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第一章-绪论课件_第1页
统计学原理第一章-绪论课件_第2页
统计学原理第一章-绪论课件_第3页
统计学原理第一章-绪论课件_第4页
统计学原理第一章-绪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声 明本课件为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孙桂娟与殷晓彦历经多年共同制作完成,因此,本课件版权归上述二位制作者所有。本课件仅供孙桂娟与殷晓彦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统计学原理一书做配套课件,仅供教材使用者做课堂教学参考使用,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利用本课件参加比赛、课件买卖、转借等其它任何与讲课无关的事宜,严禁课件随意流传,一经发现制作者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本课件之声明及最终解释权均属课件制作者所有。本课件当中还有诸多不完美之处,恳请使用者批评指正,不胜感激!统计学原理 本课程围绕统计工作的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及统计分析三个内容阶段进行。第一章绪论,对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性质、特点以及统计工作过程进行了综

2、述,并介绍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第二章与第三章,统计调查及统计整理,主要介绍统计调查的各种方法;并对统计资料整理的方法、步骤和内容加以阐明;第四章至第七章详细介绍了统计分析的方法与理论,如综合指标法、动态数列法、统计指数法、及相关分析法等第八章,介绍统计推断的主要方法及理论,如抽样调查。3内容简介4“十五”时期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与增长速度5资料来源:2010年国家统计公报6主要统计指标 1978 1989 2002城镇登记失业人口(万人) 530 378 770物价总指数(上年100%)商品零售物价指数(%) 100.7 117.8 98.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18.0 99.2工

3、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118.6 97.8实际利用外资额(亿美圆)外商直接投资 33.9 527.4外商其他投资 3.8 22.7 我国主要指标的对比国外资料来源:200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 7 目 录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统计调查第三章 统计整理第四章 统计分析综合指标第五章 统计分析动态数列统计指数第六章 统计分析统计指数第七章 统计分析相关分析第八章 抽样调查第一章 绪论8第一节 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 统计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第三节 统计工作过程及工作组织第四节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9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理解统计的涵义、特点及职能,理解和掌握统计学

4、中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第一节 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10原始社会一、统计实践活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统计扩展到社会经济各方面。工业、国际贸易、就业、价格等统计18301849年欧洲出现“统计狂潮”,各国相继成立的统计机构和统计研究机关。原始社会:结绳计数(简单的计量)萌芽阶段奴隶社会:主要人口、土地、财产统计. 统计日显重要封建社会:发展缓慢,但已具规模。农业、商业、银行、 交通、劳动等统计.统计学应运而生11(有统计学之实,无统计学之名) 另一代表人物约翰.格朗特(John.Graunt,16201674)对伦敦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行了分类统计,著有对死亡表公报自然观

5、察与政治观察编制了世界上的第一张“死亡率”统计表。 17世纪,英国,威廉.佩第(W.Petty,16231687)16711676年写成政治算术一书。用数字表述,用数字、重量和尺度来计量,并配以朴素的图表,刻画社会经济现象的特征。现代统计学广为采用。(一)古典统计学时期(17世纪中叶18世纪中叶) 政治算术学派:二、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三个时期)12 记述学派(国势学派)(有统计学之名,无统计学之实) 18世纪,德国,康令(H.Conrning,16061681),以叙述国家显著事项和国家政策关系为特征。 主要继承人阿亨瓦尔,近代欧洲各国国势学概论首次使用统计学代替国势学,认为统计学是关于各国

6、基本制度的学问,是一个国家显著事项的整体。因在外文中“国势”与“统计”词义相同,Status(Statistic后正式命名为“统计学”。13社会统计学派:德国:代表人物:克尼斯。 统计学是用特殊方法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法及其发展规律,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的一门科学。主要方法是大量观察法。数理统计学派: 19世纪,比利时,凯特勒(17961874),著有社会物理学,著有关于概率论的书信把概率统计引入统计学,开辟了统计学的新领域。恩格尔:恩格尔定律梅尔:人口统计学(二)近代统计学时期(18世纪末-19世纪末)141、数理统计学派: 不断吸取生物学研究中的成果,提出并发展了回归和相

