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方经典音乐赏析#曲目表一、聆听音乐C11、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一贝多芬【P5】2、无穷动一帕格尼尼(一段很快的小提琴)【P7】3、牧歌一中国交响乐团盛中国演奏(很悠扬舒缓的一段“民乐”小提琴)【P8】4、鹅妈妈一拉威尔(管弦乐组曲)【P17二、西方经典音乐作品赏析C21、伏尔塔瓦河 一斯美塔那【P5】(小调作品PPT上有谱子!长笛)2、格里高利圣咏一格里高利一世P11(教会音乐)3、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巴赫 【P13(管风琴 很恐怖的) 三、巴洛克时期C31、四季一维瓦尔第(四部协奏曲)【P11】【E大调】春一第一乐章(最经典)第三乐章(有点熟悉)【g小调】夏一第三乐章(小调 很紧
2、张的感觉多声部反复一段旋律)【F大调】秋一第一乐章(丰收的感觉 一个音拉很多次)第三乐章(开头有种樱兰高校的感觉)【f小调】冬一第一乐章(一分钟以后才有一段熟悉的旋律)第二乐章(最有名)2、哈利路亚大合唱 一亨德尔弥赛亚【P13 四、巴赫:复调大师C41、哥德堡变奏曲(钢琴版 很宁静的 很舒缓的一听就很巴赫 超级好听 弦乐三重奏版很安静)【P5】*ndanlru U - MF了力“ 6 % 17 5a1 / 33哥德堡变奏曲应该算是巴赫诸多钢琴独奏作品中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作品编号BWV988 o这部伟大的变奏曲原名叫做有各种变奏的咏叹调。当初 巴赫在创作它的时候就对这部作品有一个十分明确的定
3、义 一一首为音乐爱好 者消遣用的各种咏叹调以及变奏【创作背景】其实这部作品属于巴赫键盘练习曲的第四部分,写于1741-1742 年间。当时巴赫身处莱比锡,五十多岁的他视力开始逐渐衰退, 但艺术热情丝毫 没有减退,创作风格越发纯熟。这部变奏曲问世之初巴赫为它定的标题是 有各 种变奏的咏叹调,而后人根据其有趣的创作背景把这作品称为 哥德堡变奏曲。主题(Aria)咏叹调本身是一首萨拉班德舞曲,音乐的性格舒展优美。它 的织体简明清晰,右手演奏抒情的旋律,左手则以简洁的和声伴奏衬托。然而, 咏叹调的优美旋律对后面的变奏并不重要: 右手的声部旋律中,其主题动机或其 他音乐要素与后面的三十个变奏没有任何的关
4、联。这里,整正与这些变奏发生联 系并成为变奏曲基础的是左手声部所显示的和声进行,尤其是开头四小节中下行的低音线条。这首作品采用的变奏方式是比较少见的一种方式:利用主题( Aria)的低 音线条进行变奏。关于巴赫在作品中究竟怎样使用这一手法进行变奏, 将在下一 节中具体阐述。2、十二平均律 一BWV848 C sharp major升C大调【P5】第一首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 BWV 846【最为经典】【前奏曲】:如奥林匹亚的平静与晴朗”一一黎曼(Hugo Riemann, 1849-1919) 在这个伟大曲集的精美卷首如此评述。我们在前面的概说中提到,此曲是 音型 装饰型”的曲例。以五声部的和弦连
5、接为主体,将这些和弦进行分解。在乐曲末 尾,巴赫增加七小节而成为现行的乐谱,其补笔的功效是难以言述的。【赋格】:四声部。全卷中密接合应最多的,相对于一般的赋格它缺少间插部, 是浓缩型”赋格曲的典范。全曲由五个部分发展组成。(第一小节-第十四-第十九 -第二十四小节)第三首开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BWV 848【上课听的那首,节奏很快】【前奏曲】气氛如沐浴着盛夏的阳光,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升C大调乐曲,巴赫便以如此辉煌的乐曲宣布此调性的诞生。前奏曲几乎是原封不动的符里曼2 / 33小曲集原曲转用。可是根据更早的佛克尔(Jahann Nikolaus Forkel 1749-1818) 抄本,跃动的后
6、半部分可能是后来的补笔。3、勃兰登堡协奏曲(管弦乐作品圆号)(很樱兰高校,欢快,节奏急促), 共6首作品【P3】伟大的德国作曲家J.S.巴赫以精湛的对位技巧赋予复调音乐无限的魅力。勃兰登 堡协奏曲,是他众多管弦乐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组。全曲共 6首,每首的乐器组 合各不相同。从这组乐曲中我们能体会到巴赫对艺术的感悟能力与杰出的作曲技 能。这组乐曲被瓦格纳称为 j切音乐中最惊人的奇迹【第一乐章】这六首协奏曲的第一乐章都是以活泼明快的气氛开始。这是一种典型的社交音乐,体面、欢乐、有点趾高气扬,是当时这类音乐的标签,适用于任何仪式、 庆典、宴会等场面。整个乐章只建立在一个单一的主题之上。巴赫在创作上坚
7、持着每次只做一件 事的古老原则,在一个音乐内核中尽情挥洒自己的才能。 这或许会被认为是一种 单调的音乐,因为它不象现代的协奏曲,对比的主题形象,产生二元的戏剧效果, 戏剧效果产生故事。我们已经习惯了听故事,一旦没有听到所期望的戏剧效果, 便会感觉音乐平淡。其实,我们应该学会每次寻听一种情感,多数的人生不也是 在平淡中走过的吗?勃兰登堡协奏曲在巴赫一生浩如烟海的作品目录中并不醒目,但却是管弦乐作品中的典范之作,至今仍是世界各大乐团的保留曲目。4、马太受难曲P3五、古典主义音乐C51、费加罗的婚礼序曲 K492 -莫扎特【P3J(电子琴考级的时候最喜欢的一首曲子,开场很轻,后面突然很响)费加罗的婚
8、礼是莫扎特最杰出的三部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 完成于1786年, 意大利语脚本由洛伦佐 达彭特根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重 唱在剧中居重要地位,刻画人物心理性格,描绘爱情细腻差异,对推动戏剧的发 展以及强化喜剧效果尤其起到重要作用。费加罗的婚礼序曲采用交响乐的手法,言简意赅地体现了这部喜剧所特 有的轻松而无节制的欢乐,以及进展神速的节奏,这段充满生活动力而且效果辉3 / 33 煌的音乐本身,具有相当完整而独立的特点,因此它可以脱离歌剧而单独演奏, 成为音乐会上深受欢迎的传统曲目之一。序曲虽然并没有从歌剧的音乐主题直接取材, 但是同歌剧本身有深刻的联系, 是用奏鸣曲形式写成的。开始时
