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交通运行管理(PPT共115页)_第1页
第四讲交通运行管理(PPT共115页)_第2页
第四讲交通运行管理(PPT共115页)_第3页
第四讲交通运行管理(PPT共115页)_第4页
第四讲交通运行管理(PPT共115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1 行车管理4.1.1 车速管理4.1.2 车道管理(1)限速依据 按停车视距分析:4.1.1 车速管理在水平路段上路面湿润时的制动距离与停车视距 摩阻系数反应距离制动停车距离设计车速(km/h)行驶车速(km/h)(m)(m)(m)(m)1201020.2970.7141.3217.0210100850.3058.994.8158.716080680.3147.158.7110.811060540.3337.434.877.27550450.3531.222.859.05540360.3824.913.443.34030300.4420.88.133.93020200.4413.83.5

2、22.320对于道路上同向行驶的车辆,要求的车头间距: 对于迎面驶来的车辆,采用停车视距的2倍,即会车视距:4.1.1 车速管理在未设超高的小弯道上,应按照弯道的转弯半径验算可通过的安全行驶车速作为通过该弯道的限制车速,即 :住宅区,规定极低的限制车速 4.1.1 车速管理按驾驶员视野分析驾驶员注视点、视野与行驶车速间关系:行驶车速(km/h)注视点(前方)(m)视野()4018390100723666080105610404.1.1 车速管理(2)限速措施 车速限制 V85% (85位地点车速) V15% (15位地点车速) V50% (中位地点车速) 累计频率(%)车速累计频率分布曲线 特

3、殊情况下的车速限制 特殊道路交通条件 交通系统控制 交通事件 特殊气候控制车速的方法法规控制控制车速的方法心理控制控制车速的方法心理控制减速段施工,铺设立体画 控制车速的方法心理控制减速段施工,铺设立体画 形成水坑样 控制车速的方法心理控制减速段施工,铺设立体画 积雪的立体画减速段 坑洞立体画减速段控制车速的方法工程控制减速带振荡标线4.1.2 车道管理(1)单向交通 (2)变向交通(3)禁行管理4.1.2 车道管理(1) 单向交通 单向交通又称单行线,是指道路上的车辆只能按照一个方向行驶的交通。 原由 当交通量大于通行能力时,充分利用原有路网所采取的交通管制措施。单向交通简史:国外的情况20

4、世纪初:美国开始实行单向交通20世纪30年代:纽约的单向交通道路超过2000km巴黎:4333条街道中有1400多条单向交通街道,总长度超过400km东京:有30%的道路实行单向交通大阪:有38%的道路实行单向交通原苏联: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广单向交通国内的情况: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一些城市实施单向交通上海: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已经有400多条道路,近200km的单向交通. 种类:(1)固定式单向交通对道路上的车辆在全部时间内都实行单向交通称为固定式单向交通。(2)定时式单向交通对道路上的车辆在部分时间内实行单向交通称为定时式单向交通。如城市交通高峰期间,规定道路上的车辆只能按

5、照重交通流方向单向行驶,非高峰恢复双向运行。(3)可逆单向交通可逆性单向交通是指道路上的车辆在一部分时间内按照一个方向行驶,而在另一部分时间内按相反方向行驶的交通。(4)车种性单向交通车种性单向交通是指仅对某一类型的车辆实行单向交通。 单向交通实施效果 :(1)交叉是指交通流从两个不同方向进入交叉口,然后按照不同方向离开交叉口。车辆在相互交叉时,可能产生的碰撞点称为冲突点。(2)合流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通流合为一个方向的交通流。(3)分流是指一个方向的交通流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通流。(4)交通流在合流或分流时可能产生的碰撞地点称为交织点。 1)交叉口复杂程度 交叉口的复杂性计算公式A102

