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为贵 (8)_第1页
三、民为贵 (8)_第2页
三、民为贵 (8)_第3页
三、民为贵 (8)_第4页
三、民为贵 (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民为贵 在哲学思想上,孟子提出著名的“性善”论,“人之初,性本善”,应发扬人的善性,才能国治家齐。孟子特别强调民为邦本的学说,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高见。他认为,诸侯如果施行了他这一套“民本”说以及他的治民之术,民就能各自安分守己,统治者也能长治久安,达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即稳定统治秩序的太平境界。 在天、地和民之间,孟子明确地强调人民的作用和地位。他针对当时一些国灭家亡的事实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国时期,当法家学派极力强调专制主义国君集权的情况下,孟子的这种“民本”思想是对其

2、消极面的一个极大限制和约束。这种主张在我国两千年封建社会里,一直成为制约君权,强调皇帝应该顺乎民心民意的思想,对于历朝政治的开明,起了莫大作用。第一则孟子曰:“民为贵,社稷j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zchng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1、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帝王都要祭祀社稷,以后社稷就成了国家的代称。2、牺牲:供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3、粢盛:盛在祭器内用来祭祀的谷物。4、祭祀以时:介宾结构后置句,“以时”,按时,译为“按时祭祀”。参考译文: 孟子说:“百姓是最重要的,土谷之

3、神次于百姓,君主的地位更要轻些。因此赢得了庶民就做天子,赢得了天子就做诸侯,赢得了诸侯就做大夫。诸侯国的国君如果危害国家,就重新立一个贤君。用来祭祀社稷的全体的牲畜(如全羊等)已经是又肥又壮合格的祭品了,稻粱已经很洁净了,并且按时祭祀从来没有错过或漏掉,可是国家还是遭受旱灾或者水灾,那么就毁掉原来的社稷,重立新的社稷。” 文本感知 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因为国君可以改立更换,国家也可以重立,只有老百姓是不可动摇的。庶民之上有高高在上的大夫和国君,可是他们存在的最终依据是“得乎丘民”。所以,百姓最为重要。第二则齐宣王问曰:“汤放桀ji,武王伐纣zhu,有诸?”孟子对曰:“于传

4、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1、放:流放2、有诸:诸,兼词,相当于“之乎”,有这回事吗。3、传:指传记4、贼:贼害5、一夫:即独夫,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参考译文: 齐宣王问道:“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殷纣,有这件事吗?”孟子回答:“在记载中有这些事。”齐宣王说:“臣子杀害君王,可以吗?”孟子说:“贼害仁的人叫贼,贼害义的人叫残。贼害仁和义的人叫做独夫。我听说武王诛灭了纣(商汤诛灭了独夫桀),没有听说他们以臣杀君。”文本感知 孟子认为“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什么行为?“诛一夫”的行为,是推翻暴政的行为。

5、 齐宣王之问实为咄咄逼人,因为在儒家思想里中,君臣父子秩序是不可以被侵犯的(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孟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而孟子首先做一个界定:贼害仁和义的人叫做一夫(独夫),而诛杀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独夫的行为不存在弑君的问题,即贼害仁义,丧失民心就可杀,与“民为贵”思想息息相通。第三则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kung也。1、“之”,取消句子独立性。2、道:方法3、斯:那么,就。4、与:为,替第二个“之”,代词,代“所

6、欲”。全句 “(百姓)想要的,给他们积蓄起来”。参考译文: 孟子说:“桀和纣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办法: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有办法:赢得民心,就能得到人民了;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强加给他们。人民归向于仁,就像水流向低处、野兽奔向旷野一样。故为渊驱鱼者,獭t也;为丛驱爵者,鹯zhn 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5、为,介词,

7、替、给。 “爵”通“雀”.6、虽:即使”7、畜:“蓄”积聚8、淑:善9、载:起强调作用的语气助词10、胥:皆11、此之谓也:宾语前置句参考译文: 所以,为深水赶来鱼的是水獭;为树丛赶来鸟雀的是鹞鹰;为汤王、武王赶来百姓的,是夏桀和商纣。 如果现在天下的国君有爱好仁德的,那么诸侯们就会替他把人民赶来。即使他不想称王天下,也不可能了。现在想称王天下的人,好比害了七年的病要找存放多年的艾来治。如果平时不积存,那就终身得不到。如果不立志实行仁政,必将终身忧愁受辱,以至于死亡。诗经上说:这样怎么可能有好结果呢?只会相继都掉进水中被淹。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这两句现已成为固定成语,用来比喻

8、统治者施行暴政,使人民投向敌方;也比喻不善团结人,把关系本来亲密的人推向对立面。熟读第3则选文,讨论:重点研读 孟子认为在当时形势下“王天下”是容易还是困难?实施方法外部条件内部动力“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犹水就下、兽走圹。”“诸侯为之驱民”易易难久病求艾 苟不志于仁采用对比论证的方式以及比喻论证方式。君之好仁孟子认为怎样才可“得天下”?怎么会“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仁得天下,不仁则失。 (1)失去天下,首先是失去了民心,民心是什么?仅仅是要吃要穿吗?民心就是人民大众公认的、约定俗成的社会行为规范,以及社会公理!违背了社会行为规范,违背了社会公理,人

9、民就不承认你这个统治者。而人民不承认你这个统治者,就会跑到他们认为好的地方、好的国家去。 因此,统治者想要得到民心,首先自己要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遵守社会公理。而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遵守社会公理,就是施行爱民政策,仁爱对待人民,平等对待人民,不搞特权,即使在生活方式上也要有所节制,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 【读解】(2)一个是民心问题,一个是仁政问题。二者密切相关,相辅相成。民心问题反映的是民本主义思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当然,还没有上升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的高度。仁政得民心,不仁则失民心。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坏人在无意中帮助了好人,恶成了促进历史前进的