9、,小提琴奏出的第一主题疾走如飞, 然后转由木 管乐器咏唱,接下来是全乐队刚劲有力的加入;第二主题带有明显的抒情性,优美如歌。最后全曲在轻快的气氛中结束。另外,这里还选录了歌剧中最著名的 两段咏叹调:费加罗的咏叹调和苏珊娜的咏叹调。2、C大调变奏曲K265 (小星星变奏曲)一莫扎特【P5】小星星变奏曲为C大调作品第K. 265/300e由莫扎特于1778年所创作的钢琴 曲。原题直译的意思为在法国歌曲 妈妈请听我说基础上创作的12段变奏曲。 其变奏曲的第一段,后由英国女诗人Jane Taylor配以歌词,成为广为人知的小 星星儿歌(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 一闪一
10、闪小星星)。【本曲由主题呈示部及其12个变奏构成。曲子全长约8到9分钟。】 主题:主题的提示部分。与当前流行的小星星相比仍增加了不少装饰音。 第1变奏:16分音符以及半音阶的巧妙导入,衬托出一种华丽的效果。第2变奏:左手沉重的琶音在这个快速段落中登场。第3变奏:右手的琶音奏出美丽的音色。第4变奏:左手跨10度的演奏很需要技巧。给人一种反复无常的气氛。第5变奏:这里重新回归宁静。轻快的音符中混入了一部分不协和音,进一步烘 托出小巧玲珑的气氛。第6变奏:以左手快速演奏开始的段落,右手为主旋律。途中左右手更替,右手 变为快速段落。第7变奏:右手以一个八度的音阶开始,雄壮的感觉油然而生。第8变奏:转调
11、为C小调,流露出一种庄严的小调气氛。第9变奏:转回C大调。轻快的音符响彻四方。第10变奏:双手交叉弹奏。和声非常丰满。第11变奏:速度变为柔板。也有部分加入了主题的旋律。柔缓温和的氛围。起 最终变奏前徐缓乐章的作用。(此为莫扎特常用作曲手法)第12变奏:变为3拍子。左手以快速段落开始,速度非常快。最后以大跨度的 渐强结束。4 / 333、C大调钢琴奏鸣曲K330 莫扎特【P5J(第一首弹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非常简单)C大调钢琴奏鸣曲K330是莫扎特1778年的夏天在巴黎所作的作品,与其在 巴黎作的其他作品相比,规模虽然很小,但也比较容易弹奏,带有明显的教学构 思,简单中带有表现力,内容也很丰富
12、,细腻玲珑,乐句造型精美、文雅而富有 深度,每小节的音乐都跃然而出,步伐自然,充满了说服力,具有浓烈的法国风 味。【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是活拨的,之后是第 二主题,在属调上呈示。呈示部最后是由 4小节的尾奏做收束。在展开部,没有 发展呈示部所呈示的主题,而是属于一段转调繁多的插入句样式的微妙部分,之后,音乐面给人新鲜的印象,一面依据规则再现。【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F大调,三部曲式。】主题是优雅甜美的。经反复之 后进人第二部分,并转为同主音小调F小调,而这一段又是同样有对比性优美情 调的旋律,反复两次,之后再现 F大调主题。第三部分的进行从小调转为大调, 随后结束
13、。【第三乐章:稍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mifa so do re re fa mi re第一主题是轻快的。经过句之后,在属调上出现第二主题。展开部是自由的。第 一主题、第二主题在再现部再现,后用尾奏结束乐曲。5 / 334、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Andante亍板)一海顿 【P7】(do-do-mi-mi-so-so-mi后面突然真的很吓人! !)5、弦乐小夜曲【G大调弦乐小夜曲K525J 莫扎特【P9J讲义上写了注释!去看去看第二乐章: mi mi miso fa re fa la so mi s丽缓,同样经典,第三乐章第四乐章第科用回Allegro 工附打4.G大调弦乐小夜曲,奥地利作曲
14、家莫扎特于1787年8月24日在维也纳完成,并 以最时髦的德文用语 Eine Kleine Nachtmusik (一首小夜曲)命名。该曲是十八世 纪中叶器乐小夜曲的典范。该曲最早为弦乐合奏,后被改编为弦乐五重奏和弦乐四重奏, 尤以弦乐四重奏最为流行,是莫 扎特所作十多首组曲型小夜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原有五个乐章,后第五乐章因故失传,所以现存只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G大调,4/4拍,是一首完整的小奏鸣曲。第一主题开门 见山,以活泼流畅的节奏和短促华丽的八分音符颤音,组成了欢乐的旋律,其中充满了明朗的情绪色彩和青春气息;随后是轻盈的舞步般旋律。第二乐章,行板,C大调,2/2拍,抒情的浪漫曲
15、。音乐开头乐队奏出简易、 动听如歌的主题,旋律温柔恬静,犹如轻舟荡漾,充满了绵绵情思。第三乐章,小快板,G大调,3/4拍,小步舞曲。主题节奏鲜明,旋律流畅, 充满了青春的活力。第四乐章,回旋曲,G大调,快板,4/4拍,主题是一首威尼斯流行歌曲, 旋律明澈流丽,跳荡着无忧无虑的情感,象征着幸福完美的感情。它在该乐章中 共出现五次,每次都作了调性变化。最后仍重复这一主题,结束全曲。7 / 336、“皇帝”四重奏【C大调-弦乐四重奏】-海顿 【P11】第一乐章:“so mifa re do,不断重复旋律第二乐章:sola si la do si la fa so 最经典,舒缓7、告别交响曲【升f小调
16、第四十五交响曲】-海顿【P13】第一乐章:紧张气氛,小调,很像电影莫扎特传第四乐章:依旧紧张小调,旋律重复,与第一乐章区别!8、歌剧一唐璜序曲(K527)莫扎特【P13J(壮烈,莫扎特传插曲,莫扎特死后)K527 Opera buffa Don Giovanni Prague, 1787,唐璜【创作背景】这是莫扎特继费加罗的蜡礼之后的又一部力作。唐璜是一部四幕九景的喜歌剧,据说在首演前24小时,莫扎特才将序曲写完。该剧于1787年10月29日在布拉格剧院首演,在没经过任何事先排练的情况 下取得极大的成功。由蓬特撰写脚本,蓬特根据贝尔塔迪的脚本石客记改编。 首次把唐璜这个人物写成戏剧的是莫利纳的
