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翔:《绿道规划与建设》培训学习心得_第1页
华翔:《绿道规划与建设》培训学习心得_第2页
华翔:《绿道规划与建设》培训学习心得_第3页
华翔:《绿道规划与建设》培训学习心得_第4页
华翔:《绿道规划与建设》培训学习心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注册城市规划师华翔:绿道规划与建设培训学习心得绿道规划起源1.1中国古代绿道规划中国古代绿道规划思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 000多年的周代,当时在城市布 局与筑城思想方面,已能采取顺应自然条件,充分利用山体、自然河道建造城墙 与城壕,并且颁布了沿城壕外围必须植树造林的第一部法律;春秋战国时期的著 名思想家管子已提出沿河岸造林能加固土壤,防止洪水侵袭;从隋代(581- 618 年)沿京杭大运河种植大量的柳树,到宋代沿杭州钱塘江河岸种植了 10多排树木, 这些都可作为中国历史上所开展的大规模、有目的的绿道建设项目。而自秦代开 始(公元前221年),至明代正德年间(1518年),在川西古蜀道上先后开展

2、了 8 次大规模的行道树种植与维护,形成的随着古栈道、驿道延伸,林木茂盛的林荫 古道举世闻名的剑门蜀道“翠云廊”,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 完好的古代绿道。1.2西方近代绿道规划中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国家经济繁荣,绿道规划研究重点区域已从古老的中 国转向西方。人们提出了 “理想城市”建设模式,形成了轴线十道加规则广场的 城市建设范式。如法国巴黎在此时期沿塞纳河建设的林荫大道,即是早期西方国 家所建设绿道的典型实例。19世纪中期,奥姆斯特德(F. Olmsted)等在美国波 士顿地区规划了一条呈带状分布的城市公园系统,即通过林荫大道将城市公园联 系起来,就像一条祖母绿翡翠项链环绕在城市周围

3、。这是西方国家所公认的第一 条真正意义上的绿道(比我国的翠云廊大约晚近2000年)。19世纪末,霍华德提 出“田园城市”建设模式,其核心思想就是通过在城市外围设置连续完整的绿带 与放射状的绿楔,将城市与自然环境有机联系起来,以降低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 环境的影响。由此可见,早期绿道规划呈现围绕着沿河流、道路等线状分布的特 征,功能上体现了其连通性与审美游憩价值,在生态价值方面仅限于为人们提供 接近自然风景的机会。“绿道”概念的正式提出“绿道”(Greenway)一词1959年首次出现并被威廉.H.怀特(William H. Whyte)所用。但是其正式提出还是在1987年的美国总统委员会的报告中

4、。该报 告对21世纪的美国作了一个展望:“ 一个充满生机的绿道网络使居民能自 由地进入他们住宅附近的开敞空间,从而在景现上将整个美国的乡村和城市空间 连接起来,就像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一直延伸至城市和乡村”。此后,绿道 概念开始被广为接受。绿道的规划和实施也开始大量出现。英译绿道“greenway”分成两个部分:“green”表示自然存在诸如森林河岸,野生动植物等;“way”表示通道。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与人为开发的景观 相交叉的一种自然走廊。对于受人为干扰的景观而言,绿道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 他们为人类的进入和游憩活动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它们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 护起到了促进作用。广义上讲,“

5、绿道”是指用来连接的各种线型开敞空间的 总称,包括从社区自行车道到引导野生动物进行季节性迁移的栖息地走廊;从城 市滨水带到远离城市的溪岸树荫游步道等。但是,“绿道”内涵很广,它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含义。因此, 对这一概念的定义总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此可以引用查理斯莱托(Charles Little)在其经典著作美国的绿道(Greenway for American)中所下的定义: 绿道就是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 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包括所有可 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它是连接公园、

6、自然保护 地、名胜区、历史古迹,及其他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 从地方层次上讲,就是指某些被认为是公园路(parkway)或绿带(greenbelt)的 条状或线型的公园。国外绿道建设与发展情况绿道运动近10年在世界各地发展很快,在北美,Erickson对美国和加拿大两 个城市开放空间的演变与实施新的绿道规划进行了论述。Taylor等对加拿大四个 大都市区绿道案例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它们从传统的绿带发展为当前的综合性 绿道的经验与教训。目前,北美地区已建或在建的绿道项目已基本形成体系,如 果再叠加上众多规划待建的绿道项目,将会形成如同公路系统一样四通八达的绿 道网络系统。在欧

