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安全的基本概念一、安全的定义及其重要性1、安全的定义(1)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状态。(2)安全是指没有引起死亡、伤害、职业病或财产、设备的损坏或损失或环境危害的条件。(3)安全是指不因人、机、媒介的相互作用而导致损失、人员伤害、任务受影响或造成时间的损失。2、安全的重要性(1)经济损失大(2)社会影响大(3)影响周期长二、职业安全卫生、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职业安全卫生:通常指影响作业场所内员工、临时工、合同工和其他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条件和因素。劳动保护: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女
2、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总称。安全生产:指在生产过程中消除或控制危险及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健康、设备完好无损及生产顺利进行。系统安全在系统寿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以使用效能、时间、和成本为约束条件,应用工程和管理的原理、准则和技术,使系统获得最佳的安全性。三、管理的相关概念管理:就是管理者经济、有效地运用组织的各种资源,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行为活动使组织成功达到某个目的的过程。 管理的基本要素包括人、才、物、信息、时间、机构和章法等。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要研究如何正确有效地处理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以达到管理的基本目标。管理的基本原理主要有
3、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弹性原理。四、安全管理的定义: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其目的是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保护国家和集体的财产不受损失,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保障事业的顺利发展。第二节 安全管理的现状一、安全形势严峻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保守估计,每年全球的工伤事故达2.5亿起,这意味着每天就有68万起事故,每秒钟9起。换言之,每天有3000人于工作中丧命。在我国,由管理原因直接或间接导致的重大伤亡事故屡禁不止。造成安全形势严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安全管理不科学、不到位;其主要表现为事故灾害后果依然严重、人因事故比例逐渐增大、重
4、大责任事故依然频发。人因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0%90%以上。人因事故归根结底是组织管理失误导致的不良后果。 二、对安全管理的挑战生产工艺、技术及环境的复杂性在增加;安全管理的对象也日益复杂 ;有关安全生产的立法、执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社会总体协调管理水平尚待提高。 安全管理学的发展尚落后于社会实际需要 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意义安全管理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基本保证。具体的安全工作、活动要由安全管理来组织、协调。 安全管理是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根本对策。安全管理是减少、控制事故尤其是人因事故发生的有效屏障。安全技术和职业安全健康措
5、施要靠有效的安全管理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保驾护航的作用。 四、安全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安全管理学的定义安全管理学是研究安全管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原理和方法,探讨、揭示安全管理活动的规律,为安全生产法治建设、安全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的建立提供指导和帮助,以达到提高管理效益,防止生产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安全管理学的主要任务基本任务是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原理,探讨、揭示我国安全管理活动的规律,建立健全我国安全管理机构体制和安全管理的科学方法。以达到提高管理效益、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理论意义:研究安全管理学的本质规律,形成既体现个体人的不安全行
6、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控制,又体现组织的不安全行为控制的安全管理学。实践意义:研究安全管理的决策、对策、系统科学的方法、控制论的方法、信息的开发和使用,以及研究安全法规、安全教育、安全监察等一系列管理方法和安全检查的技术等。安全管理学的主要内容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有关的管理学理论基础、事故致因理论、安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等。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目标管理、系统安全管理、体系化安全管理等。事故管理:事故统计与分析、事故调查与处理和事故预防与控制。安全文化安全法规第二章 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第一节 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一、科学管理理论 核心代表人物:美国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国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德国韦伯的行政组织
7、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是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的理论,是管理理论的第二个阶段。所谓行为科学,认为从人的行为本质中激发动力,才能提高效率。研究目的就是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提高生产率。研究的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和需要,行为的动机,尤其是生产中的人际关系。 代表人物:梅奥和霍桑实验第二节 安全学的理论基础一、事故及相关定义作为安全科学研究对象的事故定义:是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时事件。事故隐患(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生
