构和全局数据 152.3.3 模块描述 17 登录模块描述17 管理员管理学生信息模块描述17 管理员管理图书信息模块描述 18 管理员管理图书管理员信息模块描述 18 学生管理学生信

6、息模块描述19 学生查询图书信息模块描述19 读者借阅模块描述 202.4软件测试计划 212.4.1 测试范围 212.4.2 测试计划 21 测试阶段21 测试进度212.4.3 测试项目说明 22 管理员和学生登录模块测试22 管理员查询学生信息模块测试23 管理员添加学生信息模块模块测试23 管理员删除学生信息模块模块测试 23 管理员修改学生信息模块模块测试 242.4.4 测试分析 24 管理员和读者登录模块测试 24 管理员查询读者信息模块测试24 管理员添加读者信息模块模块测试 24 管理员删除读者信息模块模块测试 24 管理员修改读者信息模块模块测试 25第三章 课程设计总结

7、或结论26第四章 参考文献26第五章 附录275.1用户界面主要代码 275.2 管理员界面主要代码 29绪 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正逐渐走向信息化,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是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社会中作用愈来愈重要,我国图书馆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应用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得迅速发展,特别是90年代以后,我国图书馆信息网络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迈向了一个新台阶。大三下学期我们的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要求应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对我们的项目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以及进行必要的测试,旨在让程序能够实现读者管理功能、采编管理功能、流通

8、管理功能、统计管理功能和查询管理功能。在此基础上让程序能够实现图书管理的自动化,帮助广大师生更好的管理和使用图书。提高图书在信息时代的作用。为使图书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就必须采用计算机辅助管理,从而减少人力的投入,由系统对入库图书进行自动分类、归类,学生信息整理、借阅情况登记入档,提高信息处理的精度和准确度。运用所学习的软件工程的知识,实现图书馆的管理系统。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课程设计目的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是学习软件工程课程后所进行的实践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用工程化的思想和标准文档化的思想进行软件开发。本次课程设计通过开发一个小型实用的软件系统,亲身体验软件生命周期中的各个环节,以加深对软件

9、工程课程的深入理解、锻炼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要求课程设计准备1)复习软件工程课程的主要内容,熟练掌握软件生命周期的理论以及各阶段的基本概念。2)明确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设计、测试等阶段的基本任务和基本方法。3)熟练运用规范化的描述方法和文档,描述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4)熟悉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内容要求1)对所设计和实现的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提交可行性分析报告;2)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可以选择传统的分析方法或者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提交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SRS);3)在SRS的基础上进行软件的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提交软件设计文档;4)遵循上述文档的要求,实现软件;5)对所实现系统

10、进行软件测试,完成软件测试报告。设计正文软件计划和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简介项目目标当今时代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各行各业中离不开信息处理,这正是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管理系统的环境。计算机的最大好处在于利用它能够进行信息管理。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控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其安全性。尤其对于复杂的信息管理,计算机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的各种基本设施也在不断加强。图书馆是学校的一部分,它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集

11、散地,服务于全校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生活方面,是校园内一个举足轻重的单位,它的操作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图书馆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且因图书和用户借阅资料繁多,包含很多数据的管理,为了使图书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图书管理的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有效地查询和修改图书信息,就有必要建立一个高效的图书管理系统。使用计算机对图书馆进行管理,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图书馆管理的效率。对于一个现代高效的图书馆而言,它需要一个高速、快捷、方便的图书管理

12、办法。系统的简要描述,主要功能从总体上考虑,系统应该实现下列功能:对管理员来说,可以对学生、图书、图书系统管理员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可以查看和维护系统状态。对学生来说,可以查询图书馆所存的图书、个人借阅情况,可以修改个人信息,可以借阅当前图书馆藏的图书。系统能够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使各类用户的工作量最大限度的减少;系统具有良好的运行效率;系统要具有一定的智能型和创新性。对现有系统的分析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管理员流程图基本如下:管理员登陆登陆检查管理员界面图书管理用户管理借阅管理 失败 成功读者流程图基本如下用户登陆登陆检查用户界面图书管理借阅管理 失败 成功对现有系统的其他说明维护:在系统交付之

