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做到“本色语文”(1)_第1页
语文教学如何做到“本色语文”(1)_第2页
语文教学如何做到“本色语文”(1)_第3页
语文教学如何做到“本色语文”(1)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教学如何做到“本色语文” “本色”,是语文教学的原点和出发点。语文教学改革呼唤本色语文,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本色语文,才能在语文教学中真正做到本色语文。“本色语文”的内涵主要有三层。一是“语文本原”:立足母语教育的基本任务,明确语文课程的基本定位。教语文,我们首先要清楚,什么是语文课,为什么要开设语文课。思考这些问题,必须立足母语教育的基本任务。母语教育的任务很多,但最基本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热爱母语的感情,激发孩子学习母语的动力,提高孩子运用母语的能力。而语文课程就是承担母语教育基本任务的学科。二是“语文本真”:探寻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实践体现母语基本特点的语文教育。语言教育,不同于其他任何学

2、科,有其自身特点。我们的母语,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最具有智慧,也是最具鲜明特点的一种。从文字到篇章,从表达到结构,从听说到读写,都和其他民族的语言完全不一样。因此,我们有责任探寻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我们更有责任实践体现母语基本特点的语文教育。三是“语文本位”:体现语文学科基本特点,实现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语文是一门课程,语文也是一门学科。作为一门课程,它必然有着自己的课程价值。它有自身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它有自身的课程要求和评价方式。作为一门学科,它必然有着体现自身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比较准确地把握这门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它的教学内容,它的教学方式,它的教学评价;我们也应该比较

3、准确地把握这门学科的特点,它的习得规律,它的学习规律,它的教学规律。我们应该运用体现这门学科特有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这门课程的价值。这不是排斥其他的方法,但语文学科的方法是基本的方法,也是主要的方法。否则,就会越位,甚至会走入歧途。或者花了力气种了别人的地,或者在自己的地里种了别人的庄稼。这就很难理想地实现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 知道了什么是本色语文,那么语文课该怎样教? 一、平平淡淡平淡即平实淡雅,不加色彩,不加修饰,不刻意雕琢,不自作矫情,不故作姿态,不故弄玄虚,是原色、原汁、原味。 平淡为真。返于自然,归于纯净。教师持这种心态,就会心平气和,以真心与文本、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以真情和作者及学

4、生进行真诚交流。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平淡致静。教师心静如水,学生雅静无声,不讲奢糜,不求浮华。师生之间,师生和文本之间有心灵的絮语,有自然的默契,有随机的暗示,有会心的微笑。这就是潜移默化,也就是“不言之教”。 平平淡淡不是平板淡漠,更不是平庸散淡。平淡之中,有时也会奇峰突起,有奇思妙想,有神来之笔;有时也会峰回路转,有曲径通幽,有柳暗花明。 平平淡淡教语文,方露语文本色。如司空图在诗品中所言“生气远出,妙造自然”。又如苏轼所言“无穷出清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可见平平淡淡教语文对教师的综合素养,尤其是对人文素养的要求更高了。在某种意义上说,平平淡淡更像一种心态、一种风格、一种

5、修养、一种境界。 二、简简单单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不要硬给语文课加重任务,拔高要求,也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因此,语文课要“消肿”、“减肥”、“瘦身”,化繁为简,削枝去叶,突出主干,凸显主体,理清主线。所以要念好“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写字)”“十字真经”,紧扣“知识、能力、方法、习惯”“八字要诀”,强调“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基本应用”四项要求。首先要倡行“一课一得”,即一堂课,目标要集中,任务要单一,要求要明确,训练要落实,而不是说只有一个要求,一项任务。同时要“精讲多练”,精讲,即讲精华,讲精髓,讲精炼,画龙点睛,提要钩玄,

6、要言不繁,惜时如金。当然也要求学生问答简明扼要。多练是相对精讲而言,即让学生多读、多写,自主参与言语实践。当前语文教学中有“脱离文本,过度发挥”以及“用学生的集体讨论代替学生的个体言语实践”的现象,因此要强调,对话主要是和文本的对话,要深入钻研教材,疑问主要从文本中来,答案主要到文本中去找,要不离文本,紧抠词语,有时要咬文嚼字。 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使复杂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易行,需要教师具有很高的教学素养。荀子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教学中要求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点滴勿漏是不可能的,效果也未必好。其实,正是这种“不全、不粹、不足”,才使得语文教

7、学更精炼、更精彩。所谓“简洁为美”,意在于此。三、扎扎实实 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性学科,母语是民族之魂,国家之根,智慧之泉,创新之源。从小打好学习母语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奠基固本,要求切实,训练扎实,效果落实。 记得一位特级教师执教少年闰土,文中有“秕谷”一词,学生查字典回答:“秕谷是干瘪的谷子”。一般来说,到此为止就够了,可老师又问学生:“能不能说瘪枣啊!”学生答:“不能。”老师笑问:“为什么?”学生答:“因为秕字是禾旁,是专用来形容谷子的。”解释一个“秕”字,增长了多少见识啊! 因此要认真研究教学过程,这既是学生思维、想象的过程,也是能力培养的

8、过程,是教学的“三维目标”统一的过程。过程由各个环节组成,随着教学进程,要环环相扣,步步为营,遇有错误要及时矫正,遇有遗漏要随时填补,发现生成性的课程资源,要随机应变,充分开掘利用。不要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仍按“预设”,一成不变。由于语文学习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有时需要回旋反复,有时需要重槌敲打,有时又需要“轻拢慢捻”,有时甚至需要以退为进。教师要善于审时度势,穿针引线,因势利导。四、轻轻松松 要想让学生轻轻松松、开开心心地学习,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放言高论,尽情地表露他们的喜、怒、哀、乐,毫无顾忌地表达他们独特的感悟、独特的理解和独特的体验。其次要留下空白,留有弹性。所谓留下空白,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坚持和文本对话,善于从文本中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中去发现文本中的空白,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的未尽之言、未了之情,从作者写出来的文字中去发掘未写出来的文外之意、弦外之音。所谓留有弹性,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势,能伸缩自如,进退有节,开合有度。一是由浅到深之间的弹性,使全班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都能自由选择、自主发挥;二是从一种思路到多种思路的弹性。教师要善于打开学生的思路并梳理学生解决疑难的思路,引导学生以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