17、塞维利亚的淫棍和食客和莫里哀 的石宴。14世纪西班牙传奇人物唐璜用意大利语称为唐 乔万尼。蓬特在撰写 此剧时,强调了唐璜追逐女性的失败。9、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 K550 莫扎特【P15J第一乐章: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第四乐章:小调,好听,旋律重复这是莫扎特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创作的三部最伟大的交响曲,也是作者最后的三部交响曲(6月26日完成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7月25日完成的g小调 第四十交响曲,8月10日完成的C大调第四H一交响曲)之一。【创作背景】当时莫扎特穷愁潦倒,经济状况一落千丈,有时候还需临时补贴。在此时,他在一封信中写道:那些灰暗的思绪如此频繁敲击我,我曾作出巨大努力来驱走这
18、些思绪。”【第一乐章】甚快板,g小调,2/2拍,奏鸣曲式开头在中提琴不安稳的和弦的伴奏下,由小提琴以八度演奏充满优美哀愁的 第一主题,这段主题非常出名,后来经常被改编成为轻音乐曲单独演奏。在木管乐器加入后,弦乐声部的颤弓加剧,引出 bB大调第二主题,弦乐与8 / 33木管在亲切交谈,在发展部到来之前,乐队以下行音阶奏出发展部首先为#F小调,随后频繁转调,引出再现部。在再现部中,乐章的 两个主题同样由g小调奏出,第一主题更慌张不已,第二主题更悲凉婉转。其乐章的形式也出现在肖斯塔科维奇g小调第十一交响曲中。【第四乐章】甚快板,g小调,2/4拍,奏鸣曲式乐章充满令人产生亢奋的狂热情绪, 但仍有抑郁的
19、色彩。乐曲以强弱分明的力度 奏出忐忑不安的第一主题,令听众耳不暇接。第二主题为B大调,忧郁而沉思。发展部以第一主题为主导,像第一乐章 那样进行频繁转调。再现部调性安排与第一乐章相同,乐器绝望的结束于悲悯的g小调。10、A大调钢琴奏鸣曲 K331 莫扎特【P15J第一乐章:我一直错以为的船歌,陈 zhi雨在琴房弹过【P15】第三乐章:土耳其进行曲风制谱Piano第一乐章优难的行柜亨aliQfQ【赏析】777年,莫扎特进行第二次旅行演出时,与音乐家韦伯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加 深了对社会的了解,使他的创作思想更加成熟,并在器乐创作中显露出成熟的创 作风格,这点特点表现在他的小提琴协奏曲和钢琴协奏曲的
20、创作中。A大调钢琴奏鸣曲(作品331号)是莫扎特1778年写于巴黎的作品。莫扎特一生共写了十 九首钢琴奏鸣曲,这些奏鸣曲都显示出明朗乐观的乐思, 完美匀称的结构和严谨9 / 33 如歌的旋律等创作特征。A大调钢琴奏鸣曲是其中的第十一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它有三个乐章, 是标准的钢琴奏鸣曲形式。第一乐章是 文雅的行板”,第二乐章是小步舞曲 第三乐章就是著名的土耳其进行曲,这个名称来自于莫扎特在乐谱上标上的 土耳其风”的注解。【第一乐章】A大调,6/8拍子,主题与变奏曲。优雅的行板的主题,是由前半 段若干小节,后半段十小节的二段而成,并依惯例加以反复,非常优美,明显的 反映了这一新时期的曲式概貌。
21、主题及变奏精巧而细致,优雅而活泼。【第二乐章】小步舞曲,A大调,3/4拍子。是规模相当大而附有中间部的小步舞 曲。以强有力的齐奏为开始的小步舞曲主部共有四十八小节之长。中间部左手与右手相互交替,中央又插入有齐奏的强奏部分,技巧华丽而艰深。【第三乐章】土耳其进行曲,为奥地利音乐家莫扎特的A大调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KV.331) 的第三乐章,又称为 Alla Turca (土耳其风回旋曲)。于1778年间在慕尼黑或维 也纳所作。土耳其进行曲,a小调,2/4拍子。具有法国风回旋曲。首先是著名的主题以a小调出现,整部作品中以这个主题最为脍炙人口。 这一异国情调十足的乐章,在 极为华丽而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22、。本奏鸣曲的第三乐章最为著名,经常被单独演奏, 并被改编为管弦乐曲和轻音乐,这就是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乐曲一开始是在a小调上的第一主题,曲调轻盈活泼、节奏富于弹性;接着是第 二主题的出现;然后重复第一主题而结束了第一乐段。乐曲的中部,曲调转到了 A大调上,由四个小乐段组成。第一小乐段是富 于东方色彩的明朗而又雄壮的进行曲, 主题音调节奏铿锵有力,气势雄伟,使人 豁然开朗,与第一乐段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一主题在全曲中出现了三次。第二小段是几乎全由十六分音符构成的快速旋律,有如队伍在急速飞快地 奔跑。紧接着的第三小乐段也是有几乎是十六分音符构成的快速旋律,顺者第二小段的旋律一泻而来,不可阻挡。第四
23、小段与第一小段完全相同,即重复这一乐 段中富于东方色彩而又雄壮的进行曲。接着,曲调转回 a小调,这是第一乐段的 再现。乐曲的结尾部分较长,它是以进行曲风格的音调为素材, 加以变化发展而 成的。曲调在A大调上进行,使乐曲显得壮丽辉煌,气势磅礴,音调继续发展, 曲调不断推向高潮而结束了全曲。10 / 3311、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V662 莫扎特单簧管协奏曲是莫扎特完成的最后第二部作品, 该曲的手稿现已丢失,最早的版 本都是在莫扎特去世后十年,甚至更晚才付印的,而且全部都把单簧管独奏声部 修改得符合标准的A调单簧管的音域。【第一乐章:快板,A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乐队引子以弦乐组的一个温柔抚
24、爱的主部主题开始。这首协奏曲的一大特 点是,所有的单簧管独奏段都在一个最能表现这种乐器天鹅绒般的,给人美感的音色的力度和音高水平上开始。独奏单簧管接过主部主题时,效果甚至比乐章开 始时更柔美。亲切的室内乐织体是由于先把伴奏只限于小提琴而获得的,后来才加上中提琴,最后允许低音弦乐器参加时,只是为了加几笔轻淡的和声支托。第 二主题为E大调,单簧管与弦乐密切配合,独奏单簧管的涟漪般的音阶和琶音结 束主部主题的陈述,弦乐器接着插入第一主题的旋律完整的结束了呈示部。紧接 着,听到单簧管用忧郁的小调式吹出一个对比旋律,开始了发展部。这些惆怅的笔触,即使在活泼的第一和第三乐章中最阳光灿烂的时刻,也总是挥之不