13、后的两年期限之内,系统的维护只要由开发单位提供维护;人员:开发人数较少,管理员数目一定,参加考试的人员必须是数据库中的存在人员,所以在每进行一次考试之前,管理人员都要确定可以参加考试的考生。3)开发者需要的环境: 硬件环境: (1) 处理器(CPU):双核酷睿I5 (2) 内存容量(RAM):至少2G 软件环境:(1) 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7(2) 数据库管理系统:SQLServer2008 (3)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4) 软件需求管理工具RRP ( IBM Rational RequisitePro)(5)软件设计工具RSA(I

14、BM Rational Software Architect )(6)软件测试工具RFT(IBM Rational Functional Tester)。4)局限性:开发人员全部为本科生,缺乏项目经验,技术操作方面还不太熟练。经过严谨的分析,可知原有的系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比如技术的过于陈旧,人员工作负荷大,系统维护及费用支出巨大,人员与设备技术含量低等等一系列缺点,所有这些都明确了需要一个新的适应新的信息化时代的高科技的系统。所以开发这样一个系统还是很有必要的。技术可行性分析基于winform窗体程序的图书管理系统,关键技术在于各种信息管理,即从数据库中取得相应的数据,并收集学生和管理员输入

15、的数据,能够对图书馆内借阅信息进行管理。我们的系统是使用C#语言和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数据库实现的,管系统的部署、应用、维护更加方便。因此技术方案是成熟的和可行的。经济可行性分析近几年,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和应用,计算机的应用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计算机也都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设备。在硬件方面,无需单独购买计算机,只需利用目前已有的计算机,并且可以接入互联网即可,所以从用户角度完全可行。从开发者角度,此类软件开发周期一般为23个月,开发所需硬件软件和软件要求是目前大多数PC机系统能够承担,开发费用不高。综上,本项目经济方面完全可行。社会因素可行

16、性分析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原来图书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来不能适应广大师生的需要。因此,必须有一套应用于时代前沿的适应于新需求上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提高考试效率,便捷人们生活。法律因素 我国法律制度健全,对于计算机软件国家法律有着一定的保护模式。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所称计算机软件,是指计算机程序及其有关文档。本系统所有文档及程序均受到法律保护,严禁非法使用。我国对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模式也具有多样性。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3种模式:一是著作权法保护;二是专利法保护;三是商业秘密保护。目前,计算机软件在我国基本上是通过版权法得以保护。我国用著作权体系来保护计算机软件,版权法既有较为明确完善的立法,也有

17、十分丰富的司法活动。保护的范围也很广泛,从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到源程序、目标程序,都可以受到保护。且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六十几个国家采用版权法来保护计算机软件,我国也采用这种方式,便于得到世界范围的响应,也有利于国际间的文化、技术交流和经济来往。用户使用可行性 整个系统操作简便,界面友好,维护简便。数据库要求运行稳定,执行速度快,数据安全性高。用户使用得心应手,不需要经过特殊训练,只需稍加熟悉,就能胜任图书馆信息管理的工作。可供选择的方案方案1:采用C#编写的winform窗体为基础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系统主要分为两部分:学生部分和管理员部分,学生部分实现的功能有:查询图书馆所存的图书、个人借阅情况,

18、可以修改个人信息,可以借阅当前图书馆藏的图书。对管理员来说,可以对学生、图书、图书系统管理员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可以查看和维护系统状态。该方案的优点和选择该方案的原因:(1)C#语言简单易用,兼容性好,winform窗体程序,比较简洁方便用户操作;(2) 开发难度减低,减低开发成本;(3)在系统维护方面,C#语言连接数据库,实现系统与数据库的无缝连接, 使系统维护开销减到最小;方案2:系统可以选用CLIENT/SERVER即C/S模式缺点:(1)C/S模式开发成本高;(2)C/S模式多是建立的Window平台上,表现方法有限,对程序员普遍要求较高。(3)在系统维护方面,C/S 程序由于整体性,

