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藏西汉竹书《仓颉篇》与《老子》书风之比较_第1页
北大藏西汉竹书《仓颉篇》与《老子》书风之比较_第2页
北大藏西汉竹书《仓颉篇》与《老子》书风之比较_第3页
北大藏西汉竹书《仓颉篇》与《老子》书风之比较_第4页
北大藏西汉竹书《仓颉篇》与《老子》书风之比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大藏西汉竹书仓颉篇与老子书风之比较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是迄今发现的古书类竹简中数量最大的一批。各 篇竹书的书法特征都不尽相同,但大体上可以认为已近于成熟的汉隶, 与西汉初期的简牍、帛书中近于秦隶的书体有明显区别。其中仓颉 篇是现存字最多的秦汉字书,老子是篇章结构最为完备的古本, 二者虽属于同一批竹书,但书风面貌差距很大。本文对北大简仓颉 篇与老子的书法特征进行对比研究,通过阐释二者在笔法、字 法、章法等方面的异同,进而还原隶书在西汉中期的真实面貌,以期 更好地理解隶书发展之过程。2022年初,北京大学接受捐赠,获得一批从海外回归的西汉竹简, 这批竹简现藏于北京大学塞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各篇竹

2、书书写风 貌迥然,抄写年代略有早晚,相较于汉初时期的秦隶,已近似于东汉 时期成熟的汉隶体貌。其中,仓颉篇绝大多数竹简字迹清晰,是迄今存字最多,保存状 况最好的西汉传本。而老子则是篇章结构最为完备的古本。“即 使是其中最接近成熟隶体的书体,与宣帝时期的定州八角廊汉墓出土 的竹简文字相比,仍略显古朴。由书体特征并结合对全部竹书内容的 分析,我们推测这批竹书的抄写年代应主要在汉武帝后期,下限不晚 于宣帝。1”仓颉篇与老子虽属于同批简牍,但二者风格 迥异。前者近古隶:书风古朴,字形方正、宽扁不一,用笔内聚遒劲, 线条厚重饱满,后者则更近似东汉时期的成熟今隶:书风多变,或古 朴、或刚健、或凝重、或飘逸等

3、,字形宽扁状,用笔提按分明,线条 粗细变化丰富。古来新学问起,大都因为新发现。竹书上的文字为我们研究西汉时期 的隶书提供了实物资料。北大西汉竹书均为书籍简,故书手在抄写时 需遵循严明的法度和规范。王晓光认为:“其一派成熟汉隶风范,不 妨作为武帝后期汉隶成熟、定型的标杆墨迹2。”1用笔特征轻重提按的不同仓颉篇与老子虽属于同批简牍,但书风迥异。虽二者皆有成 熟隶体的面貌特征,但细比较,在仓颉篇中,书体仍保留有较为 明显的秦代隶书的风格。用笔少提按,多为逆锋起笔;行笔时匀速且 保持平稳运行,回笔处规整不出锋;线条粗细几乎一致无变化,如 “(不)” “(天)”等字。书手在抄写仓颉篇时很显然是在极 力控

4、制整体的严谨,以达到全局的工整,甚至,为了追求整篇的均整 统一,在仓颉篇中,刻意规避了提按动作,舍弃掉了大量的波磔 笔画,使其篆书意味较浓,但在用笔方面,全篇显得既呆板而又机械 化、模式化。相较而言,老子的全篇风貌更加符合我们对汉隶的 审美要求。轻重提按分明,起笔或逆锋、或横切、或重按圆起等;随 后提笔运行,行笔时多产生向上的圆弧形线条;纵向与横向的收笔处 多出锋,形成尖收;波磔提按明显。如“(不)” “(天)”等字。 这种用笔状态使得整篇文字层次分明,变化丰富。孙辉的从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管窥西汉隶书发展中,依照书法风 格的不同,将北大简分为两种,其一,以仓颉篇为代表:字形方 正端庄,笔道雄厚