8、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危险: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危险的程度一般用风险度来表示。风险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结合给出:R=f(F,C)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根据在事故中的作用,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
9、(严重度)第二类危险源: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广义上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因素。(可能性)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当单元中有多种物质时,如果各类物质的量满足下式,就是重大危险源:q1,q2,qn每一种危险物质的实际储存量Q1,Q2,Qn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本质安全: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未遂事故:指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但由于其偶然因素,实际上没有造成严重后
10、果的事件。海因里希法则:美国人海因里希在调查研究后得出众多类似事故造成严重伤害、轻微伤害、没有伤害的事故件数之比为1:29:300。2、事故的基本特性1)普遍性 2)随机性 3)必然性 4)因果相关性 5)突变性 6)潜伏性 7)危害性 8)可预防性第三节 安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我国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一、系统原理的基本原则:1、动态相关性原则2、整分合原则 3、反馈原则4、封闭原则二、人本原理的基本原则:1、动力原则2、能级原则 3、激励原则三、预防原理的基本原则:1、偶然损失原则2、因果关系原则3、3E原则4、本质安全化原则四、强制原理的基本原则:1、安全第一原则
11、2、监督原则 第三章 企业安全文化一、企业安全文化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为全体员工接受、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价值观、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及行为规范,安全生产和奋斗目标,为保护员工身心安全与健康而创造的安全、舒适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和条件,是企业安全物质因素和安全精神因素的总和二、安全文化的内容包括:表层的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处于中间层的安全制度文化;处于深层的安全观念文化。三、企业安全文化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功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保护员工身心安全与健康所涉及的种种文化实践及活动。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目标是
12、基本一致的,即“以人为本”,以人的“灵性管理”为基础。企业安全文化更强调企业的安全形象、安全奋斗目标、安全激励精神、安全价值观和安全生产及产品安全质量、企业安全风貌及“商誉”效应等,是企业凝聚力的体现,对员工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无形的约束作用,能激发员工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企业安全文化对员工有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影响人的思维,改善人们的心智模式,改变人的行为。导向功能: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安全意识、观念、态度、行为的引导。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生产或生活领域、不同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的人,安全文化的导向作用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方面。 凝聚功能:当企业安全文化所提出的价值观被企业职工内化为个体的价值观和
13、目标后,就会产生一种积极而强大的群体意识,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励功能:通过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建设,激励每个人安全行为的自觉性。辐射和同化作用:对周围群体产生强大的影响作用,迅速向周边辐射;同化新来者,使其生命力持久。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基本要素五、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的关系安全文化对安全管理有着影响和决定作用:安全文化的水平影响安全管理的机制和方法,安全文化的氛围和特征决定安全管理模式。 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软手段 :安全文化提高人的安全意识、规范人的行为,并运用灵活、全面、能动的手段,充分发挥其信仰凝聚、行为激励、行为规范、认识导向等作用。安全管理有赖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的支撑和指导:安
14、全管理是已往安全文化思想与成果在现实形态的体现,其进步与发展丰富了安全文化,为塑造培育安全文化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安全管理是安全文化理念及层次水平的反映:有什么样的安全文化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安全文化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六、安全生产 “五要素”及其关系安全生产“五要素”是指: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 安全文化是灵魂和统帅,是安全生产工作基础中的基础;安全法制是安全生产工作进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必要条件,是开展其他各项工作的保障和约束;安全责任是安全法制进一步落实的手段,是安全法律法规的具体化;安全科技是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现代化的工具;安全投入为
15、其他各个要素能够开展提供物质的保障。第四章 事故统计与分析第一节 事故的分类一、按事故严重程度分类1、国务院第49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