19、 必须整体考察, 处理出现的问题以及系统升级.,升级难。(4)在硬件要求方面,C/S 一般建立在专用的网络上, 小范围里的网络环境, 局域网之间再通过专门服务器提供连接和数据交换服务.。方案3:购买“图书馆管理系统”,目前市场上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主要是提供全省/全国的大型图书馆。缺点:(1)系统购买费用昂贵;(2)对于以学校内部的小型图书馆为方便学生借阅有些显得“大材小用”;(3)购买一整套系统,维护比较困难,维护价格也比较高昂。可以从国内或国外直接购买,但是综合各种情况来看,还是由我们开发系统比较好,因为我们是根据你们的实际情况量身为你们所开发的系统,直接购买的也许不太合适,所以,我们建议你们

20、使用我们所开发的系统。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SRS)需求概述软件需求的摘要和简单描述图书管理系统是一个图书馆的支持系统,它的总体任务是实现图书借阅和管理的信息化。图书管理系统需要满足来自两方面的需求,这两个方面分别是学生和图书系统管理员。a.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所关心的是:可以查询图书馆所存的图书、个人借阅情况,可以修改个人信息,可以借阅当前图书馆藏的图书:学生登录图书馆网站就可以直接查询图书馆的图书情况,学生根据自己的借书证号和密码登录系统可以进行本人借书情况的查询和本人部分信息的维护。具体来说,学生对功能的需求有:1、图书信息检索,可以按题名、作者、和出版社等检索条目进行精确或模糊检索,最快时

21、间查找目标书籍。2、学生个人信息查询,学生根据借书证号查询本人当前的借书情况和历史借阅记录等。一般情况下,学生只应该查询本人的借书情况和维护个人信息,若要查询和维护其他学生的借书情况和个人信息,就要知道其他学生的借书证号和密码。这些是很难得到的,特别是密码,所以不但满足了学生的要求,还保护了学生的个人隐私。3、图书借阅,学生可以借阅当前图书馆有的图书和杂志。这样,当他所预定的图书和杂志归还回来或购进时,就通知预定人。当预定了某书的借书者借阅了该书后,预定就取消,或者通过显式的取消过程强行取消预定。 b.对于图书馆系统管理员来说,他们关心的是:可以对学生、图书、图书系统管理员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

22、可以查看和维护系统状态。系统管理员可以浏览、查询、添加、删除、修改图书、学生和其他图书系统管理员的基本信息。可以输入、查询和修改学生基本信息和书籍信息,可以输入借书信息和还书信息。根据图书馆的实际需求情况和网络图书馆的基本服务职能,图书管理系统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功能模块 :1、基本业务模块:主要实现图书馆日常业务的信息化处理,包括借书、还书。2、基本数据维护模块:主要是对学生信息、书目信息和书籍信息进行操作,包括添加、修改和删除,同时也可以对其他管理员进行信息操作,更改用户名和密码。2)运行环境Windows 7,Windows Vista/ Windows XP或更高的版本至少有100M左右的

23、硬盘空间功能需求管理员操作时间序列图:学生时间序列图:数据词典:administrator 图书馆管理员信息字段值数据类型约束描述a_numvarchar(50)Primary Key管理员编号a_namevarchar(50)NOT NULL管理员姓名a_passwordvarchar(50)NOT NULL管理员登录密码reader 学生读者信息字段值数据类型约束描述r_numvarchar(50)Primary Key读者编号r_namevarchar(50)NOT NULL读者姓名r_passwordvarchar(50)NOT NULL读者登录密码r_sexchar(10)NOT N

24、ULL读者性别r_classvarchar(50)NOT NULL读者的专业班级book 图书或期刊信息字段值数据类型约束描述L_numvarchar(50)Primary Key图书编号L_namevarchar(50)NOT NULL图书名称L_typevarchar(50)NOT NULL图书类型L_authorvarchar(50)NOT NULL图书作者L_pressvarchar(50)NOT NULL图书出版社borrow 借书还书信息字段值数据类型约束描述B_lnumvarchar(50)Primary Key图书编号B_lnamevarchar(50)NULL图书名称B_rn

