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复习笔记(共25页)_第1页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笔记(共25页)_第2页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笔记(共25页)_第3页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笔记(共25页)_第4页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笔记(共25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医学(yxu)微生物学复习笔记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xjn)、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和(放线菌)共6类微生物。2.非细胞(xbo)型微生物包括(病毒)和(亚病毒)两类。第一章3.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形菌,(杆菌)和(螺型菌)。4.细菌的特殊结构主要有(荚膜),(鞭毛),菌毛和芽孢。5.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即内毒素包括类脂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三种成分。6.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是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7.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是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第二章8.细菌的繁殖方式是(二分裂),细菌可用(人工方

2、法)大量培养。9.根据细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可将细菌分为(自养菌)和(异养菌)。10.细菌色素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种。第三章11.当噬菌体基因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上时,该噬菌体称(前噬菌体),该细菌为(溶原性菌)。12.毒性噬菌体的复制周期包括吸附、穿入、(生物合成)和(裂解)。13.噬菌体感染细菌可发生两种结果:(裂解细胞)和(容原状态)。14.根据噬菌体和宿主菌的相互关系,可将噬菌体分为(温和噬菌体)和(毒性噬菌体)。第四章15.细菌(xjn)HO变异(biny)是指细菌从(有鞭毛)到(无鞭毛)的突变。16.细菌(xjn)SR变异是指细菌从(光滑型菌落)到(粗糙型菌落)的突变。17.

3、细菌基因的转移方式包括转化、(转导)和(接合).第五章18.生石灰可用于(排泄物)和(地面)的消毒。19.干热灭菌法包括(烧灼法)、(干烤法)和焚烧法。20.化学消毒剂杀菌或抑菌的作用机理是(使菌体蛋白变性)、(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21.巴氏消毒法常用于消毒(牛奶)和(酒类)。第六章22.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发生改变时,出现菌群失调。23.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有益作用包括:防御外来致病菌、营养作用、(免疫作用)和(抗肿瘤作用)。第七章24.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成分。25.依据外毒素的作用机理不同可将其分为(神经毒素)和(细胞毒素)和肠毒素。26.抗毒

4、素由(外毒素)和(类毒素)刺激机体产生。27.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有体液因素、(屏障结构)和(吞噬细胞)。28.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屏障结构主要有粘膜屏障、(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第八章29.葡萄球菌的分类依据是:(色素)和)(能否分解甘露醇)。30.SPA的生物活性是:可与(IgG)分子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31.金黄色葡萄球菌(p to qi jn)可引起两大感染:(毒素性疾病)和(化脓性炎症)。32.胆汁(dnzh)溶菌试验可用来鉴别(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球菌)。23.肺炎球菌菌落(jnlu)呈(脐状)。自溶酶可被(胆汁)激活。24.脑膜炎球菌的致病物质有内毒素、(荚膜)和

5、(鞭毛)。25.“脓漏眼”是由(琳球菌)感染引起,用(1%硝酸银)药物预防。第十一章26.大多数志贺菌不分解乳糖,只有(宋内志贺菌)呈(缓慢发酵)乳糖。27.志贺菌属统称痢疾杆菌,一年之内(均可)发病,尤以(夏秋)发病率最高。28.大多数肠道杆菌是(正常)菌群的成员,在特定条件下称为(条件致病菌)。29.肠道杆菌的抗原构造主要有(O抗原)、(H抗原)和K抗原。30.肠道杆菌H抗原,不耐热(60)(30min)即破坏,HO变异。第十二章31.霍乱弧菌耐(碱)不耐酸,其培养基为(碱性蛋白胨水)。32.霍乱肠毒素A链肽作用,使(ATP)不断转化为(cAMP),引起肠液大量分泌。第十三章(二)名词解释

6、(261.microorganism(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中形体微小,数量繁多,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甚至上万倍,才能观察到的一群微小低等生物体。2.microbiology(微生物学):用以研究微生物的分类、形态结构、生命活力(生理代谢、生长繁殖)、遗传与变异、在自然界的分布及环境相互作用及控制他们的一门学科。3.medicalmicrobiology(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人类医学有关的病原体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对人体感染(gnrn)和致病的机理、特异性诊断方法(fngf)及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施,以控制甚至消灭(xiomi)此类疾病为目的的一门学科