16、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本条第一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2、按人员遭受伤害的严重程度,把伤害划分为四类:(1)暂时性失能伤害;(2)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3)永久性全失能伤害;(4)死亡。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把伤害者的伤害分为三类:(1)轻伤:损失工作日低于105天;(2)重伤:损失工作日等于或大于105天的失能伤害;(3)死亡:损失工作日6000天第二节 事故的原因事故的原因分为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1、事故的直接原因:(1)物的不安全状态防护、保险、信号等
17、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2)人的不安全行为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在吊车下作业、停留;机器运转时加油、检修、调整;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忽视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不安全装束;对易燃易爆危险品处理错误。2、事故的间接原因事故的间接原因:指使事故的直接原因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原因。技术上和设计上的缺陷教育培训不够;身体的原因;精神的原因管理上有缺陷;学校教育的原因;社会历史原因。第三节 事故统计方法和主要指标一、事故统计
18、分析的目的进行企业外的对比分析。依据伤亡事故的主要统计指标进行部门与部门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本行业平均指标之间的对比;对企业、部门的不同时期的伤亡事故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用来评价企业安全状况是否有所改善;发现企业事故预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事故发生原因,以便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二、事故分析的作用:(1)描述企业安全状况;(2)判断和确定问题的范围;(3)观察事故发展趋势和预测未来事故;(4)制定事故预防措施。三、事故统计方法事故统计方法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部分。描述统计:获得数据后,通过分组、有关图表等对现象加以描述。推断统计:推断统计是指通过抽样调查等非全面检查,在获得样本数
19、据的基础上,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依据,对总体情况进行科学推断。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对现象的依存关系进行模拟、对未来进行预测。四、事故统计指标体系绝对指标:指反映伤亡事故全面情况的绝对数值,如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轻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损失工作日等。相对指标:伤亡事故两个相联系的绝对指标之比,表示事故的比例关系,如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百万吨死亡率。五、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重要统计指标: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六、伤亡事故的计算方法(根据企业职工
20、伤亡事故分类)千人死亡率: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伤亡事故造成死亡的人数。千人死亡率(死亡人数/平均职工人数)103千人重伤率: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因伤亡事故造成的重伤人数。千人重伤率(重伤人数/平均职工人数)103伤害频率:表示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伤害的人数。伤害人数指轻伤、重伤、死亡人数之和。百万工时伤害率(A)(伤害人数/实际总工时)106伤害严重率:表示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的损失工作日数。伤害严重率(B)(总损失工作日/实际总工时)106伤害平均严重率:表示每人次受伤害的平均损失工作日。伤害平均严重率(N)B/A(总损失工作日/伤害人数)按产品、产
21、量计算的死亡率:百万吨钢(或煤)死亡率死亡人数/实际产量(T)106万立方米木材死亡率死亡人数/实际产量(m3)104七、我国对伤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的划分1987年,我国开始执行GB672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直接经济损失: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所支出的费用,以及被毁坏的财产的价值规定为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把因事故导致的产值减少、资源的破坏和受到事故影响而造成的其他损失规定为间接经济损失。第五章 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第一节 事故报告一、事故上报的时限和部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
22、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如果事故现场条件特别复杂,难以准确判定事故等级,情况十分危急,上一级部门没有足够能力展开应急救援工作,或者事故性质特殊、社会影响特别重大时,就应当允许越级上报事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
23、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上述部门接到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二、事故报告的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概括:全称、
24、地理位置、所有制形式、生产经营范围和规模、持有各类证照的情况、单位负责人的基本情况以及近期生产经营情况等。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应当具体,并尽量精确到分钟。地点要准确,除事故发生的中心地点外,还应当报告事故所涉及的区域。事故现场总体情况、现场人员伤亡情况、设备设施的损毁情况及事故发生前的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对事故全过程的简要叙述。4、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对人员伤亡情况的报告,应实事求是;对经济损失的初步估算,主要指事故所导致的建筑物的损坏、生产设备设施和仪器仪表的损坏等。5、已经采取的措施:现场有关人员、事故单位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为减少
