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1设计说明_第1页
D-01设计说明_第2页
D-01设计说明_第3页
D-01设计说明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 4 页 共 NUMPAGES 4 页攀枝花仁和苴却砚文化博物馆 设计说明目录第一篇 规划建筑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二、项目概况三、现状条件分析四、规划原则五、 总体构思与用地布局六、 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要求七、 道路和绿化系统规划八、 竖向规划九、 建筑设计十、 项目技术经济指标第二篇 结构设计说明第三篇 给排水设计第四篇 暖通设计第五篇 电气设计第一篇 规划建筑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01. 建设单位提供的项目用地红拨图及地形图电子文件0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0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950050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版)

2、 05.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66-91) 0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0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08. 业主提供的项目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任务书09. 其他相关的国家及地方规划建设法规、规范二、项目概况建设规模:用地使用性质: 博物馆用地规划净用地面积:规划建设总用地面积约:5171.2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约2918.5建筑层数: 地上: 建筑主楼2层 2.项目组成:办公区、展览区、管理用房3.建设地点:攀枝花市仁和区。4.建设单位:攀枝花阳城金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5.建筑防火类别及耐火等级为一级, 6.耐久年限:50

3、年7.抗震设防烈度:7度三、现状条件分析1、现状地形分析:用地范围内最早为山丘地形,目前现状中间较大的范围内为山地平整后大约为1109.70标高的平台,其它区域为山地平整填方后的缓坡陡坡区域。2、设计条件分析(内部规划道路):地块内有2条规划道路。按照规划条件要求,内部规划道路线型可做适当调整,但东南侧与公交地块共用部分的道路应按照控规实施,并保证其公共性。3、其它规划条件分析详见前期分析篇“规划设计条件”分析图四、规划设计原则依据该项目的建设目标、功能、用途、现状条件、及建设基地的地形地势、周边环境等因素,结合当地有关部门的建设要求和建设标准,确定苴却砚文化博物馆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如

4、下: 1完善城市功能,建立区域核心以博物馆的公共建筑群,联同市级行政中心区,形成集合政务、文化、体育以及相关服务的区域核心,有效提升城市中心区的品质和形象。项目将依托“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资源,根据攀枝花南向门户规划,利用好优越的景观环境,切入适宜的产业规划,平衡城市环境投入与产业收益关系,。通过苴却砚文化的提炼与展示,提升土地开发价值,促进城市转型,产业升级。2体现城市精神的外部空间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以及在景观设计上的优美性和高雅性,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高品质的现代住区。在工程方面尽量切合地形,发挥山地特色,减少建设中工程量的开挖。3契合地域

5、文脉的建筑肌理与建筑形象充分考虑地域文化、历史环境因素在设计中的反映,采用顺应周边城市肌理的建筑形态,响应周边建筑群的样式及色彩,以相应的风格与色彩融入其中4坚持以人为本和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创造舒适、优美、卫生、安宁的生活环境。规划的用地布局及空间组织以人的需求为依据,充分考虑人的可达性、便捷性及舒适性,做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使参观游客最大程度接近自然、享受自然。5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及建筑设计现建筑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除满足目前的需要外兼具对未来发展的长远考虑。如节能、节水、节材、减噪、减少垃圾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亦需注意建筑使用的长期特性以及对未来的适应性。五、 总体构

6、思与用地布局1、总体构思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分析场地因素,建筑采取椭圆布局,在标高不等的两个台地分别设置出入口。在攀枝花大道与渡仁西线交界处设置大型的入口景观广场。位于椭圆建筑中心结合地形设置叠水景观,建筑屋面采取呈弧形上升,满铺景观绿化,使得建筑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整体规划清晰明确。2、用地布局地块的地形标高与周围道路标高相比,最小相差5米,最大相差8米,基地内部地形成周边高,中心低的趋势。东侧有现有道路攀枝花大道,南侧有现有道路渡仁西线,以上两条道路成为基地主要车流方向。六、 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要求1、空间组织由于场地内地形变化复杂,按照控规要求,将基地分为两个台地,建筑中间的景观叠水与

7、走道将两个台地相连,既合理的利用了地形条件,又增加了建筑的空间体验。2、景观特色要求景观特色上采取多样化的台地景观绿化,有机的利用高差变化的地形打造纯粹的优质的山地居住景观:结合人行主入口打造充满山地情趣的入口景观广场;利用台地设计呈弧形上升的可上人景观屋面,景观建筑融为一体。错落有致的休憩平台、景观组群和小广场分布其间为参观者营造出休闲舒适、浪漫惬意的自然生态氛围。七、 道路和绿化系统规划1、道路系统规划博物馆主入口设置在用地南北两侧的现状道路交叉口的景观广场上。在满足消防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我们通过的地形的分析整理后,在地块的中间横向道路上,设置了叠水景观,也作为次要的形象

8、展示口。 2、绿化系统规划 博物馆绿化布局原则为灵活布局,合理设置,一切可绿化的用地均做绿化处理,在此前提下,设计考虑建筑屋面采取景观绿化屋面,将建筑与环境有机的结合。八、 竖向规划 竖向设计原则为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减少土方量,满足有关规范要求。1、台地设计.基于对地形的充分分析,结合地块内规划道路路型的的调整,把地块分为2个台地,一号台地标高为1109.7、二号台地标高为1104.7,一号台地与周边道路相平接,参观游客通过此台地进入博物馆内部或通过环绕景观叠水的室外台阶到达较低的二号台地。一、二号台地通过步道和景观叠水相联系。九、 建筑设计1合理的功能布局展陈开放功能区是博物馆的核

9、心,设置在一层,各展厅围绕中心叠水景观展开布置。接待大厅位于二层,紧邻景观广场布置,与参观流线相对隔离。通过引入下沉景观叠水、共享空间等设计手法,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流动的空间。2.流动的流线设计对外的参观流线:经过建筑前的景观广场,通过主入口或者景室外踏步下到第二台地,进入到展览室。在展览室内形成单一的循环参观流线。办公流线:行政办公区经过建筑北侧的对外楼梯直接进入到办公空间,与其他流线互不干扰。3.丰富的空间构成 博物馆的空间组织中主要由流动的公共空间和循环的展览空间构成。流动的公共空间,气势磅簿的景观叠水、层次丰富的带状共享空间以及多功能的室外平台共同形成灵动的、开放的共享公共空间。

10、4.融入苴却砚文化的造型设计 具有苴却砚当地文化特色的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外墙面采用竖向线条突出建筑韵律感。墙面开窗融入苴却砚文化中较为明显的“点”,以形成动感的光影效果。十、 苴却砚文化博物馆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苴却砚文化博物馆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数值规划要求指标计量单位备注用地面积5171.2 总建筑面积2918.5 地上建筑面积2918.5 其中办公区886.9 展览区1717.6 管理及其他314.0 容积率0.56 0.8占地面积1308.3 建筑密度25.3%40.00%绿地面积1951.3 绿地率37.73%35.00%地块限高18米总停车位13 辆不足停车位在相邻地块补足第二篇

11、 结构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及设计条件1、本工程设计所采用的设计规范、规程: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2006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2008年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200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附录A(我国主要城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及当地抗震设防区划的划分规定,拟建工程的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的规定,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简称丙类)建筑。二概况 本工程所在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第3组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结果,建筑结构安全等级暂定为二级,高层地基基础设计等级暂定为乙级、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