25、去。回转联动后,乐曲很快又回到再现部。该乐章乐队伴奏部分章曾被第83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国王的演讲作为 电影结束曲12、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 一贝多芬【P17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作品第13号,创作于 1798年至1799年初,作品献赠给他的赞助人与仰慕者利赫诺夫斯基王子。本曲 是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之顶峰的杰作,也是因其戏剧性的优美旋律而为世人所 熟悉的作品。本曲无论在内容、旋律和结构等诸多方面,都渗透着一种日耳曼民族特有 的理性,这也是贝多芬等德国音乐家共有的特质。 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悲 怆是贝多芬奏鸣曲中两部由他本人亲自写上标题的作品之一 (另一首为送别 No
26、.26)。关于 悲怆”这个词汇,与贝多芬后半生那感人肺腑而又凄怆深刻的悲剧 性生活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因为这毕竟是他的早期作品。【第一乐章,c小调,极缓板,转辉煌的快板,宏伟的奏鸣曲式。】开头是一段 相当长的充满悲怆情绪的极缓板,后转为快板,依旧悲怆的旋律中透露出一丝坚11 / 33 定。重板的引子充满古希腊式的悲剧气氛,雄辩的语调具有巨人的气概,绝无 儿女情长似的缠绵俳恻,对命运的激愤之情和身处绝境却刚毅不屈的气度使听者 热血沸腾。【第二乐章如歌的柔板】,似乎是贝多芬在第一乐章的激愤之后累了, 需要休息 一会而刻意放缓节奏。十分的柔和优美,使听闻此声的人如沐春风,仿佛在微风 和煦的日子里安闲
27、而惬意的生活,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柔软的一方面。【第三乐章,快板,c小调,2/2拍子,回旋奏鸣曲式。】乐章主题与第一乐章主 题动机有相通之处,优美的旋律中带有欠稳定的游移情绪, 似乎处于一种徘徊不 定的心态之中。一开头便是如雨珠倾泻而下的连奏,主部主题洋溢着青春的明快 和不可抑制的生命活力,而在欢笑的背后,是微微的不安和骚动。大调的副部主 题虽然明朗,却也以急速的运动暗示着心态的不稳定。 插部以一种宣言式的坚定 语调表达了真正坚强稳定的意志。这个乐章的好几个段落都有贝多芬惯用的签名式”结尾,让人领略到作曲家的自信和潇洒。13、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一贝多芬【P17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67
28、号(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 又名命运交响曲(Fate Symphony),是彳惠国作曲家路德维希 凡贝多芬最为著名 的作品之一,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此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 谓”交响曲之冠”。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于 1807年末 至1808年初。此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 交响曲之冠【第一乐章,热情的快板,2/4拍子、奏鸣曲式。】这一乐章展示了一幅斗争的场面,音乐象征着人民的力量如洪流般以排山倒 海之势,向黑暗势力发起猛烈的冲击。乐曲一开始出现的强有力的富有动力性的四个音,也就是贝多芬称为 命运”敲门
29、声的音型,这就是主部主题。这一主题是向前冲击的音乐形象, 推动着乐曲 不断发展,也在以后的各乐章中不断出现、发展。这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一种 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气势,展示了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表达了贝多芬内心充 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14、A大调第七交响曲一贝多芬【P17第一乐章:交响情人梦里男主第一次接手 S乐团,拉的很烂 第三乐章:音阶双音重复12 / 33 第四乐章:旋律不断再现(补充PPT) A大调第七交响曲虽然是无副标题的作品, 但是人们通常喜欢把它 称之为 舞蹈性的交响曲”、舞蹈的颂赞在贝多芬所有没有副标题的交响曲当 中,这部作品也是最受人欢迎的。它拥有贝多芬所写出的
30、最著名的慢版乐章以及 最著名的快板乐章,所以它的地位终究是九大交响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第1乐章:稍稍持续地,活泼地(Poco SostenutoVivace); 4/4拍、6/8拍; 带有引子的奏鸣曲式】引子很长,展开得很充分。一个雄伟而朴素的主题在乐队中至上而下地阔步 走来,除了用全乐队的全奏和弦偶尔加以强调外,甚少渲染.这个素材和另一个更优美、娇柔的第二主题结合起来宏伟地展开。 接下去才是这一乐章的快速的主 要部分,它是根据一个轻松、跳跃的音型写成的,伯辽兹对此极感兴趣,把它称 之为农人的轮舞。但不久它就逐断增强,超越了任何人间舞蹈的界限。它巨大的能量从未失去 控制,但贝多芬的同时代人对
