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学史》课件第三章_第1页
《西方史学史》课件第三章_第2页
《西方史学史》课件第三章_第3页
《西方史学史》课件第三章_第4页
《西方史学史》课件第三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三 章 中 世 纪 史 学【学习指导】 在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的意识形态取得了支配地位,西方的历史观念弥漫着浓厚的神学色彩。在神学史观的影响下,从纵向看,中世纪的西方史学相对于希腊罗马时期蓬勃发展的古典史学,则显得落后,从横向看,与同时期的东方史学相比较,也相形见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本章学习的重点是了解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古斯丁的神学史观。 2、本章的难点是让学生们理解神学是如何与史学结合在一起,以及如何对中世纪的神学史观作出科学理性的评价。 【本章主要内容 】一、中世纪西欧社会状况二、早期基督教三 、基督教神学史学四、奥古斯丁的神学史观五、中世纪史学的历史地位一、中世纪西欧社会状

2、况1、中世纪的概念所谓的中世纪是后人创造的. “中世纪”一词最早诞生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是公元1516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语言学家,历史学家比昂多等人首先提出并使用的。他们认为,在罗马帝国衰亡直至自己所处的时代之间存在着一个“中间世纪”,即“中世纪”。 17世纪末,德国历史学家克利斯托弗凯列尔在其所著通史中,首次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代三个时期。从18世纪末,“中世纪”的概念便被西方学术界长期沿用下来,“中世纪”没有绝对的时间界限。 西方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中世纪”始于公元500年左右,终于1500年左右。前者的代表性事件是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后者的代表性事件则是新航路的开辟。 其中,又

3、以1000年、1350年为界分为中世纪初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中国大多数历史学家都习惯于把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作为“中世纪”的开端,而下限则争议颇多,有的主张以公元16世纪尼德兰革命为断限,有的主张以新航路的发现为断限,但更多的是把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下限。2、早期基督教历史 及其经典圣经 公元1世纪初,基督教的雏形 公开1世纪,尼禄开启对基督教的迫害 公元313年,米兰赦令:转折点 公元391年,被宣布为国教 公元8世纪,教皇国建立3、中世纪西欧的社会状况政治上:罗马天主教势力的兴起教权皇权经济上:天主教会是中世纪西欧最大的封建领主 修道院经济思想上:天主教神学思想中世纪的骑

4、士及佩剑骑士及其佩剑马德里的唐吉诃德塑像修女也疯狂修女服“好色”的修女修道院外景修道院外景修道院内景圣玛利亚大教堂(德国)圣莫特教堂(意大利)圣特提恩修道院(法国)威尔士大教堂英国约克大教堂 三、中世纪史学 公元5世纪,由于蛮族的入侵,罗马帝国衰落,繁荣的罗马文化也随之衰落。基督教文化趁机填补了这个空白,并逐渐凌驾于国家政权之上,对整个西方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这一时期,僧侣垄断了知识和教育,使基督教的意识形态占据了支配地位,于是一切学科都成为神学的分支,无不打上基督教思想的烙印。史学也不例外,成了为基督教统治服务的工具。1、中世纪史学: 中世纪史学是指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前约长达千年的西

5、方史学。因基督教的神本史观决定着这一时期西方史学的面貌,故而中世纪史学又被称作基督教史学。 最初,基督教文化是不重视历史的,它重视的是未来,但为了争取民众,确立其统治,首先要讲清耶稣本人和新旧约的历史。于是宣扬基督教文化的僧侣和教士便热衷于从圣经中寻找对历史的解释,这样以他们为主体的历史学家就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世纪史学。中世纪史学的主旨: 证明上帝对人类历史的作用 在希腊罗马史学中,神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通常是间接的,通过某种征兆和异常人物来体现; 在中世纪史学史,上帝不仅代表着命运,还代表着各种神奇的力量,上帝对人类社会直接支配,人类的行为甚至整个历史进程,都受到上帝恩惠的指引。2、早期教会史