7、洲,Toccolini等对意大利区域绿道系统的规划方法进行了介绍。Harren 和Reich对德国绿道及自然保护的介绍。Turner(2004)利用对各地方机构发放 问卷的方式,调查了近10年来绿道规划在英国的发展状况。Ribeiro和Barao对 绿道概念在葡萄牙的应用作了具体的介绍,其中所应用到的规划方法仍然是 Ribeiro于1998年在Fabos指导下完成的博士论文中所提出的,即“景观分析景观评价与GAP分析一一规划策略一一影响评价”。近10年绿道运动发展的另一趋势便是其概念和思想在北美和欧洲以外地区 的广泛应用。Mugavin对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市托伦斯河流绿道的规划背景、实施 过程及

8、建成后评价进行了论述。Frischenbruder等论述了绿道策略在巴西各个尺 度的景观规划中的广泛应用。Tan对新加坡绿道系统的概念形成、规划与实施进 行了回顾,讨论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教训,其利用城市排水道和公路边缘发 展绿道的思想可供其他人口密集城市借鉴。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设计实践3.1整体规划格局中国的地理形势,每隔8度左右就有一条大的纬向构造,如天山-阴山纬向构 造;昆仑山-秦岭纬向构造,南岭纬向构造,考工记云:“天下之势,两山之 间必有川矣。大川之上必有途矣。”禹贡把中国山脉划为四列九山。风水学 把绵延的山脉称为龙脉。“茫茫昆仑,八脉到此”。龙脉源于西北的昆仑山,向 东南延伸出三

9、条大龙脉,北龙从阴山、贺兰山入山西,起太原,渡海而止。中龙 由岷山入关中,至秦山入海。南龙沿长江由云贵、湖南全福建、浙江、广东入海。珠江三角洲北靠南岭阻挡寒潮,南临南海接迎暖意,中间河网密布,丘陵林 立,沿着条条客家古驿道和林则徐禁烟的港口官道,留下了许多客家先辈们建造 的珍贵古迹和风水林木。因此,在“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规划设计理论指引下, 基于珠三角的自然生态格局和城乡发展状况,亲近自然重新布局和挖掘中国原始 绿道,以山、林、江、海为要素,形成“两环、两带、三核、网状廊道”的珠三 角区域绿道规划框架,并以此串联多元自然生态资源和绿色开敞空间,打造多层 次、多功能、立体化、复合型、网络式的珠

10、三角“区域绿网”。“两环”捍卫珠三角生态平衡为保障珠三角整体生态自然环境,构建内外“两环”,由珠三角外环生态屏 障和湾区生态环组成,外环生态屏障由珠三角西部、北部、东部的连绵山地、丘 陵及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组成。范围西起台山镇海湾,止于惠东红海湾;湾区生态 环由珠三角内圈层沿湾区边界(滨海各区县边界)的山地、湿地、森林公园、成 片的农田等组成,把珠三角分为湾区和其他部分。该两环是捍卫珠三角生态平衡, 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保障。“两带”保持内外绿色空间的延续为维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并阻止三大都市区连片发展,通过东江、 西江十流水体,串联沿江的山体、农田、防护绿带等,构建两大区域性绿色廊道,

11、保持“两环”之间的连通,其中,东江带南起珠江口狮子洋水道,经东莞水乡片, 沿东江十流向东北延伸,全博罗罗浮山,形成中部都市区和东岸都市区之间的生 态隔离;西江带南起珠江口洪奇门及沿岸地区,经顺德、中山基塘区,沿南沙涌、 西江干流向西北延伸至佛山仙鹤湖风景区,形成中部都市区和西岸都市区之间的 生态隔离。两带的存在构成了三大都市区之间长期有效的生态隔离,避免城镇无 序蔓延。“三核”改善密集城镇区的生态环境为改善三大都市区内部的生态环境,由中部的白云山-帽峰山、东岸的银瓶 嘴山-白云嶂、西岸的五桂山-黄杨山-古兜山等重要山体,形成三大绿核,作为外 围山林区、南部海洋生态区与中部平原生态区之间的联结点

