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探索构建(u jin)新余扶贫“三位一体(sn wi y t)”模式(msh)凡是阻碍劳动从一种行业向另一种行业自由流动的东西,也同样会阻碍资本的自由流动国富论仅仅依据收入无法计算贫穷,更重要的还有穷人所遭受的不公正,他们不仅在营养不良和疾病面前被剥夺了权利,同时也被剥夺了受尊重的权利。被剥夺意味着在轻视、愚昧和厄运面前无能为力。贫困的本质问题不可能用货币来计算和测量。 埃德加莫兰 贫困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世界银行2006年世界发展报告提出,贫困的实质是人的发展所必需的最基本的机会和选择的被排斥,消除贫困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且强调公平性是发展中国家反贫困治理的基本战略。本文结合我市
2、扶贫开发的实践,直面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综合性构建开发扶贫、生态扶贫、人文扶贫“三位一体”式扶贫开发模式,以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为突破口,解决产生贫困的公共需求根源。一、新余扶贫(f pn)工作基本情况(qngkung)30年来(ninli),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政府采取强有力的反贫措施,我市贫困现象得到了大幅度、大面积的缓解,目前全市共有省级贫困村17个,主要分布在分宜县、渝水区和高新区的边远山区。近年来,通过“扶贫开发抓新村”, 加大各级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及整合各级社会资金2889万元,申报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52个,进一步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存环境
3、。2010年,全市共有贫困人口3948人,贫困人口人均收入2920元,2011年全市贫困人口4144,贫困人口人均收入4670元。2012年全市贫困人口28175人,贫困人口人均收入5060元。近年来,我市对17个省定贫困村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确定了贫困村的类型,清楚了制约贫困村发展的因素,制定了贫困村“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具体措施等,积极帮助贫困村培育如新余蜜桔、香菇、葡萄、苗木、高产油茶和梅心菜等扶贫主导产业,如我市分宜县操场乡石塘村郑家组的香菇木耳产业,扩大了该村小组原有香菇木耳产业基地规模,新增香菇木耳种植场所100平方米,新吸纳农户10户,仅此一项,直接为从业农户增收10
4、00元以上;洞村乡南村村实施葡萄种植项目,种植面积50亩,吸纳贫困农户70余户,经济效益可观。渝水区罗坊镇长陇村委,地处袁河边,土地以沙地为主,为了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增加村民经济收入,引种梅芯菜种植,全村种植800多亩,参与贫困户200多户,每户增纯收入2000多元。即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又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加快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步伐。二、新余扶贫(f pn)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wnt)1、扶贫观念意识(y sh)偏差。部分干部在扶贫观念上存在误区,一是认为扶贫工作仅限于农村;二是认为扶贫的指标仅限于收入;三是重表面文章轻民生需求;四是把扶贫当做施舍与救济,给钱了事,而不从制度建设出发
5、,构建公正公平的社会再分配体系,解决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与弱势群体问题。2、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目前我市大多数贫困地区以单一从事农业为主,过低的农业积累影响农村工业与服务业的发展,对农业的反哺能力低,农业现代性投入难以提高。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拉大,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保障体系的激进产业化导致劳动力整体素质无法得到长效发展。3、城乡就业问题严重。就业乃民生之本,经济发展成果通过滴漏效应(trickle-down effect )机制传递到贫困人口中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增加就业机会。只有让贫困人口有工作的机会,才有希望真正减少贫困。但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环境走低,非农就业率下降,从城返乡劳务增加,又找不
6、到与城市相匹配的产业就业条件,出现劳动力转移的“两头荒”现象。4、开发(kif)主体不够(bgu)多元。一是政府(zhngf)扮演全能角色,忽视非政府组织(NGO)参与扶贫;二是非政府组织参与扶贫开发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三是贫困人口缺乏主观能动性,容易形成对政府的强烈依赖。三、构建三位一体扶贫开发模式治理贫困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工作,本文从治理贫困的本质出发,强调硬件、软件、心件的统一融合,提出三位一体的扶贫开发模式。开发扶贫以工代赈优化结构动态标准区域经济效益限制开发再循环再利用自然生态效益生态扶贫硬件建设心件建设健全制度环境人文社会效益人文扶贫贫 困地区持续发展贫 困人口持续脱贫图1:治理贫
