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镇江市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硅码,后放药品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D.加热KMnCU并用排水法收集。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火酒精灯,后移出导管3.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基本的规律之一。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 量守恒定律的是()物质甲乙
2、丙T反应前质量/g100.34.82.8反应后质量/g3.2待测86.4A.待测值为0.6B.此反应可表示为:丙+丁一甲C.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1: 2D.甲一定是化合物.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B.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气体从导管b进入C.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气体从导管a进入D.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临时存放.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A
3、.因为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C. Na Mg2 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D.过氧化氢溶液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有关 数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5:1D.乙不是化合物.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在甲廿上刻文字B.指南针指引航海C.用泥土烧制陶瓷D.用石块修筑长城10.下图是
4、“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P(反应前)8(反应后)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 : 1表示碳原子 O,表示短原子 .Q表示氧厦手.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注: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此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C.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D.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和“O”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A.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3种
5、物质B.反应后原子个数增多C.该图可示意CO与02的反应D.反应物中元素的化合价都为0. 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薪型手机电池,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反应原理为: TOC o 1-5 h z 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 X 的化学式为()A. COB. 02C. C02D. H2.用如图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滴有等量浓滴有等量浓盐酸的棉花氢水的棉花僦g b湿润的紫色石蕊滤纸条现象:ab段呈红色,be段呈蓝色,b处产生白烟A.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浓盐酸与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C.氯化氢分子比氨分子运动得快D.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下图是某粒子
6、的结构示意图,关于该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是一种阳离子已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是的(装置气密性均A.质子数为10B.C.属于金属元素D.下列验证“CO?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 良好)()B.占燃.下列关于S+O2=S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B.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1C.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18.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雾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7、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NH4c10a (高氯酸锈)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A. C02B, Cl2C. 02D. N2.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都正确的是()加热:使用后吹 火,并盖上灯帽1吸取液体:滴管口向 上防止液体流出测量液体体积:不能被加热称量药品:药品直接放 置在天平上ABCDA. AB. BC. CD. D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某气体X可能是由电、CO、COZ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了解其组成情况,某同学设 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假设各步反应均完全,NaOH溶液用于吸收CO?)。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
8、(1)请根据下表中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的描述,推测气体X的组成情况,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气体X的组成A中液体B中黑色粉末C中液体不浑浊变成亮红色不浑浊不浑浊变成亮红色变浑浊变浑浊变成亮红色不浑浊变浑浊变成亮红色变浑浊(2)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a.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图示,图乙是高镒酸钾制取氧气的图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电解水时,常在水中放少量的氢氧化钠或硫酸,其目的是(2)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0(3)请结合甲的实验结论说明水的组成-(4)高铳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在试管口位置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 o.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推断物质的组成是认识物质的一种方法。研究水的组成就是利用了 这种方法。电
