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方言与周边地区方言的比较_第1页
孝感方言与周边地区方言的比较_第2页
孝感方言与周边地区方言的比较_第3页
孝感方言与周边地区方言的比较_第4页
孝感方言与周边地区方言的比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孝感方言与周边地区方言的比较基本概况孝感,简称:孝,外文名称:Xiaogan,湖北省区域中心城市,是距离武汉市最近的城市。具有“湖北孝文化之乡”的称号。孝感地处湖北省东北部。位于长江以北、江汉平原中部、汉水之东。南邻“九省通衢”的武汉市,北濒河南省的南大门信阳,东连武汉市、黄冈,西接随州、荆门。同时在武汉城市圈也属于核心圈层,距离武汉市中心50公里,距离武汉天河机场32公里,与武汉城市资源共享。所属地区:中国华中地区(中部地区)湖北省下辖地区:孝南区、云梦县、孝昌县、大悟县、应城市、安陆市、汉川市。孝感语种属于江淮官话黄孝片(极具争议),有平翘舌音,尖团音对立,古代的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时

2、,大部分为不送气清音,n,l相混(一般全为n),“书虚”,“篆镌”同音,eneng,ining相混,老派古咸山摄三分,新派古咸山摄字韵与普通话同,入声长调。声调一般为六个阴平33阳平21上声52阴去35阳去44入声13。此外因水系问题语种也有武汉话在内。20世纪30年代,出赵元任等湖北方言调查报告,刨分为:第一区(西南官话区):武汉,凛江陵,列恩施,凨陨阳等31县市;第二区典型的楚语区:孝感,凝黄冈,凢黄石,凝竹山,凋竹溪,凇陨西等19个县市;第三区(归入赣方言区的):大冶,刢通城,凷咸宁等8个县市;第四区(特殊方言区):鹤峰,松滋,公安,石首,监利。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湖北方言概况被分为三

3、个区:西南官话区:武汉,刁江陵,凿潜江,凩松滋,刑公安,刨石首,凒襄阳,凮陨阳,凬宜昌,刃恩施,凼鹤峰等49个县市;楚语言区孝感黄冈,刕黄石,刔竹山,凿竹溪,凸陨西等21个县市;鄂南语区大冶,刀咸宁,凧通城,刍嘉鱼,刞监利等八个县市。鄂东北(孝感、黄冈、随州)的方言的比较鄂东北的方言俗语鄂东北以低山丘陵为主,西有大洪山,北有桐柏山、大别山,南以长江为界,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地理单位,鄂东北包括黄冈、孝感两个地区和随州市,这里的居民方言有特殊的风格,属于“楚语区”。“楚语区”居民的风土习尚质朴淳厚。鄂东北是才子、将军的故乡,这里有全国闻名的“教授县”、“将军县”,文才武将,群星灿烂,自古以人文

4、发达著称。而五祖寺的菩萨、东坡赤壁的胜迹以及黄梅的桃花、蕲春的四宝、孝感的夜嫁更令人心驰神往。鄂东北方言在湖北方言中别具一格,它基本上属于北方方言,是古楚语与早期北方方言融合后的变体。有的语言学家将鄂东北方言与九江、安庆等沿江市县的方言划为“楚语区”,鄂东北的方言俚语反映了其独特的风俗民情。在称谓上,鄂东北方言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异。称父亲为“大”或“爷”;称母亲为“乜”、“姨”,也有叫“大”的,在英山县南一带称“丫”;称祖父为“爹”;称祖母为“奶”;称自己的妻子为“堂客”、“屋里的”;广济、黄梅一带称妇女为“嬷嬷ma儿、嬷嬷;嬷嬷也可以指自己的妻子。弄不清就会闹笑话。鄂东北人称小孩为“细伢”,