12、,改善三大都市区内 的生态环境。此外,三核作为珠三角区域生物种群源,通过区域绿道的规划建设, 连通生态廊道,将为整个珠三角区域特色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打下坚实的基础。“网状廊道”控制城市蔓延,营造低碳绿色生活新方式珠三角区域绿道多处于山林农田、陆地水域的生态交错带,是地区景观多样 性和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带。珠三角区域绿道整体规划亦遵循以“山缘水陆 两级交接面、多个绿核为骨架的自然格局。并基于珠三角地区城乡结构模式、 交通布局、自然人文资源、行政区域划分等多层规划格局,并结合各市的实际情 况叠加分析后,综合优化形成由6条主线、4条连接线和16条支线共同构成的珠三 角区域绿道的网络化格局。珠三角的

13、绿道网规划建设是由面状统领,到线状建设, 再到点状完善,最终回到区域的面状层面已形成完善的多级网络化系统。东莞市绿道规划与建设4.1整体概况规划建设珠三角绿道网,是广东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做出的重大部署,也是广 东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宜居城乡建设的重点工程。为了积极响应广东省委 号召,东莞市绿道网规划建设工作方案已于今年3月中旬正式出台。3月16 日,东莞正式启动了市绿道网的建设,至5月底,全市已累计建成了 198.74公里 绿道,其中省级绿道91.64公里,完成了今年省绿道计划任务的46.52%。累计新 增了 224.59公里的绿道绿化,其中省绿道绿化117.49公里,完成今年省绿道计划 任

14、务的59.64%。除此之外,东莞已经完成了绿道的规划选线、规划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部分 镇街已经启动了植树工作,部分镇街已经开始了慢行道的建设。而松山湖绿道系 统早就已经在5月1日正式全线贯通并投入使用,这里设立了全省最早投入使用的 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东莞市的绿道网包括珠三角区域绿道网(东莞段)和城市绿道网两部分。珠三 角区域绿道网(东莞段)主线总长135公里,支线总长40公里,直接服务人口 375万 人,经过19个镇街和2个园区。城市绿道网方面,东莞市准备围绕打造中央休闲 区,建设由18.9公里的滨水绿道环、23.8公里的都市绿道环和48.6公里的山林绿 道环组成的“三环”城市绿道,总长约9

15、1.3公里,使其成为省域绿道的有效补充。4.2珠三角区域绿道网(东莞段)概况4.2.12号线线路走向2号线经过麻涌镇、洪梅镇、道涪镇、南城街道、厚街镇、虎门镇、长安镇。 主线由广州增城市新塘镇进入东莞望牛墩镇,途经麻涌香飘四季农业园、南城水 濂山森林公园、厚街森林公园、大岭山森林公园全莲花山自然保护区进入深圳宝 安区老虎坑水库。主线长约46公里,支线总长约12公里。绿道类型生态型绿道 长约24公里,包括水濂山森林公园全莲花山自然保护区段。主 要开展越野、森林穿越探险、野外生存体验活动。都市型绿道 长约5公里,包括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全麻涌镇中心区段。主要开 展主题节日、品茶交友、节庆活动等活动。郊

16、野型绿道 长约17公里,包括广莞交界处至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段、道涪水 乡风情至水濂公园段、莲花山保护区全深莞交界处段。主要开展校园酒吧、才艺 主题展示、农业体验、瓜果采摘等活动。3号线线路走向3号线自西向东沿东江经过麻涌镇、洪梅镇、道涪镇、东莞市区、石龙镇。 由广州番禺区石楼镇进入东莞麻涌镇,途经香飘四季农业园、道涪水乡风情、滨 江体育公园、龙湾湿地公园、旗峰公园、可园一迎恩门城楼、大王洲岛、石龙历 史文化景观区至罗浮山东江大桥进入惠州博罗县石湾镇。主线长约46公里,支线 长约22公里,连接线长约4公里。3号线的示范段为大王洲岛一石龙历史人文风景 区一江边村古建筑群,长约34公里。绿道类型郊野型绿道长约39公里,包括麻涌到粤晖园段、粤晖园到滨江体育公园段、 大王洲到罗浮山东江大桥段。主要开展水乡娱乐、主题摄影、休闲度假、自行车 越野、生态养生、美食等活动。都市型绿道长约7公里,包括滨江体育公园全可园段。主要开展美食探寻、 徒步越野等活动。5号线线路走向5号线自北向南经过石龙镇、茶山镇、东坑镇、寮步镇、大朗镇、黄江镇。 由惠州博罗县石湾镇经罗浮山东江大桥进入东莞石龙镇,途经南社古村落、东莞 生态园、松山湖、清泉水库休闲度假区、巍峨山森林公园、黄牛埔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