9、解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1)经检验,电解水只生成了氢气和氧气,确定了水是由 和 组成的结论,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2)已知相同状况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由于电解水时生成氢气 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推求出水分子中 和 的个数比为2: 1,经进一步科学确 认,得出水的化学式为也0。(3)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o(4)相同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相同的,每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气体的质量如下:气体氢气氧气每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气体的质量1.63X10 3g4.34X1CT 3g则相对更易溶于水的气体是:由此你认为在水的电
10、解过程中,生成氢气、氧气的体积大于”或“小于”)。根据下列实验回答有关问题.24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活性炭(1)实验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O其中能证明空气中02的含量的现象是(2)实验n中木炭表现出的化学性质为。(3)实验川中,先给a、c两支相同的大试管中充满红棕色的NOZ气体,然后分别向a、c 两支试管中加入质量相等的足量的石墨和活性炭,塞紧胶塞,经过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 夹,所观察到的现象是a试管中, c试管中,.某研究小组欲检验草酸晶体样品分解产物,并测定样品中草酸晶体的质量分数(假设杂 质不参与反应).己知:浓硫酸可作为干燥剂;草酸晶体(H2c20广2也0)的性质见下表:熔
11、点沸点热稳定性其他101C 102C150 160 c升华100.1C分解出水,175分解 成 CO2、co、H2O与Ca(OH)z反应产生白色 沉淀(CaCzOa)下图是加热装置.最适宜的加热分解草酸晶体装置是c.若选装置a可能会造成的后果 是 :若选装置b可能会造成的后果是 .下图是验证热分解产物中含CO、CO?的装置.装置A的作用是气囊的作用是证明存在C02的现象是一,证明存在CO的现象是一.为测定样品中草酸晶体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方案:称取一定量样品,用上述装置进行 实验,称量装置D反应前后的质量差.由此计算出的实验结果比实际值偏低,排除仪器和 操作因素,其可能原因:.根据下图回答有关
12、问题。U型管(1)仪器a的名称是:图中可用于加热KCI03制备02的装置为 (填序号),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o(2)若用铁片与稀盐酸在A装置中制备此,铁片应放在:用F收集电时导入气 体的导管端为 (填b或c):检验装置D气密性的方法是:用止水夹夹紧导管口 的橡胶管后,则气密性良好。(3)图中可用于固液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中,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是 (填序号),原因是反应过程中若用止水夹夹紧橡胶管后,o(4)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备02,最好选用装置 (填序号),把F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2并测定气体体积,应在 端(填b或c)连接上一个量筒。27 .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探究氢气的燃烧实验
13、。甲(1)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从图甲中选择仪器组装一套便于添加液体药品的发生装置, 所需仪器为 (填仪器编号):仪器B的名称是0(2)按图乙操作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需用试管收集不同体积比的氢气与空气的混合物, 现用(1)中组装的正确装置制取氢气,如何用试管(假设试管容积为10mL)收集氢气与 空气体积比为4: 1的混合气体,写出其操作方法:0(3)用不同体积比的混合气体做氢气的燃烧实验,结果如表:序号氢气与空气体积比点燃现象19: 1安静燃烧28: 2安静燃烧37: 3弱的爆鸣声45: 5强的爆鸣声53: 7强的爆鸣声61: 9弱的爆鸣声70.5: 9.5不燃烧不爆鸣分析上表信息,你对燃烧或
14、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28.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下而是对水的组成与净化的探究,请回答问题:(1)为证明水不是由水元素”组成的,在1785年拉瓦锡用水蒸气与红热的铁在高温下反 应(酒精喷灯提供高温),得到“可燃空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模拟实验装置如图, 并用“可燃空气”如图吹肥皂泡。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O实验开始时,应该先点燃(填“酒精灯或酒精喷灯。(2)下图为电解水实验的简易装置,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填化学式):从能量变 化角度看,该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 能。(3)我国科学家己研制出一种新型高效的光催化剂,在该催化剂的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就可 以分解水制得氢气。水分子在通过并接触催化剂表
15、面时分解并重组,其微观过程如下图所 示(O”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催化剂)。 此微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填序号),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变化一定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O(4)下图是模拟水厂将嘉陵江的水进行净化并最终得到蒸馀水的流程:图中A物质的名称是 o操作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液体中的异味和色素,操作的净 水方法是o取液体D于烧杯中,加少量肥电水并搅拌,发现有较多的浮渣产生,经 过操作,再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A、操作不正确,因为给是观众的液体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13:B、利用热胀
16、冷缩原理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是正确的操作;C、读量简中液体的体积时,视线与量筒中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是正确的操作;D、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试管平放是正确的操作;故答案选择A. 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会收集不到 所制取的气体,造成药品浪费;故A错误;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硅码,后放药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故B正 确: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应先在外而挤压橡胶乳头,赶净空气后再将其伸入液体 内:故C错误;D、先熄火酒精灯,停止加热,再把导管移出水槽.这样随着试管的温度越来越低,试管 内的气体体
17、积就越来越小,内部大气压变小,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槽内的水就会被 顺着导管压到试管内,可能使试管由于受热不均从而炸裂;故D错误;故选B.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 质量守恒定律只研究化学变化质量问题。A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可以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实验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C镁的燃烧实验,涉及到气体,但是没有在密闭容器内进行,不能称量参加反应的氧气的 质量:D实验生成氧气,逸出,不能称量生成氧气的质量。故选A.D解析:D【解析】【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