25、umvarchar(50)Primary Key读者编号B_timedatetimeNULL借书日期R_timedatetimeNULL还书日期性能需求数据精确度查询时应保证查全率,所有相应域包含查询关键字的记录都应能查到。在添加任何记录时,要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一致性,避免发生错误,要求不能有误差。时间特性检索响应时间应在人的感觉和视觉事件范围内;更新数据库处理时间小于等于1s;网络传输时间小于等于2s。适应性技术约束:本项目的设计是在C# winform窗体程序设计语言的条件下进行的,技术设计采用软硬一体化的设计方法。 标准约束:该软件的开发完全按照企业标准开发,包括硬件、软件和文档规格。

26、运行需求用户界面本系统是以窗体的形式工作的,打开系统后,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登陆界面,输入学生证号和密码进入系统,图书管理员输入管理员账号和密码,即可以选择要进行的操作,各种操作都与数据库相连接,数据库的数据保持实时性,一旦做出改动,数据库马上保存,保证不数据的完整,不丢失。对用户友好。用户界面的设计要遵循用户界面设计的原则,做到以人为本、尽可能减少用户记忆、保持界面的一致性。力求设计结果应做到美观大方、直观、明了、条理清晰,实现“傻瓜型”管理易学、易用、易管理。 主要页面截图:登陆界面:读者图书查询界面用户借阅界面:管理员图书管理界面:管理员用户管理界面:管理员借阅管理界面:2)硬件接口需要浏

27、览器进行显示,键盘进行输入。软件接口Windows 7,Windows vista/ Windows xp或更高版本的操作系统或更高的版本故障处理 对于硬件故障,系统能够自动备份数据,防止由于计算机故障致使数据丢失; 对于数据库,要求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实现数据的恢复; 对于实际应用程序,要求能够判断,当用户输入一些错误信息后,系统应该能够给出相应的错误提示信息,不应该因输入错误信息而终止系统的运行。其它需求可使用性:本系统一学易用,不用对使用人员进行特殊的培训,要求容易使用,界面友好;系统最小寿命:系统应能在无重大改动的条件下正常运行3年以上。安全保密:除管理人员外,其他人员不能对学生及书籍信

28、息做任何修改。可维护性:由于本系统一学易用,管理方面也相对简单,数据库的管理需要专门管理员管理;可移植性:对Microsoft的Windows XP以上的系统均可使用;对其他系统暂不支持。软件设计说明书软件模块结构图本系统主要是用于图书馆的管理,根据实验的要求,把本系统划分成两大模块,分别是用户子模块、管理员子模块,具体图如下所示:华北电力大学图书管理系统用户管理员查询图书查询借阅记录图书管理用户管理借阅管理删除图书修改图书查询图书增加图书增加用户删除用户修改用户查询用户借出归还 文件结构和全局数据给出外部文件结构以及与软件所使用的数据库有关的全局数据数据库设计/外部文件描述:包括数据库的逻辑

29、设计和外部文件的逻辑设计(每个外部文件的名称、结构、特性和存取权限的约定;每个文件、数据库表的逻辑结构)全局数据 :给出为软件各个模块所共享的全局数据的结构和存取模式系统的各个数据库设计如下:读者信息表管理员信息表图书期刊信息表图书借阅表模块描述登录模块描述1)功能:管理员或学生通过登录界面进入系统。2)接口:将管理员或学生输入的账号和密码与数据库中的数据比对3)数据:用户名,密码4)处理:点击“登陆”,若有符合项,就登录成功,否则,登录失败。管理员管理学生信息模块描述1)功能:管理员登录后,可以对学生信息进行管理 2)接口:由管理员模块调用此模块,连接数据库查询学生信息,添加学生、删除学生、