25、损失、防止事故扩大和便于事故调查所采取的应急救援和现场保护等措施。三、事故的应急处置第二节 事故调查的准备一、事故调查的目的事故调查处理的目的不完全是为了处罚肇事单位,追究事故责任人的责任,处理事故当事人,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事故的调查,查清事故发生的经过,科学分析事故原因,找出发生事故的内外关系,总结事故发生的教训和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度发生,以警示后人。这是事故调查处理的真正目的,也是事故调查处理的重要意义所在。二、事故调查处理的原则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
26、处理意见。具体原则如下:事故是可以调查清楚的;调查事故应实事求是,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坚持做到“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当事人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事故调查组成员:要有调查的经验或某一方面的专长;不应与事故有直接利害关系。三、事故调查组的职责第三节 事故调查的基本步骤一、事故调查的基本步骤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1986规定的事故调查程序:事故现场处理:包括工作从人员安全抵达、现场危险分析、现场营救、防止事故扩大、保护现场等。事故现场勘查:关注四方面信息(4P技术):人(people)、部件(p
27、art)、位置(position)、文件(paper)人证的保护和问询物证的收集与保护事故现场照相事故现场图与表格二、事故技术分析1、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原因分析需要明确的内容:发生前的征兆;异常在哪儿发生;何时发现异常;异常如何发生;事故为什么会发生;事故发生的可能顺序以及可能的原因;分析可选择事件的发生顺序。常用步骤:(1)整理和阅读调查资料;(2)分析伤害方式;(3)确定直接原因;(4)确定间接原因。2、事故统计分析(1)伤亡事故的统计:统计内容见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规定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计算
28、方法和评价指标。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2)事故损失分析。第四节 事故分析与验证一、现场分析现场分析是对已收集资料从现象上升到本质的认识过程。1、具体任务(1)分析事故性质,决定如何开展下一步工作;(2)分析事故原因,确定直接和间接原因;(3)分析与事故发生有关的其他情况:时间、过程、后果等。2、基本原则(1)以现场搜集材料为依据,分析前应甄别真伪;(2)既要以同类现场的一般规律为指导,又要从个别案例的实际出发;(3)综合各方面意见,充分发扬民主。3、基本步骤:(1)汇集材料;(2)个别分析;(3)综合分析。二、事后深入分析1、综合分析法:对大量事故案例进行事故分析的一种方法。(1)
29、统计分析法(2)按专业分析法。2、个别案例技术分析法:针对某个事故案例特别是重大事故,从技术方面进行的事故分析方法。即应用工程技术知识、生产工艺原理及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对个别案例进行旨在研究事故的影响因素及其组合关系或根据某些现象推断事故过程的事故分析方法。(1)根据基本技术原理进行分析;(2)以基本计算进行分析;(3)从中毒机理进行分析;(4)以责任分析法进行分析。3、系统安全分析方法:运用逻辑学和数学方法,结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理论,分析系统的安全性能,揭示其潜在的危险性和发生的概率以及可能产生的伤害和损失的严重程度。(1)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变更分析等;(
30、2)事故致因理论三、事故技术分析1、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原因分析需要明确的内容:发生前的征兆;异常在哪儿发生;何时发现异常;异常如何发生;事故为什么会发生;事故发生的可能顺序以及可能的原因;分析可选择事件的发生顺序。常用步骤:(1)整理和阅读调查资料;(2)分析伤害方式;(3)确定直接原因;(4)确定间接原因。2、事故统计分析(1)伤亡事故的统计:统计内容见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2)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规定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和评价指标。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3)事故损失分析。第五节 事故处理与调查报
31、告一、事故调查报告的批复事故调查组是为了调查某一特定事故而临时组成的,不管是有关人民政府直接组织的事故调查组,还是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的事故调查组,其形成的事故调查报告只有经过有关人民政府批复后,才具有效力,才能被执行和落实。事故调查报告批复的主体是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特别重大事故的调查报告由国务院批复;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的事故调查报告分别由负责事故调查的有关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批复。1、事故批复及执行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作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做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
32、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有关机关应当按照人民政府的批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事故发生单位的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的批复,对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处理。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结案类型责任事故、非责任事故、破坏事故3、事故责任直接责任者;领导责任者;主要责任者。二、责任追究安全生产责任追究是指因安全生产责任者未履行安全生产有关的法定责任,根据其行为的性质及后果的严重性,追究其行政、民事或刑事责任的一种制度。根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对企
33、业职工的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留用察看、开除7种,并可给予一定的罚款。根据刑法中的规定,与安全生产有关的犯罪主要有危害公共安全罪,渎职罪,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安全生产的民事责任主要是侵权民事责任,包括财产损失赔偿责任和人身伤害民事责任。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有关惩处违法行为方面的规定:规定了对事故单位、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及有关负责人的处罚、对有关人员及中介机构的处理、对政府及其有关各级人员的处分等内容,体现了安全生产的“重典治乱”。第六章 事故的预防和控制一、事故预防与控制的概念预防是指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的手段使事故不发生;控制是指通过采