31、它感到迷惑。 例如,本章结束前的一段著名音乐使 韦柏感到吃惊,他大声喊到:贝多芬 是该进疯人院了 ”。这段音乐出现在尾声中, 在乐队的低音区,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着一个强有力的五音乐句,不断地反复(来自那个跳跃的主部主题),上方的乐队增强到宏伟的最后高潮。【第3乐章:急板(Presto); 3/8拍;谐谑曲】谐谑曲充满着使人惊异的爆发性和动力性的对比 ,这倒不是由于它轻快的节奏、 多变的乐队色彩以及情趣横溢的机智,而是由于各主题的绝妙联系和曲式上的高 度完善。开头两小节的坚实笔触用细雨般的顿音加以对比:这个突然的对比在开头的小节(这时缩剩前面的四个音符)从弦乐组的低音区跳 向高音区时.变
32、得更为强烈。这时,妙趣横生的三声中部中两个音符构成的短小 音型在木管的高音区中来回摆动,和主要部分呼应。三声中部本身即富有对比,它出其不意地从谐谑曲各主要段落中突现出来. 它再 一次地从头至尾再现。在本乐章的末端,当它好像还要作第三次反复时,被全乐 队演奏的五个尖锐和弦打断,令人感到幽默的不耐烦。【第4乐章:辉煌的快板(Allegro con brio); 2/4拍;奏鸣曲式】在旋风般的末乐章中,舞曲的冲力以更有力的方式出现。确如瓦格纳出于 对贝多芬的仰慕,把这乐章称为 舞曲的极品开头的主题可理解为一种大型的 弗吉尼亚舞曲,但不久它就发展成壮丽无比的、 令人激动的篇章,使任何舞蹈花 式都相形见
33、细。13 / 33这种不停息的旋动席卷全篇,像是洒神的狂怒;一个高潮接着一个。奇怪 的是,这些都发生在传说的奏鸣曲曲式之内,它最后结束在难以描述的宏伟的尾 声中。15、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一贝多芬【P19】第一乐章:芭比娃娃电影系列,要等很长一段引子,要等30秒才出现主题! !F大调第六交响曲(Symphony No. 6 in F major Op. 68),又名 田园交响曲”, 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并亲自命名为田园。该曲大约完成于1808年,是他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一,也是贝 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 此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 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
34、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的作品c这部作品1808年在维也纳首演,由贝多芬亲自指挥,在首演节目单上,他写到: 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整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 与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同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F大调第六交响曲共分五个乐章,每个乐章各有一个小标题。其中第三、四、五 乐章连续演奏:【第一乐章】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不太快的快板,F大调,2/4拍子,奏鸣曲式。由双簧管呈现出明亮的第一主题,充满着浓郁而清新的乡间气氛,使人们感受到 贝多芬投身到大自然后的喜悦心情。 音乐在平静安宁的气氛中进行,第一主题和 第二主题反复交替,作者并不在
35、主题上加以他善长的发挥手法,只是朴实地重复, 形成恬静清新的自然美景,音乐自然流动,没有强烈的力度变化,表现出人在大 自然的怀抱中得到的精神安宁。六、浪漫主义C61、圣母颂一舒伯特【P7J (经典,很慢很慢,非常舒缓)(金色琴弦 里有人拉过)-.二14 / 33赏析【P7析舒伯特写的圣母颂是他根据英国著名诗人、小说家瓦尔特司各特的长篇历史叙 事诗湖上夫人中的一首诗写的。司各特是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他的主要 文学贡献就是历史小说,他的文学影响是世界性的,英国的萨克雷、狄更斯、史蒂 文森、法国的雨果、巴尔扎克、大仲马,意大利的曼佐尼、俄国的普希金,美国的 库珀,都受到过他的影响口司各特在181
36、0年写的长篇叙事诗湖上夫人叙述的是 中世纪苏格兰国王和骑士冒险的事迹,描写了苏格兰的自然风光。湖上夫人在 英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很快就翻译成德文,在德语世界出版由舒伯特读到了湖 上夫人的德译本,诗中的一些章节使他非常感动,其中有一个场面,在战火纷飞 的日子里,某一天黄昏,骑士罗德利克在郊野漫步,隐约听到舒缓的歌声,循着歌 声找去,原来是道格拉斯国王的女儿埃伦,在竖琴的伴奏下唱出的祈祷歌,倾诉她 内心的烦恼。舒伯特根据这一段情节写出了三首埃伦的歌O其中的第三就是现 在的圣母颂,这首圣母颂因为歌词来自文学作品,内容当然也就与宗教礼 仪无关了,歌曲表达的是一位生活在战争动乱年代的少女对和平安宁生活的
37、渴望, 感情极为纯洁虔诚伴奏的钢琴模仿竖琴的苣音,烘托出一种宁静纯美的气氛口舒 伯特与福格尔在旅行演出中经常演唱这首歌,钢琴伴奏由舒伯特担任.他们每到一 地,圣母颂都受到人们的欢迎,对于这首歌的成功,舒伯特显然很满意,为此 他还写信向父亲汇报过.胆歆心头的种和坝讥勺班叔,心情磔I可臾序段啾的尻界,匕引导人心I可言,国水人 类共同的精神目标。歌曲在分解和弦的伴奏下以平稳的旋律为起点,通过浪漫主义 音乐常用的种种手法,描绘了一个纯洁的少女真诚地祈求圣母玛利亚赐予心灵抚慰 的情景(片段1) .同时,我们还可以从这首小曲里,感受到作者在坎坷的人生道 路上所体验到的痛苦和哀怨、幸福和希望.由于这首歌曲非