30、修改学生信息,更新到数据库中处理。3)数据:学生编号、学生登录密码、学生性别、学生的出生年月4)处理: 管理员管理图书信息模块描述1)功能:管理员登录后,可以对图书信息进行管理2)接口:由管理员模块调用此模块连接,连接数据库查询图书信息,添加图书、删除图书、修改图书信息,更新到数据库中处理。3)数据:图书编号、图书名称、图书的状态、图书类型、图书作者、图书出版社、图书出版日期、图书的描述4)处理:管理员管理图书管理员信息模块描述1)功能:管理员登录后,可以对图书管理员信息进行管理2)接口:由管理员模块调用此模块连接,连接数据库查询图书管理员信息,添加图书管理员、删除图书管理员、修改图书管理员信

31、息,更新到数据库中处理。3)数据:管理员编号、管理员姓名、管理员登录密码4)处理:学生管理学生信息模块描述1)功能:学生登录后,可以对学生信息进行管理2)接口:由管理员模块调用此模块连接,连接数据库查询学生信息,修改学生信息,更新到数据库中处理。3)数据:学生编号、学生登录密码、学生性别、学生的出生年月4)处理:学生查询图书信息模块描述1)功能:学生登录后,可以查看馆内所有图书信息。2)接口:由主模块调用此模块,3)数据:图书编号、图书名称、图书的状态、图书类型、图书作者、图书出版社、图书出版日期、图书的描述4)处理:学生点击“查询图书信息”进行操作,读者借阅模块描述1)功能:读者登录后,可以

32、查看自己的借阅情况,也可以向图书馆所藏图书进行借阅2)接口:由学生模块调用此模块,用到此模块的有学生查询查询图书信息的模块3)数据:图书编号、图书名称、图书的状态、图书类型、图书作者、图书出版社、图书出版日期、图书的描述4)处理:学生点击“查询”、“借阅”后进行操作 软件测试计划测试范围(1)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的过程;(2)好的测试方案实际可能发现迄今为止尚为发现的错误的测试方案;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测试。 (3)测试范围:对于本系统的测试主要是针对用户登录(包括管理员、读者)、管理员管理科目(是否可以添加、删除、编辑读者及管理员信息)、管理员管理图书信息(是

33、否可以向图书数据库中添加图书、是否可以删除图书、编辑图书信息)、读者管理信息(是否可以在图书表中借阅、是否修改、编辑读者个人信息)等等。可以使用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等测试方法设计测试用例。(4)测试过程按4个步骤进行,即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及发版测试。测试计划 将整个测试分为两大部分进行,整个软件分为两个模块,每个模块都要测试,而且模块与模块之间独立测试。每个模块的功能都要涉及测试用例。选定测试方案。针对每个模块的每个功能设计并编辑测试用例。先采用白盒测试,再采用黑盒测试用IBM rational Functional Tester工具测试。测试阶段 第1阶段,对个模块的测试

34、说明:测试用户管理模块、学生信息模块、课程信息模块、成绩信息模块的功能是否有错误和缺陷。对相关数据进行操作,看是否会得到与预期不一样的结果。第2阶段,将各模块装配进行集成测试,看个模块相互调用是否有错误。第3阶段,对照需求说明书进行确认测试,看个子系统的实现的功能是否符合预期结果。第4阶段,系统测试,运行整个系统,对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综合性检验。测试进度:测试进度表 系统测试进度安排测试模块名称测试顺序先序完成的测试测试日程安排系统登录测试按各种登录方式顺序测试无2014.06.23上午管理员查询学生信息模块按学生编号顺序测试系统登录测试2014.06.23上午管理员添加学生信息模块按学生

35、编号顺序测试系统登录测试2014.06.23上午管理员删除学生信息模块无系统登录测试2014.06.23上午管理员修改学生信息模块按学生编号顺序测试系统登录测试2014.06.23上午管理员查询图书信息模块按图书编号顺序测试系统登录测试2014.06.23上午 管理员添加图书信息模块按图书编号顺序测试系统登录测试2014.06.23上午管理员删除图书信息模块无系统登录测试2014.06.23上午 管理员修改图书信息模块按图书编号顺序测试系统登录测试2014.06.23上午管理员查询管理员信息模块按管理员编号顺序测试系统登录测试2014.06.24上午 管理员添加管理员信息模块按管理员编号顺序测