10、动力。这里面所蕴含的,正是善与恶的历史辩证法。(3)小而言之,就是地区与地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商家与商家之间,也同样存在着这种“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现象。比如说人才“跳槽”,往往是由于原单位的领导人失去了人才的信赖之心而发生,这等于是这个单位的领导人主动把自己的人才驱赶到另外的单位去。又比如说商家竞争,如果哪一个商家销售假冒伪劣品,抬高物价,服务态度又恶劣的话,等于是把顾客驱赶到别的商家去,无意之中帮了自己竞争对手的忙。 这里的道理是非常简单的。只不过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我们往往不知不觉地做了这种“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蠢事还没有意识到罢了。如此说来,倒是有必要反省反省,看看我们自己是否

11、做了那“为渊驱鱼”的水獭或是“为丛驱雀”的鹞鹰。当然是但愿没有的好了。小结 孟子这段言论,总结了殷纣失去天下是因为失掉了民心的历史教训;提出了得天下之道是得人民、得人民之道,而得民心、得民心之道是与民所欲、弃民所恶的观点;指出喜好推行仁德、仁政的君王自然会称王天下,否则会终身不得天下,乃至忧愁受辱陷于死亡。 总之,孟子这段话,论述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千古不变的道理,充分表明了孟子主张仁政的思想。其中“得天下之道、得人民之道、得民心之道”对于今人来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此文在论说方法上,层层推进,环环紧扣,间用比喻、对比,从而使论证无懈可击。一、君轻民贵二、君暴民反三、君仁

12、民归小结第四则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曰:“天与之。”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 1、与:给。2、谆谆然:耐心引导、恳切 教诲的样子。译文: 万章说:“尧把天下给了舜,有这件事吗?”孟子说:“没有。天子不能拿天下给别人。”万章说:“这样的话,那么舜拥有天下,是谁授予他的呢?”孟子说:“是天授予他的。”万章问道:“天把天下给舜这件事儿,是说天耐心恳切地任命他、叮嘱他吗?”孟子回答:“不是的。天不说话,拿行动和事件显示把天下给了他罢了。”万章又

13、问:“天拿行动和事件显示把天下给了舜,是怎么样一回事儿啊?”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3、于:向4、暴:显露,公开。孟子说:“天子能把人举荐给天,但不能使天把天下给这个人;诸侯能把人举荐给天子,但不能使天子把诸侯的封国和人民给这个人;大夫能把人举荐给诸侯,但不能使诸侯把大夫的封地和人民给这个人。从前,尧向天举荐舜而天接受了他,把他显露给百姓而百姓接受了他。所以说,天

14、不说话,拿行动和事件显示把天下给了他罢了。” 万章说:“请问:尧向天举荐舜而天接受了他,把他显露给百姓而百姓接受了他,是怎么样的呢?”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5、治:处理的好;6、与:亲附。孟子说:“让他主持祭祀而百神享用了祭祀,这是天接受了他;让他主持事情,事情处理得很好,而百姓安于他的治理,这是百姓接受了他。天亲附他帮助他,百姓亲附他帮助他,所以说,天子不能拿天下给别人。舜帮尧处理国

15、政长达二十八年,尧驾崩以后才即天子之位,不是靠人力能做的,是天帮助他的结果。尧驾崩,三年丧期完毕以后,舜躲避尧的儿子到南河以南(为着使他能够继承天下)。但是天下诸侯朝见的不到尧的儿子那里去而到舜那里去,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7、中国,这里指帝都、国都。8、而:如果。打官司的不到尧的儿子那里去而到舜那里去,用歌唱或言辞等赞美歌颂人的不歌颂尧的儿子而歌颂舜,所以说这是天意啊。然后舜回到国都,登上了天子的位子。如果舜强行住进尧的宫室,逼走尧的

16、儿子,这样的话就是篡位,而不是天把天下给了舜。泰誓说:天视由我百姓视,天听由我百姓听。说的就是这道理啊。” 文本感知 在“君权谁授”的问题上,孟子与万章有什么不同?孟子的主张反映了什么思想?万章的看法:在禅让制的时代,这一代的君权是由上一代的天子授与的。孟子的看法:天子个人并没有权力把天下拿来授与谁,只有上天和下民(老百姓)才有这个权力。 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下由天 天从民天下由民天意即民意,民为贵。第五则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也,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

17、得民心。1、声:声望。2、善,好的。 畏,畏服。 孟子说:“宣扬仁的言论比不上具备仁德而产生的声望更能够深入人心,好的政治比不上好的教化更能够赢得民心。好的政治(比如实施好的法度禁令等)百姓怕他,好的教化(比如用仁义礼智信教化百姓等)百姓爱它。好的政治赢得了百姓的财,好的教化赢得了百姓的心。”文本感知 “善政”与“善教”有什么区别?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得民心之法:善教民本、仁政课堂练习:(一)正确朗读下列句子的读音1、于传有之2、虽欲无王,不可得已3、所恶勿施4、苟为不畜,终身不得5、暴之于民,而民受之6、舜相尧二十有载7、尧崩,三年之丧毕8、夫然后之中国Zhun wng w x p x

18、ing sng f(二)对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盛在祭器内用来祭祀的谷物。) B、残贼之人谓之一夫。(即独夫,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C、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指帝王死。) D、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好听的话。)答案D(三)比较下列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 故为渊驱鱼者,獭也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 C、不同,相同 D、不同,不同答案B(四)与“舜相尧二十有八载”中“相”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B、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答案C(五)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通什么字。为丛驱爵者,鹯也_通_舜相尧二十有八载 _通_(提示:“鹯”通“雀”、有,通“又”)6、注意古今异义词。(1)牺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