6、学兴起的原因 A、教导信徒 B、与异教徒辨论3、早期教会史学家 A、阿非利加那 B、攸西比乌斯 四、奥古斯丁的神学史观 1、奥古斯丁简介: 生活在罗马帝国走向衰落的年代,是当时最伟大的神学家。他的著作在整个中世纪对基督教学说和观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事实上他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 至今尚存的他的布道约有500篇,书信200多封,他的最著名、最有影响的两部著作是论上帝之城和忏悔录。后一部是迄今为止最著名的自传之一,是他在四十多岁时写成的。 (公元354公元430) 上帝之城全书共有22卷,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10卷,主要批驳异教徒对基督的责骓,重评罗马史,认为罗马的毁灭是咎由自取,与基督

7、教无关。第二部分包括十一卷至第二十二卷,较为系统地涉及历史观。具体说来,第十一卷至第十四卷阐述了人类社会的起源,或“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的来源;第十五卷至第十八卷阐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第十九卷至第二十二卷阐述人类历史的结局。 奥古斯丁认为,在天地间存在着两个国度即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而教会是联结这两座城的桥梁,它作为上帝之城在人间的代表,目的便是竭尽全力使上帝之城得以在人间实现。 为了实现它,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之间存在着不断的斗争,直至地上之城消灭,上帝之城最终降临。两城斗争的终点就是末日审判。 这样,整个世界历史便成了善与恶斗争的历史,即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斗争的历史,也是教会统治取代

8、世俗政权统治的历史。2、奥古斯丁的史学理论与思想: “二元”社会说: 两种社会的对立斗争说 上 帝 之 城(光明、善良的象征) 由对上帝的爱和对自我的蔑视形成 地 上 之 城(黑暗、邪恶的象征) 由对自我的爱和对上帝的蔑视形成 历史的时间观念: 奥古斯丁认为,时间是被上帝创造出的,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 处于上帝创造的时间当中,因此人们有理由按照上帝的意图对人类历史在时间上的发展过程表现出格外的关注。历史与时间的联系使历史只能从创世纪开始而终于末日审判。 创世纪 末日审判 历史 历史的目的论: 迈进上帝之城 奥古斯丁认为人类历史发展的目的是先定的、 固有的,它先于历史而存在,最终的归处便是上

9、帝之城。因为上帝已经安排好一切,人们编纂历史、回忆过去就只是要说明过去,以证实上帝的安排。一切解释都是为了证明上帝的安排,这是一种目的论或宿命论的安排。 上帝之城 地上之城上帝之城 历史的价值论: “由恶到善” 人类历史从创世纪开始,经过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的斗争(善与恶的斗争),最终结束于上帝之城降临人间。 对于这个历史发展的始与终,奥古斯丁在价值评判上是极端对立的,从始至终,展现出一幅恶逐渐转变成善的图画,由此,一种历史的发展与进步观便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他第一次肯定了历史的进步性。 历史发展的目的使历史具有了价值。 历史的发展模式: 直线前进 由于历史发展的目的是向上帝之城迈进,是先定的、固

10、有的,因此在上帝的安排下,任何历史现象都是向着这个目的的实现而迈进的一步,整个历史进程的发展模式也必是直线前进的,而非循环和倒退的模式。 历史的动力: 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说明了历史发展的动力: 由于一切都是上帝安排好的,历史发展的目的也是由上帝规定的,因此,上帝的旨意就是历史的总动力。 又因为历史是从创世纪开始,经过善与恶的斗争,最终善战胜恶、上帝之城降临的过程,因此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就是善与恶的冲突。3、奥古斯丁神学史观对后世的影响 历史时间: 有始有终的历史 历史发展: 进步的历史观 历史学的性质与目的: 为神学和教会辩护 目的论或宿命论 基督教史学的基本特征 基督教史学家认为,人类的一切都是由上帝预先安排好的,整个历史就是上帝意志的体现,所以写历史就是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和赞美上帝的全智全能。在他们看来,基督教的产生和发展是世界历史的中心,所有的世俗历史都处于从属的地位,因此全部的历史就应是基督教最终取得胜利的历史。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历史著作,以年代纪和编年史为主要形式,充斥着神话和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