7、。第一章4.lipopolysaccharide(LPS脂多糖):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伸出的特殊结构,即细菌内毒素。有类脂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三种成分。5.plasmid(质粒):是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结构dsDNA,具有自我复制功能。可使细菌获得某些特定性状,如耐药性、毒力性等。第二章6.generationtime(代时):细菌分裂倍增的必须时间。7.pyrogen(热原质):即脂多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注入人体或动物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第三章8.phage(噬菌体):是侵袭细菌的病毒,具有病毒的共同特征,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有一种核酸,只能在活的细胞内以复制的方式进行遗传。9.vi

8、rulentphage(毒性噬菌体):能在易感染宿主菌内增值并使之分裂的噬菌体。10.Lysogenicphage/Temperatephage(溶原性/温和(wnh)噬菌体):有些噬菌体感染(gnrn)细菌后并不繁殖,其基因组整合于宿主基因组中,成为(chngwi)细菌DNA的一部分,随着细菌的基因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的噬菌体。第四章11.transformation(转化):是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段。12.transduction(转导):由温和噬菌体介导的遗传物质从供体菌导受体菌的转移。13.conjugation(接合):是质粒介导的细胞间接触,使供体菌遗传物

9、质进入受体菌。第五章14.sterilization(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和芽胞的方法。通常用物理方法。15.disinfection(消毒):指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芽胞的方法。第六章16.normalflora(正常菌群):是定居于人体表面和开放性腔道的微生物群。17.dysbacteriosis(菌群失调):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发生改变时,出现菌群失调。第七章18.invasiveness(侵袭(qnx)力):细菌突破(tp)机体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与其(yq)表面结构和产生的胞外酶有关。19.toxenia

10、(毒血症):病原菌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不侵入血流,只是其毒素入血,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20.septicemia(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的症状。第八章21.plasmidfingerfrinting(质粒指纹图谱法):是一种由琼脂凝胶电泳和限制性核苷酸内切酶组成的DNA技术,用以分析质粒及质粒酶切片段的大小和数量,主要用于细菌流行病学调查。22.titer(效价/滴度):抗体含量及活性评估的指标。通常是在连续稀释抗体的体液(如血清)后,加入相应抗原,以出现标准效应的体液最高稀释度作为抗体效价,以上述稀释度的倒数表示。第九章23.va

11、ccine(疫苗):用病原微生物或其成分制备的,用于人工自动免疫的生物制品。习惯上所称的疫苗包括用力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和病毒等制成的疫苗和用细菌制成的菌苗。24.toxiod(类毒素):是将细菌(xjn)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制成。类毒素失去了外毒素的毒性(d xn),但仍保留其抗原性,用于人工免疫。如白喉类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第十章25.SPA(葡萄球菌(p to qi jn)表面蛋白A):是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能与人及某些哺乳类的动物的IgG分子的Fc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与吞噬细胞的Fc段争夺Fc段,从而降低了抗体的调理吞噬作用,起到了协助细菌抗吞噬的作用。第十一章26.wida

12、ltest(肥达试验):用已知的伤寒门菌O、H抗原和甲、乙、丙型副伤寒菌的H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病人血清做定量凝集试验。根据抗体滴度和早期与恢复期抗体增长情况以辅助临床诊断伤寒和副伤寒。第十二章1.致病菌的重要(zhngyo)条件是形成厌氧环境:伤口(shngku)深而狭窄,创口(chungku)闭合;坏死组织多,吸收游离氧;(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并有坏死);伤口进入泥土,伴有感染2.破伤风毒素属(神经毒素)引起(痉挛)。3.产气荚膜梭菌主要引起(气性坏疽)和食物中毒。4.(肉毒素)是目前所知所有生物毒和化学毒中最强的。5.肉毒素能抵抗胃酸和消化酶的破坏,(导致肌肉迟缓型麻痹)。第十三章6.分枝杆菌

13、属用(罗氏培养基)。7.BCG(卡介苗):将有毒的牛分支杆菌滴在含有胆汁的甘油、马铃薯的培养基上经过13年,连续传230代,终于得到一株毒力减弱而抗原性稳定的变异株,即卡介苗。8.结核杆菌的细胞壁,脂质成分(chng fn):磷脂;脂肪酸;蜡质D(细胞壁主要(zhyo)成分);硫酸(li sun)脑苷脂。9.结核菌素试验的结果分析:PPD法,4872小时后,红肿硬结超过5mm者为阳性,表明机体已感染过结核杆菌或卡介苗接种成功,对结核杆菌有迟发型超敏反应,并说明有特异免疫力;15mm为强阳性,表明有活动性结核病;两侧红肿中,若PPDC侧大于BCGPPD侧时为感染,可能为卡介苗接种所致;小于5mm