34、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损失尽可能地减少。二、事故预防和控制的“3E对策”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因为技术(Engineering)、管理(Enforcement )和教育(Education)三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均为E,称为“3E”对策。安全技术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安全教育主要使人知道该怎么做,而安全管理则要求人必须怎么做。第一节 安全技术对策一、安全技术对策的基本原则安全技术可以划分为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及防止或减轻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可从以下方面加
35、以考虑:防止人为失误的能力必须能够防止在装配、安装、检修或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人的失误。对人失误后果的控制能力人的失误是不可能避免的,因此一旦发生可能导致事故的失误时,应能控制或限制有关部件或元件的运行。防止故障传递的能力应防止一个部件或元件的故障引起其他部件或元件的故障,以避免事故的发生。如保险丝,压力锅上的爆破片。失误或故障导致事故的难易应能保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人失误或故障,或一个失误,一个故障同时发生才能导致事故发生。承受能量释放的能力运行过程中偶然可能会产生高于正常水平的能量释放。系统应能承受这种释放,如加大系统的安全系数。防止能量蓄积的能力能量蓄积的结果将导致
36、意外的过量能量释放。应采取防止能量蓄积的措施,如矿井通风防止瓦斯爆炸。二、安全技术对策的基本手段实施安全技术对策的基本手段包括三个方面: 生产设备的事故防止对策(北川彻三)防止能量逆流于人体的措施(哈登、能量转移论观点)消除、预防设备、环境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基本原则三、预防事故的安全技术通过设计来消除和控制各种危险,是事故预防的最佳手段。为使系统满足规定的安全要求(性能),可采用不同的安全设计方法:控制能量:对于任何事故,其后果的严重程度与事故中所涉及的能量的大小紧密相关;能量的类型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危险最小化设计:本质安全技术是一种最理想的方法。(1)通过设计消除危险;(2)降低危险严重性
37、。隔离:采用物理分离、护板和栅栏等将已识别的危险同人员和设备隔开,以防止危险或将危险降低到最低水平,并控制危险的影响。包括分离和屏蔽两种。闭锁、锁定和联锁:防止不相容事件发生或事件在错误的时间发生或以错误的次序发生。(1)闭锁和锁定;(2)联锁故障安全设计:在系统、设备的一部分发生故障或失效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也能保证安全的安全技术措施称为故障安全设计。按系统、设备在其中一部分发生故障后所处的状态,故障安全设计分为3种类型:(1)故障安全消极设计(Passive);(2)故障安全积极设计(Active);(3)故障安全工作设计(Operational)。故障最小化:故障最小化方法主要有降低故
38、障率和实施安全监控两种方式。告警:向有关人员通告危险、设备问题和其他值得注意的状态,以便使有关人员采取纠正措施,避免事故发生。告警可按人的感觉方式分为:视觉告警、听觉告警、嗅觉告警、触觉告警和味觉告警等。在实际工作中为保证取得最佳的安全效果,必须先选择预防事故效果较好的安全技术措施。一般可按下面的优先次序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或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或联锁;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危险因素;安全规程;校正行动。四、避免和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隔离:隔离除了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事故预防的方法之外,还经常用于减少因事故中能量剧烈释放而造成的损失。(1)距离隔离;(2)偏向装置;(3)封闭个体防护
39、:在对所发生的事故没有较好的技术控制措施或采用的措施仍不能完全保证人的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可采用个体防护。应用方式主要有3种情况:(1)必须进行的危险性作业;(2)进入危险区域;(3)紧急状态下。能量缓冲装置:通过能量缓冲装置在事故发生后吸收部分能量,也可以保护有关人员和设备的安全。薄弱环节:薄弱环节指系统中人为设置的容易出故障的部分。其作用是使系统中积蓄的能量通过薄弱环节得到部分释放,以小的代价避免严重事故的发生,达到保护人和设备的目的。逃逸、避难与营救:当事故发生到不可控制的程度时,则应采取措施逃离事故影响区域,采取避难等自我保护措施,为救援创造一个可行的条件。选取减少事故损失安全技术的优先
40、次序为:隔离和屏蔽;接受小的损失;个体防护;避难和救生设备;营救。第二节 安全教育对策一、开展安全教育的意义:企业安全管理的需要;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是企业发展经济的需要;是适应企业人员结构变化的需要;是发展、弘扬企业安全文化的需要;是安全上产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需要;是搞好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掌握各种安全知识,避免职业危害的主要途径。二、安全教育的内容安全态度教育:包括思想教育和态度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包括安全管理知识教育和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安全技能培训:包括正常作业的安全技能培训,异常情况的处理技能培训。三、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基本要求安全生产法第二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
41、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第二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四、各类人员的培训(一)对主要负责人的培训内容和时间1.初次培训的主要内容(1)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敢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2)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专业知识。(3)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管理和救援组织以及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规定。(4)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5)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6)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7)其他需