36、试系统登录测试2014.06.24上午管理员删除管理员信息模块无系统登录测试2014.06.24上午 管理员修改管理员信息模块按管理员编号顺序测试系统登录测试2014.06.24上午管理员查询借阅信息模块无系统登录测试2014.06.24上午 读者查询图书信息无系统登录测试,管理员添加图书信息模块2014.06.24上午读者修改读者信息无系统登录测试2014.06.24上午 读者借阅无系统登录测试,管理员添加图书信息模块2014.06.24上午根据开发进度选择合适时段进行测试,时间安排比较灵活,站在专业人员角度寻找Bug并及早改正软件缺陷。测试项目说明管理员和学生登录模块测试1)测试目的:测试

37、系统的登录是否正确、合法,对于合法的用户是否能够执行转入正确的界面,对于非法的用户能否进行正确的处理。2)测试方法和测试软件:以系统管理员信息表中某个用户信息登录系统和非管理员信息表中的任意数据来登录系统,分别用白盒测试中的逻辑覆盖进行测试。以学生信息表中某个用户信息登录系统和学生信息表中的任意数据来登录系统,分别用白盒测试中的逻辑覆盖进行测试。 3)测试用例用户类型帐号密码预期结果测试用例1学生10001(合法)123456(合法)登录成功,跳转到学生界面测试用例2管理员1(合法)1(合法)登录成功,跳转到管理员界面测试用例3学生mjj(不合法)123(不合法)登陆错误测试用例4管理员mjj

38、(不合法)123(不合法)登陆错误管理员查询学生信息模块测试1)测试目的:测试输入的学生信息是否正确。2)测试方法和测试软件:黑盒测试3)测试用例动作学号姓名预期结果用例1查询合法张三显示学生信息用例2查询不合法马123123没有满足条件的记录管理员添加学生信息模块模块测试1)测试目的:测试输入的学生信息是否正确,是否可以添加到学生信息表。2)测试方法和测试软件:黑盒测试动作学号姓名预期结果用例1添加不合法马123123添加失败用例2添加合法马六添加成功用例3查询合法马六显示学生信息用例4查询不合法马123123没有满足条件的记录3)测试用例管理员删除学生信息模块模块测试 1)目的:对学生信息

39、管理删除功能是否正确2)测试方法和测试软件:黑盒测试 3)测试用例 动作合法性姓名预期结果用例1删除不合法machongshen不能删除用例2删除合法小明删除成功显示成绩信息用例3查询不合法小明没有满足条件的记录管理员修改学生信息模块模块测试1)目的:对学生信息管理删除功能是否正确2)测试方法和测试软件:黑盒测试 3)测试用例 动作修改前修改后姓名预期结果用例1修改(合法)小明小贾小贾修改成功,显示学生信息用例2修改(不合法)MjMjMj不能修改,修改失败用例3查询(合法)小贾显示学生信息用例4查询(不合法)小明没有满足条件的记录测试分析 管理员和读者登录模块测试 1)实测结果:在读者编号号和

40、管理员账号密码均正确的情况下,登陆成功。反之则失败2)与预期结果数据的偏差:无偏差3)该项测试表明的事实:连接数据库登陆可行4)该项测试发现的问题:无管理员查询读者信息模块测试 1)实测结果:在读者编号号正确的情况下,查询成功,出现读者信息。反之则失败2)与预期结果数据的偏差:无偏差3)该项测试表明的事实:连接数据库查询学生信息可行4)该项测试发现的问题:在与数据库连接时间较长。管理员添加读者信息模块模块测试1)实测结果:在读者号等信息正确的情况下,添加成功。再次查询出现读者信息。反之则失败2)与预期结果数据的偏差:无偏差3)该项测试表明的事实:连接数据库添加读者信息可行4)该项测试发现的问题