5、,撇捺多用圆笔法,其接近古隶类;其二,则以老 子为代表:字形方、纵、宽、扁各不相同,用笔轻重缓急不一,挑 笔波磔分明且成熟。更接近东汉时期的成熟今隶。北大西汉简书已近 于成熟汉隶,与张家山、马王堆简帛中近于秦隶的西汉早期隶书有明 显区别,与银雀山汉简相比亦显稍晚,但与定县简书相比,仍略显古 朴。横画用笔的不同仓颉篇与老子横向用笔的差异多表现在行笔的过程中。仓 颉篇为追求整体的平行规整,其笔画匀速行进,线条保持平直且粗 细大多一致;逆锋或侧切起笔;横画笔尽处呈方收或圆收,笔锋绝不外 露。波挑意并不明显,书手刻意规避,以此来达到整体线条的均匀统 一。书写手段较为程式化。而老子中的横画逆锋起笔后向右

6、上行 进,笔画行进中段呈弧形渐渐向下回落,多收笔处多波磔。呈现出一 波三折的形态。书写的运行轨迹多为:重一轻一重一挑,富于变化且 层次感强烈。如表1仓颉篇与老子横画用笔对比。仓颉篇与老子在横画上所展现出的形态差异是很明显的。前 者追求统一工整的效果,因此在用笔上更显单调和模式化。有学者认 为:“仓颉篇对于毛笔控制很牢,通过对比后发现,其横画入锋 的角度几乎都一样,入锋的力度也基本相同,均以方切为主,这种起 笔方式带来的是笔画形态的一致,空间分割的匀称,这与许多西汉简 牍从书法风格上拉开了距离3。”后者则更偏向于追求多样性,已 呈现出汉隶的成熟状态。波磔、挑笔的差异仓颉篇与老子用笔上的异同也决定

7、着笔画与笔画间的不同写 法。就波磔、挑笔而言,仓颉篇整体的规整统一也取决于书手在 波磔、挑笔上的谨慎处理,有意识的省简夸张笔画,规避变化。横向 的波磔较为短促,笔画波挑还不甚明显,似有似无。这样刻意的处理 方式使整体趋于匀整统一。因此其用笔甚至带有篆书的意味,与早期 秦隶相仿佛,显得圆厚通达。而老子更加接近于之后的成熟隶书状态,波磔明显、挑笔夸张,行笔时往往向左下和右下斜向拉长,起 到一定的装饰效果。如表2仓颉篇与老子波磔、挑笔对比。在仓颉篇中,波磔与挑笔用笔厚重,笔画内敛含蓄,线条单一, 粗细均匀。与老子形成明显反差。其波磔与挑笔用笔大胆豪放, 线条一波三折,粗细变化丰富。轻重顿挫分明。这也

8、是书手书写习惯 的不同所导致的必然结果。2结构特征2. 1外轮廓规整结构上的差异是仓颉篇与老子最大的区别。有学者认为:“仓 颉篇一眼望去块面明显,但是与成熟隶书把块面拉开的处理手段所 不同的是,仓颉篇的块面之间非常紧密,这样一来,一字当中的 每个部分并不明显,一眼望去只有笔画,并不能马上知晓是为何字, 显得机械而板滞。”在仓颉篇中,字形或长、或方、或扁,为追 求字体上下左右的平行和匀称,书手常会把字体笔画延伸或缩短行 改造,使得外部轮廓适中保持平衡齐整。例如表 3“谿” “范” “故” “裾” “耐”等字。亦或移动偏旁、部首的位 置进行调整使得文字结构与小篆“轴对称”的书写方式异曲同工。如 表

