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3_第1页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3_第2页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3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3 七十九团中学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基本信息 姓名郑小生科目地理所用教科书书名人教版地理时间2016.10.13所教年级七年级所教册次、单元上册第一章第四节设计主题地形图的判读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借苏轼的题西林壁导入课题,先让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其次讲述等高线稀疏程度与地形的关系,最后通过幻灯片总结等高线代表的地形部位。2.教材分析本节课共分为三部分即等高线的绘制方法、等高线与地形的关系、地形部位。绘制方法主要是了解性的内容,而等高线与地形的关系、地形部位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地理学习的难点。3.学情分析本节课时知识特别抽象,只有借助幻灯片将知识具体化

2、,才能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4、教学目标分析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并且要灵活运用等高线与地形的关系,等高线所表示的地形部位。5、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独立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理部位、坡度情况。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6、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7、教学准备PPT、教科书、教案、教学目标8.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共同来看一首诗,这首诗是苏轼题西林壁中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2、进入新课师生活动:了解等高线的绘制方法(1)幻灯片演示绘制的方法。学生总结绘制的方法、规律。等高线地形图的投影有什么特点。学生活动:总结坡度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等高线稠密坡度陡师

3、生活动: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各地理部位。1.山顶中心数值高2.山脊等高线凸向数值较低的地方(利用切线法)3.山谷等高线凸向数值较高的地方(利用切线法)4.鞍部两山顶间相对低洼的地方。5.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合。9、作业设计课堂检测,幻灯片检测题。课后作业,高效课时通10、板书设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相对高度与海拔 等高线的绘制 坡度识别: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等高线稠密坡度陡 地形部位: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11.教学反思优点 1. 导入新颖,课堂上较大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能够不断的提醒学生做笔记,课堂目标明确,课件制作美观。 3.对教材熟悉,重难点把握适当。不足 1.板书设计有待进一步规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