7、关、假设检验、t分布、F分布等理论和方法,使数理统计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完整的学科。 戈赛特;首创小样本t分布理论 费希尔;提出实验设计等 小皮尔逊;提出统计假设理论(三)现代统计学时期(20世纪初-153、社会经济统计学派: 斯特鲁米林:发展了社会经济统计 廖佐夫:理论与方法 列昂捷夫:投入产出分析理论2、社会统计学派: 费拉斯卡姆波:一般统计学 史密斯:统计学原理 高野岩山朗:社会统计史研究16三、中国的统计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统计工作得到了顺利开展。为人民代表的选举,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和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做出重要贡献。改革开放前主要参照前苏联模式。新中国成立前,主要介绍欧美统计学

8、派17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统计与国际接轨的速度进一步加快统计的真实性与及时性与国际可比性都进一步提高,但仍存在许多需要关注的问题,统计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改革开放以来学习世界各国统计之长,统计工作步入正轨。对国民经济的统计体系也进行了调整,以便更好得反映国情、国力,和国际对比。相继成立了城调队和农调队以便及时反映农村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第二节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18一、统计的含义 包含三种涵义,两重关系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工作与工作成果关系实践与理论关系19统计工作: 人们为认识客观事物,通过实验或调查搜集有关数据并加以整理、归纳和分析,提供统计资料的工作是对客观

9、事物规律性的数量表现做出统计上的解释。统计资料: 是通过统计工作所获得的能够说明现象总体某种特征的数据,是统计实践活动的成果,即人们通过统计实践活动所得的成果。包括统计数据、图表及分析报告。序号国名金牌银牌铜牌合计1美国3539281022中国321714633俄罗斯272738924澳大利亚171616495日本151013382021名次国家/地区金牌银牌铜牌总数1加拿大1475262德国10137303美国91513374挪威986235韩国662146瑞士60397中国524117瑞典524119奥地利4661610荷兰413811俄罗斯3571512法国2361113澳大利亚2103

10、14捷克2046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各国家及地区获奖牌统计表22 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统计学是“关于收集和分析数据的科学与艺术(art)。” 1.数据有随机性(带偶然误差)。 2.应用时有人的判断和主动性(“艺术”),不是死套公式。统计学: 是研究大量社会现象(主要是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二、统计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23( 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及数量界限。(二)统计的特点: 数量性 总体性 具体性 客观性 广泛性 三、统计研究的方法24 大量观察法:大量观察法是指对所研究现象总体中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观察、分析研究,以得到具有规律性的,可以反映

11、总体特征的一种统计方法。 统计分组法:统计分组法是指根据研究现象的特点和研究目的,按照一定的标志,将所研究现象划分为不同类型的组的一种统计方法。 25 综合指标法:综合指标法是指利用各种综合指标研究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综合、概括的分析方法。 统计推断法:统计推断法是指以一定的置信水平,根据样本数据资料来判断总体数量特征的归纳推理方法。 统计模型法:统计模型法是根据一定的理论和假定条件,对研究现象之间的数量变动关系选择合适的数学方程进行模拟和定量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第三节 统计工作过程及工作组织26 1、全面、准确、及时地提供有关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资料,为国家制定政策和检查政策贯彻情况提供依据。

12、 2、为科学编制计划提供依据,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统计检查和监督。 3、为加强各部门、各地区和各单位的经济管理提供所需 要的统计资料和分析资料。 4、为积累统计资料和开展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依据一、基本任务 1983年12月颁布实施,1996年5月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二条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二、统计的职能27(一)统计信息职能(二)统计咨询功能(三)统计监督职能三、统计工作的过程28 统计工作的过程体现为调查研究工作过程即: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四个阶段。29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