42、要培训的内容。2.再培训内容对已经取得上岗资格证书的有关领导,应定期进行再培训,再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新知识、新技术和新颁布的政策、法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政策;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知识;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典型事故案例。3.培训时间(1)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2)其他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五、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
43、的作业。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从业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特种作业的范围包括: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煤矿安全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烟花爆竹安全作业、安全监督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复审工作实行统一监管、分级实施、教考分离的原则。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为6年,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特种作业操作证由安全监管总局统一式样、标准及编号。特种作业操作证每3年复审1次。特种作业人员在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内,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经原考核发证机
44、关或者从业所在地考核发证机关同意,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复审时间可以延长至每6年1次。六、其他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生产经营单位其他从业人员是指除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外,生产经营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所有人员(包括临时聘用人员)。由于特种作业人员作业岗位对安全生产影响较大,需要经过特殊培训和考核,所以制定了特殊要求,但对从业人员的其他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工作,同样适用于特种作业人员。1、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厂、车间、班组的安全教育。新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
45、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2、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后重新上岗安全教育培训从业人员调整工作岗位后,由于岗位工作特点、要求不同,应重新进行新岗位安全教育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调整工作岗位和离岗后重新上岗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原则上应由车间级组织。3、岗位安全教育培训岗位安全教育培训,是指连续在岗位工作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主要包括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定期安全考试和专题安全教育培训三个方面。三新教育培训是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时,组织相关岗位对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第三节 安全管理对策安全管理对策即用各项规章制度、奖惩条例约束人的行为和自由,达到控制
46、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事故的目的。一、安全检查1. 安全检查的内容:(1)查思想;(2)查管理;(3)查隐患;(4)查整改。2、安全检查的方式:按检查的方式分,可分为定期检查、连续检查、突击检查、特种检查。二、安全审查1、“三同时”制度: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人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人建设项目概算。2、安全条件论证与安全预评价下列建设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分别对其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论证和安全预评价:(1)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2)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包括使用长输管道输送危险化学品)的
47、建设项目;(3)生产、储存烟花爆竹的建设项目;(4)化工、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军工、公路、水运、轨道交通、电力等行业的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5)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建设项目。3、安全条件论证报告的主要内容安全条件论证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建设项目内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对安全生产的影响;(2)建设项目与周边设施(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和居民生活在安全方面的相互影响;(3)当地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的影响;(4)其他需要论证的内容。4、施工和竣工验收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施工应当由取得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并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施工。施工单位发现