5、男孩为“男伢”,女孩为“女伢”;广济一带称男孩为“弟儿、,女孩为“姐儿、。“兄弟、一词在鄂东北多指弟弟;英山一带还称叔父为“老、;如二叔称为“二老、,妹妹称为“老妹、。鄂东北方言在生活用语上也颇有特色。上衣叫“褂子”;裤衩叫“裤头儿”;水壶叫吊子;自来水笔称电笔;上午叫晏y占n昼;下午叫下昼;晚上叫黑里”或“夜心”;吃晚饭叫“过夜”;睡觉称“困醒”,简称为“困”。另外广济一带还把吃午饭叫喝茶”鄂东北还有一些民俗特色极浓的俗语。怀孕的妇女常馋嘴,称为害肚子”;私生子称为“黑耳朵”;英山一带把结婚称为“吃鸡胯儿”,因为结婚宴席中必有一碗鸡是专给新郎、新娘吃的;人死了称为“上山”,因为鄂东北山多,人

6、死后都要抬上山去安葬;给受惊的小孩收魂称为叫吓(音he);神汉装神弄鬼称为过阴”;因做事外行而闹笑话,被称为“白鼻子”,这与舞台上的白鼻子小丑逗人发笑有关;假心假意地请人吃饭被称为“卖白菜”,此词源于一个单吃别人而自己一毛不拔的卖白菜小贩的故事;秧毛大麦”是鄂东北的宗族矛盾激化的一种报复性用语。鄂东北方言古朴,一些目不识丁的妇女口中也常出颇有文言意味的词语,如“鄙而和之”(意即不注意身份与人调笑),“树家野嘴”、“互不来哉”、“归怨”、“耻人”等。鄂东北方言中还有一些古词遗风。比如“慊”,古汉语意羡慕和思念,至今鄂东北方言中仍体现了这两种意义。如“麻城的屋,浠水的谷,黄冈中间慊得哭。”慊在这里

7、指羡慕。人们说“这孩子慊她妈。”这里的“慊”就作思念讲。诸如此类古词,鄂东北方言中不少,它们看起来极土气,但在古代文献中都可找到根据。这种语言现象与鄂东北的特殊历史文化传统有关,可以说是一种语言活化石。鄂东北还有许多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的词汇,有待人们去品味、欣赏。语音方面孝感:孝感人从何而来?孝感人的先祖大多为明初从江西、麻城等地迁来的。那么,原先的孝感人哪里去了?据光绪八年(1882年)的孝感县志兵事志记载,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一个叫做聂兴宗的起兵反元,占据应山,其分党占据孝感等县。十二年(1352年),徐寿辉起兵蕲州,招英山明玉珍为元帅,孝感人多附之。十六年(1356年),

8、玉珍帅兵袭击重庆,称夏主,因此,孝感人多随之入蜀。据查元明史料,刘福通、徐寿辉、明玉珍等均为元末红巾军农民起义领袖。明玉珍,英山梅丘里人,元至正十一年起义,被徐寿辉委为陇蜀省右丞,后在重庆建立“大夏”政权,被拥为皇帝,孝感人多随之入川,故井里萧条。洪武二年,明太祖颁诏,令江西、麻城等地居民迁徙孝感,规定三丁抽一。其优惠待遇是:“立草为标,土地湖河纳供赋者永世为业。”孝感人称上厕所为“解手”,传说在明朝初期对江西、山东等地的强制移民过程中,官方都将两个人的手反绑在一起,遇内急上厕所时才将手解开,因此,后来江西人的土话都将上厕所叫“解手”。孝感人多般是从江西移民过来的,这一方言传递着当初移民的信息

9、。在清代乾隆年间,皖南闹瘟疫,有三个县(宣、郎、广)几乎人烟灭绝。清政府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移民,从孝感、广水附近几个县调集了几万人移居皖南。由于他们在那里占绝大多数,所以,那里的方言至今仍是孝感话。这说明移民对方言形成的重大影响。孝感方言不完全是孝感所独有的,但它在孝感人民口中经过吸收和创造,代代传承,辗转糅合,发展延伸,体现了浓重的楚地遗风,形成了孝感方言诙谐风趣、直言快语、准确生动、淋漓尽致的特点。孝感话的归属,目前已有定论,中国语言地图集和詹伯慧的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将之归入江淮官话之黄孝片。赵元任先生曾说,黄冈及孝感一带是典型的楚语区。黄孝话有舌尖圆唇元音,此乃赵元任先生所说的“楚语区