7、困的“3Z”+“3R”+“3J”扶贫模式强化基础设施资源持续利用节约有限资源扶贫效能提升模式优化升级软件建设人力资本递增资源循环再生农户增产增收1、开发(kif)扶贫提高自我(zw)发展能力。扶贫开发的最终(zu zhn)目的不是依靠政府或社会的救济而摆脱贫困,而是探索新的产业、金融、劳动力模式,为贫困地区和人口创造条件摆脱贫困。一是建立动态的以工代赈模式。以工代赈模式是救济对象通过参加必要的社会公共工程的建设而获得赈济物资或资金的特殊救济方式,是针对区域性贫困而设计的旨在改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的扶贫形式。传统的以工代赈模式主要着眼于贫困地区的水利、交通、农田等工程项目,目前的实践需要变静态为
8、动态,扩展覆盖的项目范围,与其它的扶贫行为向结合。如与新农村建设的道路、桥梁修建、小型水利枢纽、人畜饮水工程、交通通讯设施建设工程等。二是优化产业结构(chn y ji u)。支持贫困地区发展(fzhn)特色农业、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延伸农副产品产业链,开辟低收入人口增收新途径。加强(jiqing)对有劳动力人口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尤其是占农村可劳动人口近一半的农村妇女在摆脱贫困方面的开发。针对这些妇女,要在教育培训的基础上,给她们提供各种政策优惠,充分吸收国内外的经验,尤其是孟加拉的小额贷款模式。三是建立动态扶贫标准。加强对贫困人口的统计和监测,并进一步提高贫困的最低标准,可以建立动态的扶贫标
9、准,使扶贫线增长同步或略高于物价增长水平。提高扶贫标准虽然会使贫困人口增加,但是在较高标准的贫困标准下完成的扶贫将有利于返贫率的下降,实现真正脱贫致富。2、生态扶贫促进自然和谐共生。一是限制(Reduce)资源的不合理开发,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的生态型产业发展道路。限制乱砍乱伐的不合理开发行为,加强对森林植被的保护,积极开发林木产品,壮大森林产业。1.应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合理开发,提高森林药材的经营水平,同时做好森林食品、干鲜水果、木本粮、茶油和食用菌等林产品的精深加工、特色加工,推动森林食品向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2.采用先进科技成果和技术,加速改造低产竹林,扩大集约化、规
10、模化经营,建立一批丰产、高效、优质的竹业示范基地,重点发展高档竹装饰材料、竹纤维制品;3.实现花卉产业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经营,使其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4.充分发挥本地动物植物资源优势,加快具有高能量的生物质能源树种发展,开辟新的替代品弥补石化燃料的不足,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互促进。二是加强预防、综合治理(zn h zh l),强化水土的自我修复功能,促进水土资源的循环再利用(Reuse)。一方面,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充分利用生态肥料帮助土地增强(zngqing)肥力,适当限制化肥、农药等化学肥料的使用,减少土地盐碱化程度,提高土地生产力。另一方面,积极做好水体功能的恢复和改
11、善工作,保护水源地,建立排污总量控制、排污许可、排污缴费、水质监测、超标预警、过量惩罚等水资源保护制度;加大农业、工业污水处理,确保生态水和再生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实行严格的地下水保护政策,对生态(shngti)脆弱地区、地水下超采地区进行综合治理,修复水生态循环系统。三是大力培植(pizh)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和特色林业,实现生态资源的再循环(Recycle)。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和休闲农业,实现农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tngy),人与自然相和谐,促进农业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1.积极推进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hunjng)建设,重点打造以森林公园为主、自然保护区为辅的森林旅游
12、业。2.加快城市林业,景观林业建设,加强城镇周边风景区和游乐林开发利用,发挥森林在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效益。3.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培育生态环境保护主体的积极性。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实现补偿主体由政府一元化向政府+市场的二元化转变,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双向调节、双重补偿,共同完成生态补偿工作。同时,推行末端治理、损害补偿、综合补偿相结合,实现补偿范围的广泛化。此外,实现补偿手段的多样化,在改进传统的财政补贴、财政援助、税收减免与返还的补偿形式外,引入市场激励机制,提高科技水平和环保意识,提高补偿效率。3、人文扶贫构建现代扶贫意识贫困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13、,它不仅与自然环境、自然生态有关,而且与人文环境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价值观念及其生活方式,以及社区的文明开化程度,直接决定着人们是否能摆脱贫困的命运。通过推行“3J”人文扶贫模式,加强贫困地区的“硬件”(资金、技术、人才、基础设施等)、“软件”(规划、管理、体制、政策法规等)和“心件”(人的能力、素质、行为、观念等)建设,培育社区生态人文环境和提高农民内在人文素质,实现了贫困地区物态化人文环境和观念性人文环境的整体提升。一是加快硬件(yn jin)建设。加强扶贫资金引入和资源整合,精简上游审批程序(chngx),强化下游审计监督,建立有效的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机制,严格按照(n