41、:读者名字可能出现重复等问题没有考虑进去,在重名情况下会出现bug。管理员删除读者信息模块模块测试 1)实测结果:在读者号等信息查询正确的情况下,删除成功。再次查询未出现已删除读者信息2)与预期结果数据的偏差:无偏差3)该项测试表明的事实:连接数据库删除读者信息可行4)该项测试发现的问题:无。管理员修改读者信息模块模块测试 1)实测结果:在读者编号等信息查询正确的情况下,满足读者信息条件,修改成功。再次查询出现已修改读者信息,反之则失败2)与预期结果数据的偏差:无偏差3)该项测试表明的事实:连接数据库修改读者信息可行4)该项测试发现的问题:读者名字可能出现重复等问题没有考虑进去,在重名情况下会

42、出现bug。课程设计总结或结论经过这学期软件工程实验的学习,深深感到用户需求对软件的重要性。成功的软件产品是建立在成功的需求基础之上的,而高质量的需求来源于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当系统有一个问题可以用计算机系统来解决,而开发人员开始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沟通就开始了。需求获取可能是最困难、最关键、最易出错及最需要沟通交流的活动。首先需求获取要定义问题范围,系统的边界往往是很难明确的,用户不了解技术实现的细节,这样造成了系统目标的混淆。但是最终经过同学间互相商讨最后得出结论。其次是对问题的理解,用户对计算机系统的能力和限制缺乏了解,任何一个系统都会有很多的用户或者不同类型的用户,每个

43、用户只知道自己需要的系统,而不知道系统的整体情况,他们不知道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怎么样工作效率更好掌握了从需求分析中提取有用信息进行分层数据流图建模的方法,并且也深刻体会到了数据流图对于理解整个系统功能以及系统接口的意义,对结构化程序设计又有了深一层的理解,同时也了解了UML工具在其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最后感谢宋雨老师、郭丰娟老师的耐心指导!参考文献宋雨,软件工程,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2 李铭,c#高级编程(第7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年11月刘婕. 张琳等著 C#.NET2.0+SQL Server动态网站开发从基础到实践.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1P

44、ressman R S, 郑人杰, 马素霞. 软件工程: 实践者的硏究方法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曲朝阳,刘志颖 软件测试技术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6 附录用户界面主要代码namespace LibraryManagement public partial class MainForm : Form public string strconn = Data Source=localhost;Initial Catalog=libraryMS;Integrated Security=True; public MainForm() InitializeComponent();

45、 private void button1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Form1 aws = new Form1(); this.Hide(); aws.Show(); private void MainForm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string rname = Form1.rname; label4.Text = 欢迎 + rname + 登陆; this.AcceptButton = button2; label5.Text = 欢迎 + rname + 登陆; this.AcceptButton =

46、button3; private void button2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string lno = textBox1.Text.ToString(); string lname = textBox2.Text.ToString(); string lauthor = textBox3.Text.ToString(); string StrSql = select * from book where 1=1; DataTable dt = new DataTable(); using (SqlConnection con = new SqlC

47、onnection(strconn) con.Open(); SqlCommand cmd = new SqlCommand(); using (cmd) if (!string.IsNullOrEmpty(lno) StrSql += and l_num=lno; SqlParameter SpSname = new SqlParameter(lno, lno); cmd.Parameters.Add(SpSname); if (!string.IsNullOrEmpty(lname) StrSql += and l_name=lname; SqlParameter SpSclass = n

48、ew SqlParameter(lname, lname); cmd.Parameters.Add(SpSclass); if (!string.IsNullOrEmpty(lauthor) StrSql += and l_author=lau; SqlParameter SpSclass1 = new SqlParameter(lau, lauthor); cmd.Parameters.Add(SpSclass1); cmd.CommandText = StrSql; cmd.Connection = con; using (SqlDataAdapter sda = new SqlDataA

49、dapter(cmd) sda.Fill(dt); dataGridView1.DataSource = dt; private void button4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string sql = select B_rnum as 读者编号,B_lname as 图书名称,B_time as 借阅时间,R_time as 归还时间 from borrow; SqlConnection con = new SqlConnection(strconn); SqlDataAdapter sdb = new SqlDataAdapter(sql,co