10、”的语音特色(湖北方言调查报告)。孝感话有6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入声。黄孝片的方言,如黄陂话、黄冈话和孝感话同南方诸多方言一样,都保留了入声,这和北方方言相比已有明显的区别。孝感方言中记载和保留了一些古汉语特色,存在着许多以“文白异读”、“音韵反切”为代表的古代语言学现象。宓姓始于远古始祖伏羲氏,在古代,因宓(FD古音伏,今多读MD音蜜)字和伏字通用,伏姓也叫宓姓。孝感宓姓至今读(hu)姓,因为hu是fu的变读。反切是传统的注音方式,也是中国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的分析。第一个字为反切上字,表示被切字的声母;第二个字为反切下字,表示韵母和读音。“花”的现代声母为“h”,“薛

11、”的现代声母为“X”,而在古音中,现代声母“h”、“X”往往混而为一,这在南方方音中有所保存。至于浒、许同声母,更是显例。如“浒”又读如“许”。孝感方言称青蛙为克马,这是蛤蟆的变音,ha变成了ke。孝感人称外婆外公叫家婆家爹(家的古音为ga),称“淹了水”为“an了水”(淹的古音就是an),称“过一下”叫“过一ha”(下的古音是ha)。遗憾的是现在人不懂汉语音变规律,将方言写错了而不知。胡全志先生在浅谈武汉方言几个字的音韵关系一文中指出,当代武汉人非常困惑的是,感觉许多口头语言不知在进入书面文字时究竟应该用什么字?例如:“等一下”、“过一下”、“加下子油”,多数人会把“下”字写成“哈”字,原因

12、是现代汉语拼音里,“下”读为XiD,跟口语的hD差别太大,而跟hD这个音相近的字是“哈”,于是自作主张地写作“哈”,取其音相替。这是对“下”字造成的一大误解。“下”字的古音本来是hD,后变读为今天的XiD。胡先生的分析很有见地,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研究。其实,出现变读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如古音中的声母g、k、h,到了北方,变读成j、q、x。如江字,古音读叮nu。唐韵、集韵、韵会“古双切,音杠”。现在,在广东、香港这些说粤语的地方,仍然保留着古音读法。又如,一间房的“间”,古音读叮n。孝感人读作“-叮n房”。古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如果“间”字按现在

13、的音读,就很不押韵,只有按古音读,才有韵味。因为诗人是按古音韵写的诗,用的韵。雁,方言和古音为“叮”。“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这是押韵的,如果读yan,反而不押韵。历史上,孝感人往往把“刚才”读成“将才”,又读成“才将”,正是因为g和j是可以互相变读的。又如敲字,古音读k叮,广韵“口交切”,变读为“qi叮”。“敲竹杠”、“敲门”、“小敲小打”、“敲它一榔头”等,都读kDOo又如“嵌qiDn”字,孝感音读kun。由k音变为q音的还有“壳”字,既读qiUO,又读kD。可见,孝感方言保留了不少古音。随州:随州人讲话是很讲语音美的,喜欢带儿化韵和娃化韵。如“靠边(儿)站”、“红彤(娃)的”。而往往带

14、上儿化韵和娃化韵的形容词格外生动和富有感染力。如“活脱(娃)的”,脱、娃连读变成拖,你看,活体脱下衣服后那样子多新鲜;“嫩裸(娃)的”,嫩且裸露在外,那样子更可爱!在组词上,这类形容词,一般把表程度的副词或名词放在后面,如形容颜色的:红彤(娃)的,绿更(儿)的,黑黢(儿)的;形容体态的:胖敦(儿)的、肥裸(娃)的,瘦精(儿)的;形容口味的:辣糊(娃)的、酸溜(儿)的,甜精(儿)的。上列语词,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上,也多用象声词作词尾的,如嫩罗(娃)的,甜叽(儿)的,然而其意义没有程度副词或形容词尾明确。况且古人已有先例,左传桓公六年记载,楚武王侵随,欲“羸师”诱随。随少师没有看出楚人的奸计,竭力怂