6、5时,认为枢纽是简单的;A2555时,认为枢纽属于中等复杂程度;A55时,则枢纽为复杂的。分流点数合流点数交叉点数 单向交通实施效果 : 单向交通实施效果: 2)信号控制实效组织单向交通可使信号控制收到实效,表现为:(1)在保持主流向绿灯信号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缩短红灯和黄灯信号时间,从而缩短信号周期。(2)由于减少黄灯信号的损失时间而提高交叉口的有效通行时间。(3)因与交通主流向同时解决左转和右转交通,提高了绿等信号利用率。 单向交通实施效果: 3)干道线控实效 (1)易与安排起步时差。(2)绿等时间可以得到充分利用而增长“通过带”的宽度。(3)通过带宽度与绿等时间比值为线控交通效率系数,用表

7、示。单向交通时双向交通时可能小于0.5。 单向交通实施效果 4)对偶干道左行右行实施 A4(3+1)16左行(顺时针)单向 单向交通实施效果 A4(5+3+1)36右行(逆时针)单向4)对偶干道左行右行实施 单向交通优缺点: 优点简化交叉口交通组织提高路段通行能力有利于信号控制(点控、线控)降低交通事故提高行车速度有助于解决停车问题有助于减少交叉口混乱有助于充分利用现有道路来减少道路拥挤 单向交通优缺点:缺点:增加了车辆的绕行距离,增加了附近道路上的交通量。给公共车辆乘客带来不便,增加步行距离。容易导致迷路,特别是不熟悉情况的外地驾驶员。增加了为单向管制所需的道路管理设施。 单向交通实施条件:

8、两条平行道路,间距在350-400m之内;有明显的潮汐式交通特性;复杂的多路交叉口,某些方向的交通可另有出路的,可将相应的进口道改为单向交通。 (2)变向交通指在不同的时间内变换某些车道上的行车方向或行车种类的交通。变向交通又称“潮汐交通”。 变向交通分类: 方向性变向交通在不同的时间内变换某些车道上行车方向的交通 非方向性变向交通在不同的时间内变换某些车道上行车种类的交通 变向交通优缺点: 优点:合理利用道路资源,充分提高道路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对解决交通流方向和各种类型的交通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有较好的效果。 缺点:增加交通管理的难度,并需要增加相应的设施,且需要驾驶员有

9、较高的素质。 变向交通实施条件:方向性变向交通的实施条件 道路上机动车道数应为双向3车道以上;交通量方向分布系数KD 23;重交通方向在使用变向车道后,通行能力应得到满足;轻交通方向在去掉变向车道后,剩余的通行能力应能满足交通量的需求;在城市道路上使用时,应在信号控制交叉口进口道上相应地增加进口道的车道数。 非方向性变向交通的实施条件 自行车借用机动车道仅适用于一块板、二块板的道路,借用后机动车剩余车道的通行能力应能满足机动车交通量的需求; 机动车借用自行车道后,剩余车道应能保证自行车通行的安全; 行人借用车行道适用于中心商业区,除定时步行街外,要对机动车流进行分流疏导和控制。 (3) 禁行管

10、理 定义:减轻道路上的交通压力,或将一部分交通均分到其它交通负荷低的路上去,根据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实行对机动车或非机动车进行某种禁行管理。 类型时段禁行错日禁行车种禁行转弯禁行重量禁行4.2 步行管理4.2.1 人行横道4.2.2 人行信号灯4.2.2过街设施及其选用依据步行管理基本观念 以人为本基本目标 保障行人的安全 国内部分城市交通出行比例:4.2.1 人行横道 含义 是防止行人乱穿道路而在车行道上标线指定为行人过街的地方。 人行横道线简史: 分类:条纹式(或称斑马纹式)在路段中间设置没有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线时,采用斑马线。 平行式(信号灯控制交叉口) 设置:交叉口 位置(见后图) 宽