14、者,为阴性反应,表明受试者可能未感染过结核杆菌或未接种过卡介苗。但应注意原发感染早期、老年人、严重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如麻疹)的患者及艾滋病或者肿瘤等用过免疫抑制剂的细胞(xbo)免疫功能下降者,也可能出现阴性反应。第十四章10.(流感嗜血(sh xu)杆菌)会产生“卫星(wixng)现象”即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附近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大,随距离加大,菌落逐渐变小的现象。11.白喉棒状杆菌,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常排列呈V/L等形状。12.用Neisser或Albert染色,出现与菌体染色不同的深染颗粒,称“异染颗粒”。第十六章13.“硫磺样颗粒”放线菌属:核心由分枝菌丝交织组成,周围部分长丝

15、排列呈放线状,菌丝末端有胶质样物质组成的鞘包围,膨大呈棒状,折射率强,胶样鞘呈革兰阴性。第十七章14.(支原体)是(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15.比较特性支原体细菌(xjn)L型来源自然界独立存在的微生物其他诱因(yuyn)致细胞壁缺失的变异型遗传与细菌无关与原菌有关(yugun)返祖任何情况下,不能成为细菌除去(ch q)诱因可回复为原菌生长现象生长慢,菌落较小,直径0.10.3mm,菌落(jnlu)稍大,0.51.0mm液体(yt)培养时由一定浑浊液体培养时浑浊度极低度可粘附(zhn f)于管壁营养要求生长时需要胆固醇不一定(ydng)需要胆固醇,需高渗致病性引起慢性感染,如心内膜炎等原

16、发性非典型肺炎,泌尿生殖感染(gnrn)和条件致病16.普氏立克次体(l k c t):人虱人17.外斐实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羌虫病东方体等与普通(ptng)变形杆菌某些菌株的菌体有共同抗原(kngyun),故可用这些菌株的菌体抗原代替立克次体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的交叉凝集实验。18.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主要传播媒介是(鼠蚤)和(鼠虱),再由鼠蚤传给人。19.衣原体:是一类严格寄生在细胞内,有独特发育周期,能通过滤菌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20.衣原体有独特发育周期,即:原体一种小而致密的结构,呈球形或椭圆形,有强感染性,无繁殖能力。始体大而疏松的结构,没有感染性,但有繁殖能力。第十八章2

17、1.后天梅毒特点是反复,隐伏和再发。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传染性极强,破坏性较小三期梅毒,传染性小,破坏性大,可危及生命。第十九章22.沙保弱培养基上真菌形成的菌落:酵母型,非酵母型,丝状菌落。第二十章23.新生隐球菌菌体外有一肥厚的多糖荚膜,用(印度墨汁负染色)24.选择题黄曲霉毒素引起癌症第二十一章25.选择题病毒的特点:(1)体积微小,可以通过除菌滤器,观察需用电子显微镜(2)结构简单,仅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一包基因(jyn)或核酸蛋白分子(3)遗传物质单一,只含一种(y zhn)核酸(4)严格(yng)的活细胞内寄生(5)以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蛋白质翻译和核酸的复制(6)对抗生素不敏感,对

18、干扰素敏感。26.病毒可分为三种类型:(20面体立体对称型)(螺旋对称型)和(复合对称型)。27.简答或填空:病毒的复制周期: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和释放。28.重组:当两种病毒感染同一宿主细胞时,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他们之间发生基因交换,产生具有两个亲代特征的子代病毒,并能继续繁殖,该变化称为重组29.对于分阶段的RNA病毒,通过交换RNA节段而进行基因重组的称重配。30.表型混合与核壳转移:是基因产物的转换,不是遗传物质的交换,新形状不稳定(wndng),不具遗传性,无包膜病毒发生的表型混合称核壳转移。第二十二章31.病毒感染类型:潜伏(qinf)感染带状疱疹病毒(bngd);慢性感染慢性乙型肝炎;慢发病毒感染AIDS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32细胞病变效应(CPE):在体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