38、常受人喜爱,它也经常 被改编成器乐曲演奏,最常见的是小提琴曲。小提琴曲圣母颂虽然只是一首简 单的小曲,但也有不计其数的小提琴演奏家拉它,像海费兹、格雷米奥、梅纽因, 斯特恩等这些演奏大师都留有这首小品的录音,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史是品格独 具。2、鱼尊鱼五重奏(A大调色尊鱼钢琴五重奏 D667)舒伯特【P9J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他短短的一生中,曾经创作完成了许多室内乐作品。 舒伯特的室内乐中,被认为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钢琴五重奏,而这首始鱼五重 奏(OP. 114号),则是他所有的室内乐作品中最著名、最受人喜爱的一首。这 部作品旋律优美,充满明朗靓丽的光泽,洋溢着生命的无限活力,令聆听者难以 忘怀。
39、由于作品的第四乐章是根据舒伯特创作的歌曲 妙鱼的主题而写成的变 奏曲,所以这部作品被世人称为鱼尊鱼五重奏。妙鱼五重奏写于1819年,当时舒伯特仅仅22岁。1819年夏天,舒伯 特与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福格尔去奥地利北部阿尔卑斯山区的施泰尔小镇演出。15 / 33 福格尔的年龄已可作为舒伯特的父辈, 当时享有很高的名望。但他非常欣赏还默 默无闻的青年舒伯特的作品,并且不停地在各种场合演唱和介绍舒伯特的作品。 两人演出时钢琴伴奏常常是年轻的舒伯特亲自担任。停留在施泰尔期间,舒伯特应当地矿业经理、大提琴手潘加纳的委托,用 他的歌曲蹲鱼的主题,创作一首室内乐。舒伯特常常徜徉徘徊在阿尔卑斯山 区林木葱茏的
40、山野之间,优美的景色,清新的空气,爽朗的夏日时光,为舒伯特 带来了满怀的青春欢乐。这些快乐的回忆,化作新颖明丽婉转的乐思,出现在这 部无比美好的钢琴五重奏中。作为抒情诗人,肖邦更多的是情感,舒伯特更多的 是情趣。【第四乐章变奏曲式】脍炙人口的旋律描绘了深山溪流中自由悠游的小蹲鱼。小提琴优美的主题后,钢琴弹出第一变奏。第二变奏由中提琴主奏。第三变奏是借大提琴和大提琴演奏 的浑厚的主题,沉重的音乐似乎令人感到了渔夫的脚步声。 第四变奏是强大的和 弦和阵阵的哀伤,好像是渔夫投网和小蹲鱼的挣扎。第五变奏大提琴奏出同情和 忧伤。尾声中优美的主题再现,诉说着自由欢乐的永恒和美好终将到来。3、四首即兴曲D8
41、99 Op.90 -舒伯特【P9】第二首,02 第二首 降 E 大调 No.2 in E flat major(音阶形式,张昊辰弹奏视频)赏析:第二首降E大调,3/4拍,三段体,是8首里最短的,快速的华丽句子 带出一支如歌的舞曲。一开头,一连串的三连音(连奏)便如一股溪流不停地奔 泻而出,沁人心脾。想象一下,这段音乐用来配什么画面最合适?当然是林中小溪欢快地奔腾,蝴蝶 漫舞,草长莺飞。中段陡然一变,钢琴奏响了一支乡村舞曲,风格优雅欢快,恰 如溪边的野花在微风吹拂下翩翩起舞,一派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味。这支即兴曲最 富画意,拍成MTV再合适不过,能活生生地把听众带到田野小溪边去。无形的 声音几乎要化
42、为有形有色的画,扑面而来!07四首即兴曲 D935 Op.142第三首 降B大调No.3 in B flat major戴晨的独奏会上弹过4、舒伯特一小夜曲舒伯特小夜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1797-1828)演唱的歌曲,他在 欧州音乐史上有 歌曲之王”的称誉。当时的民间传说认为,天鹅将死的时候,会16 / 33 唱出最动人的歌。维也纳的音乐出版家哈斯林格在舒伯特逝世后不久发现了他未 曾问世的作品,认为他去世前半年所写的十四首歌,当属动人的绝笔,于是将它 们汇编成集,以天鹅之歌”命名出版,其中的第四首就是这首舒伯特小夜曲, 是1828年用雷布斯塔布的诗谱成的。小夜曲是舒伯特短促的一生中最后完成
43、的独唱艺术歌曲之一,也是舒伯 特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此曲采用德国诗人莱尔斯塔勃的诗篇谱写成。作为西洋 乐曲体裁之一的 小夜曲”,都以爱情为题材,这首小夜曲也不例外。我的歌声穿过黑夜轻轻飘向你 ”,在钢琴上奏出的六弦琴音响的导引和烘托下, 响起了一个青年向他心爱的姑娘所做的深情倾诉。随着感情逐渐升华,曲调第一次推向高潮,第一段便在恳求、期待的情绪中 结束。抒情而安谧的问奏之后,音乐转入同名大调,”亲爱的请听我诉说,快快投入我的怀抱”,情绪比较激动,形成全曲的高潮。最后是由第二段引伸而来的 后奏,仿佛爱情的歌声在夜曲的旋律中回荡。 乐句之间出现的钢琴间奏是对歌声 的呼应,意味着歌手所期望听到的回响
44、。小夜曲这是舒伯特短促的一生中最后完成的独唱艺术歌曲之一,也是舒伯特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此曲采用德国诗人莱尔斯塔勃的诗篇谱写成。【具体赏析】第一段以引子末一句d小调开始,通过下三度的和声进行,结束在d小调的完全 终止上,并紧跟了两小节的钢琴补充部分与演唱部分相呼应, 后旬为前旬材料的 发展,后两小节转入关系大调F大调,并结束在F大调的完全终止,本段为方整 型开放性乐段结构,音乐上烘托出了一个青年向他心爱的姑娘所作的深情倾诉。第二段以d小调开始慢慢过渡到F大调,最后调性完全转人主音大调 D大调完 全终止,调性的转入,正是呼应了歌词中情感逐渐的升华,这是曲调的第一次高 潮,乐曲也在一种期待和恳求的
45、情感中结束。 在平静舒缓的钢琴间奏之后,前两 段原样反复一遍,进一步深化了主体形象。第三段在前两段反复一遍之后紧接着以 D大调开始,运用中段的材料变化发展, 并与中段异首同尾,情绪上比较激动,形成了全曲的高潮,之后四小节的补充部 分使感情逐渐平静,段末结束在 D大调的完全终止。第四段是结束段,由最后一段延伸的尾声部分,在 D大调完全结束终止上,延17 / 33 续了三个小节,与引子相呼应,仿佛爱情的歌声在夜曲的旋律中回荡。 这首歌曲 以优美的旋律、大小调的交替运用完美地诠释了歌词的情感, 全曲充满了深情的 倾诉、恳求和期待。5、童年情景一舒曼童年情景是钢琴套曲,由德国作曲家舒曼于 1838年创
46、作。作品没有直接描 绘儿童生活,而是从成年人回忆童年情景的角度进行创作。作者以准确的笔触, 洗炼的手法,深入儿童心灵刻画他们的心理活动, 使得乐曲的音乐形象幽默、神 态逼真并富有情趣。并且此套曲还是写给作者本人未来的妻子克拉拉的一封情书”。(1)异国和异国的人们。这首钢琴套曲是作者在法国所谱写,所以标题为异 国和异国的人们。平稳四分音符夹杂着不安分的附点节奏,而伴奏声部却是华 尔兹的分解和弦,代表作者无法融入这浪漫的国度。(2)奇怪的传说。突变的节奏使乐曲显得夸张活泼,仿佛古怪离奇的故事给孩 子留下了深刻印象。(3)捉迷藏。上上下下飞快跳跃的顿音逼真地展现出孩子们你躲我藏、追逐游 戏的情景。(