14、zho)扶贫开发规划下达财政扶贫资金,确保资金不脱离扶贫项目,确保贫困户受益。具体落实到重点乡、村,重点用于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建设文明村镇。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找准切入点,将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内容列入扶贫规划并组织实施。一是着力解决行路、饮水、用电、就医、上学、通讯等难题,促进贫困村的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提高抵御自然、地质等灾害的能力,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推行“三清五改”(即:清垃圾、清路障、清污沟,改水、改路、改厕、改厨、改圈),变革重点村村容村貌。按照“科学规划,完善机制,分类指导,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要求,在重点村开
15、展“三清五改”,争取用5年时间基本实现道路硬化、庭院净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三是建立村级文化活动中心,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建立村级卫生室,改善贫困村医疗卫生条件。四是扩大投资渠道,市场运作融资,制订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引进资金、技术和各类管理人才。让龙头企业与原料基地(农户)、市场形成一个有机的产业链,真正起到幅射、带动广大农户共同参与,共同致富的作用。二是推进软件(run jin)建设。1、增强(zngqing)规划力。加强贫困地区的政策法规和扶贫制度(zhd)等软件建设,对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整体规划,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规范实施。2、增强执行力。采取干部培训、挂职锻炼、干部交流等方
16、式,推行重点村“两委”议事、干事和决策过程中的群众参与机制,确实加强贫困地区的干部队伍建设和村级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确保扶贫开发工作高效运转。3、增强社会力。放宽准入政策,激活社会改革的红利,大力推动NGO扶贫,使民间力量在扶贫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打造扶贫开发升级版。允许农民小额信贷的金融制度创新。三是培育心件体系。导致贫困地区长期贫困的深层次原因是贫困人口的低素质增长,具体表现在贫困人口数量过快增长,以及贫困人口的思想观念、教育水平、文化技能等综合素质过低。坚持“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的基本原则,依托“教育扶贫”理念,以及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措施,引导和激励贫困人口进行人力资本的自我积累和自我投资,强化贫困人口的心件体系建设。1.尽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贫困人口的身体素质。2.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服务力度,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上门宣传等形式,让贫困群众了解各种市场、技术信息,支持各类企业、各种能人到贫困地区创业,简化各种手续,制定优惠政策,优化创业环境。3.采用各种优惠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家合作协议合同
- 农业技术服务合同协议
- 人力资源招聘合同
- 房改房二手房买卖合同
- 服务器维护服务类合同
- 集体土地买卖合同
- 砂石材料供货合同
- 智慧园区开发建设合同
- 设备买卖居间合同
-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数据可视化理论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波北仑区教育局招聘事业编制教师笔试真题2023
- 心灵的幻象(宗教意向的视觉化)课件-【知识精研】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 2024年度超详细!上海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井下支护工技能鉴定考试题库-中(多选题)
- 汽车维护课件 1.3 举升机的使用
- 2024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农旅一体化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指南修订解读课件
-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附答案
-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2024年2个娃儿的离婚协议书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