50、n); DataSet ds = new DataSet(); sdb.Fill(ds); dataGridView2.DataSource = ds.Tables0; 管理员界面主要代码namespace LibraryManagement public partial class AdministratorForm : Form public string strconn = Data Source=localhost;Initial Catalog=libraryMS;Integrated Security=True; public AdministratorForm() Initial

51、izeComponent(); private void button3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this.dataGridView1.AutoGenerateColumns = false; string lno = textBox6.Text.ToString(); string lname = textBox7.Text.ToString(); string lauthor = textBox8.Text.ToString(); string StrSql = select * from book where 1=1; DataTable dt

52、 = new DataTable(); using (SqlConnection con = new SqlConnection(strconn) con.Open(); SqlCommand cmd = new SqlCommand(); using (cmd) if (!string.IsNullOrEmpty(lno) StrSql += and l_num=lno; SqlParameter Splnum = new SqlParameter(lno, lno); cmd.Parameters.Add(Splnum); if (!string.IsNullOrEmpty(lname)

53、StrSql += and l_name=lname; SqlParameter Splname = new SqlParameter(lname, lname); cmd.Parameters.Add(Splname); if (!string.IsNullOrEmpty(lauthor) StrSql += and l_author=lau; SqlParameter Splauthor = new SqlParameter(lau, lauthor); cmd.Parameters.Add(Splauthor); cmd.CommandText = StrSql; cmd.Connect

54、ion = con; using (SqlDataAdapter sda = new SqlDataAdapter(cmd) sda.Fill(dt); dataGridView1.DataSource = dt; private void dataGridView1_CellClick(object sender, DataGridViewCellEventArgs e) if (e.ColumnIndex = 5) string lno = dataGridView1.Rowse.RowIndex.Cells0.Value.ToString(); string lname = dataGr

55、idView1.Rowse.RowIndex.Cells1.Value.ToString(); string lau = dataGridView1.Rowse.RowIndex.Cells3.Value.ToString(); string ltype = dataGridView1.Rowse.RowIndex.Cells2.Value.ToString(); string lpress = dataGridView1.Rowse.RowIndex.Cells4.Value.ToString(); textBox1.Text = lno; textBox1.ReadOnly = true;

56、 textBox2.Text = lname; textBox3.Text = lau; textBox4.Text = ltype; textBox5.Text = lpress; private void button1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string lno = textBox1.Text.ToString(); string lname = textBox2.Text.ToString(); string lau = textBox4.Text.ToString(); string ltype = textBox3.Text.ToStr

57、ing(); string lpress = textBox5.Text.ToString(); string str = update book set l_name=lname,l_author=lau,l_type=ltype,l_press=lpress where l_num=lno; SqlParameter sp1 = new SqlParameter(lname, lname); SqlParameter sp2 = new SqlParameter(lau, lau); SqlParameter sp3 = new SqlParameter(ltype, ltype); Sq

58、lParameter sp4 = new SqlParameter(lpress, lpress); SqlParameter sp5 = new SqlParameter(lno, lno); using (SqlConnection conn = new SqlConnection(strconn) conn.Open(); using (SqlCommand cmd = new SqlCommand() cmd.Connection = conn; cmd.CommandText = str; cmd.Parameters.Add(sp1); cmd.Parameters.Add(sp2

59、); cmd.Parameters.Add(sp3); cmd.Parameters.Add(sp4); cmd.Parameters.Add(sp5); int n = cmd.ExecuteNonQuery(); if (n 0) MessageBox.Show(更新成功); this.textBox1.Clear(); this.textBox2.Clear(); this.textBox3.Clear(); this.textBox4.Clear(); this.textBox5.Clear(); private void button2_Click(object sender, Ev

60、entArgs e) string lno = textBox1.Text.ToString(); string lname = textBox2.Text.ToString(); string lau = textBox4.Text.ToString(); string ltype = textBox3.Text.ToString(); string lpress = textBox5.Text.ToString(); if (lno = null | lno = | lname = null | lname = | lau = null | lau = | ltype = null | 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