13、理统计分析统计工作过程有组织、有计划地搜集资料要求:准确、完整、及时对调查资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科学分类、浓缩简化描述性分析推断分析、决策分析。要求:定性定量结合根据研究对象性质、目的,对统计工作各方面、环节的通盘安排。结果表现:各种设计方案四、统计的组织体系30世界各国的统计管理体制大体有两模式:(一)分散型统计体制(二)集中型统计体制 1.集中单轨制统计体制 2.集中双轨制统计体制(三)我国的统计组织体制31 目前,我国统计机构的设置为集中型双轨制。在国务院设立直属的国家统计局,县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乡镇人民政府设置专职或兼职统计员。另外国家统计局还设立了城市社会经济、

14、农村社会经济和企业三支抽样调查总队各省、市、自治区及抽中的市县,设立城市、农村和企业抽样调查队。32一、总体和总体单位二、标志与变量 第四节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三、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33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 (一)概念 凡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事物(个体)的整体,就是统计总体。组成统计总体的个体称为总体单位。34 1.同质性(二)统计总体的性质3.差异性 2.大量性 (三)统计总体的类型 351)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有限总体:变量取值的个数是有限的烟台大学在校学生人数 、烟台市国有企业无限总体:变量取值的个数是无限的天上的星星;海边的沙子;草原上的草36 2)实体总体和

15、行为总体实体总体:以某种客观存在的实体为单位组成的总体。行为总体:以某种行为、事件为单位组成的总体。学校、设备买卖行为、工伤事故、犯罪事件。二、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37 统计总体和单位的概念是相对的,总体和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和总体范围的不同,可能相互转化。38二、标志与变量 .标志 1)标志的概念 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概念,所以也称为单位标志或单位标识。 2)标志的分类(按其所反映的单位的特征不同) 品质标志 :表示总体单位质的特征的标志数量标志:表示总体单位量的特征的标志39数量标志标志值标志表现标志名称之后所表明的属性或数值称为标志表现或标志值品质标志品质标志:凡是表

16、示总体单位质的特征的标志数量标志:凡是表示总体单位量的特征的标志如某职工的 性别 是男;年龄 是20岁。2、变量40 广义上讲,变量是指可变标志,包括可变的数量标志和可变的品质标志。狭义上讲,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一般情况下都是从狭义角度来理解变量的。 41变异标志指标品质标志数量标志变量变量值 标志与指标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的差异变异、变量及变量值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变量的具体不同取值狭义变异42 连续型变量:变量的数值都是连续不断的,相邻两值之间可取无限数值。其数值要用测量或计算的方法取得。(二)变量的种类连续型变量身高1.60公分、1.61公分、1.62公分等离散型变量例如:年

17、龄20岁、21岁、22岁、23岁等1、变量按其变量值是否连续分为 离散型变量:变量的数值都是不连续的整数值,其数值的取得只能用计数的方法。432.按所受影响的因素不同确定变量:由确定性因素所形成的变量随机变量:由不确定性因素所形成的变量44(一)统计指标概念: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例如,某地区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5429.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75.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92元等都属于统计指标。三、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45区别: 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2)指标都能用数值加以表示 3)指标数值是经过汇总取得的 4)完整的

18、统计指标总是与特定的时间地点和范围相联系的。 2、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46联系: 1)指标数值多是通过标志值的汇总获得 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变换。 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指标、标志之间的关系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指标标志473、统计指标的种类(1)按其作用和表现形式不同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48(2)按统计指标所反映总体特征的性质分为 数量指标是反映总体某一特征的绝对数量。这类指标主要说明总体的规模、总量和水平,一般用绝对数表示。 质量指标是反映总体的强度、密度、效果、结构、工作质量等。这类指标一般用平均数、相对数表示。这些质量指标的数值并不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3)统计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特点不同分为49 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特征在某一时点的数量表现,常用期末数字,反映的是“存量”。如人口数、库存商品数、企业设备数、外汇储备额等。 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特征在某一时期的数量表现,反映的是“流量”。如某地区某年的粮食总产量、工业总产值、商品销售额、人口增长量等。(二)统计指标体系 1. 统计指标体系的含义 统计指标体系是根据统计研究目的和研究任务的需要,建立的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计指标所构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