47、4)孩子的请求,亲切温柔的旋律充满稚气,并带有祈求、幻想的情绪,最后 结束在属七和弦的七音上,形象地描绘了孩子提出请求期待答复时的神情。(5)心满意足。欢快的旋律音型在高低声部轮番出现,内声部固定的切分节奏、 丰满的和声都微妙地刻画了孩子得到所期望的东西后满足幸福的心理。(6)重要事件。夸张而单纯的顿音、呆板的节奏,呈现出孩子一本正经的严肃 面孔,令人发笑。(7)梦幻曲梦幻曲是德国作曲家舒曼所作的曲子。童年情景之梦幻曲,完成于1838 年,是舒曼所作十三首童年情景中的第七首。1838年,热恋中的舒曼写信告诉克拉拉: 记得有一回你对我说:,有时在你 面前我真像个孩子。?论是不是这句话的影响,总之
48、,我突然有了灵感,即席 写了 30首有趣的小品。”在其中,就有梦幻曲。在梦幻曲中,可以够明显觉察到诗歌般层层递进但又有些微妙变化的律 动感。乐曲用单主题三部曲式写成。一般三部曲的第二段,在曲调、性格、节 奏上都有所变化,以便前后形成对比。人们对那四个小节旋律既熟悉又喜爱,18 / 33 那些轻盈融情的歌,是每个聆听此曲的人心中的旋律。它叙述着人们儿时的美丽 的梦,也抒发着理想世界的温暖、深远与甜蜜。一支简短的旋律包容了人们对生活、 对爱情、对幻想的追求与希冀,也表达 人们对已逝去或将来到的美好的梦幻的热望与挚爱。这支旋律可以响在孩子的摇篮边,也可以在庄严的凯旋行列中奏响, 它所具 有的高度的概
49、括力和无限宽广的适应性, 显示出这个梦幻主题是永恒的,也是不 朽的,细腻的音乐表情,丰富的和声语言,引人入胜的表现力,使这首短诗充满 了诗情画意,令人百听不厌。6、阿贝格变奏曲 Abegg Variations Op.1舒曼AnimalH.M. J ,旭,手尹j止川而;的茸就MEM爵,以题献阿贝格伯爵夫人为名,实为献给曼海姆名门女子梅塔阿贝格(MetaAbegg,是舒曼在曼海姆的一次舞会上认识的一位少女)。乐曲内容而阿贝格”这五个字母一一ABEGG正好也等于音乐中一连串上行音符A-B-E-G o这个主题开始是以活泼的上行八度音出现,接下来是一连串的转 位。这四段变奏的节奏稳健且优雅,分别以胡梅
50、尔、菲尔德及幻想曲风写成:前 三段变奏都保持与主题同样的节拍,第四段则一转成为炫技风格。其演奏要求的 是敏锐与灵巧的音色变化。阿贝格变奏曲在舒曼的作品中的地位是难以估量的。 他以后的音乐创作 中继续采用音乐文字游戏作为灵感的源泉。这首作品可谓舒曼钢琴创作的前奏曲”,它为舒曼奠定了钢琴音乐大师的坚实基调。19 / 337、钟一李斯特(张昊辰)李斯特的La Campanella钟又名泉水, 作于1834年,钢琴独奏曲, 升g小调,稍快板,6/8拍。【作曲背景】这是李斯特为献给德国钢琴家克拉拉、 舒曼而作的钢琴曲集 帕格 尼尼主题大练习曲六首中的第三首。据记载, 1831年3月李斯特在巴黎听了 帕格
51、尼尼的音乐会之后,对他精湛高超的创作和演奏技艺惊叹不已,决心要成为钢琴上的帕格尼尼。1834年李斯特采用意大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帕格尼尼 b小 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钟声回旋曲”)的主题写成一首钢琴幻想曲,后来 成为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作品67)中的第三首,题作钟。乐曲基本上采用三段体曲式。用变奏的手法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华丽的演奏技巧和 钟声的效果。由于运用了多次主题变化和反复,因此也具有变奏曲和回旋曲的特 点。乐曲一开始,经过简练的前奏,很快在高潮音区出现了钟的主题”钢琴高音区清脆悦耳的音色和泛音奏法形成短促有力的音响, 组成了一连串生动逼真的小 钟的鸣响。由于钢琴高音区的音色比小提琴更易于
52、模仿钟声,因此钟声的效果更加明显。接下来的主题继续用钢琴高音区的音色特点,奏出了不同节奏的钟声。这两个主题交替变奏形成了高难度的辉煌华丽的段落。 最后乐曲运用舞曲的体裁 特点,在热烈欢快的歌舞气氛中结束。演奏时间约 4分钟。8、鬼火一李斯特弗朗茨 李斯特于15岁时完成12首超级练习曲的模版,赠予恩师车尔尼。鬼 火(Feux Follets)是其中的第五首,乐曲诡异的音型变化和双音的交替,形象 的表现了鬼火灵动、自由、之中夹杂着反叛、嘲讽和解脱之感。它被拉赫玛尼诺 夫称为 世界上最难的练习曲,需要演奏者极高的演奏技术,是对演奏家水平能 力的试金石,通常作为音乐会的高级曲目。9、李斯特一匈牙利狂想
53、曲第二首(开始很奇怪的旋律,猫和老鼠,等很久才能进入主旋律)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最为著名,它的旋律要么缓慢庄严,表现了匈牙利人民 对民族不幸的哀痛和控诉,要么富有速度感,展现出匈牙利人豪放、乐观、热情 的民族性格。狂想曲是由古希腊史诗咏吟诗人率先创造的音乐体裁,很多音乐家都曾经用这种20 / 33 音乐体裁创作乐曲,但是李斯特是第一位真正使用这种音乐体裁来表达自己民族 主义音乐的作曲家。狂想曲在钢琴艺术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但更多的是指匈 牙利狂想曲这本书。作于1847年的第二首匈牙利狂想曲最为典型。作品以匈牙利民间舞 曲恰尔达什为素材。这种舞曲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称为拉苏”,意思是缓慢”,
54、是独舞的音乐。后一部分称为 弗里斯”,意思是新鲜”,速度迅急、热 烈,是双人舞的音乐。该作品采用自由曲式,不受一般乐曲形式的限制,别具风 格,独树一帜,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乐曲开始有一个速度缓慢,节奏自由,并带装饰音,沉着有力的引子,这 段引子一下子就把听者引入民间生活丰富多彩的美丽画面。接着音乐进入性格豪 放的拉苏”第一部分,音乐从中音区开始,缓慢庄严的旋律,唱出充满内在的激 情,唱出悲痛的往事。在滞缓的节奏衬托下,低沉压抑的旋律蕴含着巨大的悲痛 和愤怒,表现了匈牙利人民对民族不幸的哀痛和控诉, 也表现了匈牙利人不屈不 挠的坚毅性格。这是第一主题。这一主题在高音区变化反复之后,音乐转入一个舞