11、度(35m) ,与通行能力有关; 长度(不长于15m)或二次过街;路缘石人行道行人过街横道设计示意图 行人过街横道设计示意图 设置:路段交叉口间距(大于500m)人流集中 道路性质(交通性或者其他) 车、人流量特殊土地利用(学校、医院等)不宜设置人行横道的地方:(1)弯道和纵坡变化路段等视距不足的地方。(2)在信号交叉口附近不宜设置条纹式人行横道,只能设置有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控制信号与交叉口信号协调控制。(3)在转弯车辆多又不能禁止的地方不设人行横道。(4)瓶颈路段不设人行横道。(5)公交站点上游不设人行横道。(6)车辆进出口的附近不设人行横道。4.2.2 人行信号灯 配时 最小绿灯时间美国

12、 澳大利亚形式4.2.3 人行过街设施及其选用依据平面人行过街设施的选用依据4.2.3 人行过街设施及其选用依据 人行立交过街设施的选用依据快速路上必须设置主干路上满足一定条件商业区交叉口重要交通枢纽(地铁、客运站等)4.3 停车管理 含义: 使车辆有合理的停放方式。 手段: 动态交通 静态交通 以静治动 4.3 停车管理4.3.1 路边停车管理4.3.2 路外停车管理4.3.3 相关设施及停车诱导系统4.3.1 路边停车管理路边停车:是指在道路右侧行车道上的机动车停车,或人行道边的自行车停车。 禁止路边停车:凡是影响交通安全与畅通的地方,均应禁止路边停车。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车辆停放,必须

13、在停车场或准许停放车辆的地点停放车辆,不允许在行车道、人行道或其它妨碍交通的地点停放车辆。 4.3.1 路边停车管理允许路边停车的确定: 地点是否允许路边停车,决定于该地区道路条件及行车与存车需要的相对重要性。(1)在交通干道或需要整个宽度都用于通车的道路,应禁止路边停车。(2)在住宅区、事务办公区、商业区等需要大量停车的地区应尽可能提供路边停车。(3)在市中心停车需求量大,提供提车点难以满足需求,应尽可能提高停车周转率。4.3.1 路边停车管理路边停车常用停车位型式:有平型式、斜式和垂直式三种方式。 垂直式并行式并行式斜角式4.3.1 路边停车管理路边停车限时管理:停车需求量超过供应车位数时

14、,为提高停车点的周转率,可采用限时存车的管理措施。路边停车的收费管理:停车收费管理是对存车车位不足的另一种管理措施,也是对交通拥塞区限制车辆进入的一种有效措施。(1)在交通拥挤区收取高额停车费,而在外围收取较低费用。(2)对短时停车收取较低费用,对长时停车收取较高费用。(3)对合乘车辆收取较低费用,对少人车辆收取高额费用,鼓励多人合乘车量,减少道路交通量。4.3.2 路外停车管理指在道路用地范围以外的停车场或停车库内停车。路外停车场对道路交通影响最大的是出入口,为降低对道路的影响,停车场出入口设置应考虑以下几点:(1)出入口必须远离道路交叉口;(2)出入口不应该面向主干道,最好设在背向干道的支

15、路或次要道路上;(3)出入口最好要分开;(4)进出车辆最好右进右出,避免车辆相互干扰。路内停车咪表管理采用内置微处理系统等先进的自动化设施的停车管理装置。4.3.3 相关设施及停车诱导系统优点:减少资源浪费、方便交通管理;方便停车需求者; 提高停车位的使用效率。 设置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位置; 时间; 对交通的影响。4.3.3 相关设施及停车诱导系统停车诱导系统(GSIP) 向停车需求者提供停车设施信息的动态实时管理系统。系统结构功能: 提供停车设施信息;合理安排停车。实例 科隆市、上海市。停车设施位置、已停放泊位数、剩余泊位数、到达停车设施的最佳路径等。4.3.3 相关设施及停车诱导系统PGI