9、3,敖,鹫“,鬓“,然“,整”等字。而老子则不然,几 乎不会改变字体的造型结构。但往往会出现某一笔画的着重强调以此 来打破平衡,让其外部轮廓丰富多变。如“(久)” “(可)” “(成)” “(之)” “(下)”等字。裘锡圭曾在文字学概要中提到:“秦国文字形体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字形规整匀称程度的不断提高。4”可见,书手在抄录仓颉 篇的时候,亦是持续高度的工谨状态。而老子的字体结构较为 稳定,大多已是宽扁状,与成熟的汉隶基本保持一致。2. 2偏旁部首的特征仓颉篇对偏旁部首的处理基本是保持一致的,并不可以讲求多变 的形式。书手是在有意识的把它们的位置和造型统一起来。这大概是 由于仓颉篇文书的性质所决

10、定的。如表 4 “(鱼)” “3 ) ” “(系)” “(木)” “网)”等偏旁。 而在老子的书体中,则对相同部首及笔画处理的十分细致,变化 巧妙,规避雷同。书风较为自由、疏朗。遇相同笔画排叠时,或斜向 上、或斜向下、或平直等处理,不出现相同规整的摆放方式。老子 的书写却相对放松,书手对于毛笔的控制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对 于毛笔自然弹性的运用增加,因此笔画变得相当丰富,一笔之中提按 增加,长笔画波磔显露,部分与部分之间收放也相当明显,基本接近 于成熟期隶书。如表5 “(女)”于古)” “(之)” “(门)” “(D” 等部。3章法特点无论是书写严谨的仓颉篇还是书风自由飘逸的老子,在章法 上都

11、遵照着一定的书写规则,即横向成行,纵向成列,行距小于字距。 华人德认为:“由于八分书大多结体为扁方形,所以就自然形成字距 大于行距的特有章法。5”因受简牍形制、编联、典籍书抄写以便 于识读的实用性功能等因素的影响,横成行的章法特点大多是古代典 籍简所特有的风格。但就单个字来看,仓颉篇区别于老子的是对个别字体的书写 形式做了调整。在空间布白上,仓颉篇将横与横、竖与竖之间的 罗列,排叠的十分均匀,使其布白在空间分割上构成整齐划一的排列 式样。如图1。邱振中在书法中提到:“单元空间面积尽可能接 近,是让字结构匀称、稳定的好办法很多时候无法做到所有面积 的均等,便让面积的种类尽可能的减少,而让每一个空

12、间都尽量与某 一类靠近。” 6可见,书手亦是在极力的控制着单个字体结构的规 整性和稳定性,已达到全篇章法上的井然统一。而老子全篇布局 来看亦是整齐划一,但细究单个文字笔画上的搭配却是十分巧妙,规 避雷同。做到横、竖、撇、捺之间的排叠均不相等,使得空间构成上 层次分明。如图2。华人德认为:“章法是对整篇字的安排布置,它虽不是书法之本身, 但是整体作品的一个重要方面。章法对书法作品所要表现的风格是有 影响的,章法与书法配合得好,能使追求的效果更强烈,反之往往会 失败。”北大仓颉篇虽在字体处理上单一机械,但整篇字距拉得 很开,亦不失疏朗之气;老子整篇飘逸秀美,字距增大,更加空 灵洒脱。二者皆形成与东汉碑铭成熟隶书相类的章法特点。4结语综上所述,北大西汉竹书仓颉篇与老子的书法风格皆代表着 隶书发展过程中成熟期的典型面貌。但对比来看,二者风格却不尽相 同。仓颉篇书风近古,整体质朴平实。其字形方正、宽扁不一。 用笔厚重,横平竖直,笔画线条粗细一致。字体规整统一,布白均等;老子书风则清秀雅致,飘逸俊美。其字形宽扁。用笔轻重、提按 分明,笔画线条丰富多燮,秀美而不失刚劲。与仓颉篇的雄壮浑 厚相比,老子则更显含蓄内敛之美。仓颉篇与老子皆是西 汉时期成熟八分书的典范。引用1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壹)M.上海:上海古籍出社,2022: 2.2王晓光.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