55、曲性旋律,它那轻快跳跃的旋 律、匀称而规整的节奏,使舞曲变得更富于动力性,这支旋律在整个乐曲中十分 重要,因为它还将是后一段音乐的基础。这是第二主题。第二部分音乐速度加快, 出现了狂热急板的 弗里斯”舞曲,描绘了民间节日欢欣起舞的场面;这段音乐基 本上是由舞曲的第一段 拉苏”变奏发展而成的。在这些变奏中,有时运用急速的 同音反复以模仿洋琴的音响,有时是主音与属音的和声交替,这也是匈牙利民间 舞蹈音乐常见的特征。随着音乐速度的加快,力度的加强,音乐进入了表现万众狂欢的群舞场面。 狂放的舞步,飞腾的旋律,急速的节奏,表现出匈牙利人豪放、乐观、热情的民 族性格。当乐曲达到很强的高潮之后,音乐停顿下来
56、。舞蹈者走了,但人们又汇 集起来,音乐再度响起,恢复了以前的狂热,最后在振奋人心的沸腾气氛高潮声 中结束全曲。9、肖邦-革命练习曲肖邦的这首练习曲,表现了肖邦在华沙革命失败后内心的悲愤欲绝。 因此, 被后人命名为 革命”练习曲。全曲激昂悲愤,深刻地反映了肖邦在华沙陷落、起 义失败后的心情,那催人奋起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21 / 33他把这炽烈燃烧着的感情凝结在音符里,他把全部的悲愤之情倾泻在钢琴 上,肖邦的钢琴曲c小调练习曲就是在这种心境下创作出来的。这首乐曲悲 愤、激昂,曲调忽而上升,忽而急剧地下降,发出猛烈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 情的波涛里搏斗、奔腾。这首乐曲充满了刚毅、坚
57、强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所以 人们通常又把这首钢琴曲称作革命练习曲。在这首乐曲里,肖邦把自己的悲 愤和祖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波兰民族在华沙起义失败后顽强不屈 的意志。这是肖邦的一部著名代表作,影响较大。10、肖邦-黑键练习曲(降G大调练习曲Op.10No.5)(高八度,低八度)肖邦练习曲OP10, NO5 ,俗称黑键练习曲。由于绝大多数的音都出现在黑 键上,故习惯称之为黑键练习曲。在这支曲子里,肖邦是第一次尝试性的、用有明确练习目的的手法,把旋律 和主题交给左手,而让右手持续地弹奏特定的练习音型(Etudefigure)好像是对主 题进行注解。它给以后一些练习曲的发展作了有益的探索。
58、甚快板,3段体,第一段从降C大调降至降D大调;中段降D大调至降G 大调,有调性不明的经过性转调;第三段和尾声都为降 G大调,最后双手以八 度弹出ff的下行音阶。较难弹奏的作品之一,曾作为上海音乐学院的十级考试 的练习曲考试曲目。整首曲子大概是 1分27秒(Wilhelm Backhaus 1927年 录音 版)。彪罗认为: 这是女人沙龙用的练习曲,令人感觉像是蛊惑着一般。 ”细心 听,动机的一再出现,的确像调皮的女人,不时搞点新花样,让人心里痒痒的却 又无处发火。11、肖邦-夜曲【降b小调夜曲,Op.9-11IjjitEjhrllo” * 是肖邦最早出版的夜曲,出版于1833年,作于1832年
59、,献给玛丽 普勒耶夫人,模仿自费尔德。这首第一号,降B小调,甚缓板,3段体,中段由八度音奏出降D大调。尼尔斯评介: 充满了梦中饱满的甜蜜欢乐,那是把黄昏,夜的寂静,以及这产生的一切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Ainu【f小调夜曲Op.55-1 (节奏,颤音)这首夜曲比较容易演奏,因此为许多人所爱。音乐评论家们说此曲内容阴郁、 充 满伤感。库勒普斯基说:悲伤逐渐筑高,成为失望的叫喊。随后因希望而缓和”。 克拉克表示:让人想起一位离开自己所爱的家庭,所爱的人们,寂寞地、悲伤 地在旅途上的游泳者。中段是进行曲风格,犹如在说,前方需要鼓起更大的勇气, 也更富于热情。尾声是终于到达目的地时的感恩心情这两首夜
60、曲都题献给曾经鼎力援助过肖邦后期生活的高贵女友,苏格兰的珍妮 史达林克小姐。乐曲用 行板,三部曲式。第一段从f小调开始,转为降B大调,再转回f小调。中段情 绪转为激情,速度也逐渐加快,经各种转调后再现第一段进入尾声。【c小调夜曲Op.48No.1】这是肖邦夜曲中最阴郁、最壮大的一首。哈涅卡曾说:中段有着贝多芬的风格”。乐曲虽然短小,却充满了肖邦的天份,可很明显地看出这是他顶峰时期的杰作。库勒普斯基说: 在此我们的肖邦完全脱离了菲尔德风格,肖邦的诗情穿上了厚 厚的魔术外衣。”乐曲是甚慢板。在六连音的伴奏下右手以柔声奏出暗淡的旋律。这段旋律经过种种转调,不安之情愈来愈剧烈。一进入速度转快的中段,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租赁经营合同
-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研发合作合同
- 井盖产品购销合同
- 汽车直租融资租赁合同
- 房地产测量合同年
- 会议展览活动承办服务合同
- 房屋修建承包合同
- 合作研究开发合同
- 1秋天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创意教学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网运分离参照德国继续推荐京沪高铁
- 《丰收之歌》精选教学课件
-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运动与力》 教学设计
- 2022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单元课件全套
- 小学期末班级颁奖典礼动态PPT模板
- 液碱生产工序及生产流程叙述
- 图解调音台使用说明(共14页)
- 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和优良传统教育课件教案
- 心理抗压能力测试例题
- 操作系统试题
- 电子秤校验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