16、S结构信息采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信息传输系统信息显示系统4.3.3 相关设施及停车诱导系统(1)管理目的 保障交叉口安全 充分发挥交叉口通行能力4.4 平面交叉口管理(2)管理原则减少冲突点单向交通、禁止转弯、多相位信号控制控制相对速度控制进入速度、控制合流角度(30)使重交通流和公共交通优先优先权、延长绿灯时间分离冲突点和减小冲突区设交通岛或隔离墩、施划标线选取最佳周期,提高绿灯利用率相交道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快速路AAA,B主干路A,BB,CB,D次干路C,DC,D支路D,E(3)交叉口形式概述 大、中城市道路交叉口形式 A为立体交叉口;B为展宽式信号灯管理平面交叉口;C为平面环形交叉口

17、;D为信号灯管理平面交叉口;E为不设信号灯的平面交叉口。小城市道路交叉口形式 规划人口(万人)相交道路干路支路5干路B,C,DD,E支路E15干路C,D,EE支路E1干路D,EE支路E各类交叉口规划通行能力(千辆/小时) 相交道路等级交叉口形式T字型十字型无信号灯管理有信号灯管理无信号灯管理有信号灯管理主干路与主干路3.33.74.45.0主干路与次干路2.83.33.54.4次干路与次干路1.92.22.22.72.52.82.83.4次干路与支路1.51.71.72.21.72.02.02.6支路与支路0.81.01.01.21.相交道路进口道条数:主干道34条;次干道23条;支路2条;2

18、.通行能力按当量小汽车计算。(4)全无控制交叉口 定义 全无控制交叉口是指因具有相同地位具有相同通行权的两条相交道路,因其交通量较小,在交叉口不采用管理手段,按照相应通行规则行驶的交叉口。 视距三角形 作用: 在全无控制交叉口用以分析交叉口的通视状况。 计算方法: 采用停车视距计算公式。SsSsSsSsSsSsSsSsSsSsSsSs进入车流的视距环道内车流视距 冲突 当一辆车到达停止线时,如果在交叉口内有别的车辆正在行驶,致使该到达停止线的车辆减速等待,不能正常通过交叉口,这便是一个冲突 。交叉口不发生冲突的必要条件PchtFtA停止线停止线(tEF)(tEA)前车后车交通分析(5)主路优先

19、控制交叉口 定义 给主路车辆以优先通行权、次路车辆必须让主路车辆先行的控制方式的交叉口。作用 是一种在无信号灯控制到有信号灯控制之间的过渡控制形式。分类停车让行标志控制;减速让行标志控制;停车让行标志控制(停车控制)定义 进入交叉口的次路车辆必须在停止线以外停车观察,确认安全后,才准许通行。分类单向停车控制单向停车称为单向停车或两路停车。在道路右侧设置停车交通标志,一般考虑如下情况:(1)与交通量较大的主路平交的次路路口;(2)次路路口视距不太充分,视野不太好;(3)主路交通流复杂,车道多,视野不好;(4)无人看守的铁路道口。 多向停车控制 多向停车控制又称多路停车,各种车辆进入交叉口均需先停

20、车再通过,其中四路停车较多。 减速让行标志控制(让路控制) 定义 进入交叉口的次路车辆,不一定需要停车等候,但必须放慢车速观察,让主路车辆优先通行,寻找可穿越或汇入主路车流的安全“空档”机会通过交叉口。(6)管制方式的选择(上海市) 相关道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级()级主干路AAA、EE次干路AAA、B、E 支路级A、B、DA、C、D、F()级B、C、D、F现代环形交叉口发展简史管理要素分类几何特征平面布置冲突比较停车视距交通分析1903年美国开始使用环形交叉口1950年代美国开始逐步限制使用环形交叉口1960年代英国开始使用现代环形交叉口环内车流优先通行渠化环内车流约束入环车流微型环形交叉口城市紧密型环形交叉口城市单车道环形交叉口城市双车道环形交叉口乡村单车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