15、恿随君出兵追杀。季梁劝阻,说随国“今民馁而君逞欲”,有失大道。随君说:“吾牲牷肥腯(tU),粢盛丰备,何则不信?”他说,我用肥腯的整头牛和最丰盛的糍粑之类的谷物来祭祀神灵,难道还得不到神灵的保佑?这里的“肥腯(tU)”一词,随州人至今还在用。黄冈:黄冈方言,指鄂东北黄冈市所辖黄州区和团风、红安、麻城、稀水、罗田、英山、新春、黄梅、武穴10县市区的方言。作为“楚语的一部分,它在语音方面的特点之一是大多有明平、阳平、广声、阴去、阳去、人声六个调子。关于其入产的性质,或以为是单纯的调类现象,即诸入声字仅仅是以共同的相对音高而区别于其他调类的。但是,也有人认为,黄冈某些县市方言的入产既是调类也是韵类现

16、象,即黄冈方言中存在入声韵。如赵元任等(1948)在1936年记下的蕲着嘈河话中有ag(北勒设黑)ua?(国、决)三个带喉塞韵尾的入声韵。卢源斌等(1985)认为武穴话所有的入声都是凋类和韵类现象,其调值为213”,有15个带喉塞韵尾的入声韵。陈淑梅(198)亦认为英山活有16个带喉塞韵尾的入本韵调值为213。黄冈方言入六是否韵类现象,应该说是不难回答的,只要听听该方言区的人说话就可以知道。然而,这个问题至今却并未解决,所以有进一步探讨的心、要。词汇方面黄冈地区的方言词汇:黄冈地区的方言1名词:爷爷爹爹奶奶妲妲(dada)爸爸上一辈的称呼伯,父,爷,年轻一代还是称爸爸弟弟细佬,现在少数人还这样

17、称妻子堂客女婿娇娇客,现在少数人还这样称姑姑爷(发音如此,猜测应该是“姨”吧)姑丈姑爷外公外婆大家(ga)小家(ga)蝴蝶梁山伯(已变音了,成“杨斯百儿”)蚯吲臭虫猫咪儿老虎猫松鼠貂灵蝙蝠盐老鼠南方普遍读xie成hai,所以螃蟹又称海(蟹)子,没有办法称作没改(解)2动词及副词睡困想欠讨厌涎皮脸以后二回晚晏(黄冈话读“暗”)吃晚饭称为过晏摔一跤搭一跤(达一高)站立企(ji)着蹲下枯着(正确的词汇是什么无可查证)折断撇断(或读mie断)拧扭(音同“就”)潜水捂鼻子孝感地区方言词汇:1.名词爹爹(爷爷、祖父)婆婆(奶奶、祖母)爷爸爸、父亲姆妈(妈妈、母亲)二爷(二叔)爸爸以下排行的弟弟,都可以按其

18、顺序叫做几爷。如二爷、三爷、四爷D婶娘(叔叔的爱人)叔爹(姑妈、姑姑)姑爷(姑父)屋里人(妻子、老婆)喀喀爹(外公、外祖父、姥爷)喀喀婆(外婆、外祖母、姥姥)舅爷(舅舅)亲爷(岳父)亲妈(岳母)竿(姨侄对比自己父亲年龄小的姨父的称呼)伯伯(孩子对比自己妈妈年龄大的已婚妇女的称呼)竿竿(阿姨)幺爷(小姨、爸爸最小的弟弟)男将(成年男子汉)女将(成年已婚妇女)坛子女孩、姑娘小伢(小孩子的统称,女孩称“女伢”,男孩称“男伢”)哈叭(傻瓜)霉气(神经病)白岔子(骗子)撮白(说谎)白嘴逛(油嘴滑舌、只说不做)不懂板(外行、不懂事务)贼得狠(很聪明、很能干)鬼得狠(很机灵、很狡猾)打扯(闪烁其辞、有意回避问题)恶燥(很野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