48、安全设施设计文件有错漏的,应当及时向生产经营单位、设计单位提出。生产经营单位、设计单位应当及时处理。施工单位发现安全设施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施工并报告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恢复施工。建设项目竣工后,根据规定建设项目需要试运行(包括生产、使用)的,应当在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进行试运行。试运行时间应当不少于30日,最长不得超过180日,国家有关部门有规定或者特殊要求的行业除外。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或者试运行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评价,并编制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第四节 安全评价安全评价:是指以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
49、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辨识与分析工程、系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作出评价结论的活动。一、安全评价的分类1、安全预评价;2、安全验收评价;3、安全现状评价;4、专项安全评价二、安全评价的程序安全评价程序主要包括: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作出安全评价结论,编制安全评价报告。三、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危险和有害因素是指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1、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A、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
50、因素分为4大类: 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B.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爆破、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C .按职业健康分类参照卫生部颁发的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将危害因素分为粉尘、放射性物质、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51、职业性肿瘤的职业危害因素、其他职业危害因素等10类。2、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A.直观经验分析方法B.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四、安全评价方法按照安全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定性安全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分析,评价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如是否达到了某项安全指标、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等。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是在大量分析实验结果和事故统计资料基础上获得的指标或规律(数学模型),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量的计算,评价结果是一些定量的指标
52、,如事故发生的概率、事故的伤害(或破坏)范围、定量的危险性、事故致因因素的事故关联度或重要度等。定量安全评价方法还可以分为概率风险评价法、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和危险指数评价法。五、安全评价报告1、安全预评价报告内容安全预评价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概述安全预评价依据。有关安全预评价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相关文件;安全预评价参考的其他资料。建设单位简介。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选址、总图及平面布置、生产规模、工艺流程、主要设备、主要原材料、中间体、产品、经济技术指标、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等。(2)生产工艺简介(3)安全预评价方法和评价单元安全预评价方法简介。评价
53、单元确定。(4)定性、定量评价定性、定量评价。评价结果分析。(5)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6)安全预评价结论第五节 安全目标管理一、安全目标管理的概念安全目标管理:就是在一定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总目标,从上到下地确定安全工作目标,并为达到这一目标制订一系列对策措施,开展一系列的组织、协调、指导、激励和控制活动。二、实行安全目标管理的意义有利于从根本上调动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各级领导和全体职工,围绕着追求实现既定的目标,充分地发挥聪明才智,奋发努力。全方面、全过程。有利于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54、安全目标是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补充和完善,它使对安全生产所应承担的责任更加明确和具体。实行安全目标管理实质上就是把承担安全生产责任转化成了对实现安全目标的追求。有利于改善职工的素质,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从目标的制订、分解、施行和实现,促进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自觉地加强学习、增长知识、提高能力。能带动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有利于一切现代安全管理方法的推广和应用三、企业安全目标的内容制定安全目标包括确定企业安全目标方针和总体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对策措施三方面内容:企业安全目标方针:简明扼要、激励人心的文字、数字对企业安全目标进行高度概括。“加强基础抓管理,减少轻伤无死亡,改善条件除隐患,齐心协力