18、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 催化剂。【详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在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 10g-3.2g=6.8g,是反应物,参加反 应的甲的质量为6.8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丙的质量为8g - 4.8g=3.2g: 丁是 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6.4g - 2.8g=3.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 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待测的数值为0.3g。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待测 值为0.3,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此反应可 表示为:甲一丙+丁,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6.8g : 3.4
19、g=2 : 1,错误;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属于分解反应,甲 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 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B解析:B【解析】A.装置是固液常温反应制取气体的装置,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 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正确;B.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的密度大,均可 使用装置,气体从导管a进入占据下方空间,空气则被赶到上方空间而从b排出,错 误: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干燥不与其反应的气体,装置是洗气装置,导气管是长进 短出,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
20、碳均可使用装置,气体从导管a进入,正确:D.氧气和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对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集气瓶正放,实验室收集的 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临时存放,正确。故选B。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 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化合物中铁元素显+3价时读铁, 所以氯化铁的化学式为FeCb.选D解析:D【解析】A、因为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 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故错误:B、水和过氧化氢属于不同物质,分子结构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错
21、误:C、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为8,如Li,最外层就只有2个电子,故错误;D、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故正确。 故选D。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反 应的质量。反应后甲质量减小,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0g-l2g=8g,反应后质 量减小,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丁质量为:20g-18g=2g,丙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 反应后乙质量增大,乙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乙的质量为:2g+8g=10g,该反应 是:甲+丁=乙。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该反应是
22、化合反应,此选项错误:B、丙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此选项错误;C、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0g: 2g=5: 1,此选项正确:D、甲和丁反应生成乙,乙一定是化合物,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首先根据反应前后的差量确定出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待 测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问题即可迎刃而解。C解析:c【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 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详解】A、在甲竹上刻文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指南 针指引航海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3、:C、用泥上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 成,属于化学变化:D、用石块修筑长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 于物理变化。故选C。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A、反应后生成了一种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因此此反应有单质生成;故A正确:B、反应前共有三种原子,而反应后仍然是这三种原子,说明反应中原子不变,可推断得出 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故B正确;C、反应的生成物为一种单质的分子和一种化合物的分子,生成物一种为化合物一种为单 质:故C不正确:D、反应前的两种分子各有2个分子参加反应,因此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 1,故D正确。故选C。D解析: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该化学
24、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CO和NO,生成物 是CO?和N2.故该反应可表示为2co+2NO=N2+2CO2。A、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只有生成物的Nz分子是由2个同种原子构成的,故属 于单质,正确;B、由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将有毒气体CO和NO转化为无毒气体C02和N2,正确;C、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CO和NO,它们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 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属于氧化物,正确:D、根据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改变,错误。故选D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点评:
25、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 是化合物分子。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 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A解析:A【解析】【详解】A、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3种物质,故A正确:B、由微粒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故B错误: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不能示意CO与02的反应,故C错误:D、反应物属于化合物,元素的化合价都不为0,故D错误。 故选A。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种类不变。【详解】有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2个碳原子,12个氢
26、原子,6个氧原子,4个钠原子,反应 后有2个碳原子,4个钠原子,12个氧原子,12个氢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 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则X的化学式为02,故选C解析:C【解析】【分析】浓盐酸和浓纨水都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钺。【详解】A、ab段变红,be段变蓝可以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浓盐酸和浓疑水都具有挥发 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锈:C、b处产生白烟,说明氨分子运动的 快,氯化氢分子运动的慢;D、在该过程有新的物质氯化钺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D解析:D【解析】【详解】粒子的结构示意中,圆圈内的数字是核电荷数,也是质子
27、数,此选项错误;B、该粒子中, 质子数V核外电子数,是阴离子,此选项错误;C、核内质子数为8的粒子是氧元素,属于 非金属元素,此选项错误;D、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果是相对稳定结构,此选项正确。故 选D。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A、通入二氧化碳时,虽然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是无明显现 象:B、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试管中气压减小, 从而导致液体在试管中上升;C、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气球膨胀:D、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烧杯中的水流入 锥形瓶中。故选A。B
28、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A.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是正确的叙述:B.根据质量关系可知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1:1,原选项是错误的叙述,:C.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是正确的叙述;D.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知,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是正 确的叙述:故选入 18. A解析:A【解析】试题分析: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生成黑色固体: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硫在氧气中燃烧, 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A.考点:物质的变化及其现象
29、. A解析:A【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回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高氟酸镂中含有氮元素、氢元素、氯元素、氧元素四种元素,没有碳元素,故分解后的产物中不可能出现碳元素,故选A。. 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A、熄火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火,吹火酒精灯易导致灯内酒精着火,甚至引起酒精灯爆 炸,不正确;B、吸取液体:滴管的胶帽在上防止液体倒流入胶帽内,腐蚀胶帽,不正确:C、量筒只能用于量取一定量液体,加热会导致刻度不准确,正确:D、称量药品时一般先在天平上放一张纸然后将药品放在纸上称量,如果是腐蚀性、易潮 解的药品应放在玻璃器
30、皿中称量,不正确; 故选C。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氢气一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和氢气二氧化碳和氢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解析】【分析】【详解】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解析:氢气一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和氢气二氧化碳和氢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吸收 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解析】【分析】【详解】(1)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若不变浑浊则说明气体中不含二 氧化碳.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产生.B中黑色粉末变为光亮的红色, 说明气体中有还原性的气体.即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气体X的组成A中液体B中黑色粉末C中液体不浑浊变成光亮的红色不浑浊氢气不浑浊变
31、成光亮的红色变浑浊一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和氢气变浑浊变成光亮的红色不浑浊二氧化碳和氢气变浑浊变成光亮的红色变浑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故填:氢气:一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和氢气:二氧化碳和氢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避免对一氧化碳的检验造 成干扰。故填: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水溶液的导电性2H202H2 t +02 t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防止高镒酸钾粉末进入玻璃导管,造成导管堵塞【解析】【详解】(1)电解水时.,常在水中放少量的氢通电解析:增加水溶液的导电性2H2O=2H2t +O2f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防止高锈酸钾粉末进入玻
32、璃导管,造成导管堵塞【解析】【详解】(1)电解水时,常在水中放少量的氢氧化钠或硫酸,其目的是:增加水溶液的导电性;通电(2)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0= 2H2 t +O2 t(3)水电解生成氢气与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 素的种类不变,甲的实验结论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4)高铳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在试管口位置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高锌酸钾粉末进 入玻璃导管,造成导管堵塞;.氢元素 氧元素 质量守恒定律 氢原子 氧原子2H202H2 t + 02 t 1:8 氧气 大于【解析】【分析】【详解】(1)水电解生成氢解析:氢元素氧元
33、素质量守恒定律氢原子氧原子2H2。通电2H2个+。2个1:8氧气大于【解析】【分析】【详解】(1)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2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由于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2:1,故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3)水在通电的体积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H2。通电2H2个+。2个。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4)由表可知,100g的水中溶解氧气的质量较大,故相对更易溶于水的气体是氧气。由 于氧气更易溶于水,故生成气体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可能大于2:1。24 .液面最终上升至刻度1处还原性无明
34、显变化颜色消失【解析】【分析】【详解】(1 )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红磷燃烧熄灭后,装置冷 却至室温,解析:4P + 5O?叁丝2P?O,液而最终上升至刻度1处 还原性 无明显变化 颜色消失 【解析】【分析】【详解】(1)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红磷燃烧熄灭后,装置冷却至室温, 液面上升至刻度1处,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5,能证明空气中。2的含量:(2)实验中观察到黑色粉末慢慢变成红色,这是碳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元素,将其转化为 铜,同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在反应中碳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3)因为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而石墨没有吸附性,所以c试管中的颜色消
35、失,当活 性炭吸附NO?后,试管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大气压将水压入c试管,而a无明显变 化。(1)固体药品熔化后会流到试管口;冷凝水会倒流到试管底,造成试管破 裂;(2)除去草酸蒸气,防止对二氧化碳的检验产生干扰;收集未反应的 一氧化碳,防止空气污染;B装置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解析:(1)固体药品熔化后会流到试管口;冷凝水会倒流到试管底,造成试管破裂; (2)除去草酸蒸气,防止对二氧化碳的检验产生干扰;收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 空气污染;B装置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装置中黑色固体变红;(3) 一氧化碳没有全 部与氧化铜反应(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解析】试题分析:因为加热分解固体(1
36、)图1是加热装置。最适宜的加热分解草酸晶体装置是 Co若选装置a可能会造成的后果是因为试管是直的固体药品熔化后会流到试管口;若选装 置B可能会造成的后果是加热过程中会产生一部分水蒸气,预冷会冷凝,冷凝水会倒流到 试管底,造成试管破裂。(2)为了在检验气体是不受干扰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草酸蒸 气,防止对二氧化碳的检验产生干扰;反应一氧化碳生成,同时一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 所以气囊的作用是收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空气污染;;证明存在CO?的现象是B 装置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存在CO的现象是D装置中黑色固体变红;(3)为测定样 品中草酸晶体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方案:称取一定量样品,用上述装置进
37、行实验,称量 装置D反应前后的质量差。由此计算出的实验结果比实际值偏低,排除仪器和操作因素, 其可能原因:一氧化碳没有全部与氧化铜反应、草酸中的碳元素没有完全转化为一氧化碳 等考点:探究物质的成分及含量(1)漏斗; C, 2KClO3MnO2_A2KCl+3O2个。(2)塑料片上;c;向漏 斗中加水,加水至没过漏斗导管口,使导管内外形成一段液面差,且一段时间 后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MnC)2解析:(1)漏斗;C, 2KCQ - 2KCI+3O2个。(2)塑料片上;c:向漏斗中加水,加1 水至没过漏斗导管口,使导管内外形成一段液面差,且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 装置气密性良好
38、;(3) B,反应物固体和液体不能分离。(4)B,b【解析】 【分析】 【详解】(1)仪器a的名称是漏斗;选择发生装置需考虑是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图 中可用于加热KCIO3制备。2应选择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为C,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MnOz2KCIO3 - 2KCI+3O2 个。 A(2)若用铁片与稀盐酸在A装置中制备Hz,铁片应放在塑料片上:氢气的密度比空气 小,用F收集Hz时导入气体的导管端为c;检验装置D气密性的方法是:将气体发生装置 的导气管口关闭,向漏斗中加水,加水至没过漏斗导管口,使导管内外形成一段液面差, 且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3)图中可用于固液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中,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是B,原 因是反应过程中若用止水夹夹紧橡胶管后,反应物固体和液体不能分离。(4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备。2,最好选用装置B,把F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卧式离子风机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带答案
- 2025届河北省廊坊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度建筑改造项目承重墙拆除安全责任免责协议
- 2025年度拆除施工与建筑垃圾回收合同
- 2025年度电力设施安全保证金合同
- 2025年度废轮胎回收与橡胶颗粒生产合同
- 2025年度房地产销售代理与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医疗机构与保险公司合作康复服务协议
- 2025年度工业厂房转租租赁合同
- 机动车牌证申请表格模板(完整版)
-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学期课程纲要
-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政复议申请书范例
- 高效液相含量测定计算公式
- 六宫格数独解题技巧
- 公安机关通用告知书模板
- 工程款支付审批流程图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填空题
- 封头重量和容积计算
-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教学大纲
- 《手机摄影》全套课件(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