55、展宏图”。总体目标(企业总安全目标):规定实现目标方针在各主要方面应达到的要求和水平,由若干目标项目组成:各类工伤事故指标: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工伤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指标:GB672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粉尘、毒气、噪声等职业危害作业点合格率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指标;对于组织机构、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安全教育、检查、安全档案、“三同时”对策措施:抓住影响全局的关键项目,针对薄弱环节,集中力量有效解决问题。对策措施应规定时限,落实责任,并尽可能有定量的指标要求。四、安全目标的考评应该遵循的原则考评要公开、公正:标准统一、定量,考评透明;自我评
56、价与上级评定相结合:个人、班组、车间、企业各级对自己实现目标的情况作出评价;领导统观全局,防止偏颇和疏漏;重视成果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用事实成果说话,同时要考虑目标的难度、努力程度和协作情况;考评标准简化、优化:考评目标要简化,避免考评工作的繁琐,标准要优化,反映主要问题,评定等级要客观。第六节 保险与事故控制一、工伤保险亦称职业伤害保险,是对在劳动过程中遭受人身伤害(包括事故伤残和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的职工或遗属提供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二、工伤保险的实施原则强制性实施原则。无责任赔偿原则。个人不缴费原则。损失补偿与事故预防及职业康复相结合的原则。第七章 应急管理第一节 预警
57、预警系统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组成。其中预警分析系统主要包括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等组成。预警系统通过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实现事故的预警和控制,预警分析完成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功能,预控对策完成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纠错和治错的功能。一、预警评价指标的确定人的安全可靠性指标:生理、心理、技术因素生产过程的环境安全性指标:内部、外部环境安全管理有效性指标:安全组织、安全法制、安全信息、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资金。机(物)安全可靠性指标:包括设备运行不良、材料缺陷、各种物理参数(温度等)指标等。第二节 应急救援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立即组织营救受害
58、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受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查明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二、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应急工作涉及技术事故、自然灾害(引发)、城市生命线、重大工程、公共活动场所、公共交通、公共卫生和人为突发事件等多个公共安全领域,构成一个复杂巨系统,不确定性和突发性:公共安全事故、灾害与事件的共同特征应急活动的复杂性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和放大三、应急预案的分类和分级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4类,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
59、、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公共突发事件分为四级,即级(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和级(一般)。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在4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四、事故应急管理理论框架应急管理是对重大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思想。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五、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构成六、事故的应急响应机制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应根据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事态发展趋势和控制能力实行分级响应机制,对不同的响应级别,相应地明确事故的通报范围
60、、应急中心的启动程度、应急力量的出动和设备、物资的调集规模、疏散的范围、应急总指挥的职位等。典型的响应级别通常可分为3级。一级紧急情况:必须利用所有有关部门及一切资源的紧急情况,或者需要各个部门同外部机构联合处理的各种紧急情况,通常要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二级紧急情况:需要两个或更多个部门响应的紧急情况。三级紧急情况:能被一个部门正常可利用的资源处理的紧急情况。七、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应急响应程序按过程可分为接警、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应急结束等几个过程。第三节 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一、事故应急预案的重要作用应急预案确定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应急管理不再无据可依、无章可循。应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管理与审计咨询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度旅游景区设施长期租赁合同范本2篇
- 2024年医院医疗信息化安全检测与评估合同3篇
- 2024年整栋住宅小区配套设施收购合同协议书3篇
- 信阳师范大学《分布式系统》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度新能源储能技术债权债务担保合同3篇
- 2024年度公共卫生健康教育与宣传推广合同3篇
- 违约借款合同的处理流程3篇
- 绿化工程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母婴产品代购合同3篇
- 分包商质量和安全和进度管理
- 我不是药神电影赏析
- 2024年四川遂宁开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行业的环境影响与生态保护
- 提高检验标本合格率的品管圈课件
- 幼儿园教育的德育培养
- 顺丰SHL在线测评题库
- 贵州省黔东南州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文化水平测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快消品招商方案
-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 切割机安全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